'毀掉一個孩子的,是“為你好”的心態'

"

如今,“留守兒童”的問題的已經成為社會普遍現象,大多數人為了生活在外工作,還是留給家中父母或者保姆幫帶。孩子的成長缺少父母的陪伴,等孩子長大後依然用“我是你父母,就該聽我的”心態與孩子相處,最終陷入彼此不理解的境界而出現各種親子矛盾。

"

如今,“留守兒童”的問題的已經成為社會普遍現象,大多數人為了生活在外工作,還是留給家中父母或者保姆幫帶。孩子的成長缺少父母的陪伴,等孩子長大後依然用“我是你父母,就該聽我的”心態與孩子相處,最終陷入彼此不理解的境界而出現各種親子矛盾。

毀掉一個孩子的,是“為你好”的心態

“為你好”不過只是強加自己想法的藉口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是作為家長普遍的心態,沒有一個家長想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什麼都不會的人。但大部分“中國式”家長從自己成為家長之後,就開始給孩子謀劃各種出路。

他們也是第一次父母,總想著透過自己的人生經歷,給孩子規劃安排一條他們認為比較好走的路。他們認為的“為你好”的所有行為,初衷確實是好的,但想法卻是錯誤的。

真的“為你好”,是看清你的不足,還能心甘情願為你擦屁股;是即使發現對方走的路與自己的認知有所不同,但仍能給予支持。

"

如今,“留守兒童”的問題的已經成為社會普遍現象,大多數人為了生活在外工作,還是留給家中父母或者保姆幫帶。孩子的成長缺少父母的陪伴,等孩子長大後依然用“我是你父母,就該聽我的”心態與孩子相處,最終陷入彼此不理解的境界而出現各種親子矛盾。

毀掉一個孩子的,是“為你好”的心態

“為你好”不過只是強加自己想法的藉口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是作為家長普遍的心態,沒有一個家長想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什麼都不會的人。但大部分“中國式”家長從自己成為家長之後,就開始給孩子謀劃各種出路。

他們也是第一次父母,總想著透過自己的人生經歷,給孩子規劃安排一條他們認為比較好走的路。他們認為的“為你好”的所有行為,初衷確實是好的,但想法卻是錯誤的。

真的“為你好”,是看清你的不足,還能心甘情願為你擦屁股;是即使發現對方走的路與自己的認知有所不同,但仍能給予支持。

毀掉一個孩子的,是“為你好”的心態

拿自己最近的經歷來講,我和我弟弟都是90後,相差6歲。弟弟總是想通過自己的小聰明賺錢,但因自身懶惰吃不了多大的苦,工作總是隨心而變。隨心變的雪糕還是甜的,他的“隨心變”總是讓我們差點打起來。

我認為一個20歲的小青年,應該去挑戰一些有難度的又得錢的工作,但是他總是找一些簡單不需要用腦的器械式工作。如果他認真還好,但就是自己找的又坐不下去,我給找的有嫌棄。因為我自己在工作上吃了沒有專長的苦,所以想讓他學一門技術或者鍛煉出一個技能。但他從來不聽。

都是90後,思想還能差一個階級呢,何況隔了幾個代溝和時代的人呢?

過來人都會用經歷告訴沒經歷過的人,應該走那樣的路。可很多人都沒有問,那個人願不願意走我們認為好的那條路。

"

如今,“留守兒童”的問題的已經成為社會普遍現象,大多數人為了生活在外工作,還是留給家中父母或者保姆幫帶。孩子的成長缺少父母的陪伴,等孩子長大後依然用“我是你父母,就該聽我的”心態與孩子相處,最終陷入彼此不理解的境界而出現各種親子矛盾。

毀掉一個孩子的,是“為你好”的心態

“為你好”不過只是強加自己想法的藉口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是作為家長普遍的心態,沒有一個家長想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什麼都不會的人。但大部分“中國式”家長從自己成為家長之後,就開始給孩子謀劃各種出路。

他們也是第一次父母,總想著透過自己的人生經歷,給孩子規劃安排一條他們認為比較好走的路。他們認為的“為你好”的所有行為,初衷確實是好的,但想法卻是錯誤的。

真的“為你好”,是看清你的不足,還能心甘情願為你擦屁股;是即使發現對方走的路與自己的認知有所不同,但仍能給予支持。

毀掉一個孩子的,是“為你好”的心態

拿自己最近的經歷來講,我和我弟弟都是90後,相差6歲。弟弟總是想通過自己的小聰明賺錢,但因自身懶惰吃不了多大的苦,工作總是隨心而變。隨心變的雪糕還是甜的,他的“隨心變”總是讓我們差點打起來。

我認為一個20歲的小青年,應該去挑戰一些有難度的又得錢的工作,但是他總是找一些簡單不需要用腦的器械式工作。如果他認真還好,但就是自己找的又坐不下去,我給找的有嫌棄。因為我自己在工作上吃了沒有專長的苦,所以想讓他學一門技術或者鍛煉出一個技能。但他從來不聽。

都是90後,思想還能差一個階級呢,何況隔了幾個代溝和時代的人呢?

過來人都會用經歷告訴沒經歷過的人,應該走那樣的路。可很多人都沒有問,那個人願不願意走我們認為好的那條路。

毀掉一個孩子的,是“為你好”的心態

“為你好”不過是容忍不了孩子的個性化

在如今這個早熟、多變、奔放的互聯網時代,70、80的人與自己的孩子存在很大的思想鴻溝。孩子獲知消息的渠道,早已從學校這單一的渠道變成了互聯網各種風口的直接消費者。

各種思想通過互聯網文字、視頻進入孩子的生活,孩子看到的世界紛繁複雜。會過濾的人可以在其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反之,容易被影響。

而家長的觀念早已形成幾十年,要想一朝改變,不是說說就可以的。學識、經歷、見識以及接觸移動互聯網的程度,都影響了親子之間的成長髮展。在如今的時代,孩子與家長的思想差異愈加明顯。特別是在當下追求各種精緻生活的思潮下,孩子認為的好與家長認為的好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

"

如今,“留守兒童”的問題的已經成為社會普遍現象,大多數人為了生活在外工作,還是留給家中父母或者保姆幫帶。孩子的成長缺少父母的陪伴,等孩子長大後依然用“我是你父母,就該聽我的”心態與孩子相處,最終陷入彼此不理解的境界而出現各種親子矛盾。

毀掉一個孩子的,是“為你好”的心態

“為你好”不過只是強加自己想法的藉口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是作為家長普遍的心態,沒有一個家長想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什麼都不會的人。但大部分“中國式”家長從自己成為家長之後,就開始給孩子謀劃各種出路。

他們也是第一次父母,總想著透過自己的人生經歷,給孩子規劃安排一條他們認為比較好走的路。他們認為的“為你好”的所有行為,初衷確實是好的,但想法卻是錯誤的。

真的“為你好”,是看清你的不足,還能心甘情願為你擦屁股;是即使發現對方走的路與自己的認知有所不同,但仍能給予支持。

毀掉一個孩子的,是“為你好”的心態

拿自己最近的經歷來講,我和我弟弟都是90後,相差6歲。弟弟總是想通過自己的小聰明賺錢,但因自身懶惰吃不了多大的苦,工作總是隨心而變。隨心變的雪糕還是甜的,他的“隨心變”總是讓我們差點打起來。

我認為一個20歲的小青年,應該去挑戰一些有難度的又得錢的工作,但是他總是找一些簡單不需要用腦的器械式工作。如果他認真還好,但就是自己找的又坐不下去,我給找的有嫌棄。因為我自己在工作上吃了沒有專長的苦,所以想讓他學一門技術或者鍛煉出一個技能。但他從來不聽。

都是90後,思想還能差一個階級呢,何況隔了幾個代溝和時代的人呢?

過來人都會用經歷告訴沒經歷過的人,應該走那樣的路。可很多人都沒有問,那個人願不願意走我們認為好的那條路。

毀掉一個孩子的,是“為你好”的心態

“為你好”不過是容忍不了孩子的個性化

在如今這個早熟、多變、奔放的互聯網時代,70、80的人與自己的孩子存在很大的思想鴻溝。孩子獲知消息的渠道,早已從學校這單一的渠道變成了互聯網各種風口的直接消費者。

各種思想通過互聯網文字、視頻進入孩子的生活,孩子看到的世界紛繁複雜。會過濾的人可以在其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反之,容易被影響。

而家長的觀念早已形成幾十年,要想一朝改變,不是說說就可以的。學識、經歷、見識以及接觸移動互聯網的程度,都影響了親子之間的成長髮展。在如今的時代,孩子與家長的思想差異愈加明顯。特別是在當下追求各種精緻生活的思潮下,孩子認為的好與家長認為的好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

毀掉一個孩子的,是“為你好”的心態

孩子想要的不過是得到家長支持的生活和夢想,那些“為你好”的想法都是摻雜了自己的人生經歷的打算。

家長想要孩子根據自己的安排穩穩當當地走向萬千眾人都走的路。讀書、談戀愛、結婚成家帶孩子,人生最常見的系列,也是家長認為我們始終都要的走的路,為什麼非得要拖呢?他們認為這是逃不過的人生軌跡,就不應該徒生波折讓自己走那麼多彎路。

就像當下熱播劇《遇見幸福》裡的蕭晴和春泥,劍拔弩張的母子情感一點就炸。一個空姐見過太社會,想要自己的孩子春泥按部就班的學習和生活;一個沒有母親陪伴的孩子,想要堅持的自己音樂夢想。蕭晴卻直接把春泥的吉他賣了,二人不在一個頻道的觀念被狠狠撕開。

"

如今,“留守兒童”的問題的已經成為社會普遍現象,大多數人為了生活在外工作,還是留給家中父母或者保姆幫帶。孩子的成長缺少父母的陪伴,等孩子長大後依然用“我是你父母,就該聽我的”心態與孩子相處,最終陷入彼此不理解的境界而出現各種親子矛盾。

毀掉一個孩子的,是“為你好”的心態

“為你好”不過只是強加自己想法的藉口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是作為家長普遍的心態,沒有一個家長想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什麼都不會的人。但大部分“中國式”家長從自己成為家長之後,就開始給孩子謀劃各種出路。

他們也是第一次父母,總想著透過自己的人生經歷,給孩子規劃安排一條他們認為比較好走的路。他們認為的“為你好”的所有行為,初衷確實是好的,但想法卻是錯誤的。

真的“為你好”,是看清你的不足,還能心甘情願為你擦屁股;是即使發現對方走的路與自己的認知有所不同,但仍能給予支持。

毀掉一個孩子的,是“為你好”的心態

拿自己最近的經歷來講,我和我弟弟都是90後,相差6歲。弟弟總是想通過自己的小聰明賺錢,但因自身懶惰吃不了多大的苦,工作總是隨心而變。隨心變的雪糕還是甜的,他的“隨心變”總是讓我們差點打起來。

我認為一個20歲的小青年,應該去挑戰一些有難度的又得錢的工作,但是他總是找一些簡單不需要用腦的器械式工作。如果他認真還好,但就是自己找的又坐不下去,我給找的有嫌棄。因為我自己在工作上吃了沒有專長的苦,所以想讓他學一門技術或者鍛煉出一個技能。但他從來不聽。

都是90後,思想還能差一個階級呢,何況隔了幾個代溝和時代的人呢?

過來人都會用經歷告訴沒經歷過的人,應該走那樣的路。可很多人都沒有問,那個人願不願意走我們認為好的那條路。

毀掉一個孩子的,是“為你好”的心態

“為你好”不過是容忍不了孩子的個性化

在如今這個早熟、多變、奔放的互聯網時代,70、80的人與自己的孩子存在很大的思想鴻溝。孩子獲知消息的渠道,早已從學校這單一的渠道變成了互聯網各種風口的直接消費者。

各種思想通過互聯網文字、視頻進入孩子的生活,孩子看到的世界紛繁複雜。會過濾的人可以在其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反之,容易被影響。

而家長的觀念早已形成幾十年,要想一朝改變,不是說說就可以的。學識、經歷、見識以及接觸移動互聯網的程度,都影響了親子之間的成長髮展。在如今的時代,孩子與家長的思想差異愈加明顯。特別是在當下追求各種精緻生活的思潮下,孩子認為的好與家長認為的好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

毀掉一個孩子的,是“為你好”的心態

孩子想要的不過是得到家長支持的生活和夢想,那些“為你好”的想法都是摻雜了自己的人生經歷的打算。

家長想要孩子根據自己的安排穩穩當當地走向萬千眾人都走的路。讀書、談戀愛、結婚成家帶孩子,人生最常見的系列,也是家長認為我們始終都要的走的路,為什麼非得要拖呢?他們認為這是逃不過的人生軌跡,就不應該徒生波折讓自己走那麼多彎路。

就像當下熱播劇《遇見幸福》裡的蕭晴和春泥,劍拔弩張的母子情感一點就炸。一個空姐見過太社會,想要自己的孩子春泥按部就班的學習和生活;一個沒有母親陪伴的孩子,想要堅持的自己音樂夢想。蕭晴卻直接把春泥的吉他賣了,二人不在一個頻道的觀念被狠狠撕開。

毀掉一個孩子的,是“為你好”的心態

“為你好”不是毀掉一個人個性的理由。

春泥想要有自己音樂夢想的生活,而不是被母親安排、限制的日子。

總有人說:沒有參與孩子的成長,就沒有資格參與她的人生。確實如此,你都沒有經歷過我經歷的生活,有什麼資格對我的選擇和人生指手畫腳?

自90後出生之後,宣揚追求個性和自我的趨勢,逐漸成為了如今21世紀一種社會特點,而現在的孩子,不論小學還是中學,很大程度上將這個特色“發揚光大”。他們追求自我的意識更加深刻,而家長的對孩子的養育觀卻仍有停留在原地階段。


“為你好”的想法,不是讓對方成為自己思想的執行者,而是他順勢而長、你為他適當撥亂反正的平等關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