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大結局刷屏背後,暴露了父母們的扎心真相'

"

近日,東方衛視熱播的現實主義題材劇《小歡喜》迎來大結局。《小歡喜》通過3個高考家庭的故事,探討了當下家庭在子女教育、家庭矛盾上的問題。不同於以往同類題材劇,《小歡喜》把重點放在啟發為人父母之道上,以一種“紀實感”的表達方式,穩準狠地擊中了廣大中國家庭的情感七寸,使觀眾在看戲之餘得以反觀自己的生活。《小歡喜》不僅全景式展現中國式家庭教育群像,亦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探討親子教育與相處的圓桌。由劉萍主編的《這樣做父母就對了》(中信出版社)就刊發了國際催眠大師、國際兒童遊戲專家蔡仲淮的教育觀點,認為父母最欠缺的是換位思考,缺乏同理心。而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責罵批評,而是積極暗示。

"

近日,東方衛視熱播的現實主義題材劇《小歡喜》迎來大結局。《小歡喜》通過3個高考家庭的故事,探討了當下家庭在子女教育、家庭矛盾上的問題。不同於以往同類題材劇,《小歡喜》把重點放在啟發為人父母之道上,以一種“紀實感”的表達方式,穩準狠地擊中了廣大中國家庭的情感七寸,使觀眾在看戲之餘得以反觀自己的生活。《小歡喜》不僅全景式展現中國式家庭教育群像,亦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探討親子教育與相處的圓桌。由劉萍主編的《這樣做父母就對了》(中信出版社)就刊發了國際催眠大師、國際兒童遊戲專家蔡仲淮的教育觀點,認為父母最欠缺的是換位思考,缺乏同理心。而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責罵批評,而是積極暗示。

《小歡喜》大結局刷屏背後,暴露了父母們的扎心真相

■期待孩子代替自己飛的第三種笨鳥

網上流傳著一則小笑話:孩子因為學習不好,被媽媽責罵了一頓。捱了訓的孩子說:“媽媽,這世界上有三種笨鳥。”媽媽好奇地問:“是哪三種笨鳥?”孩子回答說:“第一種笨鳥是先飛的,第二種是累了不想飛的。”媽媽追問:“那第三種笨鳥呢?”孩子答:“就是像你這樣的,自己不飛,在窩裡下一個蛋,然後期待下一代飛的!”

很多父母都是第三種笨鳥,因為自己有某種遺憾,就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逼迫他們來實現,讓孩子苦不堪言。我曾接待過一家人,小孩的爸爸和媽媽都曾經想做醫生,但是沒有考上醫學院。這成了爸爸和媽媽心中的遺憾,他們強烈地希望孩子能夠考上醫學院、做醫生。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夫妻倆的行動非常一致,並且分一三五和二四六排班,對孩子進行輪流看管。放學時,父母準時在學校門口等著,“押送”孩子回家;吃完晚飯,就趕緊坐在書桌旁,陪孩子唸書;即使在假期,也不允許孩子休息……他們還用各種方式,測試孩子的智商和學習水平。

這個孩子其實喜歡音樂,卻被逼著學理科,內心的痛苦又排遣不出,漸漸患上了強迫症。父母一批評他,檢查他的功課,他就會緊張得不停洗手。最可怕的是,他還有強迫思維的症狀,每天在腦海裡不斷重複“你要好好學習,必須考醫科”的話。他的大腦無法思考別的東西,甚至連日常生活都受到很大影響。有一次,他拿起水果刀準備切水果,頭腦又被強迫思維佔據,結果割傷了手指。爸爸和媽媽擔心孩子有自殘傾向,這才帶著孩子找我諮詢。

和孩子的爸爸和媽媽聊天時,我問:“請問,你們在高中時,考試能夠排到第幾名?”媽媽說:“十幾名吧。”爸爸說:“大概是二十幾名。”我說:“你的孩子現在考到第五名。你們兩個加起來平均後,還輸給他呢!如果從遺傳基因學來說,你的孩子已經超過你們的基因了,到了極限,你們還想怎樣?”孩子的爸爸和媽媽笑了,他們突然發現,當年自己做不到的事,卻逼著孩子來做,而且要求他必須做到,這是一種多不合理的期待。“他是你們身上掉下來的肉,你們看見他變成現在這樣,不心疼嗎?在這個階段,小孩最需要的是健康和快樂。”通過諮詢,這對夫妻終於把對孩子的期待從“當醫生”調整為“健康和快樂”;而父母的改變,也讓孩子的心情不再緊張和壓抑,強迫症也被治好了。

"

近日,東方衛視熱播的現實主義題材劇《小歡喜》迎來大結局。《小歡喜》通過3個高考家庭的故事,探討了當下家庭在子女教育、家庭矛盾上的問題。不同於以往同類題材劇,《小歡喜》把重點放在啟發為人父母之道上,以一種“紀實感”的表達方式,穩準狠地擊中了廣大中國家庭的情感七寸,使觀眾在看戲之餘得以反觀自己的生活。《小歡喜》不僅全景式展現中國式家庭教育群像,亦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探討親子教育與相處的圓桌。由劉萍主編的《這樣做父母就對了》(中信出版社)就刊發了國際催眠大師、國際兒童遊戲專家蔡仲淮的教育觀點,認為父母最欠缺的是換位思考,缺乏同理心。而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責罵批評,而是積極暗示。

《小歡喜》大結局刷屏背後,暴露了父母們的扎心真相

■期待孩子代替自己飛的第三種笨鳥

網上流傳著一則小笑話:孩子因為學習不好,被媽媽責罵了一頓。捱了訓的孩子說:“媽媽,這世界上有三種笨鳥。”媽媽好奇地問:“是哪三種笨鳥?”孩子回答說:“第一種笨鳥是先飛的,第二種是累了不想飛的。”媽媽追問:“那第三種笨鳥呢?”孩子答:“就是像你這樣的,自己不飛,在窩裡下一個蛋,然後期待下一代飛的!”

很多父母都是第三種笨鳥,因為自己有某種遺憾,就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逼迫他們來實現,讓孩子苦不堪言。我曾接待過一家人,小孩的爸爸和媽媽都曾經想做醫生,但是沒有考上醫學院。這成了爸爸和媽媽心中的遺憾,他們強烈地希望孩子能夠考上醫學院、做醫生。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夫妻倆的行動非常一致,並且分一三五和二四六排班,對孩子進行輪流看管。放學時,父母準時在學校門口等著,“押送”孩子回家;吃完晚飯,就趕緊坐在書桌旁,陪孩子唸書;即使在假期,也不允許孩子休息……他們還用各種方式,測試孩子的智商和學習水平。

這個孩子其實喜歡音樂,卻被逼著學理科,內心的痛苦又排遣不出,漸漸患上了強迫症。父母一批評他,檢查他的功課,他就會緊張得不停洗手。最可怕的是,他還有強迫思維的症狀,每天在腦海裡不斷重複“你要好好學習,必須考醫科”的話。他的大腦無法思考別的東西,甚至連日常生活都受到很大影響。有一次,他拿起水果刀準備切水果,頭腦又被強迫思維佔據,結果割傷了手指。爸爸和媽媽擔心孩子有自殘傾向,這才帶著孩子找我諮詢。

和孩子的爸爸和媽媽聊天時,我問:“請問,你們在高中時,考試能夠排到第幾名?”媽媽說:“十幾名吧。”爸爸說:“大概是二十幾名。”我說:“你的孩子現在考到第五名。你們兩個加起來平均後,還輸給他呢!如果從遺傳基因學來說,你的孩子已經超過你們的基因了,到了極限,你們還想怎樣?”孩子的爸爸和媽媽笑了,他們突然發現,當年自己做不到的事,卻逼著孩子來做,而且要求他必須做到,這是一種多不合理的期待。“他是你們身上掉下來的肉,你們看見他變成現在這樣,不心疼嗎?在這個階段,小孩最需要的是健康和快樂。”通過諮詢,這對夫妻終於把對孩子的期待從“當醫生”調整為“健康和快樂”;而父母的改變,也讓孩子的心情不再緊張和壓抑,強迫症也被治好了。

《小歡喜》大結局刷屏背後,暴露了父母們的扎心真相


"

近日,東方衛視熱播的現實主義題材劇《小歡喜》迎來大結局。《小歡喜》通過3個高考家庭的故事,探討了當下家庭在子女教育、家庭矛盾上的問題。不同於以往同類題材劇,《小歡喜》把重點放在啟發為人父母之道上,以一種“紀實感”的表達方式,穩準狠地擊中了廣大中國家庭的情感七寸,使觀眾在看戲之餘得以反觀自己的生活。《小歡喜》不僅全景式展現中國式家庭教育群像,亦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探討親子教育與相處的圓桌。由劉萍主編的《這樣做父母就對了》(中信出版社)就刊發了國際催眠大師、國際兒童遊戲專家蔡仲淮的教育觀點,認為父母最欠缺的是換位思考,缺乏同理心。而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責罵批評,而是積極暗示。

《小歡喜》大結局刷屏背後,暴露了父母們的扎心真相

■期待孩子代替自己飛的第三種笨鳥

網上流傳著一則小笑話:孩子因為學習不好,被媽媽責罵了一頓。捱了訓的孩子說:“媽媽,這世界上有三種笨鳥。”媽媽好奇地問:“是哪三種笨鳥?”孩子回答說:“第一種笨鳥是先飛的,第二種是累了不想飛的。”媽媽追問:“那第三種笨鳥呢?”孩子答:“就是像你這樣的,自己不飛,在窩裡下一個蛋,然後期待下一代飛的!”

很多父母都是第三種笨鳥,因為自己有某種遺憾,就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逼迫他們來實現,讓孩子苦不堪言。我曾接待過一家人,小孩的爸爸和媽媽都曾經想做醫生,但是沒有考上醫學院。這成了爸爸和媽媽心中的遺憾,他們強烈地希望孩子能夠考上醫學院、做醫生。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夫妻倆的行動非常一致,並且分一三五和二四六排班,對孩子進行輪流看管。放學時,父母準時在學校門口等著,“押送”孩子回家;吃完晚飯,就趕緊坐在書桌旁,陪孩子唸書;即使在假期,也不允許孩子休息……他們還用各種方式,測試孩子的智商和學習水平。

這個孩子其實喜歡音樂,卻被逼著學理科,內心的痛苦又排遣不出,漸漸患上了強迫症。父母一批評他,檢查他的功課,他就會緊張得不停洗手。最可怕的是,他還有強迫思維的症狀,每天在腦海裡不斷重複“你要好好學習,必須考醫科”的話。他的大腦無法思考別的東西,甚至連日常生活都受到很大影響。有一次,他拿起水果刀準備切水果,頭腦又被強迫思維佔據,結果割傷了手指。爸爸和媽媽擔心孩子有自殘傾向,這才帶著孩子找我諮詢。

和孩子的爸爸和媽媽聊天時,我問:“請問,你們在高中時,考試能夠排到第幾名?”媽媽說:“十幾名吧。”爸爸說:“大概是二十幾名。”我說:“你的孩子現在考到第五名。你們兩個加起來平均後,還輸給他呢!如果從遺傳基因學來說,你的孩子已經超過你們的基因了,到了極限,你們還想怎樣?”孩子的爸爸和媽媽笑了,他們突然發現,當年自己做不到的事,卻逼著孩子來做,而且要求他必須做到,這是一種多不合理的期待。“他是你們身上掉下來的肉,你們看見他變成現在這樣,不心疼嗎?在這個階段,小孩最需要的是健康和快樂。”通過諮詢,這對夫妻終於把對孩子的期待從“當醫生”調整為“健康和快樂”;而父母的改變,也讓孩子的心情不再緊張和壓抑,強迫症也被治好了。

《小歡喜》大結局刷屏背後,暴露了父母們的扎心真相


《小歡喜》大結局刷屏背後,暴露了父母們的扎心真相

■早教班讓孩子的童年沒有快樂

為了實現自己的期待,很多父母選擇讓孩子“笨鳥先飛”,送孩子去早教。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會把孩子送到早教班,學習鋼琴、小提琴、薩克斯風之類的樂器,或者是學習英語。

我不贊成早教。德國只有8220萬人口,可全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都是由德國人拿到的。他們就不提倡早教。他們認為,在小孩的大腦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再施以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自己感興趣,我不反對孩子上興趣班。但我看到的是,爸爸媽媽送孩子去興趣班,不是為了興趣,而是為了獲得一種技能,是出於現實的考慮。所以,對畫畫感興趣的孩子不能上美術班,因為當畫家沒有前途;喜歡跆拳道的孩子也不能上跆拳道班,因為跆拳道對升學沒有用。

還有些家長送孩子去早教,是希望開發小孩的右腦。我曾經帶著專業檢測儀器,跑到一家以開發右腦聞名的早教機構。檢測後發現,接受早教的小孩的右腦與沒有接受早教的小孩的右腦,沒有明顯區別。其實開發右腦很簡單,兩隻手經常做不同的事情就可以。比如,兩隻手臂同時朝相反方向繞圈,左手臂向裡繞,右手臂向外繞。

早教讓很多小孩的童年沒有了快樂。有一個爸爸送孩子去上各種早教班,導致孩子沒有時間玩。長期壓抑之下,負面情緒得不到宣洩,孩子產生了暴力傾向,經常在學校欺負同學。在心理諮詢時,我直截了當地對孩子的爸爸說:“週末的時候,你可不可以陪兒子玩一天?”孩子的爸爸很不客氣地回答:“我忙啊。我不工作,哪來錢養小孩?我不工作,哪來錢支付你的諮詢費?”

我耐心地引導他說:“你回想一下,童年的時候,你和自己的爸爸之間最美好的回憶是什麼?”對方想了想說:“我們家在庭院裡養了一隻雞,我和爸爸經常一起餵雞。我還經常窩在爸爸懷裡看電視,那種感覺很美好……”我問:“那你有沒有給你的孩子這種美好的感覺呢?”他想了想,說:“沒有。”他這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從沒有好好地陪伴過兒子,兒子也遠不如他童年時過得快樂。後來,這位爸爸沒有再逼迫兒子去早教班。他也調整了自己的工作時間,每週末都帶著孩子去郊外玩,讓孩子漫山遍野地跑。孩子變得非常快樂,跟爸爸的感情更親密,暴力傾向也漸漸消失了。

如果家長們都熱衷早教,可能會影響學校教育,甚至還可能對一些小孩產生傷害——沒有錢去早教怎麼辦?他只能選擇放棄自己。我就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小學的音樂老師認為,孩子上學前,都被父母送去早教了,連鋼琴都會彈,肯定能看得懂五線譜。第一堂音樂課時,老師坐在鋼琴前,問:“班裡有沒有看不懂五線譜的?舉一下手。”包括我在內,一共只有3個孩子舉手。老師說:“那你們3個下課後問一下同學吧。”然後,她居然沒有教音樂課最基礎的知識——五線譜。如今,已經年過40的我,曾被別人誇讚唱歌好聽,但仍然不會看五線譜。因為對我來說,五線譜是一段很痛苦的回憶,那時,我感覺自己被老師放棄了。

我想說,學校應該按照規定,循序漸進地上課;而家長要允許孩子玩,陪伴孩子玩。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有責任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感受不到愛,什麼鳥都飛不起來

很多家長在管教小孩時太過嚴厲,批評多,鼓勵少。小孩做錯事,父母直接打罵,而不告訴小孩錯在哪裡。這種教育方法,會讓小孩沒有尊嚴,認為活著很辛苦,感覺不到父母的愛意,長大後甚至會產生負面的人格傾向。

有一次,我接待了一個20多歲的男性。他一感到緊張,眼皮就會失控地抽搐,無法正常工作。在心理諮詢過程中,我發現,原來他小時候很怕爸爸,爸爸一罵他,他就會哭。他越哭,爸爸就越生氣,會衝他吼:“不許哭,把你的眼睛睜開!你看著我!”這位嚴厲的爸爸,竟然用手把小孩的眼皮扒開。這個行為導致小孩長大後,只要一緊張就會想到被爸爸罵的情景,然後眼皮就不停抽搐。為了治療他的童年創傷,我運用時間回溯的催眠技術,讓他回到當年的狀態,讓他對小時候的自己說:“你還小,把這個事情放一放,等你長大了,一切都會過去的……”讓他通過安撫童年的自己,幫助自己建立一個完整的人格。

走過萬水千山

我依然眷念您

歡迎訂閱2019年《讀者報》

郵發代號:61—98

訂閱方式

1. 拔打11185或到當地郵政所訂閱

2. 關注“讀者報官方微信”,進入微店下單訂報

3.淘寶店鋪:https://shop269196912.taobao.com

4.《讀者報》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

5.《看熊貓》雜誌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244146540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