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北漂以百萬計,我在2007年大學畢業後成為其中一員。

2016年我有了孩子後,我60多歲的爸媽也成了老年北漂。原本我爸因為厭倦城市生活,退休後帶著我媽跑回農村過起了田園生活,不得不重新回到城市,回到更大而陌生的城市。

我在北京為生計奔波,他們為了我也到北京奔波。我們在這個城市的軌道上跌跌撞撞前行,或者說相依為命。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2007年,我大學畢業後,到北京謀求發展。我爸則厭倦了城市生活,從老家的西北小城退休後,帶著我媽,跑到農村租了一個小院,養狗、養魚、種菜。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過得規律又悠閒。但這種屬於他的老年時光,只持續了八九年。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2015年我結婚,2016年女兒出生。為了照看孫女,父母不得不重返城市。從老家農村來到更大的城市北京。我們的相處模式,又從前幾年的每年短暫相聚回到小時候的那種朝夕相處。我在北京為生計奔波,他們又為了我奔波,在60多歲成了“老年北漂”。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在父母漂到北京的2016年,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國家衛計委發佈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顯示,中國流動老人將近1800萬,其中專程來照顧晚輩的老人比例高達43%,佔全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而北京又是流動人口最多也是全國“老漂一族”人口最多的城市。我的父母毫不例外地成為了他們中的一份子。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像他們這樣鬢髮斑白的北漂老人,幾乎分散在這個超級大都市的每個社區。大多數年齡集中在50-70歲之間,退休後,為了家庭,成為子女的“免費保姆”。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他們不得不拾起已經丟了二三十年的帶孩子手藝,還得努力地適應新的育兒理念和帶娃方式。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2016年8月的週末,我們一家人去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溜娃。從生活了幾十年的熟悉環境突然“漂”到一座陌生的城市,父母面臨著環境氣候、生活方式、城鄉習俗、社會交往等各方面差異所帶來的困惑。他們比年輕人適應起來更難,還要日夜面對帶孩子這件責任和壓力本身就很大的差事。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2016年12月,北京。工作性質的原因,我和妻子出差都比較頻繁,甚至有時還會同時出差。這種時候,照顧孩子的所有壓力就都落在了爺爺奶奶身上。而我們周圍越來越多的同齡人,因為工作繁忙、經濟壓力大或其他原因,不得不把孩子的生活、教育等責任託付給自己已經年邁的父母。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2017年2月,我帶著妻子、孩子跟爸媽一起回老家過年。80多歲的爺爺奶奶看著家裡的第四代成員,在高興之餘,不得不面對新的問題:誰來照顧他們的生活?兒子兒媳在北京幫孫子孫媳帶孩子,平時只能打電話關心老人的健康和生活狀況。更多時候,爺爺奶奶都靠我在老家的姑姑們照料。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2017年冬天,由於之前的手術和術後感冒,奶奶的健康狀況逐漸惡化。2018年1月底,我們回老家看望老人時,她多數時間都在昏睡。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2018年大年初四晚上,奶奶去世。去世前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她一直唸叨著希望兒子能從北京回到身邊照顧她。但我爸因為幫我照顧孩子而無法兼顧老人。儘管我們祖孫三代人陪著老人走完了人生最後一程,但我能感受到我爸身上隱約流露出來的那種對奶奶的“虧欠”。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忙完奶奶的後事,年也過完了。父母又跟隨我們馬不停蹄地返程回北京。新的一年裡,他們繼續漂在北京,與我們相依為命。從小到大,這是我過的最累的一個春節,對於我爸來說,我想也是一樣。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我從沒跟我爸聊過奶奶去世對他的影響,只是希望看到我女兒一天天長大,能夠帶他走出失去母親的悲傷,希望下一代天真無邪的歡笑,能撫慰他悵然若失的內心。而日復一日的手忙腳亂,讓生活看似很快就歸於了尋常。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我爸也把更多的心力,投入在了孫女身上。2018年5月5日,女兒收到了我們送她的生日禮物,一輛腳踏車。爺爺一絲不苟,非常耐心地幫她安裝。實際上,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爺爺奶奶陪伴她的時間要比我們長的多。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這張照片拍攝於2017年5月,那時女兒剛1歲,還沒有完全學會走路,每天都是爺爺抱她下樓,抓著學步帶幫她練習走路。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好在下一代在眼前的茁壯成長,也充實著老人漂在北京的漫長時光。2018年8月19日,星期日,女兒個頭長高了不少,能夠站在小板凳上和大人們一起包餃子了。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2019年春節後,我爸因為高血壓住院一個月。他著急回北京帶孫女,又在火車上感冒發燒,一到北京就臥床不起。女兒見狀,拿著自己的耳溫槍給爺爺量體溫。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清明節假期,女兒得了流感,整個假期我們都在帶她跑醫院看醫生。假期結束後,她還沒有康復。我們需要忙工作,只能由爺爺每天陪她做霧化。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2019年4月,女兒鄰近3歲。她很淘氣,喜歡從大床跳到小床,讓爺爺接住她。她說:“這樣太刺激了”。但爺爺對這樣突如其來的“襲擊”,一直心有餘悸,生怕保護不好她,怕她摔傷。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一起生活的這三年,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長,也近距離目睹了父母的蒼老。儘管爺爺奶奶對孩子的照顧無微不至,孩子還是更喜歡父母的陪伴。爸媽也總是在言談中,透露出對老家生活的懷念,他們始終惦念著親人和老朋友,以及那個讓他們更自在的環境。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2019年春節,我們帶著孩子再次回老家過年。飯桌上,女兒也要學大人們的樣子一起碰杯。她從小生活在北京,並不理解逢年過節我們為什麼要“回家”。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今年秋天,女兒就要上幼兒園,父親也將年屆70。

當80後和50後在北京相依為命

看著父母,我偶爾會想,他們遭遇上有老下有小、分身乏術的危機時,身邊還有老家的兄弟姐們可以分擔,而當他們老了需要照顧時,我又能給他們提供一個什麼樣的晚年?將來,我們老了的時候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