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
"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文|仟言

沒幾天就要開學了,作業完成了孩子的繼續享受這最後的假期,作業還在進行時的孩子們是各有狀態:有奮筆疾書,一心只為做作業的;有憂心做不完作業,沒法交差的;亦有一臉漠然,無所謂的。伴隨這幅作業眾生相的,還有此起彼伏老母親的嘆氣聲。

作文還沒開始寫?

數學還有一半?

語文的背誦也還是一片空白?

英語還沒背?

看著眼前的作業清單,小北媽媽被堵得說不出話來。趕緊將孩子拎過來,重新計劃、分配作業。 一邊勾勾劃劃,一邊苦口婆心:“開學後,學習要上心,你現在這樣的狀態怎麼辦?如果按放假時的作業計劃認真做,早就做完了……”

“知道啦,知道啦。”小北有口無心地應付著。

於是這兩天,小北媽媽下班回家後第一件事便是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

作文還沒寫完?一天,一篇作文都沒寫完,其他作業呢?做了多少?

忍了兩天,小北媽媽終於還是控制不住地把音調拔高了。讓她想不通的是家裡的長輩行事風格都是乾脆利落,為什麼到了小北這,就變成了什麼事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動手。

"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文|仟言

沒幾天就要開學了,作業完成了孩子的繼續享受這最後的假期,作業還在進行時的孩子們是各有狀態:有奮筆疾書,一心只為做作業的;有憂心做不完作業,沒法交差的;亦有一臉漠然,無所謂的。伴隨這幅作業眾生相的,還有此起彼伏老母親的嘆氣聲。

作文還沒開始寫?

數學還有一半?

語文的背誦也還是一片空白?

英語還沒背?

看著眼前的作業清單,小北媽媽被堵得說不出話來。趕緊將孩子拎過來,重新計劃、分配作業。 一邊勾勾劃劃,一邊苦口婆心:“開學後,學習要上心,你現在這樣的狀態怎麼辦?如果按放假時的作業計劃認真做,早就做完了……”

“知道啦,知道啦。”小北有口無心地應付著。

於是這兩天,小北媽媽下班回家後第一件事便是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

作文還沒寫完?一天,一篇作文都沒寫完,其他作業呢?做了多少?

忍了兩天,小北媽媽終於還是控制不住地把音調拔高了。讓她想不通的是家裡的長輩行事風格都是乾脆利落,為什麼到了小北這,就變成了什麼事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動手。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小北媽媽是醫生,職業習慣讓她凡事都事必躬親,追求認真高效。兒子也是她自己帶大的,都說孩子身上都帶著父母的影子,可是這小北跟家裡人還真是不一樣。你不崔他,他不動,你催他,他也不一定會動。

小北媽媽很忙,加班是常態,這樣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她對自己的高標準,經常無意識中就把高效的工作習慣帶回家裡。所以,小北的磨蹭拖拉讓她頭疼,免不了會多說他幾句。小北也不生氣,咬著筆頭,欣賞媽媽抓狂的樣子。

小北媽媽沒有意識到的是,小北的拖拉、不主動正是她催促、嘮叨的結果。

"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文|仟言

沒幾天就要開學了,作業完成了孩子的繼續享受這最後的假期,作業還在進行時的孩子們是各有狀態:有奮筆疾書,一心只為做作業的;有憂心做不完作業,沒法交差的;亦有一臉漠然,無所謂的。伴隨這幅作業眾生相的,還有此起彼伏老母親的嘆氣聲。

作文還沒開始寫?

數學還有一半?

語文的背誦也還是一片空白?

英語還沒背?

看著眼前的作業清單,小北媽媽被堵得說不出話來。趕緊將孩子拎過來,重新計劃、分配作業。 一邊勾勾劃劃,一邊苦口婆心:“開學後,學習要上心,你現在這樣的狀態怎麼辦?如果按放假時的作業計劃認真做,早就做完了……”

“知道啦,知道啦。”小北有口無心地應付著。

於是這兩天,小北媽媽下班回家後第一件事便是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

作文還沒寫完?一天,一篇作文都沒寫完,其他作業呢?做了多少?

忍了兩天,小北媽媽終於還是控制不住地把音調拔高了。讓她想不通的是家裡的長輩行事風格都是乾脆利落,為什麼到了小北這,就變成了什麼事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動手。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小北媽媽是醫生,職業習慣讓她凡事都事必躬親,追求認真高效。兒子也是她自己帶大的,都說孩子身上都帶著父母的影子,可是這小北跟家裡人還真是不一樣。你不崔他,他不動,你催他,他也不一定會動。

小北媽媽很忙,加班是常態,這樣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她對自己的高標準,經常無意識中就把高效的工作習慣帶回家裡。所以,小北的磨蹭拖拉讓她頭疼,免不了會多說他幾句。小北也不生氣,咬著筆頭,欣賞媽媽抓狂的樣子。

小北媽媽沒有意識到的是,小北的拖拉、不主動正是她催促、嘮叨的結果。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一、催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1、崔促讓孩子沒有時間概念

平日裡,大家都只知道埋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兒,如果換位一下,我們站在前面所說小北的角度,我們看到的會是什麼?

兩天沒見著媽媽了,想跟媽媽多呆一會兒。

作業很快就可以寫完,不著急。

反正媽媽平時就這麼嘮叨,隨她好了,說夠了她就不說了。

而家長的希望只有一個:快點把作業完成!趕緊!

這些是不是跟我們自己看到的不一樣?

這樣將各自的所見、所需列出來,是不是一目瞭然,孩子跟媽媽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孩子很難溝通的原因在於:首先,家長跟孩子的目標不一致,其次,孩子沒有善用時間的概念。

3歲前的孩子沒有時間概念,通常10歲之前的孩子,都沒有明確規劃和善用時間的觀念。而家長往往不瞭解兒童對時間的認知和行為能力的發展,只是盲目地將自己成人的標準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努力、認真、自覺……

"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文|仟言

沒幾天就要開學了,作業完成了孩子的繼續享受這最後的假期,作業還在進行時的孩子們是各有狀態:有奮筆疾書,一心只為做作業的;有憂心做不完作業,沒法交差的;亦有一臉漠然,無所謂的。伴隨這幅作業眾生相的,還有此起彼伏老母親的嘆氣聲。

作文還沒開始寫?

數學還有一半?

語文的背誦也還是一片空白?

英語還沒背?

看著眼前的作業清單,小北媽媽被堵得說不出話來。趕緊將孩子拎過來,重新計劃、分配作業。 一邊勾勾劃劃,一邊苦口婆心:“開學後,學習要上心,你現在這樣的狀態怎麼辦?如果按放假時的作業計劃認真做,早就做完了……”

“知道啦,知道啦。”小北有口無心地應付著。

於是這兩天,小北媽媽下班回家後第一件事便是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

作文還沒寫完?一天,一篇作文都沒寫完,其他作業呢?做了多少?

忍了兩天,小北媽媽終於還是控制不住地把音調拔高了。讓她想不通的是家裡的長輩行事風格都是乾脆利落,為什麼到了小北這,就變成了什麼事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動手。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小北媽媽是醫生,職業習慣讓她凡事都事必躬親,追求認真高效。兒子也是她自己帶大的,都說孩子身上都帶著父母的影子,可是這小北跟家裡人還真是不一樣。你不崔他,他不動,你催他,他也不一定會動。

小北媽媽很忙,加班是常態,這樣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她對自己的高標準,經常無意識中就把高效的工作習慣帶回家裡。所以,小北的磨蹭拖拉讓她頭疼,免不了會多說他幾句。小北也不生氣,咬著筆頭,欣賞媽媽抓狂的樣子。

小北媽媽沒有意識到的是,小北的拖拉、不主動正是她催促、嘮叨的結果。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一、催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1、崔促讓孩子沒有時間概念

平日裡,大家都只知道埋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兒,如果換位一下,我們站在前面所說小北的角度,我們看到的會是什麼?

兩天沒見著媽媽了,想跟媽媽多呆一會兒。

作業很快就可以寫完,不著急。

反正媽媽平時就這麼嘮叨,隨她好了,說夠了她就不說了。

而家長的希望只有一個:快點把作業完成!趕緊!

這些是不是跟我們自己看到的不一樣?

這樣將各自的所見、所需列出來,是不是一目瞭然,孩子跟媽媽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孩子很難溝通的原因在於:首先,家長跟孩子的目標不一致,其次,孩子沒有善用時間的概念。

3歲前的孩子沒有時間概念,通常10歲之前的孩子,都沒有明確規劃和善用時間的觀念。而家長往往不瞭解兒童對時間的認知和行為能力的發展,只是盲目地將自己成人的標準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努力、認真、自覺……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可現實是,對“時間”的概念孩子很懵懂,雖然他知道要像媽媽說的那樣認真 、自覺才好,可是內心裡那個“他”對時間卻沒有具體的認知。如果家長此時教導孩子瞭解時間、教導孩子學習如何規劃時間,那麼時間的概念會在孩子的認知中慢慢建立,如果家長只是告訴孩子快點做這個,做那個,當他們的腦海中沒有時間概念的時候,孩子不會將要做的事與時間聯繫起來,更不知道時間管理。

2、催促會讓孩子變得急躁

媽媽們的催促是常態,但是催促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時甚至是反效果。

小北做不到像媽媽所期待的那樣,凡事都高效完成。成績也不太穩定,拿回家的試卷,錯的題不會做嗎?

會的。

只是錯在讀題不清、看錯字、看漏字、最後導致對題目的理解錯誤。

"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文|仟言

沒幾天就要開學了,作業完成了孩子的繼續享受這最後的假期,作業還在進行時的孩子們是各有狀態:有奮筆疾書,一心只為做作業的;有憂心做不完作業,沒法交差的;亦有一臉漠然,無所謂的。伴隨這幅作業眾生相的,還有此起彼伏老母親的嘆氣聲。

作文還沒開始寫?

數學還有一半?

語文的背誦也還是一片空白?

英語還沒背?

看著眼前的作業清單,小北媽媽被堵得說不出話來。趕緊將孩子拎過來,重新計劃、分配作業。 一邊勾勾劃劃,一邊苦口婆心:“開學後,學習要上心,你現在這樣的狀態怎麼辦?如果按放假時的作業計劃認真做,早就做完了……”

“知道啦,知道啦。”小北有口無心地應付著。

於是這兩天,小北媽媽下班回家後第一件事便是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

作文還沒寫完?一天,一篇作文都沒寫完,其他作業呢?做了多少?

忍了兩天,小北媽媽終於還是控制不住地把音調拔高了。讓她想不通的是家裡的長輩行事風格都是乾脆利落,為什麼到了小北這,就變成了什麼事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動手。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小北媽媽是醫生,職業習慣讓她凡事都事必躬親,追求認真高效。兒子也是她自己帶大的,都說孩子身上都帶著父母的影子,可是這小北跟家裡人還真是不一樣。你不崔他,他不動,你催他,他也不一定會動。

小北媽媽很忙,加班是常態,這樣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她對自己的高標準,經常無意識中就把高效的工作習慣帶回家裡。所以,小北的磨蹭拖拉讓她頭疼,免不了會多說他幾句。小北也不生氣,咬著筆頭,欣賞媽媽抓狂的樣子。

小北媽媽沒有意識到的是,小北的拖拉、不主動正是她催促、嘮叨的結果。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一、催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1、崔促讓孩子沒有時間概念

平日裡,大家都只知道埋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兒,如果換位一下,我們站在前面所說小北的角度,我們看到的會是什麼?

兩天沒見著媽媽了,想跟媽媽多呆一會兒。

作業很快就可以寫完,不著急。

反正媽媽平時就這麼嘮叨,隨她好了,說夠了她就不說了。

而家長的希望只有一個:快點把作業完成!趕緊!

這些是不是跟我們自己看到的不一樣?

這樣將各自的所見、所需列出來,是不是一目瞭然,孩子跟媽媽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孩子很難溝通的原因在於:首先,家長跟孩子的目標不一致,其次,孩子沒有善用時間的概念。

3歲前的孩子沒有時間概念,通常10歲之前的孩子,都沒有明確規劃和善用時間的觀念。而家長往往不瞭解兒童對時間的認知和行為能力的發展,只是盲目地將自己成人的標準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努力、認真、自覺……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可現實是,對“時間”的概念孩子很懵懂,雖然他知道要像媽媽說的那樣認真 、自覺才好,可是內心裡那個“他”對時間卻沒有具體的認知。如果家長此時教導孩子瞭解時間、教導孩子學習如何規劃時間,那麼時間的概念會在孩子的認知中慢慢建立,如果家長只是告訴孩子快點做這個,做那個,當他們的腦海中沒有時間概念的時候,孩子不會將要做的事與時間聯繫起來,更不知道時間管理。

2、催促會讓孩子變得急躁

媽媽們的催促是常態,但是催促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時甚至是反效果。

小北做不到像媽媽所期待的那樣,凡事都高效完成。成績也不太穩定,拿回家的試卷,錯的題不會做嗎?

會的。

只是錯在讀題不清、看錯字、看漏字、最後導致對題目的理解錯誤。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不僅數學如此,語文、英語相關的背誦很困難,沒有耐心坐下來好好熟讀之後再開始背誦,一篇短文拿在手上看囫圇吞看上兩遍就開始背,結果要麼背不出、要麼背出來的錯漏百出,最後孩子自己都沒了信心,又急又氣,直跺腳。媽媽在一邊看著這樣的學習狀態也是乾著急。

面對困難,孩子靜不下心去認真克服。

孩子也想認真學,只是他不知道怎樣做才算“認真”。一方面, 想認真,一方面他也想像媽媽說的那樣,快點做好……他的學習節奏被媽媽的催促打亂了。

"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文|仟言

沒幾天就要開學了,作業完成了孩子的繼續享受這最後的假期,作業還在進行時的孩子們是各有狀態:有奮筆疾書,一心只為做作業的;有憂心做不完作業,沒法交差的;亦有一臉漠然,無所謂的。伴隨這幅作業眾生相的,還有此起彼伏老母親的嘆氣聲。

作文還沒開始寫?

數學還有一半?

語文的背誦也還是一片空白?

英語還沒背?

看著眼前的作業清單,小北媽媽被堵得說不出話來。趕緊將孩子拎過來,重新計劃、分配作業。 一邊勾勾劃劃,一邊苦口婆心:“開學後,學習要上心,你現在這樣的狀態怎麼辦?如果按放假時的作業計劃認真做,早就做完了……”

“知道啦,知道啦。”小北有口無心地應付著。

於是這兩天,小北媽媽下班回家後第一件事便是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

作文還沒寫完?一天,一篇作文都沒寫完,其他作業呢?做了多少?

忍了兩天,小北媽媽終於還是控制不住地把音調拔高了。讓她想不通的是家裡的長輩行事風格都是乾脆利落,為什麼到了小北這,就變成了什麼事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動手。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小北媽媽是醫生,職業習慣讓她凡事都事必躬親,追求認真高效。兒子也是她自己帶大的,都說孩子身上都帶著父母的影子,可是這小北跟家裡人還真是不一樣。你不崔他,他不動,你催他,他也不一定會動。

小北媽媽很忙,加班是常態,這樣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她對自己的高標準,經常無意識中就把高效的工作習慣帶回家裡。所以,小北的磨蹭拖拉讓她頭疼,免不了會多說他幾句。小北也不生氣,咬著筆頭,欣賞媽媽抓狂的樣子。

小北媽媽沒有意識到的是,小北的拖拉、不主動正是她催促、嘮叨的結果。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一、催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1、崔促讓孩子沒有時間概念

平日裡,大家都只知道埋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兒,如果換位一下,我們站在前面所說小北的角度,我們看到的會是什麼?

兩天沒見著媽媽了,想跟媽媽多呆一會兒。

作業很快就可以寫完,不著急。

反正媽媽平時就這麼嘮叨,隨她好了,說夠了她就不說了。

而家長的希望只有一個:快點把作業完成!趕緊!

這些是不是跟我們自己看到的不一樣?

這樣將各自的所見、所需列出來,是不是一目瞭然,孩子跟媽媽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孩子很難溝通的原因在於:首先,家長跟孩子的目標不一致,其次,孩子沒有善用時間的概念。

3歲前的孩子沒有時間概念,通常10歲之前的孩子,都沒有明確規劃和善用時間的觀念。而家長往往不瞭解兒童對時間的認知和行為能力的發展,只是盲目地將自己成人的標準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努力、認真、自覺……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可現實是,對“時間”的概念孩子很懵懂,雖然他知道要像媽媽說的那樣認真 、自覺才好,可是內心裡那個“他”對時間卻沒有具體的認知。如果家長此時教導孩子瞭解時間、教導孩子學習如何規劃時間,那麼時間的概念會在孩子的認知中慢慢建立,如果家長只是告訴孩子快點做這個,做那個,當他們的腦海中沒有時間概念的時候,孩子不會將要做的事與時間聯繫起來,更不知道時間管理。

2、催促會讓孩子變得急躁

媽媽們的催促是常態,但是催促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時甚至是反效果。

小北做不到像媽媽所期待的那樣,凡事都高效完成。成績也不太穩定,拿回家的試卷,錯的題不會做嗎?

會的。

只是錯在讀題不清、看錯字、看漏字、最後導致對題目的理解錯誤。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不僅數學如此,語文、英語相關的背誦很困難,沒有耐心坐下來好好熟讀之後再開始背誦,一篇短文拿在手上看囫圇吞看上兩遍就開始背,結果要麼背不出、要麼背出來的錯漏百出,最後孩子自己都沒了信心,又急又氣,直跺腳。媽媽在一邊看著這樣的學習狀態也是乾著急。

面對困難,孩子靜不下心去認真克服。

孩子也想認真學,只是他不知道怎樣做才算“認真”。一方面, 想認真,一方面他也想像媽媽說的那樣,快點做好……他的學習節奏被媽媽的催促打亂了。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03、得越多家長的話越沒效力

當家長催促的頻率過高,孩子耳邊充滿了反覆的嘮叨聲,他會將真正重要的信息跟重複的垃圾信息一起屏蔽。就是平時大家說的,聽不懂別人說話,抓不住重點,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家長說得越多,語言的力量越弱。孩子不僅聽不進去這些嘮叨催促,有時候還會對父母的教育方式產生了反感跟懷疑。

二、為什麼媽媽總是在催

1、孩子學習不主動

磨蹭拖拉的孩子,確實會讓家長煩心。

可家長不放手,孩子又從哪裡獲得自主學習、生活自理的機會?很多時候,家長從一開始就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機會,從生活到學習,家長的計劃制定得井井有條,孩子只需按步就班。 這種不用思考,只聽安排的模式,既無法給孩子提供生活上的滿足感也無法讓孩子享受學習上的成就感,僅是機械化地按步就班。

"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文|仟言

沒幾天就要開學了,作業完成了孩子的繼續享受這最後的假期,作業還在進行時的孩子們是各有狀態:有奮筆疾書,一心只為做作業的;有憂心做不完作業,沒法交差的;亦有一臉漠然,無所謂的。伴隨這幅作業眾生相的,還有此起彼伏老母親的嘆氣聲。

作文還沒開始寫?

數學還有一半?

語文的背誦也還是一片空白?

英語還沒背?

看著眼前的作業清單,小北媽媽被堵得說不出話來。趕緊將孩子拎過來,重新計劃、分配作業。 一邊勾勾劃劃,一邊苦口婆心:“開學後,學習要上心,你現在這樣的狀態怎麼辦?如果按放假時的作業計劃認真做,早就做完了……”

“知道啦,知道啦。”小北有口無心地應付著。

於是這兩天,小北媽媽下班回家後第一件事便是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

作文還沒寫完?一天,一篇作文都沒寫完,其他作業呢?做了多少?

忍了兩天,小北媽媽終於還是控制不住地把音調拔高了。讓她想不通的是家裡的長輩行事風格都是乾脆利落,為什麼到了小北這,就變成了什麼事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動手。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小北媽媽是醫生,職業習慣讓她凡事都事必躬親,追求認真高效。兒子也是她自己帶大的,都說孩子身上都帶著父母的影子,可是這小北跟家裡人還真是不一樣。你不崔他,他不動,你催他,他也不一定會動。

小北媽媽很忙,加班是常態,這樣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她對自己的高標準,經常無意識中就把高效的工作習慣帶回家裡。所以,小北的磨蹭拖拉讓她頭疼,免不了會多說他幾句。小北也不生氣,咬著筆頭,欣賞媽媽抓狂的樣子。

小北媽媽沒有意識到的是,小北的拖拉、不主動正是她催促、嘮叨的結果。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一、催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1、崔促讓孩子沒有時間概念

平日裡,大家都只知道埋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兒,如果換位一下,我們站在前面所說小北的角度,我們看到的會是什麼?

兩天沒見著媽媽了,想跟媽媽多呆一會兒。

作業很快就可以寫完,不著急。

反正媽媽平時就這麼嘮叨,隨她好了,說夠了她就不說了。

而家長的希望只有一個:快點把作業完成!趕緊!

這些是不是跟我們自己看到的不一樣?

這樣將各自的所見、所需列出來,是不是一目瞭然,孩子跟媽媽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孩子很難溝通的原因在於:首先,家長跟孩子的目標不一致,其次,孩子沒有善用時間的概念。

3歲前的孩子沒有時間概念,通常10歲之前的孩子,都沒有明確規劃和善用時間的觀念。而家長往往不瞭解兒童對時間的認知和行為能力的發展,只是盲目地將自己成人的標準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努力、認真、自覺……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可現實是,對“時間”的概念孩子很懵懂,雖然他知道要像媽媽說的那樣認真 、自覺才好,可是內心裡那個“他”對時間卻沒有具體的認知。如果家長此時教導孩子瞭解時間、教導孩子學習如何規劃時間,那麼時間的概念會在孩子的認知中慢慢建立,如果家長只是告訴孩子快點做這個,做那個,當他們的腦海中沒有時間概念的時候,孩子不會將要做的事與時間聯繫起來,更不知道時間管理。

2、催促會讓孩子變得急躁

媽媽們的催促是常態,但是催促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時甚至是反效果。

小北做不到像媽媽所期待的那樣,凡事都高效完成。成績也不太穩定,拿回家的試卷,錯的題不會做嗎?

會的。

只是錯在讀題不清、看錯字、看漏字、最後導致對題目的理解錯誤。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不僅數學如此,語文、英語相關的背誦很困難,沒有耐心坐下來好好熟讀之後再開始背誦,一篇短文拿在手上看囫圇吞看上兩遍就開始背,結果要麼背不出、要麼背出來的錯漏百出,最後孩子自己都沒了信心,又急又氣,直跺腳。媽媽在一邊看著這樣的學習狀態也是乾著急。

面對困難,孩子靜不下心去認真克服。

孩子也想認真學,只是他不知道怎樣做才算“認真”。一方面, 想認真,一方面他也想像媽媽說的那樣,快點做好……他的學習節奏被媽媽的催促打亂了。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03、得越多家長的話越沒效力

當家長催促的頻率過高,孩子耳邊充滿了反覆的嘮叨聲,他會將真正重要的信息跟重複的垃圾信息一起屏蔽。就是平時大家說的,聽不懂別人說話,抓不住重點,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家長說得越多,語言的力量越弱。孩子不僅聽不進去這些嘮叨催促,有時候還會對父母的教育方式產生了反感跟懷疑。

二、為什麼媽媽總是在催

1、孩子學習不主動

磨蹭拖拉的孩子,確實會讓家長煩心。

可家長不放手,孩子又從哪裡獲得自主學習、生活自理的機會?很多時候,家長從一開始就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機會,從生活到學習,家長的計劃制定得井井有條,孩子只需按步就班。 這種不用思考,只聽安排的模式,既無法給孩子提供生活上的滿足感也無法讓孩子享受學習上的成就感,僅是機械化地按步就班。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這種按步就班並沒有讓孩子感受到更好的學習體驗。因為沒有動力,反而導致了孩子學習、生活上的拖拉、不主動。在孩子最需要學習如何生活跟學習的時候,因為家長的過度干預,抑制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所以,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會、不行,是家長沒有給他嘗試的機會。我們在責備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忽略造成這種事實結果的是家長捨不得放手。

你不放手,孩子卻不會停下他要長大的腳步。就像放風箏,家長使勁兒拽著線,想掌控風箏的方向,可是風箏飛到一定高度,迎著風,風的力量託著風箏迎風而上,那拽著線的家長不放手,只能是被線勒得疼。

"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文|仟言

沒幾天就要開學了,作業完成了孩子的繼續享受這最後的假期,作業還在進行時的孩子們是各有狀態:有奮筆疾書,一心只為做作業的;有憂心做不完作業,沒法交差的;亦有一臉漠然,無所謂的。伴隨這幅作業眾生相的,還有此起彼伏老母親的嘆氣聲。

作文還沒開始寫?

數學還有一半?

語文的背誦也還是一片空白?

英語還沒背?

看著眼前的作業清單,小北媽媽被堵得說不出話來。趕緊將孩子拎過來,重新計劃、分配作業。 一邊勾勾劃劃,一邊苦口婆心:“開學後,學習要上心,你現在這樣的狀態怎麼辦?如果按放假時的作業計劃認真做,早就做完了……”

“知道啦,知道啦。”小北有口無心地應付著。

於是這兩天,小北媽媽下班回家後第一件事便是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

作文還沒寫完?一天,一篇作文都沒寫完,其他作業呢?做了多少?

忍了兩天,小北媽媽終於還是控制不住地把音調拔高了。讓她想不通的是家裡的長輩行事風格都是乾脆利落,為什麼到了小北這,就變成了什麼事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動手。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小北媽媽是醫生,職業習慣讓她凡事都事必躬親,追求認真高效。兒子也是她自己帶大的,都說孩子身上都帶著父母的影子,可是這小北跟家裡人還真是不一樣。你不崔他,他不動,你催他,他也不一定會動。

小北媽媽很忙,加班是常態,這樣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她對自己的高標準,經常無意識中就把高效的工作習慣帶回家裡。所以,小北的磨蹭拖拉讓她頭疼,免不了會多說他幾句。小北也不生氣,咬著筆頭,欣賞媽媽抓狂的樣子。

小北媽媽沒有意識到的是,小北的拖拉、不主動正是她催促、嘮叨的結果。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一、催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1、崔促讓孩子沒有時間概念

平日裡,大家都只知道埋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兒,如果換位一下,我們站在前面所說小北的角度,我們看到的會是什麼?

兩天沒見著媽媽了,想跟媽媽多呆一會兒。

作業很快就可以寫完,不著急。

反正媽媽平時就這麼嘮叨,隨她好了,說夠了她就不說了。

而家長的希望只有一個:快點把作業完成!趕緊!

這些是不是跟我們自己看到的不一樣?

這樣將各自的所見、所需列出來,是不是一目瞭然,孩子跟媽媽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孩子很難溝通的原因在於:首先,家長跟孩子的目標不一致,其次,孩子沒有善用時間的概念。

3歲前的孩子沒有時間概念,通常10歲之前的孩子,都沒有明確規劃和善用時間的觀念。而家長往往不瞭解兒童對時間的認知和行為能力的發展,只是盲目地將自己成人的標準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努力、認真、自覺……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可現實是,對“時間”的概念孩子很懵懂,雖然他知道要像媽媽說的那樣認真 、自覺才好,可是內心裡那個“他”對時間卻沒有具體的認知。如果家長此時教導孩子瞭解時間、教導孩子學習如何規劃時間,那麼時間的概念會在孩子的認知中慢慢建立,如果家長只是告訴孩子快點做這個,做那個,當他們的腦海中沒有時間概念的時候,孩子不會將要做的事與時間聯繫起來,更不知道時間管理。

2、催促會讓孩子變得急躁

媽媽們的催促是常態,但是催促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時甚至是反效果。

小北做不到像媽媽所期待的那樣,凡事都高效完成。成績也不太穩定,拿回家的試卷,錯的題不會做嗎?

會的。

只是錯在讀題不清、看錯字、看漏字、最後導致對題目的理解錯誤。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不僅數學如此,語文、英語相關的背誦很困難,沒有耐心坐下來好好熟讀之後再開始背誦,一篇短文拿在手上看囫圇吞看上兩遍就開始背,結果要麼背不出、要麼背出來的錯漏百出,最後孩子自己都沒了信心,又急又氣,直跺腳。媽媽在一邊看著這樣的學習狀態也是乾著急。

面對困難,孩子靜不下心去認真克服。

孩子也想認真學,只是他不知道怎樣做才算“認真”。一方面, 想認真,一方面他也想像媽媽說的那樣,快點做好……他的學習節奏被媽媽的催促打亂了。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03、得越多家長的話越沒效力

當家長催促的頻率過高,孩子耳邊充滿了反覆的嘮叨聲,他會將真正重要的信息跟重複的垃圾信息一起屏蔽。就是平時大家說的,聽不懂別人說話,抓不住重點,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家長說得越多,語言的力量越弱。孩子不僅聽不進去這些嘮叨催促,有時候還會對父母的教育方式產生了反感跟懷疑。

二、為什麼媽媽總是在催

1、孩子學習不主動

磨蹭拖拉的孩子,確實會讓家長煩心。

可家長不放手,孩子又從哪裡獲得自主學習、生活自理的機會?很多時候,家長從一開始就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機會,從生活到學習,家長的計劃制定得井井有條,孩子只需按步就班。 這種不用思考,只聽安排的模式,既無法給孩子提供生活上的滿足感也無法讓孩子享受學習上的成就感,僅是機械化地按步就班。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這種按步就班並沒有讓孩子感受到更好的學習體驗。因為沒有動力,反而導致了孩子學習、生活上的拖拉、不主動。在孩子最需要學習如何生活跟學習的時候,因為家長的過度干預,抑制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所以,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會、不行,是家長沒有給他嘗試的機會。我們在責備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忽略造成這種事實結果的是家長捨不得放手。

你不放手,孩子卻不會停下他要長大的腳步。就像放風箏,家長使勁兒拽著線,想掌控風箏的方向,可是風箏飛到一定高度,迎著風,風的力量託著風箏迎風而上,那拽著線的家長不放手,只能是被線勒得疼。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2、孩子學習效率不高

恐怕沒有哪個時代的時間像如今這般金貴,有些孩子的時間被精確到了以分鐘來計算。磨蹭、低效的學習拖延了時間,後面安排的學習也會被耽誤。必需要有高效的行動才能擠得出時間,兼顧所有學科。越是高年級,高效學習越是重要。

於是,排除干擾,學習的時間擠出來了,孩子奮力奔跑於各項科目的學習。可讓人尷尬的是:成績跟努力卻不成比例,孩子的學習狀態依然不太樂觀。

"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文|仟言

沒幾天就要開學了,作業完成了孩子的繼續享受這最後的假期,作業還在進行時的孩子們是各有狀態:有奮筆疾書,一心只為做作業的;有憂心做不完作業,沒法交差的;亦有一臉漠然,無所謂的。伴隨這幅作業眾生相的,還有此起彼伏老母親的嘆氣聲。

作文還沒開始寫?

數學還有一半?

語文的背誦也還是一片空白?

英語還沒背?

看著眼前的作業清單,小北媽媽被堵得說不出話來。趕緊將孩子拎過來,重新計劃、分配作業。 一邊勾勾劃劃,一邊苦口婆心:“開學後,學習要上心,你現在這樣的狀態怎麼辦?如果按放假時的作業計劃認真做,早就做完了……”

“知道啦,知道啦。”小北有口無心地應付著。

於是這兩天,小北媽媽下班回家後第一件事便是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

作文還沒寫完?一天,一篇作文都沒寫完,其他作業呢?做了多少?

忍了兩天,小北媽媽終於還是控制不住地把音調拔高了。讓她想不通的是家裡的長輩行事風格都是乾脆利落,為什麼到了小北這,就變成了什麼事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動手。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小北媽媽是醫生,職業習慣讓她凡事都事必躬親,追求認真高效。兒子也是她自己帶大的,都說孩子身上都帶著父母的影子,可是這小北跟家裡人還真是不一樣。你不崔他,他不動,你催他,他也不一定會動。

小北媽媽很忙,加班是常態,這樣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她對自己的高標準,經常無意識中就把高效的工作習慣帶回家裡。所以,小北的磨蹭拖拉讓她頭疼,免不了會多說他幾句。小北也不生氣,咬著筆頭,欣賞媽媽抓狂的樣子。

小北媽媽沒有意識到的是,小北的拖拉、不主動正是她催促、嘮叨的結果。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一、催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1、崔促讓孩子沒有時間概念

平日裡,大家都只知道埋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兒,如果換位一下,我們站在前面所說小北的角度,我們看到的會是什麼?

兩天沒見著媽媽了,想跟媽媽多呆一會兒。

作業很快就可以寫完,不著急。

反正媽媽平時就這麼嘮叨,隨她好了,說夠了她就不說了。

而家長的希望只有一個:快點把作業完成!趕緊!

這些是不是跟我們自己看到的不一樣?

這樣將各自的所見、所需列出來,是不是一目瞭然,孩子跟媽媽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孩子很難溝通的原因在於:首先,家長跟孩子的目標不一致,其次,孩子沒有善用時間的概念。

3歲前的孩子沒有時間概念,通常10歲之前的孩子,都沒有明確規劃和善用時間的觀念。而家長往往不瞭解兒童對時間的認知和行為能力的發展,只是盲目地將自己成人的標準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努力、認真、自覺……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可現實是,對“時間”的概念孩子很懵懂,雖然他知道要像媽媽說的那樣認真 、自覺才好,可是內心裡那個“他”對時間卻沒有具體的認知。如果家長此時教導孩子瞭解時間、教導孩子學習如何規劃時間,那麼時間的概念會在孩子的認知中慢慢建立,如果家長只是告訴孩子快點做這個,做那個,當他們的腦海中沒有時間概念的時候,孩子不會將要做的事與時間聯繫起來,更不知道時間管理。

2、催促會讓孩子變得急躁

媽媽們的催促是常態,但是催促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時甚至是反效果。

小北做不到像媽媽所期待的那樣,凡事都高效完成。成績也不太穩定,拿回家的試卷,錯的題不會做嗎?

會的。

只是錯在讀題不清、看錯字、看漏字、最後導致對題目的理解錯誤。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不僅數學如此,語文、英語相關的背誦很困難,沒有耐心坐下來好好熟讀之後再開始背誦,一篇短文拿在手上看囫圇吞看上兩遍就開始背,結果要麼背不出、要麼背出來的錯漏百出,最後孩子自己都沒了信心,又急又氣,直跺腳。媽媽在一邊看著這樣的學習狀態也是乾著急。

面對困難,孩子靜不下心去認真克服。

孩子也想認真學,只是他不知道怎樣做才算“認真”。一方面, 想認真,一方面他也想像媽媽說的那樣,快點做好……他的學習節奏被媽媽的催促打亂了。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03、得越多家長的話越沒效力

當家長催促的頻率過高,孩子耳邊充滿了反覆的嘮叨聲,他會將真正重要的信息跟重複的垃圾信息一起屏蔽。就是平時大家說的,聽不懂別人說話,抓不住重點,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家長說得越多,語言的力量越弱。孩子不僅聽不進去這些嘮叨催促,有時候還會對父母的教育方式產生了反感跟懷疑。

二、為什麼媽媽總是在催

1、孩子學習不主動

磨蹭拖拉的孩子,確實會讓家長煩心。

可家長不放手,孩子又從哪裡獲得自主學習、生活自理的機會?很多時候,家長從一開始就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機會,從生活到學習,家長的計劃制定得井井有條,孩子只需按步就班。 這種不用思考,只聽安排的模式,既無法給孩子提供生活上的滿足感也無法讓孩子享受學習上的成就感,僅是機械化地按步就班。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這種按步就班並沒有讓孩子感受到更好的學習體驗。因為沒有動力,反而導致了孩子學習、生活上的拖拉、不主動。在孩子最需要學習如何生活跟學習的時候,因為家長的過度干預,抑制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所以,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會、不行,是家長沒有給他嘗試的機會。我們在責備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忽略造成這種事實結果的是家長捨不得放手。

你不放手,孩子卻不會停下他要長大的腳步。就像放風箏,家長使勁兒拽著線,想掌控風箏的方向,可是風箏飛到一定高度,迎著風,風的力量託著風箏迎風而上,那拽著線的家長不放手,只能是被線勒得疼。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2、孩子學習效率不高

恐怕沒有哪個時代的時間像如今這般金貴,有些孩子的時間被精確到了以分鐘來計算。磨蹭、低效的學習拖延了時間,後面安排的學習也會被耽誤。必需要有高效的行動才能擠得出時間,兼顧所有學科。越是高年級,高效學習越是重要。

於是,排除干擾,學習的時間擠出來了,孩子奮力奔跑於各項科目的學習。可讓人尷尬的是:成績跟努力卻不成比例,孩子的學習狀態依然不太樂觀。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時間被擠滿,孩子就像連軸轉的機器,轉個不停,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不僅是身體吃不消,過度學習的大腦出現飽和,接收的信息過多,大腦神經已經疲乏,孩子開始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目光呆滯……這不叫高效。

真正的高效,是面對學習孩子能保持良好的精神與心理狀態,在遇到困難時,能夠靜下心去尋找解決的辦法,並從中體會到收穫的樂趣。一邊學習,一邊吸收沉澱,這才是最好、也是最高效的學習。

"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文|仟言

沒幾天就要開學了,作業完成了孩子的繼續享受這最後的假期,作業還在進行時的孩子們是各有狀態:有奮筆疾書,一心只為做作業的;有憂心做不完作業,沒法交差的;亦有一臉漠然,無所謂的。伴隨這幅作業眾生相的,還有此起彼伏老母親的嘆氣聲。

作文還沒開始寫?

數學還有一半?

語文的背誦也還是一片空白?

英語還沒背?

看著眼前的作業清單,小北媽媽被堵得說不出話來。趕緊將孩子拎過來,重新計劃、分配作業。 一邊勾勾劃劃,一邊苦口婆心:“開學後,學習要上心,你現在這樣的狀態怎麼辦?如果按放假時的作業計劃認真做,早就做完了……”

“知道啦,知道啦。”小北有口無心地應付著。

於是這兩天,小北媽媽下班回家後第一件事便是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

作文還沒寫完?一天,一篇作文都沒寫完,其他作業呢?做了多少?

忍了兩天,小北媽媽終於還是控制不住地把音調拔高了。讓她想不通的是家裡的長輩行事風格都是乾脆利落,為什麼到了小北這,就變成了什麼事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動手。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小北媽媽是醫生,職業習慣讓她凡事都事必躬親,追求認真高效。兒子也是她自己帶大的,都說孩子身上都帶著父母的影子,可是這小北跟家裡人還真是不一樣。你不崔他,他不動,你催他,他也不一定會動。

小北媽媽很忙,加班是常態,這樣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她對自己的高標準,經常無意識中就把高效的工作習慣帶回家裡。所以,小北的磨蹭拖拉讓她頭疼,免不了會多說他幾句。小北也不生氣,咬著筆頭,欣賞媽媽抓狂的樣子。

小北媽媽沒有意識到的是,小北的拖拉、不主動正是她催促、嘮叨的結果。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一、催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1、崔促讓孩子沒有時間概念

平日裡,大家都只知道埋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兒,如果換位一下,我們站在前面所說小北的角度,我們看到的會是什麼?

兩天沒見著媽媽了,想跟媽媽多呆一會兒。

作業很快就可以寫完,不著急。

反正媽媽平時就這麼嘮叨,隨她好了,說夠了她就不說了。

而家長的希望只有一個:快點把作業完成!趕緊!

這些是不是跟我們自己看到的不一樣?

這樣將各自的所見、所需列出來,是不是一目瞭然,孩子跟媽媽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孩子很難溝通的原因在於:首先,家長跟孩子的目標不一致,其次,孩子沒有善用時間的概念。

3歲前的孩子沒有時間概念,通常10歲之前的孩子,都沒有明確規劃和善用時間的觀念。而家長往往不瞭解兒童對時間的認知和行為能力的發展,只是盲目地將自己成人的標準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努力、認真、自覺……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可現實是,對“時間”的概念孩子很懵懂,雖然他知道要像媽媽說的那樣認真 、自覺才好,可是內心裡那個“他”對時間卻沒有具體的認知。如果家長此時教導孩子瞭解時間、教導孩子學習如何規劃時間,那麼時間的概念會在孩子的認知中慢慢建立,如果家長只是告訴孩子快點做這個,做那個,當他們的腦海中沒有時間概念的時候,孩子不會將要做的事與時間聯繫起來,更不知道時間管理。

2、催促會讓孩子變得急躁

媽媽們的催促是常態,但是催促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時甚至是反效果。

小北做不到像媽媽所期待的那樣,凡事都高效完成。成績也不太穩定,拿回家的試卷,錯的題不會做嗎?

會的。

只是錯在讀題不清、看錯字、看漏字、最後導致對題目的理解錯誤。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不僅數學如此,語文、英語相關的背誦很困難,沒有耐心坐下來好好熟讀之後再開始背誦,一篇短文拿在手上看囫圇吞看上兩遍就開始背,結果要麼背不出、要麼背出來的錯漏百出,最後孩子自己都沒了信心,又急又氣,直跺腳。媽媽在一邊看著這樣的學習狀態也是乾著急。

面對困難,孩子靜不下心去認真克服。

孩子也想認真學,只是他不知道怎樣做才算“認真”。一方面, 想認真,一方面他也想像媽媽說的那樣,快點做好……他的學習節奏被媽媽的催促打亂了。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03、得越多家長的話越沒效力

當家長催促的頻率過高,孩子耳邊充滿了反覆的嘮叨聲,他會將真正重要的信息跟重複的垃圾信息一起屏蔽。就是平時大家說的,聽不懂別人說話,抓不住重點,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家長說得越多,語言的力量越弱。孩子不僅聽不進去這些嘮叨催促,有時候還會對父母的教育方式產生了反感跟懷疑。

二、為什麼媽媽總是在催

1、孩子學習不主動

磨蹭拖拉的孩子,確實會讓家長煩心。

可家長不放手,孩子又從哪裡獲得自主學習、生活自理的機會?很多時候,家長從一開始就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機會,從生活到學習,家長的計劃制定得井井有條,孩子只需按步就班。 這種不用思考,只聽安排的模式,既無法給孩子提供生活上的滿足感也無法讓孩子享受學習上的成就感,僅是機械化地按步就班。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這種按步就班並沒有讓孩子感受到更好的學習體驗。因為沒有動力,反而導致了孩子學習、生活上的拖拉、不主動。在孩子最需要學習如何生活跟學習的時候,因為家長的過度干預,抑制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所以,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會、不行,是家長沒有給他嘗試的機會。我們在責備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忽略造成這種事實結果的是家長捨不得放手。

你不放手,孩子卻不會停下他要長大的腳步。就像放風箏,家長使勁兒拽著線,想掌控風箏的方向,可是風箏飛到一定高度,迎著風,風的力量託著風箏迎風而上,那拽著線的家長不放手,只能是被線勒得疼。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2、孩子學習效率不高

恐怕沒有哪個時代的時間像如今這般金貴,有些孩子的時間被精確到了以分鐘來計算。磨蹭、低效的學習拖延了時間,後面安排的學習也會被耽誤。必需要有高效的行動才能擠得出時間,兼顧所有學科。越是高年級,高效學習越是重要。

於是,排除干擾,學習的時間擠出來了,孩子奮力奔跑於各項科目的學習。可讓人尷尬的是:成績跟努力卻不成比例,孩子的學習狀態依然不太樂觀。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時間被擠滿,孩子就像連軸轉的機器,轉個不停,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不僅是身體吃不消,過度學習的大腦出現飽和,接收的信息過多,大腦神經已經疲乏,孩子開始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目光呆滯……這不叫高效。

真正的高效,是面對學習孩子能保持良好的精神與心理狀態,在遇到困難時,能夠靜下心去尋找解決的辦法,並從中體會到收穫的樂趣。一邊學習,一邊吸收沉澱,這才是最好、也是最高效的學習。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3、凡事慢半拍的孩子讓人抓狂

性子慢的孩子,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耐心與等待。

現下的家長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極其用心、努力地付出,同時他們也期待迅速的反饋。可孩子跟工作與其他完全不同,這種特殊個體根本不受掌控。他有自己的成長節奏跟方式,一旦家長不理解他們的生長規律,衝突就不可避免。

起床慢騰騰、吃飯慢騰騰、做作業也是慢騰騰。

編程做了兩個多小時。

寫作文之前查閱相關資料1小時,相關內容的紀錄片50分鐘。

整理文字1小時……

看著書桌上無法按時完成的學習計劃,小北媽媽脫口而出:“能不能快一點兒?”

“哦,快了。”小北依舊是不緊不慢的樣子

想起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鈍感力》,如果小北媽媽對小北的學習不那麼敏感,反應遲鈍一點,是不是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焦慮了?

起床慢、吃飯慢,只要上學不遲到就好了;作業慢,只要他按時交作業就行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做編程的過程中發現錯誤,然後修正,是學習;在老師講課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創意,是創作,這也是學習。

寫作文之前查閱相關資料,也是學習,況且孩子不是看作文選,而是從實料中去挖掘、提煉自己要的信息,還有比這更好的學習方式方式嗎?

這麼說來,焦急、焦慮的媽媽只看到事情的表面,沒有注意到孩子“慢”的背後是他的用心。慢孩子,有他慢的原因。

"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文|仟言

沒幾天就要開學了,作業完成了孩子的繼續享受這最後的假期,作業還在進行時的孩子們是各有狀態:有奮筆疾書,一心只為做作業的;有憂心做不完作業,沒法交差的;亦有一臉漠然,無所謂的。伴隨這幅作業眾生相的,還有此起彼伏老母親的嘆氣聲。

作文還沒開始寫?

數學還有一半?

語文的背誦也還是一片空白?

英語還沒背?

看著眼前的作業清單,小北媽媽被堵得說不出話來。趕緊將孩子拎過來,重新計劃、分配作業。 一邊勾勾劃劃,一邊苦口婆心:“開學後,學習要上心,你現在這樣的狀態怎麼辦?如果按放假時的作業計劃認真做,早就做完了……”

“知道啦,知道啦。”小北有口無心地應付著。

於是這兩天,小北媽媽下班回家後第一件事便是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

作文還沒寫完?一天,一篇作文都沒寫完,其他作業呢?做了多少?

忍了兩天,小北媽媽終於還是控制不住地把音調拔高了。讓她想不通的是家裡的長輩行事風格都是乾脆利落,為什麼到了小北這,就變成了什麼事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動手。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小北媽媽是醫生,職業習慣讓她凡事都事必躬親,追求認真高效。兒子也是她自己帶大的,都說孩子身上都帶著父母的影子,可是這小北跟家裡人還真是不一樣。你不崔他,他不動,你催他,他也不一定會動。

小北媽媽很忙,加班是常態,這樣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她對自己的高標準,經常無意識中就把高效的工作習慣帶回家裡。所以,小北的磨蹭拖拉讓她頭疼,免不了會多說他幾句。小北也不生氣,咬著筆頭,欣賞媽媽抓狂的樣子。

小北媽媽沒有意識到的是,小北的拖拉、不主動正是她催促、嘮叨的結果。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一、催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1、崔促讓孩子沒有時間概念

平日裡,大家都只知道埋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兒,如果換位一下,我們站在前面所說小北的角度,我們看到的會是什麼?

兩天沒見著媽媽了,想跟媽媽多呆一會兒。

作業很快就可以寫完,不著急。

反正媽媽平時就這麼嘮叨,隨她好了,說夠了她就不說了。

而家長的希望只有一個:快點把作業完成!趕緊!

這些是不是跟我們自己看到的不一樣?

這樣將各自的所見、所需列出來,是不是一目瞭然,孩子跟媽媽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孩子很難溝通的原因在於:首先,家長跟孩子的目標不一致,其次,孩子沒有善用時間的概念。

3歲前的孩子沒有時間概念,通常10歲之前的孩子,都沒有明確規劃和善用時間的觀念。而家長往往不瞭解兒童對時間的認知和行為能力的發展,只是盲目地將自己成人的標準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努力、認真、自覺……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可現實是,對“時間”的概念孩子很懵懂,雖然他知道要像媽媽說的那樣認真 、自覺才好,可是內心裡那個“他”對時間卻沒有具體的認知。如果家長此時教導孩子瞭解時間、教導孩子學習如何規劃時間,那麼時間的概念會在孩子的認知中慢慢建立,如果家長只是告訴孩子快點做這個,做那個,當他們的腦海中沒有時間概念的時候,孩子不會將要做的事與時間聯繫起來,更不知道時間管理。

2、催促會讓孩子變得急躁

媽媽們的催促是常態,但是催促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時甚至是反效果。

小北做不到像媽媽所期待的那樣,凡事都高效完成。成績也不太穩定,拿回家的試卷,錯的題不會做嗎?

會的。

只是錯在讀題不清、看錯字、看漏字、最後導致對題目的理解錯誤。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不僅數學如此,語文、英語相關的背誦很困難,沒有耐心坐下來好好熟讀之後再開始背誦,一篇短文拿在手上看囫圇吞看上兩遍就開始背,結果要麼背不出、要麼背出來的錯漏百出,最後孩子自己都沒了信心,又急又氣,直跺腳。媽媽在一邊看著這樣的學習狀態也是乾著急。

面對困難,孩子靜不下心去認真克服。

孩子也想認真學,只是他不知道怎樣做才算“認真”。一方面, 想認真,一方面他也想像媽媽說的那樣,快點做好……他的學習節奏被媽媽的催促打亂了。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03、得越多家長的話越沒效力

當家長催促的頻率過高,孩子耳邊充滿了反覆的嘮叨聲,他會將真正重要的信息跟重複的垃圾信息一起屏蔽。就是平時大家說的,聽不懂別人說話,抓不住重點,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家長說得越多,語言的力量越弱。孩子不僅聽不進去這些嘮叨催促,有時候還會對父母的教育方式產生了反感跟懷疑。

二、為什麼媽媽總是在催

1、孩子學習不主動

磨蹭拖拉的孩子,確實會讓家長煩心。

可家長不放手,孩子又從哪裡獲得自主學習、生活自理的機會?很多時候,家長從一開始就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機會,從生活到學習,家長的計劃制定得井井有條,孩子只需按步就班。 這種不用思考,只聽安排的模式,既無法給孩子提供生活上的滿足感也無法讓孩子享受學習上的成就感,僅是機械化地按步就班。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這種按步就班並沒有讓孩子感受到更好的學習體驗。因為沒有動力,反而導致了孩子學習、生活上的拖拉、不主動。在孩子最需要學習如何生活跟學習的時候,因為家長的過度干預,抑制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所以,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會、不行,是家長沒有給他嘗試的機會。我們在責備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忽略造成這種事實結果的是家長捨不得放手。

你不放手,孩子卻不會停下他要長大的腳步。就像放風箏,家長使勁兒拽著線,想掌控風箏的方向,可是風箏飛到一定高度,迎著風,風的力量託著風箏迎風而上,那拽著線的家長不放手,只能是被線勒得疼。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2、孩子學習效率不高

恐怕沒有哪個時代的時間像如今這般金貴,有些孩子的時間被精確到了以分鐘來計算。磨蹭、低效的學習拖延了時間,後面安排的學習也會被耽誤。必需要有高效的行動才能擠得出時間,兼顧所有學科。越是高年級,高效學習越是重要。

於是,排除干擾,學習的時間擠出來了,孩子奮力奔跑於各項科目的學習。可讓人尷尬的是:成績跟努力卻不成比例,孩子的學習狀態依然不太樂觀。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時間被擠滿,孩子就像連軸轉的機器,轉個不停,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不僅是身體吃不消,過度學習的大腦出現飽和,接收的信息過多,大腦神經已經疲乏,孩子開始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目光呆滯……這不叫高效。

真正的高效,是面對學習孩子能保持良好的精神與心理狀態,在遇到困難時,能夠靜下心去尋找解決的辦法,並從中體會到收穫的樂趣。一邊學習,一邊吸收沉澱,這才是最好、也是最高效的學習。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3、凡事慢半拍的孩子讓人抓狂

性子慢的孩子,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耐心與等待。

現下的家長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極其用心、努力地付出,同時他們也期待迅速的反饋。可孩子跟工作與其他完全不同,這種特殊個體根本不受掌控。他有自己的成長節奏跟方式,一旦家長不理解他們的生長規律,衝突就不可避免。

起床慢騰騰、吃飯慢騰騰、做作業也是慢騰騰。

編程做了兩個多小時。

寫作文之前查閱相關資料1小時,相關內容的紀錄片50分鐘。

整理文字1小時……

看著書桌上無法按時完成的學習計劃,小北媽媽脫口而出:“能不能快一點兒?”

“哦,快了。”小北依舊是不緊不慢的樣子

想起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鈍感力》,如果小北媽媽對小北的學習不那麼敏感,反應遲鈍一點,是不是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焦慮了?

起床慢、吃飯慢,只要上學不遲到就好了;作業慢,只要他按時交作業就行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做編程的過程中發現錯誤,然後修正,是學習;在老師講課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創意,是創作,這也是學習。

寫作文之前查閱相關資料,也是學習,況且孩子不是看作文選,而是從實料中去挖掘、提煉自己要的信息,還有比這更好的學習方式方式嗎?

這麼說來,焦急、焦慮的媽媽只看到事情的表面,沒有注意到孩子“慢”的背後是他的用心。慢孩子,有他慢的原因。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三、家長怎樣做到不催促

1、理清界限

孩子的事不要越主代庖,道理都知道,事實卻是該管的不該管的,很多家長都是兩手抓。要知道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只有家長放手,孩子才有機會去經歷。只有經歷挫折、失敗、孩子才能從這些失敗的經驗中真正成長。這些大家都懂的道理為什麼做不到?

因為,害怕失敗的不是孩子,更多的是家長。

作業我盯著都能做到十點半,不管能行?

我不管他,那學習還得了?那成績還能看??

似乎什麼都管著,掌控著,家長才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家長不知道的是,正是因為盯得太緊,所以孩子偏要跟你唱反調。小學作業你能盯梢,初中、高中你還跟著盯?

如果孩子的成績是管出來的,不一定是好事兒,說不定你不管了,成績更好呢?

即便是成績階段性地回落, 只要孩子知道問題出在哪裡,趕上去就行,從此孩子會走入良性循環。只有孩子自己多嘗試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過,這需要時間跟家長不亂干涉的自由。

"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文|仟言

沒幾天就要開學了,作業完成了孩子的繼續享受這最後的假期,作業還在進行時的孩子們是各有狀態:有奮筆疾書,一心只為做作業的;有憂心做不完作業,沒法交差的;亦有一臉漠然,無所謂的。伴隨這幅作業眾生相的,還有此起彼伏老母親的嘆氣聲。

作文還沒開始寫?

數學還有一半?

語文的背誦也還是一片空白?

英語還沒背?

看著眼前的作業清單,小北媽媽被堵得說不出話來。趕緊將孩子拎過來,重新計劃、分配作業。 一邊勾勾劃劃,一邊苦口婆心:“開學後,學習要上心,你現在這樣的狀態怎麼辦?如果按放假時的作業計劃認真做,早就做完了……”

“知道啦,知道啦。”小北有口無心地應付著。

於是這兩天,小北媽媽下班回家後第一件事便是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

作文還沒寫完?一天,一篇作文都沒寫完,其他作業呢?做了多少?

忍了兩天,小北媽媽終於還是控制不住地把音調拔高了。讓她想不通的是家裡的長輩行事風格都是乾脆利落,為什麼到了小北這,就變成了什麼事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動手。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小北媽媽是醫生,職業習慣讓她凡事都事必躬親,追求認真高效。兒子也是她自己帶大的,都說孩子身上都帶著父母的影子,可是這小北跟家裡人還真是不一樣。你不崔他,他不動,你催他,他也不一定會動。

小北媽媽很忙,加班是常態,這樣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她對自己的高標準,經常無意識中就把高效的工作習慣帶回家裡。所以,小北的磨蹭拖拉讓她頭疼,免不了會多說他幾句。小北也不生氣,咬著筆頭,欣賞媽媽抓狂的樣子。

小北媽媽沒有意識到的是,小北的拖拉、不主動正是她催促、嘮叨的結果。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一、催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1、崔促讓孩子沒有時間概念

平日裡,大家都只知道埋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兒,如果換位一下,我們站在前面所說小北的角度,我們看到的會是什麼?

兩天沒見著媽媽了,想跟媽媽多呆一會兒。

作業很快就可以寫完,不著急。

反正媽媽平時就這麼嘮叨,隨她好了,說夠了她就不說了。

而家長的希望只有一個:快點把作業完成!趕緊!

這些是不是跟我們自己看到的不一樣?

這樣將各自的所見、所需列出來,是不是一目瞭然,孩子跟媽媽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孩子很難溝通的原因在於:首先,家長跟孩子的目標不一致,其次,孩子沒有善用時間的概念。

3歲前的孩子沒有時間概念,通常10歲之前的孩子,都沒有明確規劃和善用時間的觀念。而家長往往不瞭解兒童對時間的認知和行為能力的發展,只是盲目地將自己成人的標準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努力、認真、自覺……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可現實是,對“時間”的概念孩子很懵懂,雖然他知道要像媽媽說的那樣認真 、自覺才好,可是內心裡那個“他”對時間卻沒有具體的認知。如果家長此時教導孩子瞭解時間、教導孩子學習如何規劃時間,那麼時間的概念會在孩子的認知中慢慢建立,如果家長只是告訴孩子快點做這個,做那個,當他們的腦海中沒有時間概念的時候,孩子不會將要做的事與時間聯繫起來,更不知道時間管理。

2、催促會讓孩子變得急躁

媽媽們的催促是常態,但是催促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時甚至是反效果。

小北做不到像媽媽所期待的那樣,凡事都高效完成。成績也不太穩定,拿回家的試卷,錯的題不會做嗎?

會的。

只是錯在讀題不清、看錯字、看漏字、最後導致對題目的理解錯誤。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不僅數學如此,語文、英語相關的背誦很困難,沒有耐心坐下來好好熟讀之後再開始背誦,一篇短文拿在手上看囫圇吞看上兩遍就開始背,結果要麼背不出、要麼背出來的錯漏百出,最後孩子自己都沒了信心,又急又氣,直跺腳。媽媽在一邊看著這樣的學習狀態也是乾著急。

面對困難,孩子靜不下心去認真克服。

孩子也想認真學,只是他不知道怎樣做才算“認真”。一方面, 想認真,一方面他也想像媽媽說的那樣,快點做好……他的學習節奏被媽媽的催促打亂了。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03、得越多家長的話越沒效力

當家長催促的頻率過高,孩子耳邊充滿了反覆的嘮叨聲,他會將真正重要的信息跟重複的垃圾信息一起屏蔽。就是平時大家說的,聽不懂別人說話,抓不住重點,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家長說得越多,語言的力量越弱。孩子不僅聽不進去這些嘮叨催促,有時候還會對父母的教育方式產生了反感跟懷疑。

二、為什麼媽媽總是在催

1、孩子學習不主動

磨蹭拖拉的孩子,確實會讓家長煩心。

可家長不放手,孩子又從哪裡獲得自主學習、生活自理的機會?很多時候,家長從一開始就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機會,從生活到學習,家長的計劃制定得井井有條,孩子只需按步就班。 這種不用思考,只聽安排的模式,既無法給孩子提供生活上的滿足感也無法讓孩子享受學習上的成就感,僅是機械化地按步就班。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這種按步就班並沒有讓孩子感受到更好的學習體驗。因為沒有動力,反而導致了孩子學習、生活上的拖拉、不主動。在孩子最需要學習如何生活跟學習的時候,因為家長的過度干預,抑制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所以,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會、不行,是家長沒有給他嘗試的機會。我們在責備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忽略造成這種事實結果的是家長捨不得放手。

你不放手,孩子卻不會停下他要長大的腳步。就像放風箏,家長使勁兒拽著線,想掌控風箏的方向,可是風箏飛到一定高度,迎著風,風的力量託著風箏迎風而上,那拽著線的家長不放手,只能是被線勒得疼。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2、孩子學習效率不高

恐怕沒有哪個時代的時間像如今這般金貴,有些孩子的時間被精確到了以分鐘來計算。磨蹭、低效的學習拖延了時間,後面安排的學習也會被耽誤。必需要有高效的行動才能擠得出時間,兼顧所有學科。越是高年級,高效學習越是重要。

於是,排除干擾,學習的時間擠出來了,孩子奮力奔跑於各項科目的學習。可讓人尷尬的是:成績跟努力卻不成比例,孩子的學習狀態依然不太樂觀。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時間被擠滿,孩子就像連軸轉的機器,轉個不停,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不僅是身體吃不消,過度學習的大腦出現飽和,接收的信息過多,大腦神經已經疲乏,孩子開始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目光呆滯……這不叫高效。

真正的高效,是面對學習孩子能保持良好的精神與心理狀態,在遇到困難時,能夠靜下心去尋找解決的辦法,並從中體會到收穫的樂趣。一邊學習,一邊吸收沉澱,這才是最好、也是最高效的學習。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3、凡事慢半拍的孩子讓人抓狂

性子慢的孩子,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耐心與等待。

現下的家長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極其用心、努力地付出,同時他們也期待迅速的反饋。可孩子跟工作與其他完全不同,這種特殊個體根本不受掌控。他有自己的成長節奏跟方式,一旦家長不理解他們的生長規律,衝突就不可避免。

起床慢騰騰、吃飯慢騰騰、做作業也是慢騰騰。

編程做了兩個多小時。

寫作文之前查閱相關資料1小時,相關內容的紀錄片50分鐘。

整理文字1小時……

看著書桌上無法按時完成的學習計劃,小北媽媽脫口而出:“能不能快一點兒?”

“哦,快了。”小北依舊是不緊不慢的樣子

想起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鈍感力》,如果小北媽媽對小北的學習不那麼敏感,反應遲鈍一點,是不是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焦慮了?

起床慢、吃飯慢,只要上學不遲到就好了;作業慢,只要他按時交作業就行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做編程的過程中發現錯誤,然後修正,是學習;在老師講課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創意,是創作,這也是學習。

寫作文之前查閱相關資料,也是學習,況且孩子不是看作文選,而是從實料中去挖掘、提煉自己要的信息,還有比這更好的學習方式方式嗎?

這麼說來,焦急、焦慮的媽媽只看到事情的表面,沒有注意到孩子“慢”的背後是他的用心。慢孩子,有他慢的原因。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三、家長怎樣做到不催促

1、理清界限

孩子的事不要越主代庖,道理都知道,事實卻是該管的不該管的,很多家長都是兩手抓。要知道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只有家長放手,孩子才有機會去經歷。只有經歷挫折、失敗、孩子才能從這些失敗的經驗中真正成長。這些大家都懂的道理為什麼做不到?

因為,害怕失敗的不是孩子,更多的是家長。

作業我盯著都能做到十點半,不管能行?

我不管他,那學習還得了?那成績還能看??

似乎什麼都管著,掌控著,家長才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家長不知道的是,正是因為盯得太緊,所以孩子偏要跟你唱反調。小學作業你能盯梢,初中、高中你還跟著盯?

如果孩子的成績是管出來的,不一定是好事兒,說不定你不管了,成績更好呢?

即便是成績階段性地回落, 只要孩子知道問題出在哪裡,趕上去就行,從此孩子會走入良性循環。只有孩子自己多嘗試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過,這需要時間跟家長不亂干涉的自由。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剛剛落幕的《小歡喜》中方圓就做得很好,他對孩子的成績沒那麼敏感,但他界限清晰,

孩子的事成績好壞他都能接受,接受之後再想辦法面對好了。所以他能看清孩子的實力,更能接受孩子的真實狀態與現實:孩子蹲班,沒什麼大不了的,說明孩子的基礎需要夯實;孩子不蹲班,也不錯,孩子面對一個從現在起要努力發奮的挑戰,也是成長。

2、接受孩子的磨蹭

關於磨蹭,好像是一個共性問題,似乎哪個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那麼一點磨蹭的影子。

近幾周,我在有意識地觀察孩子,看看嚴密監控與放手不管之間“磨蹭”的差距有多大。

孩子的遊戲時間一般是1小時。

遊戲時間結束前十分鐘,我會友情提示一下。

十分鐘後,告訴他時間到了。

他說遊戲還在進行,遊戲結束立即停止去做作業。

問他還需要多長時間,他說還有10分鐘。

10分鐘後,他還沒停,我繼續等。

5分鐘後,他放下游戲寫作業去了。

共計磨蹭了15分鐘

後來在其他方面也如此觀察過,讓孩子去做某事,馬上去做的可能性較小。一般都會磨蹭一會兒,時間不長,大約5-10分鐘之間。

有時候所謂的磨蹭,似乎是我們自己的一種感覺,確實是耽擱了一點時間,如果沒有計時比較,媽媽的內心就把這個時間放大了;計時後對比起來,也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所以,讓孩子自己做與家長盯著做,其實差不了多少,雖然耽誤了一點時間,但由於是事先約定好的,免去了爭辯、囉嗦,最後孩子做起事來更用心。即便孩子做得不夠好,只要他在做就行,終歸會越做越好。

理性看待磨蹭,其實也不是那麼地不能接受。

"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文|仟言

沒幾天就要開學了,作業完成了孩子的繼續享受這最後的假期,作業還在進行時的孩子們是各有狀態:有奮筆疾書,一心只為做作業的;有憂心做不完作業,沒法交差的;亦有一臉漠然,無所謂的。伴隨這幅作業眾生相的,還有此起彼伏老母親的嘆氣聲。

作文還沒開始寫?

數學還有一半?

語文的背誦也還是一片空白?

英語還沒背?

看著眼前的作業清單,小北媽媽被堵得說不出話來。趕緊將孩子拎過來,重新計劃、分配作業。 一邊勾勾劃劃,一邊苦口婆心:“開學後,學習要上心,你現在這樣的狀態怎麼辦?如果按放假時的作業計劃認真做,早就做完了……”

“知道啦,知道啦。”小北有口無心地應付著。

於是這兩天,小北媽媽下班回家後第一件事便是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

作文還沒寫完?一天,一篇作文都沒寫完,其他作業呢?做了多少?

忍了兩天,小北媽媽終於還是控制不住地把音調拔高了。讓她想不通的是家裡的長輩行事風格都是乾脆利落,為什麼到了小北這,就變成了什麼事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動手。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小北媽媽是醫生,職業習慣讓她凡事都事必躬親,追求認真高效。兒子也是她自己帶大的,都說孩子身上都帶著父母的影子,可是這小北跟家裡人還真是不一樣。你不崔他,他不動,你催他,他也不一定會動。

小北媽媽很忙,加班是常態,這樣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她對自己的高標準,經常無意識中就把高效的工作習慣帶回家裡。所以,小北的磨蹭拖拉讓她頭疼,免不了會多說他幾句。小北也不生氣,咬著筆頭,欣賞媽媽抓狂的樣子。

小北媽媽沒有意識到的是,小北的拖拉、不主動正是她催促、嘮叨的結果。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一、催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1、崔促讓孩子沒有時間概念

平日裡,大家都只知道埋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兒,如果換位一下,我們站在前面所說小北的角度,我們看到的會是什麼?

兩天沒見著媽媽了,想跟媽媽多呆一會兒。

作業很快就可以寫完,不著急。

反正媽媽平時就這麼嘮叨,隨她好了,說夠了她就不說了。

而家長的希望只有一個:快點把作業完成!趕緊!

這些是不是跟我們自己看到的不一樣?

這樣將各自的所見、所需列出來,是不是一目瞭然,孩子跟媽媽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孩子很難溝通的原因在於:首先,家長跟孩子的目標不一致,其次,孩子沒有善用時間的概念。

3歲前的孩子沒有時間概念,通常10歲之前的孩子,都沒有明確規劃和善用時間的觀念。而家長往往不瞭解兒童對時間的認知和行為能力的發展,只是盲目地將自己成人的標準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努力、認真、自覺……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可現實是,對“時間”的概念孩子很懵懂,雖然他知道要像媽媽說的那樣認真 、自覺才好,可是內心裡那個“他”對時間卻沒有具體的認知。如果家長此時教導孩子瞭解時間、教導孩子學習如何規劃時間,那麼時間的概念會在孩子的認知中慢慢建立,如果家長只是告訴孩子快點做這個,做那個,當他們的腦海中沒有時間概念的時候,孩子不會將要做的事與時間聯繫起來,更不知道時間管理。

2、催促會讓孩子變得急躁

媽媽們的催促是常態,但是催促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時甚至是反效果。

小北做不到像媽媽所期待的那樣,凡事都高效完成。成績也不太穩定,拿回家的試卷,錯的題不會做嗎?

會的。

只是錯在讀題不清、看錯字、看漏字、最後導致對題目的理解錯誤。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不僅數學如此,語文、英語相關的背誦很困難,沒有耐心坐下來好好熟讀之後再開始背誦,一篇短文拿在手上看囫圇吞看上兩遍就開始背,結果要麼背不出、要麼背出來的錯漏百出,最後孩子自己都沒了信心,又急又氣,直跺腳。媽媽在一邊看著這樣的學習狀態也是乾著急。

面對困難,孩子靜不下心去認真克服。

孩子也想認真學,只是他不知道怎樣做才算“認真”。一方面, 想認真,一方面他也想像媽媽說的那樣,快點做好……他的學習節奏被媽媽的催促打亂了。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03、得越多家長的話越沒效力

當家長催促的頻率過高,孩子耳邊充滿了反覆的嘮叨聲,他會將真正重要的信息跟重複的垃圾信息一起屏蔽。就是平時大家說的,聽不懂別人說話,抓不住重點,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家長說得越多,語言的力量越弱。孩子不僅聽不進去這些嘮叨催促,有時候還會對父母的教育方式產生了反感跟懷疑。

二、為什麼媽媽總是在催

1、孩子學習不主動

磨蹭拖拉的孩子,確實會讓家長煩心。

可家長不放手,孩子又從哪裡獲得自主學習、生活自理的機會?很多時候,家長從一開始就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機會,從生活到學習,家長的計劃制定得井井有條,孩子只需按步就班。 這種不用思考,只聽安排的模式,既無法給孩子提供生活上的滿足感也無法讓孩子享受學習上的成就感,僅是機械化地按步就班。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這種按步就班並沒有讓孩子感受到更好的學習體驗。因為沒有動力,反而導致了孩子學習、生活上的拖拉、不主動。在孩子最需要學習如何生活跟學習的時候,因為家長的過度干預,抑制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所以,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會、不行,是家長沒有給他嘗試的機會。我們在責備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忽略造成這種事實結果的是家長捨不得放手。

你不放手,孩子卻不會停下他要長大的腳步。就像放風箏,家長使勁兒拽著線,想掌控風箏的方向,可是風箏飛到一定高度,迎著風,風的力量託著風箏迎風而上,那拽著線的家長不放手,只能是被線勒得疼。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2、孩子學習效率不高

恐怕沒有哪個時代的時間像如今這般金貴,有些孩子的時間被精確到了以分鐘來計算。磨蹭、低效的學習拖延了時間,後面安排的學習也會被耽誤。必需要有高效的行動才能擠得出時間,兼顧所有學科。越是高年級,高效學習越是重要。

於是,排除干擾,學習的時間擠出來了,孩子奮力奔跑於各項科目的學習。可讓人尷尬的是:成績跟努力卻不成比例,孩子的學習狀態依然不太樂觀。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時間被擠滿,孩子就像連軸轉的機器,轉個不停,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不僅是身體吃不消,過度學習的大腦出現飽和,接收的信息過多,大腦神經已經疲乏,孩子開始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目光呆滯……這不叫高效。

真正的高效,是面對學習孩子能保持良好的精神與心理狀態,在遇到困難時,能夠靜下心去尋找解決的辦法,並從中體會到收穫的樂趣。一邊學習,一邊吸收沉澱,這才是最好、也是最高效的學習。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3、凡事慢半拍的孩子讓人抓狂

性子慢的孩子,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耐心與等待。

現下的家長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極其用心、努力地付出,同時他們也期待迅速的反饋。可孩子跟工作與其他完全不同,這種特殊個體根本不受掌控。他有自己的成長節奏跟方式,一旦家長不理解他們的生長規律,衝突就不可避免。

起床慢騰騰、吃飯慢騰騰、做作業也是慢騰騰。

編程做了兩個多小時。

寫作文之前查閱相關資料1小時,相關內容的紀錄片50分鐘。

整理文字1小時……

看著書桌上無法按時完成的學習計劃,小北媽媽脫口而出:“能不能快一點兒?”

“哦,快了。”小北依舊是不緊不慢的樣子

想起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鈍感力》,如果小北媽媽對小北的學習不那麼敏感,反應遲鈍一點,是不是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焦慮了?

起床慢、吃飯慢,只要上學不遲到就好了;作業慢,只要他按時交作業就行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做編程的過程中發現錯誤,然後修正,是學習;在老師講課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創意,是創作,這也是學習。

寫作文之前查閱相關資料,也是學習,況且孩子不是看作文選,而是從實料中去挖掘、提煉自己要的信息,還有比這更好的學習方式方式嗎?

這麼說來,焦急、焦慮的媽媽只看到事情的表面,沒有注意到孩子“慢”的背後是他的用心。慢孩子,有他慢的原因。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三、家長怎樣做到不催促

1、理清界限

孩子的事不要越主代庖,道理都知道,事實卻是該管的不該管的,很多家長都是兩手抓。要知道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只有家長放手,孩子才有機會去經歷。只有經歷挫折、失敗、孩子才能從這些失敗的經驗中真正成長。這些大家都懂的道理為什麼做不到?

因為,害怕失敗的不是孩子,更多的是家長。

作業我盯著都能做到十點半,不管能行?

我不管他,那學習還得了?那成績還能看??

似乎什麼都管著,掌控著,家長才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家長不知道的是,正是因為盯得太緊,所以孩子偏要跟你唱反調。小學作業你能盯梢,初中、高中你還跟著盯?

如果孩子的成績是管出來的,不一定是好事兒,說不定你不管了,成績更好呢?

即便是成績階段性地回落, 只要孩子知道問題出在哪裡,趕上去就行,從此孩子會走入良性循環。只有孩子自己多嘗試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過,這需要時間跟家長不亂干涉的自由。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剛剛落幕的《小歡喜》中方圓就做得很好,他對孩子的成績沒那麼敏感,但他界限清晰,

孩子的事成績好壞他都能接受,接受之後再想辦法面對好了。所以他能看清孩子的實力,更能接受孩子的真實狀態與現實:孩子蹲班,沒什麼大不了的,說明孩子的基礎需要夯實;孩子不蹲班,也不錯,孩子面對一個從現在起要努力發奮的挑戰,也是成長。

2、接受孩子的磨蹭

關於磨蹭,好像是一個共性問題,似乎哪個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那麼一點磨蹭的影子。

近幾周,我在有意識地觀察孩子,看看嚴密監控與放手不管之間“磨蹭”的差距有多大。

孩子的遊戲時間一般是1小時。

遊戲時間結束前十分鐘,我會友情提示一下。

十分鐘後,告訴他時間到了。

他說遊戲還在進行,遊戲結束立即停止去做作業。

問他還需要多長時間,他說還有10分鐘。

10分鐘後,他還沒停,我繼續等。

5分鐘後,他放下游戲寫作業去了。

共計磨蹭了15分鐘

後來在其他方面也如此觀察過,讓孩子去做某事,馬上去做的可能性較小。一般都會磨蹭一會兒,時間不長,大約5-10分鐘之間。

有時候所謂的磨蹭,似乎是我們自己的一種感覺,確實是耽擱了一點時間,如果沒有計時比較,媽媽的內心就把這個時間放大了;計時後對比起來,也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所以,讓孩子自己做與家長盯著做,其實差不了多少,雖然耽誤了一點時間,但由於是事先約定好的,免去了爭辯、囉嗦,最後孩子做起事來更用心。即便孩子做得不夠好,只要他在做就行,終歸會越做越好。

理性看待磨蹭,其實也不是那麼地不能接受。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3、家長試著放手

理清界限、接受孩子的磨蹭,如果能理解這兩點,家長對“催促”應該有了新的認識 。家長可以嘗試放手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既能讓孩子獨立,又擺脫了陪伴時可能發生的衝突。特別是隨著孩子的成長、青春期的到來,孩子需要的更多的是信任、支持與獨立的空間,而不是家長的盯梢跟喋喋不休的教育。給他尊重與自由,讓他用自己的行動去建立自信。

4、家長要有自己的生活

表面上家長的催促,看似針對的是孩子。都是因為孩子不懂事、不聽話,所以才讓家長有操不完的心。實際上,對孩子的催促、嘮叨,反射出來的是家長的焦慮不安,而孩子只不過是家長焦慮情緒的一個出口。

"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文|仟言

沒幾天就要開學了,作業完成了孩子的繼續享受這最後的假期,作業還在進行時的孩子們是各有狀態:有奮筆疾書,一心只為做作業的;有憂心做不完作業,沒法交差的;亦有一臉漠然,無所謂的。伴隨這幅作業眾生相的,還有此起彼伏老母親的嘆氣聲。

作文還沒開始寫?

數學還有一半?

語文的背誦也還是一片空白?

英語還沒背?

看著眼前的作業清單,小北媽媽被堵得說不出話來。趕緊將孩子拎過來,重新計劃、分配作業。 一邊勾勾劃劃,一邊苦口婆心:“開學後,學習要上心,你現在這樣的狀態怎麼辦?如果按放假時的作業計劃認真做,早就做完了……”

“知道啦,知道啦。”小北有口無心地應付著。

於是這兩天,小北媽媽下班回家後第一件事便是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

作文還沒寫完?一天,一篇作文都沒寫完,其他作業呢?做了多少?

忍了兩天,小北媽媽終於還是控制不住地把音調拔高了。讓她想不通的是家裡的長輩行事風格都是乾脆利落,為什麼到了小北這,就變成了什麼事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動手。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小北媽媽是醫生,職業習慣讓她凡事都事必躬親,追求認真高效。兒子也是她自己帶大的,都說孩子身上都帶著父母的影子,可是這小北跟家裡人還真是不一樣。你不崔他,他不動,你催他,他也不一定會動。

小北媽媽很忙,加班是常態,這樣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她對自己的高標準,經常無意識中就把高效的工作習慣帶回家裡。所以,小北的磨蹭拖拉讓她頭疼,免不了會多說他幾句。小北也不生氣,咬著筆頭,欣賞媽媽抓狂的樣子。

小北媽媽沒有意識到的是,小北的拖拉、不主動正是她催促、嘮叨的結果。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一、催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1、崔促讓孩子沒有時間概念

平日裡,大家都只知道埋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兒,如果換位一下,我們站在前面所說小北的角度,我們看到的會是什麼?

兩天沒見著媽媽了,想跟媽媽多呆一會兒。

作業很快就可以寫完,不著急。

反正媽媽平時就這麼嘮叨,隨她好了,說夠了她就不說了。

而家長的希望只有一個:快點把作業完成!趕緊!

這些是不是跟我們自己看到的不一樣?

這樣將各自的所見、所需列出來,是不是一目瞭然,孩子跟媽媽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孩子很難溝通的原因在於:首先,家長跟孩子的目標不一致,其次,孩子沒有善用時間的概念。

3歲前的孩子沒有時間概念,通常10歲之前的孩子,都沒有明確規劃和善用時間的觀念。而家長往往不瞭解兒童對時間的認知和行為能力的發展,只是盲目地將自己成人的標準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努力、認真、自覺……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可現實是,對“時間”的概念孩子很懵懂,雖然他知道要像媽媽說的那樣認真 、自覺才好,可是內心裡那個“他”對時間卻沒有具體的認知。如果家長此時教導孩子瞭解時間、教導孩子學習如何規劃時間,那麼時間的概念會在孩子的認知中慢慢建立,如果家長只是告訴孩子快點做這個,做那個,當他們的腦海中沒有時間概念的時候,孩子不會將要做的事與時間聯繫起來,更不知道時間管理。

2、催促會讓孩子變得急躁

媽媽們的催促是常態,但是催促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時甚至是反效果。

小北做不到像媽媽所期待的那樣,凡事都高效完成。成績也不太穩定,拿回家的試卷,錯的題不會做嗎?

會的。

只是錯在讀題不清、看錯字、看漏字、最後導致對題目的理解錯誤。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不僅數學如此,語文、英語相關的背誦很困難,沒有耐心坐下來好好熟讀之後再開始背誦,一篇短文拿在手上看囫圇吞看上兩遍就開始背,結果要麼背不出、要麼背出來的錯漏百出,最後孩子自己都沒了信心,又急又氣,直跺腳。媽媽在一邊看著這樣的學習狀態也是乾著急。

面對困難,孩子靜不下心去認真克服。

孩子也想認真學,只是他不知道怎樣做才算“認真”。一方面, 想認真,一方面他也想像媽媽說的那樣,快點做好……他的學習節奏被媽媽的催促打亂了。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03、得越多家長的話越沒效力

當家長催促的頻率過高,孩子耳邊充滿了反覆的嘮叨聲,他會將真正重要的信息跟重複的垃圾信息一起屏蔽。就是平時大家說的,聽不懂別人說話,抓不住重點,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家長說得越多,語言的力量越弱。孩子不僅聽不進去這些嘮叨催促,有時候還會對父母的教育方式產生了反感跟懷疑。

二、為什麼媽媽總是在催

1、孩子學習不主動

磨蹭拖拉的孩子,確實會讓家長煩心。

可家長不放手,孩子又從哪裡獲得自主學習、生活自理的機會?很多時候,家長從一開始就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機會,從生活到學習,家長的計劃制定得井井有條,孩子只需按步就班。 這種不用思考,只聽安排的模式,既無法給孩子提供生活上的滿足感也無法讓孩子享受學習上的成就感,僅是機械化地按步就班。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這種按步就班並沒有讓孩子感受到更好的學習體驗。因為沒有動力,反而導致了孩子學習、生活上的拖拉、不主動。在孩子最需要學習如何生活跟學習的時候,因為家長的過度干預,抑制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所以,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會、不行,是家長沒有給他嘗試的機會。我們在責備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忽略造成這種事實結果的是家長捨不得放手。

你不放手,孩子卻不會停下他要長大的腳步。就像放風箏,家長使勁兒拽著線,想掌控風箏的方向,可是風箏飛到一定高度,迎著風,風的力量託著風箏迎風而上,那拽著線的家長不放手,只能是被線勒得疼。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2、孩子學習效率不高

恐怕沒有哪個時代的時間像如今這般金貴,有些孩子的時間被精確到了以分鐘來計算。磨蹭、低效的學習拖延了時間,後面安排的學習也會被耽誤。必需要有高效的行動才能擠得出時間,兼顧所有學科。越是高年級,高效學習越是重要。

於是,排除干擾,學習的時間擠出來了,孩子奮力奔跑於各項科目的學習。可讓人尷尬的是:成績跟努力卻不成比例,孩子的學習狀態依然不太樂觀。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時間被擠滿,孩子就像連軸轉的機器,轉個不停,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不僅是身體吃不消,過度學習的大腦出現飽和,接收的信息過多,大腦神經已經疲乏,孩子開始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目光呆滯……這不叫高效。

真正的高效,是面對學習孩子能保持良好的精神與心理狀態,在遇到困難時,能夠靜下心去尋找解決的辦法,並從中體會到收穫的樂趣。一邊學習,一邊吸收沉澱,這才是最好、也是最高效的學習。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3、凡事慢半拍的孩子讓人抓狂

性子慢的孩子,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耐心與等待。

現下的家長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極其用心、努力地付出,同時他們也期待迅速的反饋。可孩子跟工作與其他完全不同,這種特殊個體根本不受掌控。他有自己的成長節奏跟方式,一旦家長不理解他們的生長規律,衝突就不可避免。

起床慢騰騰、吃飯慢騰騰、做作業也是慢騰騰。

編程做了兩個多小時。

寫作文之前查閱相關資料1小時,相關內容的紀錄片50分鐘。

整理文字1小時……

看著書桌上無法按時完成的學習計劃,小北媽媽脫口而出:“能不能快一點兒?”

“哦,快了。”小北依舊是不緊不慢的樣子

想起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鈍感力》,如果小北媽媽對小北的學習不那麼敏感,反應遲鈍一點,是不是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焦慮了?

起床慢、吃飯慢,只要上學不遲到就好了;作業慢,只要他按時交作業就行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做編程的過程中發現錯誤,然後修正,是學習;在老師講課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創意,是創作,這也是學習。

寫作文之前查閱相關資料,也是學習,況且孩子不是看作文選,而是從實料中去挖掘、提煉自己要的信息,還有比這更好的學習方式方式嗎?

這麼說來,焦急、焦慮的媽媽只看到事情的表面,沒有注意到孩子“慢”的背後是他的用心。慢孩子,有他慢的原因。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三、家長怎樣做到不催促

1、理清界限

孩子的事不要越主代庖,道理都知道,事實卻是該管的不該管的,很多家長都是兩手抓。要知道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只有家長放手,孩子才有機會去經歷。只有經歷挫折、失敗、孩子才能從這些失敗的經驗中真正成長。這些大家都懂的道理為什麼做不到?

因為,害怕失敗的不是孩子,更多的是家長。

作業我盯著都能做到十點半,不管能行?

我不管他,那學習還得了?那成績還能看??

似乎什麼都管著,掌控著,家長才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家長不知道的是,正是因為盯得太緊,所以孩子偏要跟你唱反調。小學作業你能盯梢,初中、高中你還跟著盯?

如果孩子的成績是管出來的,不一定是好事兒,說不定你不管了,成績更好呢?

即便是成績階段性地回落, 只要孩子知道問題出在哪裡,趕上去就行,從此孩子會走入良性循環。只有孩子自己多嘗試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過,這需要時間跟家長不亂干涉的自由。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剛剛落幕的《小歡喜》中方圓就做得很好,他對孩子的成績沒那麼敏感,但他界限清晰,

孩子的事成績好壞他都能接受,接受之後再想辦法面對好了。所以他能看清孩子的實力,更能接受孩子的真實狀態與現實:孩子蹲班,沒什麼大不了的,說明孩子的基礎需要夯實;孩子不蹲班,也不錯,孩子面對一個從現在起要努力發奮的挑戰,也是成長。

2、接受孩子的磨蹭

關於磨蹭,好像是一個共性問題,似乎哪個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那麼一點磨蹭的影子。

近幾周,我在有意識地觀察孩子,看看嚴密監控與放手不管之間“磨蹭”的差距有多大。

孩子的遊戲時間一般是1小時。

遊戲時間結束前十分鐘,我會友情提示一下。

十分鐘後,告訴他時間到了。

他說遊戲還在進行,遊戲結束立即停止去做作業。

問他還需要多長時間,他說還有10分鐘。

10分鐘後,他還沒停,我繼續等。

5分鐘後,他放下游戲寫作業去了。

共計磨蹭了15分鐘

後來在其他方面也如此觀察過,讓孩子去做某事,馬上去做的可能性較小。一般都會磨蹭一會兒,時間不長,大約5-10分鐘之間。

有時候所謂的磨蹭,似乎是我們自己的一種感覺,確實是耽擱了一點時間,如果沒有計時比較,媽媽的內心就把這個時間放大了;計時後對比起來,也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所以,讓孩子自己做與家長盯著做,其實差不了多少,雖然耽誤了一點時間,但由於是事先約定好的,免去了爭辯、囉嗦,最後孩子做起事來更用心。即便孩子做得不夠好,只要他在做就行,終歸會越做越好。

理性看待磨蹭,其實也不是那麼地不能接受。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3、家長試著放手

理清界限、接受孩子的磨蹭,如果能理解這兩點,家長對“催促”應該有了新的認識 。家長可以嘗試放手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既能讓孩子獨立,又擺脫了陪伴時可能發生的衝突。特別是隨著孩子的成長、青春期的到來,孩子需要的更多的是信任、支持與獨立的空間,而不是家長的盯梢跟喋喋不休的教育。給他尊重與自由,讓他用自己的行動去建立自信。

4、家長要有自己的生活

表面上家長的催促,看似針對的是孩子。都是因為孩子不懂事、不聽話,所以才讓家長有操不完的心。實際上,對孩子的催促、嘮叨,反射出來的是家長的焦慮不安,而孩子只不過是家長焦慮情緒的一個出口。

催促毀掉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孩子的磨蹭都是媽媽催出來的

很可能家長的情緒與孩子無關,情緒的原因來自於家長在工作、職場、家庭……方面的壓力,在這些壓力無處釋放的時候,孩子正好調皮、踩雷、於是孩子便成了那個被髮洩的對象。

所以,家長在關照孩子的同時,也需要留一些精力關照自己,沒有必要為了孩子放棄太多自己的生活。工作中的困難積極面對、生活中有屬於自己的小歡喜,當我們對自己的狀態滿意,當我們對生活沒有抱怨,面對孩子時才會有讚賞的眼光跟柔軟的心。

所以,良好的親子關係不是親密無間,而是保持距離,各有空間、各自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