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磕,家長就作勢責怪桌子?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不可濫用'

"

文/蜂蜜媽媽

“寶寶別哭,我幫你教訓這個桌角了。”

“我打你這個桌角,看你還敢不敢傷害孩子!”

“謝謝媽媽。”

……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一般來說,說此話的家長都是上了年齡的長輩。在他們眼裡,靠拍打桌角來安慰孩子的做法甚是有用,而且孩子也很是吃這一套。

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經常採用這種做法,會不會讓孩子染上一些惡習呢?換言之,這種做法有沒有歪曲孩子的泛靈心理呢?如果您不知道這些答案,那就一起來讀一下這篇文章吧!

舉個例子:

張萌從小是由奶奶帶大的,她的爸爸媽媽很早就離婚了,奶奶視孫女為唯一,相應的,給孫女的愛也是多了一些,但在奶奶看來這些都是應該的。

前段時間有位客人去奶奶家做客時,張萌在遞東西時不小心碰到了桌角,頭上瞬間起了一個大包,奶奶看後立馬對著張萌說,“別急,彆氣奶奶,這就給你打那個桌子!”

說著,她便用力拍打桌子,張萌看後立刻就不哭了,而且還歡天喜地的和奶奶一起去拍到那個桌子。客人在一旁看了也是很吃驚,他沒有想到,原來張萌家的教育居然是這樣的……

"

文/蜂蜜媽媽

“寶寶別哭,我幫你教訓這個桌角了。”

“我打你這個桌角,看你還敢不敢傷害孩子!”

“謝謝媽媽。”

……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一般來說,說此話的家長都是上了年齡的長輩。在他們眼裡,靠拍打桌角來安慰孩子的做法甚是有用,而且孩子也很是吃這一套。

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經常採用這種做法,會不會讓孩子染上一些惡習呢?換言之,這種做法有沒有歪曲孩子的泛靈心理呢?如果您不知道這些答案,那就一起來讀一下這篇文章吧!

舉個例子:

張萌從小是由奶奶帶大的,她的爸爸媽媽很早就離婚了,奶奶視孫女為唯一,相應的,給孫女的愛也是多了一些,但在奶奶看來這些都是應該的。

前段時間有位客人去奶奶家做客時,張萌在遞東西時不小心碰到了桌角,頭上瞬間起了一個大包,奶奶看後立馬對著張萌說,“別急,彆氣奶奶,這就給你打那個桌子!”

說著,她便用力拍打桌子,張萌看後立刻就不哭了,而且還歡天喜地的和奶奶一起去拍到那個桌子。客人在一旁看了也是很吃驚,他沒有想到,原來張萌家的教育居然是這樣的……

孩子被磕,家長就作勢責怪桌子?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不可濫用

說來也奇怪,孩子磕倒了,家長理應是先扶起孩子,然後再安慰孩子,為什麼反過頭來去責怪那個桌子呢?這豈不是很糊塗嗎?

01.為什麼這類家長會做出這種舉動呢?

其實試想一下,一般能做出這種舉動的都是一些年齡比較大的長輩,換言之,都是隔輩親屬。

在他們的世界裡,孩子就是天,誰磕倒了孩子就是不行,為了能讓孩子忘記自己的疼痛,他們只能把這種感覺轉移到一些不起眼的物品上來,然後讓孩子隨之得到釋然。

其實他們這種想法是正確的,想讓孩子的心情得到舒展也本無可厚非,但是把責任歸咎到桌子身上,會不會對孩子造成一些不良影響呢?

沒錯,會讓孩子喪失責任心。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重責任心的培養,到長大後他才能夠成為國之棟樑。

倘若小的時候自己的錯誤卻歸咎到一些無法言說的物品身上,那麼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種思維,那就是:我沒有錯。

生而為人,怎麼可能沒有錯?當孩子這種思維逐漸被建立起來後,他就會變得狂妄自大,甚至連家長的耳邊風都聽不進去了。

當然與之相對應的,當孩子喪失責任心後,他的性格也會隨之而發生變化

漸漸的,孩子會變得狂妄自大、無中無人,小的時候會是這樣,長大後更是如此,不管是在社會上還是在家庭生活中,

他總會以自我為先,處處以自我為中心,這種思想很有可能會衍生為大男子主義或田園女權,到時候,後果不堪設想。

"

文/蜂蜜媽媽

“寶寶別哭,我幫你教訓這個桌角了。”

“我打你這個桌角,看你還敢不敢傷害孩子!”

“謝謝媽媽。”

……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一般來說,說此話的家長都是上了年齡的長輩。在他們眼裡,靠拍打桌角來安慰孩子的做法甚是有用,而且孩子也很是吃這一套。

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經常採用這種做法,會不會讓孩子染上一些惡習呢?換言之,這種做法有沒有歪曲孩子的泛靈心理呢?如果您不知道這些答案,那就一起來讀一下這篇文章吧!

舉個例子:

張萌從小是由奶奶帶大的,她的爸爸媽媽很早就離婚了,奶奶視孫女為唯一,相應的,給孫女的愛也是多了一些,但在奶奶看來這些都是應該的。

前段時間有位客人去奶奶家做客時,張萌在遞東西時不小心碰到了桌角,頭上瞬間起了一個大包,奶奶看後立馬對著張萌說,“別急,彆氣奶奶,這就給你打那個桌子!”

說著,她便用力拍打桌子,張萌看後立刻就不哭了,而且還歡天喜地的和奶奶一起去拍到那個桌子。客人在一旁看了也是很吃驚,他沒有想到,原來張萌家的教育居然是這樣的……

孩子被磕,家長就作勢責怪桌子?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不可濫用

說來也奇怪,孩子磕倒了,家長理應是先扶起孩子,然後再安慰孩子,為什麼反過頭來去責怪那個桌子呢?這豈不是很糊塗嗎?

01.為什麼這類家長會做出這種舉動呢?

其實試想一下,一般能做出這種舉動的都是一些年齡比較大的長輩,換言之,都是隔輩親屬。

在他們的世界裡,孩子就是天,誰磕倒了孩子就是不行,為了能讓孩子忘記自己的疼痛,他們只能把這種感覺轉移到一些不起眼的物品上來,然後讓孩子隨之得到釋然。

其實他們這種想法是正確的,想讓孩子的心情得到舒展也本無可厚非,但是把責任歸咎到桌子身上,會不會對孩子造成一些不良影響呢?

沒錯,會讓孩子喪失責任心。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重責任心的培養,到長大後他才能夠成為國之棟樑。

倘若小的時候自己的錯誤卻歸咎到一些無法言說的物品身上,那麼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種思維,那就是:我沒有錯。

生而為人,怎麼可能沒有錯?當孩子這種思維逐漸被建立起來後,他就會變得狂妄自大,甚至連家長的耳邊風都聽不進去了。

當然與之相對應的,當孩子喪失責任心後,他的性格也會隨之而發生變化

漸漸的,孩子會變得狂妄自大、無中無人,小的時候會是這樣,長大後更是如此,不管是在社會上還是在家庭生活中,

他總會以自我為先,處處以自我為中心,這種思想很有可能會衍生為大男子主義或田園女權,到時候,後果不堪設想。

孩子被磕,家長就作勢責怪桌子?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不可濫用

在前文開頭我們提到了這樣一種概念,那就是——泛靈心理。什麼叫做泛靈心理,它和孩子的日常又有什麼具體聯繫呢?能否舉個例子說說呢?

02.什麼叫泛靈心理?有什麼具體例子嗎?

其實所謂的泛靈心理道理很簡單,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種現象,那就是一些小孩子,尤其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他們總會對著一些沒有靈魂的物體說話,比如桌子、凳子等等,而且還有聲有色的,這讓家長看起來覺得十分不可思議。

其實這就是泛靈心理,孩子會自然而然的認為自然萬物都有思想,他們也會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和他們溝通。

所以從這一點上講,家長在平時應該嘗試著用孩子的思維去和孩子溝通,利用泛靈心理來與孩子加強聯繫,進而起到疏通的作用,此話怎講?

舉個例子:

小鵬最近迷上了航天,有的時候就連吃飯的時候他也會聚精會神的看著天文書籍,雖然看書是件好事,但是因為看書而耽誤了讀書耽誤了其他事情,可就過猶不及了一天。

媽媽做好了飯正要喊他時,他卻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想吃飯,我想把更多的時間留到看天文書上來。”

媽媽並沒有及時打斷小鵬,反而以孩子的語氣對兒子說,“是啊,天文學家的確很偉大,但是天文學家都是吃飽了肚子才工作的哦,否則就當不成天文學家了。”

聽完媽媽的話後,小鵬乖乖的去吃飯,從那以後他再也不會有這種想法了。

"

文/蜂蜜媽媽

“寶寶別哭,我幫你教訓這個桌角了。”

“我打你這個桌角,看你還敢不敢傷害孩子!”

“謝謝媽媽。”

……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一般來說,說此話的家長都是上了年齡的長輩。在他們眼裡,靠拍打桌角來安慰孩子的做法甚是有用,而且孩子也很是吃這一套。

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經常採用這種做法,會不會讓孩子染上一些惡習呢?換言之,這種做法有沒有歪曲孩子的泛靈心理呢?如果您不知道這些答案,那就一起來讀一下這篇文章吧!

舉個例子:

張萌從小是由奶奶帶大的,她的爸爸媽媽很早就離婚了,奶奶視孫女為唯一,相應的,給孫女的愛也是多了一些,但在奶奶看來這些都是應該的。

前段時間有位客人去奶奶家做客時,張萌在遞東西時不小心碰到了桌角,頭上瞬間起了一個大包,奶奶看後立馬對著張萌說,“別急,彆氣奶奶,這就給你打那個桌子!”

說著,她便用力拍打桌子,張萌看後立刻就不哭了,而且還歡天喜地的和奶奶一起去拍到那個桌子。客人在一旁看了也是很吃驚,他沒有想到,原來張萌家的教育居然是這樣的……

孩子被磕,家長就作勢責怪桌子?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不可濫用

說來也奇怪,孩子磕倒了,家長理應是先扶起孩子,然後再安慰孩子,為什麼反過頭來去責怪那個桌子呢?這豈不是很糊塗嗎?

01.為什麼這類家長會做出這種舉動呢?

其實試想一下,一般能做出這種舉動的都是一些年齡比較大的長輩,換言之,都是隔輩親屬。

在他們的世界裡,孩子就是天,誰磕倒了孩子就是不行,為了能讓孩子忘記自己的疼痛,他們只能把這種感覺轉移到一些不起眼的物品上來,然後讓孩子隨之得到釋然。

其實他們這種想法是正確的,想讓孩子的心情得到舒展也本無可厚非,但是把責任歸咎到桌子身上,會不會對孩子造成一些不良影響呢?

沒錯,會讓孩子喪失責任心。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重責任心的培養,到長大後他才能夠成為國之棟樑。

倘若小的時候自己的錯誤卻歸咎到一些無法言說的物品身上,那麼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種思維,那就是:我沒有錯。

生而為人,怎麼可能沒有錯?當孩子這種思維逐漸被建立起來後,他就會變得狂妄自大,甚至連家長的耳邊風都聽不進去了。

當然與之相對應的,當孩子喪失責任心後,他的性格也會隨之而發生變化

漸漸的,孩子會變得狂妄自大、無中無人,小的時候會是這樣,長大後更是如此,不管是在社會上還是在家庭生活中,

他總會以自我為先,處處以自我為中心,這種思想很有可能會衍生為大男子主義或田園女權,到時候,後果不堪設想。

孩子被磕,家長就作勢責怪桌子?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不可濫用

在前文開頭我們提到了這樣一種概念,那就是——泛靈心理。什麼叫做泛靈心理,它和孩子的日常又有什麼具體聯繫呢?能否舉個例子說說呢?

02.什麼叫泛靈心理?有什麼具體例子嗎?

其實所謂的泛靈心理道理很簡單,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種現象,那就是一些小孩子,尤其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他們總會對著一些沒有靈魂的物體說話,比如桌子、凳子等等,而且還有聲有色的,這讓家長看起來覺得十分不可思議。

其實這就是泛靈心理,孩子會自然而然的認為自然萬物都有思想,他們也會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和他們溝通。

所以從這一點上講,家長在平時應該嘗試著用孩子的思維去和孩子溝通,利用泛靈心理來與孩子加強聯繫,進而起到疏通的作用,此話怎講?

舉個例子:

小鵬最近迷上了航天,有的時候就連吃飯的時候他也會聚精會神的看著天文書籍,雖然看書是件好事,但是因為看書而耽誤了讀書耽誤了其他事情,可就過猶不及了一天。

媽媽做好了飯正要喊他時,他卻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想吃飯,我想把更多的時間留到看天文書上來。”

媽媽並沒有及時打斷小鵬,反而以孩子的語氣對兒子說,“是啊,天文學家的確很偉大,但是天文學家都是吃飽了肚子才工作的哦,否則就當不成天文學家了。”

聽完媽媽的話後,小鵬乖乖的去吃飯,從那以後他再也不會有這種想法了。

孩子被磕,家長就作勢責怪桌子?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不可濫用

既然前文中類似張萌奶奶的做法是錯誤的,又會給孩子帶來那麼多負面影響,家長在平時應該如何對待此類現象呢?

03.當孩子被磕倒時,家長正確的做法又是什麼呢?

首先孩子磕倒情況分為很多種,有可能是故意為之,也有可能是無以為之,當然也有可能是孩子自己不當心,家長首先要做的便是分清楚情況原因然後進行分類。

如果孩子是故意這麼做的,家長大可不必太過理會,也許只是玩鬧罷了,如果是無意亦或者自己不當心。

那麼家長就要在勸解安慰孩子之後提出相應的建議,比如走路要當心一些,比如注意力要集中一些等等。

當然必要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利用泛靈心理來和孩子進行溝通。如果孩子磕倒了又一味的哭泣的話,家長就可以這麼說,別哭別哭,小桌子也很疼呢!你先去安慰小桌子,然後再讓我安慰你好嗎?

通過這麼一交換,孩子就會擁有將心比心的思維,漸漸的,他也就忘記了哭泣難過這回事了,而且利用泛靈心理更能接近孩子內心,家長為什麼不嘗試一下呢?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在利用泛靈心理的時候,千萬不要濫用換言之利用不等於濫用,在對孩子進行勸解的時候,一定要在科學的角度做出公正合理的判斷。

而不是說一些怪力亂神的話。這樣一來,不僅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反而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深遠性的影響,這又是何必呢?

"

文/蜂蜜媽媽

“寶寶別哭,我幫你教訓這個桌角了。”

“我打你這個桌角,看你還敢不敢傷害孩子!”

“謝謝媽媽。”

……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一般來說,說此話的家長都是上了年齡的長輩。在他們眼裡,靠拍打桌角來安慰孩子的做法甚是有用,而且孩子也很是吃這一套。

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經常採用這種做法,會不會讓孩子染上一些惡習呢?換言之,這種做法有沒有歪曲孩子的泛靈心理呢?如果您不知道這些答案,那就一起來讀一下這篇文章吧!

舉個例子:

張萌從小是由奶奶帶大的,她的爸爸媽媽很早就離婚了,奶奶視孫女為唯一,相應的,給孫女的愛也是多了一些,但在奶奶看來這些都是應該的。

前段時間有位客人去奶奶家做客時,張萌在遞東西時不小心碰到了桌角,頭上瞬間起了一個大包,奶奶看後立馬對著張萌說,“別急,彆氣奶奶,這就給你打那個桌子!”

說著,她便用力拍打桌子,張萌看後立刻就不哭了,而且還歡天喜地的和奶奶一起去拍到那個桌子。客人在一旁看了也是很吃驚,他沒有想到,原來張萌家的教育居然是這樣的……

孩子被磕,家長就作勢責怪桌子?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不可濫用

說來也奇怪,孩子磕倒了,家長理應是先扶起孩子,然後再安慰孩子,為什麼反過頭來去責怪那個桌子呢?這豈不是很糊塗嗎?

01.為什麼這類家長會做出這種舉動呢?

其實試想一下,一般能做出這種舉動的都是一些年齡比較大的長輩,換言之,都是隔輩親屬。

在他們的世界裡,孩子就是天,誰磕倒了孩子就是不行,為了能讓孩子忘記自己的疼痛,他們只能把這種感覺轉移到一些不起眼的物品上來,然後讓孩子隨之得到釋然。

其實他們這種想法是正確的,想讓孩子的心情得到舒展也本無可厚非,但是把責任歸咎到桌子身上,會不會對孩子造成一些不良影響呢?

沒錯,會讓孩子喪失責任心。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重責任心的培養,到長大後他才能夠成為國之棟樑。

倘若小的時候自己的錯誤卻歸咎到一些無法言說的物品身上,那麼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種思維,那就是:我沒有錯。

生而為人,怎麼可能沒有錯?當孩子這種思維逐漸被建立起來後,他就會變得狂妄自大,甚至連家長的耳邊風都聽不進去了。

當然與之相對應的,當孩子喪失責任心後,他的性格也會隨之而發生變化

漸漸的,孩子會變得狂妄自大、無中無人,小的時候會是這樣,長大後更是如此,不管是在社會上還是在家庭生活中,

他總會以自我為先,處處以自我為中心,這種思想很有可能會衍生為大男子主義或田園女權,到時候,後果不堪設想。

孩子被磕,家長就作勢責怪桌子?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不可濫用

在前文開頭我們提到了這樣一種概念,那就是——泛靈心理。什麼叫做泛靈心理,它和孩子的日常又有什麼具體聯繫呢?能否舉個例子說說呢?

02.什麼叫泛靈心理?有什麼具體例子嗎?

其實所謂的泛靈心理道理很簡單,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種現象,那就是一些小孩子,尤其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他們總會對著一些沒有靈魂的物體說話,比如桌子、凳子等等,而且還有聲有色的,這讓家長看起來覺得十分不可思議。

其實這就是泛靈心理,孩子會自然而然的認為自然萬物都有思想,他們也會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和他們溝通。

所以從這一點上講,家長在平時應該嘗試著用孩子的思維去和孩子溝通,利用泛靈心理來與孩子加強聯繫,進而起到疏通的作用,此話怎講?

舉個例子:

小鵬最近迷上了航天,有的時候就連吃飯的時候他也會聚精會神的看著天文書籍,雖然看書是件好事,但是因為看書而耽誤了讀書耽誤了其他事情,可就過猶不及了一天。

媽媽做好了飯正要喊他時,他卻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想吃飯,我想把更多的時間留到看天文書上來。”

媽媽並沒有及時打斷小鵬,反而以孩子的語氣對兒子說,“是啊,天文學家的確很偉大,但是天文學家都是吃飽了肚子才工作的哦,否則就當不成天文學家了。”

聽完媽媽的話後,小鵬乖乖的去吃飯,從那以後他再也不會有這種想法了。

孩子被磕,家長就作勢責怪桌子?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不可濫用

既然前文中類似張萌奶奶的做法是錯誤的,又會給孩子帶來那麼多負面影響,家長在平時應該如何對待此類現象呢?

03.當孩子被磕倒時,家長正確的做法又是什麼呢?

首先孩子磕倒情況分為很多種,有可能是故意為之,也有可能是無以為之,當然也有可能是孩子自己不當心,家長首先要做的便是分清楚情況原因然後進行分類。

如果孩子是故意這麼做的,家長大可不必太過理會,也許只是玩鬧罷了,如果是無意亦或者自己不當心。

那麼家長就要在勸解安慰孩子之後提出相應的建議,比如走路要當心一些,比如注意力要集中一些等等。

當然必要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利用泛靈心理來和孩子進行溝通。如果孩子磕倒了又一味的哭泣的話,家長就可以這麼說,別哭別哭,小桌子也很疼呢!你先去安慰小桌子,然後再讓我安慰你好嗎?

通過這麼一交換,孩子就會擁有將心比心的思維,漸漸的,他也就忘記了哭泣難過這回事了,而且利用泛靈心理更能接近孩子內心,家長為什麼不嘗試一下呢?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在利用泛靈心理的時候,千萬不要濫用換言之利用不等於濫用,在對孩子進行勸解的時候,一定要在科學的角度做出公正合理的判斷。

而不是說一些怪力亂神的話。這樣一來,不僅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反而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深遠性的影響,這又是何必呢?

孩子被磕,家長就作勢責怪桌子?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不可濫用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一些心理家長都是可以加以利用的,在合理又公正的情況下加以利用,既能達到相應的目的,而且還能推動孩子的成長,何樂而不為呢?

那麼,您理解何為泛靈心理了嗎?您平時又是如何利用的呢?歡迎說出您的想法,並和我們一起交流討論。

-----------------------

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帶給您需要的有用的信息,也希望能夠在育兒方面對您有所幫助,您的支持是我們的最大動力。有任何育兒困難和疑問都可以留言或評論給我們,大家一起探討~

更多您想知道的育兒母嬰知識、心理健康、成長髮育都在這裡。關注@蜂蜜媽媽,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本文由蜂蜜媽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