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不完美媽媽 廣西旅遊 摔跤 時尚 十分媽媽 2019-08-21
"
"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如果有人問,你愛你的孩子嗎?

相信你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愛呀,還用說嗎?我當然愛我的孩子。

是的,這是每個父母都會說的答案。孩子是父母心尖上的肉,沒有人不愛。然而類似的話問孩子:你的父母愛你嗎?答案就不見得都一樣了。

上午無意中看了一檔節目叫《不想說特想聽》,感觸頗深。一位27歲的時尚男關公藉助節目述職,和媽媽講出了藏在心底的很多心結。

30分鐘的對談,他和媽媽說了很多,回憶了很多:小時候房門沒有門鎖、被查看日記手機、被跟蹤、十八歲後就被要求經濟獨立、白手起家的艱....

最終願望很簡單:希望媽媽理解自己,希望被媽媽呵護

很遺憾,他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如果有人問,你愛你的孩子嗎?

相信你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愛呀,還用說嗎?我當然愛我的孩子。

是的,這是每個父母都會說的答案。孩子是父母心尖上的肉,沒有人不愛。然而類似的話問孩子:你的父母愛你嗎?答案就不見得都一樣了。

上午無意中看了一檔節目叫《不想說特想聽》,感觸頗深。一位27歲的時尚男關公藉助節目述職,和媽媽講出了藏在心底的很多心結。

30分鐘的對談,他和媽媽說了很多,回憶了很多:小時候房門沒有門鎖、被查看日記手機、被跟蹤、十八歲後就被要求經濟獨立、白手起家的艱....

最終願望很簡單:希望媽媽理解自己,希望被媽媽呵護

很遺憾,他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01

你可能在想,這媽媽一定不愛孩子吧。

錯!她和所有媽媽一樣深愛著兒子,只是她固執地認為自己愛的方式很正確,哪怕兒子努力捧出一個個心結,她也很堅持。

兒子跟她談感受,講述十八歲後獨立的艱難,白手起家的艱難,為了拿下一個項目和別人喝白酒,一杯一萬塊,喝到去醫院洗胃。說所有人在外面受了委屈,都有爹媽護著,他沒有。

她說:“十八歲了,成年了,你要獨立,能養得起你自己”“要從小讓你有跌撞感、挫敗感,你才能長大,我知道你會恨我,我認了。”

"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如果有人問,你愛你的孩子嗎?

相信你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愛呀,還用說嗎?我當然愛我的孩子。

是的,這是每個父母都會說的答案。孩子是父母心尖上的肉,沒有人不愛。然而類似的話問孩子:你的父母愛你嗎?答案就不見得都一樣了。

上午無意中看了一檔節目叫《不想說特想聽》,感觸頗深。一位27歲的時尚男關公藉助節目述職,和媽媽講出了藏在心底的很多心結。

30分鐘的對談,他和媽媽說了很多,回憶了很多:小時候房門沒有門鎖、被查看日記手機、被跟蹤、十八歲後就被要求經濟獨立、白手起家的艱....

最終願望很簡單:希望媽媽理解自己,希望被媽媽呵護

很遺憾,他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01

你可能在想,這媽媽一定不愛孩子吧。

錯!她和所有媽媽一樣深愛著兒子,只是她固執地認為自己愛的方式很正確,哪怕兒子努力捧出一個個心結,她也很堅持。

兒子跟她談感受,講述十八歲後獨立的艱難,白手起家的艱難,為了拿下一個項目和別人喝白酒,一杯一萬塊,喝到去醫院洗胃。說所有人在外面受了委屈,都有爹媽護著,他沒有。

她說:“十八歲了,成年了,你要獨立,能養得起你自己”“要從小讓你有跌撞感、挫敗感,你才能長大,我知道你會恨我,我認了。”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兒子跟她談童年陰影,小時候我的房門沒有門鎖,我在洗澡的時候你可能就直接進來了,小時候我都寫過日記,一定要看,手機也要看,創業的時候你還跟蹤過我...。

"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如果有人問,你愛你的孩子嗎?

相信你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愛呀,還用說嗎?我當然愛我的孩子。

是的,這是每個父母都會說的答案。孩子是父母心尖上的肉,沒有人不愛。然而類似的話問孩子:你的父母愛你嗎?答案就不見得都一樣了。

上午無意中看了一檔節目叫《不想說特想聽》,感觸頗深。一位27歲的時尚男關公藉助節目述職,和媽媽講出了藏在心底的很多心結。

30分鐘的對談,他和媽媽說了很多,回憶了很多:小時候房門沒有門鎖、被查看日記手機、被跟蹤、十八歲後就被要求經濟獨立、白手起家的艱....

最終願望很簡單:希望媽媽理解自己,希望被媽媽呵護

很遺憾,他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01

你可能在想,這媽媽一定不愛孩子吧。

錯!她和所有媽媽一樣深愛著兒子,只是她固執地認為自己愛的方式很正確,哪怕兒子努力捧出一個個心結,她也很堅持。

兒子跟她談感受,講述十八歲後獨立的艱難,白手起家的艱難,為了拿下一個項目和別人喝白酒,一杯一萬塊,喝到去醫院洗胃。說所有人在外面受了委屈,都有爹媽護著,他沒有。

她說:“十八歲了,成年了,你要獨立,能養得起你自己”“要從小讓你有跌撞感、挫敗感,你才能長大,我知道你會恨我,我認了。”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兒子跟她談童年陰影,小時候我的房門沒有門鎖,我在洗澡的時候你可能就直接進來了,小時候我都寫過日記,一定要看,手機也要看,創業的時候你還跟蹤過我...。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她說:“可以翻篇嗎?人要往前看,豁達一些,大了,成人了。”

兒子說感受不到家的溫暖,說小時候你們每天都在打架,我活在害怕中。她說:這不都是正常家庭出來的孩子嗎?

"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如果有人問,你愛你的孩子嗎?

相信你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愛呀,還用說嗎?我當然愛我的孩子。

是的,這是每個父母都會說的答案。孩子是父母心尖上的肉,沒有人不愛。然而類似的話問孩子:你的父母愛你嗎?答案就不見得都一樣了。

上午無意中看了一檔節目叫《不想說特想聽》,感觸頗深。一位27歲的時尚男關公藉助節目述職,和媽媽講出了藏在心底的很多心結。

30分鐘的對談,他和媽媽說了很多,回憶了很多:小時候房門沒有門鎖、被查看日記手機、被跟蹤、十八歲後就被要求經濟獨立、白手起家的艱....

最終願望很簡單:希望媽媽理解自己,希望被媽媽呵護

很遺憾,他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01

你可能在想,這媽媽一定不愛孩子吧。

錯!她和所有媽媽一樣深愛著兒子,只是她固執地認為自己愛的方式很正確,哪怕兒子努力捧出一個個心結,她也很堅持。

兒子跟她談感受,講述十八歲後獨立的艱難,白手起家的艱難,為了拿下一個項目和別人喝白酒,一杯一萬塊,喝到去醫院洗胃。說所有人在外面受了委屈,都有爹媽護著,他沒有。

她說:“十八歲了,成年了,你要獨立,能養得起你自己”“要從小讓你有跌撞感、挫敗感,你才能長大,我知道你會恨我,我認了。”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兒子跟她談童年陰影,小時候我的房門沒有門鎖,我在洗澡的時候你可能就直接進來了,小時候我都寫過日記,一定要看,手機也要看,創業的時候你還跟蹤過我...。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她說:“可以翻篇嗎?人要往前看,豁達一些,大了,成人了。”

兒子說感受不到家的溫暖,說小時候你們每天都在打架,我活在害怕中。她說:這不都是正常家庭出來的孩子嗎?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兒子說我活的像個傀儡,在外面工作已經很累了,回去還要偽造成我媽想要的樣子。她哽咽說:“要不是為了你,媽媽和你爸的婚姻早就完蛋了。”

她忍不住問了兒子一句話:“你覺得我愛你嗎?”

兒子停頓了幾秒回答:“我覺得是以愛的名義道德綁架。”

兩人似乎開始陷入了理不清的狀態。

"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如果有人問,你愛你的孩子嗎?

相信你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愛呀,還用說嗎?我當然愛我的孩子。

是的,這是每個父母都會說的答案。孩子是父母心尖上的肉,沒有人不愛。然而類似的話問孩子:你的父母愛你嗎?答案就不見得都一樣了。

上午無意中看了一檔節目叫《不想說特想聽》,感觸頗深。一位27歲的時尚男關公藉助節目述職,和媽媽講出了藏在心底的很多心結。

30分鐘的對談,他和媽媽說了很多,回憶了很多:小時候房門沒有門鎖、被查看日記手機、被跟蹤、十八歲後就被要求經濟獨立、白手起家的艱....

最終願望很簡單:希望媽媽理解自己,希望被媽媽呵護

很遺憾,他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01

你可能在想,這媽媽一定不愛孩子吧。

錯!她和所有媽媽一樣深愛著兒子,只是她固執地認為自己愛的方式很正確,哪怕兒子努力捧出一個個心結,她也很堅持。

兒子跟她談感受,講述十八歲後獨立的艱難,白手起家的艱難,為了拿下一個項目和別人喝白酒,一杯一萬塊,喝到去醫院洗胃。說所有人在外面受了委屈,都有爹媽護著,他沒有。

她說:“十八歲了,成年了,你要獨立,能養得起你自己”“要從小讓你有跌撞感、挫敗感,你才能長大,我知道你會恨我,我認了。”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兒子跟她談童年陰影,小時候我的房門沒有門鎖,我在洗澡的時候你可能就直接進來了,小時候我都寫過日記,一定要看,手機也要看,創業的時候你還跟蹤過我...。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她說:“可以翻篇嗎?人要往前看,豁達一些,大了,成人了。”

兒子說感受不到家的溫暖,說小時候你們每天都在打架,我活在害怕中。她說:這不都是正常家庭出來的孩子嗎?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兒子說我活的像個傀儡,在外面工作已經很累了,回去還要偽造成我媽想要的樣子。她哽咽說:“要不是為了你,媽媽和你爸的婚姻早就完蛋了。”

她忍不住問了兒子一句話:“你覺得我愛你嗎?”

兒子停頓了幾秒回答:“我覺得是以愛的名義道德綁架。”

兩人似乎開始陷入了理不清的狀態。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看到這,想必你也和我一樣,很揪心。

明明是面對面的距離,兩人的心卻那麼遙遠,像是兩個沒有交際的星球,各自在自己的世界裡運轉。

02


很多人看完視頻後批判這位媽媽,說她控制慾強、自私。

站在兒子的角度,她確實是。若換位思考,站在媽媽的角度,其實她也很無助。第一次當媽,沒有任何閱歷,憑著自己本能的母愛教育孩子。

豈止是她,生活中很多媽媽都是如此,為孩子掏心掏肺,卻得不到孩子的認可。

評論區就有一位媽媽說:“從小不讓女兒亂花錢,她恨我。我愛她比愛自己多得多,半輩子的辛苦勞動都是為了她,給她遷上海戶口,給她買3套房子,雖然面積不大,但是我盡力了。她還是不理解我。”


類似這樣的感慨評論區還有很多。

我想說的是,其實給孩子的愛不在於多,而在於他感受到多少。有些方式,我們覺得是愛,在孩子眼裡卻是壓力和傷害

節目中的媽媽提到過一個細節,說小時候教兒子滑旱冰,摔跤了13個跟頭也沒去扶,就覺得兒子是男孩子,要學會堅強。還有她說兒子18歲成人後就沒再提供經濟支持,希望鍛鍊他的獨立能力。

相信這些做法在媽媽心裡都是愛。然而在她兒子當下那個年齡,可能感受到的不一定是愛了,有可能是“心碎”。試想下,一個幾歲的孩子摔跤後得不到攙扶,十八歲就要經濟獨立...他的內心得多無助和失望啊。

就像她兒子說的:“媽,我是人,不是金剛。”

所以呢,父母給孩子的愛,只有讓孩子感受得到,孩子才會體驗在愛的懷抱中,才會感覺到幸福和安全否則都是煞費苦心。

"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如果有人問,你愛你的孩子嗎?

相信你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愛呀,還用說嗎?我當然愛我的孩子。

是的,這是每個父母都會說的答案。孩子是父母心尖上的肉,沒有人不愛。然而類似的話問孩子:你的父母愛你嗎?答案就不見得都一樣了。

上午無意中看了一檔節目叫《不想說特想聽》,感觸頗深。一位27歲的時尚男關公藉助節目述職,和媽媽講出了藏在心底的很多心結。

30分鐘的對談,他和媽媽說了很多,回憶了很多:小時候房門沒有門鎖、被查看日記手機、被跟蹤、十八歲後就被要求經濟獨立、白手起家的艱....

最終願望很簡單:希望媽媽理解自己,希望被媽媽呵護

很遺憾,他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01

你可能在想,這媽媽一定不愛孩子吧。

錯!她和所有媽媽一樣深愛著兒子,只是她固執地認為自己愛的方式很正確,哪怕兒子努力捧出一個個心結,她也很堅持。

兒子跟她談感受,講述十八歲後獨立的艱難,白手起家的艱難,為了拿下一個項目和別人喝白酒,一杯一萬塊,喝到去醫院洗胃。說所有人在外面受了委屈,都有爹媽護著,他沒有。

她說:“十八歲了,成年了,你要獨立,能養得起你自己”“要從小讓你有跌撞感、挫敗感,你才能長大,我知道你會恨我,我認了。”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兒子跟她談童年陰影,小時候我的房門沒有門鎖,我在洗澡的時候你可能就直接進來了,小時候我都寫過日記,一定要看,手機也要看,創業的時候你還跟蹤過我...。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她說:“可以翻篇嗎?人要往前看,豁達一些,大了,成人了。”

兒子說感受不到家的溫暖,說小時候你們每天都在打架,我活在害怕中。她說:這不都是正常家庭出來的孩子嗎?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兒子說我活的像個傀儡,在外面工作已經很累了,回去還要偽造成我媽想要的樣子。她哽咽說:“要不是為了你,媽媽和你爸的婚姻早就完蛋了。”

她忍不住問了兒子一句話:“你覺得我愛你嗎?”

兒子停頓了幾秒回答:“我覺得是以愛的名義道德綁架。”

兩人似乎開始陷入了理不清的狀態。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看到這,想必你也和我一樣,很揪心。

明明是面對面的距離,兩人的心卻那麼遙遠,像是兩個沒有交際的星球,各自在自己的世界裡運轉。

02


很多人看完視頻後批判這位媽媽,說她控制慾強、自私。

站在兒子的角度,她確實是。若換位思考,站在媽媽的角度,其實她也很無助。第一次當媽,沒有任何閱歷,憑著自己本能的母愛教育孩子。

豈止是她,生活中很多媽媽都是如此,為孩子掏心掏肺,卻得不到孩子的認可。

評論區就有一位媽媽說:“從小不讓女兒亂花錢,她恨我。我愛她比愛自己多得多,半輩子的辛苦勞動都是為了她,給她遷上海戶口,給她買3套房子,雖然面積不大,但是我盡力了。她還是不理解我。”


類似這樣的感慨評論區還有很多。

我想說的是,其實給孩子的愛不在於多,而在於他感受到多少。有些方式,我們覺得是愛,在孩子眼裡卻是壓力和傷害

節目中的媽媽提到過一個細節,說小時候教兒子滑旱冰,摔跤了13個跟頭也沒去扶,就覺得兒子是男孩子,要學會堅強。還有她說兒子18歲成人後就沒再提供經濟支持,希望鍛鍊他的獨立能力。

相信這些做法在媽媽心裡都是愛。然而在她兒子當下那個年齡,可能感受到的不一定是愛了,有可能是“心碎”。試想下,一個幾歲的孩子摔跤後得不到攙扶,十八歲就要經濟獨立...他的內心得多無助和失望啊。

就像她兒子說的:“媽,我是人,不是金剛。”

所以呢,父母給孩子的愛,只有讓孩子感受得到,孩子才會體驗在愛的懷抱中,才會感覺到幸福和安全否則都是煞費苦心。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03

為什麼明明是愛,孩子卻感受不到呢?

其實這檔節目裡男孩的心結,也是萬千孩子想對父母說的話:“我知道你們希望我按照你們的活法去活,我承認你的經驗比我多很多,你的社會閱歷比我們多很多,但你從來都忽略了一個點,就是我的感受。”

他反覆向媽媽說的一句話,也是這句:“你知道我的真實感受嗎?”

是的,父母在用自己的方式愛孩子時,都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只知道一味地用盡全力愛,不知道這樣的愛是不是孩子想要的。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案列,比如,孩子需要陪伴,父母給的卻是物質;孩子需要擁抱,父母給的卻是一堆大道理。孩子需要選擇權,父母卻給的是提前鋪好的路。

父母給了這麼多,付出了這麼多,依然得不到孩子的認同,反而是和自己對著幹,關係僵硬。

有句話說,父母永遠在等孩子感謝,孩子永遠在等父母改變。然而雙方等來的都是無盡的矛盾和不滿。

電視劇《小歡喜》裡的英子和媽媽最近上演的吵架苦戲不就如此。英子從小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因為爸爸缺席,媽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英子身上,照顧她的一切。媽媽以為已經為了英子付出了全部,到頭來換來的是英子一句:“我討厭你”。

看過這部劇的人都知道,英子媽媽是個控制慾比較強的人。英子去天文館演講,媽媽會衝過去堵截;英子喜歡航天模型,剛收到樂高就被沒收了;她還給女兒的房間加蓋隔音,透過玻璃監視女兒學習。除此之外,英子偷偷去見爸爸,她還抓狂的發瘋,懷疑英子想跟爸爸一起生活。

"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如果有人問,你愛你的孩子嗎?

相信你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愛呀,還用說嗎?我當然愛我的孩子。

是的,這是每個父母都會說的答案。孩子是父母心尖上的肉,沒有人不愛。然而類似的話問孩子:你的父母愛你嗎?答案就不見得都一樣了。

上午無意中看了一檔節目叫《不想說特想聽》,感觸頗深。一位27歲的時尚男關公藉助節目述職,和媽媽講出了藏在心底的很多心結。

30分鐘的對談,他和媽媽說了很多,回憶了很多:小時候房門沒有門鎖、被查看日記手機、被跟蹤、十八歲後就被要求經濟獨立、白手起家的艱....

最終願望很簡單:希望媽媽理解自己,希望被媽媽呵護

很遺憾,他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01

你可能在想,這媽媽一定不愛孩子吧。

錯!她和所有媽媽一樣深愛著兒子,只是她固執地認為自己愛的方式很正確,哪怕兒子努力捧出一個個心結,她也很堅持。

兒子跟她談感受,講述十八歲後獨立的艱難,白手起家的艱難,為了拿下一個項目和別人喝白酒,一杯一萬塊,喝到去醫院洗胃。說所有人在外面受了委屈,都有爹媽護著,他沒有。

她說:“十八歲了,成年了,你要獨立,能養得起你自己”“要從小讓你有跌撞感、挫敗感,你才能長大,我知道你會恨我,我認了。”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兒子跟她談童年陰影,小時候我的房門沒有門鎖,我在洗澡的時候你可能就直接進來了,小時候我都寫過日記,一定要看,手機也要看,創業的時候你還跟蹤過我...。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她說:“可以翻篇嗎?人要往前看,豁達一些,大了,成人了。”

兒子說感受不到家的溫暖,說小時候你們每天都在打架,我活在害怕中。她說:這不都是正常家庭出來的孩子嗎?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兒子說我活的像個傀儡,在外面工作已經很累了,回去還要偽造成我媽想要的樣子。她哽咽說:“要不是為了你,媽媽和你爸的婚姻早就完蛋了。”

她忍不住問了兒子一句話:“你覺得我愛你嗎?”

兒子停頓了幾秒回答:“我覺得是以愛的名義道德綁架。”

兩人似乎開始陷入了理不清的狀態。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看到這,想必你也和我一樣,很揪心。

明明是面對面的距離,兩人的心卻那麼遙遠,像是兩個沒有交際的星球,各自在自己的世界裡運轉。

02


很多人看完視頻後批判這位媽媽,說她控制慾強、自私。

站在兒子的角度,她確實是。若換位思考,站在媽媽的角度,其實她也很無助。第一次當媽,沒有任何閱歷,憑著自己本能的母愛教育孩子。

豈止是她,生活中很多媽媽都是如此,為孩子掏心掏肺,卻得不到孩子的認可。

評論區就有一位媽媽說:“從小不讓女兒亂花錢,她恨我。我愛她比愛自己多得多,半輩子的辛苦勞動都是為了她,給她遷上海戶口,給她買3套房子,雖然面積不大,但是我盡力了。她還是不理解我。”


類似這樣的感慨評論區還有很多。

我想說的是,其實給孩子的愛不在於多,而在於他感受到多少。有些方式,我們覺得是愛,在孩子眼裡卻是壓力和傷害

節目中的媽媽提到過一個細節,說小時候教兒子滑旱冰,摔跤了13個跟頭也沒去扶,就覺得兒子是男孩子,要學會堅強。還有她說兒子18歲成人後就沒再提供經濟支持,希望鍛鍊他的獨立能力。

相信這些做法在媽媽心裡都是愛。然而在她兒子當下那個年齡,可能感受到的不一定是愛了,有可能是“心碎”。試想下,一個幾歲的孩子摔跤後得不到攙扶,十八歲就要經濟獨立...他的內心得多無助和失望啊。

就像她兒子說的:“媽,我是人,不是金剛。”

所以呢,父母給孩子的愛,只有讓孩子感受得到,孩子才會體驗在愛的懷抱中,才會感覺到幸福和安全否則都是煞費苦心。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03

為什麼明明是愛,孩子卻感受不到呢?

其實這檔節目裡男孩的心結,也是萬千孩子想對父母說的話:“我知道你們希望我按照你們的活法去活,我承認你的經驗比我多很多,你的社會閱歷比我們多很多,但你從來都忽略了一個點,就是我的感受。”

他反覆向媽媽說的一句話,也是這句:“你知道我的真實感受嗎?”

是的,父母在用自己的方式愛孩子時,都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只知道一味地用盡全力愛,不知道這樣的愛是不是孩子想要的。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案列,比如,孩子需要陪伴,父母給的卻是物質;孩子需要擁抱,父母給的卻是一堆大道理。孩子需要選擇權,父母卻給的是提前鋪好的路。

父母給了這麼多,付出了這麼多,依然得不到孩子的認同,反而是和自己對著幹,關係僵硬。

有句話說,父母永遠在等孩子感謝,孩子永遠在等父母改變。然而雙方等來的都是無盡的矛盾和不滿。

電視劇《小歡喜》裡的英子和媽媽最近上演的吵架苦戲不就如此。英子從小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因為爸爸缺席,媽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英子身上,照顧她的一切。媽媽以為已經為了英子付出了全部,到頭來換來的是英子一句:“我討厭你”。

看過這部劇的人都知道,英子媽媽是個控制慾比較強的人。英子去天文館演講,媽媽會衝過去堵截;英子喜歡航天模型,剛收到樂高就被沒收了;她還給女兒的房間加蓋隔音,透過玻璃監視女兒學習。除此之外,英子偷偷去見爸爸,她還抓狂的發瘋,懷疑英子想跟爸爸一起生活。

不懂這一點,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父母


英子這句“我討厭你”背後藏著的都是她的壓抑和不開心。她討厭媽媽逼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討厭媽媽管得太嚴厲。

如果不是孩子想要的愛,就算給了全世界也不會讓他們快樂。《小歡喜》裡的英子是,《不想說特想聽》的男孩也是。

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孩子想要的不是全世界,不是父母無盡的付出,他們想要的是理解——理解我的愛好、理解我的想法、理解我的感受。


04


父母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對他們掌控,評判,認為孩子是我的,我有權利這麼做。因為愛他,希望他好。

事實上,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只是藉助父母來到這個世上,他有自己的權利和選擇。要孩子按照父母的意願去活,這不是愛,是無形的禁錮。

當一個人面臨禁錮,他首先想到的是對抗,其次是逃避,最後是妥協。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叛逆,總和自己對著幹,殊不知他們是在為自己的自由和權利對抗。

或許對抗一段時間,他聽話了。然而孩子已經不再是原來的自己了。你以為孩子變乖了,卻不知道孩子乖巧行為背後是對自己的徹底放棄。

什麼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愛?

借用尹建莉老師的話來說:“父母之愛都深入大海,但又質量差別。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而是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細節的處理水平。”

不要把孩子想的太複雜,他們想要的無非是理解和尊重。給他這些,勝過給他全世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