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

最近幾天,電視劇《小歡喜》正在熒屏熱播,這部剛開播就得到了豆瓣8.1分的佳作,讓不少人大呼真實貼近生活,像極了曾經的自己。這部講述一群高三家庭孩子與父母間發生的故事,再折射到當下,就是一部展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

"

最近幾天,電視劇《小歡喜》正在熒屏熱播,這部剛開播就得到了豆瓣8.1分的佳作,讓不少人大呼真實貼近生活,像極了曾經的自己。這部講述一群高三家庭孩子與父母間發生的故事,再折射到當下,就是一部展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

小歡喜: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劇中,具體講述這虎媽貓爸的一家四口外,還有加入了離異父母,被全包圍式關切的喬英子一家,還有空降父母,突然被關心的季楊楊一家。在此劇中,不少人也會或多或少的看到自己家的影子。

"

最近幾天,電視劇《小歡喜》正在熒屏熱播,這部剛開播就得到了豆瓣8.1分的佳作,讓不少人大呼真實貼近生活,像極了曾經的自己。這部講述一群高三家庭孩子與父母間發生的故事,再折射到當下,就是一部展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

小歡喜: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劇中,具體講述這虎媽貓爸的一家四口外,還有加入了離異父母,被全包圍式關切的喬英子一家,還有空降父母,突然被關心的季楊楊一家。在此劇中,不少人也會或多或少的看到自己家的影子。

小歡喜: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就像劇中的英子,誓師大會上放飛心願氣球,原本是件很勵志熱血的事情,

宋倩非要讓英子在氣球上寫上“考上好大學”、“總分上700”這樣的字眼,幾度僵持不下最終以氣球被抓破告終。

其實,從這也折射出當下社會許多“中國式家長”與孩子相處最大的問題: 把自己的期待強加在孩子身上,還要逼著孩子承認這就是自己的夢想。

就像你從生下來後所做的每一件事,每個選擇,父母都會按照他們的想法給你規劃好。然後在這基礎上孩子必須要接受他們的安排,在他們期待的目光下去生活。

在當下,不少父母在孩子年幼時就給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企圖用這種方式去彌補自己童年的缺失,而在所有行動開始之前他們會用言語壓倒一切:

“我是為你好”這一幕有沒有很熟悉。

“你要學大提琴,這樣可以提升藝術氣質。等你長大了就會知道,我現在這麼逼你才是為你好!”

“這個玩具一點都不好玩,你肯定玩幾次就不玩了。聽完的,買這個,等你玩的時候才知道媽媽才是為你好。”

不可否認,家長會以他們的人生經歷,生活體驗告誡孩子,希望孩子以後人生能夠少走些彎路,而在此過程中也包含了父母的血汗和犧牲。可是在這背後,有沒有問過孩子的意願呢?這種充滿控制慾的為你好,實則也是對孩子人生經歷的一種綁架和束縛。

父母在給孩子這種選擇的時候,是做出了犧牲,但對於孩子何嘗不是一種讓步和妥協呢?很多父母會說,孩子什麼都不懂,他的選擇會走彎路。沒錯,很多時候,孩子的選擇比父母指示的選擇要複雜很多,很多時候,甚至要走很多彎路,但這是孩子自己認真思考的決定,經過這樣不斷的嘗試和歷練,孩子的內在會不斷得到肯定和支持,變得越來越踏實,他的人生價值、存在感會越來越清晰,人生方向也會越來越堅定。在劇中,方圓也說過該他們走的彎路一個也少不了。

其實孩子不是父母后半生延續,而是他新生命的開始。

小歡喜播出至今,我對一個片段仍影響深刻:喬英子為了讓媽媽開心和媽媽看了自己已經看過的電影,媽媽覺得這是浪費時間 英子跟媽媽說:“我只是想讓你開心!”而媽媽轉身喊了一句“我不用”

"

最近幾天,電視劇《小歡喜》正在熒屏熱播,這部剛開播就得到了豆瓣8.1分的佳作,讓不少人大呼真實貼近生活,像極了曾經的自己。這部講述一群高三家庭孩子與父母間發生的故事,再折射到當下,就是一部展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

小歡喜: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劇中,具體講述這虎媽貓爸的一家四口外,還有加入了離異父母,被全包圍式關切的喬英子一家,還有空降父母,突然被關心的季楊楊一家。在此劇中,不少人也會或多或少的看到自己家的影子。

小歡喜: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就像劇中的英子,誓師大會上放飛心願氣球,原本是件很勵志熱血的事情,

宋倩非要讓英子在氣球上寫上“考上好大學”、“總分上700”這樣的字眼,幾度僵持不下最終以氣球被抓破告終。

其實,從這也折射出當下社會許多“中國式家長”與孩子相處最大的問題: 把自己的期待強加在孩子身上,還要逼著孩子承認這就是自己的夢想。

就像你從生下來後所做的每一件事,每個選擇,父母都會按照他們的想法給你規劃好。然後在這基礎上孩子必須要接受他們的安排,在他們期待的目光下去生活。

在當下,不少父母在孩子年幼時就給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企圖用這種方式去彌補自己童年的缺失,而在所有行動開始之前他們會用言語壓倒一切:

“我是為你好”這一幕有沒有很熟悉。

“你要學大提琴,這樣可以提升藝術氣質。等你長大了就會知道,我現在這麼逼你才是為你好!”

“這個玩具一點都不好玩,你肯定玩幾次就不玩了。聽完的,買這個,等你玩的時候才知道媽媽才是為你好。”

不可否認,家長會以他們的人生經歷,生活體驗告誡孩子,希望孩子以後人生能夠少走些彎路,而在此過程中也包含了父母的血汗和犧牲。可是在這背後,有沒有問過孩子的意願呢?這種充滿控制慾的為你好,實則也是對孩子人生經歷的一種綁架和束縛。

父母在給孩子這種選擇的時候,是做出了犧牲,但對於孩子何嘗不是一種讓步和妥協呢?很多父母會說,孩子什麼都不懂,他的選擇會走彎路。沒錯,很多時候,孩子的選擇比父母指示的選擇要複雜很多,很多時候,甚至要走很多彎路,但這是孩子自己認真思考的決定,經過這樣不斷的嘗試和歷練,孩子的內在會不斷得到肯定和支持,變得越來越踏實,他的人生價值、存在感會越來越清晰,人生方向也會越來越堅定。在劇中,方圓也說過該他們走的彎路一個也少不了。

其實孩子不是父母后半生延續,而是他新生命的開始。

小歡喜播出至今,我對一個片段仍影響深刻:喬英子為了讓媽媽開心和媽媽看了自己已經看過的電影,媽媽覺得這是浪費時間 英子跟媽媽說:“我只是想讓你開心!”而媽媽轉身喊了一句“我不用”

小歡喜: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為什麼我們的體諒卻換不來一個理解呢?很多父母會認為我現在累死累活,辛苦工作,所做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你,所以你應該認真學習,長大之後努力工作回報他們。因為父母認為他們把一切都給了我們,甚至犧牲了自己,不回報就是不孝。

可是如果以愛的名義要求現在所做的一切然後得到回報,又何嘗不是一種自私呢?畢竟在你給予他生命之前也沒有問過孩子的意願。

很多家長會認為我為了你放棄了很多東西,付出了全部,可是孩子也把從0歲到十八歲人生中最美好的階段給了父母啊。

他在年幼時每天對你的依賴,他所帶給你的歡樂,喜悅,孩子從家長身上獲得關懷,家長不也從孩子身上得到了心靈的慰藉嗎?我們雙方都同時是一個給予者和獲得者。

另外,在傳統的中國式教育中,打擊式教育無處不在。在劇中,喬英子在分班考中得到了第二名的名次,回家後,母親卻對她說:“第二名有什麼好高興的啊”

我想,這一幕,也深深刺痛了很多孩子的心,在很多家長眼中,永遠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最好,他們會無時無刻將兩者進行比較,從成績到為人處世。藉此希望自家孩子能夠進步。鼓勵的話語從不輕言說出口,因為他們相信:驕傲使人落後。

可是長此以往的打擊式教育,會讓孩子在內心形成一種自卑心理。習慣性的否定自己,貶低自己。遇到一件事後,習慣性的選擇退縮。

有時最讓人崩潰的不是陌生人的冷眼冷語,而是來自家人的一句諷刺就足以讓你在頃刻間土崩瓦解。

”說你兩句就知道哭,抗挫折能力這麼差以後怎麼在社會上混。“

”爸媽養你這麼多年,你心裡還記恨那些小事,真是生了個白眼狼。

挖苦,打擊,諷刺,這些以愛的名義而說出的言語卻深深地刺痛了孩子的心,在心中留下一個難以癒合的傷口。

父母有選擇成為父母的權利,孩子卻永遠沒有選擇成為兒女的自主權,可為什麼到頭來還要被“沒有生你就好了”“你蠢得像豬一樣”反覆傷害呢?

我想每個父母懷孕時都說,只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快樂成長。但,不管你承認與否,當孩子1歲、2歲、3歲時,你的期待會越來越多,父母對孩子的愛變得有條件,有期許。甚至會嚴厲,苛刻。但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也需要成長。

"

最近幾天,電視劇《小歡喜》正在熒屏熱播,這部剛開播就得到了豆瓣8.1分的佳作,讓不少人大呼真實貼近生活,像極了曾經的自己。這部講述一群高三家庭孩子與父母間發生的故事,再折射到當下,就是一部展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

小歡喜: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劇中,具體講述這虎媽貓爸的一家四口外,還有加入了離異父母,被全包圍式關切的喬英子一家,還有空降父母,突然被關心的季楊楊一家。在此劇中,不少人也會或多或少的看到自己家的影子。

小歡喜: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就像劇中的英子,誓師大會上放飛心願氣球,原本是件很勵志熱血的事情,

宋倩非要讓英子在氣球上寫上“考上好大學”、“總分上700”這樣的字眼,幾度僵持不下最終以氣球被抓破告終。

其實,從這也折射出當下社會許多“中國式家長”與孩子相處最大的問題: 把自己的期待強加在孩子身上,還要逼著孩子承認這就是自己的夢想。

就像你從生下來後所做的每一件事,每個選擇,父母都會按照他們的想法給你規劃好。然後在這基礎上孩子必須要接受他們的安排,在他們期待的目光下去生活。

在當下,不少父母在孩子年幼時就給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企圖用這種方式去彌補自己童年的缺失,而在所有行動開始之前他們會用言語壓倒一切:

“我是為你好”這一幕有沒有很熟悉。

“你要學大提琴,這樣可以提升藝術氣質。等你長大了就會知道,我現在這麼逼你才是為你好!”

“這個玩具一點都不好玩,你肯定玩幾次就不玩了。聽完的,買這個,等你玩的時候才知道媽媽才是為你好。”

不可否認,家長會以他們的人生經歷,生活體驗告誡孩子,希望孩子以後人生能夠少走些彎路,而在此過程中也包含了父母的血汗和犧牲。可是在這背後,有沒有問過孩子的意願呢?這種充滿控制慾的為你好,實則也是對孩子人生經歷的一種綁架和束縛。

父母在給孩子這種選擇的時候,是做出了犧牲,但對於孩子何嘗不是一種讓步和妥協呢?很多父母會說,孩子什麼都不懂,他的選擇會走彎路。沒錯,很多時候,孩子的選擇比父母指示的選擇要複雜很多,很多時候,甚至要走很多彎路,但這是孩子自己認真思考的決定,經過這樣不斷的嘗試和歷練,孩子的內在會不斷得到肯定和支持,變得越來越踏實,他的人生價值、存在感會越來越清晰,人生方向也會越來越堅定。在劇中,方圓也說過該他們走的彎路一個也少不了。

其實孩子不是父母后半生延續,而是他新生命的開始。

小歡喜播出至今,我對一個片段仍影響深刻:喬英子為了讓媽媽開心和媽媽看了自己已經看過的電影,媽媽覺得這是浪費時間 英子跟媽媽說:“我只是想讓你開心!”而媽媽轉身喊了一句“我不用”

小歡喜: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為什麼我們的體諒卻換不來一個理解呢?很多父母會認為我現在累死累活,辛苦工作,所做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你,所以你應該認真學習,長大之後努力工作回報他們。因為父母認為他們把一切都給了我們,甚至犧牲了自己,不回報就是不孝。

可是如果以愛的名義要求現在所做的一切然後得到回報,又何嘗不是一種自私呢?畢竟在你給予他生命之前也沒有問過孩子的意願。

很多家長會認為我為了你放棄了很多東西,付出了全部,可是孩子也把從0歲到十八歲人生中最美好的階段給了父母啊。

他在年幼時每天對你的依賴,他所帶給你的歡樂,喜悅,孩子從家長身上獲得關懷,家長不也從孩子身上得到了心靈的慰藉嗎?我們雙方都同時是一個給予者和獲得者。

另外,在傳統的中國式教育中,打擊式教育無處不在。在劇中,喬英子在分班考中得到了第二名的名次,回家後,母親卻對她說:“第二名有什麼好高興的啊”

我想,這一幕,也深深刺痛了很多孩子的心,在很多家長眼中,永遠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最好,他們會無時無刻將兩者進行比較,從成績到為人處世。藉此希望自家孩子能夠進步。鼓勵的話語從不輕言說出口,因為他們相信:驕傲使人落後。

可是長此以往的打擊式教育,會讓孩子在內心形成一種自卑心理。習慣性的否定自己,貶低自己。遇到一件事後,習慣性的選擇退縮。

有時最讓人崩潰的不是陌生人的冷眼冷語,而是來自家人的一句諷刺就足以讓你在頃刻間土崩瓦解。

”說你兩句就知道哭,抗挫折能力這麼差以後怎麼在社會上混。“

”爸媽養你這麼多年,你心裡還記恨那些小事,真是生了個白眼狼。

挖苦,打擊,諷刺,這些以愛的名義而說出的言語卻深深地刺痛了孩子的心,在心中留下一個難以癒合的傷口。

父母有選擇成為父母的權利,孩子卻永遠沒有選擇成為兒女的自主權,可為什麼到頭來還要被“沒有生你就好了”“你蠢得像豬一樣”反覆傷害呢?

我想每個父母懷孕時都說,只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快樂成長。但,不管你承認與否,當孩子1歲、2歲、3歲時,你的期待會越來越多,父母對孩子的愛變得有條件,有期許。甚至會嚴厲,苛刻。但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也需要成長。

小歡喜: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在此劇中,經過一次次的爭吵,矛盾,和解,完成了一次父母和孩子的成長之旅。而在現實中,也許我們會用一生去完成這個過程。我想,父母與孩子最好的關係模式,就是剛好有緣分並行一段日子,幫助彼此探索未知的人生。

"

最近幾天,電視劇《小歡喜》正在熒屏熱播,這部剛開播就得到了豆瓣8.1分的佳作,讓不少人大呼真實貼近生活,像極了曾經的自己。這部講述一群高三家庭孩子與父母間發生的故事,再折射到當下,就是一部展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

小歡喜: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劇中,具體講述這虎媽貓爸的一家四口外,還有加入了離異父母,被全包圍式關切的喬英子一家,還有空降父母,突然被關心的季楊楊一家。在此劇中,不少人也會或多或少的看到自己家的影子。

小歡喜: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就像劇中的英子,誓師大會上放飛心願氣球,原本是件很勵志熱血的事情,

宋倩非要讓英子在氣球上寫上“考上好大學”、“總分上700”這樣的字眼,幾度僵持不下最終以氣球被抓破告終。

其實,從這也折射出當下社會許多“中國式家長”與孩子相處最大的問題: 把自己的期待強加在孩子身上,還要逼著孩子承認這就是自己的夢想。

就像你從生下來後所做的每一件事,每個選擇,父母都會按照他們的想法給你規劃好。然後在這基礎上孩子必須要接受他們的安排,在他們期待的目光下去生活。

在當下,不少父母在孩子年幼時就給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企圖用這種方式去彌補自己童年的缺失,而在所有行動開始之前他們會用言語壓倒一切:

“我是為你好”這一幕有沒有很熟悉。

“你要學大提琴,這樣可以提升藝術氣質。等你長大了就會知道,我現在這麼逼你才是為你好!”

“這個玩具一點都不好玩,你肯定玩幾次就不玩了。聽完的,買這個,等你玩的時候才知道媽媽才是為你好。”

不可否認,家長會以他們的人生經歷,生活體驗告誡孩子,希望孩子以後人生能夠少走些彎路,而在此過程中也包含了父母的血汗和犧牲。可是在這背後,有沒有問過孩子的意願呢?這種充滿控制慾的為你好,實則也是對孩子人生經歷的一種綁架和束縛。

父母在給孩子這種選擇的時候,是做出了犧牲,但對於孩子何嘗不是一種讓步和妥協呢?很多父母會說,孩子什麼都不懂,他的選擇會走彎路。沒錯,很多時候,孩子的選擇比父母指示的選擇要複雜很多,很多時候,甚至要走很多彎路,但這是孩子自己認真思考的決定,經過這樣不斷的嘗試和歷練,孩子的內在會不斷得到肯定和支持,變得越來越踏實,他的人生價值、存在感會越來越清晰,人生方向也會越來越堅定。在劇中,方圓也說過該他們走的彎路一個也少不了。

其實孩子不是父母后半生延續,而是他新生命的開始。

小歡喜播出至今,我對一個片段仍影響深刻:喬英子為了讓媽媽開心和媽媽看了自己已經看過的電影,媽媽覺得這是浪費時間 英子跟媽媽說:“我只是想讓你開心!”而媽媽轉身喊了一句“我不用”

小歡喜: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為什麼我們的體諒卻換不來一個理解呢?很多父母會認為我現在累死累活,辛苦工作,所做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你,所以你應該認真學習,長大之後努力工作回報他們。因為父母認為他們把一切都給了我們,甚至犧牲了自己,不回報就是不孝。

可是如果以愛的名義要求現在所做的一切然後得到回報,又何嘗不是一種自私呢?畢竟在你給予他生命之前也沒有問過孩子的意願。

很多家長會認為我為了你放棄了很多東西,付出了全部,可是孩子也把從0歲到十八歲人生中最美好的階段給了父母啊。

他在年幼時每天對你的依賴,他所帶給你的歡樂,喜悅,孩子從家長身上獲得關懷,家長不也從孩子身上得到了心靈的慰藉嗎?我們雙方都同時是一個給予者和獲得者。

另外,在傳統的中國式教育中,打擊式教育無處不在。在劇中,喬英子在分班考中得到了第二名的名次,回家後,母親卻對她說:“第二名有什麼好高興的啊”

我想,這一幕,也深深刺痛了很多孩子的心,在很多家長眼中,永遠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最好,他們會無時無刻將兩者進行比較,從成績到為人處世。藉此希望自家孩子能夠進步。鼓勵的話語從不輕言說出口,因為他們相信:驕傲使人落後。

可是長此以往的打擊式教育,會讓孩子在內心形成一種自卑心理。習慣性的否定自己,貶低自己。遇到一件事後,習慣性的選擇退縮。

有時最讓人崩潰的不是陌生人的冷眼冷語,而是來自家人的一句諷刺就足以讓你在頃刻間土崩瓦解。

”說你兩句就知道哭,抗挫折能力這麼差以後怎麼在社會上混。“

”爸媽養你這麼多年,你心裡還記恨那些小事,真是生了個白眼狼。

挖苦,打擊,諷刺,這些以愛的名義而說出的言語卻深深地刺痛了孩子的心,在心中留下一個難以癒合的傷口。

父母有選擇成為父母的權利,孩子卻永遠沒有選擇成為兒女的自主權,可為什麼到頭來還要被“沒有生你就好了”“你蠢得像豬一樣”反覆傷害呢?

我想每個父母懷孕時都說,只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快樂成長。但,不管你承認與否,當孩子1歲、2歲、3歲時,你的期待會越來越多,父母對孩子的愛變得有條件,有期許。甚至會嚴厲,苛刻。但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也需要成長。

小歡喜: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在此劇中,經過一次次的爭吵,矛盾,和解,完成了一次父母和孩子的成長之旅。而在現實中,也許我們會用一生去完成這個過程。我想,父母與孩子最好的關係模式,就是剛好有緣分並行一段日子,幫助彼此探索未知的人生。

小歡喜: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而孩子最好的成長其實是擁有一個獨立且自由的人格,有尊嚴,有靈魂,能夠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有擁抱世界的勇氣。

就像高曉鬆說的: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