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都是為你好”,打罵孩子後的這句話,無異於傷口撒鹽

不完美媽媽 吉他 文章 宋媽說育兒 2019-04-12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成長過程中,想必很多人都聽到過家長說這句話:“媽媽做這一切,都是為了誰?還不是為了你好?”

可笑而又可悲的是,這句話往往發生在打罵之後的“安慰過程”,這種表達形式,使得孩子無法拒絕,不能拒絕,只能低著頭,默默承受。揹負著這些沉甸甸的,而又難以理解的“愛”緩緩前行,這些特別的“愛”,可能讓孩子的人生軌跡發生了一些偏離,“媽媽都是為你好”,打罵孩子後的這句話,無異於傷口撒鹽!

“媽媽都是為你好”,打罵孩子後的這句話,無異於傷口撒鹽

01:朋友小A一直很是孤僻,總是在面對別人時,有些不知所措。

他說記得小時候,他想學吉他,那個時候,沒有電腦,想學的話只能花錢報班。把這個想法告訴媽媽之後,媽媽沉默了很久,回答他:“過段時間再去學吧!”

小A搖搖頭,賭氣地跑回了自己屋裡。之後的好長一段時間,媽媽早出晚歸,每天晚上,小A都會看到媽媽拖著疲憊的身體走進屋裡。直到有一天,媽媽牽著他的手,來到了一家樂器店。小A突然明白過來媽媽早出晚歸的原因。

那一刻,他倔強的不肯走進去,只是很乖巧的說自己突然不想學了。媽媽當時什麼都沒說,只是牽著他的手回了家。剛一到家,媽媽就很嚴肅地問:“為什麼不想學了?你知不知道因為你一句話,這段時間我累死累活,終於攢夠了錢,你!”說到這裡,媽媽揚起了手,狠狠地落了下來。

“媽媽都是為你好”,打罵孩子後的這句話,無異於傷口撒鹽

小A哭了,媽媽也哭了,說道:“媽媽做這些都是為了你好。”從那以後,小A再也沒提過學習吉他的事情。也是從那件事開始,小A變得不愛說話,內心敏感。最後,小A說,對於媽媽的打罵,他談不上喜歡,但也多了份理解。

其實,這種情況下的打罵,對於孩子內心的傷害相對會小一點,但是,打罵這件事本身就會撕裂孩子脆弱敏感的內心。而為你好三個字從剛剛打罵自己的媽媽嘴裡說出,更是對孩子的內心世界造成暴擊。孤僻就會慢慢出現,因為孩子內心拒絕這種好,而遠離,會讓他覺得安全。

“媽媽都是為你好”,打罵孩子後的這句話,無異於傷口撒鹽

然而,另一個朋友卻沒那麼幸運,暫且稱呼他為小B。他不能理解媽媽為什麼總是打他罵他,最後,總會說上一句,媽媽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啊?考試成績不理想,捱了一頓臭罵。他不能理解,成績不好本來就是一件很傷心很委屈的事情了,媽媽不應該安慰他,鼓勵他嗎?怎麼會呵斥他呢?這是為了他好?和別人打架,媽媽不問青紅皁白,揪著耳朵先教訓了一頓。他無法理解,難道大人不分是非對錯嗎?大人的世界好可怕,不想長大了。可是又好想長大,長大了就不用捱打了,嗯,一定不能成為像媽媽這樣的大人。

“媽媽都是為你好”,打罵孩子後的這句話,無異於傷口撒鹽

媽媽的這種好,漸漸讓小B變得麻木,變得內心冷漠。這一刻,他甚至覺得媽媽不愛他了,既然不愛他了,哪裡還會對他好?騙人!

打罵,對於孩子的內心世界是一種傷害,而“為你好”更是讓孩子內心世界傷痕累累,甚至支離破碎。造成的後果之大,影響之深,遠遠超出媽媽的想象。

後來他說,他還是喜歡媽媽對他微笑的樣子。望著遠方,他補充道:“我以後不會打罵我的孩子。”

“媽媽都是為你好”,打罵孩子後的這句話,無異於傷口撒鹽

打罵式的教育,刺耳的字眼,逐漸蠶食著孩子稚嫩的心靈,也狠狠折磨著滿懷希望的媽媽們。但這些,卻一點一點地把孩子推到了對立面。一句為了孩子好,媽媽可以付出所能付出的一切,甚至可以狠下心來打罵自己的親骨肉,到底是恨鐵不成鋼,還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我想二者都有的。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卻在最需要關愛的年齡裡,沒有得到本應得到的關懷,會讓孩子失去信心,缺少親情,乃至於內心逐漸漠然,性格逐漸叛逆。

我相信,打罵的背後飽含著媽媽對子女的殷切期盼,承載著作為母親對於子女的期許。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人生路上少些挫折,多些機緣。但同樣的,一味的用打罵式的教育方式來跟孩子溝通,長此以往弊大於利。

正如小B所說,還是喜歡媽媽微笑的樣子。孩子的內心很脆弱,需要媽媽微風細雨般的呵護,他們才能茁壯成長,帶著自信,帶著父母的祝福,大步向前。成年的道路上,媽媽需要和孩子共同努力,一起成長。

“媽媽都是為你好”,打罵孩子後的這句話,無異於傷口撒鹽

孩子身上的弊端都是有跡可循的,呵護孩子內心世界本身就是一件很需要細心、耐心的事情。為了他們身心健康的成長,全天下父母共勉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