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光如炬如燭,忽明忽滅'

""人性之光如炬如燭,忽明忽滅

2016年,在德里克·斯安弗朗斯執導下,邁克爾·法斯賓德、艾麗西亞·維坎德、蕾切爾·薇姿聯合主演電影《大洋之間的燈光》。它改編自英國作家斯坦德曼的小說,講述退伍軍人湯姆與妻子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看守燈塔,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收養了一個從海上漂流而來的嬰兒,並由此引發一系列錯綜複雜的關於人性考問的故事。

一戰軍人湯姆退伍後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島上,與妻子遠離塵世喧囂,盡情享受平凡、簡單、輕鬆、自由的婚後生活,唯一的遺憾就是妻子多次流產,沒有孩子。一艘小船被風浪衝上岸,船上帶著一具男人的屍體和一個可愛的嬰兒。對於多次失去生育機會的伊莎貝爾來講,這個孩子簡直就是上天賜給她最好的禮物,於是,她懇求湯姆掩埋屍體,留下孩子。湯姆深愛妻子,他違心滿足了妻子的要求,這違心的行為,也讓他之後飽受人性的質疑和道德審判的折磨。

這個意外得到的女兒露西,給他們帶來了無比的快樂。露西一天天長大,她的身世慢慢被淡忘,一切似乎都那麼圓滿。在女兒受洗儀式上,湯姆卻遇到了孩子的親生母親漢娜。漢娜跪在丈夫墳墓前悲痛欲絕的樣子,讓湯姆內心經受了巨大的衝擊。最終,他決定瞞著妻子給漢娜寫字條,告知她孩子的情況。漢娜報警後,湯姆被捕。為了保護伊莎貝爾,湯姆將藏屍、竊嬰的罪名全部攬在自己身上,可伊莎貝爾卻記恨丈夫揹著她向漢娜透漏信息,導致女兒被奪走。她拒絕說出救護船隻時孩子父親已經死亡的事實,這樣,湯姆便面臨故意謀殺的指控。

漢娜雖然得到了女兒,但露西無論怎樣都不肯與她親近。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露西離家出走了。漢娜傷心欲絕,她向上帝祈禱,孩子回來後,將她交還給伊莎貝爾——只要孩子快樂活著就行,不在乎被誰養育。女兒在燈塔下的島上被找到,她做夢都想回到自己曾經的家。目睹這一切,漢娜反思自己所作所為,想起丈夫曾經對她說過:寬恕別人的錯,才能生活下去。在憎恨與原諒之間,漢娜最終選擇了原諒,她撤銷了對湯姆的謀殺指控。

與此同時,伊莎貝爾終於向警局證明孩子父親的死因,湯姆得以釋放。為了不影響漢娜一家的生活,夫妻倆重新回到遠離人群的小島生活。

這是一個難以定義對與錯、善與惡的故事。影片裡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閃爍著人性的光芒,如同黑暗中的火炬和燭光,若隱若現,忽明忽滅。

在愛情與道義之間,湯姆陷入了兩難的抉擇,出於對妻子的愛,他做出違背意願的事,多年來始終活在良心的譴責和內疚裡。最後,當他終於說出事實真相,完成了贖罪;面對承受著失夫喪子之痛的漢娜,湯姆把孩子還給親生母親,這是人性的善良;為了保護妻子,湯姆攬下所有罪名,這是人性中的擔當。湯姆身上散發出的人性的光芒,如同他所職守的燈塔,在黑暗的海面上給來往的船隻帶來光明,帶來希望。

忍受多年失女之痛的漢娜得知湯姆夫婦隱匿自己的女兒後,萌生了報復念頭,這也算是人性的本能反應。然而惡意還是被善意消滅,人性的美好最後戰勝人性的陰暗,在一次差點又失去露西的情況下,漢娜終於明白:愛孩子只有放手,讓她回到伊莎貝爾身邊。她放棄了報復,赦免了湯姆,同時也釋放了自己。這一刻,她也釋放出人性的高光。

伊莎貝爾將失女之痛宣瀉在湯姆身上,不肯為他的無罪作證。最終幡然醒悟,與湯姆一起重新回到遠離人群的小島,從此之後,他們再也沒有見過孩子,直到伊莎貝爾去世。生前,她在給露西的信裡寫道:“我終身感謝並也終身活在你曾給我的那些快樂之中……”人性的光芒雖然微弱如同燭光,但畢竟也劃破過黑暗。

多年以後,露西帶著兒子來到小島上與湯姆見面。讀著伊莎貝爾寫給她的信,露西告訴湯姆,當年的救命之恩沒齒不忘,給她生命的父母和給她童年快樂的父母對於她來說同樣重要。善良與良知讓他們彼此收穫關愛和長久的幸福,愛的寬恕,讓他們於痛苦後最終開啟幸福的生活。

戰爭的傷痛,自私的選擇,虔誠的救贖,最終的釋懷……每一個當事人靈魂和良知都在這部電影中受到了考問。幸好,在各種陰暗的念頭背後,總有人性的光芒閃爍,如同在波濤洶湧的黑夜的海上,指引航船方向的燈塔。

(本文編輯朱蕊)

欄目主編:伍斌 文字編輯:朱蕊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蘇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