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吵架,為什麼經常挖對方祖墳?'

不完美媽媽 吳在天 2019-08-31
"

很多人在吵架的時候,吵著吵著越來越厲害,但是你會發現,大家已經不是為了原來的問題吵,而是扯到了其它的事情上面來。

很經典的現象就是,夫妻倆因為做家務這件事情吵架,結果最後扯出十幾年前的陳年舊事。

"

很多人在吵架的時候,吵著吵著越來越厲害,但是你會發現,大家已經不是為了原來的問題吵,而是扯到了其它的事情上面來。

很經典的現象就是,夫妻倆因為做家務這件事情吵架,結果最後扯出十幾年前的陳年舊事。

夫妻吵架,為什麼經常挖對方祖墳?


因為我們在吵架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形:

比如,如果只是說在做家務這個事情上,你可能很有道理,我爭吵不過,所以我就找一件對自己更有利,更有優勢的事情。

你說我不做家務,我就說你經常亂花錢;

你說我亂花錢,我說你不顧家;

你說我不顧家,我說你父母沒教好你;

...。

就像是,你談了一件你佔優勢的事情,我也要談一件我佔優勢的事情。這樣才能扯平。

結果最後,大家離做家務這件事情的爭吵越來越遠,而談起了很多的陳年舊事,而且越吵越糟糕。

"

很多人在吵架的時候,吵著吵著越來越厲害,但是你會發現,大家已經不是為了原來的問題吵,而是扯到了其它的事情上面來。

很經典的現象就是,夫妻倆因為做家務這件事情吵架,結果最後扯出十幾年前的陳年舊事。

夫妻吵架,為什麼經常挖對方祖墳?


因為我們在吵架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形:

比如,如果只是說在做家務這個事情上,你可能很有道理,我爭吵不過,所以我就找一件對自己更有利,更有優勢的事情。

你說我不做家務,我就說你經常亂花錢;

你說我亂花錢,我說你不顧家;

你說我不顧家,我說你父母沒教好你;

...。

就像是,你談了一件你佔優勢的事情,我也要談一件我佔優勢的事情。這樣才能扯平。

結果最後,大家離做家務這件事情的爭吵越來越遠,而談起了很多的陳年舊事,而且越吵越糟糕。

夫妻吵架,為什麼經常挖對方祖墳?


本來只是為了一件家務事吵架,多大點事,但結果卻扯出很多別的事情來,這種感覺就好像整個家庭都有問題,整個關係中沒有一件事情是好事情。

所以,在親密關係中如果要吵架的話,我們就事論事,把問題就限制在那一件事情上面,不要把事情擴大化。

人通常會去尋找一種心理的平衡感,其實也是內心的安全感缺失。

比如,如果我自己錯了,要認錯,但是對方很可能會說:”你就是這個樣子,你永遠這個樣子。”

對方可能不會說:“好,我原諒你。”甚至對方都不會去理解你為什麼做錯了,或者說就是這件事你錯了,其它事情對方不會否定你,我們在親密關係中能夠往往並不多見。

可能我們常聽到的指責是:“你怎麼總是這樣,你永遠這樣,你一直這樣。”就是類似這樣的評價。

"

很多人在吵架的時候,吵著吵著越來越厲害,但是你會發現,大家已經不是為了原來的問題吵,而是扯到了其它的事情上面來。

很經典的現象就是,夫妻倆因為做家務這件事情吵架,結果最後扯出十幾年前的陳年舊事。

夫妻吵架,為什麼經常挖對方祖墳?


因為我們在吵架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形:

比如,如果只是說在做家務這個事情上,你可能很有道理,我爭吵不過,所以我就找一件對自己更有利,更有優勢的事情。

你說我不做家務,我就說你經常亂花錢;

你說我亂花錢,我說你不顧家;

你說我不顧家,我說你父母沒教好你;

...。

就像是,你談了一件你佔優勢的事情,我也要談一件我佔優勢的事情。這樣才能扯平。

結果最後,大家離做家務這件事情的爭吵越來越遠,而談起了很多的陳年舊事,而且越吵越糟糕。

夫妻吵架,為什麼經常挖對方祖墳?


本來只是為了一件家務事吵架,多大點事,但結果卻扯出很多別的事情來,這種感覺就好像整個家庭都有問題,整個關係中沒有一件事情是好事情。

所以,在親密關係中如果要吵架的話,我們就事論事,把問題就限制在那一件事情上面,不要把事情擴大化。

人通常會去尋找一種心理的平衡感,其實也是內心的安全感缺失。

比如,如果我自己錯了,要認錯,但是對方很可能會說:”你就是這個樣子,你永遠這個樣子。”

對方可能不會說:“好,我原諒你。”甚至對方都不會去理解你為什麼做錯了,或者說就是這件事你錯了,其它事情對方不會否定你,我們在親密關係中能夠往往並不多見。

可能我們常聽到的指責是:“你怎麼總是這樣,你永遠這樣,你一直這樣。”就是類似這樣的評價。

夫妻吵架,為什麼經常挖對方祖墳?


所以我們內心有這麼一種不安全。

而且,這往往是從小就習得而來的,有的人在自己的原生家庭裡面,整天被父母無端的指責,父母整天都說你錯了,你什麼問題…。很多的孩子,就是在父母這樣的指責中長大。

這個孩子長大了,就會在親密關係中出現這樣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可能他就徹底認同了,他就是錯的,怎麼樣也不好,所以他就變得誰指責他都可以。

還有一種情況是,就變得極其過敏,不能指出他一點的錯,他也不能在任何一點事情上承擔他應該承擔的責任。

所以,像這樣長大的孩子,他就變得特別特別的“好”,事情也要做得特別完美,在親密關係中付出特別多。

那他付出那麼多為了什麼呢?

"

很多人在吵架的時候,吵著吵著越來越厲害,但是你會發現,大家已經不是為了原來的問題吵,而是扯到了其它的事情上面來。

很經典的現象就是,夫妻倆因為做家務這件事情吵架,結果最後扯出十幾年前的陳年舊事。

夫妻吵架,為什麼經常挖對方祖墳?


因為我們在吵架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形:

比如,如果只是說在做家務這個事情上,你可能很有道理,我爭吵不過,所以我就找一件對自己更有利,更有優勢的事情。

你說我不做家務,我就說你經常亂花錢;

你說我亂花錢,我說你不顧家;

你說我不顧家,我說你父母沒教好你;

...。

就像是,你談了一件你佔優勢的事情,我也要談一件我佔優勢的事情。這樣才能扯平。

結果最後,大家離做家務這件事情的爭吵越來越遠,而談起了很多的陳年舊事,而且越吵越糟糕。

夫妻吵架,為什麼經常挖對方祖墳?


本來只是為了一件家務事吵架,多大點事,但結果卻扯出很多別的事情來,這種感覺就好像整個家庭都有問題,整個關係中沒有一件事情是好事情。

所以,在親密關係中如果要吵架的話,我們就事論事,把問題就限制在那一件事情上面,不要把事情擴大化。

人通常會去尋找一種心理的平衡感,其實也是內心的安全感缺失。

比如,如果我自己錯了,要認錯,但是對方很可能會說:”你就是這個樣子,你永遠這個樣子。”

對方可能不會說:“好,我原諒你。”甚至對方都不會去理解你為什麼做錯了,或者說就是這件事你錯了,其它事情對方不會否定你,我們在親密關係中能夠往往並不多見。

可能我們常聽到的指責是:“你怎麼總是這樣,你永遠這樣,你一直這樣。”就是類似這樣的評價。

夫妻吵架,為什麼經常挖對方祖墳?


所以我們內心有這麼一種不安全。

而且,這往往是從小就習得而來的,有的人在自己的原生家庭裡面,整天被父母無端的指責,父母整天都說你錯了,你什麼問題…。很多的孩子,就是在父母這樣的指責中長大。

這個孩子長大了,就會在親密關係中出現這樣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可能他就徹底認同了,他就是錯的,怎麼樣也不好,所以他就變得誰指責他都可以。

還有一種情況是,就變得極其過敏,不能指出他一點的錯,他也不能在任何一點事情上承擔他應該承擔的責任。

所以,像這樣長大的孩子,他就變得特別特別的“好”,事情也要做得特別完美,在親密關係中付出特別多。

那他付出那麼多為了什麼呢?

夫妻吵架,為什麼經常挖對方祖墳?


就是你不要指責我,我已經做得這麼好了,你還指責我,你才是壞人。這麼做,是為了獲得道德的優越感,是為了獲得心理上的優勢,以此再來操控對方。

在親密關係中,經常會藏著對權力的渴求,對控制對方的渴求,其實是,我們很容易把對理想父母的幻想,投射到了親密關係中,期望可以把對方改造成為自己內心的樣子,這種渴求源自於內在的不安全感。

而這種渴求,對親密關係有很大的殺傷力,因為權力一出現,就說明你沒有把對方當作一個有獨立意志的人來看,你沒有尊重對方的真實存在,你要學會去愛,就要學會和對方真實的樣子去建立關係,去放下自戀的遊戲。

假如我們要看到真實的對方的時候,我們也要適當的放下自己的幻想,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這首先就要我們去理解我們自己,理解自己,才能看到真實的對方,才能擁有和諧的親密關係。

作者:吳在天,心理諮詢師,心理專欄作者,著有《把生命活給自己看》《親子關係對了,孩子的世界就對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