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

“給孩子斷奶,把孩子送回家給老人照顧一段時間就好了。”

“跟孩子分開就好了,孩子即使哭了,你也要狠心,哭幾個晚上就好了。”

“誰家的孩子斷奶不哭,要學著狠點心。”

“不和孩子分開,怎麼斷奶啊?”

“抹點辣椒,一下就斷了。”

相信每一個媽媽都會聽到過這些斷奶的所謂“經驗之談”。這些經驗真是一個比一個狠,但是在大家經驗裡,最常見的斷奶方式,就是“隔離斷奶”。

"

“給孩子斷奶,把孩子送回家給老人照顧一段時間就好了。”

“跟孩子分開就好了,孩子即使哭了,你也要狠心,哭幾個晚上就好了。”

“誰家的孩子斷奶不哭,要學著狠點心。”

“不和孩子分開,怎麼斷奶啊?”

“抹點辣椒,一下就斷了。”

相信每一個媽媽都會聽到過這些斷奶的所謂“經驗之談”。這些經驗真是一個比一個狠,但是在大家經驗裡,最常見的斷奶方式,就是“隔離斷奶”。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隔離斷奶”就是:

在寶貝需要斷奶的時候,用一個星期和半個月左右時間,將一個粘在媽媽身上吃奶的寶寶,強制性的和媽媽分開,寶寶從抗議、哭泣、絕望、然後到順從的過程。

“隔離斷奶”的後果,遠超過這種方式斷奶所帶來的方便快捷。

“隔離斷奶”案例:

朋友的寶寶熊貓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平時身體也非常好,一直是個母乳餵養的小傢伙,每天朋友都是上午下午都會抽時間回家餵奶。後來快兩歲了,朋友覺得也該給孩子斷奶了,正好單位有出差名額,朋友就想要不就是這個機會了,順便出去半個月也就斷奶了,但是朋友還是擔心孩子,每天晚上都會打電話給孩子姥姥

第一天晚上:

“熊貓哭得特別厲害,只是哭,什麼也不吃。最後,哭累了才睡的。”

第二天晚上:

“今天還好,雖然還是哭,但沒有第一天哭的厲害,也吃奶粉了。”

第三天晚上:

“沒事了,你不用擔心,現在吃奶粉很乖,到點給他就吃了。也不哭了,現在挺好的,你忙你的就行了。”

朋友如釋重負,忙完半個月工作回家,結果孩子看見她,轉過自己的小腦袋,不看她,還“哇”一聲哭出了聲,好久都平靜不下來。之後,朋友發現,熊貓晚上睡覺會不時的大哭不止。

"

“給孩子斷奶,把孩子送回家給老人照顧一段時間就好了。”

“跟孩子分開就好了,孩子即使哭了,你也要狠心,哭幾個晚上就好了。”

“誰家的孩子斷奶不哭,要學著狠點心。”

“不和孩子分開,怎麼斷奶啊?”

“抹點辣椒,一下就斷了。”

相信每一個媽媽都會聽到過這些斷奶的所謂“經驗之談”。這些經驗真是一個比一個狠,但是在大家經驗裡,最常見的斷奶方式,就是“隔離斷奶”。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隔離斷奶”就是:

在寶貝需要斷奶的時候,用一個星期和半個月左右時間,將一個粘在媽媽身上吃奶的寶寶,強制性的和媽媽分開,寶寶從抗議、哭泣、絕望、然後到順從的過程。

“隔離斷奶”的後果,遠超過這種方式斷奶所帶來的方便快捷。

“隔離斷奶”案例:

朋友的寶寶熊貓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平時身體也非常好,一直是個母乳餵養的小傢伙,每天朋友都是上午下午都會抽時間回家餵奶。後來快兩歲了,朋友覺得也該給孩子斷奶了,正好單位有出差名額,朋友就想要不就是這個機會了,順便出去半個月也就斷奶了,但是朋友還是擔心孩子,每天晚上都會打電話給孩子姥姥

第一天晚上:

“熊貓哭得特別厲害,只是哭,什麼也不吃。最後,哭累了才睡的。”

第二天晚上:

“今天還好,雖然還是哭,但沒有第一天哭的厲害,也吃奶粉了。”

第三天晚上:

“沒事了,你不用擔心,現在吃奶粉很乖,到點給他就吃了。也不哭了,現在挺好的,你忙你的就行了。”

朋友如釋重負,忙完半個月工作回家,結果孩子看見她,轉過自己的小腦袋,不看她,還“哇”一聲哭出了聲,好久都平靜不下來。之後,朋友發現,熊貓晚上睡覺會不時的大哭不止。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案例分析:

其實很多父母都很在乎孩子剛進幼兒園的時候,覺得孩子會有分離焦慮的情緒障礙,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這種“隔離斷奶”帶給孩子的不安也是一種分離焦慮症。

像朋友的孩子熊貓平時除了輔食都是不怎麼愛吃,也不吃奶粉,在他的心裡,唯有母乳是他的食物來源,當然,在孩子輔食也不好好吃的時候,而且也快兩歲的情況下,確實應該斷奶,但是顯而易見,這種方式太突然。這點,其實換位思考就可以,在這種方式斷奶的過程中,別說孩子,即使朋友作為大人也是經歷了一番煎熬的,更何況是一個快兩歲的孩子。在這個期間,孩子所遭受的心理創傷,是我們大人所不能想象的。

分離性焦慮:

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出現與年齡不適當的、過度的、損害行為能力的焦慮,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多發生在6歲以前,其特徵是當與親人分離或離開他熟悉的環境時,表現出過度的焦慮,擔心親人發生意外或自己被拐賣;擔心與父母或其他依戀者的分離;因害怕分離而不願去學校或幼兒園;持久而不恰當的害怕獨處,當預料將於依戀者分離的時候,馬上會表現出過度的反覆發作的苦惱,如哭叫,發脾氣,淡漠或社會退縮,部分患者甚至會表現出一些軀體症狀:噁心、嘔吐、頭疼、胃疼、渾身不適等此類兒童的焦慮在嚴重程度上超過正常兒童的離別情緒反應,社會功能也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分離性焦慮是兒童最常見的焦慮障礙,患病率大約10%;是發病率年齡最小,開始治療年齡最小的一種兒童焦慮障礙。

"

“給孩子斷奶,把孩子送回家給老人照顧一段時間就好了。”

“跟孩子分開就好了,孩子即使哭了,你也要狠心,哭幾個晚上就好了。”

“誰家的孩子斷奶不哭,要學著狠點心。”

“不和孩子分開,怎麼斷奶啊?”

“抹點辣椒,一下就斷了。”

相信每一個媽媽都會聽到過這些斷奶的所謂“經驗之談”。這些經驗真是一個比一個狠,但是在大家經驗裡,最常見的斷奶方式,就是“隔離斷奶”。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隔離斷奶”就是:

在寶貝需要斷奶的時候,用一個星期和半個月左右時間,將一個粘在媽媽身上吃奶的寶寶,強制性的和媽媽分開,寶寶從抗議、哭泣、絕望、然後到順從的過程。

“隔離斷奶”的後果,遠超過這種方式斷奶所帶來的方便快捷。

“隔離斷奶”案例:

朋友的寶寶熊貓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平時身體也非常好,一直是個母乳餵養的小傢伙,每天朋友都是上午下午都會抽時間回家餵奶。後來快兩歲了,朋友覺得也該給孩子斷奶了,正好單位有出差名額,朋友就想要不就是這個機會了,順便出去半個月也就斷奶了,但是朋友還是擔心孩子,每天晚上都會打電話給孩子姥姥

第一天晚上:

“熊貓哭得特別厲害,只是哭,什麼也不吃。最後,哭累了才睡的。”

第二天晚上:

“今天還好,雖然還是哭,但沒有第一天哭的厲害,也吃奶粉了。”

第三天晚上:

“沒事了,你不用擔心,現在吃奶粉很乖,到點給他就吃了。也不哭了,現在挺好的,你忙你的就行了。”

朋友如釋重負,忙完半個月工作回家,結果孩子看見她,轉過自己的小腦袋,不看她,還“哇”一聲哭出了聲,好久都平靜不下來。之後,朋友發現,熊貓晚上睡覺會不時的大哭不止。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案例分析:

其實很多父母都很在乎孩子剛進幼兒園的時候,覺得孩子會有分離焦慮的情緒障礙,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這種“隔離斷奶”帶給孩子的不安也是一種分離焦慮症。

像朋友的孩子熊貓平時除了輔食都是不怎麼愛吃,也不吃奶粉,在他的心裡,唯有母乳是他的食物來源,當然,在孩子輔食也不好好吃的時候,而且也快兩歲的情況下,確實應該斷奶,但是顯而易見,這種方式太突然。這點,其實換位思考就可以,在這種方式斷奶的過程中,別說孩子,即使朋友作為大人也是經歷了一番煎熬的,更何況是一個快兩歲的孩子。在這個期間,孩子所遭受的心理創傷,是我們大人所不能想象的。

分離性焦慮:

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出現與年齡不適當的、過度的、損害行為能力的焦慮,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多發生在6歲以前,其特徵是當與親人分離或離開他熟悉的環境時,表現出過度的焦慮,擔心親人發生意外或自己被拐賣;擔心與父母或其他依戀者的分離;因害怕分離而不願去學校或幼兒園;持久而不恰當的害怕獨處,當預料將於依戀者分離的時候,馬上會表現出過度的反覆發作的苦惱,如哭叫,發脾氣,淡漠或社會退縮,部分患者甚至會表現出一些軀體症狀:噁心、嘔吐、頭疼、胃疼、渾身不適等此類兒童的焦慮在嚴重程度上超過正常兒童的離別情緒反應,社會功能也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分離性焦慮是兒童最常見的焦慮障礙,患病率大約10%;是發病率年齡最小,開始治療年齡最小的一種兒童焦慮障礙。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隔離斷奶”不只是斷奶,還是斷媽

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母乳對孩子來說不僅是主要的食物來源,更是在當下,在孩子心裡,母乳就是與母親親子依戀的一種橋樑。而“隔離斷奶”最殘忍的就是不但突然掐斷孩子的主要食物來源,更加在沒有給孩子任何預熱的情況下,擾亂了孩子的正常依戀。不只斷奶,還把孩子和母親深深斷開。孩子就會有了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而這種焦慮通常會被父母忽略。

媽媽本來是他最親密的依戀對象,媽媽的乳房對於還在吃奶的孩子來說,就是安全感的來源,突然的離斷對孩子來說,就是很不安全的因素,而且“隔離斷奶”的媽媽大多數會失蹤半個月左右,來達到斷奶的效果。

雖然很多時候,大家都會說:“要狠心,離開幾天就好了。”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短暫的狠心對孩子的傷害或許很長時間或者一生也不會輕易淡化的。

"

“給孩子斷奶,把孩子送回家給老人照顧一段時間就好了。”

“跟孩子分開就好了,孩子即使哭了,你也要狠心,哭幾個晚上就好了。”

“誰家的孩子斷奶不哭,要學著狠點心。”

“不和孩子分開,怎麼斷奶啊?”

“抹點辣椒,一下就斷了。”

相信每一個媽媽都會聽到過這些斷奶的所謂“經驗之談”。這些經驗真是一個比一個狠,但是在大家經驗裡,最常見的斷奶方式,就是“隔離斷奶”。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隔離斷奶”就是:

在寶貝需要斷奶的時候,用一個星期和半個月左右時間,將一個粘在媽媽身上吃奶的寶寶,強制性的和媽媽分開,寶寶從抗議、哭泣、絕望、然後到順從的過程。

“隔離斷奶”的後果,遠超過這種方式斷奶所帶來的方便快捷。

“隔離斷奶”案例:

朋友的寶寶熊貓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平時身體也非常好,一直是個母乳餵養的小傢伙,每天朋友都是上午下午都會抽時間回家餵奶。後來快兩歲了,朋友覺得也該給孩子斷奶了,正好單位有出差名額,朋友就想要不就是這個機會了,順便出去半個月也就斷奶了,但是朋友還是擔心孩子,每天晚上都會打電話給孩子姥姥

第一天晚上:

“熊貓哭得特別厲害,只是哭,什麼也不吃。最後,哭累了才睡的。”

第二天晚上:

“今天還好,雖然還是哭,但沒有第一天哭的厲害,也吃奶粉了。”

第三天晚上:

“沒事了,你不用擔心,現在吃奶粉很乖,到點給他就吃了。也不哭了,現在挺好的,你忙你的就行了。”

朋友如釋重負,忙完半個月工作回家,結果孩子看見她,轉過自己的小腦袋,不看她,還“哇”一聲哭出了聲,好久都平靜不下來。之後,朋友發現,熊貓晚上睡覺會不時的大哭不止。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案例分析:

其實很多父母都很在乎孩子剛進幼兒園的時候,覺得孩子會有分離焦慮的情緒障礙,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這種“隔離斷奶”帶給孩子的不安也是一種分離焦慮症。

像朋友的孩子熊貓平時除了輔食都是不怎麼愛吃,也不吃奶粉,在他的心裡,唯有母乳是他的食物來源,當然,在孩子輔食也不好好吃的時候,而且也快兩歲的情況下,確實應該斷奶,但是顯而易見,這種方式太突然。這點,其實換位思考就可以,在這種方式斷奶的過程中,別說孩子,即使朋友作為大人也是經歷了一番煎熬的,更何況是一個快兩歲的孩子。在這個期間,孩子所遭受的心理創傷,是我們大人所不能想象的。

分離性焦慮:

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出現與年齡不適當的、過度的、損害行為能力的焦慮,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多發生在6歲以前,其特徵是當與親人分離或離開他熟悉的環境時,表現出過度的焦慮,擔心親人發生意外或自己被拐賣;擔心與父母或其他依戀者的分離;因害怕分離而不願去學校或幼兒園;持久而不恰當的害怕獨處,當預料將於依戀者分離的時候,馬上會表現出過度的反覆發作的苦惱,如哭叫,發脾氣,淡漠或社會退縮,部分患者甚至會表現出一些軀體症狀:噁心、嘔吐、頭疼、胃疼、渾身不適等此類兒童的焦慮在嚴重程度上超過正常兒童的離別情緒反應,社會功能也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分離性焦慮是兒童最常見的焦慮障礙,患病率大約10%;是發病率年齡最小,開始治療年齡最小的一種兒童焦慮障礙。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隔離斷奶”不只是斷奶,還是斷媽

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母乳對孩子來說不僅是主要的食物來源,更是在當下,在孩子心裡,母乳就是與母親親子依戀的一種橋樑。而“隔離斷奶”最殘忍的就是不但突然掐斷孩子的主要食物來源,更加在沒有給孩子任何預熱的情況下,擾亂了孩子的正常依戀。不只斷奶,還把孩子和母親深深斷開。孩子就會有了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而這種焦慮通常會被父母忽略。

媽媽本來是他最親密的依戀對象,媽媽的乳房對於還在吃奶的孩子來說,就是安全感的來源,突然的離斷對孩子來說,就是很不安全的因素,而且“隔離斷奶”的媽媽大多數會失蹤半個月左右,來達到斷奶的效果。

雖然很多時候,大家都會說:“要狠心,離開幾天就好了。”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短暫的狠心對孩子的傷害或許很長時間或者一生也不會輕易淡化的。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毫無疑問,自然離乳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我算是一個自然離乳的受益者,第二次做媽媽,卻是第一次經歷斷奶,因為大寶由於我的身體原因,奶水不足,就自然而然的斷奶了,所以說。我並沒有真正經歷過真正意義上的斷奶。

和所有的媽媽一樣,斷奶前,也收到了來自很多人的經驗分享,比如塗抹辣椒的、把孩子扔給家裡人離開幾天的。總之說是輕鬆快捷的方法,但是,我不忍心,一直下不了手這麼做,可是,我心裡也明白,遲早都是要給孩子斷奶的。所以我便刻意做了幾件事:

輔食添加更加精細,多樣化

會每天逐步減少孩子母乳的次數

在孩子要吃奶的時候,轉移注意力,並給孩子加餵奶粉

我是一個“一拖二”的二寶媽媽,在孩子斷奶的時候,我還是跟往常一樣,一天都沒有離開孩子,結果,我家二寶斷奶,只用了一週多,孩子既沒有撕心裂肺的哭泣過,也沒有因為斷奶而委屈過,不知不覺孩子就忘了吃母乳,成了一個成功離乳的孩子。

"

“給孩子斷奶,把孩子送回家給老人照顧一段時間就好了。”

“跟孩子分開就好了,孩子即使哭了,你也要狠心,哭幾個晚上就好了。”

“誰家的孩子斷奶不哭,要學著狠點心。”

“不和孩子分開,怎麼斷奶啊?”

“抹點辣椒,一下就斷了。”

相信每一個媽媽都會聽到過這些斷奶的所謂“經驗之談”。這些經驗真是一個比一個狠,但是在大家經驗裡,最常見的斷奶方式,就是“隔離斷奶”。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隔離斷奶”就是:

在寶貝需要斷奶的時候,用一個星期和半個月左右時間,將一個粘在媽媽身上吃奶的寶寶,強制性的和媽媽分開,寶寶從抗議、哭泣、絕望、然後到順從的過程。

“隔離斷奶”的後果,遠超過這種方式斷奶所帶來的方便快捷。

“隔離斷奶”案例:

朋友的寶寶熊貓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平時身體也非常好,一直是個母乳餵養的小傢伙,每天朋友都是上午下午都會抽時間回家餵奶。後來快兩歲了,朋友覺得也該給孩子斷奶了,正好單位有出差名額,朋友就想要不就是這個機會了,順便出去半個月也就斷奶了,但是朋友還是擔心孩子,每天晚上都會打電話給孩子姥姥

第一天晚上:

“熊貓哭得特別厲害,只是哭,什麼也不吃。最後,哭累了才睡的。”

第二天晚上:

“今天還好,雖然還是哭,但沒有第一天哭的厲害,也吃奶粉了。”

第三天晚上:

“沒事了,你不用擔心,現在吃奶粉很乖,到點給他就吃了。也不哭了,現在挺好的,你忙你的就行了。”

朋友如釋重負,忙完半個月工作回家,結果孩子看見她,轉過自己的小腦袋,不看她,還“哇”一聲哭出了聲,好久都平靜不下來。之後,朋友發現,熊貓晚上睡覺會不時的大哭不止。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案例分析:

其實很多父母都很在乎孩子剛進幼兒園的時候,覺得孩子會有分離焦慮的情緒障礙,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這種“隔離斷奶”帶給孩子的不安也是一種分離焦慮症。

像朋友的孩子熊貓平時除了輔食都是不怎麼愛吃,也不吃奶粉,在他的心裡,唯有母乳是他的食物來源,當然,在孩子輔食也不好好吃的時候,而且也快兩歲的情況下,確實應該斷奶,但是顯而易見,這種方式太突然。這點,其實換位思考就可以,在這種方式斷奶的過程中,別說孩子,即使朋友作為大人也是經歷了一番煎熬的,更何況是一個快兩歲的孩子。在這個期間,孩子所遭受的心理創傷,是我們大人所不能想象的。

分離性焦慮:

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出現與年齡不適當的、過度的、損害行為能力的焦慮,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多發生在6歲以前,其特徵是當與親人分離或離開他熟悉的環境時,表現出過度的焦慮,擔心親人發生意外或自己被拐賣;擔心與父母或其他依戀者的分離;因害怕分離而不願去學校或幼兒園;持久而不恰當的害怕獨處,當預料將於依戀者分離的時候,馬上會表現出過度的反覆發作的苦惱,如哭叫,發脾氣,淡漠或社會退縮,部分患者甚至會表現出一些軀體症狀:噁心、嘔吐、頭疼、胃疼、渾身不適等此類兒童的焦慮在嚴重程度上超過正常兒童的離別情緒反應,社會功能也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分離性焦慮是兒童最常見的焦慮障礙,患病率大約10%;是發病率年齡最小,開始治療年齡最小的一種兒童焦慮障礙。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隔離斷奶”不只是斷奶,還是斷媽

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母乳對孩子來說不僅是主要的食物來源,更是在當下,在孩子心裡,母乳就是與母親親子依戀的一種橋樑。而“隔離斷奶”最殘忍的就是不但突然掐斷孩子的主要食物來源,更加在沒有給孩子任何預熱的情況下,擾亂了孩子的正常依戀。不只斷奶,還把孩子和母親深深斷開。孩子就會有了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而這種焦慮通常會被父母忽略。

媽媽本來是他最親密的依戀對象,媽媽的乳房對於還在吃奶的孩子來說,就是安全感的來源,突然的離斷對孩子來說,就是很不安全的因素,而且“隔離斷奶”的媽媽大多數會失蹤半個月左右,來達到斷奶的效果。

雖然很多時候,大家都會說:“要狠心,離開幾天就好了。”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短暫的狠心對孩子的傷害或許很長時間或者一生也不會輕易淡化的。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毫無疑問,自然離乳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我算是一個自然離乳的受益者,第二次做媽媽,卻是第一次經歷斷奶,因為大寶由於我的身體原因,奶水不足,就自然而然的斷奶了,所以說。我並沒有真正經歷過真正意義上的斷奶。

和所有的媽媽一樣,斷奶前,也收到了來自很多人的經驗分享,比如塗抹辣椒的、把孩子扔給家裡人離開幾天的。總之說是輕鬆快捷的方法,但是,我不忍心,一直下不了手這麼做,可是,我心裡也明白,遲早都是要給孩子斷奶的。所以我便刻意做了幾件事:

輔食添加更加精細,多樣化

會每天逐步減少孩子母乳的次數

在孩子要吃奶的時候,轉移注意力,並給孩子加餵奶粉

我是一個“一拖二”的二寶媽媽,在孩子斷奶的時候,我還是跟往常一樣,一天都沒有離開孩子,結果,我家二寶斷奶,只用了一週多,孩子既沒有撕心裂肺的哭泣過,也沒有因為斷奶而委屈過,不知不覺孩子就忘了吃母乳,成了一個成功離乳的孩子。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斷奶小貼士:

1、媽媽和孩子一定不能分離,其實在斷奶的時候,孩子更需要的就是媽媽的關懷和愛護。這個時候,媽媽的角色沒有人可以替代,所以媽媽一定不能和孩子分開,除了不可抗拒的其它因素。

2、暖奶不能太早,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孩子斷奶最好在一歲以後,如果有特殊情況可以推遲到兩歲。

在《希爾斯育兒經》中有這麼一句話:

那些非常自信、安全感非常非常強的孩子,通常都是斷奶較晚的。

3、斷奶最好選擇在春秋兩季,因為這兩個季節氣候宜人,孩子不容易生病,夏天太熱,稍微一不留神,就會造成孩子消化道問題,而冬天,天氣太冷,孩子太容易生病。

4、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能斷奶,孩子生病的時候,本來抵抗力就差,如果再加上斷奶帶來的不適,孩子就會太遭罪。

5、斷奶一定不能“隔離斷奶”,要選擇自然離乳,自然離乳是對孩子安全感的最大保護,循序漸進的斷奶,是媽媽在母乳餵養上最完美的句號。

"

“給孩子斷奶,把孩子送回家給老人照顧一段時間就好了。”

“跟孩子分開就好了,孩子即使哭了,你也要狠心,哭幾個晚上就好了。”

“誰家的孩子斷奶不哭,要學著狠點心。”

“不和孩子分開,怎麼斷奶啊?”

“抹點辣椒,一下就斷了。”

相信每一個媽媽都會聽到過這些斷奶的所謂“經驗之談”。這些經驗真是一個比一個狠,但是在大家經驗裡,最常見的斷奶方式,就是“隔離斷奶”。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隔離斷奶”就是:

在寶貝需要斷奶的時候,用一個星期和半個月左右時間,將一個粘在媽媽身上吃奶的寶寶,強制性的和媽媽分開,寶寶從抗議、哭泣、絕望、然後到順從的過程。

“隔離斷奶”的後果,遠超過這種方式斷奶所帶來的方便快捷。

“隔離斷奶”案例:

朋友的寶寶熊貓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平時身體也非常好,一直是個母乳餵養的小傢伙,每天朋友都是上午下午都會抽時間回家餵奶。後來快兩歲了,朋友覺得也該給孩子斷奶了,正好單位有出差名額,朋友就想要不就是這個機會了,順便出去半個月也就斷奶了,但是朋友還是擔心孩子,每天晚上都會打電話給孩子姥姥

第一天晚上:

“熊貓哭得特別厲害,只是哭,什麼也不吃。最後,哭累了才睡的。”

第二天晚上:

“今天還好,雖然還是哭,但沒有第一天哭的厲害,也吃奶粉了。”

第三天晚上:

“沒事了,你不用擔心,現在吃奶粉很乖,到點給他就吃了。也不哭了,現在挺好的,你忙你的就行了。”

朋友如釋重負,忙完半個月工作回家,結果孩子看見她,轉過自己的小腦袋,不看她,還“哇”一聲哭出了聲,好久都平靜不下來。之後,朋友發現,熊貓晚上睡覺會不時的大哭不止。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案例分析:

其實很多父母都很在乎孩子剛進幼兒園的時候,覺得孩子會有分離焦慮的情緒障礙,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這種“隔離斷奶”帶給孩子的不安也是一種分離焦慮症。

像朋友的孩子熊貓平時除了輔食都是不怎麼愛吃,也不吃奶粉,在他的心裡,唯有母乳是他的食物來源,當然,在孩子輔食也不好好吃的時候,而且也快兩歲的情況下,確實應該斷奶,但是顯而易見,這種方式太突然。這點,其實換位思考就可以,在這種方式斷奶的過程中,別說孩子,即使朋友作為大人也是經歷了一番煎熬的,更何況是一個快兩歲的孩子。在這個期間,孩子所遭受的心理創傷,是我們大人所不能想象的。

分離性焦慮:

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出現與年齡不適當的、過度的、損害行為能力的焦慮,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多發生在6歲以前,其特徵是當與親人分離或離開他熟悉的環境時,表現出過度的焦慮,擔心親人發生意外或自己被拐賣;擔心與父母或其他依戀者的分離;因害怕分離而不願去學校或幼兒園;持久而不恰當的害怕獨處,當預料將於依戀者分離的時候,馬上會表現出過度的反覆發作的苦惱,如哭叫,發脾氣,淡漠或社會退縮,部分患者甚至會表現出一些軀體症狀:噁心、嘔吐、頭疼、胃疼、渾身不適等此類兒童的焦慮在嚴重程度上超過正常兒童的離別情緒反應,社會功能也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分離性焦慮是兒童最常見的焦慮障礙,患病率大約10%;是發病率年齡最小,開始治療年齡最小的一種兒童焦慮障礙。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隔離斷奶”不只是斷奶,還是斷媽

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母乳對孩子來說不僅是主要的食物來源,更是在當下,在孩子心裡,母乳就是與母親親子依戀的一種橋樑。而“隔離斷奶”最殘忍的就是不但突然掐斷孩子的主要食物來源,更加在沒有給孩子任何預熱的情況下,擾亂了孩子的正常依戀。不只斷奶,還把孩子和母親深深斷開。孩子就會有了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而這種焦慮通常會被父母忽略。

媽媽本來是他最親密的依戀對象,媽媽的乳房對於還在吃奶的孩子來說,就是安全感的來源,突然的離斷對孩子來說,就是很不安全的因素,而且“隔離斷奶”的媽媽大多數會失蹤半個月左右,來達到斷奶的效果。

雖然很多時候,大家都會說:“要狠心,離開幾天就好了。”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短暫的狠心對孩子的傷害或許很長時間或者一生也不會輕易淡化的。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毫無疑問,自然離乳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我算是一個自然離乳的受益者,第二次做媽媽,卻是第一次經歷斷奶,因為大寶由於我的身體原因,奶水不足,就自然而然的斷奶了,所以說。我並沒有真正經歷過真正意義上的斷奶。

和所有的媽媽一樣,斷奶前,也收到了來自很多人的經驗分享,比如塗抹辣椒的、把孩子扔給家裡人離開幾天的。總之說是輕鬆快捷的方法,但是,我不忍心,一直下不了手這麼做,可是,我心裡也明白,遲早都是要給孩子斷奶的。所以我便刻意做了幾件事:

輔食添加更加精細,多樣化

會每天逐步減少孩子母乳的次數

在孩子要吃奶的時候,轉移注意力,並給孩子加餵奶粉

我是一個“一拖二”的二寶媽媽,在孩子斷奶的時候,我還是跟往常一樣,一天都沒有離開孩子,結果,我家二寶斷奶,只用了一週多,孩子既沒有撕心裂肺的哭泣過,也沒有因為斷奶而委屈過,不知不覺孩子就忘了吃母乳,成了一個成功離乳的孩子。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斷奶小貼士:

1、媽媽和孩子一定不能分離,其實在斷奶的時候,孩子更需要的就是媽媽的關懷和愛護。這個時候,媽媽的角色沒有人可以替代,所以媽媽一定不能和孩子分開,除了不可抗拒的其它因素。

2、暖奶不能太早,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孩子斷奶最好在一歲以後,如果有特殊情況可以推遲到兩歲。

在《希爾斯育兒經》中有這麼一句話:

那些非常自信、安全感非常非常強的孩子,通常都是斷奶較晚的。

3、斷奶最好選擇在春秋兩季,因為這兩個季節氣候宜人,孩子不容易生病,夏天太熱,稍微一不留神,就會造成孩子消化道問題,而冬天,天氣太冷,孩子太容易生病。

4、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能斷奶,孩子生病的時候,本來抵抗力就差,如果再加上斷奶帶來的不適,孩子就會太遭罪。

5、斷奶一定不能“隔離斷奶”,要選擇自然離乳,自然離乳是對孩子安全感的最大保護,循序漸進的斷奶,是媽媽在母乳餵養上最完美的句號。

心疼!“隔離斷奶”後,有誰注意到,孩子“順從”之下的真實感受

當你體驗過自然離乳,你就明白“隔離斷奶”是一種非常野蠻的斷奶方式,很多時候,不要去輕信所謂的“經驗之談”,要自己去體會,去感悟。也不要認為,那個哭哭啼啼一兩個晚上,就妥協的小傢伙,是真的接受了斷奶,其實不是,那只是無奈的妥協,而真正的危害依然存在孩子心中,那種焦慮依然無法緩和。如果家長不注意,這種傷害可能就是一生。

我是點兒媽媽,是一個二胎媽媽,左手執筆,右手育娃。用學習和思考的態度,努力走在做一個好媽媽的路上,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