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成為“手機控”,學會這些方法,你才是“專業”的媽媽

現在越來越多的低頭族存在,不單僅僅是成年人,放假在家的孩子們也是這樣。孩子們除了吃飯睡覺時間,閒暇時間就會抱著手機,慢慢的,和家人溝通談心的時間少了,和朋友外出玩耍的時間和頻率也少了,增加的只有宅在家裡和手機獨處的時間。

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依賴手機,好像三分鐘不確認一下手機消息就手癢癢,內心焦慮。的確現在網絡信息時代也很發達,可以隨時隨地在手機上查詢到你想要的任何信息,還可以看電影聽音樂玩遊戲等娛樂生活。有利有弊是一定的,適度玩手機就顯得很重要的。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玩手機大多數都表示很無奈,玩多了對視力不好,不讓玩吧這也是孩子好不容易的假期,但孩子玩起來就一發不可收拾,停不下來的那種。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改變依賴手機的習慣呢?下面有你想要的攻略哦。

別讓孩子成為“手機控”,學會這些方法,你才是“專業”的媽媽

一、依賴手機的原因

孩子如果是特別依賴手機的,其實也就執著於手機社交、遊戲和娛樂三方面,作為家長,首先最好是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屬於哪一類的,找到問題根源,然後再對症下藥,找到應對的解決方法。

1. 社交型依賴

現在的孩子在外上學,每個班都會有幾十個同學,加上年級不斷改變,班裡的同學也在改變,手機通訊錄裡僅同學可能就會有幾百個好友,而且現在QQ微信這麼便捷,即使陌生人也可以聊天,這麼強大的人脈關係讓孩子難以割捨。

別讓孩子成為“手機控”,學會這些方法,你才是“專業”的媽媽

2. 遊戲型依賴

手機裡面的網絡遊戲各式各樣種類繁多,有的也可以在虛擬的遊戲環境中交友。有的孩子為了達到更高的級別,拿到更高的勳章,就會在遊戲中沉迷,而且在長期的戰鬥中積累下來的功勳和經驗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滿足。

3. 娛樂型依賴

有的孩子手機裡面好友不多,遊戲不多,全部都是電影、音樂、照片,而且現在綜藝節目種類多且幽默搞笑吸引人,如果有的孩子有在追的明星,就會抑制不住追他的所有消息,即使寫作業也不能專注總想摸手機。

二、社交依賴如何應對

社交依賴其實一方面也反映了自家孩子人緣不錯,和同學朋友都相處的不錯,只是說他們相處的方式可能不是很對,相處交流只通過手機這一個媒介。家長這個時候增加孩子和他的好朋友現實相處的時間沒準就會減少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別讓孩子成為“手機控”,學會這些方法,你才是“專業”的媽媽


1. 鼓勵孩子的線下社交活動

很多父母由於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孩子一放學回家就不讓出門,也是導致孩子在家無事可做就想著玩手機的原因,其實孩子也是需要小夥伴和朋友陪伴的,所以當孩子要外出的時候,父母不要用"看會電視""玩會手機"等等理由直接拒絕孩子,要允許孩子交朋友。

①定期組織朋友聚會

比如在孩子生日或者節假日的時候,就間隔一段時間可以邀請孩子的好朋友來家裡玩或者組織一些活動,給孩子和朋友相處的時間,面對面的交流,更能拉近孩子和朋友們關係,孩子也會感謝父母提供的機會,家人之間關係也會變得更融洽。

別讓孩子成為“手機控”,學會這些方法,你才是“專業”的媽媽


②發展社區小朋友

孩子手機社交的原因之一也可能是和朋友距離遠,不能約在一起玩耍才會用手機溝通感情。為了避免孩子感到孤獨,可以發展一些社區小朋友,鄰居或者同棟樓裡有和自家孩子差不多年齡的就可以常約在家裡玩些集體玩具,也可以出門去外面玩。

2.允許適度的手機社交

孩子步入初高中階段,也正是他們加深和擴大線上和線下社交圈的關鍵時期。這時候阻止孩子使用手機的難度最大。家長要理解中學階段是孩子融入社會圈子的關鍵時期,一定程度上要學會放手,但也要強調一些硬性規定。手機電量低於20%時必須停止使用。

3.約定好外出時間和頻率

有時父母不讓孩子出門玩,可能是考慮到影響了一些其他事情。這時父母不必極端強硬的禁止孩子出門,坐下來耐心跟孩子說明最近出去的頻率是不是太高了,回家的時間太晚,或在外逗留的時間太久,影響到生活和學習。和孩子約定協商好外出的時間和頻率。

別讓孩子成為“手機控”,學會這些方法,你才是“專業”的媽媽


三、遊戲依賴如何應對

幫孩子解決遊戲依賴,大人們儘量不要採取非常極端措施,也不要跟孩子發脾氣,否則孩子很容易就有逆反心理,抗拒大人的幫助。所以通過一種合理的方式幫助孩子效果更好,比如和孩子提前約定玩兒手機的時間,把控遊戲的內容以及多和孩子進行手機遊戲以外的互動。

1.與孩子做好遊戲約定

大人可以和孩子做一些關於玩兒手機的時間約定,比如提前說好什麼時間才可以玩兒手機,像放學後寫完作業可以玩兒手機,週末功課做完可以玩兒或者提前說好哪些遊戲可以玩兒,哪些不能玩兒,另外還要提前說好,每天玩兒手機的時間不能超過2小時等等諸如此類。

別讓孩子成為“手機控”,學會這些方法,你才是“專業”的媽媽

有了約定之後,大人和孩子都要嚴格遵守約定,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的撒嬌或者哭鬧就放任孩子玩兒手機。孩子執行得很不錯的話,大人可以給孩子一些獎勵,當然,孩子有違反約定行為的話,就可以有一定的懲罰措施,比如第二天不許玩兒手機了,最好提前商量好獎勵、懲罰。

2.大人把控遊戲內容

適度的玩兒遊戲對孩子還是有好處的,但前提是孩子玩兒的是健康的、安全的遊戲。所以大人要控制孩子玩兒手機的內容,不論是遊戲還是動畫片都要嚴格把控,過濾掉手機上那些不良的消息和內容。這樣做不僅對孩子的身心發育有好處,也能加強親子活動。

別讓孩子成為“手機控”,學會這些方法,你才是“專業”的媽媽

3.多進行親子互動

其實家長都不知道孩子玩兒手機的實質原因,大多數的孩子進入小學階段後,發覺自己的生活只有上學、吃飯、睡覺,變得單調乏味,再加上可能也沒有什麼其他愛好,那手機裡的內容就吸引到他們,從而無法脫離。這樣的結果家長也是有責任的,平時多和孩子互動,也就不會產生這樣的結果了。

(1)建立彼此的交流

孩子發現和爸爸媽媽沒有什麼話可以聊的話,可能就會放棄和家長的互動、交流。其中主要原因是家長和時下脫軌,不瞭解當下流行的是什麼,孩子和家長沒有什麼共同話題。那麼家長就要多多瞭解下流行,搭建和孩子的溝通橋樑,孩子自然會脫離手機,更喜歡和家長聊天。

別讓孩子成為“手機控”,學會這些方法,你才是“專業”的媽媽

(2)瞭解孩子的真實情況

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的交流互動,挖掘出孩子依賴手機的真實原因,然後採取更具針對性的措施。有些孩子覺得自己成績差,得不到成就感,甚至產生厭學心理,然後就去虛擬世界裡找現實生活中找不到的價值感,形成惡性循環。

四、娛樂依賴如何應對

有些孩子愛好本來就少,很多家長還不注重孩子愛好的培養,不幫助孩子發展一下愛好,孩子喜歡的事情做不了,自然就對手機娛樂更感興趣。所以家長要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擴大他們的興趣涉獵範圍,同時,家長也得從自身做起,樹立榜樣形象。

1.豐富課餘生活

枯燥的課餘生活,讓孩子喜歡上手機裡的娛樂,甚至深深地沉溺其中,無法自拔。在這個時候再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就晚了,可能已經無法挽救孩子了。所以平時就多鼓勵孩子進行室外的,一起進行娛樂活動。

(1)進行室外運動項目

大人們要積極發現和挖掘孩子感興趣的運動項目,然後鼓勵孩子多去戶外運動。平時大人可以帶孩子體驗各種運動項目,讓孩子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這樣他們才會樂意去戶外運動,進而養成運動的習慣,對孩子的身體也有很大的好處。

別讓孩子成為“手機控”,學會這些方法,你才是“專業”的媽媽

(2)共同進行娛樂活動

家是玩兒手機的最好場所,所以整天待在家裡的孩子最離不開手機了。大人給孩子安排一些室外活動,或者一起進行一些娛樂活動。家長可以在週末帶孩子去郊遊,節假日去旅行。即使不出門也要引導孩子多看書,進行親子閱讀。這樣可以讓孩子脫離手機,還增強了和孩子的感情。

2.增強孩子興趣涉獵

和大人一樣,在沒有什麼事情做的時候,才會想起來玩兒手機。所以當孩子的生活非常充實、有趣,被自己愛好的活動填滿時,讓孩子根本沒有玩兒手機的時間,更沒有玩兒手機的需求了。

所以擴大孩子的興趣涉獵範圍很有必要,除了家長多帶孩子進行室外活動以外,還可以給孩子報些他自己喜歡的興趣班,或者下午孩子放學回家,家長可以陪孩子背背詩,睡前陪孩子閱讀繪本,等到了週末可以帶孩子去海洋公園,等等。這樣在合理、充實的時間安排下,孩子根本沒有時間玩兒手機,生活還更精彩了。

別讓孩子成為“手機控”,學會這些方法,你才是“專業”的媽媽

3.家長樹立榜樣形象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自己阻止孩子玩兒手機的時候,孩子總會反駁說“你都可以玩兒手機,為什麼我不可以?”,所以家長得反省下自己有沒有起榜樣的作用。家長回到家之後,也要少玩兒手機,平時多運動、看書,和孩子一起合理安排時間,維護自己的榜樣形象。

孩子缺少自我控制的能力和辨別能力,所以很多事情就需要家長的幫助。而現在電子產品的誘惑很多,很多孩子沉迷於手機娛樂中無法自拔,但是幫助孩子脫離手機也並不難。及時採取正確的措施,孩子的成之路長還是可以步入正軌的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