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者”該殺?校園欺凌規範治理難題待解,但請勿選擇暴力

5月10日上午,江西上饒第五小學內,學生家長王某建持刀刺死學生劉某宸。

據上饒市公安局信州分局通報,王某建之所以行凶是因為自己的小孩曾與劉某宸發生糾紛。

“霸凌者”該殺?校園欺凌規範治理難題待解,但請勿選擇暴力

很快,一張顯示為“五小2016級1班” 的家長微信群聊天截圖在網上流傳開來。

“霸凌者”該殺?校園欺凌規範治理難題待解,但請勿選擇暴力

截圖顯示,女孩何某某的父親曾在群裡發消息質問劉某宸:“劉某宸,打何某某打得開心嗎?從開學到現在幾乎每日打罵,女兒每天都要問我們,她在學校很想學習,卻天天被打很是難過,想我們夫妻從女兒一出生就雙雙辭職在家,就為了能夠多陪伴她,就想看著她平安快樂成長。作為家長,何某某媽媽和你溝通好幾次,我也勸說過你,但是你還是不聽,既然道理講不通,不知你家庭住址,所以只能在校門口等你,希望你的爸媽也能和我們夫妻一樣是辭職在家每日接送你的,因為會有一個不講理的家長天天在校門口等你的”。

截圖中發言的何某某父親正是行凶的王某建。

被害人劉某宸因此被戴上了“校園霸凌”的帽子,輿論越演越烈,不少網友開始同情王某建,甚至有偏激的聲音直呼“校園霸凌該殺”。

然而,在後續的發展中,部分事實慢慢呈現在世人眼前。

引發大家熱議的截圖其實並不完整。

5月9日,王某建在微信群裡發表完相關言論後,劉某宸的父親並不是沒有迴應,而是表示“這件事情是第一次聽說”,希望可以私下溝通,並表示“劉某宸回來我就處理”。

“霸凌者”該殺?校園欺凌規範治理難題待解,但請勿選擇暴力

按照劉某宸父親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的信息,雙方父母已經約定10日(事發當日)見面溝通,而這次的碰面卻因為老師認為王某建“沒辦法溝通,有家庭暴力傾向”而未成行,同時老師要求劉某宸的父母親自接送孩子。

事發當天上午,劉某宸父親送兒子上學。剛送完孩子到單位,就接到女孩何某某母親的微信。而劉父則回覆稱“王某建比較過激”,“當面也處理不好,反而會更麻煩”,並承諾“劉某宸會給何某某道歉的”,老師也會妥善處理。

沒多久,劉父就接到老師的電話稱,劉某宸被捅死了。

5月11日,上饒市信州區新聞中心官方微博發佈消息:

經信州公安刑警大隊偵查,上饒市第五小學5·10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某建對殺害受害人劉某宸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事發學校校長朱某已被停職檢查。目前,案件偵辦、責任調查和善後工作正在進一步開展中。

“霸凌者”該殺?校園欺凌規範治理難題待解,但請勿選擇暴力

同日,劉父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到網上聲討的“霸凌”時表示,孩子已經去世,卻要被“說得如此殘暴”,孩子被汙衊,“需要還孩子一個清白”,並要求嚴懲行凶者。

存在欺凌就該殺!?

家長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

因為可能存在的校園“霸凌”的情節,網上一片同情殺人者、男孩該殺的聲音,有人認為,網友之所以反應如此偏激,多是因為“霸凌”兩個字刺激了不少家長的神經,“代入感太強”,怕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也不相信老師、學校能夠處理。

目前僅有各方聲音,警方的調查還在進行中。且不論“霸凌”的情節是否屬實,即便有,難道這就可以成為動刀殺人的理由了?

“有網友認為存在欺凌就應該被殺,這是非常偏激的,如果有什麼糾紛,有什麼矛盾,大家就用武力來解決,那麼這個社會哪裡還有什麼安全可言?”對此,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滕洪昌博士觀點鮮明。

“霸凌者”該殺?校園欺凌規範治理難題待解,但請勿選擇暴力

在他看來,在這個事件中,學生、家長、老師、學校各方都有責任。“小孩如果告訴老師,很多情況下,老師也不知道怎麼來處理,很可能會協調家長自己溝通解決。”滕洪昌說,作為家長,如果得知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首先應該要了解情況,可以找學校協商,如果說學校缺乏一些有力的措施,就應該和家長多溝通,多交流,“如果對自己的孩子已經造成一些傷害的話,那就應該走法律程序,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孩子。”

規範整治勢在必行,

校園欺凌仍有待解難題

悲劇已然發生,至少兩個家庭在事件中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很多事情並不能簡單用對錯評價,而對於公眾來說,如何從事件中吸取教訓,預防更多類似的事件發生,同樣值得深思。

“霸凌者”該殺?校園欺凌規範治理難題待解,但請勿選擇暴力

“不管怎麼說,這是一起行凶者認為存在校園欺凌事件而引發的悲劇,令人不勝唏噓。這也在一定層面上證明校園欺凌無小事,需要學校、家庭、政府、社會密切關注與發現,採取切實行動,對校園欺凌進行規範治理。”上海市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祕書長田相夏說。

據介紹,根據專業團隊2016年對全國的校園安全調查數據顯示,全國校園欺凌的情況中,30%左右的未成年人有被欺負的經歷,但只有5%左右的人被欺負的情況比較嚴重,另外從欺凌的行為方式看:語言欺凌和關係欺凌已經替代身體傷害成為主要方式。

田相夏表示,近年來,我國採取了一系列行動對校園欺凌進行了治理,如2016、2017年教育部先後頒佈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對校園欺凌進行了治理,各省市也紛紛制定了規範性文件進行貫徹落實。在很大程度上對該現象的預防和治理起到重要功效。“儘管校園欺凌仍然存在,但我們已經看到依法治理校園欺凌的信心和成效。”

但他同時也指出,校園欺凌仍然存在需要破解的難題。“如校園欺凌如何發現、校園欺凌者該向誰傾訴、校園欺凌該如何規範治理、心理干預能否第一時間介入到被欺凌者,這些問題的解決,將有助於校園欺凌治理取得更大成績。”

新民眼工作室龔正

圖片 | 網絡圖

編輯 |包雍爾 李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