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不完美媽媽 孫儷 雞排 肯德基 漢堡 快餐 微博 遺傳 開心爸爸的日記 2019-08-05
"

導語

說起嘮叨來,應該是每個爸爸媽媽都用過的“育兒方式”吧。

"

導語

說起嘮叨來,應該是每個爸爸媽媽都用過的“育兒方式”吧。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前段時間帶開心到肯德基,對面坐的是一對母子,媽媽買了一大盤快餐,在那裡邊看著兒子吃東西邊說話。

孩子吃漢堡的時候,因為嘴小,一下子把裡面的雞排帶出來了。媽媽在旁邊不停地說著:早就告訴你了,小口小口的吃;剛才還說的讓你手拿好了,要是拿好了,雞排才不會掉出去呢;你看看這麼大的一塊雞排就浪費了......

可能是被媽媽嘮叨的有點不開心了吧,孩子發洩般的大嘴咬了幾口漢堡,一下子噎住了,媽媽見狀又開始說了:慢點吃慢點吃,我又不和你搶東西;我不是和你說過嗎,吃飯的時候要一口一口來;快來喝幾口飲料,別噎著了;這個飲料也太涼了吧,喝幾口得了,一會肚子要疼了;飲料太甜了,小孩子不能喝太甜的東西,對牙不好......

"

導語

說起嘮叨來,應該是每個爸爸媽媽都用過的“育兒方式”吧。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前段時間帶開心到肯德基,對面坐的是一對母子,媽媽買了一大盤快餐,在那裡邊看著兒子吃東西邊說話。

孩子吃漢堡的時候,因為嘴小,一下子把裡面的雞排帶出來了。媽媽在旁邊不停地說著:早就告訴你了,小口小口的吃;剛才還說的讓你手拿好了,要是拿好了,雞排才不會掉出去呢;你看看這麼大的一塊雞排就浪費了......

可能是被媽媽嘮叨的有點不開心了吧,孩子發洩般的大嘴咬了幾口漢堡,一下子噎住了,媽媽見狀又開始說了:慢點吃慢點吃,我又不和你搶東西;我不是和你說過嗎,吃飯的時候要一口一口來;快來喝幾口飲料,別噎著了;這個飲料也太涼了吧,喝幾口得了,一會肚子要疼了;飲料太甜了,小孩子不能喝太甜的東西,對牙不好......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開心在吃了有半個小時左右,這段時間那位媽媽幾乎就沒有住口,一直在那裡說啊說啊說啊說的,開心爸爸上面寫下的估計連十分之一的內容都沒有。整個吃飯的過程中,就聽見那位媽媽在那裡不停的說,不知道孩子是如何忍受下來的,開心爸爸真的恨不得找付耳塞,把自己的耳朵堵上。

實際上,在生活中,像上面那樣只要帶著孩子就不停嘮叨的爸爸媽媽們,很多。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孫儷說過這樣的一件事:

昨晚在餐廳吃飯,兩個孩子,我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沒人理我……我心想,隨便他們去,髒手吃了拉肚子,生病,有了後果得了教訓,這樣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忘記了……沒出10秒…我又想,不對呀,現在流感那麼厲害,萬一中招了,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是我自己的事情呀……然後,我又叫了八百遍催他們去洗手了。

"

導語

說起嘮叨來,應該是每個爸爸媽媽都用過的“育兒方式”吧。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前段時間帶開心到肯德基,對面坐的是一對母子,媽媽買了一大盤快餐,在那裡邊看著兒子吃東西邊說話。

孩子吃漢堡的時候,因為嘴小,一下子把裡面的雞排帶出來了。媽媽在旁邊不停地說著:早就告訴你了,小口小口的吃;剛才還說的讓你手拿好了,要是拿好了,雞排才不會掉出去呢;你看看這麼大的一塊雞排就浪費了......

可能是被媽媽嘮叨的有點不開心了吧,孩子發洩般的大嘴咬了幾口漢堡,一下子噎住了,媽媽見狀又開始說了:慢點吃慢點吃,我又不和你搶東西;我不是和你說過嗎,吃飯的時候要一口一口來;快來喝幾口飲料,別噎著了;這個飲料也太涼了吧,喝幾口得了,一會肚子要疼了;飲料太甜了,小孩子不能喝太甜的東西,對牙不好......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開心在吃了有半個小時左右,這段時間那位媽媽幾乎就沒有住口,一直在那裡說啊說啊說啊說的,開心爸爸上面寫下的估計連十分之一的內容都沒有。整個吃飯的過程中,就聽見那位媽媽在那裡不停的說,不知道孩子是如何忍受下來的,開心爸爸真的恨不得找付耳塞,把自己的耳朵堵上。

實際上,在生活中,像上面那樣只要帶著孩子就不停嘮叨的爸爸媽媽們,很多。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孫儷說過這樣的一件事:

昨晚在餐廳吃飯,兩個孩子,我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沒人理我……我心想,隨便他們去,髒手吃了拉肚子,生病,有了後果得了教訓,這樣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忘記了……沒出10秒…我又想,不對呀,現在流感那麼厲害,萬一中招了,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是我自己的事情呀……然後,我又叫了八百遍催他們去洗手了。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們都是類似的想法吧,本來自己就是為孩子好啊,就像是孫儷說的,吃飯前洗手這是多麼好的一個習慣啊,可有的時候孩子就是不去洗,叫他800遍都沒用。一方面爸爸媽媽們會生氣,覺得這孩子太不聽話了,不管他了;但是轉念一想又為孩子的健康擔心,還是“言不由衷”的繼續去嘮叨孩子,

字裡行間都能看出孫儷面對著兩個孩子內心有多麼的無力。盧梭曾經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有3種最沒用的教育方式: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講道理是排名第一的方式,而爸爸媽媽的嘮叨,本質上就是講道理。

有的時候,絮絮叨叨的講道理,就算說上幾百遍,孩子也聽不進去。

為什麼爸爸媽媽們如此熱衷於嘮叨

"

導語

說起嘮叨來,應該是每個爸爸媽媽都用過的“育兒方式”吧。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前段時間帶開心到肯德基,對面坐的是一對母子,媽媽買了一大盤快餐,在那裡邊看著兒子吃東西邊說話。

孩子吃漢堡的時候,因為嘴小,一下子把裡面的雞排帶出來了。媽媽在旁邊不停地說著:早就告訴你了,小口小口的吃;剛才還說的讓你手拿好了,要是拿好了,雞排才不會掉出去呢;你看看這麼大的一塊雞排就浪費了......

可能是被媽媽嘮叨的有點不開心了吧,孩子發洩般的大嘴咬了幾口漢堡,一下子噎住了,媽媽見狀又開始說了:慢點吃慢點吃,我又不和你搶東西;我不是和你說過嗎,吃飯的時候要一口一口來;快來喝幾口飲料,別噎著了;這個飲料也太涼了吧,喝幾口得了,一會肚子要疼了;飲料太甜了,小孩子不能喝太甜的東西,對牙不好......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開心在吃了有半個小時左右,這段時間那位媽媽幾乎就沒有住口,一直在那裡說啊說啊說啊說的,開心爸爸上面寫下的估計連十分之一的內容都沒有。整個吃飯的過程中,就聽見那位媽媽在那裡不停的說,不知道孩子是如何忍受下來的,開心爸爸真的恨不得找付耳塞,把自己的耳朵堵上。

實際上,在生活中,像上面那樣只要帶著孩子就不停嘮叨的爸爸媽媽們,很多。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孫儷說過這樣的一件事:

昨晚在餐廳吃飯,兩個孩子,我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沒人理我……我心想,隨便他們去,髒手吃了拉肚子,生病,有了後果得了教訓,這樣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忘記了……沒出10秒…我又想,不對呀,現在流感那麼厲害,萬一中招了,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是我自己的事情呀……然後,我又叫了八百遍催他們去洗手了。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們都是類似的想法吧,本來自己就是為孩子好啊,就像是孫儷說的,吃飯前洗手這是多麼好的一個習慣啊,可有的時候孩子就是不去洗,叫他800遍都沒用。一方面爸爸媽媽們會生氣,覺得這孩子太不聽話了,不管他了;但是轉念一想又為孩子的健康擔心,還是“言不由衷”的繼續去嘮叨孩子,

字裡行間都能看出孫儷面對著兩個孩子內心有多麼的無力。盧梭曾經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有3種最沒用的教育方式: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講道理是排名第一的方式,而爸爸媽媽的嘮叨,本質上就是講道理。

有的時候,絮絮叨叨的講道理,就算說上幾百遍,孩子也聽不進去。

為什麼爸爸媽媽們如此熱衷於嘮叨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為什麼這麼多的爸爸媽媽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嘮叨呢?

嘮叨和爸爸媽媽的生理狀況有關

發展心理學研究顯示,嘮叨和人的生理狀況有很大的關係。

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於自己語言以及行為的控制能力就會逐漸地降低,有的時候本來不用說話的,但是大腦裡面想到了,就隨口說出來了。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大腦記憶能力也有相應的降低,最主要表現就是記不住東西了,前面剛說過的話轉眼之間就忘記了,於是就形成了一句話翻來覆去的說個沒完的嘮叨了。

事實上,嘮叨本身就屬於一種心理疾病,愛嘮叨的人缺乏必要的自信,總覺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需要通過不斷的重複,最終才能達到;愛嘮叨的人也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總是想把自己內心的壓力轉化成嘮叨,傳遞給別人。

"

導語

說起嘮叨來,應該是每個爸爸媽媽都用過的“育兒方式”吧。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前段時間帶開心到肯德基,對面坐的是一對母子,媽媽買了一大盤快餐,在那裡邊看著兒子吃東西邊說話。

孩子吃漢堡的時候,因為嘴小,一下子把裡面的雞排帶出來了。媽媽在旁邊不停地說著:早就告訴你了,小口小口的吃;剛才還說的讓你手拿好了,要是拿好了,雞排才不會掉出去呢;你看看這麼大的一塊雞排就浪費了......

可能是被媽媽嘮叨的有點不開心了吧,孩子發洩般的大嘴咬了幾口漢堡,一下子噎住了,媽媽見狀又開始說了:慢點吃慢點吃,我又不和你搶東西;我不是和你說過嗎,吃飯的時候要一口一口來;快來喝幾口飲料,別噎著了;這個飲料也太涼了吧,喝幾口得了,一會肚子要疼了;飲料太甜了,小孩子不能喝太甜的東西,對牙不好......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開心在吃了有半個小時左右,這段時間那位媽媽幾乎就沒有住口,一直在那裡說啊說啊說啊說的,開心爸爸上面寫下的估計連十分之一的內容都沒有。整個吃飯的過程中,就聽見那位媽媽在那裡不停的說,不知道孩子是如何忍受下來的,開心爸爸真的恨不得找付耳塞,把自己的耳朵堵上。

實際上,在生活中,像上面那樣只要帶著孩子就不停嘮叨的爸爸媽媽們,很多。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孫儷說過這樣的一件事:

昨晚在餐廳吃飯,兩個孩子,我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沒人理我……我心想,隨便他們去,髒手吃了拉肚子,生病,有了後果得了教訓,這樣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忘記了……沒出10秒…我又想,不對呀,現在流感那麼厲害,萬一中招了,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是我自己的事情呀……然後,我又叫了八百遍催他們去洗手了。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們都是類似的想法吧,本來自己就是為孩子好啊,就像是孫儷說的,吃飯前洗手這是多麼好的一個習慣啊,可有的時候孩子就是不去洗,叫他800遍都沒用。一方面爸爸媽媽們會生氣,覺得這孩子太不聽話了,不管他了;但是轉念一想又為孩子的健康擔心,還是“言不由衷”的繼續去嘮叨孩子,

字裡行間都能看出孫儷面對著兩個孩子內心有多麼的無力。盧梭曾經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有3種最沒用的教育方式: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講道理是排名第一的方式,而爸爸媽媽的嘮叨,本質上就是講道理。

有的時候,絮絮叨叨的講道理,就算說上幾百遍,孩子也聽不進去。

為什麼爸爸媽媽們如此熱衷於嘮叨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為什麼這麼多的爸爸媽媽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嘮叨呢?

嘮叨和爸爸媽媽的生理狀況有關

發展心理學研究顯示,嘮叨和人的生理狀況有很大的關係。

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於自己語言以及行為的控制能力就會逐漸地降低,有的時候本來不用說話的,但是大腦裡面想到了,就隨口說出來了。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大腦記憶能力也有相應的降低,最主要表現就是記不住東西了,前面剛說過的話轉眼之間就忘記了,於是就形成了一句話翻來覆去的說個沒完的嘮叨了。

事實上,嘮叨本身就屬於一種心理疾病,愛嘮叨的人缺乏必要的自信,總覺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需要通過不斷的重複,最終才能達到;愛嘮叨的人也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總是想把自己內心的壓力轉化成嘮叨,傳遞給別人。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嘮叨只是爸爸媽媽沒有更好的教育方式

對於爸爸媽媽的嘮叨來說,很多時候,他們並沒有一個更好的教育方式。

就用上面開心爸爸在肯德基見到的那對母子為例,媽媽的本意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孩子慢點吃,不要喝太多飲料,這樣就好了。但是媽媽並不知道怎樣才能把這個意思,更加完整更加有效的傳遞給孩子,而且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教育說出口了,但是孩子並不接受,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說“我已經知道了”。

所以為了達到讓孩子“屈服”的目的,爸爸媽媽往往就會多說不停的說。

爸爸媽媽以前就是被嘮叨教育大的

爸爸媽媽的嘮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也是被嘮叨著長大的。

"

導語

說起嘮叨來,應該是每個爸爸媽媽都用過的“育兒方式”吧。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前段時間帶開心到肯德基,對面坐的是一對母子,媽媽買了一大盤快餐,在那裡邊看著兒子吃東西邊說話。

孩子吃漢堡的時候,因為嘴小,一下子把裡面的雞排帶出來了。媽媽在旁邊不停地說著:早就告訴你了,小口小口的吃;剛才還說的讓你手拿好了,要是拿好了,雞排才不會掉出去呢;你看看這麼大的一塊雞排就浪費了......

可能是被媽媽嘮叨的有點不開心了吧,孩子發洩般的大嘴咬了幾口漢堡,一下子噎住了,媽媽見狀又開始說了:慢點吃慢點吃,我又不和你搶東西;我不是和你說過嗎,吃飯的時候要一口一口來;快來喝幾口飲料,別噎著了;這個飲料也太涼了吧,喝幾口得了,一會肚子要疼了;飲料太甜了,小孩子不能喝太甜的東西,對牙不好......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開心在吃了有半個小時左右,這段時間那位媽媽幾乎就沒有住口,一直在那裡說啊說啊說啊說的,開心爸爸上面寫下的估計連十分之一的內容都沒有。整個吃飯的過程中,就聽見那位媽媽在那裡不停的說,不知道孩子是如何忍受下來的,開心爸爸真的恨不得找付耳塞,把自己的耳朵堵上。

實際上,在生活中,像上面那樣只要帶著孩子就不停嘮叨的爸爸媽媽們,很多。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孫儷說過這樣的一件事:

昨晚在餐廳吃飯,兩個孩子,我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沒人理我……我心想,隨便他們去,髒手吃了拉肚子,生病,有了後果得了教訓,這樣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忘記了……沒出10秒…我又想,不對呀,現在流感那麼厲害,萬一中招了,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是我自己的事情呀……然後,我又叫了八百遍催他們去洗手了。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們都是類似的想法吧,本來自己就是為孩子好啊,就像是孫儷說的,吃飯前洗手這是多麼好的一個習慣啊,可有的時候孩子就是不去洗,叫他800遍都沒用。一方面爸爸媽媽們會生氣,覺得這孩子太不聽話了,不管他了;但是轉念一想又為孩子的健康擔心,還是“言不由衷”的繼續去嘮叨孩子,

字裡行間都能看出孫儷面對著兩個孩子內心有多麼的無力。盧梭曾經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有3種最沒用的教育方式: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講道理是排名第一的方式,而爸爸媽媽的嘮叨,本質上就是講道理。

有的時候,絮絮叨叨的講道理,就算說上幾百遍,孩子也聽不進去。

為什麼爸爸媽媽們如此熱衷於嘮叨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為什麼這麼多的爸爸媽媽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嘮叨呢?

嘮叨和爸爸媽媽的生理狀況有關

發展心理學研究顯示,嘮叨和人的生理狀況有很大的關係。

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於自己語言以及行為的控制能力就會逐漸地降低,有的時候本來不用說話的,但是大腦裡面想到了,就隨口說出來了。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大腦記憶能力也有相應的降低,最主要表現就是記不住東西了,前面剛說過的話轉眼之間就忘記了,於是就形成了一句話翻來覆去的說個沒完的嘮叨了。

事實上,嘮叨本身就屬於一種心理疾病,愛嘮叨的人缺乏必要的自信,總覺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需要通過不斷的重複,最終才能達到;愛嘮叨的人也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總是想把自己內心的壓力轉化成嘮叨,傳遞給別人。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嘮叨只是爸爸媽媽沒有更好的教育方式

對於爸爸媽媽的嘮叨來說,很多時候,他們並沒有一個更好的教育方式。

就用上面開心爸爸在肯德基見到的那對母子為例,媽媽的本意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孩子慢點吃,不要喝太多飲料,這樣就好了。但是媽媽並不知道怎樣才能把這個意思,更加完整更加有效的傳遞給孩子,而且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教育說出口了,但是孩子並不接受,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說“我已經知道了”。

所以為了達到讓孩子“屈服”的目的,爸爸媽媽往往就會多說不停的說。

爸爸媽媽以前就是被嘮叨教育大的

爸爸媽媽的嘮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也是被嘮叨著長大的。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很多爸爸媽媽接受的都是以前的教育,要不是被放任自由長大的,要不就是被嘮嘮叨叨著長大的。在嘮叨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以後成了爸爸媽媽,也會下意識的選擇自己當年接受的教育來教育自己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的很多習慣都會“遺傳”給孩子,而嘮叨是最容易“遺傳”的那一個。很多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嘮叨中,不自覺的也成為了一個愛嘮叨的人。

那麼爸爸媽媽的嘮叨教育有用嗎

一般來說,能夠引起爸爸媽媽嘮叨的,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首先是如何做的問題

"

導語

說起嘮叨來,應該是每個爸爸媽媽都用過的“育兒方式”吧。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前段時間帶開心到肯德基,對面坐的是一對母子,媽媽買了一大盤快餐,在那裡邊看著兒子吃東西邊說話。

孩子吃漢堡的時候,因為嘴小,一下子把裡面的雞排帶出來了。媽媽在旁邊不停地說著:早就告訴你了,小口小口的吃;剛才還說的讓你手拿好了,要是拿好了,雞排才不會掉出去呢;你看看這麼大的一塊雞排就浪費了......

可能是被媽媽嘮叨的有點不開心了吧,孩子發洩般的大嘴咬了幾口漢堡,一下子噎住了,媽媽見狀又開始說了:慢點吃慢點吃,我又不和你搶東西;我不是和你說過嗎,吃飯的時候要一口一口來;快來喝幾口飲料,別噎著了;這個飲料也太涼了吧,喝幾口得了,一會肚子要疼了;飲料太甜了,小孩子不能喝太甜的東西,對牙不好......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開心在吃了有半個小時左右,這段時間那位媽媽幾乎就沒有住口,一直在那裡說啊說啊說啊說的,開心爸爸上面寫下的估計連十分之一的內容都沒有。整個吃飯的過程中,就聽見那位媽媽在那裡不停的說,不知道孩子是如何忍受下來的,開心爸爸真的恨不得找付耳塞,把自己的耳朵堵上。

實際上,在生活中,像上面那樣只要帶著孩子就不停嘮叨的爸爸媽媽們,很多。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孫儷說過這樣的一件事:

昨晚在餐廳吃飯,兩個孩子,我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沒人理我……我心想,隨便他們去,髒手吃了拉肚子,生病,有了後果得了教訓,這樣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忘記了……沒出10秒…我又想,不對呀,現在流感那麼厲害,萬一中招了,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是我自己的事情呀……然後,我又叫了八百遍催他們去洗手了。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們都是類似的想法吧,本來自己就是為孩子好啊,就像是孫儷說的,吃飯前洗手這是多麼好的一個習慣啊,可有的時候孩子就是不去洗,叫他800遍都沒用。一方面爸爸媽媽們會生氣,覺得這孩子太不聽話了,不管他了;但是轉念一想又為孩子的健康擔心,還是“言不由衷”的繼續去嘮叨孩子,

字裡行間都能看出孫儷面對著兩個孩子內心有多麼的無力。盧梭曾經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有3種最沒用的教育方式: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講道理是排名第一的方式,而爸爸媽媽的嘮叨,本質上就是講道理。

有的時候,絮絮叨叨的講道理,就算說上幾百遍,孩子也聽不進去。

為什麼爸爸媽媽們如此熱衷於嘮叨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為什麼這麼多的爸爸媽媽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嘮叨呢?

嘮叨和爸爸媽媽的生理狀況有關

發展心理學研究顯示,嘮叨和人的生理狀況有很大的關係。

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於自己語言以及行為的控制能力就會逐漸地降低,有的時候本來不用說話的,但是大腦裡面想到了,就隨口說出來了。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大腦記憶能力也有相應的降低,最主要表現就是記不住東西了,前面剛說過的話轉眼之間就忘記了,於是就形成了一句話翻來覆去的說個沒完的嘮叨了。

事實上,嘮叨本身就屬於一種心理疾病,愛嘮叨的人缺乏必要的自信,總覺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需要通過不斷的重複,最終才能達到;愛嘮叨的人也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總是想把自己內心的壓力轉化成嘮叨,傳遞給別人。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嘮叨只是爸爸媽媽沒有更好的教育方式

對於爸爸媽媽的嘮叨來說,很多時候,他們並沒有一個更好的教育方式。

就用上面開心爸爸在肯德基見到的那對母子為例,媽媽的本意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孩子慢點吃,不要喝太多飲料,這樣就好了。但是媽媽並不知道怎樣才能把這個意思,更加完整更加有效的傳遞給孩子,而且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教育說出口了,但是孩子並不接受,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說“我已經知道了”。

所以為了達到讓孩子“屈服”的目的,爸爸媽媽往往就會多說不停的說。

爸爸媽媽以前就是被嘮叨教育大的

爸爸媽媽的嘮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也是被嘮叨著長大的。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很多爸爸媽媽接受的都是以前的教育,要不是被放任自由長大的,要不就是被嘮嘮叨叨著長大的。在嘮叨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以後成了爸爸媽媽,也會下意識的選擇自己當年接受的教育來教育自己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的很多習慣都會“遺傳”給孩子,而嘮叨是最容易“遺傳”的那一個。很多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嘮叨中,不自覺的也成為了一個愛嘮叨的人。

那麼爸爸媽媽的嘮叨教育有用嗎

一般來說,能夠引起爸爸媽媽嘮叨的,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首先是如何做的問題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其實包括的內容很多,起床要做些什麼,怎樣洗臉,怎樣刷牙,怎樣更好的吃飯,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嚐嚐就可以了,什麼東西能玩,玩完了怎麼收拾好,見了別人怎麼打招呼......幾乎孩子能夠接受到的所有活動,爸爸媽媽都能夠就這件事情說出個一二三四五來,而且為了讓孩子能夠按照自己心中想的,最佳的方式來做,爸爸媽媽們就會不厭其煩,不斷地重複著指導。

其次是是什麼的問題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們害怕孩子看不懂不知道,就會不停的告訴孩子是什麼。

比如帶孩子去逛公園,不停的告訴孩子“你看那邊是柳樹,這邊是楊樹”;去動物園,不停的告訴孩子“這是老虎,老虎是萬獸之王,你看頭上面都寫了個王字呢”;孩子看繪本的時候,不停地給孩子灌輸是非“小紅帽好可憐”“那個大灰狼實在是太可惡了,吃了外婆,還要吃小紅帽”“我們寶寶以後可不能學習小紅帽,要聽爸爸媽媽的話。”......

"

導語

說起嘮叨來,應該是每個爸爸媽媽都用過的“育兒方式”吧。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前段時間帶開心到肯德基,對面坐的是一對母子,媽媽買了一大盤快餐,在那裡邊看著兒子吃東西邊說話。

孩子吃漢堡的時候,因為嘴小,一下子把裡面的雞排帶出來了。媽媽在旁邊不停地說著:早就告訴你了,小口小口的吃;剛才還說的讓你手拿好了,要是拿好了,雞排才不會掉出去呢;你看看這麼大的一塊雞排就浪費了......

可能是被媽媽嘮叨的有點不開心了吧,孩子發洩般的大嘴咬了幾口漢堡,一下子噎住了,媽媽見狀又開始說了:慢點吃慢點吃,我又不和你搶東西;我不是和你說過嗎,吃飯的時候要一口一口來;快來喝幾口飲料,別噎著了;這個飲料也太涼了吧,喝幾口得了,一會肚子要疼了;飲料太甜了,小孩子不能喝太甜的東西,對牙不好......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開心在吃了有半個小時左右,這段時間那位媽媽幾乎就沒有住口,一直在那裡說啊說啊說啊說的,開心爸爸上面寫下的估計連十分之一的內容都沒有。整個吃飯的過程中,就聽見那位媽媽在那裡不停的說,不知道孩子是如何忍受下來的,開心爸爸真的恨不得找付耳塞,把自己的耳朵堵上。

實際上,在生活中,像上面那樣只要帶著孩子就不停嘮叨的爸爸媽媽們,很多。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孫儷說過這樣的一件事:

昨晚在餐廳吃飯,兩個孩子,我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沒人理我……我心想,隨便他們去,髒手吃了拉肚子,生病,有了後果得了教訓,這樣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忘記了……沒出10秒…我又想,不對呀,現在流感那麼厲害,萬一中招了,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是我自己的事情呀……然後,我又叫了八百遍催他們去洗手了。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們都是類似的想法吧,本來自己就是為孩子好啊,就像是孫儷說的,吃飯前洗手這是多麼好的一個習慣啊,可有的時候孩子就是不去洗,叫他800遍都沒用。一方面爸爸媽媽們會生氣,覺得這孩子太不聽話了,不管他了;但是轉念一想又為孩子的健康擔心,還是“言不由衷”的繼續去嘮叨孩子,

字裡行間都能看出孫儷面對著兩個孩子內心有多麼的無力。盧梭曾經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有3種最沒用的教育方式: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講道理是排名第一的方式,而爸爸媽媽的嘮叨,本質上就是講道理。

有的時候,絮絮叨叨的講道理,就算說上幾百遍,孩子也聽不進去。

為什麼爸爸媽媽們如此熱衷於嘮叨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為什麼這麼多的爸爸媽媽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嘮叨呢?

嘮叨和爸爸媽媽的生理狀況有關

發展心理學研究顯示,嘮叨和人的生理狀況有很大的關係。

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於自己語言以及行為的控制能力就會逐漸地降低,有的時候本來不用說話的,但是大腦裡面想到了,就隨口說出來了。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大腦記憶能力也有相應的降低,最主要表現就是記不住東西了,前面剛說過的話轉眼之間就忘記了,於是就形成了一句話翻來覆去的說個沒完的嘮叨了。

事實上,嘮叨本身就屬於一種心理疾病,愛嘮叨的人缺乏必要的自信,總覺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需要通過不斷的重複,最終才能達到;愛嘮叨的人也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總是想把自己內心的壓力轉化成嘮叨,傳遞給別人。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嘮叨只是爸爸媽媽沒有更好的教育方式

對於爸爸媽媽的嘮叨來說,很多時候,他們並沒有一個更好的教育方式。

就用上面開心爸爸在肯德基見到的那對母子為例,媽媽的本意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孩子慢點吃,不要喝太多飲料,這樣就好了。但是媽媽並不知道怎樣才能把這個意思,更加完整更加有效的傳遞給孩子,而且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教育說出口了,但是孩子並不接受,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說“我已經知道了”。

所以為了達到讓孩子“屈服”的目的,爸爸媽媽往往就會多說不停的說。

爸爸媽媽以前就是被嘮叨教育大的

爸爸媽媽的嘮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也是被嘮叨著長大的。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很多爸爸媽媽接受的都是以前的教育,要不是被放任自由長大的,要不就是被嘮嘮叨叨著長大的。在嘮叨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以後成了爸爸媽媽,也會下意識的選擇自己當年接受的教育來教育自己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的很多習慣都會“遺傳”給孩子,而嘮叨是最容易“遺傳”的那一個。很多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嘮叨中,不自覺的也成為了一個愛嘮叨的人。

那麼爸爸媽媽的嘮叨教育有用嗎

一般來說,能夠引起爸爸媽媽嘮叨的,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首先是如何做的問題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其實包括的內容很多,起床要做些什麼,怎樣洗臉,怎樣刷牙,怎樣更好的吃飯,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嚐嚐就可以了,什麼東西能玩,玩完了怎麼收拾好,見了別人怎麼打招呼......幾乎孩子能夠接受到的所有活動,爸爸媽媽都能夠就這件事情說出個一二三四五來,而且為了讓孩子能夠按照自己心中想的,最佳的方式來做,爸爸媽媽們就會不厭其煩,不斷地重複著指導。

其次是是什麼的問題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們害怕孩子看不懂不知道,就會不停的告訴孩子是什麼。

比如帶孩子去逛公園,不停的告訴孩子“你看那邊是柳樹,這邊是楊樹”;去動物園,不停的告訴孩子“這是老虎,老虎是萬獸之王,你看頭上面都寫了個王字呢”;孩子看繪本的時候,不停地給孩子灌輸是非“小紅帽好可憐”“那個大灰狼實在是太可惡了,吃了外婆,還要吃小紅帽”“我們寶寶以後可不能學習小紅帽,要聽爸爸媽媽的話。”......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最後就是習慣性的嘮叨了

這裡的嘮叨實際上更多的是對自己的一種“表揚”,比如“你看,為了給你講故事,媽媽連臉都沒洗呢。”“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你好好學習就行了”“你能夠好好聽話,比做什麼都好”......

那麼這樣的嘮叨,孩子們會是什麼樣的反應呢?

第一種的嘮叨,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

像吃飯洗漱這些都屬於一個人的基本能力,有的時候孩子明明自己就可以做的很好,但是爸爸媽媽這樣一嘮叨,好像就是因為他們的嘮叨才導致孩子做好了;而有的時候孩子沒做好,爸爸媽媽的嘮叨又像是有先見之明一樣。不管是哪一種,都會極大的傷害到孩子的自信心,在面對新的挑戰時,畏首畏尾,不敢放手去做。

"

導語

說起嘮叨來,應該是每個爸爸媽媽都用過的“育兒方式”吧。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前段時間帶開心到肯德基,對面坐的是一對母子,媽媽買了一大盤快餐,在那裡邊看著兒子吃東西邊說話。

孩子吃漢堡的時候,因為嘴小,一下子把裡面的雞排帶出來了。媽媽在旁邊不停地說著:早就告訴你了,小口小口的吃;剛才還說的讓你手拿好了,要是拿好了,雞排才不會掉出去呢;你看看這麼大的一塊雞排就浪費了......

可能是被媽媽嘮叨的有點不開心了吧,孩子發洩般的大嘴咬了幾口漢堡,一下子噎住了,媽媽見狀又開始說了:慢點吃慢點吃,我又不和你搶東西;我不是和你說過嗎,吃飯的時候要一口一口來;快來喝幾口飲料,別噎著了;這個飲料也太涼了吧,喝幾口得了,一會肚子要疼了;飲料太甜了,小孩子不能喝太甜的東西,對牙不好......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開心在吃了有半個小時左右,這段時間那位媽媽幾乎就沒有住口,一直在那裡說啊說啊說啊說的,開心爸爸上面寫下的估計連十分之一的內容都沒有。整個吃飯的過程中,就聽見那位媽媽在那裡不停的說,不知道孩子是如何忍受下來的,開心爸爸真的恨不得找付耳塞,把自己的耳朵堵上。

實際上,在生活中,像上面那樣只要帶著孩子就不停嘮叨的爸爸媽媽們,很多。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孫儷說過這樣的一件事:

昨晚在餐廳吃飯,兩個孩子,我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沒人理我……我心想,隨便他們去,髒手吃了拉肚子,生病,有了後果得了教訓,這樣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忘記了……沒出10秒…我又想,不對呀,現在流感那麼厲害,萬一中招了,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是我自己的事情呀……然後,我又叫了八百遍催他們去洗手了。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們都是類似的想法吧,本來自己就是為孩子好啊,就像是孫儷說的,吃飯前洗手這是多麼好的一個習慣啊,可有的時候孩子就是不去洗,叫他800遍都沒用。一方面爸爸媽媽們會生氣,覺得這孩子太不聽話了,不管他了;但是轉念一想又為孩子的健康擔心,還是“言不由衷”的繼續去嘮叨孩子,

字裡行間都能看出孫儷面對著兩個孩子內心有多麼的無力。盧梭曾經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有3種最沒用的教育方式: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講道理是排名第一的方式,而爸爸媽媽的嘮叨,本質上就是講道理。

有的時候,絮絮叨叨的講道理,就算說上幾百遍,孩子也聽不進去。

為什麼爸爸媽媽們如此熱衷於嘮叨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為什麼這麼多的爸爸媽媽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嘮叨呢?

嘮叨和爸爸媽媽的生理狀況有關

發展心理學研究顯示,嘮叨和人的生理狀況有很大的關係。

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於自己語言以及行為的控制能力就會逐漸地降低,有的時候本來不用說話的,但是大腦裡面想到了,就隨口說出來了。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大腦記憶能力也有相應的降低,最主要表現就是記不住東西了,前面剛說過的話轉眼之間就忘記了,於是就形成了一句話翻來覆去的說個沒完的嘮叨了。

事實上,嘮叨本身就屬於一種心理疾病,愛嘮叨的人缺乏必要的自信,總覺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需要通過不斷的重複,最終才能達到;愛嘮叨的人也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總是想把自己內心的壓力轉化成嘮叨,傳遞給別人。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嘮叨只是爸爸媽媽沒有更好的教育方式

對於爸爸媽媽的嘮叨來說,很多時候,他們並沒有一個更好的教育方式。

就用上面開心爸爸在肯德基見到的那對母子為例,媽媽的本意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孩子慢點吃,不要喝太多飲料,這樣就好了。但是媽媽並不知道怎樣才能把這個意思,更加完整更加有效的傳遞給孩子,而且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教育說出口了,但是孩子並不接受,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說“我已經知道了”。

所以為了達到讓孩子“屈服”的目的,爸爸媽媽往往就會多說不停的說。

爸爸媽媽以前就是被嘮叨教育大的

爸爸媽媽的嘮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也是被嘮叨著長大的。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很多爸爸媽媽接受的都是以前的教育,要不是被放任自由長大的,要不就是被嘮嘮叨叨著長大的。在嘮叨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以後成了爸爸媽媽,也會下意識的選擇自己當年接受的教育來教育自己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的很多習慣都會“遺傳”給孩子,而嘮叨是最容易“遺傳”的那一個。很多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嘮叨中,不自覺的也成為了一個愛嘮叨的人。

那麼爸爸媽媽的嘮叨教育有用嗎

一般來說,能夠引起爸爸媽媽嘮叨的,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首先是如何做的問題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其實包括的內容很多,起床要做些什麼,怎樣洗臉,怎樣刷牙,怎樣更好的吃飯,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嚐嚐就可以了,什麼東西能玩,玩完了怎麼收拾好,見了別人怎麼打招呼......幾乎孩子能夠接受到的所有活動,爸爸媽媽都能夠就這件事情說出個一二三四五來,而且為了讓孩子能夠按照自己心中想的,最佳的方式來做,爸爸媽媽們就會不厭其煩,不斷地重複著指導。

其次是是什麼的問題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們害怕孩子看不懂不知道,就會不停的告訴孩子是什麼。

比如帶孩子去逛公園,不停的告訴孩子“你看那邊是柳樹,這邊是楊樹”;去動物園,不停的告訴孩子“這是老虎,老虎是萬獸之王,你看頭上面都寫了個王字呢”;孩子看繪本的時候,不停地給孩子灌輸是非“小紅帽好可憐”“那個大灰狼實在是太可惡了,吃了外婆,還要吃小紅帽”“我們寶寶以後可不能學習小紅帽,要聽爸爸媽媽的話。”......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最後就是習慣性的嘮叨了

這裡的嘮叨實際上更多的是對自己的一種“表揚”,比如“你看,為了給你講故事,媽媽連臉都沒洗呢。”“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你好好學習就行了”“你能夠好好聽話,比做什麼都好”......

那麼這樣的嘮叨,孩子們會是什麼樣的反應呢?

第一種的嘮叨,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

像吃飯洗漱這些都屬於一個人的基本能力,有的時候孩子明明自己就可以做的很好,但是爸爸媽媽這樣一嘮叨,好像就是因為他們的嘮叨才導致孩子做好了;而有的時候孩子沒做好,爸爸媽媽的嘮叨又像是有先見之明一樣。不管是哪一種,都會極大的傷害到孩子的自信心,在面對新的挑戰時,畏首畏尾,不敢放手去做。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第二種嘮叨呢,會讓孩子變得很逆反。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超限效應”。也就是說刺激越多,持續的時間越長,引起心理不耐煩或者逆反的概率就越大。教育孩子這件事也是這樣。

本來孩子看到了陌生的,新奇的事物,本能的就想去了解是什麼,去探索為什麼。但是爸爸媽媽的嘮叨呢,就相當於那個不斷閃現的刺激,時間長了,直接就引起了孩子的不耐煩,以及逆反。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孩子就會表現出,你越說什麼我越不做什麼的逆反事情來。

第三種嘮叨,更多的是在破壞親子關係。

"

導語

說起嘮叨來,應該是每個爸爸媽媽都用過的“育兒方式”吧。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前段時間帶開心到肯德基,對面坐的是一對母子,媽媽買了一大盤快餐,在那裡邊看著兒子吃東西邊說話。

孩子吃漢堡的時候,因為嘴小,一下子把裡面的雞排帶出來了。媽媽在旁邊不停地說著:早就告訴你了,小口小口的吃;剛才還說的讓你手拿好了,要是拿好了,雞排才不會掉出去呢;你看看這麼大的一塊雞排就浪費了......

可能是被媽媽嘮叨的有點不開心了吧,孩子發洩般的大嘴咬了幾口漢堡,一下子噎住了,媽媽見狀又開始說了:慢點吃慢點吃,我又不和你搶東西;我不是和你說過嗎,吃飯的時候要一口一口來;快來喝幾口飲料,別噎著了;這個飲料也太涼了吧,喝幾口得了,一會肚子要疼了;飲料太甜了,小孩子不能喝太甜的東西,對牙不好......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開心在吃了有半個小時左右,這段時間那位媽媽幾乎就沒有住口,一直在那裡說啊說啊說啊說的,開心爸爸上面寫下的估計連十分之一的內容都沒有。整個吃飯的過程中,就聽見那位媽媽在那裡不停的說,不知道孩子是如何忍受下來的,開心爸爸真的恨不得找付耳塞,把自己的耳朵堵上。

實際上,在生活中,像上面那樣只要帶著孩子就不停嘮叨的爸爸媽媽們,很多。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孫儷說過這樣的一件事:

昨晚在餐廳吃飯,兩個孩子,我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沒人理我……我心想,隨便他們去,髒手吃了拉肚子,生病,有了後果得了教訓,這樣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忘記了……沒出10秒…我又想,不對呀,現在流感那麼厲害,萬一中招了,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是我自己的事情呀……然後,我又叫了八百遍催他們去洗手了。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們都是類似的想法吧,本來自己就是為孩子好啊,就像是孫儷說的,吃飯前洗手這是多麼好的一個習慣啊,可有的時候孩子就是不去洗,叫他800遍都沒用。一方面爸爸媽媽們會生氣,覺得這孩子太不聽話了,不管他了;但是轉念一想又為孩子的健康擔心,還是“言不由衷”的繼續去嘮叨孩子,

字裡行間都能看出孫儷面對著兩個孩子內心有多麼的無力。盧梭曾經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有3種最沒用的教育方式: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講道理是排名第一的方式,而爸爸媽媽的嘮叨,本質上就是講道理。

有的時候,絮絮叨叨的講道理,就算說上幾百遍,孩子也聽不進去。

為什麼爸爸媽媽們如此熱衷於嘮叨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為什麼這麼多的爸爸媽媽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嘮叨呢?

嘮叨和爸爸媽媽的生理狀況有關

發展心理學研究顯示,嘮叨和人的生理狀況有很大的關係。

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於自己語言以及行為的控制能力就會逐漸地降低,有的時候本來不用說話的,但是大腦裡面想到了,就隨口說出來了。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大腦記憶能力也有相應的降低,最主要表現就是記不住東西了,前面剛說過的話轉眼之間就忘記了,於是就形成了一句話翻來覆去的說個沒完的嘮叨了。

事實上,嘮叨本身就屬於一種心理疾病,愛嘮叨的人缺乏必要的自信,總覺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需要通過不斷的重複,最終才能達到;愛嘮叨的人也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總是想把自己內心的壓力轉化成嘮叨,傳遞給別人。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嘮叨只是爸爸媽媽沒有更好的教育方式

對於爸爸媽媽的嘮叨來說,很多時候,他們並沒有一個更好的教育方式。

就用上面開心爸爸在肯德基見到的那對母子為例,媽媽的本意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孩子慢點吃,不要喝太多飲料,這樣就好了。但是媽媽並不知道怎樣才能把這個意思,更加完整更加有效的傳遞給孩子,而且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教育說出口了,但是孩子並不接受,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說“我已經知道了”。

所以為了達到讓孩子“屈服”的目的,爸爸媽媽往往就會多說不停的說。

爸爸媽媽以前就是被嘮叨教育大的

爸爸媽媽的嘮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也是被嘮叨著長大的。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很多爸爸媽媽接受的都是以前的教育,要不是被放任自由長大的,要不就是被嘮嘮叨叨著長大的。在嘮叨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以後成了爸爸媽媽,也會下意識的選擇自己當年接受的教育來教育自己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的很多習慣都會“遺傳”給孩子,而嘮叨是最容易“遺傳”的那一個。很多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嘮叨中,不自覺的也成為了一個愛嘮叨的人。

那麼爸爸媽媽的嘮叨教育有用嗎

一般來說,能夠引起爸爸媽媽嘮叨的,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首先是如何做的問題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其實包括的內容很多,起床要做些什麼,怎樣洗臉,怎樣刷牙,怎樣更好的吃飯,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嚐嚐就可以了,什麼東西能玩,玩完了怎麼收拾好,見了別人怎麼打招呼......幾乎孩子能夠接受到的所有活動,爸爸媽媽都能夠就這件事情說出個一二三四五來,而且為了讓孩子能夠按照自己心中想的,最佳的方式來做,爸爸媽媽們就會不厭其煩,不斷地重複著指導。

其次是是什麼的問題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們害怕孩子看不懂不知道,就會不停的告訴孩子是什麼。

比如帶孩子去逛公園,不停的告訴孩子“你看那邊是柳樹,這邊是楊樹”;去動物園,不停的告訴孩子“這是老虎,老虎是萬獸之王,你看頭上面都寫了個王字呢”;孩子看繪本的時候,不停地給孩子灌輸是非“小紅帽好可憐”“那個大灰狼實在是太可惡了,吃了外婆,還要吃小紅帽”“我們寶寶以後可不能學習小紅帽,要聽爸爸媽媽的話。”......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最後就是習慣性的嘮叨了

這裡的嘮叨實際上更多的是對自己的一種“表揚”,比如“你看,為了給你講故事,媽媽連臉都沒洗呢。”“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你好好學習就行了”“你能夠好好聽話,比做什麼都好”......

那麼這樣的嘮叨,孩子們會是什麼樣的反應呢?

第一種的嘮叨,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

像吃飯洗漱這些都屬於一個人的基本能力,有的時候孩子明明自己就可以做的很好,但是爸爸媽媽這樣一嘮叨,好像就是因為他們的嘮叨才導致孩子做好了;而有的時候孩子沒做好,爸爸媽媽的嘮叨又像是有先見之明一樣。不管是哪一種,都會極大的傷害到孩子的自信心,在面對新的挑戰時,畏首畏尾,不敢放手去做。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第二種嘮叨呢,會讓孩子變得很逆反。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超限效應”。也就是說刺激越多,持續的時間越長,引起心理不耐煩或者逆反的概率就越大。教育孩子這件事也是這樣。

本來孩子看到了陌生的,新奇的事物,本能的就想去了解是什麼,去探索為什麼。但是爸爸媽媽的嘮叨呢,就相當於那個不斷閃現的刺激,時間長了,直接就引起了孩子的不耐煩,以及逆反。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孩子就會表現出,你越說什麼我越不做什麼的逆反事情來。

第三種嘮叨,更多的是在破壞親子關係。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本來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而且是心甘情願付出的。但是在爸爸媽媽的嘮叨中,好像自己變成這樣都是孩子害的。時間長了,就會使親子關係受到嚴重的影響,讓孩子對爸爸媽媽的嘮叨從心底深處產生厭煩。等孩子長大了,就會演變成為青春期的叛逆了。

所以說,嘮叨不僅僅是最沒用處的那種教育方式,更多的是會打擊孩子的信心,導致孩子的叛逆。爸爸媽媽的本意是為了孩子更好一些,沒想到卻事與願違。

不嘮叨爸爸媽媽們該怎麼辦

那麼,爸爸媽媽如何做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更聽話呢?

抓大放小,該讓孩子嘗試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做

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記憶能力以及動手能力都比較差,所以很多事情爸爸媽媽是需要在旁邊不斷提醒的,這樣,孩子才能越做越好。可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只要說上一兩次,他們就知道了,根本沒有必要過多的去提及。

"

導語

說起嘮叨來,應該是每個爸爸媽媽都用過的“育兒方式”吧。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前段時間帶開心到肯德基,對面坐的是一對母子,媽媽買了一大盤快餐,在那裡邊看著兒子吃東西邊說話。

孩子吃漢堡的時候,因為嘴小,一下子把裡面的雞排帶出來了。媽媽在旁邊不停地說著:早就告訴你了,小口小口的吃;剛才還說的讓你手拿好了,要是拿好了,雞排才不會掉出去呢;你看看這麼大的一塊雞排就浪費了......

可能是被媽媽嘮叨的有點不開心了吧,孩子發洩般的大嘴咬了幾口漢堡,一下子噎住了,媽媽見狀又開始說了:慢點吃慢點吃,我又不和你搶東西;我不是和你說過嗎,吃飯的時候要一口一口來;快來喝幾口飲料,別噎著了;這個飲料也太涼了吧,喝幾口得了,一會肚子要疼了;飲料太甜了,小孩子不能喝太甜的東西,對牙不好......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開心在吃了有半個小時左右,這段時間那位媽媽幾乎就沒有住口,一直在那裡說啊說啊說啊說的,開心爸爸上面寫下的估計連十分之一的內容都沒有。整個吃飯的過程中,就聽見那位媽媽在那裡不停的說,不知道孩子是如何忍受下來的,開心爸爸真的恨不得找付耳塞,把自己的耳朵堵上。

實際上,在生活中,像上面那樣只要帶著孩子就不停嘮叨的爸爸媽媽們,很多。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孫儷說過這樣的一件事:

昨晚在餐廳吃飯,兩個孩子,我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沒人理我……我心想,隨便他們去,髒手吃了拉肚子,生病,有了後果得了教訓,這樣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忘記了……沒出10秒…我又想,不對呀,現在流感那麼厲害,萬一中招了,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是我自己的事情呀……然後,我又叫了八百遍催他們去洗手了。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們都是類似的想法吧,本來自己就是為孩子好啊,就像是孫儷說的,吃飯前洗手這是多麼好的一個習慣啊,可有的時候孩子就是不去洗,叫他800遍都沒用。一方面爸爸媽媽們會生氣,覺得這孩子太不聽話了,不管他了;但是轉念一想又為孩子的健康擔心,還是“言不由衷”的繼續去嘮叨孩子,

字裡行間都能看出孫儷面對著兩個孩子內心有多麼的無力。盧梭曾經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有3種最沒用的教育方式: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講道理是排名第一的方式,而爸爸媽媽的嘮叨,本質上就是講道理。

有的時候,絮絮叨叨的講道理,就算說上幾百遍,孩子也聽不進去。

為什麼爸爸媽媽們如此熱衷於嘮叨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為什麼這麼多的爸爸媽媽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嘮叨呢?

嘮叨和爸爸媽媽的生理狀況有關

發展心理學研究顯示,嘮叨和人的生理狀況有很大的關係。

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於自己語言以及行為的控制能力就會逐漸地降低,有的時候本來不用說話的,但是大腦裡面想到了,就隨口說出來了。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大腦記憶能力也有相應的降低,最主要表現就是記不住東西了,前面剛說過的話轉眼之間就忘記了,於是就形成了一句話翻來覆去的說個沒完的嘮叨了。

事實上,嘮叨本身就屬於一種心理疾病,愛嘮叨的人缺乏必要的自信,總覺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需要通過不斷的重複,最終才能達到;愛嘮叨的人也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總是想把自己內心的壓力轉化成嘮叨,傳遞給別人。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嘮叨只是爸爸媽媽沒有更好的教育方式

對於爸爸媽媽的嘮叨來說,很多時候,他們並沒有一個更好的教育方式。

就用上面開心爸爸在肯德基見到的那對母子為例,媽媽的本意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孩子慢點吃,不要喝太多飲料,這樣就好了。但是媽媽並不知道怎樣才能把這個意思,更加完整更加有效的傳遞給孩子,而且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教育說出口了,但是孩子並不接受,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說“我已經知道了”。

所以為了達到讓孩子“屈服”的目的,爸爸媽媽往往就會多說不停的說。

爸爸媽媽以前就是被嘮叨教育大的

爸爸媽媽的嘮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也是被嘮叨著長大的。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很多爸爸媽媽接受的都是以前的教育,要不是被放任自由長大的,要不就是被嘮嘮叨叨著長大的。在嘮叨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以後成了爸爸媽媽,也會下意識的選擇自己當年接受的教育來教育自己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的很多習慣都會“遺傳”給孩子,而嘮叨是最容易“遺傳”的那一個。很多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嘮叨中,不自覺的也成為了一個愛嘮叨的人。

那麼爸爸媽媽的嘮叨教育有用嗎

一般來說,能夠引起爸爸媽媽嘮叨的,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首先是如何做的問題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其實包括的內容很多,起床要做些什麼,怎樣洗臉,怎樣刷牙,怎樣更好的吃飯,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嚐嚐就可以了,什麼東西能玩,玩完了怎麼收拾好,見了別人怎麼打招呼......幾乎孩子能夠接受到的所有活動,爸爸媽媽都能夠就這件事情說出個一二三四五來,而且為了讓孩子能夠按照自己心中想的,最佳的方式來做,爸爸媽媽們就會不厭其煩,不斷地重複著指導。

其次是是什麼的問題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們害怕孩子看不懂不知道,就會不停的告訴孩子是什麼。

比如帶孩子去逛公園,不停的告訴孩子“你看那邊是柳樹,這邊是楊樹”;去動物園,不停的告訴孩子“這是老虎,老虎是萬獸之王,你看頭上面都寫了個王字呢”;孩子看繪本的時候,不停地給孩子灌輸是非“小紅帽好可憐”“那個大灰狼實在是太可惡了,吃了外婆,還要吃小紅帽”“我們寶寶以後可不能學習小紅帽,要聽爸爸媽媽的話。”......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最後就是習慣性的嘮叨了

這裡的嘮叨實際上更多的是對自己的一種“表揚”,比如“你看,為了給你講故事,媽媽連臉都沒洗呢。”“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你好好學習就行了”“你能夠好好聽話,比做什麼都好”......

那麼這樣的嘮叨,孩子們會是什麼樣的反應呢?

第一種的嘮叨,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

像吃飯洗漱這些都屬於一個人的基本能力,有的時候孩子明明自己就可以做的很好,但是爸爸媽媽這樣一嘮叨,好像就是因為他們的嘮叨才導致孩子做好了;而有的時候孩子沒做好,爸爸媽媽的嘮叨又像是有先見之明一樣。不管是哪一種,都會極大的傷害到孩子的自信心,在面對新的挑戰時,畏首畏尾,不敢放手去做。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第二種嘮叨呢,會讓孩子變得很逆反。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超限效應”。也就是說刺激越多,持續的時間越長,引起心理不耐煩或者逆反的概率就越大。教育孩子這件事也是這樣。

本來孩子看到了陌生的,新奇的事物,本能的就想去了解是什麼,去探索為什麼。但是爸爸媽媽的嘮叨呢,就相當於那個不斷閃現的刺激,時間長了,直接就引起了孩子的不耐煩,以及逆反。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孩子就會表現出,你越說什麼我越不做什麼的逆反事情來。

第三種嘮叨,更多的是在破壞親子關係。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本來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而且是心甘情願付出的。但是在爸爸媽媽的嘮叨中,好像自己變成這樣都是孩子害的。時間長了,就會使親子關係受到嚴重的影響,讓孩子對爸爸媽媽的嘮叨從心底深處產生厭煩。等孩子長大了,就會演變成為青春期的叛逆了。

所以說,嘮叨不僅僅是最沒用處的那種教育方式,更多的是會打擊孩子的信心,導致孩子的叛逆。爸爸媽媽的本意是為了孩子更好一些,沒想到卻事與願違。

不嘮叨爸爸媽媽們該怎麼辦

那麼,爸爸媽媽如何做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更聽話呢?

抓大放小,該讓孩子嘗試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做

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記憶能力以及動手能力都比較差,所以很多事情爸爸媽媽是需要在旁邊不斷提醒的,這樣,孩子才能越做越好。可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只要說上一兩次,他們就知道了,根本沒有必要過多的去提及。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而且,有的時候爸爸媽媽說幾百遍都不如讓孩子去嘗試著做一遍。對於那些不是很危險的事情,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就算是失敗了,也能夠從中吸取到經驗,也能夠理解到爸爸媽媽話的正確性。

這樣的教育對孩子來說才更有意義。

放棄完美心態,接納一個優缺點的孩子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嘮叨,更深層次的原因,只是自己對孩子“愛之深恨之切”,對孩子的期望太高,一旦他們的發展偏離了自己預設的軌道,爸爸媽媽就會感到非常不滿意,表現出來的就是嘮嘮叨叨了。

事實上人無完人,對於成年人來說是這樣,對於孩子來說更是這樣。他們吃飯會灑在桌子上,走路會踩到泥裡面,跑步還會摔跤,說話也是不清楚......但這正是一個孩子應該有的狀態啊,孩子的長大,不正是一個逐步減少錯誤,變得越來越完美的一個過程嗎?

"

導語

說起嘮叨來,應該是每個爸爸媽媽都用過的“育兒方式”吧。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前段時間帶開心到肯德基,對面坐的是一對母子,媽媽買了一大盤快餐,在那裡邊看著兒子吃東西邊說話。

孩子吃漢堡的時候,因為嘴小,一下子把裡面的雞排帶出來了。媽媽在旁邊不停地說著:早就告訴你了,小口小口的吃;剛才還說的讓你手拿好了,要是拿好了,雞排才不會掉出去呢;你看看這麼大的一塊雞排就浪費了......

可能是被媽媽嘮叨的有點不開心了吧,孩子發洩般的大嘴咬了幾口漢堡,一下子噎住了,媽媽見狀又開始說了:慢點吃慢點吃,我又不和你搶東西;我不是和你說過嗎,吃飯的時候要一口一口來;快來喝幾口飲料,別噎著了;這個飲料也太涼了吧,喝幾口得了,一會肚子要疼了;飲料太甜了,小孩子不能喝太甜的東西,對牙不好......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開心在吃了有半個小時左右,這段時間那位媽媽幾乎就沒有住口,一直在那裡說啊說啊說啊說的,開心爸爸上面寫下的估計連十分之一的內容都沒有。整個吃飯的過程中,就聽見那位媽媽在那裡不停的說,不知道孩子是如何忍受下來的,開心爸爸真的恨不得找付耳塞,把自己的耳朵堵上。

實際上,在生活中,像上面那樣只要帶著孩子就不停嘮叨的爸爸媽媽們,很多。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孫儷說過這樣的一件事:

昨晚在餐廳吃飯,兩個孩子,我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沒人理我……我心想,隨便他們去,髒手吃了拉肚子,生病,有了後果得了教訓,這樣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忘記了……沒出10秒…我又想,不對呀,現在流感那麼厲害,萬一中招了,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是我自己的事情呀……然後,我又叫了八百遍催他們去洗手了。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們都是類似的想法吧,本來自己就是為孩子好啊,就像是孫儷說的,吃飯前洗手這是多麼好的一個習慣啊,可有的時候孩子就是不去洗,叫他800遍都沒用。一方面爸爸媽媽們會生氣,覺得這孩子太不聽話了,不管他了;但是轉念一想又為孩子的健康擔心,還是“言不由衷”的繼續去嘮叨孩子,

字裡行間都能看出孫儷面對著兩個孩子內心有多麼的無力。盧梭曾經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有3種最沒用的教育方式: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講道理是排名第一的方式,而爸爸媽媽的嘮叨,本質上就是講道理。

有的時候,絮絮叨叨的講道理,就算說上幾百遍,孩子也聽不進去。

為什麼爸爸媽媽們如此熱衷於嘮叨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為什麼這麼多的爸爸媽媽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嘮叨呢?

嘮叨和爸爸媽媽的生理狀況有關

發展心理學研究顯示,嘮叨和人的生理狀況有很大的關係。

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於自己語言以及行為的控制能力就會逐漸地降低,有的時候本來不用說話的,但是大腦裡面想到了,就隨口說出來了。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大腦記憶能力也有相應的降低,最主要表現就是記不住東西了,前面剛說過的話轉眼之間就忘記了,於是就形成了一句話翻來覆去的說個沒完的嘮叨了。

事實上,嘮叨本身就屬於一種心理疾病,愛嘮叨的人缺乏必要的自信,總覺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需要通過不斷的重複,最終才能達到;愛嘮叨的人也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總是想把自己內心的壓力轉化成嘮叨,傳遞給別人。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嘮叨只是爸爸媽媽沒有更好的教育方式

對於爸爸媽媽的嘮叨來說,很多時候,他們並沒有一個更好的教育方式。

就用上面開心爸爸在肯德基見到的那對母子為例,媽媽的本意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孩子慢點吃,不要喝太多飲料,這樣就好了。但是媽媽並不知道怎樣才能把這個意思,更加完整更加有效的傳遞給孩子,而且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教育說出口了,但是孩子並不接受,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說“我已經知道了”。

所以為了達到讓孩子“屈服”的目的,爸爸媽媽往往就會多說不停的說。

爸爸媽媽以前就是被嘮叨教育大的

爸爸媽媽的嘮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也是被嘮叨著長大的。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很多爸爸媽媽接受的都是以前的教育,要不是被放任自由長大的,要不就是被嘮嘮叨叨著長大的。在嘮叨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以後成了爸爸媽媽,也會下意識的選擇自己當年接受的教育來教育自己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的很多習慣都會“遺傳”給孩子,而嘮叨是最容易“遺傳”的那一個。很多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嘮叨中,不自覺的也成為了一個愛嘮叨的人。

那麼爸爸媽媽的嘮叨教育有用嗎

一般來說,能夠引起爸爸媽媽嘮叨的,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首先是如何做的問題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其實包括的內容很多,起床要做些什麼,怎樣洗臉,怎樣刷牙,怎樣更好的吃飯,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嚐嚐就可以了,什麼東西能玩,玩完了怎麼收拾好,見了別人怎麼打招呼......幾乎孩子能夠接受到的所有活動,爸爸媽媽都能夠就這件事情說出個一二三四五來,而且為了讓孩子能夠按照自己心中想的,最佳的方式來做,爸爸媽媽們就會不厭其煩,不斷地重複著指導。

其次是是什麼的問題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們害怕孩子看不懂不知道,就會不停的告訴孩子是什麼。

比如帶孩子去逛公園,不停的告訴孩子“你看那邊是柳樹,這邊是楊樹”;去動物園,不停的告訴孩子“這是老虎,老虎是萬獸之王,你看頭上面都寫了個王字呢”;孩子看繪本的時候,不停地給孩子灌輸是非“小紅帽好可憐”“那個大灰狼實在是太可惡了,吃了外婆,還要吃小紅帽”“我們寶寶以後可不能學習小紅帽,要聽爸爸媽媽的話。”......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最後就是習慣性的嘮叨了

這裡的嘮叨實際上更多的是對自己的一種“表揚”,比如“你看,為了給你講故事,媽媽連臉都沒洗呢。”“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你好好學習就行了”“你能夠好好聽話,比做什麼都好”......

那麼這樣的嘮叨,孩子們會是什麼樣的反應呢?

第一種的嘮叨,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

像吃飯洗漱這些都屬於一個人的基本能力,有的時候孩子明明自己就可以做的很好,但是爸爸媽媽這樣一嘮叨,好像就是因為他們的嘮叨才導致孩子做好了;而有的時候孩子沒做好,爸爸媽媽的嘮叨又像是有先見之明一樣。不管是哪一種,都會極大的傷害到孩子的自信心,在面對新的挑戰時,畏首畏尾,不敢放手去做。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第二種嘮叨呢,會讓孩子變得很逆反。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超限效應”。也就是說刺激越多,持續的時間越長,引起心理不耐煩或者逆反的概率就越大。教育孩子這件事也是這樣。

本來孩子看到了陌生的,新奇的事物,本能的就想去了解是什麼,去探索為什麼。但是爸爸媽媽的嘮叨呢,就相當於那個不斷閃現的刺激,時間長了,直接就引起了孩子的不耐煩,以及逆反。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孩子就會表現出,你越說什麼我越不做什麼的逆反事情來。

第三種嘮叨,更多的是在破壞親子關係。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本來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而且是心甘情願付出的。但是在爸爸媽媽的嘮叨中,好像自己變成這樣都是孩子害的。時間長了,就會使親子關係受到嚴重的影響,讓孩子對爸爸媽媽的嘮叨從心底深處產生厭煩。等孩子長大了,就會演變成為青春期的叛逆了。

所以說,嘮叨不僅僅是最沒用處的那種教育方式,更多的是會打擊孩子的信心,導致孩子的叛逆。爸爸媽媽的本意是為了孩子更好一些,沒想到卻事與願違。

不嘮叨爸爸媽媽們該怎麼辦

那麼,爸爸媽媽如何做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更聽話呢?

抓大放小,該讓孩子嘗試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做

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記憶能力以及動手能力都比較差,所以很多事情爸爸媽媽是需要在旁邊不斷提醒的,這樣,孩子才能越做越好。可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只要說上一兩次,他們就知道了,根本沒有必要過多的去提及。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而且,有的時候爸爸媽媽說幾百遍都不如讓孩子去嘗試著做一遍。對於那些不是很危險的事情,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就算是失敗了,也能夠從中吸取到經驗,也能夠理解到爸爸媽媽話的正確性。

這樣的教育對孩子來說才更有意義。

放棄完美心態,接納一個優缺點的孩子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嘮叨,更深層次的原因,只是自己對孩子“愛之深恨之切”,對孩子的期望太高,一旦他們的發展偏離了自己預設的軌道,爸爸媽媽就會感到非常不滿意,表現出來的就是嘮嘮叨叨了。

事實上人無完人,對於成年人來說是這樣,對於孩子來說更是這樣。他們吃飯會灑在桌子上,走路會踩到泥裡面,跑步還會摔跤,說話也是不清楚......但這正是一個孩子應該有的狀態啊,孩子的長大,不正是一個逐步減少錯誤,變得越來越完美的一個過程嗎?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只有爸爸媽媽們放棄那些完美的心態,接納孩子的那些不成熟的行為,才能從根本上戒掉愛嘮叨的習慣。

多聽少說,用孩子喜歡的方式來交流

爸爸媽媽們嘮叨的本質,其實是一種情緒的宣洩,只是自顧自的去說,完全沒有關注到孩子的情緒,這樣的教育註定是徒勞無功的。

正確的交流方式應該是多聽少說。

多聽就是多聽孩子關於事情的看法,很多時候孩子選擇這樣去做是有自己道理的,只有爸爸媽媽們放平心態,用平等的態度來交流,才能夠明白孩子的內心世界。少說呢,就是少說一些批判性貼標籤性的語言,對於孩子的錯誤,只要就事論事說出來就可以了,那些由此引申出來的內容,對於孩子改正沒有幫助,反而會讓他們更加焦慮,變得更加反叛。

"

導語

說起嘮叨來,應該是每個爸爸媽媽都用過的“育兒方式”吧。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前段時間帶開心到肯德基,對面坐的是一對母子,媽媽買了一大盤快餐,在那裡邊看著兒子吃東西邊說話。

孩子吃漢堡的時候,因為嘴小,一下子把裡面的雞排帶出來了。媽媽在旁邊不停地說著:早就告訴你了,小口小口的吃;剛才還說的讓你手拿好了,要是拿好了,雞排才不會掉出去呢;你看看這麼大的一塊雞排就浪費了......

可能是被媽媽嘮叨的有點不開心了吧,孩子發洩般的大嘴咬了幾口漢堡,一下子噎住了,媽媽見狀又開始說了:慢點吃慢點吃,我又不和你搶東西;我不是和你說過嗎,吃飯的時候要一口一口來;快來喝幾口飲料,別噎著了;這個飲料也太涼了吧,喝幾口得了,一會肚子要疼了;飲料太甜了,小孩子不能喝太甜的東西,對牙不好......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開心在吃了有半個小時左右,這段時間那位媽媽幾乎就沒有住口,一直在那裡說啊說啊說啊說的,開心爸爸上面寫下的估計連十分之一的內容都沒有。整個吃飯的過程中,就聽見那位媽媽在那裡不停的說,不知道孩子是如何忍受下來的,開心爸爸真的恨不得找付耳塞,把自己的耳朵堵上。

實際上,在生活中,像上面那樣只要帶著孩子就不停嘮叨的爸爸媽媽們,很多。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孫儷說過這樣的一件事:

昨晚在餐廳吃飯,兩個孩子,我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沒人理我……我心想,隨便他們去,髒手吃了拉肚子,生病,有了後果得了教訓,這樣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忘記了……沒出10秒…我又想,不對呀,現在流感那麼厲害,萬一中招了,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是我自己的事情呀……然後,我又叫了八百遍催他們去洗手了。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們都是類似的想法吧,本來自己就是為孩子好啊,就像是孫儷說的,吃飯前洗手這是多麼好的一個習慣啊,可有的時候孩子就是不去洗,叫他800遍都沒用。一方面爸爸媽媽們會生氣,覺得這孩子太不聽話了,不管他了;但是轉念一想又為孩子的健康擔心,還是“言不由衷”的繼續去嘮叨孩子,

字裡行間都能看出孫儷面對著兩個孩子內心有多麼的無力。盧梭曾經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有3種最沒用的教育方式: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講道理是排名第一的方式,而爸爸媽媽的嘮叨,本質上就是講道理。

有的時候,絮絮叨叨的講道理,就算說上幾百遍,孩子也聽不進去。

為什麼爸爸媽媽們如此熱衷於嘮叨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為什麼這麼多的爸爸媽媽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嘮叨呢?

嘮叨和爸爸媽媽的生理狀況有關

發展心理學研究顯示,嘮叨和人的生理狀況有很大的關係。

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於自己語言以及行為的控制能力就會逐漸地降低,有的時候本來不用說話的,但是大腦裡面想到了,就隨口說出來了。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大腦記憶能力也有相應的降低,最主要表現就是記不住東西了,前面剛說過的話轉眼之間就忘記了,於是就形成了一句話翻來覆去的說個沒完的嘮叨了。

事實上,嘮叨本身就屬於一種心理疾病,愛嘮叨的人缺乏必要的自信,總覺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需要通過不斷的重複,最終才能達到;愛嘮叨的人也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總是想把自己內心的壓力轉化成嘮叨,傳遞給別人。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嘮叨只是爸爸媽媽沒有更好的教育方式

對於爸爸媽媽的嘮叨來說,很多時候,他們並沒有一個更好的教育方式。

就用上面開心爸爸在肯德基見到的那對母子為例,媽媽的本意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孩子慢點吃,不要喝太多飲料,這樣就好了。但是媽媽並不知道怎樣才能把這個意思,更加完整更加有效的傳遞給孩子,而且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教育說出口了,但是孩子並不接受,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說“我已經知道了”。

所以為了達到讓孩子“屈服”的目的,爸爸媽媽往往就會多說不停的說。

爸爸媽媽以前就是被嘮叨教育大的

爸爸媽媽的嘮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也是被嘮叨著長大的。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很多爸爸媽媽接受的都是以前的教育,要不是被放任自由長大的,要不就是被嘮嘮叨叨著長大的。在嘮叨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以後成了爸爸媽媽,也會下意識的選擇自己當年接受的教育來教育自己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的很多習慣都會“遺傳”給孩子,而嘮叨是最容易“遺傳”的那一個。很多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嘮叨中,不自覺的也成為了一個愛嘮叨的人。

那麼爸爸媽媽的嘮叨教育有用嗎

一般來說,能夠引起爸爸媽媽嘮叨的,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首先是如何做的問題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其實包括的內容很多,起床要做些什麼,怎樣洗臉,怎樣刷牙,怎樣更好的吃飯,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嚐嚐就可以了,什麼東西能玩,玩完了怎麼收拾好,見了別人怎麼打招呼......幾乎孩子能夠接受到的所有活動,爸爸媽媽都能夠就這件事情說出個一二三四五來,而且為了讓孩子能夠按照自己心中想的,最佳的方式來做,爸爸媽媽們就會不厭其煩,不斷地重複著指導。

其次是是什麼的問題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們害怕孩子看不懂不知道,就會不停的告訴孩子是什麼。

比如帶孩子去逛公園,不停的告訴孩子“你看那邊是柳樹,這邊是楊樹”;去動物園,不停的告訴孩子“這是老虎,老虎是萬獸之王,你看頭上面都寫了個王字呢”;孩子看繪本的時候,不停地給孩子灌輸是非“小紅帽好可憐”“那個大灰狼實在是太可惡了,吃了外婆,還要吃小紅帽”“我們寶寶以後可不能學習小紅帽,要聽爸爸媽媽的話。”......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最後就是習慣性的嘮叨了

這裡的嘮叨實際上更多的是對自己的一種“表揚”,比如“你看,為了給你講故事,媽媽連臉都沒洗呢。”“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你好好學習就行了”“你能夠好好聽話,比做什麼都好”......

那麼這樣的嘮叨,孩子們會是什麼樣的反應呢?

第一種的嘮叨,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

像吃飯洗漱這些都屬於一個人的基本能力,有的時候孩子明明自己就可以做的很好,但是爸爸媽媽這樣一嘮叨,好像就是因為他們的嘮叨才導致孩子做好了;而有的時候孩子沒做好,爸爸媽媽的嘮叨又像是有先見之明一樣。不管是哪一種,都會極大的傷害到孩子的自信心,在面對新的挑戰時,畏首畏尾,不敢放手去做。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第二種嘮叨呢,會讓孩子變得很逆反。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超限效應”。也就是說刺激越多,持續的時間越長,引起心理不耐煩或者逆反的概率就越大。教育孩子這件事也是這樣。

本來孩子看到了陌生的,新奇的事物,本能的就想去了解是什麼,去探索為什麼。但是爸爸媽媽的嘮叨呢,就相當於那個不斷閃現的刺激,時間長了,直接就引起了孩子的不耐煩,以及逆反。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孩子就會表現出,你越說什麼我越不做什麼的逆反事情來。

第三種嘮叨,更多的是在破壞親子關係。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本來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而且是心甘情願付出的。但是在爸爸媽媽的嘮叨中,好像自己變成這樣都是孩子害的。時間長了,就會使親子關係受到嚴重的影響,讓孩子對爸爸媽媽的嘮叨從心底深處產生厭煩。等孩子長大了,就會演變成為青春期的叛逆了。

所以說,嘮叨不僅僅是最沒用處的那種教育方式,更多的是會打擊孩子的信心,導致孩子的叛逆。爸爸媽媽的本意是為了孩子更好一些,沒想到卻事與願違。

不嘮叨爸爸媽媽們該怎麼辦

那麼,爸爸媽媽如何做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更聽話呢?

抓大放小,該讓孩子嘗試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做

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記憶能力以及動手能力都比較差,所以很多事情爸爸媽媽是需要在旁邊不斷提醒的,這樣,孩子才能越做越好。可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只要說上一兩次,他們就知道了,根本沒有必要過多的去提及。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而且,有的時候爸爸媽媽說幾百遍都不如讓孩子去嘗試著做一遍。對於那些不是很危險的事情,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就算是失敗了,也能夠從中吸取到經驗,也能夠理解到爸爸媽媽話的正確性。

這樣的教育對孩子來說才更有意義。

放棄完美心態,接納一個優缺點的孩子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嘮叨,更深層次的原因,只是自己對孩子“愛之深恨之切”,對孩子的期望太高,一旦他們的發展偏離了自己預設的軌道,爸爸媽媽就會感到非常不滿意,表現出來的就是嘮嘮叨叨了。

事實上人無完人,對於成年人來說是這樣,對於孩子來說更是這樣。他們吃飯會灑在桌子上,走路會踩到泥裡面,跑步還會摔跤,說話也是不清楚......但這正是一個孩子應該有的狀態啊,孩子的長大,不正是一個逐步減少錯誤,變得越來越完美的一個過程嗎?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只有爸爸媽媽們放棄那些完美的心態,接納孩子的那些不成熟的行為,才能從根本上戒掉愛嘮叨的習慣。

多聽少說,用孩子喜歡的方式來交流

爸爸媽媽們嘮叨的本質,其實是一種情緒的宣洩,只是自顧自的去說,完全沒有關注到孩子的情緒,這樣的教育註定是徒勞無功的。

正確的交流方式應該是多聽少說。

多聽就是多聽孩子關於事情的看法,很多時候孩子選擇這樣去做是有自己道理的,只有爸爸媽媽們放平心態,用平等的態度來交流,才能夠明白孩子的內心世界。少說呢,就是少說一些批判性貼標籤性的語言,對於孩子的錯誤,只要就事論事說出來就可以了,那些由此引申出來的內容,對於孩子改正沒有幫助,反而會讓他們更加焦慮,變得更加反叛。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吃虧,可以讓孩子更快的成長

俗話說得好“失敗是成功之母”,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這樣。

有的時候,“故意”讓孩子吃點不是那麼嚴重的虧,對他們來說,是經驗的積累,是成長的契機。有次和開心一起上家長公開課的時候,老師佈置的是剪軸對稱圖形。本來正確的剪法,應該是把圖形從中間疊好,然後一次性剪成。

但是開心呢,偏不這樣,就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剪。結果不言而喻,別的小朋友都剪完兩張紙了,開心連一張紙都沒剪完。看著別的小朋友紛紛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自己還在第一個圖形上打轉,開心是又急又氣直接哭了出來。

"

導語

說起嘮叨來,應該是每個爸爸媽媽都用過的“育兒方式”吧。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前段時間帶開心到肯德基,對面坐的是一對母子,媽媽買了一大盤快餐,在那裡邊看著兒子吃東西邊說話。

孩子吃漢堡的時候,因為嘴小,一下子把裡面的雞排帶出來了。媽媽在旁邊不停地說著:早就告訴你了,小口小口的吃;剛才還說的讓你手拿好了,要是拿好了,雞排才不會掉出去呢;你看看這麼大的一塊雞排就浪費了......

可能是被媽媽嘮叨的有點不開心了吧,孩子發洩般的大嘴咬了幾口漢堡,一下子噎住了,媽媽見狀又開始說了:慢點吃慢點吃,我又不和你搶東西;我不是和你說過嗎,吃飯的時候要一口一口來;快來喝幾口飲料,別噎著了;這個飲料也太涼了吧,喝幾口得了,一會肚子要疼了;飲料太甜了,小孩子不能喝太甜的東西,對牙不好......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開心在吃了有半個小時左右,這段時間那位媽媽幾乎就沒有住口,一直在那裡說啊說啊說啊說的,開心爸爸上面寫下的估計連十分之一的內容都沒有。整個吃飯的過程中,就聽見那位媽媽在那裡不停的說,不知道孩子是如何忍受下來的,開心爸爸真的恨不得找付耳塞,把自己的耳朵堵上。

實際上,在生活中,像上面那樣只要帶著孩子就不停嘮叨的爸爸媽媽們,很多。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孫儷說過這樣的一件事:

昨晚在餐廳吃飯,兩個孩子,我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沒人理我……我心想,隨便他們去,髒手吃了拉肚子,生病,有了後果得了教訓,這樣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忘記了……沒出10秒…我又想,不對呀,現在流感那麼厲害,萬一中招了,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是我自己的事情呀……然後,我又叫了八百遍催他們去洗手了。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們都是類似的想法吧,本來自己就是為孩子好啊,就像是孫儷說的,吃飯前洗手這是多麼好的一個習慣啊,可有的時候孩子就是不去洗,叫他800遍都沒用。一方面爸爸媽媽們會生氣,覺得這孩子太不聽話了,不管他了;但是轉念一想又為孩子的健康擔心,還是“言不由衷”的繼續去嘮叨孩子,

字裡行間都能看出孫儷面對著兩個孩子內心有多麼的無力。盧梭曾經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有3種最沒用的教育方式: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講道理是排名第一的方式,而爸爸媽媽的嘮叨,本質上就是講道理。

有的時候,絮絮叨叨的講道理,就算說上幾百遍,孩子也聽不進去。

為什麼爸爸媽媽們如此熱衷於嘮叨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為什麼這麼多的爸爸媽媽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嘮叨呢?

嘮叨和爸爸媽媽的生理狀況有關

發展心理學研究顯示,嘮叨和人的生理狀況有很大的關係。

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於自己語言以及行為的控制能力就會逐漸地降低,有的時候本來不用說話的,但是大腦裡面想到了,就隨口說出來了。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大腦記憶能力也有相應的降低,最主要表現就是記不住東西了,前面剛說過的話轉眼之間就忘記了,於是就形成了一句話翻來覆去的說個沒完的嘮叨了。

事實上,嘮叨本身就屬於一種心理疾病,愛嘮叨的人缺乏必要的自信,總覺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需要通過不斷的重複,最終才能達到;愛嘮叨的人也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總是想把自己內心的壓力轉化成嘮叨,傳遞給別人。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嘮叨只是爸爸媽媽沒有更好的教育方式

對於爸爸媽媽的嘮叨來說,很多時候,他們並沒有一個更好的教育方式。

就用上面開心爸爸在肯德基見到的那對母子為例,媽媽的本意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孩子慢點吃,不要喝太多飲料,這樣就好了。但是媽媽並不知道怎樣才能把這個意思,更加完整更加有效的傳遞給孩子,而且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教育說出口了,但是孩子並不接受,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說“我已經知道了”。

所以為了達到讓孩子“屈服”的目的,爸爸媽媽往往就會多說不停的說。

爸爸媽媽以前就是被嘮叨教育大的

爸爸媽媽的嘮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也是被嘮叨著長大的。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很多爸爸媽媽接受的都是以前的教育,要不是被放任自由長大的,要不就是被嘮嘮叨叨著長大的。在嘮叨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以後成了爸爸媽媽,也會下意識的選擇自己當年接受的教育來教育自己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的很多習慣都會“遺傳”給孩子,而嘮叨是最容易“遺傳”的那一個。很多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嘮叨中,不自覺的也成為了一個愛嘮叨的人。

那麼爸爸媽媽的嘮叨教育有用嗎

一般來說,能夠引起爸爸媽媽嘮叨的,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首先是如何做的問題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其實包括的內容很多,起床要做些什麼,怎樣洗臉,怎樣刷牙,怎樣更好的吃飯,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嚐嚐就可以了,什麼東西能玩,玩完了怎麼收拾好,見了別人怎麼打招呼......幾乎孩子能夠接受到的所有活動,爸爸媽媽都能夠就這件事情說出個一二三四五來,而且為了讓孩子能夠按照自己心中想的,最佳的方式來做,爸爸媽媽們就會不厭其煩,不斷地重複著指導。

其次是是什麼的問題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們害怕孩子看不懂不知道,就會不停的告訴孩子是什麼。

比如帶孩子去逛公園,不停的告訴孩子“你看那邊是柳樹,這邊是楊樹”;去動物園,不停的告訴孩子“這是老虎,老虎是萬獸之王,你看頭上面都寫了個王字呢”;孩子看繪本的時候,不停地給孩子灌輸是非“小紅帽好可憐”“那個大灰狼實在是太可惡了,吃了外婆,還要吃小紅帽”“我們寶寶以後可不能學習小紅帽,要聽爸爸媽媽的話。”......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最後就是習慣性的嘮叨了

這裡的嘮叨實際上更多的是對自己的一種“表揚”,比如“你看,為了給你講故事,媽媽連臉都沒洗呢。”“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你好好學習就行了”“你能夠好好聽話,比做什麼都好”......

那麼這樣的嘮叨,孩子們會是什麼樣的反應呢?

第一種的嘮叨,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

像吃飯洗漱這些都屬於一個人的基本能力,有的時候孩子明明自己就可以做的很好,但是爸爸媽媽這樣一嘮叨,好像就是因為他們的嘮叨才導致孩子做好了;而有的時候孩子沒做好,爸爸媽媽的嘮叨又像是有先見之明一樣。不管是哪一種,都會極大的傷害到孩子的自信心,在面對新的挑戰時,畏首畏尾,不敢放手去做。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第二種嘮叨呢,會讓孩子變得很逆反。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超限效應”。也就是說刺激越多,持續的時間越長,引起心理不耐煩或者逆反的概率就越大。教育孩子這件事也是這樣。

本來孩子看到了陌生的,新奇的事物,本能的就想去了解是什麼,去探索為什麼。但是爸爸媽媽的嘮叨呢,就相當於那個不斷閃現的刺激,時間長了,直接就引起了孩子的不耐煩,以及逆反。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孩子就會表現出,你越說什麼我越不做什麼的逆反事情來。

第三種嘮叨,更多的是在破壞親子關係。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本來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而且是心甘情願付出的。但是在爸爸媽媽的嘮叨中,好像自己變成這樣都是孩子害的。時間長了,就會使親子關係受到嚴重的影響,讓孩子對爸爸媽媽的嘮叨從心底深處產生厭煩。等孩子長大了,就會演變成為青春期的叛逆了。

所以說,嘮叨不僅僅是最沒用處的那種教育方式,更多的是會打擊孩子的信心,導致孩子的叛逆。爸爸媽媽的本意是為了孩子更好一些,沒想到卻事與願違。

不嘮叨爸爸媽媽們該怎麼辦

那麼,爸爸媽媽如何做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更聽話呢?

抓大放小,該讓孩子嘗試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做

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記憶能力以及動手能力都比較差,所以很多事情爸爸媽媽是需要在旁邊不斷提醒的,這樣,孩子才能越做越好。可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只要說上一兩次,他們就知道了,根本沒有必要過多的去提及。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而且,有的時候爸爸媽媽說幾百遍都不如讓孩子去嘗試著做一遍。對於那些不是很危險的事情,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就算是失敗了,也能夠從中吸取到經驗,也能夠理解到爸爸媽媽話的正確性。

這樣的教育對孩子來說才更有意義。

放棄完美心態,接納一個優缺點的孩子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嘮叨,更深層次的原因,只是自己對孩子“愛之深恨之切”,對孩子的期望太高,一旦他們的發展偏離了自己預設的軌道,爸爸媽媽就會感到非常不滿意,表現出來的就是嘮嘮叨叨了。

事實上人無完人,對於成年人來說是這樣,對於孩子來說更是這樣。他們吃飯會灑在桌子上,走路會踩到泥裡面,跑步還會摔跤,說話也是不清楚......但這正是一個孩子應該有的狀態啊,孩子的長大,不正是一個逐步減少錯誤,變得越來越完美的一個過程嗎?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只有爸爸媽媽們放棄那些完美的心態,接納孩子的那些不成熟的行為,才能從根本上戒掉愛嘮叨的習慣。

多聽少說,用孩子喜歡的方式來交流

爸爸媽媽們嘮叨的本質,其實是一種情緒的宣洩,只是自顧自的去說,完全沒有關注到孩子的情緒,這樣的教育註定是徒勞無功的。

正確的交流方式應該是多聽少說。

多聽就是多聽孩子關於事情的看法,很多時候孩子選擇這樣去做是有自己道理的,只有爸爸媽媽們放平心態,用平等的態度來交流,才能夠明白孩子的內心世界。少說呢,就是少說一些批判性貼標籤性的語言,對於孩子的錯誤,只要就事論事說出來就可以了,那些由此引申出來的內容,對於孩子改正沒有幫助,反而會讓他們更加焦慮,變得更加反叛。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吃虧,可以讓孩子更快的成長

俗話說得好“失敗是成功之母”,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這樣。

有的時候,“故意”讓孩子吃點不是那麼嚴重的虧,對他們來說,是經驗的積累,是成長的契機。有次和開心一起上家長公開課的時候,老師佈置的是剪軸對稱圖形。本來正確的剪法,應該是把圖形從中間疊好,然後一次性剪成。

但是開心呢,偏不這樣,就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剪。結果不言而喻,別的小朋友都剪完兩張紙了,開心連一張紙都沒剪完。看著別的小朋友紛紛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自己還在第一個圖形上打轉,開心是又急又氣直接哭了出來。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哭過一場後,他就知道了,有的時候還是要按照規則來的,這樣才能又快又好。一個小小的吃虧讓他明白了這麼深刻的一個道理,遠比開心爸爸在旁邊嘮叨幾百遍效果要好得多。

最後

事實上,對於爸爸媽媽們來說,嘮叨,更多的是對孩子的一種控制慾望,對孩子期望破滅的一種焦慮。說到底還是自己的一種負面情緒。

嘮叨的多了就相當於把負面情緒一點不差的傳遞給了孩子,只能是給他們的心理,行為造成極大的困惑。與其用嘮叨來傷害孩子,還不如少說多聽,讓孩子心情愉悅的同時,能夠更好的接受教育呢!

"

導語

說起嘮叨來,應該是每個爸爸媽媽都用過的“育兒方式”吧。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前段時間帶開心到肯德基,對面坐的是一對母子,媽媽買了一大盤快餐,在那裡邊看著兒子吃東西邊說話。

孩子吃漢堡的時候,因為嘴小,一下子把裡面的雞排帶出來了。媽媽在旁邊不停地說著:早就告訴你了,小口小口的吃;剛才還說的讓你手拿好了,要是拿好了,雞排才不會掉出去呢;你看看這麼大的一塊雞排就浪費了......

可能是被媽媽嘮叨的有點不開心了吧,孩子發洩般的大嘴咬了幾口漢堡,一下子噎住了,媽媽見狀又開始說了:慢點吃慢點吃,我又不和你搶東西;我不是和你說過嗎,吃飯的時候要一口一口來;快來喝幾口飲料,別噎著了;這個飲料也太涼了吧,喝幾口得了,一會肚子要疼了;飲料太甜了,小孩子不能喝太甜的東西,對牙不好......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開心在吃了有半個小時左右,這段時間那位媽媽幾乎就沒有住口,一直在那裡說啊說啊說啊說的,開心爸爸上面寫下的估計連十分之一的內容都沒有。整個吃飯的過程中,就聽見那位媽媽在那裡不停的說,不知道孩子是如何忍受下來的,開心爸爸真的恨不得找付耳塞,把自己的耳朵堵上。

實際上,在生活中,像上面那樣只要帶著孩子就不停嘮叨的爸爸媽媽們,很多。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孫儷說過這樣的一件事:

昨晚在餐廳吃飯,兩個孩子,我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沒人理我……我心想,隨便他們去,髒手吃了拉肚子,生病,有了後果得了教訓,這樣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忘記了……沒出10秒…我又想,不對呀,現在流感那麼厲害,萬一中招了,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是我自己的事情呀……然後,我又叫了八百遍催他們去洗手了。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們都是類似的想法吧,本來自己就是為孩子好啊,就像是孫儷說的,吃飯前洗手這是多麼好的一個習慣啊,可有的時候孩子就是不去洗,叫他800遍都沒用。一方面爸爸媽媽們會生氣,覺得這孩子太不聽話了,不管他了;但是轉念一想又為孩子的健康擔心,還是“言不由衷”的繼續去嘮叨孩子,

字裡行間都能看出孫儷面對著兩個孩子內心有多麼的無力。盧梭曾經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有3種最沒用的教育方式: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講道理是排名第一的方式,而爸爸媽媽的嘮叨,本質上就是講道理。

有的時候,絮絮叨叨的講道理,就算說上幾百遍,孩子也聽不進去。

為什麼爸爸媽媽們如此熱衷於嘮叨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為什麼這麼多的爸爸媽媽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嘮叨呢?

嘮叨和爸爸媽媽的生理狀況有關

發展心理學研究顯示,嘮叨和人的生理狀況有很大的關係。

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於自己語言以及行為的控制能力就會逐漸地降低,有的時候本來不用說話的,但是大腦裡面想到了,就隨口說出來了。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大腦記憶能力也有相應的降低,最主要表現就是記不住東西了,前面剛說過的話轉眼之間就忘記了,於是就形成了一句話翻來覆去的說個沒完的嘮叨了。

事實上,嘮叨本身就屬於一種心理疾病,愛嘮叨的人缺乏必要的自信,總覺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需要通過不斷的重複,最終才能達到;愛嘮叨的人也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總是想把自己內心的壓力轉化成嘮叨,傳遞給別人。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嘮叨只是爸爸媽媽沒有更好的教育方式

對於爸爸媽媽的嘮叨來說,很多時候,他們並沒有一個更好的教育方式。

就用上面開心爸爸在肯德基見到的那對母子為例,媽媽的本意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孩子慢點吃,不要喝太多飲料,這樣就好了。但是媽媽並不知道怎樣才能把這個意思,更加完整更加有效的傳遞給孩子,而且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教育說出口了,但是孩子並不接受,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說“我已經知道了”。

所以為了達到讓孩子“屈服”的目的,爸爸媽媽往往就會多說不停的說。

爸爸媽媽以前就是被嘮叨教育大的

爸爸媽媽的嘮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也是被嘮叨著長大的。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很多爸爸媽媽接受的都是以前的教育,要不是被放任自由長大的,要不就是被嘮嘮叨叨著長大的。在嘮叨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以後成了爸爸媽媽,也會下意識的選擇自己當年接受的教育來教育自己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的很多習慣都會“遺傳”給孩子,而嘮叨是最容易“遺傳”的那一個。很多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嘮叨中,不自覺的也成為了一個愛嘮叨的人。

那麼爸爸媽媽的嘮叨教育有用嗎

一般來說,能夠引起爸爸媽媽嘮叨的,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首先是如何做的問題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教育其實包括的內容很多,起床要做些什麼,怎樣洗臉,怎樣刷牙,怎樣更好的吃飯,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嚐嚐就可以了,什麼東西能玩,玩完了怎麼收拾好,見了別人怎麼打招呼......幾乎孩子能夠接受到的所有活動,爸爸媽媽都能夠就這件事情說出個一二三四五來,而且為了讓孩子能夠按照自己心中想的,最佳的方式來做,爸爸媽媽們就會不厭其煩,不斷地重複著指導。

其次是是什麼的問題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們害怕孩子看不懂不知道,就會不停的告訴孩子是什麼。

比如帶孩子去逛公園,不停的告訴孩子“你看那邊是柳樹,這邊是楊樹”;去動物園,不停的告訴孩子“這是老虎,老虎是萬獸之王,你看頭上面都寫了個王字呢”;孩子看繪本的時候,不停地給孩子灌輸是非“小紅帽好可憐”“那個大灰狼實在是太可惡了,吃了外婆,還要吃小紅帽”“我們寶寶以後可不能學習小紅帽,要聽爸爸媽媽的話。”......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最後就是習慣性的嘮叨了

這裡的嘮叨實際上更多的是對自己的一種“表揚”,比如“你看,為了給你講故事,媽媽連臉都沒洗呢。”“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你好好學習就行了”“你能夠好好聽話,比做什麼都好”......

那麼這樣的嘮叨,孩子們會是什麼樣的反應呢?

第一種的嘮叨,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

像吃飯洗漱這些都屬於一個人的基本能力,有的時候孩子明明自己就可以做的很好,但是爸爸媽媽這樣一嘮叨,好像就是因為他們的嘮叨才導致孩子做好了;而有的時候孩子沒做好,爸爸媽媽的嘮叨又像是有先見之明一樣。不管是哪一種,都會極大的傷害到孩子的自信心,在面對新的挑戰時,畏首畏尾,不敢放手去做。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第二種嘮叨呢,會讓孩子變得很逆反。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超限效應”。也就是說刺激越多,持續的時間越長,引起心理不耐煩或者逆反的概率就越大。教育孩子這件事也是這樣。

本來孩子看到了陌生的,新奇的事物,本能的就想去了解是什麼,去探索為什麼。但是爸爸媽媽的嘮叨呢,就相當於那個不斷閃現的刺激,時間長了,直接就引起了孩子的不耐煩,以及逆反。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孩子就會表現出,你越說什麼我越不做什麼的逆反事情來。

第三種嘮叨,更多的是在破壞親子關係。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本來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而且是心甘情願付出的。但是在爸爸媽媽的嘮叨中,好像自己變成這樣都是孩子害的。時間長了,就會使親子關係受到嚴重的影響,讓孩子對爸爸媽媽的嘮叨從心底深處產生厭煩。等孩子長大了,就會演變成為青春期的叛逆了。

所以說,嘮叨不僅僅是最沒用處的那種教育方式,更多的是會打擊孩子的信心,導致孩子的叛逆。爸爸媽媽的本意是為了孩子更好一些,沒想到卻事與願違。

不嘮叨爸爸媽媽們該怎麼辦

那麼,爸爸媽媽如何做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更聽話呢?

抓大放小,該讓孩子嘗試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做

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記憶能力以及動手能力都比較差,所以很多事情爸爸媽媽是需要在旁邊不斷提醒的,這樣,孩子才能越做越好。可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只要說上一兩次,他們就知道了,根本沒有必要過多的去提及。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而且,有的時候爸爸媽媽說幾百遍都不如讓孩子去嘗試著做一遍。對於那些不是很危險的事情,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就算是失敗了,也能夠從中吸取到經驗,也能夠理解到爸爸媽媽話的正確性。

這樣的教育對孩子來說才更有意義。

放棄完美心態,接納一個優缺點的孩子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嘮叨,更深層次的原因,只是自己對孩子“愛之深恨之切”,對孩子的期望太高,一旦他們的發展偏離了自己預設的軌道,爸爸媽媽就會感到非常不滿意,表現出來的就是嘮嘮叨叨了。

事實上人無完人,對於成年人來說是這樣,對於孩子來說更是這樣。他們吃飯會灑在桌子上,走路會踩到泥裡面,跑步還會摔跤,說話也是不清楚......但這正是一個孩子應該有的狀態啊,孩子的長大,不正是一個逐步減少錯誤,變得越來越完美的一個過程嗎?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只有爸爸媽媽們放棄那些完美的心態,接納孩子的那些不成熟的行為,才能從根本上戒掉愛嘮叨的習慣。

多聽少說,用孩子喜歡的方式來交流

爸爸媽媽們嘮叨的本質,其實是一種情緒的宣洩,只是自顧自的去說,完全沒有關注到孩子的情緒,這樣的教育註定是徒勞無功的。

正確的交流方式應該是多聽少說。

多聽就是多聽孩子關於事情的看法,很多時候孩子選擇這樣去做是有自己道理的,只有爸爸媽媽們放平心態,用平等的態度來交流,才能夠明白孩子的內心世界。少說呢,就是少說一些批判性貼標籤性的語言,對於孩子的錯誤,只要就事論事說出來就可以了,那些由此引申出來的內容,對於孩子改正沒有幫助,反而會讓他們更加焦慮,變得更加反叛。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吃虧,可以讓孩子更快的成長

俗話說得好“失敗是成功之母”,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這樣。

有的時候,“故意”讓孩子吃點不是那麼嚴重的虧,對他們來說,是經驗的積累,是成長的契機。有次和開心一起上家長公開課的時候,老師佈置的是剪軸對稱圖形。本來正確的剪法,應該是把圖形從中間疊好,然後一次性剪成。

但是開心呢,偏不這樣,就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剪。結果不言而喻,別的小朋友都剪完兩張紙了,開心連一張紙都沒剪完。看著別的小朋友紛紛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自己還在第一個圖形上打轉,開心是又急又氣直接哭了出來。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哭過一場後,他就知道了,有的時候還是要按照規則來的,這樣才能又快又好。一個小小的吃虧讓他明白了這麼深刻的一個道理,遠比開心爸爸在旁邊嘮叨幾百遍效果要好得多。

最後

事實上,對於爸爸媽媽們來說,嘮叨,更多的是對孩子的一種控制慾望,對孩子期望破滅的一種焦慮。說到底還是自己的一種負面情緒。

嘮叨的多了就相當於把負面情緒一點不差的傳遞給了孩子,只能是給他們的心理,行為造成極大的困惑。與其用嘮叨來傷害孩子,還不如少說多聽,讓孩子心情愉悅的同時,能夠更好的接受教育呢!

孫儷微博吐槽:這個說100遍都沒用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還在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