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
"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李根萍

“茅簷雖小,溪上青青草。”走在山村的路上,遠遠映入我眼簾的是故鄉的屋簷。一片片青瓦順著房頂層層疊放,像秀眉像彎月,在簷頭回折,上翹於屋牆之外,如風吹裙襬,流暢生動。一座座屋宇,在一浪接一浪的屋簷帶動下,如大鳥張翼,鄉親們就在這羽翼呵護之下,靜篤、安祥地生活著。

記得那年在放學路上,遇上一陣瓢潑的大雨,我急忙將瘦削的身子塞進路邊人家的屋簷下。望著屋簷下那扇密密的雨簾,我如蟬蛹,靜靜等待它將我裹住,不讓雨淋溼。不一會,雨停住,我逃跑似的離開那兒,回頭看那低矮的瓦屋,竟如一隻泊在水中的烏篷船,它叫我生出許多戀戀鄉情,也讓我對屋簷有了更多的關注……

"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李根萍

“茅簷雖小,溪上青青草。”走在山村的路上,遠遠映入我眼簾的是故鄉的屋簷。一片片青瓦順著房頂層層疊放,像秀眉像彎月,在簷頭回折,上翹於屋牆之外,如風吹裙襬,流暢生動。一座座屋宇,在一浪接一浪的屋簷帶動下,如大鳥張翼,鄉親們就在這羽翼呵護之下,靜篤、安祥地生活著。

記得那年在放學路上,遇上一陣瓢潑的大雨,我急忙將瘦削的身子塞進路邊人家的屋簷下。望著屋簷下那扇密密的雨簾,我如蟬蛹,靜靜等待它將我裹住,不讓雨淋溼。不一會,雨停住,我逃跑似的離開那兒,回頭看那低矮的瓦屋,竟如一隻泊在水中的烏篷船,它叫我生出許多戀戀鄉情,也讓我對屋簷有了更多的關注……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我們的祖先在建造各種類型房屋的實踐中,認識了各種材料,如木材、石頭、泥沙的脾氣,其中以木料最被器重。為防木料腐爛,房屋前後便有了屋簷。

“白日屋簷下,雙鳴鬭鵂鶹。” “鳥鳴庭樹上,日照屋簷時。”

“屋簷下天燈,樓板上地鋪。可謂天生切對也。”

屋簷,曾是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居老屋之上,伸屋牆之外,與屋頂齊眉,距天空猶近。楊朔《征塵》中有這樣的描寫:“我們來到一所簡陋的土房前,伸一伸手,我準可以摸到屋簷。”

這似乎這就是對我們贛西屋簷生動形象的描繪。“泥巴屋,土磚灶,伸手摸得屋簷到。”故鄉的屋簷就是這般低矮,成人站在院子裡,伸手就能觸到屋簷。

每次回家,遠遠望見那低矮的屋簷下,總覺得是母親的手搭成涼篷在招呼歸鄉的遊子;走出家門,又總覺得屋簷如母親的黑褂子上的一角衣襟,牽拉著遊子縷縷相思。故鄉那低矮的屋簷,像頂竹斗笠或竹骨油布傘,為故鄉人披風阻雨,擋雪遮陽。

"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李根萍

“茅簷雖小,溪上青青草。”走在山村的路上,遠遠映入我眼簾的是故鄉的屋簷。一片片青瓦順著房頂層層疊放,像秀眉像彎月,在簷頭回折,上翹於屋牆之外,如風吹裙襬,流暢生動。一座座屋宇,在一浪接一浪的屋簷帶動下,如大鳥張翼,鄉親們就在這羽翼呵護之下,靜篤、安祥地生活著。

記得那年在放學路上,遇上一陣瓢潑的大雨,我急忙將瘦削的身子塞進路邊人家的屋簷下。望著屋簷下那扇密密的雨簾,我如蟬蛹,靜靜等待它將我裹住,不讓雨淋溼。不一會,雨停住,我逃跑似的離開那兒,回頭看那低矮的瓦屋,竟如一隻泊在水中的烏篷船,它叫我生出許多戀戀鄉情,也讓我對屋簷有了更多的關注……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我們的祖先在建造各種類型房屋的實踐中,認識了各種材料,如木材、石頭、泥沙的脾氣,其中以木料最被器重。為防木料腐爛,房屋前後便有了屋簷。

“白日屋簷下,雙鳴鬭鵂鶹。” “鳥鳴庭樹上,日照屋簷時。”

“屋簷下天燈,樓板上地鋪。可謂天生切對也。”

屋簷,曾是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居老屋之上,伸屋牆之外,與屋頂齊眉,距天空猶近。楊朔《征塵》中有這樣的描寫:“我們來到一所簡陋的土房前,伸一伸手,我準可以摸到屋簷。”

這似乎這就是對我們贛西屋簷生動形象的描繪。“泥巴屋,土磚灶,伸手摸得屋簷到。”故鄉的屋簷就是這般低矮,成人站在院子裡,伸手就能觸到屋簷。

每次回家,遠遠望見那低矮的屋簷下,總覺得是母親的手搭成涼篷在招呼歸鄉的遊子;走出家門,又總覺得屋簷如母親的黑褂子上的一角衣襟,牽拉著遊子縷縷相思。故鄉那低矮的屋簷,像頂竹斗笠或竹骨油布傘,為故鄉人披風阻雨,擋雪遮陽。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夏天,雨是常客。雨點跟著風,在瓦溝間蹦著臺階,一級一級,餘韻嫋嫋,最後彙集在一起,在簷下掛起一條條銀絲,風一吹,雨線就曼妙地搖擺起來。記得有個雨天,小夥伴們在屋簷下嘟著小嘴,起勁吹那濛濛煙霧,黃梅雨裡飄溢的是一片童稚的笑聲。雨下大了,我們便端來臉盆和罐子在屋簷下接那如注的雨水。我們高興,而大人卻緊鎖眉頭望著屋簷的滴雨。雨下得不是時候啊,眼下正是稻子收割的季節,沉甸甸的穀穗讓瘋狂的風雨吹得遍地都是,割倒的稻穗泡在水裡如放一田的麻鴨,四處漂浮。雨很響地潑在地上,心卻在陣陣緊縮。“天爛了肚子!”大人們竟惡狠狠的咒罵。雨似乎很知趣的停住。

“天晴了!天晴了!”我們歡呼著衝出屋簷,拍著小手在湛藍的天空下叫著、跳著。遠遠眺望,田裡很快熱鬧開了,人頭晃動,割稻脫粒正忙。

當外面的世界誘惑著我走出故鄉那低矮的小屋,屋簷下便只剩下孤獨的母親。我愈走愈遠,最後在六朝古都南京安了家,從此變成了一隻候鳥,與母親聚少離多。母親常常端出針線筐,坐在門口縫縫補補,然後手搭涼篷如屋簷,望著對門的山坳口,再抬眼呆呆地看屋簷下嘰嘰喳喳的一隻只小麻雀,輕輕地嘆道:“鳥兒都曉得回巢,孩兒咋不想家呢?”

其實,身在軍營的孩兒是想家的。每當獨處的時候,我常憶起故鄉的屋簷,想起兒時在屋簷下的種種嬉戲的畫面,想起兒時要好的夥伴,還有屋簷下年邁的老母親……

"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李根萍

“茅簷雖小,溪上青青草。”走在山村的路上,遠遠映入我眼簾的是故鄉的屋簷。一片片青瓦順著房頂層層疊放,像秀眉像彎月,在簷頭回折,上翹於屋牆之外,如風吹裙襬,流暢生動。一座座屋宇,在一浪接一浪的屋簷帶動下,如大鳥張翼,鄉親們就在這羽翼呵護之下,靜篤、安祥地生活著。

記得那年在放學路上,遇上一陣瓢潑的大雨,我急忙將瘦削的身子塞進路邊人家的屋簷下。望著屋簷下那扇密密的雨簾,我如蟬蛹,靜靜等待它將我裹住,不讓雨淋溼。不一會,雨停住,我逃跑似的離開那兒,回頭看那低矮的瓦屋,竟如一隻泊在水中的烏篷船,它叫我生出許多戀戀鄉情,也讓我對屋簷有了更多的關注……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我們的祖先在建造各種類型房屋的實踐中,認識了各種材料,如木材、石頭、泥沙的脾氣,其中以木料最被器重。為防木料腐爛,房屋前後便有了屋簷。

“白日屋簷下,雙鳴鬭鵂鶹。” “鳥鳴庭樹上,日照屋簷時。”

“屋簷下天燈,樓板上地鋪。可謂天生切對也。”

屋簷,曾是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居老屋之上,伸屋牆之外,與屋頂齊眉,距天空猶近。楊朔《征塵》中有這樣的描寫:“我們來到一所簡陋的土房前,伸一伸手,我準可以摸到屋簷。”

這似乎這就是對我們贛西屋簷生動形象的描繪。“泥巴屋,土磚灶,伸手摸得屋簷到。”故鄉的屋簷就是這般低矮,成人站在院子裡,伸手就能觸到屋簷。

每次回家,遠遠望見那低矮的屋簷下,總覺得是母親的手搭成涼篷在招呼歸鄉的遊子;走出家門,又總覺得屋簷如母親的黑褂子上的一角衣襟,牽拉著遊子縷縷相思。故鄉那低矮的屋簷,像頂竹斗笠或竹骨油布傘,為故鄉人披風阻雨,擋雪遮陽。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夏天,雨是常客。雨點跟著風,在瓦溝間蹦著臺階,一級一級,餘韻嫋嫋,最後彙集在一起,在簷下掛起一條條銀絲,風一吹,雨線就曼妙地搖擺起來。記得有個雨天,小夥伴們在屋簷下嘟著小嘴,起勁吹那濛濛煙霧,黃梅雨裡飄溢的是一片童稚的笑聲。雨下大了,我們便端來臉盆和罐子在屋簷下接那如注的雨水。我們高興,而大人卻緊鎖眉頭望著屋簷的滴雨。雨下得不是時候啊,眼下正是稻子收割的季節,沉甸甸的穀穗讓瘋狂的風雨吹得遍地都是,割倒的稻穗泡在水裡如放一田的麻鴨,四處漂浮。雨很響地潑在地上,心卻在陣陣緊縮。“天爛了肚子!”大人們竟惡狠狠的咒罵。雨似乎很知趣的停住。

“天晴了!天晴了!”我們歡呼著衝出屋簷,拍著小手在湛藍的天空下叫著、跳著。遠遠眺望,田裡很快熱鬧開了,人頭晃動,割稻脫粒正忙。

當外面的世界誘惑著我走出故鄉那低矮的小屋,屋簷下便只剩下孤獨的母親。我愈走愈遠,最後在六朝古都南京安了家,從此變成了一隻候鳥,與母親聚少離多。母親常常端出針線筐,坐在門口縫縫補補,然後手搭涼篷如屋簷,望著對門的山坳口,再抬眼呆呆地看屋簷下嘰嘰喳喳的一隻只小麻雀,輕輕地嘆道:“鳥兒都曉得回巢,孩兒咋不想家呢?”

其實,身在軍營的孩兒是想家的。每當獨處的時候,我常憶起故鄉的屋簷,想起兒時在屋簷下的種種嬉戲的畫面,想起兒時要好的夥伴,還有屋簷下年邁的老母親……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家中的屋簷下是鳥雀的家。長長的屋簷腋窩兒裡,藏有灰白的燕窩。那紫燕呢喃著、盤算著,藉著屋簷的弧度,銜泥築巢,將溫暖的家依偎著人的暖房。屋簷下是果實歇腳的地方。秋收拉開序幕,屋簷下堆滿了紅薯、茶子,還有一筐筐紅辣椒,一個個紅辣椒攤開晒在院子裡,猶如一幅喜慶的年畫,更似擺開一串串即將燃放的爆竹。屋簷下是天落水唱歌的舞臺。小雨如雨打芭蕉,點點滴滴,叮叮咚咚,曼妙的詩意浸透稻草床上的酣夢;大雨就是嘈嘈切切,萬馬奔騰,狂野之師席捲平崗。

屋簷下會時常坐著忙碌了一天的鄉親,有時一二個,或者在三五成群,背靠著牆,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兒,有時甚至一個人,散漫的坐在那裡,獨自發呆,回憶逝去的過往或者遙想遠方親朋。總之,屋簷下的一切似乎都和忙碌無關,它是一處散漫的存在。

"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李根萍

“茅簷雖小,溪上青青草。”走在山村的路上,遠遠映入我眼簾的是故鄉的屋簷。一片片青瓦順著房頂層層疊放,像秀眉像彎月,在簷頭回折,上翹於屋牆之外,如風吹裙襬,流暢生動。一座座屋宇,在一浪接一浪的屋簷帶動下,如大鳥張翼,鄉親們就在這羽翼呵護之下,靜篤、安祥地生活著。

記得那年在放學路上,遇上一陣瓢潑的大雨,我急忙將瘦削的身子塞進路邊人家的屋簷下。望著屋簷下那扇密密的雨簾,我如蟬蛹,靜靜等待它將我裹住,不讓雨淋溼。不一會,雨停住,我逃跑似的離開那兒,回頭看那低矮的瓦屋,竟如一隻泊在水中的烏篷船,它叫我生出許多戀戀鄉情,也讓我對屋簷有了更多的關注……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我們的祖先在建造各種類型房屋的實踐中,認識了各種材料,如木材、石頭、泥沙的脾氣,其中以木料最被器重。為防木料腐爛,房屋前後便有了屋簷。

“白日屋簷下,雙鳴鬭鵂鶹。” “鳥鳴庭樹上,日照屋簷時。”

“屋簷下天燈,樓板上地鋪。可謂天生切對也。”

屋簷,曾是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居老屋之上,伸屋牆之外,與屋頂齊眉,距天空猶近。楊朔《征塵》中有這樣的描寫:“我們來到一所簡陋的土房前,伸一伸手,我準可以摸到屋簷。”

這似乎這就是對我們贛西屋簷生動形象的描繪。“泥巴屋,土磚灶,伸手摸得屋簷到。”故鄉的屋簷就是這般低矮,成人站在院子裡,伸手就能觸到屋簷。

每次回家,遠遠望見那低矮的屋簷下,總覺得是母親的手搭成涼篷在招呼歸鄉的遊子;走出家門,又總覺得屋簷如母親的黑褂子上的一角衣襟,牽拉著遊子縷縷相思。故鄉那低矮的屋簷,像頂竹斗笠或竹骨油布傘,為故鄉人披風阻雨,擋雪遮陽。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夏天,雨是常客。雨點跟著風,在瓦溝間蹦著臺階,一級一級,餘韻嫋嫋,最後彙集在一起,在簷下掛起一條條銀絲,風一吹,雨線就曼妙地搖擺起來。記得有個雨天,小夥伴們在屋簷下嘟著小嘴,起勁吹那濛濛煙霧,黃梅雨裡飄溢的是一片童稚的笑聲。雨下大了,我們便端來臉盆和罐子在屋簷下接那如注的雨水。我們高興,而大人卻緊鎖眉頭望著屋簷的滴雨。雨下得不是時候啊,眼下正是稻子收割的季節,沉甸甸的穀穗讓瘋狂的風雨吹得遍地都是,割倒的稻穗泡在水裡如放一田的麻鴨,四處漂浮。雨很響地潑在地上,心卻在陣陣緊縮。“天爛了肚子!”大人們竟惡狠狠的咒罵。雨似乎很知趣的停住。

“天晴了!天晴了!”我們歡呼著衝出屋簷,拍著小手在湛藍的天空下叫著、跳著。遠遠眺望,田裡很快熱鬧開了,人頭晃動,割稻脫粒正忙。

當外面的世界誘惑著我走出故鄉那低矮的小屋,屋簷下便只剩下孤獨的母親。我愈走愈遠,最後在六朝古都南京安了家,從此變成了一隻候鳥,與母親聚少離多。母親常常端出針線筐,坐在門口縫縫補補,然後手搭涼篷如屋簷,望著對門的山坳口,再抬眼呆呆地看屋簷下嘰嘰喳喳的一隻只小麻雀,輕輕地嘆道:“鳥兒都曉得回巢,孩兒咋不想家呢?”

其實,身在軍營的孩兒是想家的。每當獨處的時候,我常憶起故鄉的屋簷,想起兒時在屋簷下的種種嬉戲的畫面,想起兒時要好的夥伴,還有屋簷下年邁的老母親……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家中的屋簷下是鳥雀的家。長長的屋簷腋窩兒裡,藏有灰白的燕窩。那紫燕呢喃著、盤算著,藉著屋簷的弧度,銜泥築巢,將溫暖的家依偎著人的暖房。屋簷下是果實歇腳的地方。秋收拉開序幕,屋簷下堆滿了紅薯、茶子,還有一筐筐紅辣椒,一個個紅辣椒攤開晒在院子裡,猶如一幅喜慶的年畫,更似擺開一串串即將燃放的爆竹。屋簷下是天落水唱歌的舞臺。小雨如雨打芭蕉,點點滴滴,叮叮咚咚,曼妙的詩意浸透稻草床上的酣夢;大雨就是嘈嘈切切,萬馬奔騰,狂野之師席捲平崗。

屋簷下會時常坐著忙碌了一天的鄉親,有時一二個,或者在三五成群,背靠著牆,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兒,有時甚至一個人,散漫的坐在那裡,獨自發呆,回憶逝去的過往或者遙想遠方親朋。總之,屋簷下的一切似乎都和忙碌無關,它是一處散漫的存在。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屋簷很唯美,可以庇護,可以依靠,可以遠眺,半封閉的空間,給了鄉親自由發揮的視野,又給了人安全感。不用腹背受敵,不必孤苦無依。

有一個屋簷,有一段時光,攤開一本書,泡上一杯茶,就這樣靜靜的坐著,就很美好!

走出故鄉的屋簷,置身於城市高大的水泥森林裡,我才發現故鄉的小屋雖然如一隻烏篷船離我漂去,早已擱淺在我夢中的岸邊,但故鄉的屋簷仍如母親巨大之手,常常在呼喚著我。

現在,家鄉那曾掛著臘肉、臘魚和蘿蔔皮的低矮屋簷已漸漸少了,代替它的是那一幢幢兩層或三層的樓房。兒時的印記越來越少,正如那一個個低矮的屋簷……

"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李根萍

“茅簷雖小,溪上青青草。”走在山村的路上,遠遠映入我眼簾的是故鄉的屋簷。一片片青瓦順著房頂層層疊放,像秀眉像彎月,在簷頭回折,上翹於屋牆之外,如風吹裙襬,流暢生動。一座座屋宇,在一浪接一浪的屋簷帶動下,如大鳥張翼,鄉親們就在這羽翼呵護之下,靜篤、安祥地生活著。

記得那年在放學路上,遇上一陣瓢潑的大雨,我急忙將瘦削的身子塞進路邊人家的屋簷下。望著屋簷下那扇密密的雨簾,我如蟬蛹,靜靜等待它將我裹住,不讓雨淋溼。不一會,雨停住,我逃跑似的離開那兒,回頭看那低矮的瓦屋,竟如一隻泊在水中的烏篷船,它叫我生出許多戀戀鄉情,也讓我對屋簷有了更多的關注……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我們的祖先在建造各種類型房屋的實踐中,認識了各種材料,如木材、石頭、泥沙的脾氣,其中以木料最被器重。為防木料腐爛,房屋前後便有了屋簷。

“白日屋簷下,雙鳴鬭鵂鶹。” “鳥鳴庭樹上,日照屋簷時。”

“屋簷下天燈,樓板上地鋪。可謂天生切對也。”

屋簷,曾是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居老屋之上,伸屋牆之外,與屋頂齊眉,距天空猶近。楊朔《征塵》中有這樣的描寫:“我們來到一所簡陋的土房前,伸一伸手,我準可以摸到屋簷。”

這似乎這就是對我們贛西屋簷生動形象的描繪。“泥巴屋,土磚灶,伸手摸得屋簷到。”故鄉的屋簷就是這般低矮,成人站在院子裡,伸手就能觸到屋簷。

每次回家,遠遠望見那低矮的屋簷下,總覺得是母親的手搭成涼篷在招呼歸鄉的遊子;走出家門,又總覺得屋簷如母親的黑褂子上的一角衣襟,牽拉著遊子縷縷相思。故鄉那低矮的屋簷,像頂竹斗笠或竹骨油布傘,為故鄉人披風阻雨,擋雪遮陽。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夏天,雨是常客。雨點跟著風,在瓦溝間蹦著臺階,一級一級,餘韻嫋嫋,最後彙集在一起,在簷下掛起一條條銀絲,風一吹,雨線就曼妙地搖擺起來。記得有個雨天,小夥伴們在屋簷下嘟著小嘴,起勁吹那濛濛煙霧,黃梅雨裡飄溢的是一片童稚的笑聲。雨下大了,我們便端來臉盆和罐子在屋簷下接那如注的雨水。我們高興,而大人卻緊鎖眉頭望著屋簷的滴雨。雨下得不是時候啊,眼下正是稻子收割的季節,沉甸甸的穀穗讓瘋狂的風雨吹得遍地都是,割倒的稻穗泡在水裡如放一田的麻鴨,四處漂浮。雨很響地潑在地上,心卻在陣陣緊縮。“天爛了肚子!”大人們竟惡狠狠的咒罵。雨似乎很知趣的停住。

“天晴了!天晴了!”我們歡呼著衝出屋簷,拍著小手在湛藍的天空下叫著、跳著。遠遠眺望,田裡很快熱鬧開了,人頭晃動,割稻脫粒正忙。

當外面的世界誘惑著我走出故鄉那低矮的小屋,屋簷下便只剩下孤獨的母親。我愈走愈遠,最後在六朝古都南京安了家,從此變成了一隻候鳥,與母親聚少離多。母親常常端出針線筐,坐在門口縫縫補補,然後手搭涼篷如屋簷,望著對門的山坳口,再抬眼呆呆地看屋簷下嘰嘰喳喳的一隻只小麻雀,輕輕地嘆道:“鳥兒都曉得回巢,孩兒咋不想家呢?”

其實,身在軍營的孩兒是想家的。每當獨處的時候,我常憶起故鄉的屋簷,想起兒時在屋簷下的種種嬉戲的畫面,想起兒時要好的夥伴,還有屋簷下年邁的老母親……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家中的屋簷下是鳥雀的家。長長的屋簷腋窩兒裡,藏有灰白的燕窩。那紫燕呢喃著、盤算著,藉著屋簷的弧度,銜泥築巢,將溫暖的家依偎著人的暖房。屋簷下是果實歇腳的地方。秋收拉開序幕,屋簷下堆滿了紅薯、茶子,還有一筐筐紅辣椒,一個個紅辣椒攤開晒在院子裡,猶如一幅喜慶的年畫,更似擺開一串串即將燃放的爆竹。屋簷下是天落水唱歌的舞臺。小雨如雨打芭蕉,點點滴滴,叮叮咚咚,曼妙的詩意浸透稻草床上的酣夢;大雨就是嘈嘈切切,萬馬奔騰,狂野之師席捲平崗。

屋簷下會時常坐著忙碌了一天的鄉親,有時一二個,或者在三五成群,背靠著牆,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兒,有時甚至一個人,散漫的坐在那裡,獨自發呆,回憶逝去的過往或者遙想遠方親朋。總之,屋簷下的一切似乎都和忙碌無關,它是一處散漫的存在。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屋簷很唯美,可以庇護,可以依靠,可以遠眺,半封閉的空間,給了鄉親自由發揮的視野,又給了人安全感。不用腹背受敵,不必孤苦無依。

有一個屋簷,有一段時光,攤開一本書,泡上一杯茶,就這樣靜靜的坐著,就很美好!

走出故鄉的屋簷,置身於城市高大的水泥森林裡,我才發現故鄉的小屋雖然如一隻烏篷船離我漂去,早已擱淺在我夢中的岸邊,但故鄉的屋簷仍如母親巨大之手,常常在呼喚著我。

現在,家鄉那曾掛著臘肉、臘魚和蘿蔔皮的低矮屋簷已漸漸少了,代替它的是那一幢幢兩層或三層的樓房。兒時的印記越來越少,正如那一個個低矮的屋簷……

鄉愁美文:屋簷,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夏天的一個黃昏,我回到故鄉,躑躅在家鄉的彎彎曲曲的田埂上,遠望那潔白的樓房,如同一艘艘輪船停泊在一片綠浪之中,靜靜地似一幅油畫,似乎在向我炫耀著新鮮而親切的鄉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