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為什麼中小學生補課成為了很多家長的首選?

不完美媽媽 體育 高考 教育懶書蟲 2019-07-06

隨著中高考的結束和期末考試的到來,2019年暑假已經到來。以前對於孩子而言,放假是最爽快的事情,因為兩個月都不需要上課了!可是對於現在的孩子們而言,暑假並不意味著一個學期的結束,而是意味著新一輪補課的開始!

我們很多時候會羨慕現在孩子的物質生活,卻常常忽略了這些孩子中很多人是沒有童年的,除了學校就是各類課外班:文化課補習班、興趣輔導班、特長班、武術班、編程...各類輔導班層出不窮,他們掏空的不僅僅是孩子的精力和時間,還有家長的錢包!那麼孩子們為什麼要去上這些班?火爆的課外市場究竟是怎麼煉成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

暑假來臨,為什麼中小學生補課成為了很多家長的首選?

為什麼孩子報班成為了“必需品”

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希望孩子在各個方面都能夠快人一步,當經濟條件允許的時候,就會給孩子選擇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很多家長是在盲目選擇,不考慮孩子的性格、需求,只要別人家孩子有的我孩子就不能沒有!這種從眾心理和攀比心理在孩子身上被髮展到了極致。最初是因為錢有餘而報班,到現在的有錢就要報,是誰綁架了家長們的需求?

升學壓力太大。

“如果別人家孩子報班而我們家孩子不報班,那麼我家孩子就會落後很多”的思想讓很多“搖擺型”家長心生恐懼,一邊倒的為孩子選擇報班。而這部分家長會帶動身邊的一批人產生報班需求,連鎖反應導致越來越大的家長湧入輔導市場。另一方面,孩子成績不盡如人意是很多家長報班的源動力,只要孩子成績出現問題,一家人都慌了,再不補課跟不上。

暑假來臨,為什麼中小學生補課成為了很多家長的首選?

“焦慮”、“恐懼”營銷氾濫。

市場充分利用了家長的焦慮,放大家長的恐懼心理,把課外輔導包裝成為了一部分家長解決家庭危機、改善親子關係的“良方”。有一部分家長其實給孩子報班的初衷不是為了成績,而是緩和親子關係。因為疏於溝通、學習,跟孩子之間親子關係緊張,導致父母與子女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甚至是父母與子女達到了“零溝通”的冰點。問題最初是因為學習,慢慢發展成為了生活各個方面都有問題。

當一個人絕望的時候會抓住能夠看到的每一根稻草,而孩子成績提升、學習方法改善就成為了一部分家長的首選。可是如果父母與子女不選擇改變,單單通過成績是沒有辦法挽救親子關係的!這部分家長報名輔導為的就是找人當作改善親子關係的第三方。結果真的會讓家長如願嗎?如果父母不做出改變,結果還是一樣。

暑假來臨,為什麼中小學生補課成為了很多家長的首選?

學校教育的“無差異性”。

有些人喜歡把問題歸咎於學校、老師身上,似乎孩子學不好、學不會、需要補課都是老師造成的。這部分人的這套言論不具有普遍性。因為每個行業都一樣,有做的好的、有做的不好的。我們承認,有一部分老師工作中存在一些小問題,但是我們總不能說每個老師都教不好吧?

學校教育是什麼?是大班授課,大班授課面向的是大多數人,這就意味著在課上有一部分學生“吃不飽”,有一部分“吃不完”。學生對老師的認可、需求是多元化的,老師只有一個,授課方式、風格不可能適合所有學生,如果每個學生都喜歡,那麼這個老師真的是太牛了。目前除了“人民幣”還有什麼是大家都喜歡的嗎?歡迎補充。

考評機制單一。

升學是很多孩子學習的最終目的,而中高考又是學校、家長的風向標。之前的應試教育,中高考一考定終身,所以家長、學校、學生一股腦的鑽進題海中去,強調的素質教育、全面發展更多流於形式,很難實施。新高考改革方案出臺,拉長了考評週期、豐富了考評標準,可以說是我國教育上的一個巨大進步。但是由於考試成績決定出路的觀念深入人心,真正改變現有困境還是需要時間的。

暑假來臨,為什麼中小學生補課成為了很多家長的首選?

學生成長的階段性和興趣多元化被忽視。

學生成長是存在普遍規律的,我們不可能直接讓小學的孩子去直接學習中學的知識(個別例子除外),很多家長不考慮孩子的現狀,盲目給孩子補課,這是很不可取的。另一方面,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文化課學習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有些孩子擅長體育,有些孩子擅長語言學習,也有適合抽象、邏輯類科目的學習。但是這些被家長粗暴地“規範化”,必須學習文化課,否則就是“壞孩子”。難道你認為千里馬能比牛更能犁地嗎?

課外輔導解決了家長一部分需求和問題,但是孩子的教育不是靠課外輔導就能夠解決所有問題!如果作為家長,片面認為教育孩子就是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那麼問題一定是越攢越多、越攢越大!

那麼孩子遇到學習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呢?在選擇輔導班的時候又該如何決定呢?我們明天繼續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