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何以為家》:娓娓道來的一出悲劇,看完盡是沉默'

"

與好萊塢式電影相比,《何以為家》的故事性是偏弱的,這意味著故事精彩程度較低,觀影效果稱不上絕佳。然而,儘管我非常注重故事性,但依舊覺得《何以為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隨後,我將從三個角度來聊聊《何以為家》。

"

與好萊塢式電影相比,《何以為家》的故事性是偏弱的,這意味著故事精彩程度較低,觀影效果稱不上絕佳。然而,儘管我非常注重故事性,但依舊覺得《何以為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隨後,我將從三個角度來聊聊《何以為家》。

評《何以為家》:娓娓道來的一出悲劇,看完盡是沉默

(一)故事劇情

看完這個電影之後,我第一時間想到了餘華的《活著》。儘管二者的載體不同,但感覺卻很相似。對我來說,其相似點在於,二者主角的一生都很悲苦,歷經各種不幸遭遇,遍觀下來卻又給人一種“無以言對”的平靜,只得發出一聲感嘆“這就是生活”。除此之外,便是沉默。

回到電影本身。《何以為家》依舊可以大略的切割成三幕。第一幕是主角生活的鋪墊和展示,並以妹妹嫁人作為推動劑,導致主角作出了離家出走的行動,開啟下一幕;在第二幕中,主角被黑人母親收留,並被拜託照顧其嬰兒,主角在這一幕中漸漸發生了變化,並以販賣嬰兒作為結束;第三幕除了整合此前的劇情線外,還展現了主角思想發生的變化,並起訴自己的親身父母。

"

與好萊塢式電影相比,《何以為家》的故事性是偏弱的,這意味著故事精彩程度較低,觀影效果稱不上絕佳。然而,儘管我非常注重故事性,但依舊覺得《何以為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隨後,我將從三個角度來聊聊《何以為家》。

評《何以為家》:娓娓道來的一出悲劇,看完盡是沉默

(一)故事劇情

看完這個電影之後,我第一時間想到了餘華的《活著》。儘管二者的載體不同,但感覺卻很相似。對我來說,其相似點在於,二者主角的一生都很悲苦,歷經各種不幸遭遇,遍觀下來卻又給人一種“無以言對”的平靜,只得發出一聲感嘆“這就是生活”。除此之外,便是沉默。

回到電影本身。《何以為家》依舊可以大略的切割成三幕。第一幕是主角生活的鋪墊和展示,並以妹妹嫁人作為推動劑,導致主角作出了離家出走的行動,開啟下一幕;在第二幕中,主角被黑人母親收留,並被拜託照顧其嬰兒,主角在這一幕中漸漸發生了變化,並以販賣嬰兒作為結束;第三幕除了整合此前的劇情線外,還展現了主角思想發生的變化,並起訴自己的親身父母。

評《何以為家》:娓娓道來的一出悲劇,看完盡是沉默

整個故事中,主角與父母、主角與妹妹、主角和黑人母親及其嬰兒、主角與黑幫等劇情線都很好的畫上了句號,雖然未必精彩但卻很來龍去脈很完整,並未留下《無敵破壞王2》中的病毒bug。此外,在第三幕中,主角在監獄中給電視臺打電話起訴父母,這一行動也是通過多次電視機出現、電視節目插播場景的伏筆展開的,沒有生硬的讓主角立即做出行動,這點也是值得稱讚之處。而小男孩的主角的演技確實也非常不錯,嬰兒更是很靈性。

除了故事的完整性外,《何以為家》在劇情上有兩處優秀的設計。

第一點,黑人母親的次情節設計得很巧妙。對於這類反應社會現實的電影來說,很大的一個難點就是容易變成靜態速寫而缺乏故事。如果《何以為家》整個電影都是悲劇性的、負面的場景,那麼主角可能會厭世,但隨後會麻木而習慣,且觀影效果將是“主角人生很慘”的空洞重複,毫無力度且可能出現說教傾向。但黑人母親次情節的加入,讓主角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當這種溫暖消失的時候就會激起更大的反應,也才有了“起訴父母”的可能。同時,正面與負面場景相容,讓整個故事多了話題性和豐富性。

"

與好萊塢式電影相比,《何以為家》的故事性是偏弱的,這意味著故事精彩程度較低,觀影效果稱不上絕佳。然而,儘管我非常注重故事性,但依舊覺得《何以為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隨後,我將從三個角度來聊聊《何以為家》。

評《何以為家》:娓娓道來的一出悲劇,看完盡是沉默

(一)故事劇情

看完這個電影之後,我第一時間想到了餘華的《活著》。儘管二者的載體不同,但感覺卻很相似。對我來說,其相似點在於,二者主角的一生都很悲苦,歷經各種不幸遭遇,遍觀下來卻又給人一種“無以言對”的平靜,只得發出一聲感嘆“這就是生活”。除此之外,便是沉默。

回到電影本身。《何以為家》依舊可以大略的切割成三幕。第一幕是主角生活的鋪墊和展示,並以妹妹嫁人作為推動劑,導致主角作出了離家出走的行動,開啟下一幕;在第二幕中,主角被黑人母親收留,並被拜託照顧其嬰兒,主角在這一幕中漸漸發生了變化,並以販賣嬰兒作為結束;第三幕除了整合此前的劇情線外,還展現了主角思想發生的變化,並起訴自己的親身父母。

評《何以為家》:娓娓道來的一出悲劇,看完盡是沉默

整個故事中,主角與父母、主角與妹妹、主角和黑人母親及其嬰兒、主角與黑幫等劇情線都很好的畫上了句號,雖然未必精彩但卻很來龍去脈很完整,並未留下《無敵破壞王2》中的病毒bug。此外,在第三幕中,主角在監獄中給電視臺打電話起訴父母,這一行動也是通過多次電視機出現、電視節目插播場景的伏筆展開的,沒有生硬的讓主角立即做出行動,這點也是值得稱讚之處。而小男孩的主角的演技確實也非常不錯,嬰兒更是很靈性。

除了故事的完整性外,《何以為家》在劇情上有兩處優秀的設計。

第一點,黑人母親的次情節設計得很巧妙。對於這類反應社會現實的電影來說,很大的一個難點就是容易變成靜態速寫而缺乏故事。如果《何以為家》整個電影都是悲劇性的、負面的場景,那麼主角可能會厭世,但隨後會麻木而習慣,且觀影效果將是“主角人生很慘”的空洞重複,毫無力度且可能出現說教傾向。但黑人母親次情節的加入,讓主角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當這種溫暖消失的時候就會激起更大的反應,也才有了“起訴父母”的可能。同時,正面與負面場景相容,讓整個故事多了話題性和豐富性。

評《何以為家》:娓娓道來的一出悲劇,看完盡是沉默

第二點,主角在第二幕中的選擇。起初,黑人母親的生活雖然也很貧苦,但她對嬰兒的愛讓人為之一暖,也暖到了主角。但是,在黑人母親被捕之後,一切美好急轉如下。主角從最初的掙扎度日,到掙錢帶嬰兒,到最後的賣嬰兒,這一系列的行動正如他的父親——因為生活的壓迫,最終不得不賣掉孩子。兩人的選擇似有異曲同工,實際上背後都是對生活逼迫的無奈選擇。值得一提的是,主角在做出賣嬰兒的決定之前,他小賺了一筆錢,卻又破產,這一轉折促使他做出以前不會做的行動。這一設計也是很細心,看到這一場景時我都想鼓掌一下。

(二)究竟誰錯了?

故事的開篇,主角就在法庭上拋出觀點,並在結尾時再次強調——如果不能照顧好小孩卻把小孩生下來,那麼父母就有罪。

這個觀點真的對嗎?如果不對,那麼究竟誰錯了?

在電影中,主角母親與黑人母親其實就能形成很好的對比。同樣貧苦,但誰能說黑人母親沒有照顧好小孩呢?誰能說她有罪呢?關鍵在於生了小孩之後,以什麼態度對待他。主角父母冷漠、蠻橫的方式是主角感覺自己生活在地獄的原因。

但是,主角的父母真的有錯嗎?我認為,與其說他們錯了,不如說他們是無意識的。結尾能看到,主角母親認為懷孕是個好消息,新生命的誕生對其而言並非壞事與痛苦。以及,主角母親在法庭上同樣強調,她為了孩子也吃苦任勞,活似奴隸。但這又在她對待孩子的態度上形成了反差。這種矛盾,難以用純粹的對錯來區分,以《新世界:靈性的覺醒》中提到的無意識——小我的無意識——來描述會更為準確。

"

與好萊塢式電影相比,《何以為家》的故事性是偏弱的,這意味著故事精彩程度較低,觀影效果稱不上絕佳。然而,儘管我非常注重故事性,但依舊覺得《何以為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隨後,我將從三個角度來聊聊《何以為家》。

評《何以為家》:娓娓道來的一出悲劇,看完盡是沉默

(一)故事劇情

看完這個電影之後,我第一時間想到了餘華的《活著》。儘管二者的載體不同,但感覺卻很相似。對我來說,其相似點在於,二者主角的一生都很悲苦,歷經各種不幸遭遇,遍觀下來卻又給人一種“無以言對”的平靜,只得發出一聲感嘆“這就是生活”。除此之外,便是沉默。

回到電影本身。《何以為家》依舊可以大略的切割成三幕。第一幕是主角生活的鋪墊和展示,並以妹妹嫁人作為推動劑,導致主角作出了離家出走的行動,開啟下一幕;在第二幕中,主角被黑人母親收留,並被拜託照顧其嬰兒,主角在這一幕中漸漸發生了變化,並以販賣嬰兒作為結束;第三幕除了整合此前的劇情線外,還展現了主角思想發生的變化,並起訴自己的親身父母。

評《何以為家》:娓娓道來的一出悲劇,看完盡是沉默

整個故事中,主角與父母、主角與妹妹、主角和黑人母親及其嬰兒、主角與黑幫等劇情線都很好的畫上了句號,雖然未必精彩但卻很來龍去脈很完整,並未留下《無敵破壞王2》中的病毒bug。此外,在第三幕中,主角在監獄中給電視臺打電話起訴父母,這一行動也是通過多次電視機出現、電視節目插播場景的伏筆展開的,沒有生硬的讓主角立即做出行動,這點也是值得稱讚之處。而小男孩的主角的演技確實也非常不錯,嬰兒更是很靈性。

除了故事的完整性外,《何以為家》在劇情上有兩處優秀的設計。

第一點,黑人母親的次情節設計得很巧妙。對於這類反應社會現實的電影來說,很大的一個難點就是容易變成靜態速寫而缺乏故事。如果《何以為家》整個電影都是悲劇性的、負面的場景,那麼主角可能會厭世,但隨後會麻木而習慣,且觀影效果將是“主角人生很慘”的空洞重複,毫無力度且可能出現說教傾向。但黑人母親次情節的加入,讓主角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當這種溫暖消失的時候就會激起更大的反應,也才有了“起訴父母”的可能。同時,正面與負面場景相容,讓整個故事多了話題性和豐富性。

評《何以為家》:娓娓道來的一出悲劇,看完盡是沉默

第二點,主角在第二幕中的選擇。起初,黑人母親的生活雖然也很貧苦,但她對嬰兒的愛讓人為之一暖,也暖到了主角。但是,在黑人母親被捕之後,一切美好急轉如下。主角從最初的掙扎度日,到掙錢帶嬰兒,到最後的賣嬰兒,這一系列的行動正如他的父親——因為生活的壓迫,最終不得不賣掉孩子。兩人的選擇似有異曲同工,實際上背後都是對生活逼迫的無奈選擇。值得一提的是,主角在做出賣嬰兒的決定之前,他小賺了一筆錢,卻又破產,這一轉折促使他做出以前不會做的行動。這一設計也是很細心,看到這一場景時我都想鼓掌一下。

(二)究竟誰錯了?

故事的開篇,主角就在法庭上拋出觀點,並在結尾時再次強調——如果不能照顧好小孩卻把小孩生下來,那麼父母就有罪。

這個觀點真的對嗎?如果不對,那麼究竟誰錯了?

在電影中,主角母親與黑人母親其實就能形成很好的對比。同樣貧苦,但誰能說黑人母親沒有照顧好小孩呢?誰能說她有罪呢?關鍵在於生了小孩之後,以什麼態度對待他。主角父母冷漠、蠻橫的方式是主角感覺自己生活在地獄的原因。

但是,主角的父母真的有錯嗎?我認為,與其說他們錯了,不如說他們是無意識的。結尾能看到,主角母親認為懷孕是個好消息,新生命的誕生對其而言並非壞事與痛苦。以及,主角母親在法庭上同樣強調,她為了孩子也吃苦任勞,活似奴隸。但這又在她對待孩子的態度上形成了反差。這種矛盾,難以用純粹的對錯來區分,以《新世界:靈性的覺醒》中提到的無意識——小我的無意識——來描述會更為準確。

評《何以為家》:娓娓道來的一出悲劇,看完盡是沉默

那麼,賣嬰兒、捅人的主角是錯的嗎?他的起訴決定究竟是對是錯?儘管主角確實以為嬰兒會由好人家扶養,比和自己待著更好,但這背後何嘗沒有利慾的自私呢?而起訴決定給人以警醒,但何嘗沒有憤怒、仇恨的驅動呢?換一個角度想,主角只是個普通的孩子,承擔了超出負擔的命運,很多行動和決定都只是生活的無奈。

"

與好萊塢式電影相比,《何以為家》的故事性是偏弱的,這意味著故事精彩程度較低,觀影效果稱不上絕佳。然而,儘管我非常注重故事性,但依舊覺得《何以為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隨後,我將從三個角度來聊聊《何以為家》。

評《何以為家》:娓娓道來的一出悲劇,看完盡是沉默

(一)故事劇情

看完這個電影之後,我第一時間想到了餘華的《活著》。儘管二者的載體不同,但感覺卻很相似。對我來說,其相似點在於,二者主角的一生都很悲苦,歷經各種不幸遭遇,遍觀下來卻又給人一種“無以言對”的平靜,只得發出一聲感嘆“這就是生活”。除此之外,便是沉默。

回到電影本身。《何以為家》依舊可以大略的切割成三幕。第一幕是主角生活的鋪墊和展示,並以妹妹嫁人作為推動劑,導致主角作出了離家出走的行動,開啟下一幕;在第二幕中,主角被黑人母親收留,並被拜託照顧其嬰兒,主角在這一幕中漸漸發生了變化,並以販賣嬰兒作為結束;第三幕除了整合此前的劇情線外,還展現了主角思想發生的變化,並起訴自己的親身父母。

評《何以為家》:娓娓道來的一出悲劇,看完盡是沉默

整個故事中,主角與父母、主角與妹妹、主角和黑人母親及其嬰兒、主角與黑幫等劇情線都很好的畫上了句號,雖然未必精彩但卻很來龍去脈很完整,並未留下《無敵破壞王2》中的病毒bug。此外,在第三幕中,主角在監獄中給電視臺打電話起訴父母,這一行動也是通過多次電視機出現、電視節目插播場景的伏筆展開的,沒有生硬的讓主角立即做出行動,這點也是值得稱讚之處。而小男孩的主角的演技確實也非常不錯,嬰兒更是很靈性。

除了故事的完整性外,《何以為家》在劇情上有兩處優秀的設計。

第一點,黑人母親的次情節設計得很巧妙。對於這類反應社會現實的電影來說,很大的一個難點就是容易變成靜態速寫而缺乏故事。如果《何以為家》整個電影都是悲劇性的、負面的場景,那麼主角可能會厭世,但隨後會麻木而習慣,且觀影效果將是“主角人生很慘”的空洞重複,毫無力度且可能出現說教傾向。但黑人母親次情節的加入,讓主角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當這種溫暖消失的時候就會激起更大的反應,也才有了“起訴父母”的可能。同時,正面與負面場景相容,讓整個故事多了話題性和豐富性。

評《何以為家》:娓娓道來的一出悲劇,看完盡是沉默

第二點,主角在第二幕中的選擇。起初,黑人母親的生活雖然也很貧苦,但她對嬰兒的愛讓人為之一暖,也暖到了主角。但是,在黑人母親被捕之後,一切美好急轉如下。主角從最初的掙扎度日,到掙錢帶嬰兒,到最後的賣嬰兒,這一系列的行動正如他的父親——因為生活的壓迫,最終不得不賣掉孩子。兩人的選擇似有異曲同工,實際上背後都是對生活逼迫的無奈選擇。值得一提的是,主角在做出賣嬰兒的決定之前,他小賺了一筆錢,卻又破產,這一轉折促使他做出以前不會做的行動。這一設計也是很細心,看到這一場景時我都想鼓掌一下。

(二)究竟誰錯了?

故事的開篇,主角就在法庭上拋出觀點,並在結尾時再次強調——如果不能照顧好小孩卻把小孩生下來,那麼父母就有罪。

這個觀點真的對嗎?如果不對,那麼究竟誰錯了?

在電影中,主角母親與黑人母親其實就能形成很好的對比。同樣貧苦,但誰能說黑人母親沒有照顧好小孩呢?誰能說她有罪呢?關鍵在於生了小孩之後,以什麼態度對待他。主角父母冷漠、蠻橫的方式是主角感覺自己生活在地獄的原因。

但是,主角的父母真的有錯嗎?我認為,與其說他們錯了,不如說他們是無意識的。結尾能看到,主角母親認為懷孕是個好消息,新生命的誕生對其而言並非壞事與痛苦。以及,主角母親在法庭上同樣強調,她為了孩子也吃苦任勞,活似奴隸。但這又在她對待孩子的態度上形成了反差。這種矛盾,難以用純粹的對錯來區分,以《新世界:靈性的覺醒》中提到的無意識——小我的無意識——來描述會更為準確。

評《何以為家》:娓娓道來的一出悲劇,看完盡是沉默

那麼,賣嬰兒、捅人的主角是錯的嗎?他的起訴決定究竟是對是錯?儘管主角確實以為嬰兒會由好人家扶養,比和自己待著更好,但這背後何嘗沒有利慾的自私呢?而起訴決定給人以警醒,但何嘗沒有憤怒、仇恨的驅動呢?換一個角度想,主角只是個普通的孩子,承擔了超出負擔的命運,很多行動和決定都只是生活的無奈。

評《何以為家》:娓娓道來的一出悲劇,看完盡是沉默

除了黑幫和娶童妻的男人,我認為其中的大部分人很難說錯了。

(三)觀影效果的思考

正如上文所言,《何以為家》給我“無以言對的沉默”。這引發我一些思考,明明是一部悲劇性質的電影,為何我能看得平靜且有時發出對荒誕畫面諷刺的笑聲?這個電影和以前讓我落淚的電影,有什麼區別?

當我回憶那些曾經讓我落淚的電影,比如《獨立日》、《心靈捕手》,對比之後我漸漸有了答案。關鍵在於代入感以及場景價值。代入感其實不需多言,在故事創作中,主角之所以成為主角,是因為移情作用,也即“這個主角像我”,哪怕是部分特質。但在《何以為家》中,主角並未讓我產生移情作用,因而對我而言的代入感就幾乎沒有。

但影響更大的,我覺得是場景價值。以《心靈捕手》為例,主角在徹底開放內心之前,他做出最具相反價值的事情就是緊緊封鎖內心,他為了避免自己被分手而搶先分手。正因為前後場景價值反差特別大,因而在高潮部分給人以很強的衝擊力。而在《何以為家》中,大部分場景價值的變化都相對較小,甚至大都有“意料之中”的感覺,因而在觀影效果上就給我一種平靜的感覺。

此外,晃動的、焦點時而模糊的分鏡,也會造成一種分離感。這樣的分鏡,多少讓人感覺身在現場,視線隨跑步而晃動,如同一個旁觀者。當然,對我來說,晃動的分鏡實在是看起來不舒服。

結語

《何以為家》的高分,並非在於故事真的有多精彩,更多在於一種血淋淋的現實感和真實感。但同時,相應故事技巧的加入也讓電影不至於淪落為靜態速寫,而是有變化的故事。然而,當觀影結束,我也在思考,相比沉默著感嘆“這就是生活”,更重要的是能收拾好心情繼續上路——像貝爺一般在人生的沼澤地走出一條“求生之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