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

作者:顧蔥白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又和兒子吵翻了。

“學渣”方一凡好不容易擺脫班級墊底,但是由於排名還是靠後,母子二人在大庭廣眾下撕破了臉。

"

作者:顧蔥白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又和兒子吵翻了。

“學渣”方一凡好不容易擺脫班級墊底,但是由於排名還是靠後,母子二人在大庭廣眾下撕破了臉。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童文潔說,在班級裡上游都沒用,得跟全區的學生比!

很多網友都能體會方一凡的委屈:“別的孩子”像一把利劍從小到大都懸在頭頂,讓人提心吊膽又無可奈何。

想起一則公益廣告,把相同的文字重新排列,刺耳的責難就變成了溫馨的鼓勵:

"

作者:顧蔥白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又和兒子吵翻了。

“學渣”方一凡好不容易擺脫班級墊底,但是由於排名還是靠後,母子二人在大庭廣眾下撕破了臉。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童文潔說,在班級裡上游都沒用,得跟全區的學生比!

很多網友都能體會方一凡的委屈:“別的孩子”像一把利劍從小到大都懸在頭頂,讓人提心吊膽又無可奈何。

想起一則公益廣告,把相同的文字重新排列,刺耳的責難就變成了溫馨的鼓勵: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

作者:顧蔥白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又和兒子吵翻了。

“學渣”方一凡好不容易擺脫班級墊底,但是由於排名還是靠後,母子二人在大庭廣眾下撕破了臉。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童文潔說,在班級裡上游都沒用,得跟全區的學生比!

很多網友都能體會方一凡的委屈:“別的孩子”像一把利劍從小到大都懸在頭頂,讓人提心吊膽又無可奈何。

想起一則公益廣告,把相同的文字重新排列,刺耳的責難就變成了溫馨的鼓勵: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一個高贊評論是:前半句是現實,後半句是夢幻。可見,受 “比較”之傷的孩子不在少數。

其實,比較並不一定是壞事。錯誤地比,會給人埋下終生的傷痛;智慧地比,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關鍵在於,是否找到比較的正確的方式和尺度。

錯誤的比較,讓孩子委屈一生

錯用比較的父母,往往是走進以下三個誤區:

01只比結果,不比過程

《放學後》中有個叫格格的小姑娘,小夥伴在家做客後,媽媽命令她馬上把玩具收拾好。格格一臉不情願,媽媽的怒氣一下子竄了上來:

“你怎麼這麼不省心?別人的孩子都那麼自覺……”

"

作者:顧蔥白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又和兒子吵翻了。

“學渣”方一凡好不容易擺脫班級墊底,但是由於排名還是靠後,母子二人在大庭廣眾下撕破了臉。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童文潔說,在班級裡上游都沒用,得跟全區的學生比!

很多網友都能體會方一凡的委屈:“別的孩子”像一把利劍從小到大都懸在頭頂,讓人提心吊膽又無可奈何。

想起一則公益廣告,把相同的文字重新排列,刺耳的責難就變成了溫馨的鼓勵: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一個高贊評論是:前半句是現實,後半句是夢幻。可見,受 “比較”之傷的孩子不在少數。

其實,比較並不一定是壞事。錯誤地比,會給人埋下終生的傷痛;智慧地比,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關鍵在於,是否找到比較的正確的方式和尺度。

錯誤的比較,讓孩子委屈一生

錯用比較的父母,往往是走進以下三個誤區:

01只比結果,不比過程

《放學後》中有個叫格格的小姑娘,小夥伴在家做客後,媽媽命令她馬上把玩具收拾好。格格一臉不情願,媽媽的怒氣一下子竄了上來:

“你怎麼這麼不省心?別人的孩子都那麼自覺……”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委屈的格格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下來:

"

作者:顧蔥白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又和兒子吵翻了。

“學渣”方一凡好不容易擺脫班級墊底,但是由於排名還是靠後,母子二人在大庭廣眾下撕破了臉。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童文潔說,在班級裡上游都沒用,得跟全區的學生比!

很多網友都能體會方一凡的委屈:“別的孩子”像一把利劍從小到大都懸在頭頂,讓人提心吊膽又無可奈何。

想起一則公益廣告,把相同的文字重新排列,刺耳的責難就變成了溫馨的鼓勵: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一個高贊評論是:前半句是現實,後半句是夢幻。可見,受 “比較”之傷的孩子不在少數。

其實,比較並不一定是壞事。錯誤地比,會給人埋下終生的傷痛;智慧地比,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關鍵在於,是否找到比較的正確的方式和尺度。

錯誤的比較,讓孩子委屈一生

錯用比較的父母,往往是走進以下三個誤區:

01只比結果,不比過程

《放學後》中有個叫格格的小姑娘,小夥伴在家做客後,媽媽命令她馬上把玩具收拾好。格格一臉不情願,媽媽的怒氣一下子竄了上來:

“你怎麼這麼不省心?別人的孩子都那麼自覺……”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委屈的格格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下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並非孩子故意偷懶耍賴,而是媽媽忽略了她默默為大家服務了一天,反而還說別人家的孩子好,怎能不讓人傷心呢?

給差評很簡單,用心關注卻很難。父母往往斷章取義地比較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中點點滴滴的努力,讓人深受委屈。

02只比弱勢,不比長項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雖然成績墊底,卻是個熱心體貼的陽光少年,總能在朋友有難時挺身相救,撫慰大家失落的情緒,是團體裡的開心果。

"

作者:顧蔥白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又和兒子吵翻了。

“學渣”方一凡好不容易擺脫班級墊底,但是由於排名還是靠後,母子二人在大庭廣眾下撕破了臉。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童文潔說,在班級裡上游都沒用,得跟全區的學生比!

很多網友都能體會方一凡的委屈:“別的孩子”像一把利劍從小到大都懸在頭頂,讓人提心吊膽又無可奈何。

想起一則公益廣告,把相同的文字重新排列,刺耳的責難就變成了溫馨的鼓勵: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一個高贊評論是:前半句是現實,後半句是夢幻。可見,受 “比較”之傷的孩子不在少數。

其實,比較並不一定是壞事。錯誤地比,會給人埋下終生的傷痛;智慧地比,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關鍵在於,是否找到比較的正確的方式和尺度。

錯誤的比較,讓孩子委屈一生

錯用比較的父母,往往是走進以下三個誤區:

01只比結果,不比過程

《放學後》中有個叫格格的小姑娘,小夥伴在家做客後,媽媽命令她馬上把玩具收拾好。格格一臉不情願,媽媽的怒氣一下子竄了上來:

“你怎麼這麼不省心?別人的孩子都那麼自覺……”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委屈的格格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下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並非孩子故意偷懶耍賴,而是媽媽忽略了她默默為大家服務了一天,反而還說別人家的孩子好,怎能不讓人傷心呢?

給差評很簡單,用心關注卻很難。父母往往斷章取義地比較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中點點滴滴的努力,讓人深受委屈。

02只比弱勢,不比長項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雖然成績墊底,卻是個熱心體貼的陽光少年,總能在朋友有難時挺身相救,撫慰大家失落的情緒,是團體裡的開心果。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不少網友大呼,真想要方一凡這樣暖心義氣的朋友!可媽媽卻從來看不到他的長處,只抓著成績做文章,氣得他說“我不高考了!”

"

作者:顧蔥白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又和兒子吵翻了。

“學渣”方一凡好不容易擺脫班級墊底,但是由於排名還是靠後,母子二人在大庭廣眾下撕破了臉。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童文潔說,在班級裡上游都沒用,得跟全區的學生比!

很多網友都能體會方一凡的委屈:“別的孩子”像一把利劍從小到大都懸在頭頂,讓人提心吊膽又無可奈何。

想起一則公益廣告,把相同的文字重新排列,刺耳的責難就變成了溫馨的鼓勵: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一個高贊評論是:前半句是現實,後半句是夢幻。可見,受 “比較”之傷的孩子不在少數。

其實,比較並不一定是壞事。錯誤地比,會給人埋下終生的傷痛;智慧地比,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關鍵在於,是否找到比較的正確的方式和尺度。

錯誤的比較,讓孩子委屈一生

錯用比較的父母,往往是走進以下三個誤區:

01只比結果,不比過程

《放學後》中有個叫格格的小姑娘,小夥伴在家做客後,媽媽命令她馬上把玩具收拾好。格格一臉不情願,媽媽的怒氣一下子竄了上來:

“你怎麼這麼不省心?別人的孩子都那麼自覺……”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委屈的格格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下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並非孩子故意偷懶耍賴,而是媽媽忽略了她默默為大家服務了一天,反而還說別人家的孩子好,怎能不讓人傷心呢?

給差評很簡單,用心關注卻很難。父母往往斷章取義地比較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中點點滴滴的努力,讓人深受委屈。

02只比弱勢,不比長項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雖然成績墊底,卻是個熱心體貼的陽光少年,總能在朋友有難時挺身相救,撫慰大家失落的情緒,是團體裡的開心果。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不少網友大呼,真想要方一凡這樣暖心義氣的朋友!可媽媽卻從來看不到他的長處,只抓著成績做文章,氣得他說“我不高考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提出“習得性無助”的概念,即人因為重複失敗或懲罰,造成對現實無望和無奈的心理狀態。

總拿弱項跟別人的長項比,孩子容易產生絕望、無助甚至自棄心態:我很沒用,不管怎麼做都不如人。久而久之,原本可發展的優勢也會被埋沒。

家長眼中的“缺口”,也許正是打開優勢的開關。換一把衡量的尺子,或許會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03只貼標籤,不給引導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話:

“你怎麼這麼懶,XX回家寫作業從來不要人催!”

“成天不務正業,你們班XXX多乖!”

“這麼大了還亂花錢,我朋友的娃早就勤工儉學了!”

"

作者:顧蔥白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又和兒子吵翻了。

“學渣”方一凡好不容易擺脫班級墊底,但是由於排名還是靠後,母子二人在大庭廣眾下撕破了臉。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童文潔說,在班級裡上游都沒用,得跟全區的學生比!

很多網友都能體會方一凡的委屈:“別的孩子”像一把利劍從小到大都懸在頭頂,讓人提心吊膽又無可奈何。

想起一則公益廣告,把相同的文字重新排列,刺耳的責難就變成了溫馨的鼓勵: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一個高贊評論是:前半句是現實,後半句是夢幻。可見,受 “比較”之傷的孩子不在少數。

其實,比較並不一定是壞事。錯誤地比,會給人埋下終生的傷痛;智慧地比,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關鍵在於,是否找到比較的正確的方式和尺度。

錯誤的比較,讓孩子委屈一生

錯用比較的父母,往往是走進以下三個誤區:

01只比結果,不比過程

《放學後》中有個叫格格的小姑娘,小夥伴在家做客後,媽媽命令她馬上把玩具收拾好。格格一臉不情願,媽媽的怒氣一下子竄了上來:

“你怎麼這麼不省心?別人的孩子都那麼自覺……”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委屈的格格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下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並非孩子故意偷懶耍賴,而是媽媽忽略了她默默為大家服務了一天,反而還說別人家的孩子好,怎能不讓人傷心呢?

給差評很簡單,用心關注卻很難。父母往往斷章取義地比較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中點點滴滴的努力,讓人深受委屈。

02只比弱勢,不比長項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雖然成績墊底,卻是個熱心體貼的陽光少年,總能在朋友有難時挺身相救,撫慰大家失落的情緒,是團體裡的開心果。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不少網友大呼,真想要方一凡這樣暖心義氣的朋友!可媽媽卻從來看不到他的長處,只抓著成績做文章,氣得他說“我不高考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提出“習得性無助”的概念,即人因為重複失敗或懲罰,造成對現實無望和無奈的心理狀態。

總拿弱項跟別人的長項比,孩子容易產生絕望、無助甚至自棄心態:我很沒用,不管怎麼做都不如人。久而久之,原本可發展的優勢也會被埋沒。

家長眼中的“缺口”,也許正是打開優勢的開關。換一把衡量的尺子,或許會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03只貼標籤,不給引導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話:

“你怎麼這麼懶,XX回家寫作業從來不要人催!”

“成天不務正業,你們班XXX多乖!”

“這麼大了還亂花錢,我朋友的娃早就勤工儉學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當預期無法滿足,父母往往會劈頭蓋臉地貼壞標籤,企圖讓孩子在比較中自慚形穢,激發鬥志。 然而,“貼標籤”式的比較通常是盲目武斷的,只會將孩子推入偏見鋪就的歧途。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一味比較和指責並不能讓人醒悟,反而會讓情緒管理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揹負著負面的標籤,在通往“不良行為”的路上越滑越遠。用正面積極的引導代替負面偏激的標籤,才能治標治本。

"

作者:顧蔥白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又和兒子吵翻了。

“學渣”方一凡好不容易擺脫班級墊底,但是由於排名還是靠後,母子二人在大庭廣眾下撕破了臉。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童文潔說,在班級裡上游都沒用,得跟全區的學生比!

很多網友都能體會方一凡的委屈:“別的孩子”像一把利劍從小到大都懸在頭頂,讓人提心吊膽又無可奈何。

想起一則公益廣告,把相同的文字重新排列,刺耳的責難就變成了溫馨的鼓勵: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一個高贊評論是:前半句是現實,後半句是夢幻。可見,受 “比較”之傷的孩子不在少數。

其實,比較並不一定是壞事。錯誤地比,會給人埋下終生的傷痛;智慧地比,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關鍵在於,是否找到比較的正確的方式和尺度。

錯誤的比較,讓孩子委屈一生

錯用比較的父母,往往是走進以下三個誤區:

01只比結果,不比過程

《放學後》中有個叫格格的小姑娘,小夥伴在家做客後,媽媽命令她馬上把玩具收拾好。格格一臉不情願,媽媽的怒氣一下子竄了上來:

“你怎麼這麼不省心?別人的孩子都那麼自覺……”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委屈的格格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下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並非孩子故意偷懶耍賴,而是媽媽忽略了她默默為大家服務了一天,反而還說別人家的孩子好,怎能不讓人傷心呢?

給差評很簡單,用心關注卻很難。父母往往斷章取義地比較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中點點滴滴的努力,讓人深受委屈。

02只比弱勢,不比長項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雖然成績墊底,卻是個熱心體貼的陽光少年,總能在朋友有難時挺身相救,撫慰大家失落的情緒,是團體裡的開心果。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不少網友大呼,真想要方一凡這樣暖心義氣的朋友!可媽媽卻從來看不到他的長處,只抓著成績做文章,氣得他說“我不高考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提出“習得性無助”的概念,即人因為重複失敗或懲罰,造成對現實無望和無奈的心理狀態。

總拿弱項跟別人的長項比,孩子容易產生絕望、無助甚至自棄心態:我很沒用,不管怎麼做都不如人。久而久之,原本可發展的優勢也會被埋沒。

家長眼中的“缺口”,也許正是打開優勢的開關。換一把衡量的尺子,或許會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03只貼標籤,不給引導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話:

“你怎麼這麼懶,XX回家寫作業從來不要人催!”

“成天不務正業,你們班XXX多乖!”

“這麼大了還亂花錢,我朋友的娃早就勤工儉學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當預期無法滿足,父母往往會劈頭蓋臉地貼壞標籤,企圖讓孩子在比較中自慚形穢,激發鬥志。 然而,“貼標籤”式的比較通常是盲目武斷的,只會將孩子推入偏見鋪就的歧途。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一味比較和指責並不能讓人醒悟,反而會讓情緒管理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揹負著負面的標籤,在通往“不良行為”的路上越滑越遠。用正面積極的引導代替負面偏激的標籤,才能治標治本。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聰明的家長這樣比

得當的比,是催人奮進的戒尺;失當的比,是傷人一生的棍棒。關鍵是要抓住“跟誰比,怎麼比”,讓比較發揮正面作用。

01比較,要多拿幾把尺子

知乎某網友說自己從小反應慢,跟不上大家的學習節奏,一直都是“拖後腿”的角色。

然而一次比較成了他人生的轉折。媽媽說:“你知道嗎?鍋越大,開水就越慢。別人的鍋小,所以很快就開了。你的鍋大,得慢慢開。現在雖然不如別人,但你以後會比他們做得更好!”

媽媽在分數的背後比出了特質的差異,在短期劣勢中比出了長期潛力。她沒有把成績落後理解為“你真笨”,而是“你會慢一點成功”。

"

作者:顧蔥白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又和兒子吵翻了。

“學渣”方一凡好不容易擺脫班級墊底,但是由於排名還是靠後,母子二人在大庭廣眾下撕破了臉。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童文潔說,在班級裡上游都沒用,得跟全區的學生比!

很多網友都能體會方一凡的委屈:“別的孩子”像一把利劍從小到大都懸在頭頂,讓人提心吊膽又無可奈何。

想起一則公益廣告,把相同的文字重新排列,刺耳的責難就變成了溫馨的鼓勵: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一個高贊評論是:前半句是現實,後半句是夢幻。可見,受 “比較”之傷的孩子不在少數。

其實,比較並不一定是壞事。錯誤地比,會給人埋下終生的傷痛;智慧地比,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關鍵在於,是否找到比較的正確的方式和尺度。

錯誤的比較,讓孩子委屈一生

錯用比較的父母,往往是走進以下三個誤區:

01只比結果,不比過程

《放學後》中有個叫格格的小姑娘,小夥伴在家做客後,媽媽命令她馬上把玩具收拾好。格格一臉不情願,媽媽的怒氣一下子竄了上來:

“你怎麼這麼不省心?別人的孩子都那麼自覺……”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委屈的格格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下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並非孩子故意偷懶耍賴,而是媽媽忽略了她默默為大家服務了一天,反而還說別人家的孩子好,怎能不讓人傷心呢?

給差評很簡單,用心關注卻很難。父母往往斷章取義地比較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中點點滴滴的努力,讓人深受委屈。

02只比弱勢,不比長項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雖然成績墊底,卻是個熱心體貼的陽光少年,總能在朋友有難時挺身相救,撫慰大家失落的情緒,是團體裡的開心果。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不少網友大呼,真想要方一凡這樣暖心義氣的朋友!可媽媽卻從來看不到他的長處,只抓著成績做文章,氣得他說“我不高考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提出“習得性無助”的概念,即人因為重複失敗或懲罰,造成對現實無望和無奈的心理狀態。

總拿弱項跟別人的長項比,孩子容易產生絕望、無助甚至自棄心態:我很沒用,不管怎麼做都不如人。久而久之,原本可發展的優勢也會被埋沒。

家長眼中的“缺口”,也許正是打開優勢的開關。換一把衡量的尺子,或許會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03只貼標籤,不給引導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話:

“你怎麼這麼懶,XX回家寫作業從來不要人催!”

“成天不務正業,你們班XXX多乖!”

“這麼大了還亂花錢,我朋友的娃早就勤工儉學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當預期無法滿足,父母往往會劈頭蓋臉地貼壞標籤,企圖讓孩子在比較中自慚形穢,激發鬥志。 然而,“貼標籤”式的比較通常是盲目武斷的,只會將孩子推入偏見鋪就的歧途。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一味比較和指責並不能讓人醒悟,反而會讓情緒管理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揹負著負面的標籤,在通往“不良行為”的路上越滑越遠。用正面積極的引導代替負面偏激的標籤,才能治標治本。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聰明的家長這樣比

得當的比,是催人奮進的戒尺;失當的比,是傷人一生的棍棒。關鍵是要抓住“跟誰比,怎麼比”,讓比較發揮正面作用。

01比較,要多拿幾把尺子

知乎某網友說自己從小反應慢,跟不上大家的學習節奏,一直都是“拖後腿”的角色。

然而一次比較成了他人生的轉折。媽媽說:“你知道嗎?鍋越大,開水就越慢。別人的鍋小,所以很快就開了。你的鍋大,得慢慢開。現在雖然不如別人,但你以後會比他們做得更好!”

媽媽在分數的背後比出了特質的差異,在短期劣勢中比出了長期潛力。她沒有把成績落後理解為“你真笨”,而是“你會慢一點成功”。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這讓孩子既接納了暫時落後的現狀,又不失奮起直追的信心,明白了成敗不在眼前,眼光要觸及長遠的未來。 最終,這位網友考上了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中國人大,這都要歸功於媽媽教科書式的比較!

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認知模式,具有自己的靈性觸角,這是上天贈與的禮物,關鍵是這些“彩蛋”能否被發現。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

"

作者:顧蔥白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又和兒子吵翻了。

“學渣”方一凡好不容易擺脫班級墊底,但是由於排名還是靠後,母子二人在大庭廣眾下撕破了臉。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童文潔說,在班級裡上游都沒用,得跟全區的學生比!

很多網友都能體會方一凡的委屈:“別的孩子”像一把利劍從小到大都懸在頭頂,讓人提心吊膽又無可奈何。

想起一則公益廣告,把相同的文字重新排列,刺耳的責難就變成了溫馨的鼓勵: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一個高贊評論是:前半句是現實,後半句是夢幻。可見,受 “比較”之傷的孩子不在少數。

其實,比較並不一定是壞事。錯誤地比,會給人埋下終生的傷痛;智慧地比,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關鍵在於,是否找到比較的正確的方式和尺度。

錯誤的比較,讓孩子委屈一生

錯用比較的父母,往往是走進以下三個誤區:

01只比結果,不比過程

《放學後》中有個叫格格的小姑娘,小夥伴在家做客後,媽媽命令她馬上把玩具收拾好。格格一臉不情願,媽媽的怒氣一下子竄了上來:

“你怎麼這麼不省心?別人的孩子都那麼自覺……”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委屈的格格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下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並非孩子故意偷懶耍賴,而是媽媽忽略了她默默為大家服務了一天,反而還說別人家的孩子好,怎能不讓人傷心呢?

給差評很簡單,用心關注卻很難。父母往往斷章取義地比較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中點點滴滴的努力,讓人深受委屈。

02只比弱勢,不比長項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雖然成績墊底,卻是個熱心體貼的陽光少年,總能在朋友有難時挺身相救,撫慰大家失落的情緒,是團體裡的開心果。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不少網友大呼,真想要方一凡這樣暖心義氣的朋友!可媽媽卻從來看不到他的長處,只抓著成績做文章,氣得他說“我不高考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提出“習得性無助”的概念,即人因為重複失敗或懲罰,造成對現實無望和無奈的心理狀態。

總拿弱項跟別人的長項比,孩子容易產生絕望、無助甚至自棄心態:我很沒用,不管怎麼做都不如人。久而久之,原本可發展的優勢也會被埋沒。

家長眼中的“缺口”,也許正是打開優勢的開關。換一把衡量的尺子,或許會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03只貼標籤,不給引導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話:

“你怎麼這麼懶,XX回家寫作業從來不要人催!”

“成天不務正業,你們班XXX多乖!”

“這麼大了還亂花錢,我朋友的娃早就勤工儉學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當預期無法滿足,父母往往會劈頭蓋臉地貼壞標籤,企圖讓孩子在比較中自慚形穢,激發鬥志。 然而,“貼標籤”式的比較通常是盲目武斷的,只會將孩子推入偏見鋪就的歧途。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一味比較和指責並不能讓人醒悟,反而會讓情緒管理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揹負著負面的標籤,在通往“不良行為”的路上越滑越遠。用正面積極的引導代替負面偏激的標籤,才能治標治本。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聰明的家長這樣比

得當的比,是催人奮進的戒尺;失當的比,是傷人一生的棍棒。關鍵是要抓住“跟誰比,怎麼比”,讓比較發揮正面作用。

01比較,要多拿幾把尺子

知乎某網友說自己從小反應慢,跟不上大家的學習節奏,一直都是“拖後腿”的角色。

然而一次比較成了他人生的轉折。媽媽說:“你知道嗎?鍋越大,開水就越慢。別人的鍋小,所以很快就開了。你的鍋大,得慢慢開。現在雖然不如別人,但你以後會比他們做得更好!”

媽媽在分數的背後比出了特質的差異,在短期劣勢中比出了長期潛力。她沒有把成績落後理解為“你真笨”,而是“你會慢一點成功”。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這讓孩子既接納了暫時落後的現狀,又不失奮起直追的信心,明白了成敗不在眼前,眼光要觸及長遠的未來。 最終,這位網友考上了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中國人大,這都要歸功於媽媽教科書式的比較!

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認知模式,具有自己的靈性觸角,這是上天贈與的禮物,關鍵是這些“彩蛋”能否被發現。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與其以他人之長攻擊自身之短,不如尊重差異,挖掘自己的祕密武器。

02和別人比,不如和父母比

最近,杭州“硬核”媽媽潘潔火了:“奔四”的她辭職創業,還在忙碌的間隙死磕學業,今年順利考上北大光華管理學院MBA研究生,圓夢北大。

《人民日報》稱讚:逼孩子上北大?你上一個試試!好的,媽媽考上了,該你了!

如果說有“別人家孩子”,潘潔或許就是“別人家的媽媽”吧!而潘潔的祕訣之一,就是和兒子當“對手”。

"

作者:顧蔥白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又和兒子吵翻了。

“學渣”方一凡好不容易擺脫班級墊底,但是由於排名還是靠後,母子二人在大庭廣眾下撕破了臉。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童文潔說,在班級裡上游都沒用,得跟全區的學生比!

很多網友都能體會方一凡的委屈:“別的孩子”像一把利劍從小到大都懸在頭頂,讓人提心吊膽又無可奈何。

想起一則公益廣告,把相同的文字重新排列,刺耳的責難就變成了溫馨的鼓勵: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一個高贊評論是:前半句是現實,後半句是夢幻。可見,受 “比較”之傷的孩子不在少數。

其實,比較並不一定是壞事。錯誤地比,會給人埋下終生的傷痛;智慧地比,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關鍵在於,是否找到比較的正確的方式和尺度。

錯誤的比較,讓孩子委屈一生

錯用比較的父母,往往是走進以下三個誤區:

01只比結果,不比過程

《放學後》中有個叫格格的小姑娘,小夥伴在家做客後,媽媽命令她馬上把玩具收拾好。格格一臉不情願,媽媽的怒氣一下子竄了上來:

“你怎麼這麼不省心?別人的孩子都那麼自覺……”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委屈的格格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下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並非孩子故意偷懶耍賴,而是媽媽忽略了她默默為大家服務了一天,反而還說別人家的孩子好,怎能不讓人傷心呢?

給差評很簡單,用心關注卻很難。父母往往斷章取義地比較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中點點滴滴的努力,讓人深受委屈。

02只比弱勢,不比長項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雖然成績墊底,卻是個熱心體貼的陽光少年,總能在朋友有難時挺身相救,撫慰大家失落的情緒,是團體裡的開心果。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不少網友大呼,真想要方一凡這樣暖心義氣的朋友!可媽媽卻從來看不到他的長處,只抓著成績做文章,氣得他說“我不高考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提出“習得性無助”的概念,即人因為重複失敗或懲罰,造成對現實無望和無奈的心理狀態。

總拿弱項跟別人的長項比,孩子容易產生絕望、無助甚至自棄心態:我很沒用,不管怎麼做都不如人。久而久之,原本可發展的優勢也會被埋沒。

家長眼中的“缺口”,也許正是打開優勢的開關。換一把衡量的尺子,或許會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03只貼標籤,不給引導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話:

“你怎麼這麼懶,XX回家寫作業從來不要人催!”

“成天不務正業,你們班XXX多乖!”

“這麼大了還亂花錢,我朋友的娃早就勤工儉學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當預期無法滿足,父母往往會劈頭蓋臉地貼壞標籤,企圖讓孩子在比較中自慚形穢,激發鬥志。 然而,“貼標籤”式的比較通常是盲目武斷的,只會將孩子推入偏見鋪就的歧途。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一味比較和指責並不能讓人醒悟,反而會讓情緒管理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揹負著負面的標籤,在通往“不良行為”的路上越滑越遠。用正面積極的引導代替負面偏激的標籤,才能治標治本。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聰明的家長這樣比

得當的比,是催人奮進的戒尺;失當的比,是傷人一生的棍棒。關鍵是要抓住“跟誰比,怎麼比”,讓比較發揮正面作用。

01比較,要多拿幾把尺子

知乎某網友說自己從小反應慢,跟不上大家的學習節奏,一直都是“拖後腿”的角色。

然而一次比較成了他人生的轉折。媽媽說:“你知道嗎?鍋越大,開水就越慢。別人的鍋小,所以很快就開了。你的鍋大,得慢慢開。現在雖然不如別人,但你以後會比他們做得更好!”

媽媽在分數的背後比出了特質的差異,在短期劣勢中比出了長期潛力。她沒有把成績落後理解為“你真笨”,而是“你會慢一點成功”。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這讓孩子既接納了暫時落後的現狀,又不失奮起直追的信心,明白了成敗不在眼前,眼光要觸及長遠的未來。 最終,這位網友考上了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中國人大,這都要歸功於媽媽教科書式的比較!

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認知模式,具有自己的靈性觸角,這是上天贈與的禮物,關鍵是這些“彩蛋”能否被發現。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與其以他人之長攻擊自身之短,不如尊重差異,挖掘自己的祕密武器。

02和別人比,不如和父母比

最近,杭州“硬核”媽媽潘潔火了:“奔四”的她辭職創業,還在忙碌的間隙死磕學業,今年順利考上北大光華管理學院MBA研究生,圓夢北大。

《人民日報》稱讚:逼孩子上北大?你上一個試試!好的,媽媽考上了,該你了!

如果說有“別人家孩子”,潘潔或許就是“別人家的媽媽”吧!而潘潔的祕訣之一,就是和兒子當“對手”。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自從她決定考研,就和兒子結對學習:“只要不出差,我幾乎每天都和孩子一起比賽背單詞,我背10個他背5個,背完相互抽查。”

潘潔說:“當孩子感覺到媽媽和他一起努力時,自己也不會鬆懈。”

在書房的一點燈火下,母子二人既在暗暗較勁,也在相互鼓勁。就這樣,媽媽實現北大夢,兒子創作出繪本《墜落的星》,雙雙被人民網點名表揚。

兒子說:我的夢想是清華,我一定會以媽媽為榜樣好好努力的。

"

作者:顧蔥白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又和兒子吵翻了。

“學渣”方一凡好不容易擺脫班級墊底,但是由於排名還是靠後,母子二人在大庭廣眾下撕破了臉。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童文潔說,在班級裡上游都沒用,得跟全區的學生比!

很多網友都能體會方一凡的委屈:“別的孩子”像一把利劍從小到大都懸在頭頂,讓人提心吊膽又無可奈何。

想起一則公益廣告,把相同的文字重新排列,刺耳的責難就變成了溫馨的鼓勵: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一個高贊評論是:前半句是現實,後半句是夢幻。可見,受 “比較”之傷的孩子不在少數。

其實,比較並不一定是壞事。錯誤地比,會給人埋下終生的傷痛;智慧地比,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關鍵在於,是否找到比較的正確的方式和尺度。

錯誤的比較,讓孩子委屈一生

錯用比較的父母,往往是走進以下三個誤區:

01只比結果,不比過程

《放學後》中有個叫格格的小姑娘,小夥伴在家做客後,媽媽命令她馬上把玩具收拾好。格格一臉不情願,媽媽的怒氣一下子竄了上來:

“你怎麼這麼不省心?別人的孩子都那麼自覺……”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委屈的格格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下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並非孩子故意偷懶耍賴,而是媽媽忽略了她默默為大家服務了一天,反而還說別人家的孩子好,怎能不讓人傷心呢?

給差評很簡單,用心關注卻很難。父母往往斷章取義地比較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中點點滴滴的努力,讓人深受委屈。

02只比弱勢,不比長項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雖然成績墊底,卻是個熱心體貼的陽光少年,總能在朋友有難時挺身相救,撫慰大家失落的情緒,是團體裡的開心果。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不少網友大呼,真想要方一凡這樣暖心義氣的朋友!可媽媽卻從來看不到他的長處,只抓著成績做文章,氣得他說“我不高考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提出“習得性無助”的概念,即人因為重複失敗或懲罰,造成對現實無望和無奈的心理狀態。

總拿弱項跟別人的長項比,孩子容易產生絕望、無助甚至自棄心態:我很沒用,不管怎麼做都不如人。久而久之,原本可發展的優勢也會被埋沒。

家長眼中的“缺口”,也許正是打開優勢的開關。換一把衡量的尺子,或許會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03只貼標籤,不給引導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話:

“你怎麼這麼懶,XX回家寫作業從來不要人催!”

“成天不務正業,你們班XXX多乖!”

“這麼大了還亂花錢,我朋友的娃早就勤工儉學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當預期無法滿足,父母往往會劈頭蓋臉地貼壞標籤,企圖讓孩子在比較中自慚形穢,激發鬥志。 然而,“貼標籤”式的比較通常是盲目武斷的,只會將孩子推入偏見鋪就的歧途。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一味比較和指責並不能讓人醒悟,反而會讓情緒管理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揹負著負面的標籤,在通往“不良行為”的路上越滑越遠。用正面積極的引導代替負面偏激的標籤,才能治標治本。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聰明的家長這樣比

得當的比,是催人奮進的戒尺;失當的比,是傷人一生的棍棒。關鍵是要抓住“跟誰比,怎麼比”,讓比較發揮正面作用。

01比較,要多拿幾把尺子

知乎某網友說自己從小反應慢,跟不上大家的學習節奏,一直都是“拖後腿”的角色。

然而一次比較成了他人生的轉折。媽媽說:“你知道嗎?鍋越大,開水就越慢。別人的鍋小,所以很快就開了。你的鍋大,得慢慢開。現在雖然不如別人,但你以後會比他們做得更好!”

媽媽在分數的背後比出了特質的差異,在短期劣勢中比出了長期潛力。她沒有把成績落後理解為“你真笨”,而是“你會慢一點成功”。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這讓孩子既接納了暫時落後的現狀,又不失奮起直追的信心,明白了成敗不在眼前,眼光要觸及長遠的未來。 最終,這位網友考上了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中國人大,這都要歸功於媽媽教科書式的比較!

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認知模式,具有自己的靈性觸角,這是上天贈與的禮物,關鍵是這些“彩蛋”能否被發現。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與其以他人之長攻擊自身之短,不如尊重差異,挖掘自己的祕密武器。

02和別人比,不如和父母比

最近,杭州“硬核”媽媽潘潔火了:“奔四”的她辭職創業,還在忙碌的間隙死磕學業,今年順利考上北大光華管理學院MBA研究生,圓夢北大。

《人民日報》稱讚:逼孩子上北大?你上一個試試!好的,媽媽考上了,該你了!

如果說有“別人家孩子”,潘潔或許就是“別人家的媽媽”吧!而潘潔的祕訣之一,就是和兒子當“對手”。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自從她決定考研,就和兒子結對學習:“只要不出差,我幾乎每天都和孩子一起比賽背單詞,我背10個他背5個,背完相互抽查。”

潘潔說:“當孩子感覺到媽媽和他一起努力時,自己也不會鬆懈。”

在書房的一點燈火下,母子二人既在暗暗較勁,也在相互鼓勁。就這樣,媽媽實現北大夢,兒子創作出繪本《墜落的星》,雙雙被人民網點名表揚。

兒子說:我的夢想是清華,我一定會以媽媽為榜樣好好努力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很多家長希望用“比較”激發孩子的上進心甚至羞恥感奮起直追,卻只知道拿“別人家的孩子”刺激孩子。其實跟“別人家孩子比”是毒藥,而跟家長比是良藥。

黃磊曾說:所謂“嚴父”不該是對孩子嚴苛,而是對自己嚴格。父母嚴格要求自我,以自己為尺與孩子相互促進,才是明智之選。

03超越昨天的自己就是勝利

江蘇一位父親花了1000多元買來一車煙花,慶祝兒子考試得了7分。

"

作者:顧蔥白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又和兒子吵翻了。

“學渣”方一凡好不容易擺脫班級墊底,但是由於排名還是靠後,母子二人在大庭廣眾下撕破了臉。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童文潔說,在班級裡上游都沒用,得跟全區的學生比!

很多網友都能體會方一凡的委屈:“別的孩子”像一把利劍從小到大都懸在頭頂,讓人提心吊膽又無可奈何。

想起一則公益廣告,把相同的文字重新排列,刺耳的責難就變成了溫馨的鼓勵: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一個高贊評論是:前半句是現實,後半句是夢幻。可見,受 “比較”之傷的孩子不在少數。

其實,比較並不一定是壞事。錯誤地比,會給人埋下終生的傷痛;智慧地比,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關鍵在於,是否找到比較的正確的方式和尺度。

錯誤的比較,讓孩子委屈一生

錯用比較的父母,往往是走進以下三個誤區:

01只比結果,不比過程

《放學後》中有個叫格格的小姑娘,小夥伴在家做客後,媽媽命令她馬上把玩具收拾好。格格一臉不情願,媽媽的怒氣一下子竄了上來:

“你怎麼這麼不省心?別人的孩子都那麼自覺……”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委屈的格格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下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並非孩子故意偷懶耍賴,而是媽媽忽略了她默默為大家服務了一天,反而還說別人家的孩子好,怎能不讓人傷心呢?

給差評很簡單,用心關注卻很難。父母往往斷章取義地比較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中點點滴滴的努力,讓人深受委屈。

02只比弱勢,不比長項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雖然成績墊底,卻是個熱心體貼的陽光少年,總能在朋友有難時挺身相救,撫慰大家失落的情緒,是團體裡的開心果。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不少網友大呼,真想要方一凡這樣暖心義氣的朋友!可媽媽卻從來看不到他的長處,只抓著成績做文章,氣得他說“我不高考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提出“習得性無助”的概念,即人因為重複失敗或懲罰,造成對現實無望和無奈的心理狀態。

總拿弱項跟別人的長項比,孩子容易產生絕望、無助甚至自棄心態:我很沒用,不管怎麼做都不如人。久而久之,原本可發展的優勢也會被埋沒。

家長眼中的“缺口”,也許正是打開優勢的開關。換一把衡量的尺子,或許會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03只貼標籤,不給引導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話:

“你怎麼這麼懶,XX回家寫作業從來不要人催!”

“成天不務正業,你們班XXX多乖!”

“這麼大了還亂花錢,我朋友的娃早就勤工儉學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當預期無法滿足,父母往往會劈頭蓋臉地貼壞標籤,企圖讓孩子在比較中自慚形穢,激發鬥志。 然而,“貼標籤”式的比較通常是盲目武斷的,只會將孩子推入偏見鋪就的歧途。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一味比較和指責並不能讓人醒悟,反而會讓情緒管理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揹負著負面的標籤,在通往“不良行為”的路上越滑越遠。用正面積極的引導代替負面偏激的標籤,才能治標治本。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聰明的家長這樣比

得當的比,是催人奮進的戒尺;失當的比,是傷人一生的棍棒。關鍵是要抓住“跟誰比,怎麼比”,讓比較發揮正面作用。

01比較,要多拿幾把尺子

知乎某網友說自己從小反應慢,跟不上大家的學習節奏,一直都是“拖後腿”的角色。

然而一次比較成了他人生的轉折。媽媽說:“你知道嗎?鍋越大,開水就越慢。別人的鍋小,所以很快就開了。你的鍋大,得慢慢開。現在雖然不如別人,但你以後會比他們做得更好!”

媽媽在分數的背後比出了特質的差異,在短期劣勢中比出了長期潛力。她沒有把成績落後理解為“你真笨”,而是“你會慢一點成功”。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這讓孩子既接納了暫時落後的現狀,又不失奮起直追的信心,明白了成敗不在眼前,眼光要觸及長遠的未來。 最終,這位網友考上了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中國人大,這都要歸功於媽媽教科書式的比較!

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認知模式,具有自己的靈性觸角,這是上天贈與的禮物,關鍵是這些“彩蛋”能否被發現。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與其以他人之長攻擊自身之短,不如尊重差異,挖掘自己的祕密武器。

02和別人比,不如和父母比

最近,杭州“硬核”媽媽潘潔火了:“奔四”的她辭職創業,還在忙碌的間隙死磕學業,今年順利考上北大光華管理學院MBA研究生,圓夢北大。

《人民日報》稱讚:逼孩子上北大?你上一個試試!好的,媽媽考上了,該你了!

如果說有“別人家孩子”,潘潔或許就是“別人家的媽媽”吧!而潘潔的祕訣之一,就是和兒子當“對手”。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自從她決定考研,就和兒子結對學習:“只要不出差,我幾乎每天都和孩子一起比賽背單詞,我背10個他背5個,背完相互抽查。”

潘潔說:“當孩子感覺到媽媽和他一起努力時,自己也不會鬆懈。”

在書房的一點燈火下,母子二人既在暗暗較勁,也在相互鼓勁。就這樣,媽媽實現北大夢,兒子創作出繪本《墜落的星》,雙雙被人民網點名表揚。

兒子說:我的夢想是清華,我一定會以媽媽為榜樣好好努力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很多家長希望用“比較”激發孩子的上進心甚至羞恥感奮起直追,卻只知道拿“別人家的孩子”刺激孩子。其實跟“別人家孩子比”是毒藥,而跟家長比是良藥。

黃磊曾說:所謂“嚴父”不該是對孩子嚴苛,而是對自己嚴格。父母嚴格要求自我,以自己為尺與孩子相互促進,才是明智之選。

03超越昨天的自己就是勝利

江蘇一位父親花了1000多元買來一車煙花,慶祝兒子考試得了7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考了7分也值得祝賀嗎?有網友說,要是我考7分,估計我爸會把我跟煙花一起送上天!父親說,孩子平時總考0分,7分已經很不錯了,要慶祝一下。

可以想象,父子二人在璀璨的煙花下靜靜地站著,溫暖的火焰照亮臉龐,父親由衷地恭喜孩子實現“0的突破”,這點燃的不只是煙花,也是孩子奮進的信心啊!

不久後父親告訴記者,孩子最近一次考試暴漲50分,離及格不遠了!

"

作者:顧蔥白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又和兒子吵翻了。

“學渣”方一凡好不容易擺脫班級墊底,但是由於排名還是靠後,母子二人在大庭廣眾下撕破了臉。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童文潔說,在班級裡上游都沒用,得跟全區的學生比!

很多網友都能體會方一凡的委屈:“別的孩子”像一把利劍從小到大都懸在頭頂,讓人提心吊膽又無可奈何。

想起一則公益廣告,把相同的文字重新排列,刺耳的責難就變成了溫馨的鼓勵: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一個高贊評論是:前半句是現實,後半句是夢幻。可見,受 “比較”之傷的孩子不在少數。

其實,比較並不一定是壞事。錯誤地比,會給人埋下終生的傷痛;智慧地比,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關鍵在於,是否找到比較的正確的方式和尺度。

錯誤的比較,讓孩子委屈一生

錯用比較的父母,往往是走進以下三個誤區:

01只比結果,不比過程

《放學後》中有個叫格格的小姑娘,小夥伴在家做客後,媽媽命令她馬上把玩具收拾好。格格一臉不情願,媽媽的怒氣一下子竄了上來:

“你怎麼這麼不省心?別人的孩子都那麼自覺……”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委屈的格格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下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並非孩子故意偷懶耍賴,而是媽媽忽略了她默默為大家服務了一天,反而還說別人家的孩子好,怎能不讓人傷心呢?

給差評很簡單,用心關注卻很難。父母往往斷章取義地比較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中點點滴滴的努力,讓人深受委屈。

02只比弱勢,不比長項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雖然成績墊底,卻是個熱心體貼的陽光少年,總能在朋友有難時挺身相救,撫慰大家失落的情緒,是團體裡的開心果。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不少網友大呼,真想要方一凡這樣暖心義氣的朋友!可媽媽卻從來看不到他的長處,只抓著成績做文章,氣得他說“我不高考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提出“習得性無助”的概念,即人因為重複失敗或懲罰,造成對現實無望和無奈的心理狀態。

總拿弱項跟別人的長項比,孩子容易產生絕望、無助甚至自棄心態:我很沒用,不管怎麼做都不如人。久而久之,原本可發展的優勢也會被埋沒。

家長眼中的“缺口”,也許正是打開優勢的開關。換一把衡量的尺子,或許會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03只貼標籤,不給引導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話:

“你怎麼這麼懶,XX回家寫作業從來不要人催!”

“成天不務正業,你們班XXX多乖!”

“這麼大了還亂花錢,我朋友的娃早就勤工儉學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當預期無法滿足,父母往往會劈頭蓋臉地貼壞標籤,企圖讓孩子在比較中自慚形穢,激發鬥志。 然而,“貼標籤”式的比較通常是盲目武斷的,只會將孩子推入偏見鋪就的歧途。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一味比較和指責並不能讓人醒悟,反而會讓情緒管理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揹負著負面的標籤,在通往“不良行為”的路上越滑越遠。用正面積極的引導代替負面偏激的標籤,才能治標治本。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聰明的家長這樣比

得當的比,是催人奮進的戒尺;失當的比,是傷人一生的棍棒。關鍵是要抓住“跟誰比,怎麼比”,讓比較發揮正面作用。

01比較,要多拿幾把尺子

知乎某網友說自己從小反應慢,跟不上大家的學習節奏,一直都是“拖後腿”的角色。

然而一次比較成了他人生的轉折。媽媽說:“你知道嗎?鍋越大,開水就越慢。別人的鍋小,所以很快就開了。你的鍋大,得慢慢開。現在雖然不如別人,但你以後會比他們做得更好!”

媽媽在分數的背後比出了特質的差異,在短期劣勢中比出了長期潛力。她沒有把成績落後理解為“你真笨”,而是“你會慢一點成功”。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這讓孩子既接納了暫時落後的現狀,又不失奮起直追的信心,明白了成敗不在眼前,眼光要觸及長遠的未來。 最終,這位網友考上了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中國人大,這都要歸功於媽媽教科書式的比較!

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認知模式,具有自己的靈性觸角,這是上天贈與的禮物,關鍵是這些“彩蛋”能否被發現。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與其以他人之長攻擊自身之短,不如尊重差異,挖掘自己的祕密武器。

02和別人比,不如和父母比

最近,杭州“硬核”媽媽潘潔火了:“奔四”的她辭職創業,還在忙碌的間隙死磕學業,今年順利考上北大光華管理學院MBA研究生,圓夢北大。

《人民日報》稱讚:逼孩子上北大?你上一個試試!好的,媽媽考上了,該你了!

如果說有“別人家孩子”,潘潔或許就是“別人家的媽媽”吧!而潘潔的祕訣之一,就是和兒子當“對手”。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自從她決定考研,就和兒子結對學習:“只要不出差,我幾乎每天都和孩子一起比賽背單詞,我背10個他背5個,背完相互抽查。”

潘潔說:“當孩子感覺到媽媽和他一起努力時,自己也不會鬆懈。”

在書房的一點燈火下,母子二人既在暗暗較勁,也在相互鼓勁。就這樣,媽媽實現北大夢,兒子創作出繪本《墜落的星》,雙雙被人民網點名表揚。

兒子說:我的夢想是清華,我一定會以媽媽為榜樣好好努力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很多家長希望用“比較”激發孩子的上進心甚至羞恥感奮起直追,卻只知道拿“別人家的孩子”刺激孩子。其實跟“別人家孩子比”是毒藥,而跟家長比是良藥。

黃磊曾說:所謂“嚴父”不該是對孩子嚴苛,而是對自己嚴格。父母嚴格要求自我,以自己為尺與孩子相互促進,才是明智之選。

03超越昨天的自己就是勝利

江蘇一位父親花了1000多元買來一車煙花,慶祝兒子考試得了7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考了7分也值得祝賀嗎?有網友說,要是我考7分,估計我爸會把我跟煙花一起送上天!父親說,孩子平時總考0分,7分已經很不錯了,要慶祝一下。

可以想象,父子二人在璀璨的煙花下靜靜地站著,溫暖的火焰照亮臉龐,父親由衷地恭喜孩子實現“0的突破”,這點燃的不只是煙花,也是孩子奮進的信心啊!

不久後父親告訴記者,孩子最近一次考試暴漲50分,離及格不遠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試想,當初如果拿7分和別人的97分比,孩子還有勇氣激勵自己嗎?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說:最值得畏懼的對手,從來不關注你,只關注自己業務的每個細節過分與他人比較只會牽扯精力,激發焦慮甚至嫉恨,得不償失。

海明威曾說:真正的高貴,是優於過去的自己。努力把控自己的節奏,清醒深刻地反思每個階段,為自己踏實的進步喜悅,這份成功才擁有紮實的底氣。

學會接受平凡的自己

近期的《圓桌派》節目中,竇文濤說現在的孩子會互相攀比“誰家房子大”“誰開了什麼車”。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老師說,這種比較一定是從家長那裡學來的。

"

作者:顧蔥白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又和兒子吵翻了。

“學渣”方一凡好不容易擺脫班級墊底,但是由於排名還是靠後,母子二人在大庭廣眾下撕破了臉。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童文潔說,在班級裡上游都沒用,得跟全區的學生比!

很多網友都能體會方一凡的委屈:“別的孩子”像一把利劍從小到大都懸在頭頂,讓人提心吊膽又無可奈何。

想起一則公益廣告,把相同的文字重新排列,刺耳的責難就變成了溫馨的鼓勵: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一個高贊評論是:前半句是現實,後半句是夢幻。可見,受 “比較”之傷的孩子不在少數。

其實,比較並不一定是壞事。錯誤地比,會給人埋下終生的傷痛;智慧地比,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關鍵在於,是否找到比較的正確的方式和尺度。

錯誤的比較,讓孩子委屈一生

錯用比較的父母,往往是走進以下三個誤區:

01只比結果,不比過程

《放學後》中有個叫格格的小姑娘,小夥伴在家做客後,媽媽命令她馬上把玩具收拾好。格格一臉不情願,媽媽的怒氣一下子竄了上來:

“你怎麼這麼不省心?別人的孩子都那麼自覺……”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委屈的格格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下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並非孩子故意偷懶耍賴,而是媽媽忽略了她默默為大家服務了一天,反而還說別人家的孩子好,怎能不讓人傷心呢?

給差評很簡單,用心關注卻很難。父母往往斷章取義地比較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中點點滴滴的努力,讓人深受委屈。

02只比弱勢,不比長項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雖然成績墊底,卻是個熱心體貼的陽光少年,總能在朋友有難時挺身相救,撫慰大家失落的情緒,是團體裡的開心果。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不少網友大呼,真想要方一凡這樣暖心義氣的朋友!可媽媽卻從來看不到他的長處,只抓著成績做文章,氣得他說“我不高考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提出“習得性無助”的概念,即人因為重複失敗或懲罰,造成對現實無望和無奈的心理狀態。

總拿弱項跟別人的長項比,孩子容易產生絕望、無助甚至自棄心態:我很沒用,不管怎麼做都不如人。久而久之,原本可發展的優勢也會被埋沒。

家長眼中的“缺口”,也許正是打開優勢的開關。換一把衡量的尺子,或許會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03只貼標籤,不給引導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話:

“你怎麼這麼懶,XX回家寫作業從來不要人催!”

“成天不務正業,你們班XXX多乖!”

“這麼大了還亂花錢,我朋友的娃早就勤工儉學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當預期無法滿足,父母往往會劈頭蓋臉地貼壞標籤,企圖讓孩子在比較中自慚形穢,激發鬥志。 然而,“貼標籤”式的比較通常是盲目武斷的,只會將孩子推入偏見鋪就的歧途。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一味比較和指責並不能讓人醒悟,反而會讓情緒管理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揹負著負面的標籤,在通往“不良行為”的路上越滑越遠。用正面積極的引導代替負面偏激的標籤,才能治標治本。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聰明的家長這樣比

得當的比,是催人奮進的戒尺;失當的比,是傷人一生的棍棒。關鍵是要抓住“跟誰比,怎麼比”,讓比較發揮正面作用。

01比較,要多拿幾把尺子

知乎某網友說自己從小反應慢,跟不上大家的學習節奏,一直都是“拖後腿”的角色。

然而一次比較成了他人生的轉折。媽媽說:“你知道嗎?鍋越大,開水就越慢。別人的鍋小,所以很快就開了。你的鍋大,得慢慢開。現在雖然不如別人,但你以後會比他們做得更好!”

媽媽在分數的背後比出了特質的差異,在短期劣勢中比出了長期潛力。她沒有把成績落後理解為“你真笨”,而是“你會慢一點成功”。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這讓孩子既接納了暫時落後的現狀,又不失奮起直追的信心,明白了成敗不在眼前,眼光要觸及長遠的未來。 最終,這位網友考上了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中國人大,這都要歸功於媽媽教科書式的比較!

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認知模式,具有自己的靈性觸角,這是上天贈與的禮物,關鍵是這些“彩蛋”能否被發現。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與其以他人之長攻擊自身之短,不如尊重差異,挖掘自己的祕密武器。

02和別人比,不如和父母比

最近,杭州“硬核”媽媽潘潔火了:“奔四”的她辭職創業,還在忙碌的間隙死磕學業,今年順利考上北大光華管理學院MBA研究生,圓夢北大。

《人民日報》稱讚:逼孩子上北大?你上一個試試!好的,媽媽考上了,該你了!

如果說有“別人家孩子”,潘潔或許就是“別人家的媽媽”吧!而潘潔的祕訣之一,就是和兒子當“對手”。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自從她決定考研,就和兒子結對學習:“只要不出差,我幾乎每天都和孩子一起比賽背單詞,我背10個他背5個,背完相互抽查。”

潘潔說:“當孩子感覺到媽媽和他一起努力時,自己也不會鬆懈。”

在書房的一點燈火下,母子二人既在暗暗較勁,也在相互鼓勁。就這樣,媽媽實現北大夢,兒子創作出繪本《墜落的星》,雙雙被人民網點名表揚。

兒子說:我的夢想是清華,我一定會以媽媽為榜樣好好努力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很多家長希望用“比較”激發孩子的上進心甚至羞恥感奮起直追,卻只知道拿“別人家的孩子”刺激孩子。其實跟“別人家孩子比”是毒藥,而跟家長比是良藥。

黃磊曾說:所謂“嚴父”不該是對孩子嚴苛,而是對自己嚴格。父母嚴格要求自我,以自己為尺與孩子相互促進,才是明智之選。

03超越昨天的自己就是勝利

江蘇一位父親花了1000多元買來一車煙花,慶祝兒子考試得了7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考了7分也值得祝賀嗎?有網友說,要是我考7分,估計我爸會把我跟煙花一起送上天!父親說,孩子平時總考0分,7分已經很不錯了,要慶祝一下。

可以想象,父子二人在璀璨的煙花下靜靜地站著,溫暖的火焰照亮臉龐,父親由衷地恭喜孩子實現“0的突破”,這點燃的不只是煙花,也是孩子奮進的信心啊!

不久後父親告訴記者,孩子最近一次考試暴漲50分,離及格不遠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試想,當初如果拿7分和別人的97分比,孩子還有勇氣激勵自己嗎?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說:最值得畏懼的對手,從來不關注你,只關注自己業務的每個細節過分與他人比較只會牽扯精力,激發焦慮甚至嫉恨,得不償失。

海明威曾說:真正的高貴,是優於過去的自己。努力把控自己的節奏,清醒深刻地反思每個階段,為自己踏實的進步喜悅,這份成功才擁有紮實的底氣。

學會接受平凡的自己

近期的《圓桌派》節目中,竇文濤說現在的孩子會互相攀比“誰家房子大”“誰開了什麼車”。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老師說,這種比較一定是從家長那裡學來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各種“鄙視鏈”纏得人們透不過氣,父母們也會將這份焦慮帶進家裡,甚至有意無意地將孩子視作彰顯價值的附屬品:

“我不行,所以你必須行!”

“我這麼行,你不能比我差!”

“別人都行,你不能不行!”

說到底都是焦慮的折射,是將私慾捆綁在孩子身上,是嘴上說 “為你好”,心裡卻是“我想要”。接受人生的常態是平凡,是與生活和解的第一步。

白巖鬆在安大演講中說:人生的真相是5%的幸福、5%的痛苦和90%的平淡。聰明的人善於把平淡過得幸福,不聰明的人會把平淡變成痛苦。

《小歡喜》裡黃磊飾演的父親是個活得很通透的人,他這樣開解妻子:

"

作者:顧蔥白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又和兒子吵翻了。

“學渣”方一凡好不容易擺脫班級墊底,但是由於排名還是靠後,母子二人在大庭廣眾下撕破了臉。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童文潔說,在班級裡上游都沒用,得跟全區的學生比!

很多網友都能體會方一凡的委屈:“別的孩子”像一把利劍從小到大都懸在頭頂,讓人提心吊膽又無可奈何。

想起一則公益廣告,把相同的文字重新排列,刺耳的責難就變成了溫馨的鼓勵: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一個高贊評論是:前半句是現實,後半句是夢幻。可見,受 “比較”之傷的孩子不在少數。

其實,比較並不一定是壞事。錯誤地比,會給人埋下終生的傷痛;智慧地比,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關鍵在於,是否找到比較的正確的方式和尺度。

錯誤的比較,讓孩子委屈一生

錯用比較的父母,往往是走進以下三個誤區:

01只比結果,不比過程

《放學後》中有個叫格格的小姑娘,小夥伴在家做客後,媽媽命令她馬上把玩具收拾好。格格一臉不情願,媽媽的怒氣一下子竄了上來:

“你怎麼這麼不省心?別人的孩子都那麼自覺……”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委屈的格格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下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並非孩子故意偷懶耍賴,而是媽媽忽略了她默默為大家服務了一天,反而還說別人家的孩子好,怎能不讓人傷心呢?

給差評很簡單,用心關注卻很難。父母往往斷章取義地比較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中點點滴滴的努力,讓人深受委屈。

02只比弱勢,不比長項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雖然成績墊底,卻是個熱心體貼的陽光少年,總能在朋友有難時挺身相救,撫慰大家失落的情緒,是團體裡的開心果。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不少網友大呼,真想要方一凡這樣暖心義氣的朋友!可媽媽卻從來看不到他的長處,只抓著成績做文章,氣得他說“我不高考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提出“習得性無助”的概念,即人因為重複失敗或懲罰,造成對現實無望和無奈的心理狀態。

總拿弱項跟別人的長項比,孩子容易產生絕望、無助甚至自棄心態:我很沒用,不管怎麼做都不如人。久而久之,原本可發展的優勢也會被埋沒。

家長眼中的“缺口”,也許正是打開優勢的開關。換一把衡量的尺子,或許會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03只貼標籤,不給引導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話:

“你怎麼這麼懶,XX回家寫作業從來不要人催!”

“成天不務正業,你們班XXX多乖!”

“這麼大了還亂花錢,我朋友的娃早就勤工儉學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當預期無法滿足,父母往往會劈頭蓋臉地貼壞標籤,企圖讓孩子在比較中自慚形穢,激發鬥志。 然而,“貼標籤”式的比較通常是盲目武斷的,只會將孩子推入偏見鋪就的歧途。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一味比較和指責並不能讓人醒悟,反而會讓情緒管理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揹負著負面的標籤,在通往“不良行為”的路上越滑越遠。用正面積極的引導代替負面偏激的標籤,才能治標治本。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聰明的家長這樣比

得當的比,是催人奮進的戒尺;失當的比,是傷人一生的棍棒。關鍵是要抓住“跟誰比,怎麼比”,讓比較發揮正面作用。

01比較,要多拿幾把尺子

知乎某網友說自己從小反應慢,跟不上大家的學習節奏,一直都是“拖後腿”的角色。

然而一次比較成了他人生的轉折。媽媽說:“你知道嗎?鍋越大,開水就越慢。別人的鍋小,所以很快就開了。你的鍋大,得慢慢開。現在雖然不如別人,但你以後會比他們做得更好!”

媽媽在分數的背後比出了特質的差異,在短期劣勢中比出了長期潛力。她沒有把成績落後理解為“你真笨”,而是“你會慢一點成功”。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這讓孩子既接納了暫時落後的現狀,又不失奮起直追的信心,明白了成敗不在眼前,眼光要觸及長遠的未來。 最終,這位網友考上了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中國人大,這都要歸功於媽媽教科書式的比較!

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認知模式,具有自己的靈性觸角,這是上天贈與的禮物,關鍵是這些“彩蛋”能否被發現。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與其以他人之長攻擊自身之短,不如尊重差異,挖掘自己的祕密武器。

02和別人比,不如和父母比

最近,杭州“硬核”媽媽潘潔火了:“奔四”的她辭職創業,還在忙碌的間隙死磕學業,今年順利考上北大光華管理學院MBA研究生,圓夢北大。

《人民日報》稱讚:逼孩子上北大?你上一個試試!好的,媽媽考上了,該你了!

如果說有“別人家孩子”,潘潔或許就是“別人家的媽媽”吧!而潘潔的祕訣之一,就是和兒子當“對手”。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自從她決定考研,就和兒子結對學習:“只要不出差,我幾乎每天都和孩子一起比賽背單詞,我背10個他背5個,背完相互抽查。”

潘潔說:“當孩子感覺到媽媽和他一起努力時,自己也不會鬆懈。”

在書房的一點燈火下,母子二人既在暗暗較勁,也在相互鼓勁。就這樣,媽媽實現北大夢,兒子創作出繪本《墜落的星》,雙雙被人民網點名表揚。

兒子說:我的夢想是清華,我一定會以媽媽為榜樣好好努力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很多家長希望用“比較”激發孩子的上進心甚至羞恥感奮起直追,卻只知道拿“別人家的孩子”刺激孩子。其實跟“別人家孩子比”是毒藥,而跟家長比是良藥。

黃磊曾說:所謂“嚴父”不該是對孩子嚴苛,而是對自己嚴格。父母嚴格要求自我,以自己為尺與孩子相互促進,才是明智之選。

03超越昨天的自己就是勝利

江蘇一位父親花了1000多元買來一車煙花,慶祝兒子考試得了7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考了7分也值得祝賀嗎?有網友說,要是我考7分,估計我爸會把我跟煙花一起送上天!父親說,孩子平時總考0分,7分已經很不錯了,要慶祝一下。

可以想象,父子二人在璀璨的煙花下靜靜地站著,溫暖的火焰照亮臉龐,父親由衷地恭喜孩子實現“0的突破”,這點燃的不只是煙花,也是孩子奮進的信心啊!

不久後父親告訴記者,孩子最近一次考試暴漲50分,離及格不遠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試想,當初如果拿7分和別人的97分比,孩子還有勇氣激勵自己嗎?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說:最值得畏懼的對手,從來不關注你,只關注自己業務的每個細節過分與他人比較只會牽扯精力,激發焦慮甚至嫉恨,得不償失。

海明威曾說:真正的高貴,是優於過去的自己。努力把控自己的節奏,清醒深刻地反思每個階段,為自己踏實的進步喜悅,這份成功才擁有紮實的底氣。

學會接受平凡的自己

近期的《圓桌派》節目中,竇文濤說現在的孩子會互相攀比“誰家房子大”“誰開了什麼車”。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老師說,這種比較一定是從家長那裡學來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各種“鄙視鏈”纏得人們透不過氣,父母們也會將這份焦慮帶進家裡,甚至有意無意地將孩子視作彰顯價值的附屬品:

“我不行,所以你必須行!”

“我這麼行,你不能比我差!”

“別人都行,你不能不行!”

說到底都是焦慮的折射,是將私慾捆綁在孩子身上,是嘴上說 “為你好”,心裡卻是“我想要”。接受人生的常態是平凡,是與生活和解的第一步。

白巖鬆在安大演講中說:人生的真相是5%的幸福、5%的痛苦和90%的平淡。聰明的人善於把平淡過得幸福,不聰明的人會把平淡變成痛苦。

《小歡喜》裡黃磊飾演的父親是個活得很通透的人,他這樣開解妻子: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

作者:顧蔥白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又和兒子吵翻了。

“學渣”方一凡好不容易擺脫班級墊底,但是由於排名還是靠後,母子二人在大庭廣眾下撕破了臉。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童文潔說,在班級裡上游都沒用,得跟全區的學生比!

很多網友都能體會方一凡的委屈:“別的孩子”像一把利劍從小到大都懸在頭頂,讓人提心吊膽又無可奈何。

想起一則公益廣告,把相同的文字重新排列,刺耳的責難就變成了溫馨的鼓勵: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一個高贊評論是:前半句是現實,後半句是夢幻。可見,受 “比較”之傷的孩子不在少數。

其實,比較並不一定是壞事。錯誤地比,會給人埋下終生的傷痛;智慧地比,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關鍵在於,是否找到比較的正確的方式和尺度。

錯誤的比較,讓孩子委屈一生

錯用比較的父母,往往是走進以下三個誤區:

01只比結果,不比過程

《放學後》中有個叫格格的小姑娘,小夥伴在家做客後,媽媽命令她馬上把玩具收拾好。格格一臉不情願,媽媽的怒氣一下子竄了上來:

“你怎麼這麼不省心?別人的孩子都那麼自覺……”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委屈的格格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下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並非孩子故意偷懶耍賴,而是媽媽忽略了她默默為大家服務了一天,反而還說別人家的孩子好,怎能不讓人傷心呢?

給差評很簡單,用心關注卻很難。父母往往斷章取義地比較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中點點滴滴的努力,讓人深受委屈。

02只比弱勢,不比長項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雖然成績墊底,卻是個熱心體貼的陽光少年,總能在朋友有難時挺身相救,撫慰大家失落的情緒,是團體裡的開心果。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不少網友大呼,真想要方一凡這樣暖心義氣的朋友!可媽媽卻從來看不到他的長處,只抓著成績做文章,氣得他說“我不高考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提出“習得性無助”的概念,即人因為重複失敗或懲罰,造成對現實無望和無奈的心理狀態。

總拿弱項跟別人的長項比,孩子容易產生絕望、無助甚至自棄心態:我很沒用,不管怎麼做都不如人。久而久之,原本可發展的優勢也會被埋沒。

家長眼中的“缺口”,也許正是打開優勢的開關。換一把衡量的尺子,或許會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03只貼標籤,不給引導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話:

“你怎麼這麼懶,XX回家寫作業從來不要人催!”

“成天不務正業,你們班XXX多乖!”

“這麼大了還亂花錢,我朋友的娃早就勤工儉學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當預期無法滿足,父母往往會劈頭蓋臉地貼壞標籤,企圖讓孩子在比較中自慚形穢,激發鬥志。 然而,“貼標籤”式的比較通常是盲目武斷的,只會將孩子推入偏見鋪就的歧途。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一味比較和指責並不能讓人醒悟,反而會讓情緒管理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揹負著負面的標籤,在通往“不良行為”的路上越滑越遠。用正面積極的引導代替負面偏激的標籤,才能治標治本。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聰明的家長這樣比

得當的比,是催人奮進的戒尺;失當的比,是傷人一生的棍棒。關鍵是要抓住“跟誰比,怎麼比”,讓比較發揮正面作用。

01比較,要多拿幾把尺子

知乎某網友說自己從小反應慢,跟不上大家的學習節奏,一直都是“拖後腿”的角色。

然而一次比較成了他人生的轉折。媽媽說:“你知道嗎?鍋越大,開水就越慢。別人的鍋小,所以很快就開了。你的鍋大,得慢慢開。現在雖然不如別人,但你以後會比他們做得更好!”

媽媽在分數的背後比出了特質的差異,在短期劣勢中比出了長期潛力。她沒有把成績落後理解為“你真笨”,而是“你會慢一點成功”。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這讓孩子既接納了暫時落後的現狀,又不失奮起直追的信心,明白了成敗不在眼前,眼光要觸及長遠的未來。 最終,這位網友考上了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中國人大,這都要歸功於媽媽教科書式的比較!

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認知模式,具有自己的靈性觸角,這是上天贈與的禮物,關鍵是這些“彩蛋”能否被發現。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與其以他人之長攻擊自身之短,不如尊重差異,挖掘自己的祕密武器。

02和別人比,不如和父母比

最近,杭州“硬核”媽媽潘潔火了:“奔四”的她辭職創業,還在忙碌的間隙死磕學業,今年順利考上北大光華管理學院MBA研究生,圓夢北大。

《人民日報》稱讚:逼孩子上北大?你上一個試試!好的,媽媽考上了,該你了!

如果說有“別人家孩子”,潘潔或許就是“別人家的媽媽”吧!而潘潔的祕訣之一,就是和兒子當“對手”。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自從她決定考研,就和兒子結對學習:“只要不出差,我幾乎每天都和孩子一起比賽背單詞,我背10個他背5個,背完相互抽查。”

潘潔說:“當孩子感覺到媽媽和他一起努力時,自己也不會鬆懈。”

在書房的一點燈火下,母子二人既在暗暗較勁,也在相互鼓勁。就這樣,媽媽實現北大夢,兒子創作出繪本《墜落的星》,雙雙被人民網點名表揚。

兒子說:我的夢想是清華,我一定會以媽媽為榜樣好好努力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很多家長希望用“比較”激發孩子的上進心甚至羞恥感奮起直追,卻只知道拿“別人家的孩子”刺激孩子。其實跟“別人家孩子比”是毒藥,而跟家長比是良藥。

黃磊曾說:所謂“嚴父”不該是對孩子嚴苛,而是對自己嚴格。父母嚴格要求自我,以自己為尺與孩子相互促進,才是明智之選。

03超越昨天的自己就是勝利

江蘇一位父親花了1000多元買來一車煙花,慶祝兒子考試得了7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考了7分也值得祝賀嗎?有網友說,要是我考7分,估計我爸會把我跟煙花一起送上天!父親說,孩子平時總考0分,7分已經很不錯了,要慶祝一下。

可以想象,父子二人在璀璨的煙花下靜靜地站著,溫暖的火焰照亮臉龐,父親由衷地恭喜孩子實現“0的突破”,這點燃的不只是煙花,也是孩子奮進的信心啊!

不久後父親告訴記者,孩子最近一次考試暴漲50分,離及格不遠了!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試想,當初如果拿7分和別人的97分比,孩子還有勇氣激勵自己嗎?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說:最值得畏懼的對手,從來不關注你,只關注自己業務的每個細節過分與他人比較只會牽扯精力,激發焦慮甚至嫉恨,得不償失。

海明威曾說:真正的高貴,是優於過去的自己。努力把控自己的節奏,清醒深刻地反思每個階段,為自己踏實的進步喜悅,這份成功才擁有紮實的底氣。

學會接受平凡的自己

近期的《圓桌派》節目中,竇文濤說現在的孩子會互相攀比“誰家房子大”“誰開了什麼車”。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老師說,這種比較一定是從家長那裡學來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各種“鄙視鏈”纏得人們透不過氣,父母們也會將這份焦慮帶進家裡,甚至有意無意地將孩子視作彰顯價值的附屬品:

“我不行,所以你必須行!”

“我這麼行,你不能比我差!”

“別人都行,你不能不行!”

說到底都是焦慮的折射,是將私慾捆綁在孩子身上,是嘴上說 “為你好”,心裡卻是“我想要”。接受人生的常態是平凡,是與生活和解的第一步。

白巖鬆在安大演講中說:人生的真相是5%的幸福、5%的痛苦和90%的平淡。聰明的人善於把平淡過得幸福,不聰明的人會把平淡變成痛苦。

《小歡喜》裡黃磊飾演的父親是個活得很通透的人,他這樣開解妻子: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黃磊一句話點醒暴躁媽媽:優秀的孩子,就是“比”出來的

如今昂貴的暑假、學區房、培訓班層出不窮。攀比的車輪戰裡,無論是普通家庭、美國上東區還是北京順義家庭,都在焦慮和迷茫裡翻滾掙扎。其實幸福並非處處高人一等,只要盡己所能,問心無愧,即是圓滿。

李健在《嚮往》中唱道“我知道並不是所有鳥兒都飛翔,當夏天過去後還有鮮花未曾開放。”孩子就像花兒和鳥,擁有屬於自己的節律、花期和前進方式。

父母就像園丁,強求花期一致是愚蠢的。發現每種花盛開的規律,以耐心和信心澆灌,靜待花開,才會收穫小小歡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