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
"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右一為日本女演員樹木希林

作者 | 巫兮兮

原創作品 抄襲必究


未知的失控感,讓我們極度恐懼。而已知,哪怕再痛苦,我們也知道這痛苦長啥樣,是可控的。這就是人,依戀所熟悉的一切,包括痛苦。


01

幾個月前,75歲的日本演員樹木希林在東京去世。

工作上敢作敢為的她,卻遭受丈夫內田裕也家暴幾十年,也不願離婚。每一次拳打腳踢之後,她都閉口不提、選擇原諒。甚至丈夫提出離婚,她竟打官司駁回。粉絲們都心疼、不解。

無獨有偶,朋友公司一名年薪百萬的女高管吳薇,被老公家暴10年,近日才報警。

10年來,只要鬧矛盾或心情不爽,吳薇的老公就會對她拳腳相加。每次捱打,她就買一些跌打藥敷,傷重就請假休息幾天。上班就用長衣長褲、圍巾帽子將瘀傷遮起來。

終於,這一天,她來到派出所,把手機裡的幾百張照片給警察看,這些都是她10年的血和淚。

得知消息的朋友們,有的哀其不幸,有的怒其不爭,更多的是疑惑不解。

為什麼她收入如此高,不直接離婚呢?

"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右一為日本女演員樹木希林

作者 | 巫兮兮

原創作品 抄襲必究


未知的失控感,讓我們極度恐懼。而已知,哪怕再痛苦,我們也知道這痛苦長啥樣,是可控的。這就是人,依戀所熟悉的一切,包括痛苦。


01

幾個月前,75歲的日本演員樹木希林在東京去世。

工作上敢作敢為的她,卻遭受丈夫內田裕也家暴幾十年,也不願離婚。每一次拳打腳踢之後,她都閉口不提、選擇原諒。甚至丈夫提出離婚,她竟打官司駁回。粉絲們都心疼、不解。

無獨有偶,朋友公司一名年薪百萬的女高管吳薇,被老公家暴10年,近日才報警。

10年來,只要鬧矛盾或心情不爽,吳薇的老公就會對她拳腳相加。每次捱打,她就買一些跌打藥敷,傷重就請假休息幾天。上班就用長衣長褲、圍巾帽子將瘀傷遮起來。

終於,這一天,她來到派出所,把手機裡的幾百張照片給警察看,這些都是她10年的血和淚。

得知消息的朋友們,有的哀其不幸,有的怒其不爭,更多的是疑惑不解。

為什麼她收入如此高,不直接離婚呢?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警察也問過吳薇,為什麼一直沒報警。她說也想過反抗,但礙於面子及考慮孩子將來,最終選擇了沉默。

怕丟面子和考慮孩子,真的是吳薇不離婚的原因嗎?

愛面子或許有,也能理解,但面子上的快感,能抵消身體上、精神上的巨大痛感嗎?難道10年後離婚,就比10年前離婚更有面子一些?

另外,孩子在一個父母不和、充滿暴力、冷酷無情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會比在單親家庭長大更好嗎?這樣表面完整、內裡破碎的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恐怕是你不曾想象得到的。畢竟,父母之間的愛意流動,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而這些,作為女高管的吳薇會不懂嗎?她當然明白。那為何還是選擇了忍受?

因為未知是可怕的。

到底有多可怕?很多人終其一生,也走不出或不想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適區。

"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右一為日本女演員樹木希林

作者 | 巫兮兮

原創作品 抄襲必究


未知的失控感,讓我們極度恐懼。而已知,哪怕再痛苦,我們也知道這痛苦長啥樣,是可控的。這就是人,依戀所熟悉的一切,包括痛苦。


01

幾個月前,75歲的日本演員樹木希林在東京去世。

工作上敢作敢為的她,卻遭受丈夫內田裕也家暴幾十年,也不願離婚。每一次拳打腳踢之後,她都閉口不提、選擇原諒。甚至丈夫提出離婚,她竟打官司駁回。粉絲們都心疼、不解。

無獨有偶,朋友公司一名年薪百萬的女高管吳薇,被老公家暴10年,近日才報警。

10年來,只要鬧矛盾或心情不爽,吳薇的老公就會對她拳腳相加。每次捱打,她就買一些跌打藥敷,傷重就請假休息幾天。上班就用長衣長褲、圍巾帽子將瘀傷遮起來。

終於,這一天,她來到派出所,把手機裡的幾百張照片給警察看,這些都是她10年的血和淚。

得知消息的朋友們,有的哀其不幸,有的怒其不爭,更多的是疑惑不解。

為什麼她收入如此高,不直接離婚呢?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警察也問過吳薇,為什麼一直沒報警。她說也想過反抗,但礙於面子及考慮孩子將來,最終選擇了沉默。

怕丟面子和考慮孩子,真的是吳薇不離婚的原因嗎?

愛面子或許有,也能理解,但面子上的快感,能抵消身體上、精神上的巨大痛感嗎?難道10年後離婚,就比10年前離婚更有面子一些?

另外,孩子在一個父母不和、充滿暴力、冷酷無情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會比在單親家庭長大更好嗎?這樣表面完整、內裡破碎的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恐怕是你不曾想象得到的。畢竟,父母之間的愛意流動,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而這些,作為女高管的吳薇會不懂嗎?她當然明白。那為何還是選擇了忍受?

因為未知是可怕的。

到底有多可怕?很多人終其一生,也走不出或不想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適區。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02

心理舒適區,是一個寬泛的心理學名詞,沒有嚴格的學術定義。2009年Alasdair White將其定義為:

人把自己的行為限定在一定範圍內,他對這個範圍內的人事都非常熟悉,從而有把握保持穩定的行為表現。

其實,就是你最熟悉、待著最舒服的心理狀態。一旦離開這個區域,你會感到壓力、焦慮和不安。

有人說:吳薇的10年家暴生活,怎麼會是舒適的呢?

“心理舒適區”,只是一個概念,並非真的舒適,而是習慣。不要被“舒適”兩個字騙了。正是因為熟悉與習慣帶來的可控感,讓你覺得,比起未知的恐懼,相對更“舒適”。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有句話:

這些牆挺有意思,一開始你牴觸它,然後你習慣它,最後你不得不依賴它。

電影裡,老布被關押了50年,在即將刑滿釋放時,他卻感到崩潰。為了能繼續待在監獄,他竟然殺人,再次釋放時,他自盡了。

監獄雖不舒適,老布卻無比習慣,都是他所熟悉的應對方式。這也正是「心理舒適區」的本質。

"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右一為日本女演員樹木希林

作者 | 巫兮兮

原創作品 抄襲必究


未知的失控感,讓我們極度恐懼。而已知,哪怕再痛苦,我們也知道這痛苦長啥樣,是可控的。這就是人,依戀所熟悉的一切,包括痛苦。


01

幾個月前,75歲的日本演員樹木希林在東京去世。

工作上敢作敢為的她,卻遭受丈夫內田裕也家暴幾十年,也不願離婚。每一次拳打腳踢之後,她都閉口不提、選擇原諒。甚至丈夫提出離婚,她竟打官司駁回。粉絲們都心疼、不解。

無獨有偶,朋友公司一名年薪百萬的女高管吳薇,被老公家暴10年,近日才報警。

10年來,只要鬧矛盾或心情不爽,吳薇的老公就會對她拳腳相加。每次捱打,她就買一些跌打藥敷,傷重就請假休息幾天。上班就用長衣長褲、圍巾帽子將瘀傷遮起來。

終於,這一天,她來到派出所,把手機裡的幾百張照片給警察看,這些都是她10年的血和淚。

得知消息的朋友們,有的哀其不幸,有的怒其不爭,更多的是疑惑不解。

為什麼她收入如此高,不直接離婚呢?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警察也問過吳薇,為什麼一直沒報警。她說也想過反抗,但礙於面子及考慮孩子將來,最終選擇了沉默。

怕丟面子和考慮孩子,真的是吳薇不離婚的原因嗎?

愛面子或許有,也能理解,但面子上的快感,能抵消身體上、精神上的巨大痛感嗎?難道10年後離婚,就比10年前離婚更有面子一些?

另外,孩子在一個父母不和、充滿暴力、冷酷無情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會比在單親家庭長大更好嗎?這樣表面完整、內裡破碎的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恐怕是你不曾想象得到的。畢竟,父母之間的愛意流動,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而這些,作為女高管的吳薇會不懂嗎?她當然明白。那為何還是選擇了忍受?

因為未知是可怕的。

到底有多可怕?很多人終其一生,也走不出或不想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適區。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02

心理舒適區,是一個寬泛的心理學名詞,沒有嚴格的學術定義。2009年Alasdair White將其定義為:

人把自己的行為限定在一定範圍內,他對這個範圍內的人事都非常熟悉,從而有把握保持穩定的行為表現。

其實,就是你最熟悉、待著最舒服的心理狀態。一旦離開這個區域,你會感到壓力、焦慮和不安。

有人說:吳薇的10年家暴生活,怎麼會是舒適的呢?

“心理舒適區”,只是一個概念,並非真的舒適,而是習慣。不要被“舒適”兩個字騙了。正是因為熟悉與習慣帶來的可控感,讓你覺得,比起未知的恐懼,相對更“舒適”。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有句話:

這些牆挺有意思,一開始你牴觸它,然後你習慣它,最後你不得不依賴它。

電影裡,老布被關押了50年,在即將刑滿釋放時,他卻感到崩潰。為了能繼續待在監獄,他竟然殺人,再次釋放時,他自盡了。

監獄雖不舒適,老布卻無比習慣,都是他所熟悉的應對方式。這也正是「心理舒適區」的本質。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而對於吳薇來說,已經發生的家暴,是她所知道的,接下來的生活,也是可以預見的,無非就是老公的暴打,自己的忍受,反反覆覆,這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而“控制感”是人安全感的來源。

每一次她都知道,老公打得有多重,自己能受多少痛,身上會留多少傷……即便這很痛苦,但是如此駕輕就熟,熟悉了就不那麼怕了,因為心裡有底啊。這就是吳薇的心理舒適區。

但如果,你讓她報警、離婚,她會擔心,反抗之後是更加萬劫不復的深淵。

很多人會說:怎麼可能,她那麼有錢,根本不用擔心離婚後自己和孩子生活啊。

但是身在其中的人,對未知是無比畏懼的。

我們大都見過這樣的情況,女孩遇見渣男,受盡委屈痛苦,旁人都捶胸頓足勸分,但女孩仍然不願離開。不離開的原因很多,但一定有對未知的恐懼、對熟悉的依賴。

誰都害怕未知,想象你站在一個懸崖前,有人告訴你:我已經跳過了,不會有事的,很安全。但是眼前煙霧繚繞,你根本看不清腳下的路,即使你相信他說的話,你仍然一步也不敢往前走。因為恐懼,大到我們寧可放棄可能的美好與光明。

未知的失控感,如同你落入水中,什麼也抓不到,只能瘋狂撲打。這讓我們極度不安。

而已知呢,哪怕再痛苦,我們也知道這痛苦長啥樣、啥味道,是可控的。所以選擇忍受。

這就是人。

"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右一為日本女演員樹木希林

作者 | 巫兮兮

原創作品 抄襲必究


未知的失控感,讓我們極度恐懼。而已知,哪怕再痛苦,我們也知道這痛苦長啥樣,是可控的。這就是人,依戀所熟悉的一切,包括痛苦。


01

幾個月前,75歲的日本演員樹木希林在東京去世。

工作上敢作敢為的她,卻遭受丈夫內田裕也家暴幾十年,也不願離婚。每一次拳打腳踢之後,她都閉口不提、選擇原諒。甚至丈夫提出離婚,她竟打官司駁回。粉絲們都心疼、不解。

無獨有偶,朋友公司一名年薪百萬的女高管吳薇,被老公家暴10年,近日才報警。

10年來,只要鬧矛盾或心情不爽,吳薇的老公就會對她拳腳相加。每次捱打,她就買一些跌打藥敷,傷重就請假休息幾天。上班就用長衣長褲、圍巾帽子將瘀傷遮起來。

終於,這一天,她來到派出所,把手機裡的幾百張照片給警察看,這些都是她10年的血和淚。

得知消息的朋友們,有的哀其不幸,有的怒其不爭,更多的是疑惑不解。

為什麼她收入如此高,不直接離婚呢?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警察也問過吳薇,為什麼一直沒報警。她說也想過反抗,但礙於面子及考慮孩子將來,最終選擇了沉默。

怕丟面子和考慮孩子,真的是吳薇不離婚的原因嗎?

愛面子或許有,也能理解,但面子上的快感,能抵消身體上、精神上的巨大痛感嗎?難道10年後離婚,就比10年前離婚更有面子一些?

另外,孩子在一個父母不和、充滿暴力、冷酷無情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會比在單親家庭長大更好嗎?這樣表面完整、內裡破碎的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恐怕是你不曾想象得到的。畢竟,父母之間的愛意流動,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而這些,作為女高管的吳薇會不懂嗎?她當然明白。那為何還是選擇了忍受?

因為未知是可怕的。

到底有多可怕?很多人終其一生,也走不出或不想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適區。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02

心理舒適區,是一個寬泛的心理學名詞,沒有嚴格的學術定義。2009年Alasdair White將其定義為:

人把自己的行為限定在一定範圍內,他對這個範圍內的人事都非常熟悉,從而有把握保持穩定的行為表現。

其實,就是你最熟悉、待著最舒服的心理狀態。一旦離開這個區域,你會感到壓力、焦慮和不安。

有人說:吳薇的10年家暴生活,怎麼會是舒適的呢?

“心理舒適區”,只是一個概念,並非真的舒適,而是習慣。不要被“舒適”兩個字騙了。正是因為熟悉與習慣帶來的可控感,讓你覺得,比起未知的恐懼,相對更“舒適”。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有句話:

這些牆挺有意思,一開始你牴觸它,然後你習慣它,最後你不得不依賴它。

電影裡,老布被關押了50年,在即將刑滿釋放時,他卻感到崩潰。為了能繼續待在監獄,他竟然殺人,再次釋放時,他自盡了。

監獄雖不舒適,老布卻無比習慣,都是他所熟悉的應對方式。這也正是「心理舒適區」的本質。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而對於吳薇來說,已經發生的家暴,是她所知道的,接下來的生活,也是可以預見的,無非就是老公的暴打,自己的忍受,反反覆覆,這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而“控制感”是人安全感的來源。

每一次她都知道,老公打得有多重,自己能受多少痛,身上會留多少傷……即便這很痛苦,但是如此駕輕就熟,熟悉了就不那麼怕了,因為心裡有底啊。這就是吳薇的心理舒適區。

但如果,你讓她報警、離婚,她會擔心,反抗之後是更加萬劫不復的深淵。

很多人會說:怎麼可能,她那麼有錢,根本不用擔心離婚後自己和孩子生活啊。

但是身在其中的人,對未知是無比畏懼的。

我們大都見過這樣的情況,女孩遇見渣男,受盡委屈痛苦,旁人都捶胸頓足勸分,但女孩仍然不願離開。不離開的原因很多,但一定有對未知的恐懼、對熟悉的依賴。

誰都害怕未知,想象你站在一個懸崖前,有人告訴你:我已經跳過了,不會有事的,很安全。但是眼前煙霧繚繞,你根本看不清腳下的路,即使你相信他說的話,你仍然一步也不敢往前走。因為恐懼,大到我們寧可放棄可能的美好與光明。

未知的失控感,如同你落入水中,什麼也抓不到,只能瘋狂撲打。這讓我們極度不安。

而已知呢,哪怕再痛苦,我們也知道這痛苦長啥樣、啥味道,是可控的。所以選擇忍受。

這就是人。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03

溫妮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少奶奶,從25歲嫁給老公開始,不用上班,不用做飯,不用幹家務、帶孩子,每天睡到中午起,最早也是10點後,日常就是美容護膚做指甲、追劇八卦刷微博,10年來一直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

她從未想過改變,因為沒有任何改變的動力。你說為錢,她生活富裕;你說為夢想,她也沒什麼目標愛好。

溫妮的心理舒適區,似乎才是真的舒適,完全沒必要折騰啊。

一些網友說,為什麼一定要走出心理舒適區呢?在自己適合的區域發揮自己,不是挺好嗎,幹嘛要換到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呢?

因為成長,是每個人生命的本能。

分娩的時候,雖然母親的陰道擠得嬰兒哇哇大哭,他也要用力鑽出;學走路的時候,雖然不斷跌倒,也不妨礙他探索世界的熱情。

生活一直在變化,沒有永遠的暴風雨,也沒有永遠的避風港。我們也在不斷改變,以適應生活的變化。

你當然可以拒絕成長。只是變化的世界,也許會讓你的舒適區越來越小,最後所剩無幾,擠得你無容身之所。

溫妮後來找到我說:我想要改變。

我問她為什麼,她說:

“這樣的日子看起來舒適無比、讓人羨慕,可是我每天無所事事,非常迷茫空虛。雖然老公一直對我很好,但我也不敢肯定10年之後會怎樣。也許有人說我矯情,好吃好喝啥也不愁,還挑剔什麼呢?但是這種心裡的迷茫感,真的讓我無法忍受。”

"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右一為日本女演員樹木希林

作者 | 巫兮兮

原創作品 抄襲必究


未知的失控感,讓我們極度恐懼。而已知,哪怕再痛苦,我們也知道這痛苦長啥樣,是可控的。這就是人,依戀所熟悉的一切,包括痛苦。


01

幾個月前,75歲的日本演員樹木希林在東京去世。

工作上敢作敢為的她,卻遭受丈夫內田裕也家暴幾十年,也不願離婚。每一次拳打腳踢之後,她都閉口不提、選擇原諒。甚至丈夫提出離婚,她竟打官司駁回。粉絲們都心疼、不解。

無獨有偶,朋友公司一名年薪百萬的女高管吳薇,被老公家暴10年,近日才報警。

10年來,只要鬧矛盾或心情不爽,吳薇的老公就會對她拳腳相加。每次捱打,她就買一些跌打藥敷,傷重就請假休息幾天。上班就用長衣長褲、圍巾帽子將瘀傷遮起來。

終於,這一天,她來到派出所,把手機裡的幾百張照片給警察看,這些都是她10年的血和淚。

得知消息的朋友們,有的哀其不幸,有的怒其不爭,更多的是疑惑不解。

為什麼她收入如此高,不直接離婚呢?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警察也問過吳薇,為什麼一直沒報警。她說也想過反抗,但礙於面子及考慮孩子將來,最終選擇了沉默。

怕丟面子和考慮孩子,真的是吳薇不離婚的原因嗎?

愛面子或許有,也能理解,但面子上的快感,能抵消身體上、精神上的巨大痛感嗎?難道10年後離婚,就比10年前離婚更有面子一些?

另外,孩子在一個父母不和、充滿暴力、冷酷無情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會比在單親家庭長大更好嗎?這樣表面完整、內裡破碎的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恐怕是你不曾想象得到的。畢竟,父母之間的愛意流動,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而這些,作為女高管的吳薇會不懂嗎?她當然明白。那為何還是選擇了忍受?

因為未知是可怕的。

到底有多可怕?很多人終其一生,也走不出或不想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適區。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02

心理舒適區,是一個寬泛的心理學名詞,沒有嚴格的學術定義。2009年Alasdair White將其定義為:

人把自己的行為限定在一定範圍內,他對這個範圍內的人事都非常熟悉,從而有把握保持穩定的行為表現。

其實,就是你最熟悉、待著最舒服的心理狀態。一旦離開這個區域,你會感到壓力、焦慮和不安。

有人說:吳薇的10年家暴生活,怎麼會是舒適的呢?

“心理舒適區”,只是一個概念,並非真的舒適,而是習慣。不要被“舒適”兩個字騙了。正是因為熟悉與習慣帶來的可控感,讓你覺得,比起未知的恐懼,相對更“舒適”。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有句話:

這些牆挺有意思,一開始你牴觸它,然後你習慣它,最後你不得不依賴它。

電影裡,老布被關押了50年,在即將刑滿釋放時,他卻感到崩潰。為了能繼續待在監獄,他竟然殺人,再次釋放時,他自盡了。

監獄雖不舒適,老布卻無比習慣,都是他所熟悉的應對方式。這也正是「心理舒適區」的本質。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而對於吳薇來說,已經發生的家暴,是她所知道的,接下來的生活,也是可以預見的,無非就是老公的暴打,自己的忍受,反反覆覆,這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而“控制感”是人安全感的來源。

每一次她都知道,老公打得有多重,自己能受多少痛,身上會留多少傷……即便這很痛苦,但是如此駕輕就熟,熟悉了就不那麼怕了,因為心裡有底啊。這就是吳薇的心理舒適區。

但如果,你讓她報警、離婚,她會擔心,反抗之後是更加萬劫不復的深淵。

很多人會說:怎麼可能,她那麼有錢,根本不用擔心離婚後自己和孩子生活啊。

但是身在其中的人,對未知是無比畏懼的。

我們大都見過這樣的情況,女孩遇見渣男,受盡委屈痛苦,旁人都捶胸頓足勸分,但女孩仍然不願離開。不離開的原因很多,但一定有對未知的恐懼、對熟悉的依賴。

誰都害怕未知,想象你站在一個懸崖前,有人告訴你:我已經跳過了,不會有事的,很安全。但是眼前煙霧繚繞,你根本看不清腳下的路,即使你相信他說的話,你仍然一步也不敢往前走。因為恐懼,大到我們寧可放棄可能的美好與光明。

未知的失控感,如同你落入水中,什麼也抓不到,只能瘋狂撲打。這讓我們極度不安。

而已知呢,哪怕再痛苦,我們也知道這痛苦長啥樣、啥味道,是可控的。所以選擇忍受。

這就是人。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03

溫妮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少奶奶,從25歲嫁給老公開始,不用上班,不用做飯,不用幹家務、帶孩子,每天睡到中午起,最早也是10點後,日常就是美容護膚做指甲、追劇八卦刷微博,10年來一直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

她從未想過改變,因為沒有任何改變的動力。你說為錢,她生活富裕;你說為夢想,她也沒什麼目標愛好。

溫妮的心理舒適區,似乎才是真的舒適,完全沒必要折騰啊。

一些網友說,為什麼一定要走出心理舒適區呢?在自己適合的區域發揮自己,不是挺好嗎,幹嘛要換到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呢?

因為成長,是每個人生命的本能。

分娩的時候,雖然母親的陰道擠得嬰兒哇哇大哭,他也要用力鑽出;學走路的時候,雖然不斷跌倒,也不妨礙他探索世界的熱情。

生活一直在變化,沒有永遠的暴風雨,也沒有永遠的避風港。我們也在不斷改變,以適應生活的變化。

你當然可以拒絕成長。只是變化的世界,也許會讓你的舒適區越來越小,最後所剩無幾,擠得你無容身之所。

溫妮後來找到我說:我想要改變。

我問她為什麼,她說:

“這樣的日子看起來舒適無比、讓人羨慕,可是我每天無所事事,非常迷茫空虛。雖然老公一直對我很好,但我也不敢肯定10年之後會怎樣。也許有人說我矯情,好吃好喝啥也不愁,還挑剔什麼呢?但是這種心裡的迷茫感,真的讓我無法忍受。”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你不變,世界在變。因而,你的心理舒適區也不會一層不變。

想要保持永久的心理舒適區,就必須不斷走出原有舒適區,然後拓寬你的舒適區,讓它成為一個變化的動態區域。

同時,走出舒適區,並不意味著放棄自己擅長的領域。而是直面改變,以及改變中的不適,以便擁有更高、更大、更長久的舒適。

1908年,心理學家羅伯特·M.耶基斯對約翰.D.道森講過“最優焦慮區”:

一個相對舒適的狀態可使行為處於穩定水平,從而得到最佳表現,但是我們需要有相對焦慮的狀態,即一個壓力略高於普通水平的空間。

最優焦慮區,就在舒適區外一點點。你我都曾體會過,當你適當挑戰自己時,會做出比平時更驚人的成績。最優焦慮過後,是令人興奮的成長。

"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右一為日本女演員樹木希林

作者 | 巫兮兮

原創作品 抄襲必究


未知的失控感,讓我們極度恐懼。而已知,哪怕再痛苦,我們也知道這痛苦長啥樣,是可控的。這就是人,依戀所熟悉的一切,包括痛苦。


01

幾個月前,75歲的日本演員樹木希林在東京去世。

工作上敢作敢為的她,卻遭受丈夫內田裕也家暴幾十年,也不願離婚。每一次拳打腳踢之後,她都閉口不提、選擇原諒。甚至丈夫提出離婚,她竟打官司駁回。粉絲們都心疼、不解。

無獨有偶,朋友公司一名年薪百萬的女高管吳薇,被老公家暴10年,近日才報警。

10年來,只要鬧矛盾或心情不爽,吳薇的老公就會對她拳腳相加。每次捱打,她就買一些跌打藥敷,傷重就請假休息幾天。上班就用長衣長褲、圍巾帽子將瘀傷遮起來。

終於,這一天,她來到派出所,把手機裡的幾百張照片給警察看,這些都是她10年的血和淚。

得知消息的朋友們,有的哀其不幸,有的怒其不爭,更多的是疑惑不解。

為什麼她收入如此高,不直接離婚呢?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警察也問過吳薇,為什麼一直沒報警。她說也想過反抗,但礙於面子及考慮孩子將來,最終選擇了沉默。

怕丟面子和考慮孩子,真的是吳薇不離婚的原因嗎?

愛面子或許有,也能理解,但面子上的快感,能抵消身體上、精神上的巨大痛感嗎?難道10年後離婚,就比10年前離婚更有面子一些?

另外,孩子在一個父母不和、充滿暴力、冷酷無情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會比在單親家庭長大更好嗎?這樣表面完整、內裡破碎的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恐怕是你不曾想象得到的。畢竟,父母之間的愛意流動,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而這些,作為女高管的吳薇會不懂嗎?她當然明白。那為何還是選擇了忍受?

因為未知是可怕的。

到底有多可怕?很多人終其一生,也走不出或不想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適區。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02

心理舒適區,是一個寬泛的心理學名詞,沒有嚴格的學術定義。2009年Alasdair White將其定義為:

人把自己的行為限定在一定範圍內,他對這個範圍內的人事都非常熟悉,從而有把握保持穩定的行為表現。

其實,就是你最熟悉、待著最舒服的心理狀態。一旦離開這個區域,你會感到壓力、焦慮和不安。

有人說:吳薇的10年家暴生活,怎麼會是舒適的呢?

“心理舒適區”,只是一個概念,並非真的舒適,而是習慣。不要被“舒適”兩個字騙了。正是因為熟悉與習慣帶來的可控感,讓你覺得,比起未知的恐懼,相對更“舒適”。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有句話:

這些牆挺有意思,一開始你牴觸它,然後你習慣它,最後你不得不依賴它。

電影裡,老布被關押了50年,在即將刑滿釋放時,他卻感到崩潰。為了能繼續待在監獄,他竟然殺人,再次釋放時,他自盡了。

監獄雖不舒適,老布卻無比習慣,都是他所熟悉的應對方式。這也正是「心理舒適區」的本質。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而對於吳薇來說,已經發生的家暴,是她所知道的,接下來的生活,也是可以預見的,無非就是老公的暴打,自己的忍受,反反覆覆,這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而“控制感”是人安全感的來源。

每一次她都知道,老公打得有多重,自己能受多少痛,身上會留多少傷……即便這很痛苦,但是如此駕輕就熟,熟悉了就不那麼怕了,因為心裡有底啊。這就是吳薇的心理舒適區。

但如果,你讓她報警、離婚,她會擔心,反抗之後是更加萬劫不復的深淵。

很多人會說:怎麼可能,她那麼有錢,根本不用擔心離婚後自己和孩子生活啊。

但是身在其中的人,對未知是無比畏懼的。

我們大都見過這樣的情況,女孩遇見渣男,受盡委屈痛苦,旁人都捶胸頓足勸分,但女孩仍然不願離開。不離開的原因很多,但一定有對未知的恐懼、對熟悉的依賴。

誰都害怕未知,想象你站在一個懸崖前,有人告訴你:我已經跳過了,不會有事的,很安全。但是眼前煙霧繚繞,你根本看不清腳下的路,即使你相信他說的話,你仍然一步也不敢往前走。因為恐懼,大到我們寧可放棄可能的美好與光明。

未知的失控感,如同你落入水中,什麼也抓不到,只能瘋狂撲打。這讓我們極度不安。

而已知呢,哪怕再痛苦,我們也知道這痛苦長啥樣、啥味道,是可控的。所以選擇忍受。

這就是人。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03

溫妮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少奶奶,從25歲嫁給老公開始,不用上班,不用做飯,不用幹家務、帶孩子,每天睡到中午起,最早也是10點後,日常就是美容護膚做指甲、追劇八卦刷微博,10年來一直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

她從未想過改變,因為沒有任何改變的動力。你說為錢,她生活富裕;你說為夢想,她也沒什麼目標愛好。

溫妮的心理舒適區,似乎才是真的舒適,完全沒必要折騰啊。

一些網友說,為什麼一定要走出心理舒適區呢?在自己適合的區域發揮自己,不是挺好嗎,幹嘛要換到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呢?

因為成長,是每個人生命的本能。

分娩的時候,雖然母親的陰道擠得嬰兒哇哇大哭,他也要用力鑽出;學走路的時候,雖然不斷跌倒,也不妨礙他探索世界的熱情。

生活一直在變化,沒有永遠的暴風雨,也沒有永遠的避風港。我們也在不斷改變,以適應生活的變化。

你當然可以拒絕成長。只是變化的世界,也許會讓你的舒適區越來越小,最後所剩無幾,擠得你無容身之所。

溫妮後來找到我說:我想要改變。

我問她為什麼,她說:

“這樣的日子看起來舒適無比、讓人羨慕,可是我每天無所事事,非常迷茫空虛。雖然老公一直對我很好,但我也不敢肯定10年之後會怎樣。也許有人說我矯情,好吃好喝啥也不愁,還挑剔什麼呢?但是這種心裡的迷茫感,真的讓我無法忍受。”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你不變,世界在變。因而,你的心理舒適區也不會一層不變。

想要保持永久的心理舒適區,就必須不斷走出原有舒適區,然後拓寬你的舒適區,讓它成為一個變化的動態區域。

同時,走出舒適區,並不意味著放棄自己擅長的領域。而是直面改變,以及改變中的不適,以便擁有更高、更大、更長久的舒適。

1908年,心理學家羅伯特·M.耶基斯對約翰.D.道森講過“最優焦慮區”:

一個相對舒適的狀態可使行為處於穩定水平,從而得到最佳表現,但是我們需要有相對焦慮的狀態,即一個壓力略高於普通水平的空間。

最優焦慮區,就在舒適區外一點點。你我都曾體會過,當你適當挑戰自己時,會做出比平時更驚人的成績。最優焦慮過後,是令人興奮的成長。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04

我們如何走出心理舒適區呢?

無外乎兩點:強大的外力內心的轉念

強大的外力,不是隨時能碰到的,比如富二代突然家道中落、全職太太遭遇婚變、進入牛人圈子天天被刺激。當然,消極的外力誰也不願碰到。更多的人是在等待期盼,有什麼人來推自己一把,就可以提升了,變厲害了。

內心的轉念是什麼,就是我們常說的“想通了”。但想通哪有那麼容易,你閉在家裡想幾十年,也不如勇敢地走一步。往往就是這一步,讓你看到了:喔,離開了舒適區我也死不了嘛。於是,更加敢往前走第二步、第三步。

走了很多步,發現,害怕的事並沒有發生,你會獲得難以置信的自信和滿足感,從而變得喜歡挑戰自己。

小時候學騎單車,你害怕爸爸鬆手,怕他鬆手之後你就會跌到,然而當你忐忑地脫離爸爸的保護之後,像春天裡飛翔的小鳥兒一樣快活時,你想,原來也沒那麼可怕呀。

這,就是成長。

"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右一為日本女演員樹木希林

作者 | 巫兮兮

原創作品 抄襲必究


未知的失控感,讓我們極度恐懼。而已知,哪怕再痛苦,我們也知道這痛苦長啥樣,是可控的。這就是人,依戀所熟悉的一切,包括痛苦。


01

幾個月前,75歲的日本演員樹木希林在東京去世。

工作上敢作敢為的她,卻遭受丈夫內田裕也家暴幾十年,也不願離婚。每一次拳打腳踢之後,她都閉口不提、選擇原諒。甚至丈夫提出離婚,她竟打官司駁回。粉絲們都心疼、不解。

無獨有偶,朋友公司一名年薪百萬的女高管吳薇,被老公家暴10年,近日才報警。

10年來,只要鬧矛盾或心情不爽,吳薇的老公就會對她拳腳相加。每次捱打,她就買一些跌打藥敷,傷重就請假休息幾天。上班就用長衣長褲、圍巾帽子將瘀傷遮起來。

終於,這一天,她來到派出所,把手機裡的幾百張照片給警察看,這些都是她10年的血和淚。

得知消息的朋友們,有的哀其不幸,有的怒其不爭,更多的是疑惑不解。

為什麼她收入如此高,不直接離婚呢?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警察也問過吳薇,為什麼一直沒報警。她說也想過反抗,但礙於面子及考慮孩子將來,最終選擇了沉默。

怕丟面子和考慮孩子,真的是吳薇不離婚的原因嗎?

愛面子或許有,也能理解,但面子上的快感,能抵消身體上、精神上的巨大痛感嗎?難道10年後離婚,就比10年前離婚更有面子一些?

另外,孩子在一個父母不和、充滿暴力、冷酷無情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會比在單親家庭長大更好嗎?這樣表面完整、內裡破碎的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恐怕是你不曾想象得到的。畢竟,父母之間的愛意流動,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而這些,作為女高管的吳薇會不懂嗎?她當然明白。那為何還是選擇了忍受?

因為未知是可怕的。

到底有多可怕?很多人終其一生,也走不出或不想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適區。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02

心理舒適區,是一個寬泛的心理學名詞,沒有嚴格的學術定義。2009年Alasdair White將其定義為:

人把自己的行為限定在一定範圍內,他對這個範圍內的人事都非常熟悉,從而有把握保持穩定的行為表現。

其實,就是你最熟悉、待著最舒服的心理狀態。一旦離開這個區域,你會感到壓力、焦慮和不安。

有人說:吳薇的10年家暴生活,怎麼會是舒適的呢?

“心理舒適區”,只是一個概念,並非真的舒適,而是習慣。不要被“舒適”兩個字騙了。正是因為熟悉與習慣帶來的可控感,讓你覺得,比起未知的恐懼,相對更“舒適”。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有句話:

這些牆挺有意思,一開始你牴觸它,然後你習慣它,最後你不得不依賴它。

電影裡,老布被關押了50年,在即將刑滿釋放時,他卻感到崩潰。為了能繼續待在監獄,他竟然殺人,再次釋放時,他自盡了。

監獄雖不舒適,老布卻無比習慣,都是他所熟悉的應對方式。這也正是「心理舒適區」的本質。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而對於吳薇來說,已經發生的家暴,是她所知道的,接下來的生活,也是可以預見的,無非就是老公的暴打,自己的忍受,反反覆覆,這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而“控制感”是人安全感的來源。

每一次她都知道,老公打得有多重,自己能受多少痛,身上會留多少傷……即便這很痛苦,但是如此駕輕就熟,熟悉了就不那麼怕了,因為心裡有底啊。這就是吳薇的心理舒適區。

但如果,你讓她報警、離婚,她會擔心,反抗之後是更加萬劫不復的深淵。

很多人會說:怎麼可能,她那麼有錢,根本不用擔心離婚後自己和孩子生活啊。

但是身在其中的人,對未知是無比畏懼的。

我們大都見過這樣的情況,女孩遇見渣男,受盡委屈痛苦,旁人都捶胸頓足勸分,但女孩仍然不願離開。不離開的原因很多,但一定有對未知的恐懼、對熟悉的依賴。

誰都害怕未知,想象你站在一個懸崖前,有人告訴你:我已經跳過了,不會有事的,很安全。但是眼前煙霧繚繞,你根本看不清腳下的路,即使你相信他說的話,你仍然一步也不敢往前走。因為恐懼,大到我們寧可放棄可能的美好與光明。

未知的失控感,如同你落入水中,什麼也抓不到,只能瘋狂撲打。這讓我們極度不安。

而已知呢,哪怕再痛苦,我們也知道這痛苦長啥樣、啥味道,是可控的。所以選擇忍受。

這就是人。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03

溫妮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少奶奶,從25歲嫁給老公開始,不用上班,不用做飯,不用幹家務、帶孩子,每天睡到中午起,最早也是10點後,日常就是美容護膚做指甲、追劇八卦刷微博,10年來一直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

她從未想過改變,因為沒有任何改變的動力。你說為錢,她生活富裕;你說為夢想,她也沒什麼目標愛好。

溫妮的心理舒適區,似乎才是真的舒適,完全沒必要折騰啊。

一些網友說,為什麼一定要走出心理舒適區呢?在自己適合的區域發揮自己,不是挺好嗎,幹嘛要換到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呢?

因為成長,是每個人生命的本能。

分娩的時候,雖然母親的陰道擠得嬰兒哇哇大哭,他也要用力鑽出;學走路的時候,雖然不斷跌倒,也不妨礙他探索世界的熱情。

生活一直在變化,沒有永遠的暴風雨,也沒有永遠的避風港。我們也在不斷改變,以適應生活的變化。

你當然可以拒絕成長。只是變化的世界,也許會讓你的舒適區越來越小,最後所剩無幾,擠得你無容身之所。

溫妮後來找到我說:我想要改變。

我問她為什麼,她說:

“這樣的日子看起來舒適無比、讓人羨慕,可是我每天無所事事,非常迷茫空虛。雖然老公一直對我很好,但我也不敢肯定10年之後會怎樣。也許有人說我矯情,好吃好喝啥也不愁,還挑剔什麼呢?但是這種心裡的迷茫感,真的讓我無法忍受。”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你不變,世界在變。因而,你的心理舒適區也不會一層不變。

想要保持永久的心理舒適區,就必須不斷走出原有舒適區,然後拓寬你的舒適區,讓它成為一個變化的動態區域。

同時,走出舒適區,並不意味著放棄自己擅長的領域。而是直面改變,以及改變中的不適,以便擁有更高、更大、更長久的舒適。

1908年,心理學家羅伯特·M.耶基斯對約翰.D.道森講過“最優焦慮區”:

一個相對舒適的狀態可使行為處於穩定水平,從而得到最佳表現,但是我們需要有相對焦慮的狀態,即一個壓力略高於普通水平的空間。

最優焦慮區,就在舒適區外一點點。你我都曾體會過,當你適當挑戰自己時,會做出比平時更驚人的成績。最優焦慮過後,是令人興奮的成長。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04

我們如何走出心理舒適區呢?

無外乎兩點:強大的外力內心的轉念

強大的外力,不是隨時能碰到的,比如富二代突然家道中落、全職太太遭遇婚變、進入牛人圈子天天被刺激。當然,消極的外力誰也不願碰到。更多的人是在等待期盼,有什麼人來推自己一把,就可以提升了,變厲害了。

內心的轉念是什麼,就是我們常說的“想通了”。但想通哪有那麼容易,你閉在家裡想幾十年,也不如勇敢地走一步。往往就是這一步,讓你看到了:喔,離開了舒適區我也死不了嘛。於是,更加敢往前走第二步、第三步。

走了很多步,發現,害怕的事並沒有發生,你會獲得難以置信的自信和滿足感,從而變得喜歡挑戰自己。

小時候學騎單車,你害怕爸爸鬆手,怕他鬆手之後你就會跌到,然而當你忐忑地脫離爸爸的保護之後,像春天裡飛翔的小鳥兒一樣快活時,你想,原來也沒那麼可怕呀。

這,就是成長。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那麼我們具體可以怎麼做呢?

先了解一下,心理學上人們的3中心理狀態:舒適區(comfor zone)、成長區(growth zone)和恐懼區(panic zone)。

舒適區,是毫無壓力的舒服狀態。

成長區,是跨出舒適區一些,感到有些不適,但可以通過學習來逐漸適應的區域。

恐懼區,是你用力太猛,直接跨過了成長區,全是焦慮和恐懼心理、沒有精力去學習的區域。

所以,我們可以:

◆ 學習一種新技能

學習新技能,就是拓寬你的舒適區,從而進入到學習區。它會帶你走進新的領域,打開認知和視野。新技能,在這裡不只是指英語、繪畫、寫作、演講之類的技能,廣義上它還包括沒做過的新鮮事情,比如:去從未去過的店吃飯、聽沒聽過的歌、穿不同風格的衣服等等。

哪怕只是細微的變化,變化中也會讓你看到新的角度。

如果你覺得每天都學習太難了,心理學者在陳海賢在《自我發展心理學》裡介紹了一個好方法:每週一三五嘗試新做法,二四六維持老習慣。一三五的嘗試,就是在學習區衝浪。

◆ 做決定要快

當你準備跨出舒適區時,內心裡的魔鬼總會為你找很多借口,甚至用失敗、痛苦來嚇唬你。所以,做決定要快,不聽魔鬼的聲音,相信自己,快速拍板執行。

而左右權衡、反覆考慮,反而會讓你停留在原地,難以跨越舒適區。

◆ 步子要小

跨出舒適區,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它需要一步一步地踏出去。開始第一步和堅持做下去,才是成功的關鍵。

如果你不敢站在眾人面前演講,別以為突然某天,你就能像個演說家一樣侃侃而談。剛開始你可能只會低著頭站在那兒,然後你敢說幾句話了,再然後你說得很流暢了……走出舒適區,需要時間,循序漸進,更容易成功。

"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右一為日本女演員樹木希林

作者 | 巫兮兮

原創作品 抄襲必究


未知的失控感,讓我們極度恐懼。而已知,哪怕再痛苦,我們也知道這痛苦長啥樣,是可控的。這就是人,依戀所熟悉的一切,包括痛苦。


01

幾個月前,75歲的日本演員樹木希林在東京去世。

工作上敢作敢為的她,卻遭受丈夫內田裕也家暴幾十年,也不願離婚。每一次拳打腳踢之後,她都閉口不提、選擇原諒。甚至丈夫提出離婚,她竟打官司駁回。粉絲們都心疼、不解。

無獨有偶,朋友公司一名年薪百萬的女高管吳薇,被老公家暴10年,近日才報警。

10年來,只要鬧矛盾或心情不爽,吳薇的老公就會對她拳腳相加。每次捱打,她就買一些跌打藥敷,傷重就請假休息幾天。上班就用長衣長褲、圍巾帽子將瘀傷遮起來。

終於,這一天,她來到派出所,把手機裡的幾百張照片給警察看,這些都是她10年的血和淚。

得知消息的朋友們,有的哀其不幸,有的怒其不爭,更多的是疑惑不解。

為什麼她收入如此高,不直接離婚呢?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警察也問過吳薇,為什麼一直沒報警。她說也想過反抗,但礙於面子及考慮孩子將來,最終選擇了沉默。

怕丟面子和考慮孩子,真的是吳薇不離婚的原因嗎?

愛面子或許有,也能理解,但面子上的快感,能抵消身體上、精神上的巨大痛感嗎?難道10年後離婚,就比10年前離婚更有面子一些?

另外,孩子在一個父母不和、充滿暴力、冷酷無情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會比在單親家庭長大更好嗎?這樣表面完整、內裡破碎的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恐怕是你不曾想象得到的。畢竟,父母之間的愛意流動,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而這些,作為女高管的吳薇會不懂嗎?她當然明白。那為何還是選擇了忍受?

因為未知是可怕的。

到底有多可怕?很多人終其一生,也走不出或不想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適區。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02

心理舒適區,是一個寬泛的心理學名詞,沒有嚴格的學術定義。2009年Alasdair White將其定義為:

人把自己的行為限定在一定範圍內,他對這個範圍內的人事都非常熟悉,從而有把握保持穩定的行為表現。

其實,就是你最熟悉、待著最舒服的心理狀態。一旦離開這個區域,你會感到壓力、焦慮和不安。

有人說:吳薇的10年家暴生活,怎麼會是舒適的呢?

“心理舒適區”,只是一個概念,並非真的舒適,而是習慣。不要被“舒適”兩個字騙了。正是因為熟悉與習慣帶來的可控感,讓你覺得,比起未知的恐懼,相對更“舒適”。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有句話:

這些牆挺有意思,一開始你牴觸它,然後你習慣它,最後你不得不依賴它。

電影裡,老布被關押了50年,在即將刑滿釋放時,他卻感到崩潰。為了能繼續待在監獄,他竟然殺人,再次釋放時,他自盡了。

監獄雖不舒適,老布卻無比習慣,都是他所熟悉的應對方式。這也正是「心理舒適區」的本質。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而對於吳薇來說,已經發生的家暴,是她所知道的,接下來的生活,也是可以預見的,無非就是老公的暴打,自己的忍受,反反覆覆,這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而“控制感”是人安全感的來源。

每一次她都知道,老公打得有多重,自己能受多少痛,身上會留多少傷……即便這很痛苦,但是如此駕輕就熟,熟悉了就不那麼怕了,因為心裡有底啊。這就是吳薇的心理舒適區。

但如果,你讓她報警、離婚,她會擔心,反抗之後是更加萬劫不復的深淵。

很多人會說:怎麼可能,她那麼有錢,根本不用擔心離婚後自己和孩子生活啊。

但是身在其中的人,對未知是無比畏懼的。

我們大都見過這樣的情況,女孩遇見渣男,受盡委屈痛苦,旁人都捶胸頓足勸分,但女孩仍然不願離開。不離開的原因很多,但一定有對未知的恐懼、對熟悉的依賴。

誰都害怕未知,想象你站在一個懸崖前,有人告訴你:我已經跳過了,不會有事的,很安全。但是眼前煙霧繚繞,你根本看不清腳下的路,即使你相信他說的話,你仍然一步也不敢往前走。因為恐懼,大到我們寧可放棄可能的美好與光明。

未知的失控感,如同你落入水中,什麼也抓不到,只能瘋狂撲打。這讓我們極度不安。

而已知呢,哪怕再痛苦,我們也知道這痛苦長啥樣、啥味道,是可控的。所以選擇忍受。

這就是人。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03

溫妮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少奶奶,從25歲嫁給老公開始,不用上班,不用做飯,不用幹家務、帶孩子,每天睡到中午起,最早也是10點後,日常就是美容護膚做指甲、追劇八卦刷微博,10年來一直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

她從未想過改變,因為沒有任何改變的動力。你說為錢,她生活富裕;你說為夢想,她也沒什麼目標愛好。

溫妮的心理舒適區,似乎才是真的舒適,完全沒必要折騰啊。

一些網友說,為什麼一定要走出心理舒適區呢?在自己適合的區域發揮自己,不是挺好嗎,幹嘛要換到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呢?

因為成長,是每個人生命的本能。

分娩的時候,雖然母親的陰道擠得嬰兒哇哇大哭,他也要用力鑽出;學走路的時候,雖然不斷跌倒,也不妨礙他探索世界的熱情。

生活一直在變化,沒有永遠的暴風雨,也沒有永遠的避風港。我們也在不斷改變,以適應生活的變化。

你當然可以拒絕成長。只是變化的世界,也許會讓你的舒適區越來越小,最後所剩無幾,擠得你無容身之所。

溫妮後來找到我說:我想要改變。

我問她為什麼,她說:

“這樣的日子看起來舒適無比、讓人羨慕,可是我每天無所事事,非常迷茫空虛。雖然老公一直對我很好,但我也不敢肯定10年之後會怎樣。也許有人說我矯情,好吃好喝啥也不愁,還挑剔什麼呢?但是這種心裡的迷茫感,真的讓我無法忍受。”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你不變,世界在變。因而,你的心理舒適區也不會一層不變。

想要保持永久的心理舒適區,就必須不斷走出原有舒適區,然後拓寬你的舒適區,讓它成為一個變化的動態區域。

同時,走出舒適區,並不意味著放棄自己擅長的領域。而是直面改變,以及改變中的不適,以便擁有更高、更大、更長久的舒適。

1908年,心理學家羅伯特·M.耶基斯對約翰.D.道森講過“最優焦慮區”:

一個相對舒適的狀態可使行為處於穩定水平,從而得到最佳表現,但是我們需要有相對焦慮的狀態,即一個壓力略高於普通水平的空間。

最優焦慮區,就在舒適區外一點點。你我都曾體會過,當你適當挑戰自己時,會做出比平時更驚人的成績。最優焦慮過後,是令人興奮的成長。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04

我們如何走出心理舒適區呢?

無外乎兩點:強大的外力內心的轉念

強大的外力,不是隨時能碰到的,比如富二代突然家道中落、全職太太遭遇婚變、進入牛人圈子天天被刺激。當然,消極的外力誰也不願碰到。更多的人是在等待期盼,有什麼人來推自己一把,就可以提升了,變厲害了。

內心的轉念是什麼,就是我們常說的“想通了”。但想通哪有那麼容易,你閉在家裡想幾十年,也不如勇敢地走一步。往往就是這一步,讓你看到了:喔,離開了舒適區我也死不了嘛。於是,更加敢往前走第二步、第三步。

走了很多步,發現,害怕的事並沒有發生,你會獲得難以置信的自信和滿足感,從而變得喜歡挑戰自己。

小時候學騎單車,你害怕爸爸鬆手,怕他鬆手之後你就會跌到,然而當你忐忑地脫離爸爸的保護之後,像春天裡飛翔的小鳥兒一樣快活時,你想,原來也沒那麼可怕呀。

這,就是成長。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那麼我們具體可以怎麼做呢?

先了解一下,心理學上人們的3中心理狀態:舒適區(comfor zone)、成長區(growth zone)和恐懼區(panic zone)。

舒適區,是毫無壓力的舒服狀態。

成長區,是跨出舒適區一些,感到有些不適,但可以通過學習來逐漸適應的區域。

恐懼區,是你用力太猛,直接跨過了成長區,全是焦慮和恐懼心理、沒有精力去學習的區域。

所以,我們可以:

◆ 學習一種新技能

學習新技能,就是拓寬你的舒適區,從而進入到學習區。它會帶你走進新的領域,打開認知和視野。新技能,在這裡不只是指英語、繪畫、寫作、演講之類的技能,廣義上它還包括沒做過的新鮮事情,比如:去從未去過的店吃飯、聽沒聽過的歌、穿不同風格的衣服等等。

哪怕只是細微的變化,變化中也會讓你看到新的角度。

如果你覺得每天都學習太難了,心理學者在陳海賢在《自我發展心理學》裡介紹了一個好方法:每週一三五嘗試新做法,二四六維持老習慣。一三五的嘗試,就是在學習區衝浪。

◆ 做決定要快

當你準備跨出舒適區時,內心裡的魔鬼總會為你找很多借口,甚至用失敗、痛苦來嚇唬你。所以,做決定要快,不聽魔鬼的聲音,相信自己,快速拍板執行。

而左右權衡、反覆考慮,反而會讓你停留在原地,難以跨越舒適區。

◆ 步子要小

跨出舒適區,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它需要一步一步地踏出去。開始第一步和堅持做下去,才是成功的關鍵。

如果你不敢站在眾人面前演講,別以為突然某天,你就能像個演說家一樣侃侃而談。剛開始你可能只會低著頭站在那兒,然後你敢說幾句話了,再然後你說得很流暢了……走出舒適區,需要時間,循序漸進,更容易成功。

女演員被家暴數10年不離婚:為何你走不出心理舒適區?

在走出舒適區的過程中,巨大的成就感和價值感,往往和不適相聯。如果簡易平庸就可獲得成功,那麼這個世界上的成功之人,不會只有20%。

克服心裡的恐懼,踏出第一步,是走出心理舒適區的根本,沒有什麼別的好辦法。

成長,還需要別人來抽著你,就不是成長。

再說,別人也很忙,都忙著自我成長。

我是巫兮兮,我在這裡陪你,願你天黑有燈,下雨有傘,有愛相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