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
"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01. 手機,是我們的保護色

前段時間七夕節,在微博上看到一條新聞手機是單身最佳伴侶是手機。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覺得手機應該是中國人的伴侶,不只是單身狗,可能單身狗玩手機的頻率更高一些。

當今社會,我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在逐漸加深,有數據顯示,中國人平均每人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三小時,居世界第二。

Ooma.com的一篇文章用一些調查和數據顯示,接近75%的受訪者每小時至少會使用一次他們的手機。有11%的受訪者每隔一兩分鐘就按捺不住刷手機的衝動,大多數人(41%)的人則會一個小時刷幾次,還有20%的受訪者大概一個小時使用一次,一天使用幾次手機的受訪者佔到24%,而一天使用一次手機及以下的受訪者各佔2%。

這樣平均下來,人們每天刷手機的次數達到了150次。調查同時顯示,有72%的人習慣將他們的手機放在自己1.5米範圍之內,如果超過這個範圍,就會感覺焦躁不安。

有一首歌叫做《你不是真正的快樂》,裡邊有一句話歌詞: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

現在這句話可以改為:“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手機是你穿的保護色”。

TED演講《我們都是外向的孤獨患者》,麻省理工學院社會心理學家Sherry Turkle認為技術正在改變和重新定義人們之間的聯繫。

網絡、高科技東西讓我們的溝通越來越方便,他們改變了我們生活,但也改變了我們本身。在開會的時候,覺得會議無聊就低頭玩手機,跟人發微信;又或者在同一個房間裡,每個人都低著頭沉浸在網絡世界裡,雖然在同一個空間,卻彼此沒有相處。

Sherry Turkle表示科技給我們帶來群體性孤獨,即使身處在一個隨時被信息包圍的環境,但沒有幾個人可以真正溝通的人。

在網絡世界裡,我們每個人都是“社交高手”。

在現實世界裡,我們各個都有“社交恐懼症”,不敢面對面交流。

為什麼我們不選擇面對面交流?

因為面對面交流,是實時發生的,我們沒法控制自己要說什麼。而發微信、寫評論這些可能讓我們向別人呈現出我們想變成的樣子。

面對面交流,所有的表情都被對方看到,而利用手機、電腦,隔著屏幕,我們可以通過表情包,可以反覆斟酌文字,對方看不到,無需擔憂。

就像Sherry Turkle說的:社交工具,可以讓我們在不需要真正友情的情況下,體驗被陪伴,產生一種關係的錯覺,我們屈服於無生命的掛念,又害怕與人交往的風險和失望,於是我們更依賴於技術。

"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01. 手機,是我們的保護色

前段時間七夕節,在微博上看到一條新聞手機是單身最佳伴侶是手機。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覺得手機應該是中國人的伴侶,不只是單身狗,可能單身狗玩手機的頻率更高一些。

當今社會,我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在逐漸加深,有數據顯示,中國人平均每人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三小時,居世界第二。

Ooma.com的一篇文章用一些調查和數據顯示,接近75%的受訪者每小時至少會使用一次他們的手機。有11%的受訪者每隔一兩分鐘就按捺不住刷手機的衝動,大多數人(41%)的人則會一個小時刷幾次,還有20%的受訪者大概一個小時使用一次,一天使用幾次手機的受訪者佔到24%,而一天使用一次手機及以下的受訪者各佔2%。

這樣平均下來,人們每天刷手機的次數達到了150次。調查同時顯示,有72%的人習慣將他們的手機放在自己1.5米範圍之內,如果超過這個範圍,就會感覺焦躁不安。

有一首歌叫做《你不是真正的快樂》,裡邊有一句話歌詞: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

現在這句話可以改為:“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手機是你穿的保護色”。

TED演講《我們都是外向的孤獨患者》,麻省理工學院社會心理學家Sherry Turkle認為技術正在改變和重新定義人們之間的聯繫。

網絡、高科技東西讓我們的溝通越來越方便,他們改變了我們生活,但也改變了我們本身。在開會的時候,覺得會議無聊就低頭玩手機,跟人發微信;又或者在同一個房間裡,每個人都低著頭沉浸在網絡世界裡,雖然在同一個空間,卻彼此沒有相處。

Sherry Turkle表示科技給我們帶來群體性孤獨,即使身處在一個隨時被信息包圍的環境,但沒有幾個人可以真正溝通的人。

在網絡世界裡,我們每個人都是“社交高手”。

在現實世界裡,我們各個都有“社交恐懼症”,不敢面對面交流。

為什麼我們不選擇面對面交流?

因為面對面交流,是實時發生的,我們沒法控制自己要說什麼。而發微信、寫評論這些可能讓我們向別人呈現出我們想變成的樣子。

面對面交流,所有的表情都被對方看到,而利用手機、電腦,隔著屏幕,我們可以通過表情包,可以反覆斟酌文字,對方看不到,無需擔憂。

就像Sherry Turkle說的:社交工具,可以讓我們在不需要真正友情的情況下,體驗被陪伴,產生一種關係的錯覺,我們屈服於無生命的掛念,又害怕與人交往的風險和失望,於是我們更依賴於技術。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01. 手機,是我們的保護色

前段時間七夕節,在微博上看到一條新聞手機是單身最佳伴侶是手機。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覺得手機應該是中國人的伴侶,不只是單身狗,可能單身狗玩手機的頻率更高一些。

當今社會,我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在逐漸加深,有數據顯示,中國人平均每人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三小時,居世界第二。

Ooma.com的一篇文章用一些調查和數據顯示,接近75%的受訪者每小時至少會使用一次他們的手機。有11%的受訪者每隔一兩分鐘就按捺不住刷手機的衝動,大多數人(41%)的人則會一個小時刷幾次,還有20%的受訪者大概一個小時使用一次,一天使用幾次手機的受訪者佔到24%,而一天使用一次手機及以下的受訪者各佔2%。

這樣平均下來,人們每天刷手機的次數達到了150次。調查同時顯示,有72%的人習慣將他們的手機放在自己1.5米範圍之內,如果超過這個範圍,就會感覺焦躁不安。

有一首歌叫做《你不是真正的快樂》,裡邊有一句話歌詞: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

現在這句話可以改為:“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手機是你穿的保護色”。

TED演講《我們都是外向的孤獨患者》,麻省理工學院社會心理學家Sherry Turkle認為技術正在改變和重新定義人們之間的聯繫。

網絡、高科技東西讓我們的溝通越來越方便,他們改變了我們生活,但也改變了我們本身。在開會的時候,覺得會議無聊就低頭玩手機,跟人發微信;又或者在同一個房間裡,每個人都低著頭沉浸在網絡世界裡,雖然在同一個空間,卻彼此沒有相處。

Sherry Turkle表示科技給我們帶來群體性孤獨,即使身處在一個隨時被信息包圍的環境,但沒有幾個人可以真正溝通的人。

在網絡世界裡,我們每個人都是“社交高手”。

在現實世界裡,我們各個都有“社交恐懼症”,不敢面對面交流。

為什麼我們不選擇面對面交流?

因為面對面交流,是實時發生的,我們沒法控制自己要說什麼。而發微信、寫評論這些可能讓我們向別人呈現出我們想變成的樣子。

面對面交流,所有的表情都被對方看到,而利用手機、電腦,隔著屏幕,我們可以通過表情包,可以反覆斟酌文字,對方看不到,無需擔憂。

就像Sherry Turkle說的:社交工具,可以讓我們在不需要真正友情的情況下,體驗被陪伴,產生一種關係的錯覺,我們屈服於無生命的掛念,又害怕與人交往的風險和失望,於是我們更依賴於技術。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在網絡世界裡,我們是外向的孤獨者,在現實世界裡,我們是悲涼的內向者。

而年輕人的矛盾,從人際關係變成人機關係。

"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01. 手機,是我們的保護色

前段時間七夕節,在微博上看到一條新聞手機是單身最佳伴侶是手機。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覺得手機應該是中國人的伴侶,不只是單身狗,可能單身狗玩手機的頻率更高一些。

當今社會,我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在逐漸加深,有數據顯示,中國人平均每人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三小時,居世界第二。

Ooma.com的一篇文章用一些調查和數據顯示,接近75%的受訪者每小時至少會使用一次他們的手機。有11%的受訪者每隔一兩分鐘就按捺不住刷手機的衝動,大多數人(41%)的人則會一個小時刷幾次,還有20%的受訪者大概一個小時使用一次,一天使用幾次手機的受訪者佔到24%,而一天使用一次手機及以下的受訪者各佔2%。

這樣平均下來,人們每天刷手機的次數達到了150次。調查同時顯示,有72%的人習慣將他們的手機放在自己1.5米範圍之內,如果超過這個範圍,就會感覺焦躁不安。

有一首歌叫做《你不是真正的快樂》,裡邊有一句話歌詞: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

現在這句話可以改為:“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手機是你穿的保護色”。

TED演講《我們都是外向的孤獨患者》,麻省理工學院社會心理學家Sherry Turkle認為技術正在改變和重新定義人們之間的聯繫。

網絡、高科技東西讓我們的溝通越來越方便,他們改變了我們生活,但也改變了我們本身。在開會的時候,覺得會議無聊就低頭玩手機,跟人發微信;又或者在同一個房間裡,每個人都低著頭沉浸在網絡世界裡,雖然在同一個空間,卻彼此沒有相處。

Sherry Turkle表示科技給我們帶來群體性孤獨,即使身處在一個隨時被信息包圍的環境,但沒有幾個人可以真正溝通的人。

在網絡世界裡,我們每個人都是“社交高手”。

在現實世界裡,我們各個都有“社交恐懼症”,不敢面對面交流。

為什麼我們不選擇面對面交流?

因為面對面交流,是實時發生的,我們沒法控制自己要說什麼。而發微信、寫評論這些可能讓我們向別人呈現出我們想變成的樣子。

面對面交流,所有的表情都被對方看到,而利用手機、電腦,隔著屏幕,我們可以通過表情包,可以反覆斟酌文字,對方看不到,無需擔憂。

就像Sherry Turkle說的:社交工具,可以讓我們在不需要真正友情的情況下,體驗被陪伴,產生一種關係的錯覺,我們屈服於無生命的掛念,又害怕與人交往的風險和失望,於是我們更依賴於技術。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在網絡世界裡,我們是外向的孤獨者,在現實世界裡,我們是悲涼的內向者。

而年輕人的矛盾,從人際關係變成人機關係。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02.呆在虛擬世界越久,變得越來越不開心

2010年,IPad出現,外界對它的評價很高,說它是一個優秀的產品,比筆記本電腦更方便快捷。

直到《紐約時報》的記者有一次與喬布斯通話,在通話結束的時候,記者提出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他對喬布斯說:“你的孩子一定很喜歡IPad。”這個答案似乎很顯然,但喬布斯的回答使得記者嚇了一跳,因為喬布斯的回答是:“他們還沒有用過IPad呢。在家中我們限制他們使用電子產品。”

回想我們的一天,

早上手機鬧鐘鈴響起,拿起手機關掉;

熬了幾分鐘之後起床,拿著手機開始刷朋友圈,看睡了一覺,有什麼重大新聞遺漏了。

吃早飯、等公交車、坐地鐵,都拿著一個手機,刷微博;

工作八小時裡,手機和電腦形影不離

晚上回到家,先來無事,抱著手機躺在沙發上。

週末懶得出門,玩上一天的遊戲或者刷一天的劇

我們看起來過得很充實,但屏幕按下來的那一刻,你恍然發現自己不知道要幹什麼,空虛寂寞無聊,所有的情緒湧上心頭。

我們沉迷手機世界,年初立下的FLAG,一直都沒有實現;看到別人的朋友圈晒健身房,心理很酸,覺得有什麼值得晒的,但內心無名的焦躁;每天晚上都對自己說,明天要改變,但第二天仍舊如此。

紐約大學企業營銷教授、心理學家Adam Alter指出,人們每天花費大量時間使用各類APP,不斷暴露在熒幕前不僅對眼睛造成壓力,也可能是你生活不開心的原因。

"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01. 手機,是我們的保護色

前段時間七夕節,在微博上看到一條新聞手機是單身最佳伴侶是手機。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覺得手機應該是中國人的伴侶,不只是單身狗,可能單身狗玩手機的頻率更高一些。

當今社會,我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在逐漸加深,有數據顯示,中國人平均每人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三小時,居世界第二。

Ooma.com的一篇文章用一些調查和數據顯示,接近75%的受訪者每小時至少會使用一次他們的手機。有11%的受訪者每隔一兩分鐘就按捺不住刷手機的衝動,大多數人(41%)的人則會一個小時刷幾次,還有20%的受訪者大概一個小時使用一次,一天使用幾次手機的受訪者佔到24%,而一天使用一次手機及以下的受訪者各佔2%。

這樣平均下來,人們每天刷手機的次數達到了150次。調查同時顯示,有72%的人習慣將他們的手機放在自己1.5米範圍之內,如果超過這個範圍,就會感覺焦躁不安。

有一首歌叫做《你不是真正的快樂》,裡邊有一句話歌詞: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

現在這句話可以改為:“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手機是你穿的保護色”。

TED演講《我們都是外向的孤獨患者》,麻省理工學院社會心理學家Sherry Turkle認為技術正在改變和重新定義人們之間的聯繫。

網絡、高科技東西讓我們的溝通越來越方便,他們改變了我們生活,但也改變了我們本身。在開會的時候,覺得會議無聊就低頭玩手機,跟人發微信;又或者在同一個房間裡,每個人都低著頭沉浸在網絡世界裡,雖然在同一個空間,卻彼此沒有相處。

Sherry Turkle表示科技給我們帶來群體性孤獨,即使身處在一個隨時被信息包圍的環境,但沒有幾個人可以真正溝通的人。

在網絡世界裡,我們每個人都是“社交高手”。

在現實世界裡,我們各個都有“社交恐懼症”,不敢面對面交流。

為什麼我們不選擇面對面交流?

因為面對面交流,是實時發生的,我們沒法控制自己要說什麼。而發微信、寫評論這些可能讓我們向別人呈現出我們想變成的樣子。

面對面交流,所有的表情都被對方看到,而利用手機、電腦,隔著屏幕,我們可以通過表情包,可以反覆斟酌文字,對方看不到,無需擔憂。

就像Sherry Turkle說的:社交工具,可以讓我們在不需要真正友情的情況下,體驗被陪伴,產生一種關係的錯覺,我們屈服於無生命的掛念,又害怕與人交往的風險和失望,於是我們更依賴於技術。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在網絡世界裡,我們是外向的孤獨者,在現實世界裡,我們是悲涼的內向者。

而年輕人的矛盾,從人際關係變成人機關係。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02.呆在虛擬世界越久,變得越來越不開心

2010年,IPad出現,外界對它的評價很高,說它是一個優秀的產品,比筆記本電腦更方便快捷。

直到《紐約時報》的記者有一次與喬布斯通話,在通話結束的時候,記者提出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他對喬布斯說:“你的孩子一定很喜歡IPad。”這個答案似乎很顯然,但喬布斯的回答使得記者嚇了一跳,因為喬布斯的回答是:“他們還沒有用過IPad呢。在家中我們限制他們使用電子產品。”

回想我們的一天,

早上手機鬧鐘鈴響起,拿起手機關掉;

熬了幾分鐘之後起床,拿著手機開始刷朋友圈,看睡了一覺,有什麼重大新聞遺漏了。

吃早飯、等公交車、坐地鐵,都拿著一個手機,刷微博;

工作八小時裡,手機和電腦形影不離

晚上回到家,先來無事,抱著手機躺在沙發上。

週末懶得出門,玩上一天的遊戲或者刷一天的劇

我們看起來過得很充實,但屏幕按下來的那一刻,你恍然發現自己不知道要幹什麼,空虛寂寞無聊,所有的情緒湧上心頭。

我們沉迷手機世界,年初立下的FLAG,一直都沒有實現;看到別人的朋友圈晒健身房,心理很酸,覺得有什麼值得晒的,但內心無名的焦躁;每天晚上都對自己說,明天要改變,但第二天仍舊如此。

紐約大學企業營銷教授、心理學家Adam Alter指出,人們每天花費大量時間使用各類APP,不斷暴露在熒幕前不僅對眼睛造成壓力,也可能是你生活不開心的原因。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長此以往,我們就陷入惡性循環,不開心就玩手機,玩手機就會不開心。

大家都知道玩手機的壞處,卻控制不住自己,一方面是因為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熱搜、公眾號文章,會讓你產生“不出門就能知道天下事”,“自己今天又長見識”的錯覺;另一方面,我們從未“停止信號”,也就是玩手機永無止盡,刷完微博,就像看朋友圈剛發的內容有沒有人點贊,看完朋友圈就想逛淘寶,只要拿起手機,就沒有停下的可能性。

而以前手機不發達的時候,電視劇每天就兩集,兩集結束就有新的節目,要等第二天才能看,一份報紙翻到最後一頁,今天份就結束了……現在,你充值VIP就能提前看,你可以一直看到天老地荒。

"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01. 手機,是我們的保護色

前段時間七夕節,在微博上看到一條新聞手機是單身最佳伴侶是手機。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覺得手機應該是中國人的伴侶,不只是單身狗,可能單身狗玩手機的頻率更高一些。

當今社會,我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在逐漸加深,有數據顯示,中國人平均每人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三小時,居世界第二。

Ooma.com的一篇文章用一些調查和數據顯示,接近75%的受訪者每小時至少會使用一次他們的手機。有11%的受訪者每隔一兩分鐘就按捺不住刷手機的衝動,大多數人(41%)的人則會一個小時刷幾次,還有20%的受訪者大概一個小時使用一次,一天使用幾次手機的受訪者佔到24%,而一天使用一次手機及以下的受訪者各佔2%。

這樣平均下來,人們每天刷手機的次數達到了150次。調查同時顯示,有72%的人習慣將他們的手機放在自己1.5米範圍之內,如果超過這個範圍,就會感覺焦躁不安。

有一首歌叫做《你不是真正的快樂》,裡邊有一句話歌詞: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

現在這句話可以改為:“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手機是你穿的保護色”。

TED演講《我們都是外向的孤獨患者》,麻省理工學院社會心理學家Sherry Turkle認為技術正在改變和重新定義人們之間的聯繫。

網絡、高科技東西讓我們的溝通越來越方便,他們改變了我們生活,但也改變了我們本身。在開會的時候,覺得會議無聊就低頭玩手機,跟人發微信;又或者在同一個房間裡,每個人都低著頭沉浸在網絡世界裡,雖然在同一個空間,卻彼此沒有相處。

Sherry Turkle表示科技給我們帶來群體性孤獨,即使身處在一個隨時被信息包圍的環境,但沒有幾個人可以真正溝通的人。

在網絡世界裡,我們每個人都是“社交高手”。

在現實世界裡,我們各個都有“社交恐懼症”,不敢面對面交流。

為什麼我們不選擇面對面交流?

因為面對面交流,是實時發生的,我們沒法控制自己要說什麼。而發微信、寫評論這些可能讓我們向別人呈現出我們想變成的樣子。

面對面交流,所有的表情都被對方看到,而利用手機、電腦,隔著屏幕,我們可以通過表情包,可以反覆斟酌文字,對方看不到,無需擔憂。

就像Sherry Turkle說的:社交工具,可以讓我們在不需要真正友情的情況下,體驗被陪伴,產生一種關係的錯覺,我們屈服於無生命的掛念,又害怕與人交往的風險和失望,於是我們更依賴於技術。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在網絡世界裡,我們是外向的孤獨者,在現實世界裡,我們是悲涼的內向者。

而年輕人的矛盾,從人際關係變成人機關係。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02.呆在虛擬世界越久,變得越來越不開心

2010年,IPad出現,外界對它的評價很高,說它是一個優秀的產品,比筆記本電腦更方便快捷。

直到《紐約時報》的記者有一次與喬布斯通話,在通話結束的時候,記者提出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他對喬布斯說:“你的孩子一定很喜歡IPad。”這個答案似乎很顯然,但喬布斯的回答使得記者嚇了一跳,因為喬布斯的回答是:“他們還沒有用過IPad呢。在家中我們限制他們使用電子產品。”

回想我們的一天,

早上手機鬧鐘鈴響起,拿起手機關掉;

熬了幾分鐘之後起床,拿著手機開始刷朋友圈,看睡了一覺,有什麼重大新聞遺漏了。

吃早飯、等公交車、坐地鐵,都拿著一個手機,刷微博;

工作八小時裡,手機和電腦形影不離

晚上回到家,先來無事,抱著手機躺在沙發上。

週末懶得出門,玩上一天的遊戲或者刷一天的劇

我們看起來過得很充實,但屏幕按下來的那一刻,你恍然發現自己不知道要幹什麼,空虛寂寞無聊,所有的情緒湧上心頭。

我們沉迷手機世界,年初立下的FLAG,一直都沒有實現;看到別人的朋友圈晒健身房,心理很酸,覺得有什麼值得晒的,但內心無名的焦躁;每天晚上都對自己說,明天要改變,但第二天仍舊如此。

紐約大學企業營銷教授、心理學家Adam Alter指出,人們每天花費大量時間使用各類APP,不斷暴露在熒幕前不僅對眼睛造成壓力,也可能是你生活不開心的原因。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長此以往,我們就陷入惡性循環,不開心就玩手機,玩手機就會不開心。

大家都知道玩手機的壞處,卻控制不住自己,一方面是因為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熱搜、公眾號文章,會讓你產生“不出門就能知道天下事”,“自己今天又長見識”的錯覺;另一方面,我們從未“停止信號”,也就是玩手機永無止盡,刷完微博,就像看朋友圈剛發的內容有沒有人點贊,看完朋友圈就想逛淘寶,只要拿起手機,就沒有停下的可能性。

而以前手機不發達的時候,電視劇每天就兩集,兩集結束就有新的節目,要等第二天才能看,一份報紙翻到最後一頁,今天份就結束了……現在,你充值VIP就能提前看,你可以一直看到天老地荒。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03.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就覺得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

在看易立竟主持的《立場》,其中有一期她採訪黃曉明,節目中設置了一個挑戰3小時“密室實驗”,黃曉明和易立竟進入實驗房間,進入房間後,3小時內,不能與任何人進行言語或者肢體交流,手機需全程保持關機的狀態。

注意到一個細節,黃曉明不知道關機鍵在哪裡,在封閉的三個小時裡,主持人易立竟坐在椅子上幹活。而黃曉明完全不一樣,一開始進去有點緊張,不知道要幹嘛,到覺得還挺好笑的,老想跟主持人說話,但又不好意思說,裝作自言自語的樣子。到後來覺得寫點東西吧,黃曉明就把日期,要做的事情寫下來,等這些事情做完,時間還沒有到,就想著畫個畫,畫了海綿寶寶,這些事情做完之後,就開始焦躁了,不知道後面的時間該如何熬下去。

等這段又困又累的時間熬過去了,開始寫《心經》,然後寫未來的規劃和對自己的小總結。

結束3小時挑戰之後,黃曉明說在這三個小時內,慾望在一點點降低,對周圍的人、事情特別敏感,在靜的出奇屋子裡,好像每個聲音都特別大。寫明年工作的計劃的時候,黃曉明寫不出來,他不知道後面的日子是什麼樣子,沒辦法寫出自己的日程,他坦言之所以沒辦法寫,是因為他的人生很大一部分是被動的。

明星就是我們普通人的一個縮影,這個實驗目的就是檢驗與自己相處,與自己對話的能力。在節目中他也承認,以前很喜歡熱鬧的環境,而現在才開始享受孤獨。

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讓你呆在一個密室3小時,不準玩手機,只有紙筆,書籍,你又能坐多久呢?

今年開始,無論我工作多忙,我都給自己立下規矩:每週至少要寫2篇文章。即便狀態不好,文章寫的很爛也要有2篇文章。

這是因為我想保持住節奏感和自我獨處的機會。因為一旦寫作,我就會把手機放到看不見的地方,在寫的過程中如果出現資料遺漏,也只用裝學習軟件IPAD查詢。等全部寫完,我才會玩手機。

我也是個愛玩的人,二十幾歲的大好青年,手機裡也喜歡裝各種好玩的軟件,也喜歡刷抖音,但同時我也是一個自制力不強的人,所以我只有給自己定要求,斷絕一切誘惑,逼迫自己去適應孤獨,去寫文章,抄《心經》讓自己靜下心來。

剛開始確實有些不適應,覺得沒必要逼自己這麼緊,可熬過去後,想了想,我們玩手機停不下來,是因為不想克服惰性,不想從舒適不費腦的狀態中走出來而已。

而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連手機都控制不住,更不要說控制自己的人生了。

"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01. 手機,是我們的保護色

前段時間七夕節,在微博上看到一條新聞手機是單身最佳伴侶是手機。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覺得手機應該是中國人的伴侶,不只是單身狗,可能單身狗玩手機的頻率更高一些。

當今社會,我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在逐漸加深,有數據顯示,中國人平均每人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三小時,居世界第二。

Ooma.com的一篇文章用一些調查和數據顯示,接近75%的受訪者每小時至少會使用一次他們的手機。有11%的受訪者每隔一兩分鐘就按捺不住刷手機的衝動,大多數人(41%)的人則會一個小時刷幾次,還有20%的受訪者大概一個小時使用一次,一天使用幾次手機的受訪者佔到24%,而一天使用一次手機及以下的受訪者各佔2%。

這樣平均下來,人們每天刷手機的次數達到了150次。調查同時顯示,有72%的人習慣將他們的手機放在自己1.5米範圍之內,如果超過這個範圍,就會感覺焦躁不安。

有一首歌叫做《你不是真正的快樂》,裡邊有一句話歌詞: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

現在這句話可以改為:“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手機是你穿的保護色”。

TED演講《我們都是外向的孤獨患者》,麻省理工學院社會心理學家Sherry Turkle認為技術正在改變和重新定義人們之間的聯繫。

網絡、高科技東西讓我們的溝通越來越方便,他們改變了我們生活,但也改變了我們本身。在開會的時候,覺得會議無聊就低頭玩手機,跟人發微信;又或者在同一個房間裡,每個人都低著頭沉浸在網絡世界裡,雖然在同一個空間,卻彼此沒有相處。

Sherry Turkle表示科技給我們帶來群體性孤獨,即使身處在一個隨時被信息包圍的環境,但沒有幾個人可以真正溝通的人。

在網絡世界裡,我們每個人都是“社交高手”。

在現實世界裡,我們各個都有“社交恐懼症”,不敢面對面交流。

為什麼我們不選擇面對面交流?

因為面對面交流,是實時發生的,我們沒法控制自己要說什麼。而發微信、寫評論這些可能讓我們向別人呈現出我們想變成的樣子。

面對面交流,所有的表情都被對方看到,而利用手機、電腦,隔著屏幕,我們可以通過表情包,可以反覆斟酌文字,對方看不到,無需擔憂。

就像Sherry Turkle說的:社交工具,可以讓我們在不需要真正友情的情況下,體驗被陪伴,產生一種關係的錯覺,我們屈服於無生命的掛念,又害怕與人交往的風險和失望,於是我們更依賴於技術。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在網絡世界裡,我們是外向的孤獨者,在現實世界裡,我們是悲涼的內向者。

而年輕人的矛盾,從人際關係變成人機關係。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02.呆在虛擬世界越久,變得越來越不開心

2010年,IPad出現,外界對它的評價很高,說它是一個優秀的產品,比筆記本電腦更方便快捷。

直到《紐約時報》的記者有一次與喬布斯通話,在通話結束的時候,記者提出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他對喬布斯說:“你的孩子一定很喜歡IPad。”這個答案似乎很顯然,但喬布斯的回答使得記者嚇了一跳,因為喬布斯的回答是:“他們還沒有用過IPad呢。在家中我們限制他們使用電子產品。”

回想我們的一天,

早上手機鬧鐘鈴響起,拿起手機關掉;

熬了幾分鐘之後起床,拿著手機開始刷朋友圈,看睡了一覺,有什麼重大新聞遺漏了。

吃早飯、等公交車、坐地鐵,都拿著一個手機,刷微博;

工作八小時裡,手機和電腦形影不離

晚上回到家,先來無事,抱著手機躺在沙發上。

週末懶得出門,玩上一天的遊戲或者刷一天的劇

我們看起來過得很充實,但屏幕按下來的那一刻,你恍然發現自己不知道要幹什麼,空虛寂寞無聊,所有的情緒湧上心頭。

我們沉迷手機世界,年初立下的FLAG,一直都沒有實現;看到別人的朋友圈晒健身房,心理很酸,覺得有什麼值得晒的,但內心無名的焦躁;每天晚上都對自己說,明天要改變,但第二天仍舊如此。

紐約大學企業營銷教授、心理學家Adam Alter指出,人們每天花費大量時間使用各類APP,不斷暴露在熒幕前不僅對眼睛造成壓力,也可能是你生活不開心的原因。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長此以往,我們就陷入惡性循環,不開心就玩手機,玩手機就會不開心。

大家都知道玩手機的壞處,卻控制不住自己,一方面是因為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熱搜、公眾號文章,會讓你產生“不出門就能知道天下事”,“自己今天又長見識”的錯覺;另一方面,我們從未“停止信號”,也就是玩手機永無止盡,刷完微博,就像看朋友圈剛發的內容有沒有人點贊,看完朋友圈就想逛淘寶,只要拿起手機,就沒有停下的可能性。

而以前手機不發達的時候,電視劇每天就兩集,兩集結束就有新的節目,要等第二天才能看,一份報紙翻到最後一頁,今天份就結束了……現在,你充值VIP就能提前看,你可以一直看到天老地荒。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03.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就覺得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

在看易立竟主持的《立場》,其中有一期她採訪黃曉明,節目中設置了一個挑戰3小時“密室實驗”,黃曉明和易立竟進入實驗房間,進入房間後,3小時內,不能與任何人進行言語或者肢體交流,手機需全程保持關機的狀態。

注意到一個細節,黃曉明不知道關機鍵在哪裡,在封閉的三個小時裡,主持人易立竟坐在椅子上幹活。而黃曉明完全不一樣,一開始進去有點緊張,不知道要幹嘛,到覺得還挺好笑的,老想跟主持人說話,但又不好意思說,裝作自言自語的樣子。到後來覺得寫點東西吧,黃曉明就把日期,要做的事情寫下來,等這些事情做完,時間還沒有到,就想著畫個畫,畫了海綿寶寶,這些事情做完之後,就開始焦躁了,不知道後面的時間該如何熬下去。

等這段又困又累的時間熬過去了,開始寫《心經》,然後寫未來的規劃和對自己的小總結。

結束3小時挑戰之後,黃曉明說在這三個小時內,慾望在一點點降低,對周圍的人、事情特別敏感,在靜的出奇屋子裡,好像每個聲音都特別大。寫明年工作的計劃的時候,黃曉明寫不出來,他不知道後面的日子是什麼樣子,沒辦法寫出自己的日程,他坦言之所以沒辦法寫,是因為他的人生很大一部分是被動的。

明星就是我們普通人的一個縮影,這個實驗目的就是檢驗與自己相處,與自己對話的能力。在節目中他也承認,以前很喜歡熱鬧的環境,而現在才開始享受孤獨。

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讓你呆在一個密室3小時,不準玩手機,只有紙筆,書籍,你又能坐多久呢?

今年開始,無論我工作多忙,我都給自己立下規矩:每週至少要寫2篇文章。即便狀態不好,文章寫的很爛也要有2篇文章。

這是因為我想保持住節奏感和自我獨處的機會。因為一旦寫作,我就會把手機放到看不見的地方,在寫的過程中如果出現資料遺漏,也只用裝學習軟件IPAD查詢。等全部寫完,我才會玩手機。

我也是個愛玩的人,二十幾歲的大好青年,手機裡也喜歡裝各種好玩的軟件,也喜歡刷抖音,但同時我也是一個自制力不強的人,所以我只有給自己定要求,斷絕一切誘惑,逼迫自己去適應孤獨,去寫文章,抄《心經》讓自己靜下心來。

剛開始確實有些不適應,覺得沒必要逼自己這麼緊,可熬過去後,想了想,我們玩手機停不下來,是因為不想克服惰性,不想從舒適不費腦的狀態中走出來而已。

而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連手機都控制不住,更不要說控制自己的人生了。

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人玩手機

如何放下手機,做手機的主人?

第一, 把手機“趕”出臥室。我們中的很多人使用手機作為鬧鐘,這意味著手機是你晚上睡覺前看到的最後一樣物品,和每天早上看到的第一樣物品。 201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睡前30分鐘使用社交媒體和年輕人睡眠不安相關”。所以,更好的解決方法,是買一個老式鬧鐘,並且在臥室之外的地方給手機充電。

第二,有意識地反覆自我提醒。不是任何問題都能有技術解決方案的。如果你想要減少自己對手機的依賴,你可以刻意訓練,在拿起手機之前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有時候,思考這個問題足以阻止你漫無目的地玩手機。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答案是“乘電梯的這7秒鐘很無聊”,那麼你可能會重新考慮,究竟要不要拿起手機。

第三:斷絕期待反饋效應。應用軟件中的消息推送,朋友圈的點贊評論,微博的轉發功能,都是強化上癮行為的一些及時的積極反饋;視頻網站上自動播放下一個視頻,能讓人獲得一種漸進感和連續感,這也對強化行為習慣有幫助;記事軟件的記憶和提醒功能,讓我們不用發揮主動性,也不需要用腦子記東西,只停留在心理舒適區。想要杜絕就要逆向思維,你可以給你的Facebook、郵箱安裝插件,將大量的推送自動分類,只查看重要信息欄;或者給朋友圈、微博設置消息免打擾,不顯示點贊和評論,甚至乾脆不發朋友圈,這樣你就不會形成期待反饋、收到反饋、強化行為的循環。

第四,與人面對面交流。手機的存在還會降低交談的質量。想一想在微信聊天的時候,人們經常會聊兩句,然後在等待回覆的間隙去刷一刷朋友圈、看一看公眾號文章等等,這些行為讓手機溝通變得支離破碎,所以為了和這種碎片化的交流相適應,人們就會傾向於進行輕鬆而非深刻的話題。所以要留出時間與自己、與他人與群體交談。美國公司斯托達德,該公司的CEO發現想要把所有的副總裁聚到一起開會非常困難,於是就設立規定,要求每週固定一天,大家提前45分鐘到公司,一起吃一頓早餐。通過這項“早餐交談制度”,該公司的高層關係變得更融洽,互相合作也變得更加順暢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