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不完美媽媽 玩具 幼兒園 弟子規 聖經 淅爸育兒記 2019-08-07
"

迷信,指對某個不變的事物進行唯一性的極端相信。

迷信有兩種,一種是封建迷信,泛指怪力亂神;另一種,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迷信一般是自我迷執,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種思維繫統對待。

總而言之,迷信,是人不願意面對事實真相的表現。當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就容易產生種種心理疾病,做出荒唐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迷信”釀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劇,傷害了孩子的身體,更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01 封建迷信:5歲孩子被母親致殘

"

迷信,指對某個不變的事物進行唯一性的極端相信。

迷信有兩種,一種是封建迷信,泛指怪力亂神;另一種,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迷信一般是自我迷執,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種思維繫統對待。

總而言之,迷信,是人不願意面對事實真相的表現。當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就容易產生種種心理疾病,做出荒唐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迷信”釀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劇,傷害了孩子的身體,更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01 封建迷信:5歲孩子被母親致殘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陝西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一個5歲的孩子,長期遭受母親的虐待以至於接近癱瘓。

奶奶說,一開始兒媳對一家人都很好,兒媳對大兒子好得很,但就在懷上旗旗後,兒媳的態度就變了。

在老人的堅持下,兒媳生下了旗旗,但卻對小兒子旗旗一直看不順眼。甚至在旗旗3個多月的時候,兒媳向老人提出要以10萬塊錢的價格,把旗旗賣了。

"

迷信,指對某個不變的事物進行唯一性的極端相信。

迷信有兩種,一種是封建迷信,泛指怪力亂神;另一種,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迷信一般是自我迷執,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種思維繫統對待。

總而言之,迷信,是人不願意面對事實真相的表現。當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就容易產生種種心理疾病,做出荒唐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迷信”釀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劇,傷害了孩子的身體,更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01 封建迷信:5歲孩子被母親致殘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陝西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一個5歲的孩子,長期遭受母親的虐待以至於接近癱瘓。

奶奶說,一開始兒媳對一家人都很好,兒媳對大兒子好得很,但就在懷上旗旗後,兒媳的態度就變了。

在老人的堅持下,兒媳生下了旗旗,但卻對小兒子旗旗一直看不順眼。甚至在旗旗3個多月的時候,兒媳向老人提出要以10萬塊錢的價格,把旗旗賣了。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賣孩子被阻止了之後,旗旗媽媽並沒有死心,她執意從老人那把旗旗接走,當老人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照顧時,遭到旗旗媽媽的反駁:“我的娃娃,你憑啥不給我帶走,到底是你生的,還是我生的?”

想到始終是兒媳的親生骨肉,應該不至於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老兩口就讓兒媳帶走了旗旗。自此之後,旗旗媽媽就開始虐待旗旗。

而母親如此殘忍對待親生兒子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迷信兒子“命中克母”。

旗旗媽媽始終認為,必須把旗旗給“處理”了,自己才能過上好日子。

"

迷信,指對某個不變的事物進行唯一性的極端相信。

迷信有兩種,一種是封建迷信,泛指怪力亂神;另一種,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迷信一般是自我迷執,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種思維繫統對待。

總而言之,迷信,是人不願意面對事實真相的表現。當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就容易產生種種心理疾病,做出荒唐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迷信”釀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劇,傷害了孩子的身體,更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01 封建迷信:5歲孩子被母親致殘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陝西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一個5歲的孩子,長期遭受母親的虐待以至於接近癱瘓。

奶奶說,一開始兒媳對一家人都很好,兒媳對大兒子好得很,但就在懷上旗旗後,兒媳的態度就變了。

在老人的堅持下,兒媳生下了旗旗,但卻對小兒子旗旗一直看不順眼。甚至在旗旗3個多月的時候,兒媳向老人提出要以10萬塊錢的價格,把旗旗賣了。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賣孩子被阻止了之後,旗旗媽媽並沒有死心,她執意從老人那把旗旗接走,當老人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照顧時,遭到旗旗媽媽的反駁:“我的娃娃,你憑啥不給我帶走,到底是你生的,還是我生的?”

想到始終是兒媳的親生骨肉,應該不至於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老兩口就讓兒媳帶走了旗旗。自此之後,旗旗媽媽就開始虐待旗旗。

而母親如此殘忍對待親生兒子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迷信兒子“命中克母”。

旗旗媽媽始終認為,必須把旗旗給“處理”了,自己才能過上好日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事發之後,旗旗媽媽就已經離家出走。而遺憾的是,醫生表示,旗旗是脊髓損傷,沒有治癒的可能,在經過手術和康復治療後,能做到的極限就是坐起來。

封建迷信,讓旗旗媽媽狀若瘋狂的虐待旗旗,毀了旗旗的一生,也毀了自己。

在科學高度發展的現在,封建迷信的事例已經逐漸減少,但卻有另一種“現代迷信”正在崛起,現代迷信常常披著“愛”的外衣,相比於封建迷信,現代迷信更隱蔽,更難以察覺,但傷害卻一點不比封建迷信差。

02 現代迷信:“起跑線”的誘惑

"

迷信,指對某個不變的事物進行唯一性的極端相信。

迷信有兩種,一種是封建迷信,泛指怪力亂神;另一種,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迷信一般是自我迷執,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種思維繫統對待。

總而言之,迷信,是人不願意面對事實真相的表現。當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就容易產生種種心理疾病,做出荒唐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迷信”釀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劇,傷害了孩子的身體,更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01 封建迷信:5歲孩子被母親致殘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陝西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一個5歲的孩子,長期遭受母親的虐待以至於接近癱瘓。

奶奶說,一開始兒媳對一家人都很好,兒媳對大兒子好得很,但就在懷上旗旗後,兒媳的態度就變了。

在老人的堅持下,兒媳生下了旗旗,但卻對小兒子旗旗一直看不順眼。甚至在旗旗3個多月的時候,兒媳向老人提出要以10萬塊錢的價格,把旗旗賣了。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賣孩子被阻止了之後,旗旗媽媽並沒有死心,她執意從老人那把旗旗接走,當老人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照顧時,遭到旗旗媽媽的反駁:“我的娃娃,你憑啥不給我帶走,到底是你生的,還是我生的?”

想到始終是兒媳的親生骨肉,應該不至於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老兩口就讓兒媳帶走了旗旗。自此之後,旗旗媽媽就開始虐待旗旗。

而母親如此殘忍對待親生兒子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迷信兒子“命中克母”。

旗旗媽媽始終認為,必須把旗旗給“處理”了,自己才能過上好日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事發之後,旗旗媽媽就已經離家出走。而遺憾的是,醫生表示,旗旗是脊髓損傷,沒有治癒的可能,在經過手術和康復治療後,能做到的極限就是坐起來。

封建迷信,讓旗旗媽媽狀若瘋狂的虐待旗旗,毀了旗旗的一生,也毀了自己。

在科學高度發展的現在,封建迷信的事例已經逐漸減少,但卻有另一種“現代迷信”正在崛起,現代迷信常常披著“愛”的外衣,相比於封建迷信,現代迷信更隱蔽,更難以察覺,但傷害卻一點不比封建迷信差。

02 現代迷信:“起跑線”的誘惑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當下的教育風氣中,最讓人頭疼的迷信,就是許多家長對於“起跑線”的誤解。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無論如何闢謠,任然被家長奉為讓孩子成才的“聖經”。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發生了多少荒唐的事情?

在迷信“起跑線”上,父母們的行為包括以下幾種:

  • 名校迷信:為讓孩子上幼兒園,母親接受校長“潛規則”

前陣子,“為了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陪睡校長”一事佔榜各大網絡平臺。

為了幫爭取孩子上當地最好的私立雙語幼兒園的名額,這位母親幾經波折,最後校長明示暗示,只有媽媽接受“潛規則”才能讓孩子順利入學。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位媽媽毅然決定效仿《阿甘正傳》裡面阿甘的母親,委身於校長。

"

迷信,指對某個不變的事物進行唯一性的極端相信。

迷信有兩種,一種是封建迷信,泛指怪力亂神;另一種,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迷信一般是自我迷執,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種思維繫統對待。

總而言之,迷信,是人不願意面對事實真相的表現。當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就容易產生種種心理疾病,做出荒唐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迷信”釀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劇,傷害了孩子的身體,更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01 封建迷信:5歲孩子被母親致殘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陝西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一個5歲的孩子,長期遭受母親的虐待以至於接近癱瘓。

奶奶說,一開始兒媳對一家人都很好,兒媳對大兒子好得很,但就在懷上旗旗後,兒媳的態度就變了。

在老人的堅持下,兒媳生下了旗旗,但卻對小兒子旗旗一直看不順眼。甚至在旗旗3個多月的時候,兒媳向老人提出要以10萬塊錢的價格,把旗旗賣了。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賣孩子被阻止了之後,旗旗媽媽並沒有死心,她執意從老人那把旗旗接走,當老人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照顧時,遭到旗旗媽媽的反駁:“我的娃娃,你憑啥不給我帶走,到底是你生的,還是我生的?”

想到始終是兒媳的親生骨肉,應該不至於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老兩口就讓兒媳帶走了旗旗。自此之後,旗旗媽媽就開始虐待旗旗。

而母親如此殘忍對待親生兒子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迷信兒子“命中克母”。

旗旗媽媽始終認為,必須把旗旗給“處理”了,自己才能過上好日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事發之後,旗旗媽媽就已經離家出走。而遺憾的是,醫生表示,旗旗是脊髓損傷,沒有治癒的可能,在經過手術和康復治療後,能做到的極限就是坐起來。

封建迷信,讓旗旗媽媽狀若瘋狂的虐待旗旗,毀了旗旗的一生,也毀了自己。

在科學高度發展的現在,封建迷信的事例已經逐漸減少,但卻有另一種“現代迷信”正在崛起,現代迷信常常披著“愛”的外衣,相比於封建迷信,現代迷信更隱蔽,更難以察覺,但傷害卻一點不比封建迷信差。

02 現代迷信:“起跑線”的誘惑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當下的教育風氣中,最讓人頭疼的迷信,就是許多家長對於“起跑線”的誤解。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無論如何闢謠,任然被家長奉為讓孩子成才的“聖經”。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發生了多少荒唐的事情?

在迷信“起跑線”上,父母們的行為包括以下幾種:

  • 名校迷信:為讓孩子上幼兒園,母親接受校長“潛規則”

前陣子,“為了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陪睡校長”一事佔榜各大網絡平臺。

為了幫爭取孩子上當地最好的私立雙語幼兒園的名額,這位母親幾經波折,最後校長明示暗示,只有媽媽接受“潛規則”才能讓孩子順利入學。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位媽媽毅然決定效仿《阿甘正傳》裡面阿甘的母親,委身於校長。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超前教育迷信:“孩子很忙”,父母很嚴

4歲的王宸懿脾氣非常暴躁,但他也非常的“忙”,每天他需要讀背《弟子規》,手指骨還未發育完全的年齡,就需要按照媽媽的嚴格要求一筆一劃的練字,還需要學媽媽規定的兒歌,以及參加畫畫培訓班。

所有的這一切都必須在媽媽的安排下進行,例如練習兒歌,宸懿喜歡唱《數鴨歌》,但媽媽認為宸懿已經學會了,必須學其他的。

如果宸懿不認真學,或者達不到媽媽的要求,那麼換來的就是媽媽喋喋不休的講道理,如若不停道理,就會招致打罵。

宸懿是不被允許做自己的,他只能成為媽媽的“理想孩子”,不斷的滿足媽媽對於“起跑線”的迷信。

"

迷信,指對某個不變的事物進行唯一性的極端相信。

迷信有兩種,一種是封建迷信,泛指怪力亂神;另一種,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迷信一般是自我迷執,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種思維繫統對待。

總而言之,迷信,是人不願意面對事實真相的表現。當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就容易產生種種心理疾病,做出荒唐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迷信”釀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劇,傷害了孩子的身體,更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01 封建迷信:5歲孩子被母親致殘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陝西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一個5歲的孩子,長期遭受母親的虐待以至於接近癱瘓。

奶奶說,一開始兒媳對一家人都很好,兒媳對大兒子好得很,但就在懷上旗旗後,兒媳的態度就變了。

在老人的堅持下,兒媳生下了旗旗,但卻對小兒子旗旗一直看不順眼。甚至在旗旗3個多月的時候,兒媳向老人提出要以10萬塊錢的價格,把旗旗賣了。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賣孩子被阻止了之後,旗旗媽媽並沒有死心,她執意從老人那把旗旗接走,當老人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照顧時,遭到旗旗媽媽的反駁:“我的娃娃,你憑啥不給我帶走,到底是你生的,還是我生的?”

想到始終是兒媳的親生骨肉,應該不至於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老兩口就讓兒媳帶走了旗旗。自此之後,旗旗媽媽就開始虐待旗旗。

而母親如此殘忍對待親生兒子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迷信兒子“命中克母”。

旗旗媽媽始終認為,必須把旗旗給“處理”了,自己才能過上好日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事發之後,旗旗媽媽就已經離家出走。而遺憾的是,醫生表示,旗旗是脊髓損傷,沒有治癒的可能,在經過手術和康復治療後,能做到的極限就是坐起來。

封建迷信,讓旗旗媽媽狀若瘋狂的虐待旗旗,毀了旗旗的一生,也毀了自己。

在科學高度發展的現在,封建迷信的事例已經逐漸減少,但卻有另一種“現代迷信”正在崛起,現代迷信常常披著“愛”的外衣,相比於封建迷信,現代迷信更隱蔽,更難以察覺,但傷害卻一點不比封建迷信差。

02 現代迷信:“起跑線”的誘惑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當下的教育風氣中,最讓人頭疼的迷信,就是許多家長對於“起跑線”的誤解。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無論如何闢謠,任然被家長奉為讓孩子成才的“聖經”。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發生了多少荒唐的事情?

在迷信“起跑線”上,父母們的行為包括以下幾種:

  • 名校迷信:為讓孩子上幼兒園,母親接受校長“潛規則”

前陣子,“為了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陪睡校長”一事佔榜各大網絡平臺。

為了幫爭取孩子上當地最好的私立雙語幼兒園的名額,這位母親幾經波折,最後校長明示暗示,只有媽媽接受“潛規則”才能讓孩子順利入學。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位媽媽毅然決定效仿《阿甘正傳》裡面阿甘的母親,委身於校長。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超前教育迷信:“孩子很忙”,父母很嚴

4歲的王宸懿脾氣非常暴躁,但他也非常的“忙”,每天他需要讀背《弟子規》,手指骨還未發育完全的年齡,就需要按照媽媽的嚴格要求一筆一劃的練字,還需要學媽媽規定的兒歌,以及參加畫畫培訓班。

所有的這一切都必須在媽媽的安排下進行,例如練習兒歌,宸懿喜歡唱《數鴨歌》,但媽媽認為宸懿已經學會了,必須學其他的。

如果宸懿不認真學,或者達不到媽媽的要求,那麼換來的就是媽媽喋喋不休的講道理,如若不停道理,就會招致打罵。

宸懿是不被允許做自己的,他只能成為媽媽的“理想孩子”,不斷的滿足媽媽對於“起跑線”的迷信。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大城市迷信:大城市才能給孩子好的未來

3歲的串串霸道無比,一言不合就打人、咬人,每到一處地方都可以引起騷動。

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環境,帶著串串從碭山的一個縣城來到合肥打拼。

父母忙於生計,努力融入這個大城市中,但串串卻與這個城市格格不入,在這裡,串串沒有朋友,沒有老家的自由,從住兩層樓的寬敞,變成擠在出租屋裡的擁擠。

"

迷信,指對某個不變的事物進行唯一性的極端相信。

迷信有兩種,一種是封建迷信,泛指怪力亂神;另一種,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迷信一般是自我迷執,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種思維繫統對待。

總而言之,迷信,是人不願意面對事實真相的表現。當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就容易產生種種心理疾病,做出荒唐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迷信”釀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劇,傷害了孩子的身體,更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01 封建迷信:5歲孩子被母親致殘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陝西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一個5歲的孩子,長期遭受母親的虐待以至於接近癱瘓。

奶奶說,一開始兒媳對一家人都很好,兒媳對大兒子好得很,但就在懷上旗旗後,兒媳的態度就變了。

在老人的堅持下,兒媳生下了旗旗,但卻對小兒子旗旗一直看不順眼。甚至在旗旗3個多月的時候,兒媳向老人提出要以10萬塊錢的價格,把旗旗賣了。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賣孩子被阻止了之後,旗旗媽媽並沒有死心,她執意從老人那把旗旗接走,當老人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照顧時,遭到旗旗媽媽的反駁:“我的娃娃,你憑啥不給我帶走,到底是你生的,還是我生的?”

想到始終是兒媳的親生骨肉,應該不至於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老兩口就讓兒媳帶走了旗旗。自此之後,旗旗媽媽就開始虐待旗旗。

而母親如此殘忍對待親生兒子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迷信兒子“命中克母”。

旗旗媽媽始終認為,必須把旗旗給“處理”了,自己才能過上好日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事發之後,旗旗媽媽就已經離家出走。而遺憾的是,醫生表示,旗旗是脊髓損傷,沒有治癒的可能,在經過手術和康復治療後,能做到的極限就是坐起來。

封建迷信,讓旗旗媽媽狀若瘋狂的虐待旗旗,毀了旗旗的一生,也毀了自己。

在科學高度發展的現在,封建迷信的事例已經逐漸減少,但卻有另一種“現代迷信”正在崛起,現代迷信常常披著“愛”的外衣,相比於封建迷信,現代迷信更隱蔽,更難以察覺,但傷害卻一點不比封建迷信差。

02 現代迷信:“起跑線”的誘惑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當下的教育風氣中,最讓人頭疼的迷信,就是許多家長對於“起跑線”的誤解。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無論如何闢謠,任然被家長奉為讓孩子成才的“聖經”。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發生了多少荒唐的事情?

在迷信“起跑線”上,父母們的行為包括以下幾種:

  • 名校迷信:為讓孩子上幼兒園,母親接受校長“潛規則”

前陣子,“為了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陪睡校長”一事佔榜各大網絡平臺。

為了幫爭取孩子上當地最好的私立雙語幼兒園的名額,這位母親幾經波折,最後校長明示暗示,只有媽媽接受“潛規則”才能讓孩子順利入學。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位媽媽毅然決定效仿《阿甘正傳》裡面阿甘的母親,委身於校長。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超前教育迷信:“孩子很忙”,父母很嚴

4歲的王宸懿脾氣非常暴躁,但他也非常的“忙”,每天他需要讀背《弟子規》,手指骨還未發育完全的年齡,就需要按照媽媽的嚴格要求一筆一劃的練字,還需要學媽媽規定的兒歌,以及參加畫畫培訓班。

所有的這一切都必須在媽媽的安排下進行,例如練習兒歌,宸懿喜歡唱《數鴨歌》,但媽媽認為宸懿已經學會了,必須學其他的。

如果宸懿不認真學,或者達不到媽媽的要求,那麼換來的就是媽媽喋喋不休的講道理,如若不停道理,就會招致打罵。

宸懿是不被允許做自己的,他只能成為媽媽的“理想孩子”,不斷的滿足媽媽對於“起跑線”的迷信。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大城市迷信:大城市才能給孩子好的未來

3歲的串串霸道無比,一言不合就打人、咬人,每到一處地方都可以引起騷動。

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環境,帶著串串從碭山的一個縣城來到合肥打拼。

父母忙於生計,努力融入這個大城市中,但串串卻與這個城市格格不入,在這裡,串串沒有朋友,沒有老家的自由,從住兩層樓的寬敞,變成擠在出租屋裡的擁擠。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體質迷信:一擁而上的營養品

涵睿媽媽每天得5點鐘起床,給孩子準備的是五穀雜糧,由於孩子不喜歡吃山藥,所以媽媽把山藥紅棗等藥材搗成糊,然後再榨成汁兌上水給孩子喝。

更讓人難以致信的是,打開冰箱,滿滿當當的都是給孩子吃的“補品”:修復腸道粘膜的藥、增進吸收的益生菌...

這一切僅僅因為涵睿在1歲2個月的時候,得過急性腸胃炎...

"

迷信,指對某個不變的事物進行唯一性的極端相信。

迷信有兩種,一種是封建迷信,泛指怪力亂神;另一種,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迷信一般是自我迷執,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種思維繫統對待。

總而言之,迷信,是人不願意面對事實真相的表現。當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就容易產生種種心理疾病,做出荒唐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迷信”釀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劇,傷害了孩子的身體,更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01 封建迷信:5歲孩子被母親致殘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陝西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一個5歲的孩子,長期遭受母親的虐待以至於接近癱瘓。

奶奶說,一開始兒媳對一家人都很好,兒媳對大兒子好得很,但就在懷上旗旗後,兒媳的態度就變了。

在老人的堅持下,兒媳生下了旗旗,但卻對小兒子旗旗一直看不順眼。甚至在旗旗3個多月的時候,兒媳向老人提出要以10萬塊錢的價格,把旗旗賣了。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賣孩子被阻止了之後,旗旗媽媽並沒有死心,她執意從老人那把旗旗接走,當老人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照顧時,遭到旗旗媽媽的反駁:“我的娃娃,你憑啥不給我帶走,到底是你生的,還是我生的?”

想到始終是兒媳的親生骨肉,應該不至於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老兩口就讓兒媳帶走了旗旗。自此之後,旗旗媽媽就開始虐待旗旗。

而母親如此殘忍對待親生兒子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迷信兒子“命中克母”。

旗旗媽媽始終認為,必須把旗旗給“處理”了,自己才能過上好日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事發之後,旗旗媽媽就已經離家出走。而遺憾的是,醫生表示,旗旗是脊髓損傷,沒有治癒的可能,在經過手術和康復治療後,能做到的極限就是坐起來。

封建迷信,讓旗旗媽媽狀若瘋狂的虐待旗旗,毀了旗旗的一生,也毀了自己。

在科學高度發展的現在,封建迷信的事例已經逐漸減少,但卻有另一種“現代迷信”正在崛起,現代迷信常常披著“愛”的外衣,相比於封建迷信,現代迷信更隱蔽,更難以察覺,但傷害卻一點不比封建迷信差。

02 現代迷信:“起跑線”的誘惑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當下的教育風氣中,最讓人頭疼的迷信,就是許多家長對於“起跑線”的誤解。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無論如何闢謠,任然被家長奉為讓孩子成才的“聖經”。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發生了多少荒唐的事情?

在迷信“起跑線”上,父母們的行為包括以下幾種:

  • 名校迷信:為讓孩子上幼兒園,母親接受校長“潛規則”

前陣子,“為了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陪睡校長”一事佔榜各大網絡平臺。

為了幫爭取孩子上當地最好的私立雙語幼兒園的名額,這位母親幾經波折,最後校長明示暗示,只有媽媽接受“潛規則”才能讓孩子順利入學。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位媽媽毅然決定效仿《阿甘正傳》裡面阿甘的母親,委身於校長。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超前教育迷信:“孩子很忙”,父母很嚴

4歲的王宸懿脾氣非常暴躁,但他也非常的“忙”,每天他需要讀背《弟子規》,手指骨還未發育完全的年齡,就需要按照媽媽的嚴格要求一筆一劃的練字,還需要學媽媽規定的兒歌,以及參加畫畫培訓班。

所有的這一切都必須在媽媽的安排下進行,例如練習兒歌,宸懿喜歡唱《數鴨歌》,但媽媽認為宸懿已經學會了,必須學其他的。

如果宸懿不認真學,或者達不到媽媽的要求,那麼換來的就是媽媽喋喋不休的講道理,如若不停道理,就會招致打罵。

宸懿是不被允許做自己的,他只能成為媽媽的“理想孩子”,不斷的滿足媽媽對於“起跑線”的迷信。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大城市迷信:大城市才能給孩子好的未來

3歲的串串霸道無比,一言不合就打人、咬人,每到一處地方都可以引起騷動。

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環境,帶著串串從碭山的一個縣城來到合肥打拼。

父母忙於生計,努力融入這個大城市中,但串串卻與這個城市格格不入,在這裡,串串沒有朋友,沒有老家的自由,從住兩層樓的寬敞,變成擠在出租屋裡的擁擠。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體質迷信:一擁而上的營養品

涵睿媽媽每天得5點鐘起床,給孩子準備的是五穀雜糧,由於孩子不喜歡吃山藥,所以媽媽把山藥紅棗等藥材搗成糊,然後再榨成汁兌上水給孩子喝。

更讓人難以致信的是,打開冰箱,滿滿當當的都是給孩子吃的“補品”:修復腸道粘膜的藥、增進吸收的益生菌...

這一切僅僅因為涵睿在1歲2個月的時候,得過急性腸胃炎...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專注力迷信:孩子專注力不夠好,每天扎一針

妮妮媽媽認為妮妮注意力不好,身高在全班最矮,每天固定的給妮妮紮上一針成長激素,同樣還有各種補品給妮妮進補。

然而醫生所出具的檢查報告上,明明寫著專注力和注意力未見異常。

"

迷信,指對某個不變的事物進行唯一性的極端相信。

迷信有兩種,一種是封建迷信,泛指怪力亂神;另一種,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迷信一般是自我迷執,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種思維繫統對待。

總而言之,迷信,是人不願意面對事實真相的表現。當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就容易產生種種心理疾病,做出荒唐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迷信”釀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劇,傷害了孩子的身體,更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01 封建迷信:5歲孩子被母親致殘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陝西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一個5歲的孩子,長期遭受母親的虐待以至於接近癱瘓。

奶奶說,一開始兒媳對一家人都很好,兒媳對大兒子好得很,但就在懷上旗旗後,兒媳的態度就變了。

在老人的堅持下,兒媳生下了旗旗,但卻對小兒子旗旗一直看不順眼。甚至在旗旗3個多月的時候,兒媳向老人提出要以10萬塊錢的價格,把旗旗賣了。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賣孩子被阻止了之後,旗旗媽媽並沒有死心,她執意從老人那把旗旗接走,當老人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照顧時,遭到旗旗媽媽的反駁:“我的娃娃,你憑啥不給我帶走,到底是你生的,還是我生的?”

想到始終是兒媳的親生骨肉,應該不至於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老兩口就讓兒媳帶走了旗旗。自此之後,旗旗媽媽就開始虐待旗旗。

而母親如此殘忍對待親生兒子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迷信兒子“命中克母”。

旗旗媽媽始終認為,必須把旗旗給“處理”了,自己才能過上好日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事發之後,旗旗媽媽就已經離家出走。而遺憾的是,醫生表示,旗旗是脊髓損傷,沒有治癒的可能,在經過手術和康復治療後,能做到的極限就是坐起來。

封建迷信,讓旗旗媽媽狀若瘋狂的虐待旗旗,毀了旗旗的一生,也毀了自己。

在科學高度發展的現在,封建迷信的事例已經逐漸減少,但卻有另一種“現代迷信”正在崛起,現代迷信常常披著“愛”的外衣,相比於封建迷信,現代迷信更隱蔽,更難以察覺,但傷害卻一點不比封建迷信差。

02 現代迷信:“起跑線”的誘惑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當下的教育風氣中,最讓人頭疼的迷信,就是許多家長對於“起跑線”的誤解。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無論如何闢謠,任然被家長奉為讓孩子成才的“聖經”。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發生了多少荒唐的事情?

在迷信“起跑線”上,父母們的行為包括以下幾種:

  • 名校迷信:為讓孩子上幼兒園,母親接受校長“潛規則”

前陣子,“為了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陪睡校長”一事佔榜各大網絡平臺。

為了幫爭取孩子上當地最好的私立雙語幼兒園的名額,這位母親幾經波折,最後校長明示暗示,只有媽媽接受“潛規則”才能讓孩子順利入學。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位媽媽毅然決定效仿《阿甘正傳》裡面阿甘的母親,委身於校長。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超前教育迷信:“孩子很忙”,父母很嚴

4歲的王宸懿脾氣非常暴躁,但他也非常的“忙”,每天他需要讀背《弟子規》,手指骨還未發育完全的年齡,就需要按照媽媽的嚴格要求一筆一劃的練字,還需要學媽媽規定的兒歌,以及參加畫畫培訓班。

所有的這一切都必須在媽媽的安排下進行,例如練習兒歌,宸懿喜歡唱《數鴨歌》,但媽媽認為宸懿已經學會了,必須學其他的。

如果宸懿不認真學,或者達不到媽媽的要求,那麼換來的就是媽媽喋喋不休的講道理,如若不停道理,就會招致打罵。

宸懿是不被允許做自己的,他只能成為媽媽的“理想孩子”,不斷的滿足媽媽對於“起跑線”的迷信。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大城市迷信:大城市才能給孩子好的未來

3歲的串串霸道無比,一言不合就打人、咬人,每到一處地方都可以引起騷動。

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環境,帶著串串從碭山的一個縣城來到合肥打拼。

父母忙於生計,努力融入這個大城市中,但串串卻與這個城市格格不入,在這裡,串串沒有朋友,沒有老家的自由,從住兩層樓的寬敞,變成擠在出租屋裡的擁擠。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體質迷信:一擁而上的營養品

涵睿媽媽每天得5點鐘起床,給孩子準備的是五穀雜糧,由於孩子不喜歡吃山藥,所以媽媽把山藥紅棗等藥材搗成糊,然後再榨成汁兌上水給孩子喝。

更讓人難以致信的是,打開冰箱,滿滿當當的都是給孩子吃的“補品”:修復腸道粘膜的藥、增進吸收的益生菌...

這一切僅僅因為涵睿在1歲2個月的時候,得過急性腸胃炎...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專注力迷信:孩子專注力不夠好,每天扎一針

妮妮媽媽認為妮妮注意力不好,身高在全班最矮,每天固定的給妮妮紮上一針成長激素,同樣還有各種補品給妮妮進補。

然而醫生所出具的檢查報告上,明明寫著專注力和注意力未見異常。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玩具迷信:同一種類不同材質玩具讓孩子“智力過人”

毛豆,3歲的小男孩。他的家並不大,但是塞滿了各種玩具。

爸爸媽媽埋怨他沒耐心而且注意力不好,總是這個玩具玩一會兒,那個玩具玩一會兒,每個玩具玩了個遍都只是稍微碰一下就換下一個。

他有7輛能開的車,5張屬於他自己坐的兒童桌椅,還有不計其數的各種各樣的功能重複玩具...

爸爸認為,同一種類的玩具但不同材質,設計也不同,操作原理也不同...然而爸爸並沒有發現,這麼多同種類的玩具,是有礙於毛豆注意力的發展的。

"

迷信,指對某個不變的事物進行唯一性的極端相信。

迷信有兩種,一種是封建迷信,泛指怪力亂神;另一種,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迷信一般是自我迷執,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種思維繫統對待。

總而言之,迷信,是人不願意面對事實真相的表現。當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就容易產生種種心理疾病,做出荒唐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迷信”釀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劇,傷害了孩子的身體,更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01 封建迷信:5歲孩子被母親致殘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陝西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一個5歲的孩子,長期遭受母親的虐待以至於接近癱瘓。

奶奶說,一開始兒媳對一家人都很好,兒媳對大兒子好得很,但就在懷上旗旗後,兒媳的態度就變了。

在老人的堅持下,兒媳生下了旗旗,但卻對小兒子旗旗一直看不順眼。甚至在旗旗3個多月的時候,兒媳向老人提出要以10萬塊錢的價格,把旗旗賣了。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賣孩子被阻止了之後,旗旗媽媽並沒有死心,她執意從老人那把旗旗接走,當老人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照顧時,遭到旗旗媽媽的反駁:“我的娃娃,你憑啥不給我帶走,到底是你生的,還是我生的?”

想到始終是兒媳的親生骨肉,應該不至於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老兩口就讓兒媳帶走了旗旗。自此之後,旗旗媽媽就開始虐待旗旗。

而母親如此殘忍對待親生兒子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迷信兒子“命中克母”。

旗旗媽媽始終認為,必須把旗旗給“處理”了,自己才能過上好日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事發之後,旗旗媽媽就已經離家出走。而遺憾的是,醫生表示,旗旗是脊髓損傷,沒有治癒的可能,在經過手術和康復治療後,能做到的極限就是坐起來。

封建迷信,讓旗旗媽媽狀若瘋狂的虐待旗旗,毀了旗旗的一生,也毀了自己。

在科學高度發展的現在,封建迷信的事例已經逐漸減少,但卻有另一種“現代迷信”正在崛起,現代迷信常常披著“愛”的外衣,相比於封建迷信,現代迷信更隱蔽,更難以察覺,但傷害卻一點不比封建迷信差。

02 現代迷信:“起跑線”的誘惑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當下的教育風氣中,最讓人頭疼的迷信,就是許多家長對於“起跑線”的誤解。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無論如何闢謠,任然被家長奉為讓孩子成才的“聖經”。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發生了多少荒唐的事情?

在迷信“起跑線”上,父母們的行為包括以下幾種:

  • 名校迷信:為讓孩子上幼兒園,母親接受校長“潛規則”

前陣子,“為了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陪睡校長”一事佔榜各大網絡平臺。

為了幫爭取孩子上當地最好的私立雙語幼兒園的名額,這位母親幾經波折,最後校長明示暗示,只有媽媽接受“潛規則”才能讓孩子順利入學。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位媽媽毅然決定效仿《阿甘正傳》裡面阿甘的母親,委身於校長。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超前教育迷信:“孩子很忙”,父母很嚴

4歲的王宸懿脾氣非常暴躁,但他也非常的“忙”,每天他需要讀背《弟子規》,手指骨還未發育完全的年齡,就需要按照媽媽的嚴格要求一筆一劃的練字,還需要學媽媽規定的兒歌,以及參加畫畫培訓班。

所有的這一切都必須在媽媽的安排下進行,例如練習兒歌,宸懿喜歡唱《數鴨歌》,但媽媽認為宸懿已經學會了,必須學其他的。

如果宸懿不認真學,或者達不到媽媽的要求,那麼換來的就是媽媽喋喋不休的講道理,如若不停道理,就會招致打罵。

宸懿是不被允許做自己的,他只能成為媽媽的“理想孩子”,不斷的滿足媽媽對於“起跑線”的迷信。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大城市迷信:大城市才能給孩子好的未來

3歲的串串霸道無比,一言不合就打人、咬人,每到一處地方都可以引起騷動。

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環境,帶著串串從碭山的一個縣城來到合肥打拼。

父母忙於生計,努力融入這個大城市中,但串串卻與這個城市格格不入,在這裡,串串沒有朋友,沒有老家的自由,從住兩層樓的寬敞,變成擠在出租屋裡的擁擠。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體質迷信:一擁而上的營養品

涵睿媽媽每天得5點鐘起床,給孩子準備的是五穀雜糧,由於孩子不喜歡吃山藥,所以媽媽把山藥紅棗等藥材搗成糊,然後再榨成汁兌上水給孩子喝。

更讓人難以致信的是,打開冰箱,滿滿當當的都是給孩子吃的“補品”:修復腸道粘膜的藥、增進吸收的益生菌...

這一切僅僅因為涵睿在1歲2個月的時候,得過急性腸胃炎...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專注力迷信:孩子專注力不夠好,每天扎一針

妮妮媽媽認為妮妮注意力不好,身高在全班最矮,每天固定的給妮妮紮上一針成長激素,同樣還有各種補品給妮妮進補。

然而醫生所出具的檢查報告上,明明寫著專注力和注意力未見異常。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玩具迷信:同一種類不同材質玩具讓孩子“智力過人”

毛豆,3歲的小男孩。他的家並不大,但是塞滿了各種玩具。

爸爸媽媽埋怨他沒耐心而且注意力不好,總是這個玩具玩一會兒,那個玩具玩一會兒,每個玩具玩了個遍都只是稍微碰一下就換下一個。

他有7輛能開的車,5張屬於他自己坐的兒童桌椅,還有不計其數的各種各樣的功能重複玩具...

爸爸認為,同一種類的玩具但不同材質,設計也不同,操作原理也不同...然而爸爸並沒有發現,這麼多同種類的玩具,是有礙於毛豆注意力的發展的。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規律迷信:長大就好

相比於上面的各種迷信,這類迷信更讓人無奈。

三歲十個月的章章,脾氣炸裂,而且最喜歡用咬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一下口就是使勁渾身力氣,媽媽被咬得渾身傷痕。

因為章章咬人的問題,已經被幼兒園勸退,媽媽也因此經常要和旁人道歉。

但爸爸並不認為這有什麼問題,只是覺得孩子小調皮是正常的,長大了就好。

"

迷信,指對某個不變的事物進行唯一性的極端相信。

迷信有兩種,一種是封建迷信,泛指怪力亂神;另一種,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迷信一般是自我迷執,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種思維繫統對待。

總而言之,迷信,是人不願意面對事實真相的表現。當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就容易產生種種心理疾病,做出荒唐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迷信”釀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劇,傷害了孩子的身體,更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01 封建迷信:5歲孩子被母親致殘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陝西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一個5歲的孩子,長期遭受母親的虐待以至於接近癱瘓。

奶奶說,一開始兒媳對一家人都很好,兒媳對大兒子好得很,但就在懷上旗旗後,兒媳的態度就變了。

在老人的堅持下,兒媳生下了旗旗,但卻對小兒子旗旗一直看不順眼。甚至在旗旗3個多月的時候,兒媳向老人提出要以10萬塊錢的價格,把旗旗賣了。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賣孩子被阻止了之後,旗旗媽媽並沒有死心,她執意從老人那把旗旗接走,當老人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照顧時,遭到旗旗媽媽的反駁:“我的娃娃,你憑啥不給我帶走,到底是你生的,還是我生的?”

想到始終是兒媳的親生骨肉,應該不至於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老兩口就讓兒媳帶走了旗旗。自此之後,旗旗媽媽就開始虐待旗旗。

而母親如此殘忍對待親生兒子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迷信兒子“命中克母”。

旗旗媽媽始終認為,必須把旗旗給“處理”了,自己才能過上好日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事發之後,旗旗媽媽就已經離家出走。而遺憾的是,醫生表示,旗旗是脊髓損傷,沒有治癒的可能,在經過手術和康復治療後,能做到的極限就是坐起來。

封建迷信,讓旗旗媽媽狀若瘋狂的虐待旗旗,毀了旗旗的一生,也毀了自己。

在科學高度發展的現在,封建迷信的事例已經逐漸減少,但卻有另一種“現代迷信”正在崛起,現代迷信常常披著“愛”的外衣,相比於封建迷信,現代迷信更隱蔽,更難以察覺,但傷害卻一點不比封建迷信差。

02 現代迷信:“起跑線”的誘惑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當下的教育風氣中,最讓人頭疼的迷信,就是許多家長對於“起跑線”的誤解。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無論如何闢謠,任然被家長奉為讓孩子成才的“聖經”。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發生了多少荒唐的事情?

在迷信“起跑線”上,父母們的行為包括以下幾種:

  • 名校迷信:為讓孩子上幼兒園,母親接受校長“潛規則”

前陣子,“為了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陪睡校長”一事佔榜各大網絡平臺。

為了幫爭取孩子上當地最好的私立雙語幼兒園的名額,這位母親幾經波折,最後校長明示暗示,只有媽媽接受“潛規則”才能讓孩子順利入學。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位媽媽毅然決定效仿《阿甘正傳》裡面阿甘的母親,委身於校長。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超前教育迷信:“孩子很忙”,父母很嚴

4歲的王宸懿脾氣非常暴躁,但他也非常的“忙”,每天他需要讀背《弟子規》,手指骨還未發育完全的年齡,就需要按照媽媽的嚴格要求一筆一劃的練字,還需要學媽媽規定的兒歌,以及參加畫畫培訓班。

所有的這一切都必須在媽媽的安排下進行,例如練習兒歌,宸懿喜歡唱《數鴨歌》,但媽媽認為宸懿已經學會了,必須學其他的。

如果宸懿不認真學,或者達不到媽媽的要求,那麼換來的就是媽媽喋喋不休的講道理,如若不停道理,就會招致打罵。

宸懿是不被允許做自己的,他只能成為媽媽的“理想孩子”,不斷的滿足媽媽對於“起跑線”的迷信。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大城市迷信:大城市才能給孩子好的未來

3歲的串串霸道無比,一言不合就打人、咬人,每到一處地方都可以引起騷動。

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環境,帶著串串從碭山的一個縣城來到合肥打拼。

父母忙於生計,努力融入這個大城市中,但串串卻與這個城市格格不入,在這裡,串串沒有朋友,沒有老家的自由,從住兩層樓的寬敞,變成擠在出租屋裡的擁擠。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體質迷信:一擁而上的營養品

涵睿媽媽每天得5點鐘起床,給孩子準備的是五穀雜糧,由於孩子不喜歡吃山藥,所以媽媽把山藥紅棗等藥材搗成糊,然後再榨成汁兌上水給孩子喝。

更讓人難以致信的是,打開冰箱,滿滿當當的都是給孩子吃的“補品”:修復腸道粘膜的藥、增進吸收的益生菌...

這一切僅僅因為涵睿在1歲2個月的時候,得過急性腸胃炎...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專注力迷信:孩子專注力不夠好,每天扎一針

妮妮媽媽認為妮妮注意力不好,身高在全班最矮,每天固定的給妮妮紮上一針成長激素,同樣還有各種補品給妮妮進補。

然而醫生所出具的檢查報告上,明明寫著專注力和注意力未見異常。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玩具迷信:同一種類不同材質玩具讓孩子“智力過人”

毛豆,3歲的小男孩。他的家並不大,但是塞滿了各種玩具。

爸爸媽媽埋怨他沒耐心而且注意力不好,總是這個玩具玩一會兒,那個玩具玩一會兒,每個玩具玩了個遍都只是稍微碰一下就換下一個。

他有7輛能開的車,5張屬於他自己坐的兒童桌椅,還有不計其數的各種各樣的功能重複玩具...

爸爸認為,同一種類的玩具但不同材質,設計也不同,操作原理也不同...然而爸爸並沒有發現,這麼多同種類的玩具,是有礙於毛豆注意力的發展的。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規律迷信:長大就好

相比於上面的各種迷信,這類迷信更讓人無奈。

三歲十個月的章章,脾氣炸裂,而且最喜歡用咬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一下口就是使勁渾身力氣,媽媽被咬得渾身傷痕。

因為章章咬人的問題,已經被幼兒園勸退,媽媽也因此經常要和旁人道歉。

但爸爸並不認為這有什麼問題,只是覺得孩子小調皮是正常的,長大了就好。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學業迷信:學生的生活就應該只有學習

10歲的耘傅罵爸爸是小人,不願意認這個爸爸,每天在這個家庭裡面,總是父子之間在爭吵。

爸爸認為學生的生活就應該學習,就只有學習,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爸爸忘記了,在家裡,他不僅僅是學生,還是個孩子。

"

迷信,指對某個不變的事物進行唯一性的極端相信。

迷信有兩種,一種是封建迷信,泛指怪力亂神;另一種,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迷信一般是自我迷執,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種思維繫統對待。

總而言之,迷信,是人不願意面對事實真相的表現。當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就容易產生種種心理疾病,做出荒唐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迷信”釀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劇,傷害了孩子的身體,更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01 封建迷信:5歲孩子被母親致殘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陝西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一個5歲的孩子,長期遭受母親的虐待以至於接近癱瘓。

奶奶說,一開始兒媳對一家人都很好,兒媳對大兒子好得很,但就在懷上旗旗後,兒媳的態度就變了。

在老人的堅持下,兒媳生下了旗旗,但卻對小兒子旗旗一直看不順眼。甚至在旗旗3個多月的時候,兒媳向老人提出要以10萬塊錢的價格,把旗旗賣了。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賣孩子被阻止了之後,旗旗媽媽並沒有死心,她執意從老人那把旗旗接走,當老人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照顧時,遭到旗旗媽媽的反駁:“我的娃娃,你憑啥不給我帶走,到底是你生的,還是我生的?”

想到始終是兒媳的親生骨肉,應該不至於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老兩口就讓兒媳帶走了旗旗。自此之後,旗旗媽媽就開始虐待旗旗。

而母親如此殘忍對待親生兒子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迷信兒子“命中克母”。

旗旗媽媽始終認為,必須把旗旗給“處理”了,自己才能過上好日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事發之後,旗旗媽媽就已經離家出走。而遺憾的是,醫生表示,旗旗是脊髓損傷,沒有治癒的可能,在經過手術和康復治療後,能做到的極限就是坐起來。

封建迷信,讓旗旗媽媽狀若瘋狂的虐待旗旗,毀了旗旗的一生,也毀了自己。

在科學高度發展的現在,封建迷信的事例已經逐漸減少,但卻有另一種“現代迷信”正在崛起,現代迷信常常披著“愛”的外衣,相比於封建迷信,現代迷信更隱蔽,更難以察覺,但傷害卻一點不比封建迷信差。

02 現代迷信:“起跑線”的誘惑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當下的教育風氣中,最讓人頭疼的迷信,就是許多家長對於“起跑線”的誤解。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無論如何闢謠,任然被家長奉為讓孩子成才的“聖經”。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發生了多少荒唐的事情?

在迷信“起跑線”上,父母們的行為包括以下幾種:

  • 名校迷信:為讓孩子上幼兒園,母親接受校長“潛規則”

前陣子,“為了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陪睡校長”一事佔榜各大網絡平臺。

為了幫爭取孩子上當地最好的私立雙語幼兒園的名額,這位母親幾經波折,最後校長明示暗示,只有媽媽接受“潛規則”才能讓孩子順利入學。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位媽媽毅然決定效仿《阿甘正傳》裡面阿甘的母親,委身於校長。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超前教育迷信:“孩子很忙”,父母很嚴

4歲的王宸懿脾氣非常暴躁,但他也非常的“忙”,每天他需要讀背《弟子規》,手指骨還未發育完全的年齡,就需要按照媽媽的嚴格要求一筆一劃的練字,還需要學媽媽規定的兒歌,以及參加畫畫培訓班。

所有的這一切都必須在媽媽的安排下進行,例如練習兒歌,宸懿喜歡唱《數鴨歌》,但媽媽認為宸懿已經學會了,必須學其他的。

如果宸懿不認真學,或者達不到媽媽的要求,那麼換來的就是媽媽喋喋不休的講道理,如若不停道理,就會招致打罵。

宸懿是不被允許做自己的,他只能成為媽媽的“理想孩子”,不斷的滿足媽媽對於“起跑線”的迷信。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大城市迷信:大城市才能給孩子好的未來

3歲的串串霸道無比,一言不合就打人、咬人,每到一處地方都可以引起騷動。

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環境,帶著串串從碭山的一個縣城來到合肥打拼。

父母忙於生計,努力融入這個大城市中,但串串卻與這個城市格格不入,在這裡,串串沒有朋友,沒有老家的自由,從住兩層樓的寬敞,變成擠在出租屋裡的擁擠。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體質迷信:一擁而上的營養品

涵睿媽媽每天得5點鐘起床,給孩子準備的是五穀雜糧,由於孩子不喜歡吃山藥,所以媽媽把山藥紅棗等藥材搗成糊,然後再榨成汁兌上水給孩子喝。

更讓人難以致信的是,打開冰箱,滿滿當當的都是給孩子吃的“補品”:修復腸道粘膜的藥、增進吸收的益生菌...

這一切僅僅因為涵睿在1歲2個月的時候,得過急性腸胃炎...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專注力迷信:孩子專注力不夠好,每天扎一針

妮妮媽媽認為妮妮注意力不好,身高在全班最矮,每天固定的給妮妮紮上一針成長激素,同樣還有各種補品給妮妮進補。

然而醫生所出具的檢查報告上,明明寫著專注力和注意力未見異常。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玩具迷信:同一種類不同材質玩具讓孩子“智力過人”

毛豆,3歲的小男孩。他的家並不大,但是塞滿了各種玩具。

爸爸媽媽埋怨他沒耐心而且注意力不好,總是這個玩具玩一會兒,那個玩具玩一會兒,每個玩具玩了個遍都只是稍微碰一下就換下一個。

他有7輛能開的車,5張屬於他自己坐的兒童桌椅,還有不計其數的各種各樣的功能重複玩具...

爸爸認為,同一種類的玩具但不同材質,設計也不同,操作原理也不同...然而爸爸並沒有發現,這麼多同種類的玩具,是有礙於毛豆注意力的發展的。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規律迷信:長大就好

相比於上面的各種迷信,這類迷信更讓人無奈。

三歲十個月的章章,脾氣炸裂,而且最喜歡用咬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一下口就是使勁渾身力氣,媽媽被咬得渾身傷痕。

因為章章咬人的問題,已經被幼兒園勸退,媽媽也因此經常要和旁人道歉。

但爸爸並不認為這有什麼問題,只是覺得孩子小調皮是正常的,長大了就好。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學業迷信:學生的生活就應該只有學習

10歲的耘傅罵爸爸是小人,不願意認這個爸爸,每天在這個家庭裡面,總是父子之間在爭吵。

爸爸認為學生的生活就應該學習,就只有學習,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爸爸忘記了,在家裡,他不僅僅是學生,還是個孩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這些種種的現代迷信,父母們都打著愛孩子、關心孩子的名義,但最終教出來的,卻與父母心中的“理想孩子”相距甚遠,孩子要麼暴躁,要麼叛逆。

而親子關係,更是從母慈子孝變成雞飛狗跳。

細心觀察這些迷信的案例,有一個共同特點:方式單一、自我執迷。這一切源自於父母自身的內心失衡。

03 迷信的父母,背後是怎麼樣的心理失衡?

旗旗的母親,把自己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全部歸結到旗旗的“命格”中;

被潛規則的母親,把孩子成才的希望寄託在名校上;

王宸懿的媽媽,把孩子成才的希望寄託在“快人一步”的超前教育裡;

涵睿的媽媽,把孩子的病歸結為補品不夠上;

妮妮的媽媽,把孩子的專注力押寶在成長激素上;

毛豆的父母,把孩子的智力押注在玩具上;

章章的爸爸,把孩子的成長歸結為“自然就好”;

耘傅的爸爸,把孩子的價值,定位在成績上;

這些父母,其迷信的方向不同,對孩子的方式不同,但他們擁有著共同的心理失衡:

理想孩子和現實孩子的失衡,同時也是他們的“理想自我”無法得以實現的焦慮

"

迷信,指對某個不變的事物進行唯一性的極端相信。

迷信有兩種,一種是封建迷信,泛指怪力亂神;另一種,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迷信一般是自我迷執,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種思維繫統對待。

總而言之,迷信,是人不願意面對事實真相的表現。當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就容易產生種種心理疾病,做出荒唐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迷信”釀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劇,傷害了孩子的身體,更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01 封建迷信:5歲孩子被母親致殘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陝西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一個5歲的孩子,長期遭受母親的虐待以至於接近癱瘓。

奶奶說,一開始兒媳對一家人都很好,兒媳對大兒子好得很,但就在懷上旗旗後,兒媳的態度就變了。

在老人的堅持下,兒媳生下了旗旗,但卻對小兒子旗旗一直看不順眼。甚至在旗旗3個多月的時候,兒媳向老人提出要以10萬塊錢的價格,把旗旗賣了。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賣孩子被阻止了之後,旗旗媽媽並沒有死心,她執意從老人那把旗旗接走,當老人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照顧時,遭到旗旗媽媽的反駁:“我的娃娃,你憑啥不給我帶走,到底是你生的,還是我生的?”

想到始終是兒媳的親生骨肉,應該不至於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老兩口就讓兒媳帶走了旗旗。自此之後,旗旗媽媽就開始虐待旗旗。

而母親如此殘忍對待親生兒子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迷信兒子“命中克母”。

旗旗媽媽始終認為,必須把旗旗給“處理”了,自己才能過上好日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事發之後,旗旗媽媽就已經離家出走。而遺憾的是,醫生表示,旗旗是脊髓損傷,沒有治癒的可能,在經過手術和康復治療後,能做到的極限就是坐起來。

封建迷信,讓旗旗媽媽狀若瘋狂的虐待旗旗,毀了旗旗的一生,也毀了自己。

在科學高度發展的現在,封建迷信的事例已經逐漸減少,但卻有另一種“現代迷信”正在崛起,現代迷信常常披著“愛”的外衣,相比於封建迷信,現代迷信更隱蔽,更難以察覺,但傷害卻一點不比封建迷信差。

02 現代迷信:“起跑線”的誘惑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當下的教育風氣中,最讓人頭疼的迷信,就是許多家長對於“起跑線”的誤解。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無論如何闢謠,任然被家長奉為讓孩子成才的“聖經”。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發生了多少荒唐的事情?

在迷信“起跑線”上,父母們的行為包括以下幾種:

  • 名校迷信:為讓孩子上幼兒園,母親接受校長“潛規則”

前陣子,“為了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陪睡校長”一事佔榜各大網絡平臺。

為了幫爭取孩子上當地最好的私立雙語幼兒園的名額,這位母親幾經波折,最後校長明示暗示,只有媽媽接受“潛規則”才能讓孩子順利入學。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位媽媽毅然決定效仿《阿甘正傳》裡面阿甘的母親,委身於校長。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超前教育迷信:“孩子很忙”,父母很嚴

4歲的王宸懿脾氣非常暴躁,但他也非常的“忙”,每天他需要讀背《弟子規》,手指骨還未發育完全的年齡,就需要按照媽媽的嚴格要求一筆一劃的練字,還需要學媽媽規定的兒歌,以及參加畫畫培訓班。

所有的這一切都必須在媽媽的安排下進行,例如練習兒歌,宸懿喜歡唱《數鴨歌》,但媽媽認為宸懿已經學會了,必須學其他的。

如果宸懿不認真學,或者達不到媽媽的要求,那麼換來的就是媽媽喋喋不休的講道理,如若不停道理,就會招致打罵。

宸懿是不被允許做自己的,他只能成為媽媽的“理想孩子”,不斷的滿足媽媽對於“起跑線”的迷信。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大城市迷信:大城市才能給孩子好的未來

3歲的串串霸道無比,一言不合就打人、咬人,每到一處地方都可以引起騷動。

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環境,帶著串串從碭山的一個縣城來到合肥打拼。

父母忙於生計,努力融入這個大城市中,但串串卻與這個城市格格不入,在這裡,串串沒有朋友,沒有老家的自由,從住兩層樓的寬敞,變成擠在出租屋裡的擁擠。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體質迷信:一擁而上的營養品

涵睿媽媽每天得5點鐘起床,給孩子準備的是五穀雜糧,由於孩子不喜歡吃山藥,所以媽媽把山藥紅棗等藥材搗成糊,然後再榨成汁兌上水給孩子喝。

更讓人難以致信的是,打開冰箱,滿滿當當的都是給孩子吃的“補品”:修復腸道粘膜的藥、增進吸收的益生菌...

這一切僅僅因為涵睿在1歲2個月的時候,得過急性腸胃炎...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專注力迷信:孩子專注力不夠好,每天扎一針

妮妮媽媽認為妮妮注意力不好,身高在全班最矮,每天固定的給妮妮紮上一針成長激素,同樣還有各種補品給妮妮進補。

然而醫生所出具的檢查報告上,明明寫著專注力和注意力未見異常。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玩具迷信:同一種類不同材質玩具讓孩子“智力過人”

毛豆,3歲的小男孩。他的家並不大,但是塞滿了各種玩具。

爸爸媽媽埋怨他沒耐心而且注意力不好,總是這個玩具玩一會兒,那個玩具玩一會兒,每個玩具玩了個遍都只是稍微碰一下就換下一個。

他有7輛能開的車,5張屬於他自己坐的兒童桌椅,還有不計其數的各種各樣的功能重複玩具...

爸爸認為,同一種類的玩具但不同材質,設計也不同,操作原理也不同...然而爸爸並沒有發現,這麼多同種類的玩具,是有礙於毛豆注意力的發展的。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規律迷信:長大就好

相比於上面的各種迷信,這類迷信更讓人無奈。

三歲十個月的章章,脾氣炸裂,而且最喜歡用咬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一下口就是使勁渾身力氣,媽媽被咬得渾身傷痕。

因為章章咬人的問題,已經被幼兒園勸退,媽媽也因此經常要和旁人道歉。

但爸爸並不認為這有什麼問題,只是覺得孩子小調皮是正常的,長大了就好。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學業迷信:學生的生活就應該只有學習

10歲的耘傅罵爸爸是小人,不願意認這個爸爸,每天在這個家庭裡面,總是父子之間在爭吵。

爸爸認為學生的生活就應該學習,就只有學習,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爸爸忘記了,在家裡,他不僅僅是學生,還是個孩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這些種種的現代迷信,父母們都打著愛孩子、關心孩子的名義,但最終教出來的,卻與父母心中的“理想孩子”相距甚遠,孩子要麼暴躁,要麼叛逆。

而親子關係,更是從母慈子孝變成雞飛狗跳。

細心觀察這些迷信的案例,有一個共同特點:方式單一、自我執迷。這一切源自於父母自身的內心失衡。

03 迷信的父母,背後是怎麼樣的心理失衡?

旗旗的母親,把自己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全部歸結到旗旗的“命格”中;

被潛規則的母親,把孩子成才的希望寄託在名校上;

王宸懿的媽媽,把孩子成才的希望寄託在“快人一步”的超前教育裡;

涵睿的媽媽,把孩子的病歸結為補品不夠上;

妮妮的媽媽,把孩子的專注力押寶在成長激素上;

毛豆的父母,把孩子的智力押注在玩具上;

章章的爸爸,把孩子的成長歸結為“自然就好”;

耘傅的爸爸,把孩子的價值,定位在成績上;

這些父母,其迷信的方向不同,對孩子的方式不同,但他們擁有著共同的心理失衡:

理想孩子和現實孩子的失衡,同時也是他們的“理想自我”無法得以實現的焦慮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聰明、機靈、學習成績好,將來能出人頭地。

這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這本應是一個期望、一個待實現的目標、一個教育孩子的方向,但卻被錯誤的用作衡量孩子價值的標準。

這些父母自身難以適應社會,成長已經定型,要改變自己對生活的不滿、對自己的不滿很難,甚至已經失去機會。

他們把“理想自我”投射到孩子身上,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延伸,當成另一個“重頭來過”的自己,他們希望孩子替他們重新活一次。

這些單一的選擇方向看似雜亂無章、毫無規律,但只要稍微進行溯源,我們完全可以發現這些單一的方向,其實就是這些家長的心理缺失、對自己生活不滿的方向、對自己現狀不滿的方向。

"

迷信,指對某個不變的事物進行唯一性的極端相信。

迷信有兩種,一種是封建迷信,泛指怪力亂神;另一種,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迷信一般是自我迷執,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種思維繫統對待。

總而言之,迷信,是人不願意面對事實真相的表現。當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就容易產生種種心理疾病,做出荒唐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迷信”釀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劇,傷害了孩子的身體,更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01 封建迷信:5歲孩子被母親致殘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陝西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一個5歲的孩子,長期遭受母親的虐待以至於接近癱瘓。

奶奶說,一開始兒媳對一家人都很好,兒媳對大兒子好得很,但就在懷上旗旗後,兒媳的態度就變了。

在老人的堅持下,兒媳生下了旗旗,但卻對小兒子旗旗一直看不順眼。甚至在旗旗3個多月的時候,兒媳向老人提出要以10萬塊錢的價格,把旗旗賣了。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賣孩子被阻止了之後,旗旗媽媽並沒有死心,她執意從老人那把旗旗接走,當老人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照顧時,遭到旗旗媽媽的反駁:“我的娃娃,你憑啥不給我帶走,到底是你生的,還是我生的?”

想到始終是兒媳的親生骨肉,應該不至於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老兩口就讓兒媳帶走了旗旗。自此之後,旗旗媽媽就開始虐待旗旗。

而母親如此殘忍對待親生兒子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迷信兒子“命中克母”。

旗旗媽媽始終認為,必須把旗旗給“處理”了,自己才能過上好日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事發之後,旗旗媽媽就已經離家出走。而遺憾的是,醫生表示,旗旗是脊髓損傷,沒有治癒的可能,在經過手術和康復治療後,能做到的極限就是坐起來。

封建迷信,讓旗旗媽媽狀若瘋狂的虐待旗旗,毀了旗旗的一生,也毀了自己。

在科學高度發展的現在,封建迷信的事例已經逐漸減少,但卻有另一種“現代迷信”正在崛起,現代迷信常常披著“愛”的外衣,相比於封建迷信,現代迷信更隱蔽,更難以察覺,但傷害卻一點不比封建迷信差。

02 現代迷信:“起跑線”的誘惑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當下的教育風氣中,最讓人頭疼的迷信,就是許多家長對於“起跑線”的誤解。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無論如何闢謠,任然被家長奉為讓孩子成才的“聖經”。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發生了多少荒唐的事情?

在迷信“起跑線”上,父母們的行為包括以下幾種:

  • 名校迷信:為讓孩子上幼兒園,母親接受校長“潛規則”

前陣子,“為了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陪睡校長”一事佔榜各大網絡平臺。

為了幫爭取孩子上當地最好的私立雙語幼兒園的名額,這位母親幾經波折,最後校長明示暗示,只有媽媽接受“潛規則”才能讓孩子順利入學。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位媽媽毅然決定效仿《阿甘正傳》裡面阿甘的母親,委身於校長。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超前教育迷信:“孩子很忙”,父母很嚴

4歲的王宸懿脾氣非常暴躁,但他也非常的“忙”,每天他需要讀背《弟子規》,手指骨還未發育完全的年齡,就需要按照媽媽的嚴格要求一筆一劃的練字,還需要學媽媽規定的兒歌,以及參加畫畫培訓班。

所有的這一切都必須在媽媽的安排下進行,例如練習兒歌,宸懿喜歡唱《數鴨歌》,但媽媽認為宸懿已經學會了,必須學其他的。

如果宸懿不認真學,或者達不到媽媽的要求,那麼換來的就是媽媽喋喋不休的講道理,如若不停道理,就會招致打罵。

宸懿是不被允許做自己的,他只能成為媽媽的“理想孩子”,不斷的滿足媽媽對於“起跑線”的迷信。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大城市迷信:大城市才能給孩子好的未來

3歲的串串霸道無比,一言不合就打人、咬人,每到一處地方都可以引起騷動。

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環境,帶著串串從碭山的一個縣城來到合肥打拼。

父母忙於生計,努力融入這個大城市中,但串串卻與這個城市格格不入,在這裡,串串沒有朋友,沒有老家的自由,從住兩層樓的寬敞,變成擠在出租屋裡的擁擠。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體質迷信:一擁而上的營養品

涵睿媽媽每天得5點鐘起床,給孩子準備的是五穀雜糧,由於孩子不喜歡吃山藥,所以媽媽把山藥紅棗等藥材搗成糊,然後再榨成汁兌上水給孩子喝。

更讓人難以致信的是,打開冰箱,滿滿當當的都是給孩子吃的“補品”:修復腸道粘膜的藥、增進吸收的益生菌...

這一切僅僅因為涵睿在1歲2個月的時候,得過急性腸胃炎...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專注力迷信:孩子專注力不夠好,每天扎一針

妮妮媽媽認為妮妮注意力不好,身高在全班最矮,每天固定的給妮妮紮上一針成長激素,同樣還有各種補品給妮妮進補。

然而醫生所出具的檢查報告上,明明寫著專注力和注意力未見異常。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玩具迷信:同一種類不同材質玩具讓孩子“智力過人”

毛豆,3歲的小男孩。他的家並不大,但是塞滿了各種玩具。

爸爸媽媽埋怨他沒耐心而且注意力不好,總是這個玩具玩一會兒,那個玩具玩一會兒,每個玩具玩了個遍都只是稍微碰一下就換下一個。

他有7輛能開的車,5張屬於他自己坐的兒童桌椅,還有不計其數的各種各樣的功能重複玩具...

爸爸認為,同一種類的玩具但不同材質,設計也不同,操作原理也不同...然而爸爸並沒有發現,這麼多同種類的玩具,是有礙於毛豆注意力的發展的。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規律迷信:長大就好

相比於上面的各種迷信,這類迷信更讓人無奈。

三歲十個月的章章,脾氣炸裂,而且最喜歡用咬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一下口就是使勁渾身力氣,媽媽被咬得渾身傷痕。

因為章章咬人的問題,已經被幼兒園勸退,媽媽也因此經常要和旁人道歉。

但爸爸並不認為這有什麼問題,只是覺得孩子小調皮是正常的,長大了就好。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學業迷信:學生的生活就應該只有學習

10歲的耘傅罵爸爸是小人,不願意認這個爸爸,每天在這個家庭裡面,總是父子之間在爭吵。

爸爸認為學生的生活就應該學習,就只有學習,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爸爸忘記了,在家裡,他不僅僅是學生,還是個孩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這些種種的現代迷信,父母們都打著愛孩子、關心孩子的名義,但最終教出來的,卻與父母心中的“理想孩子”相距甚遠,孩子要麼暴躁,要麼叛逆。

而親子關係,更是從母慈子孝變成雞飛狗跳。

細心觀察這些迷信的案例,有一個共同特點:方式單一、自我執迷。這一切源自於父母自身的內心失衡。

03 迷信的父母,背後是怎麼樣的心理失衡?

旗旗的母親,把自己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全部歸結到旗旗的“命格”中;

被潛規則的母親,把孩子成才的希望寄託在名校上;

王宸懿的媽媽,把孩子成才的希望寄託在“快人一步”的超前教育裡;

涵睿的媽媽,把孩子的病歸結為補品不夠上;

妮妮的媽媽,把孩子的專注力押寶在成長激素上;

毛豆的父母,把孩子的智力押注在玩具上;

章章的爸爸,把孩子的成長歸結為“自然就好”;

耘傅的爸爸,把孩子的價值,定位在成績上;

這些父母,其迷信的方向不同,對孩子的方式不同,但他們擁有著共同的心理失衡:

理想孩子和現實孩子的失衡,同時也是他們的“理想自我”無法得以實現的焦慮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聰明、機靈、學習成績好,將來能出人頭地。

這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這本應是一個期望、一個待實現的目標、一個教育孩子的方向,但卻被錯誤的用作衡量孩子價值的標準。

這些父母自身難以適應社會,成長已經定型,要改變自己對生活的不滿、對自己的不滿很難,甚至已經失去機會。

他們把“理想自我”投射到孩子身上,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延伸,當成另一個“重頭來過”的自己,他們希望孩子替他們重新活一次。

這些單一的選擇方向看似雜亂無章、毫無規律,但只要稍微進行溯源,我們完全可以發現這些單一的方向,其實就是這些家長的心理缺失、對自己生活不滿的方向、對自己現狀不滿的方向。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04 家長,怎麼樣才能不陷入“迷信”的陷阱中?

對於家長所錯誤解讀的“起跑線”,其表現形式各有不同,但真相只有一個。要不陷入自己心理失衡所導致的“迷信”中,家長必須清晰“起跑線”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 “起跑線”=家庭教育=要給孩子提供一個穩定的、溫暖的、健康的、互動的環境起點要高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的出處,世紀之初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韋鈺教授所提的“中國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我們不能斷章取義的理解這句話,需要結合當時提出的緣由:

韋鈺教授在去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觀摩完外國的腦研究成果後,回來提出的一句口號,原意指的起跑線是家庭教育。

韋鈺教授也在後來出來給大家闢謠了,在《紅蕾·教育文摘(下旬)》2015年,第5期的內容裡,專門對韋鈺教授進行採訪,韋鈺教授也在報中特別澄清(原話):

在世紀之交,由於腦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湧現,許多國家都緊急調整了兒童早期發展政策,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強調“中國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我是說我們必須重視早期教育,絕不是讓孩子早些認字、背詩、讀英語,更不是把小學課程提前教給幼兒,這絕對是個誤區。

我的意思是,從孩子一生下來,孩子都要把父母就要把孩子的發展看得比什麼都重要,要給孩子提供一個穩定的、溫暖的、健康的、互動的環境起點要高。

所以,請不要繼續曲解這句話。只有認清此話的原意及其提出背景,才可以正確認知這句話的含義。

"

迷信,指對某個不變的事物進行唯一性的極端相信。

迷信有兩種,一種是封建迷信,泛指怪力亂神;另一種,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迷信一般是自我迷執,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種思維繫統對待。

總而言之,迷信,是人不願意面對事實真相的表現。當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就容易產生種種心理疾病,做出荒唐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迷信”釀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劇,傷害了孩子的身體,更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01 封建迷信:5歲孩子被母親致殘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陝西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一個5歲的孩子,長期遭受母親的虐待以至於接近癱瘓。

奶奶說,一開始兒媳對一家人都很好,兒媳對大兒子好得很,但就在懷上旗旗後,兒媳的態度就變了。

在老人的堅持下,兒媳生下了旗旗,但卻對小兒子旗旗一直看不順眼。甚至在旗旗3個多月的時候,兒媳向老人提出要以10萬塊錢的價格,把旗旗賣了。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賣孩子被阻止了之後,旗旗媽媽並沒有死心,她執意從老人那把旗旗接走,當老人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照顧時,遭到旗旗媽媽的反駁:“我的娃娃,你憑啥不給我帶走,到底是你生的,還是我生的?”

想到始終是兒媳的親生骨肉,應該不至於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老兩口就讓兒媳帶走了旗旗。自此之後,旗旗媽媽就開始虐待旗旗。

而母親如此殘忍對待親生兒子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迷信兒子“命中克母”。

旗旗媽媽始終認為,必須把旗旗給“處理”了,自己才能過上好日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事發之後,旗旗媽媽就已經離家出走。而遺憾的是,醫生表示,旗旗是脊髓損傷,沒有治癒的可能,在經過手術和康復治療後,能做到的極限就是坐起來。

封建迷信,讓旗旗媽媽狀若瘋狂的虐待旗旗,毀了旗旗的一生,也毀了自己。

在科學高度發展的現在,封建迷信的事例已經逐漸減少,但卻有另一種“現代迷信”正在崛起,現代迷信常常披著“愛”的外衣,相比於封建迷信,現代迷信更隱蔽,更難以察覺,但傷害卻一點不比封建迷信差。

02 現代迷信:“起跑線”的誘惑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當下的教育風氣中,最讓人頭疼的迷信,就是許多家長對於“起跑線”的誤解。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無論如何闢謠,任然被家長奉為讓孩子成才的“聖經”。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發生了多少荒唐的事情?

在迷信“起跑線”上,父母們的行為包括以下幾種:

  • 名校迷信:為讓孩子上幼兒園,母親接受校長“潛規則”

前陣子,“為了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陪睡校長”一事佔榜各大網絡平臺。

為了幫爭取孩子上當地最好的私立雙語幼兒園的名額,這位母親幾經波折,最後校長明示暗示,只有媽媽接受“潛規則”才能讓孩子順利入學。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位媽媽毅然決定效仿《阿甘正傳》裡面阿甘的母親,委身於校長。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超前教育迷信:“孩子很忙”,父母很嚴

4歲的王宸懿脾氣非常暴躁,但他也非常的“忙”,每天他需要讀背《弟子規》,手指骨還未發育完全的年齡,就需要按照媽媽的嚴格要求一筆一劃的練字,還需要學媽媽規定的兒歌,以及參加畫畫培訓班。

所有的這一切都必須在媽媽的安排下進行,例如練習兒歌,宸懿喜歡唱《數鴨歌》,但媽媽認為宸懿已經學會了,必須學其他的。

如果宸懿不認真學,或者達不到媽媽的要求,那麼換來的就是媽媽喋喋不休的講道理,如若不停道理,就會招致打罵。

宸懿是不被允許做自己的,他只能成為媽媽的“理想孩子”,不斷的滿足媽媽對於“起跑線”的迷信。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大城市迷信:大城市才能給孩子好的未來

3歲的串串霸道無比,一言不合就打人、咬人,每到一處地方都可以引起騷動。

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環境,帶著串串從碭山的一個縣城來到合肥打拼。

父母忙於生計,努力融入這個大城市中,但串串卻與這個城市格格不入,在這裡,串串沒有朋友,沒有老家的自由,從住兩層樓的寬敞,變成擠在出租屋裡的擁擠。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體質迷信:一擁而上的營養品

涵睿媽媽每天得5點鐘起床,給孩子準備的是五穀雜糧,由於孩子不喜歡吃山藥,所以媽媽把山藥紅棗等藥材搗成糊,然後再榨成汁兌上水給孩子喝。

更讓人難以致信的是,打開冰箱,滿滿當當的都是給孩子吃的“補品”:修復腸道粘膜的藥、增進吸收的益生菌...

這一切僅僅因為涵睿在1歲2個月的時候,得過急性腸胃炎...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專注力迷信:孩子專注力不夠好,每天扎一針

妮妮媽媽認為妮妮注意力不好,身高在全班最矮,每天固定的給妮妮紮上一針成長激素,同樣還有各種補品給妮妮進補。

然而醫生所出具的檢查報告上,明明寫著專注力和注意力未見異常。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玩具迷信:同一種類不同材質玩具讓孩子“智力過人”

毛豆,3歲的小男孩。他的家並不大,但是塞滿了各種玩具。

爸爸媽媽埋怨他沒耐心而且注意力不好,總是這個玩具玩一會兒,那個玩具玩一會兒,每個玩具玩了個遍都只是稍微碰一下就換下一個。

他有7輛能開的車,5張屬於他自己坐的兒童桌椅,還有不計其數的各種各樣的功能重複玩具...

爸爸認為,同一種類的玩具但不同材質,設計也不同,操作原理也不同...然而爸爸並沒有發現,這麼多同種類的玩具,是有礙於毛豆注意力的發展的。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規律迷信:長大就好

相比於上面的各種迷信,這類迷信更讓人無奈。

三歲十個月的章章,脾氣炸裂,而且最喜歡用咬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一下口就是使勁渾身力氣,媽媽被咬得渾身傷痕。

因為章章咬人的問題,已經被幼兒園勸退,媽媽也因此經常要和旁人道歉。

但爸爸並不認為這有什麼問題,只是覺得孩子小調皮是正常的,長大了就好。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學業迷信:學生的生活就應該只有學習

10歲的耘傅罵爸爸是小人,不願意認這個爸爸,每天在這個家庭裡面,總是父子之間在爭吵。

爸爸認為學生的生活就應該學習,就只有學習,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爸爸忘記了,在家裡,他不僅僅是學生,還是個孩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這些種種的現代迷信,父母們都打著愛孩子、關心孩子的名義,但最終教出來的,卻與父母心中的“理想孩子”相距甚遠,孩子要麼暴躁,要麼叛逆。

而親子關係,更是從母慈子孝變成雞飛狗跳。

細心觀察這些迷信的案例,有一個共同特點:方式單一、自我執迷。這一切源自於父母自身的內心失衡。

03 迷信的父母,背後是怎麼樣的心理失衡?

旗旗的母親,把自己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全部歸結到旗旗的“命格”中;

被潛規則的母親,把孩子成才的希望寄託在名校上;

王宸懿的媽媽,把孩子成才的希望寄託在“快人一步”的超前教育裡;

涵睿的媽媽,把孩子的病歸結為補品不夠上;

妮妮的媽媽,把孩子的專注力押寶在成長激素上;

毛豆的父母,把孩子的智力押注在玩具上;

章章的爸爸,把孩子的成長歸結為“自然就好”;

耘傅的爸爸,把孩子的價值,定位在成績上;

這些父母,其迷信的方向不同,對孩子的方式不同,但他們擁有著共同的心理失衡:

理想孩子和現實孩子的失衡,同時也是他們的“理想自我”無法得以實現的焦慮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聰明、機靈、學習成績好,將來能出人頭地。

這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這本應是一個期望、一個待實現的目標、一個教育孩子的方向,但卻被錯誤的用作衡量孩子價值的標準。

這些父母自身難以適應社會,成長已經定型,要改變自己對生活的不滿、對自己的不滿很難,甚至已經失去機會。

他們把“理想自我”投射到孩子身上,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延伸,當成另一個“重頭來過”的自己,他們希望孩子替他們重新活一次。

這些單一的選擇方向看似雜亂無章、毫無規律,但只要稍微進行溯源,我們完全可以發現這些單一的方向,其實就是這些家長的心理缺失、對自己生活不滿的方向、對自己現狀不滿的方向。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04 家長,怎麼樣才能不陷入“迷信”的陷阱中?

對於家長所錯誤解讀的“起跑線”,其表現形式各有不同,但真相只有一個。要不陷入自己心理失衡所導致的“迷信”中,家長必須清晰“起跑線”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 “起跑線”=家庭教育=要給孩子提供一個穩定的、溫暖的、健康的、互動的環境起點要高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的出處,世紀之初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韋鈺教授所提的“中國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我們不能斷章取義的理解這句話,需要結合當時提出的緣由:

韋鈺教授在去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觀摩完外國的腦研究成果後,回來提出的一句口號,原意指的起跑線是家庭教育。

韋鈺教授也在後來出來給大家闢謠了,在《紅蕾·教育文摘(下旬)》2015年,第5期的內容裡,專門對韋鈺教授進行採訪,韋鈺教授也在報中特別澄清(原話):

在世紀之交,由於腦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湧現,許多國家都緊急調整了兒童早期發展政策,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強調“中國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我是說我們必須重視早期教育,絕不是讓孩子早些認字、背詩、讀英語,更不是把小學課程提前教給幼兒,這絕對是個誤區。

我的意思是,從孩子一生下來,孩子都要把父母就要把孩子的發展看得比什麼都重要,要給孩子提供一個穩定的、溫暖的、健康的、互動的環境起點要高。

所以,請不要繼續曲解這句話。只有認清此話的原意及其提出背景,才可以正確認知這句話的含義。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迷信,指對某個不變的事物進行唯一性的極端相信。

迷信有兩種,一種是封建迷信,泛指怪力亂神;另一種,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迷信一般是自我迷執,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種思維繫統對待。

總而言之,迷信,是人不願意面對事實真相的表現。當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就容易產生種種心理疾病,做出荒唐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迷信”釀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劇,傷害了孩子的身體,更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01 封建迷信:5歲孩子被母親致殘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陝西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一個5歲的孩子,長期遭受母親的虐待以至於接近癱瘓。

奶奶說,一開始兒媳對一家人都很好,兒媳對大兒子好得很,但就在懷上旗旗後,兒媳的態度就變了。

在老人的堅持下,兒媳生下了旗旗,但卻對小兒子旗旗一直看不順眼。甚至在旗旗3個多月的時候,兒媳向老人提出要以10萬塊錢的價格,把旗旗賣了。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賣孩子被阻止了之後,旗旗媽媽並沒有死心,她執意從老人那把旗旗接走,當老人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照顧時,遭到旗旗媽媽的反駁:“我的娃娃,你憑啥不給我帶走,到底是你生的,還是我生的?”

想到始終是兒媳的親生骨肉,應該不至於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老兩口就讓兒媳帶走了旗旗。自此之後,旗旗媽媽就開始虐待旗旗。

而母親如此殘忍對待親生兒子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迷信兒子“命中克母”。

旗旗媽媽始終認為,必須把旗旗給“處理”了,自己才能過上好日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事發之後,旗旗媽媽就已經離家出走。而遺憾的是,醫生表示,旗旗是脊髓損傷,沒有治癒的可能,在經過手術和康復治療後,能做到的極限就是坐起來。

封建迷信,讓旗旗媽媽狀若瘋狂的虐待旗旗,毀了旗旗的一生,也毀了自己。

在科學高度發展的現在,封建迷信的事例已經逐漸減少,但卻有另一種“現代迷信”正在崛起,現代迷信常常披著“愛”的外衣,相比於封建迷信,現代迷信更隱蔽,更難以察覺,但傷害卻一點不比封建迷信差。

02 現代迷信:“起跑線”的誘惑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當下的教育風氣中,最讓人頭疼的迷信,就是許多家長對於“起跑線”的誤解。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無論如何闢謠,任然被家長奉為讓孩子成才的“聖經”。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發生了多少荒唐的事情?

在迷信“起跑線”上,父母們的行為包括以下幾種:

  • 名校迷信:為讓孩子上幼兒園,母親接受校長“潛規則”

前陣子,“為了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陪睡校長”一事佔榜各大網絡平臺。

為了幫爭取孩子上當地最好的私立雙語幼兒園的名額,這位母親幾經波折,最後校長明示暗示,只有媽媽接受“潛規則”才能讓孩子順利入學。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位媽媽毅然決定效仿《阿甘正傳》裡面阿甘的母親,委身於校長。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超前教育迷信:“孩子很忙”,父母很嚴

4歲的王宸懿脾氣非常暴躁,但他也非常的“忙”,每天他需要讀背《弟子規》,手指骨還未發育完全的年齡,就需要按照媽媽的嚴格要求一筆一劃的練字,還需要學媽媽規定的兒歌,以及參加畫畫培訓班。

所有的這一切都必須在媽媽的安排下進行,例如練習兒歌,宸懿喜歡唱《數鴨歌》,但媽媽認為宸懿已經學會了,必須學其他的。

如果宸懿不認真學,或者達不到媽媽的要求,那麼換來的就是媽媽喋喋不休的講道理,如若不停道理,就會招致打罵。

宸懿是不被允許做自己的,他只能成為媽媽的“理想孩子”,不斷的滿足媽媽對於“起跑線”的迷信。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大城市迷信:大城市才能給孩子好的未來

3歲的串串霸道無比,一言不合就打人、咬人,每到一處地方都可以引起騷動。

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環境,帶著串串從碭山的一個縣城來到合肥打拼。

父母忙於生計,努力融入這個大城市中,但串串卻與這個城市格格不入,在這裡,串串沒有朋友,沒有老家的自由,從住兩層樓的寬敞,變成擠在出租屋裡的擁擠。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體質迷信:一擁而上的營養品

涵睿媽媽每天得5點鐘起床,給孩子準備的是五穀雜糧,由於孩子不喜歡吃山藥,所以媽媽把山藥紅棗等藥材搗成糊,然後再榨成汁兌上水給孩子喝。

更讓人難以致信的是,打開冰箱,滿滿當當的都是給孩子吃的“補品”:修復腸道粘膜的藥、增進吸收的益生菌...

這一切僅僅因為涵睿在1歲2個月的時候,得過急性腸胃炎...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專注力迷信:孩子專注力不夠好,每天扎一針

妮妮媽媽認為妮妮注意力不好,身高在全班最矮,每天固定的給妮妮紮上一針成長激素,同樣還有各種補品給妮妮進補。

然而醫生所出具的檢查報告上,明明寫著專注力和注意力未見異常。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玩具迷信:同一種類不同材質玩具讓孩子“智力過人”

毛豆,3歲的小男孩。他的家並不大,但是塞滿了各種玩具。

爸爸媽媽埋怨他沒耐心而且注意力不好,總是這個玩具玩一會兒,那個玩具玩一會兒,每個玩具玩了個遍都只是稍微碰一下就換下一個。

他有7輛能開的車,5張屬於他自己坐的兒童桌椅,還有不計其數的各種各樣的功能重複玩具...

爸爸認為,同一種類的玩具但不同材質,設計也不同,操作原理也不同...然而爸爸並沒有發現,這麼多同種類的玩具,是有礙於毛豆注意力的發展的。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規律迷信:長大就好

相比於上面的各種迷信,這類迷信更讓人無奈。

三歲十個月的章章,脾氣炸裂,而且最喜歡用咬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一下口就是使勁渾身力氣,媽媽被咬得渾身傷痕。

因為章章咬人的問題,已經被幼兒園勸退,媽媽也因此經常要和旁人道歉。

但爸爸並不認為這有什麼問題,只是覺得孩子小調皮是正常的,長大了就好。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學業迷信:學生的生活就應該只有學習

10歲的耘傅罵爸爸是小人,不願意認這個爸爸,每天在這個家庭裡面,總是父子之間在爭吵。

爸爸認為學生的生活就應該學習,就只有學習,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爸爸忘記了,在家裡,他不僅僅是學生,還是個孩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這些種種的現代迷信,父母們都打著愛孩子、關心孩子的名義,但最終教出來的,卻與父母心中的“理想孩子”相距甚遠,孩子要麼暴躁,要麼叛逆。

而親子關係,更是從母慈子孝變成雞飛狗跳。

細心觀察這些迷信的案例,有一個共同特點:方式單一、自我執迷。這一切源自於父母自身的內心失衡。

03 迷信的父母,背後是怎麼樣的心理失衡?

旗旗的母親,把自己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全部歸結到旗旗的“命格”中;

被潛規則的母親,把孩子成才的希望寄託在名校上;

王宸懿的媽媽,把孩子成才的希望寄託在“快人一步”的超前教育裡;

涵睿的媽媽,把孩子的病歸結為補品不夠上;

妮妮的媽媽,把孩子的專注力押寶在成長激素上;

毛豆的父母,把孩子的智力押注在玩具上;

章章的爸爸,把孩子的成長歸結為“自然就好”;

耘傅的爸爸,把孩子的價值,定位在成績上;

這些父母,其迷信的方向不同,對孩子的方式不同,但他們擁有著共同的心理失衡:

理想孩子和現實孩子的失衡,同時也是他們的“理想自我”無法得以實現的焦慮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聰明、機靈、學習成績好,將來能出人頭地。

這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這本應是一個期望、一個待實現的目標、一個教育孩子的方向,但卻被錯誤的用作衡量孩子價值的標準。

這些父母自身難以適應社會,成長已經定型,要改變自己對生活的不滿、對自己的不滿很難,甚至已經失去機會。

他們把“理想自我”投射到孩子身上,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延伸,當成另一個“重頭來過”的自己,他們希望孩子替他們重新活一次。

這些單一的選擇方向看似雜亂無章、毫無規律,但只要稍微進行溯源,我們完全可以發現這些單一的方向,其實就是這些家長的心理缺失、對自己生活不滿的方向、對自己現狀不滿的方向。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04 家長,怎麼樣才能不陷入“迷信”的陷阱中?

對於家長所錯誤解讀的“起跑線”,其表現形式各有不同,但真相只有一個。要不陷入自己心理失衡所導致的“迷信”中,家長必須清晰“起跑線”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 “起跑線”=家庭教育=要給孩子提供一個穩定的、溫暖的、健康的、互動的環境起點要高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的出處,世紀之初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韋鈺教授所提的“中國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我們不能斷章取義的理解這句話,需要結合當時提出的緣由:

韋鈺教授在去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觀摩完外國的腦研究成果後,回來提出的一句口號,原意指的起跑線是家庭教育。

韋鈺教授也在後來出來給大家闢謠了,在《紅蕾·教育文摘(下旬)》2015年,第5期的內容裡,專門對韋鈺教授進行採訪,韋鈺教授也在報中特別澄清(原話):

在世紀之交,由於腦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湧現,許多國家都緊急調整了兒童早期發展政策,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強調“中國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我是說我們必須重視早期教育,絕不是讓孩子早些認字、背詩、讀英語,更不是把小學課程提前教給幼兒,這絕對是個誤區。

我的意思是,從孩子一生下來,孩子都要把父母就要把孩子的發展看得比什麼都重要,要給孩子提供一個穩定的、溫暖的、健康的、互動的環境起點要高。

所以,請不要繼續曲解這句話。只有認清此話的原意及其提出背景,才可以正確認知這句話的含義。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正確面對自己的心理失衡,尊重孩子是獨立個體

我們曾經的失敗或者過失,以及生活的不如意,其根源在於我們自身,而不在於孩子。

孩子再怎麼出色,也不應成為我們意志的延續,當我們把自己的心理失衡加之於孩子身上時,對孩子、對我們自己都是一種不尊重。

從分娩完成那一刻開始,孩子就與我們分離成兩個獨立的個體,彼此享受尊重與被尊重的權利。

正確面對自己的心理失衡,只有身心健康的父母,才能給予孩子一條優於他人的“起跑線”。

  • 增值自我,而不是增值孩子

誠如上文所提的幾位家長,他們都在用增值或者扼殺孩子的方式來滿足自己,最終的沒有任何一個家長的現狀得以改善,失衡得以修復,反倒是把自己的現狀和失衡傳遞給了孩子,締造了另一個失衡的自己。

面對生活的不如意,面對曾經的錯過,最優秀的處理方式是增值自我,預防下次再有類似狀況發生。

"

迷信,指對某個不變的事物進行唯一性的極端相信。

迷信有兩種,一種是封建迷信,泛指怪力亂神;另一種,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迷信一般是自我迷執,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種思維繫統對待。

總而言之,迷信,是人不願意面對事實真相的表現。當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就容易產生種種心理疾病,做出荒唐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迷信”釀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劇,傷害了孩子的身體,更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01 封建迷信:5歲孩子被母親致殘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陝西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一個5歲的孩子,長期遭受母親的虐待以至於接近癱瘓。

奶奶說,一開始兒媳對一家人都很好,兒媳對大兒子好得很,但就在懷上旗旗後,兒媳的態度就變了。

在老人的堅持下,兒媳生下了旗旗,但卻對小兒子旗旗一直看不順眼。甚至在旗旗3個多月的時候,兒媳向老人提出要以10萬塊錢的價格,把旗旗賣了。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賣孩子被阻止了之後,旗旗媽媽並沒有死心,她執意從老人那把旗旗接走,當老人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照顧時,遭到旗旗媽媽的反駁:“我的娃娃,你憑啥不給我帶走,到底是你生的,還是我生的?”

想到始終是兒媳的親生骨肉,應該不至於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老兩口就讓兒媳帶走了旗旗。自此之後,旗旗媽媽就開始虐待旗旗。

而母親如此殘忍對待親生兒子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迷信兒子“命中克母”。

旗旗媽媽始終認為,必須把旗旗給“處理”了,自己才能過上好日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事發之後,旗旗媽媽就已經離家出走。而遺憾的是,醫生表示,旗旗是脊髓損傷,沒有治癒的可能,在經過手術和康復治療後,能做到的極限就是坐起來。

封建迷信,讓旗旗媽媽狀若瘋狂的虐待旗旗,毀了旗旗的一生,也毀了自己。

在科學高度發展的現在,封建迷信的事例已經逐漸減少,但卻有另一種“現代迷信”正在崛起,現代迷信常常披著“愛”的外衣,相比於封建迷信,現代迷信更隱蔽,更難以察覺,但傷害卻一點不比封建迷信差。

02 現代迷信:“起跑線”的誘惑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在當下的教育風氣中,最讓人頭疼的迷信,就是許多家長對於“起跑線”的誤解。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無論如何闢謠,任然被家長奉為讓孩子成才的“聖經”。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發生了多少荒唐的事情?

在迷信“起跑線”上,父母們的行為包括以下幾種:

  • 名校迷信:為讓孩子上幼兒園,母親接受校長“潛規則”

前陣子,“為了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陪睡校長”一事佔榜各大網絡平臺。

為了幫爭取孩子上當地最好的私立雙語幼兒園的名額,這位母親幾經波折,最後校長明示暗示,只有媽媽接受“潛規則”才能讓孩子順利入學。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位媽媽毅然決定效仿《阿甘正傳》裡面阿甘的母親,委身於校長。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超前教育迷信:“孩子很忙”,父母很嚴

4歲的王宸懿脾氣非常暴躁,但他也非常的“忙”,每天他需要讀背《弟子規》,手指骨還未發育完全的年齡,就需要按照媽媽的嚴格要求一筆一劃的練字,還需要學媽媽規定的兒歌,以及參加畫畫培訓班。

所有的這一切都必須在媽媽的安排下進行,例如練習兒歌,宸懿喜歡唱《數鴨歌》,但媽媽認為宸懿已經學會了,必須學其他的。

如果宸懿不認真學,或者達不到媽媽的要求,那麼換來的就是媽媽喋喋不休的講道理,如若不停道理,就會招致打罵。

宸懿是不被允許做自己的,他只能成為媽媽的“理想孩子”,不斷的滿足媽媽對於“起跑線”的迷信。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大城市迷信:大城市才能給孩子好的未來

3歲的串串霸道無比,一言不合就打人、咬人,每到一處地方都可以引起騷動。

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環境,帶著串串從碭山的一個縣城來到合肥打拼。

父母忙於生計,努力融入這個大城市中,但串串卻與這個城市格格不入,在這裡,串串沒有朋友,沒有老家的自由,從住兩層樓的寬敞,變成擠在出租屋裡的擁擠。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體質迷信:一擁而上的營養品

涵睿媽媽每天得5點鐘起床,給孩子準備的是五穀雜糧,由於孩子不喜歡吃山藥,所以媽媽把山藥紅棗等藥材搗成糊,然後再榨成汁兌上水給孩子喝。

更讓人難以致信的是,打開冰箱,滿滿當當的都是給孩子吃的“補品”:修復腸道粘膜的藥、增進吸收的益生菌...

這一切僅僅因為涵睿在1歲2個月的時候,得過急性腸胃炎...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專注力迷信:孩子專注力不夠好,每天扎一針

妮妮媽媽認為妮妮注意力不好,身高在全班最矮,每天固定的給妮妮紮上一針成長激素,同樣還有各種補品給妮妮進補。

然而醫生所出具的檢查報告上,明明寫著專注力和注意力未見異常。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玩具迷信:同一種類不同材質玩具讓孩子“智力過人”

毛豆,3歲的小男孩。他的家並不大,但是塞滿了各種玩具。

爸爸媽媽埋怨他沒耐心而且注意力不好,總是這個玩具玩一會兒,那個玩具玩一會兒,每個玩具玩了個遍都只是稍微碰一下就換下一個。

他有7輛能開的車,5張屬於他自己坐的兒童桌椅,還有不計其數的各種各樣的功能重複玩具...

爸爸認為,同一種類的玩具但不同材質,設計也不同,操作原理也不同...然而爸爸並沒有發現,這麼多同種類的玩具,是有礙於毛豆注意力的發展的。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規律迷信:長大就好

相比於上面的各種迷信,這類迷信更讓人無奈。

三歲十個月的章章,脾氣炸裂,而且最喜歡用咬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一下口就是使勁渾身力氣,媽媽被咬得渾身傷痕。

因為章章咬人的問題,已經被幼兒園勸退,媽媽也因此經常要和旁人道歉。

但爸爸並不認為這有什麼問題,只是覺得孩子小調皮是正常的,長大了就好。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學業迷信:學生的生活就應該只有學習

10歲的耘傅罵爸爸是小人,不願意認這個爸爸,每天在這個家庭裡面,總是父子之間在爭吵。

爸爸認為學生的生活就應該學習,就只有學習,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爸爸忘記了,在家裡,他不僅僅是學生,還是個孩子。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這些種種的現代迷信,父母們都打著愛孩子、關心孩子的名義,但最終教出來的,卻與父母心中的“理想孩子”相距甚遠,孩子要麼暴躁,要麼叛逆。

而親子關係,更是從母慈子孝變成雞飛狗跳。

細心觀察這些迷信的案例,有一個共同特點:方式單一、自我執迷。這一切源自於父母自身的內心失衡。

03 迷信的父母,背後是怎麼樣的心理失衡?

旗旗的母親,把自己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全部歸結到旗旗的“命格”中;

被潛規則的母親,把孩子成才的希望寄託在名校上;

王宸懿的媽媽,把孩子成才的希望寄託在“快人一步”的超前教育裡;

涵睿的媽媽,把孩子的病歸結為補品不夠上;

妮妮的媽媽,把孩子的專注力押寶在成長激素上;

毛豆的父母,把孩子的智力押注在玩具上;

章章的爸爸,把孩子的成長歸結為“自然就好”;

耘傅的爸爸,把孩子的價值,定位在成績上;

這些父母,其迷信的方向不同,對孩子的方式不同,但他們擁有著共同的心理失衡:

理想孩子和現實孩子的失衡,同時也是他們的“理想自我”無法得以實現的焦慮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聰明、機靈、學習成績好,將來能出人頭地。

這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這本應是一個期望、一個待實現的目標、一個教育孩子的方向,但卻被錯誤的用作衡量孩子價值的標準。

這些父母自身難以適應社會,成長已經定型,要改變自己對生活的不滿、對自己的不滿很難,甚至已經失去機會。

他們把“理想自我”投射到孩子身上,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延伸,當成另一個“重頭來過”的自己,他們希望孩子替他們重新活一次。

這些單一的選擇方向看似雜亂無章、毫無規律,但只要稍微進行溯源,我們完全可以發現這些單一的方向,其實就是這些家長的心理缺失、對自己生活不滿的方向、對自己現狀不滿的方向。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04 家長,怎麼樣才能不陷入“迷信”的陷阱中?

對於家長所錯誤解讀的“起跑線”,其表現形式各有不同,但真相只有一個。要不陷入自己心理失衡所導致的“迷信”中,家長必須清晰“起跑線”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 “起跑線”=家庭教育=要給孩子提供一個穩定的、溫暖的、健康的、互動的環境起點要高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的出處,世紀之初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韋鈺教授所提的“中國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我們不能斷章取義的理解這句話,需要結合當時提出的緣由:

韋鈺教授在去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觀摩完外國的腦研究成果後,回來提出的一句口號,原意指的起跑線是家庭教育。

韋鈺教授也在後來出來給大家闢謠了,在《紅蕾·教育文摘(下旬)》2015年,第5期的內容裡,專門對韋鈺教授進行採訪,韋鈺教授也在報中特別澄清(原話):

在世紀之交,由於腦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湧現,許多國家都緊急調整了兒童早期發展政策,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強調“中國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我是說我們必須重視早期教育,絕不是讓孩子早些認字、背詩、讀英語,更不是把小學課程提前教給幼兒,這絕對是個誤區。

我的意思是,從孩子一生下來,孩子都要把父母就要把孩子的發展看得比什麼都重要,要給孩子提供一個穩定的、溫暖的、健康的、互動的環境起點要高。

所以,請不要繼續曲解這句話。只有認清此話的原意及其提出背景,才可以正確認知這句話的含義。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 正確面對自己的心理失衡,尊重孩子是獨立個體

我們曾經的失敗或者過失,以及生活的不如意,其根源在於我們自身,而不在於孩子。

孩子再怎麼出色,也不應成為我們意志的延續,當我們把自己的心理失衡加之於孩子身上時,對孩子、對我們自己都是一種不尊重。

從分娩完成那一刻開始,孩子就與我們分離成兩個獨立的個體,彼此享受尊重與被尊重的權利。

正確面對自己的心理失衡,只有身心健康的父母,才能給予孩子一條優於他人的“起跑線”。

  • 增值自我,而不是增值孩子

誠如上文所提的幾位家長,他們都在用增值或者扼殺孩子的方式來滿足自己,最終的沒有任何一個家長的現狀得以改善,失衡得以修復,反倒是把自己的現狀和失衡傳遞給了孩子,締造了另一個失衡的自己。

面對生活的不如意,面對曾經的錯過,最優秀的處理方式是增值自我,預防下次再有類似狀況發生。

5歲男童“命中克母”,被媽媽致殘,迷信是這麼傷害親子關係的?

淅爸有話說:不要把對孩子的期許,當成對孩子的標準;不要把自己的過失,轉嫁到孩子的身上;不要把孩子,變成另一個不如意的自己;當我們開始迷信某一條“成功之道”來教育孩子,我們就已經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