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哪座“監獄”囚禁了你

《肖申克的救贖》:哪座“監獄”囚禁了你

近些年來國考熱,身邊不時有人前赴後繼背水一戰,也有一些參加司法考試、招教考試的,其原因大概都是謀求一個穩定,“體制化”這個詞語應運而生。

有網友這樣解釋“體制化”:“體制”可理解為包括某種規則、習慣、意識和氛圍的環境,而體制化就是被某種規則、習慣、意識和氛圍的環境給潛移默化,從而形成了習慣,通常都是墨守成規,少有創新。

斯蒂芬·金的小說《肖申克的救贖》裡面,有這樣一段關於體制化的說法: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

《肖申克的救贖》:哪座“監獄”囚禁了你

肖申克監獄裡有兩個人,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為體制化做了有力的詮釋。

一個是名叫布魯克的老囚犯,因賭輸後失手殺了妻女而被囚禁,在他68歲高齡的時候獲得了假釋。這位大半輩子都在獄中度過的老人,拿著假釋文件邊哭邊走出監獄,因為,“幾十年來,肖申克已經變成他的整個世界。在布魯克眼中,牆外的世界實在太可怕了,就好像迷信的十五世紀水手面對著大西洋時一樣害怕。”布魯克嚴重不適應外面的世界,他甚至有過持槍搶劫殺人以求再回肖申克的想法,最後如他自己所說“我老的無法再胡鬧了”,他選擇了自殺。

另外一個是瑞德,在監獄裡無所不能,幾乎沒有他搞不到手的東西。瑞德20歲就到了肖申克,他謀殺妻子企圖騙保被判無期徒刑,在肖申克38年後終於獲得了假釋。跟布魯克一樣,他也很難適應外面的一切,就連上廁所,他也習慣了每次都在整點過後二十五分鐘有強烈衝動,想去請求上司准許。他也想過要不要偷點什麼東西然後再回到肖申克,然而,他認識了安迪並和他成為了朋友,那些傻念頭他也只是想想,並未付諸行動。

《肖申克的救贖》:哪座“監獄”囚禁了你

某種意義上,這就是體制化。它帶給人安全和穩定,讓人熟悉並習慣一種規則,重複地於某一時間某一地點做某事並習以為常,它讓我們覺得這世界就是這樣生活本應如此。可是,生命難道沒有別的可能嗎?

安迪就跳出了這種樊籠。他蒙冤入獄翻案無望,怎麼辦?認命嗎?逆來順受嗎?當然都不是。安迪冷靜地接受了這一切,在獄中淡定從容地生活著。他打磨石頭裝點牢房,奮勇抵抗來自“姊妹”的騷擾,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在獄中獲得認可與尊嚴,為擴建監獄圖書館筆耕不輟地寫信呼籲,與此同時,他暗中為自己挖掘了一條逃生通道,在令人窒息與嘔吐的下水道里爬行500米逃出生天!

如果監獄就是“體制”的話,安迪毫無疑問是那個沒有被“體制化”的人。監獄中那種受到制約、彷彿中了毒般的平靜生活沒能消磨安迪的意志,他始終都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他披著一件隱形的自由外衣在監獄中散發著自在的光芒,目光從來不呆滯,腳步永遠不沉重,他泰然自若地說著自己關於碧海藍天的夢想,沒錯,安迪就是那羽毛光鮮歌聲甜美的鳥兒,天生就是關不住的,他總有本事揚長而去。

《肖申克的救贖》:哪座“監獄”囚禁了你

回到現實生活中。那些焦頭爛額參加國考省考的有志之士,當問及他們為什麼選擇這條路的時候,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這樣有面子,有的說這是爸媽的心願,也有人抱著為社會做貢獻的宏願,還有些人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別人都考了,那我隨大流吧……一個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孩子,一顆顆無處安放的火熱的心。

好吧,沒有一顆篤定的心,體制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答案是日復一日的潛移默化,久而久之,有的人置身其中麻痺冷漠,有的人聽天由命甘之如飴,而那些無法自洽的人,他們最痛苦。他們會在午夜夢迴的時候想起自己年少時的夢想,想起閣樓上那把落滿灰塵的吉他,想起在相信愛的年紀沒能唱給ta的歌曲,想起當初相約改造世界的一群人如今各分東西……

《肖申克的救贖》:哪座“監獄”囚禁了你

是什麼“囚禁”了你?你的父母伴侶兒女嗎?還是對未知世界的恐懼?當年仗劍走天涯的豪情哪兒去了?那種頭撞南牆雖敗猶榮的豪邁哪兒去了?那種一敗塗地還敢從頭再來的勇氣哪兒去了?是“體制”囚禁了你嗎?錯了,真正畫地為牢的,是你自己。看看《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安迪,看看《越獄》中的邁克,你就知道,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牛人,永遠都能靠一己之力破繭成蝶鳳凰涅槃。

當然,我不反對任何人的任何活法,這世上總有人選擇風平浪靜的穩定,也有人選擇風雨兼程的未知,本也無可厚非,心安理得即可。但是,總有人在朝九晚五時嚮往浪跡天涯,也有一些人,在為夢想漂泊時想要一路上風景如畫。可是,世上安得兩全法?

《肖申克的救贖》:哪座“監獄”囚禁了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