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挑戰誓師大會,作為父母是否意識到,這些行為拖了孩子後腿

綜藝真人秀《極限挑戰》有一期節目,可能不少人都看過,不過還是想帶著大家再來回顧一下。高考前,《極限挑戰》節目組走進上海崇明中學,開展了一次特殊的高考誓師大會。高三的孩子們走進操場,所有人排成一條直線,準備參加跑步大賽。

極限挑戰誓師大會,作為父母是否意識到,這些行為拖了孩子後腿

在起跑之前,節目組問了高考生們6個問題(都是跟父母有關的),如果題目裡的情況你符合,就可以前進6步。6個問題分別是:

父母是否都接受過大學以上教育?

父母是否為你請過一對一家教?

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學習功課以外的一門特長且目前還保持一定水準?

是否有過一次出國旅行的經歷?

父母是否承諾過送你出國留學?

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誇耀你?

六道題目已過,原本整齊劃一的起跑線已經大不相同。

極限挑戰誓師大會,作為父母是否意識到,這些行為拖了孩子後腿

有人遙遙領先,有人依舊站在原點。

極限挑戰誓師大會,作為父母是否意識到,這些行為拖了孩子後腿

接著節目組宣佈:現在,你們的位置就是你們的起跑線。然後,從你所在的位置開始,一起跑向終點,但只有前20名的人才能獲得獎品。

一聲令下,孩子們集體跑向終點體育館。在後面的孩子,唯有拼盡全力才能擠進前面的隊伍。

在終點等待他們的是什麼呢?是翹首以盼、望子心切的父母。體育館裡,20名勝利者的父母歡快地跑到自己孩子身旁。

極限挑戰誓師大會,作為父母是否意識到,這些行為拖了孩子後腿

而沒有看到自家孩子的家長,臉上的落寞和失望也都難以掩蓋。

極限挑戰誓師大會,作為父母是否意識到,這些行為拖了孩子後腿

說實話,這個節目讓人看得很扎心。原來,有的人根本什麼都不用做,就與別人拉開了巨大的差距。我們都知道原生家庭很重要。但我們不知道的是,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竟然這麼大,先是決定了起點,又在無形中影響了終點。

這很殘酷,但這就是每個人必須要面對的真實人生。每個孩子的家庭都會為其提供生活、經濟、教育環境等等的一切,這些都是人生賽道上的助力。助力寥寥的孩子,註定要通過艱辛的努力去改變這一現狀。

“沒有傘的孩子,更要努力奔跑!”一個“更”字,道出了多少起跑線靠後的孩子內心的掙扎。

而那句“我花了三十年的時間才獲得和你喝杯咖啡的機會”,背後又有多少無奈和無助。

比起一味強調孩子自己的努力和刻苦,我覺得更該被關注的是,父母有沒有意識到因為自己的不努力、不作為,正在給孩子拉後腿呢?

當別人的孩子需要努力,而你的孩子需要更努力;當別人的孩子有主動選擇機會,而你的孩子只有被迫選擇時,你是否又會有一絲絲心疼呢?

這後腿又絕非單指父母為孩子提供的物質條件。節目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極限挑戰》裡六個明星嘉賓的起跑線。同樣的前5個問題唸完,黃渤、黃磊、王迅、羅志祥、孫紅雷、張藝興這些“成功人士”依然還站在原點。

極限挑戰誓師大會,作為父母是否意識到,這些行為拖了孩子後腿

直到最後一個問題“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誇耀你?”問完,孫紅雷、羅志祥、張藝興才終於邁出了第一步。

孫紅雷說:“因為父母的讚揚,所以我從小就很有自信。”是的,經濟上比不上豪門,但在教育上、認知上、情商上,你比得上嗎?如果我們不能給孩子很多的錢和很好的學區房,沒關係,孩子自有他的際遇和福祉。但起碼你要像孫紅雷的父母一樣: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鼓勵。

在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裡,心理學家找來100多名大學生,把他們分成四類:富裕家庭高自尊的大學生;富裕家庭低自尊的大學生;貧困家庭高自尊的大學生;貧困家庭低自尊的大學生。

然後掃描他們的大腦結構,尤其是海馬體(大腦學習、記憶、壓力管理等多種功能的中樞)。最後發現,來自貧困家庭大學生的海馬體體積,平均值顯著小於那些富裕家庭的大學生。

但是,注意這個但是,貧窮家庭但高自尊的大學生,和富裕家庭高自尊大學生的海馬體體積平均值,沒有顯著差別。

也就是說,如果物質匱乏,但是,父母給予的精神資源非常豐富,孩子一樣可以像高智商富二代一樣,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此外,那些督促孩子認真讀書,自己卻不知進取的父母,也可謂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電燈”。

經典著作《不平等的童年》的作者安妮特·拉魯,是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她與她的團隊,花費近10年時間,跟蹤觀察了12個不同階層的美國家庭後發現:決定孩子階層的,不是父母有多少錢(當然也相關),也不是單親還是離異,而是一個家庭的“文化資本”。

無獨有偶,2014年安徽理科狀元董吉洋也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偶爾我也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麼,就把電視關掉,坐下來看書,看到他們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可見,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多麼重要。紛極閱讀,深耕教育領域超過八年,打造“千人千面”的個性化閱讀體驗,致力於為中國的中小學生提供真正優質的閱讀內容,學生和家長每天花20分鐘讀一篇分級文本就能勝過市場上很多良莠不齊的讀物,培養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最終提升一代人的中文素養。

一個穩定積極的家庭環境,與父母做什麼工作、有多少錢、受過什麼教育無關,卻可以為孩子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讓孩子在面對挫折、艱難時有足夠的勇氣和自信去面對。

不是鼓勵人人都要當狀元,也不是鼓勵所有父母都要卯足勁把孩子往狀元之路上培養,畢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和際遇。但我們也要盡己所力給孩子提供好的成長空間,安全護送他的成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