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別和成績差的同學玩”,有很多父母都做過這樣的誤導'

"
“寶寶,你過來!”“怎麼了媽媽?”“媽媽和你說了多少回了,不要和小華在一塊玩!”“為什麼呀?小華特別好!”“小華成績那麼差,小心把你也帶下去!聽話,跟媽媽回家,以後咱們可不跟他玩了!”

快放學的時候,孩子們都在操場上玩,小李的孩子和同學小華是一對好朋友,兩個孩子不但每天在一塊玩,還是同桌,感情別提有多好了。這兩個孩子性格特別像,愛好也相同,可就是有一點不一樣,小李的孩子成績在全班是數一數二的,而小華則常常墊底。

就因為這個,小李不讓孩子和小華一起玩,怕小華把孩子帶壞。但是孩子不聽,非要和小華玩,這不,放學之前的體活課,孩子又和小華跑到一起去了。站在學校門口的小李看得一清二楚,可是自己又沒法進學校,只能等孩子放學出來之後把孩子帶走。

不讓孩子和成績差的同學玩,這可能是大部分家長的想法。我們家長總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和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多接觸,認為這樣孩子就能受到良性影響,以後能更有出息;同時也避免讓孩子和成績差的孩子一起玩,害怕孩子會被帶壞。

"
“寶寶,你過來!”“怎麼了媽媽?”“媽媽和你說了多少回了,不要和小華在一塊玩!”“為什麼呀?小華特別好!”“小華成績那麼差,小心把你也帶下去!聽話,跟媽媽回家,以後咱們可不跟他玩了!”

快放學的時候,孩子們都在操場上玩,小李的孩子和同學小華是一對好朋友,兩個孩子不但每天在一塊玩,還是同桌,感情別提有多好了。這兩個孩子性格特別像,愛好也相同,可就是有一點不一樣,小李的孩子成績在全班是數一數二的,而小華則常常墊底。

就因為這個,小李不讓孩子和小華一起玩,怕小華把孩子帶壞。但是孩子不聽,非要和小華玩,這不,放學之前的體活課,孩子又和小華跑到一起去了。站在學校門口的小李看得一清二楚,可是自己又沒法進學校,只能等孩子放學出來之後把孩子帶走。

不讓孩子和成績差的同學玩,這可能是大部分家長的想法。我們家長總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和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多接觸,認為這樣孩子就能受到良性影響,以後能更有出息;同時也避免讓孩子和成績差的孩子一起玩,害怕孩子會被帶壞。

“乖,別和成績差的同學玩”,有很多父母都做過這樣的誤導

其實我們心裡都明白,成績差的孩子帶不壞自己的孩子,但我們家長就是習慣性地想讓孩子多接觸成績好的孩子。難道成績好的孩子以後真的就能出人頭地嗎?

一、父母總以為現在學習好的將來一定能出人頭地。

舊社會的觀念

在六七十甚至八十年代,學習成績一度是決定孩子前途的重要要素。在那會上大學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成績必須要門門拔尖,才有可能上大學。而且上了大學的孩子,出來以後找的工作既穩定又吃香,不少人都羨慕大學生。

而那時成績不好的孩子就沒有那麼多選擇,社會缺乏基層員工,沒有學歷的人只能選擇工廠、車間這樣不怎麼體面的工作。這也造成了家長根深蒂固的觀念:成績好以後就有出息。

應試教育的影響

不得不說,現在的教育真的把學生逼成了考試的機器,不光學校裡的老師強調分數,就連報紙上也會報道每年高考各省的狀元都考了多少分。一些本來就看重分數的家長,這下更加不得了,趕緊給孩子多報幾個輔導班;而那些重視全面教育的家長也頂不住壓力,把目光放在孩子的成績上了。

社會對於學歷的要求

我們也必須承認,現代社會的許多崗位對學歷都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像企業管理、科研這樣的高薪職業,更加看重應聘者的學歷。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好好學習,考上一所好大學,出來之後能有個體面的工作,而體面的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有高學歷。

"
“寶寶,你過來!”“怎麼了媽媽?”“媽媽和你說了多少回了,不要和小華在一塊玩!”“為什麼呀?小華特別好!”“小華成績那麼差,小心把你也帶下去!聽話,跟媽媽回家,以後咱們可不跟他玩了!”

快放學的時候,孩子們都在操場上玩,小李的孩子和同學小華是一對好朋友,兩個孩子不但每天在一塊玩,還是同桌,感情別提有多好了。這兩個孩子性格特別像,愛好也相同,可就是有一點不一樣,小李的孩子成績在全班是數一數二的,而小華則常常墊底。

就因為這個,小李不讓孩子和小華一起玩,怕小華把孩子帶壞。但是孩子不聽,非要和小華玩,這不,放學之前的體活課,孩子又和小華跑到一起去了。站在學校門口的小李看得一清二楚,可是自己又沒法進學校,只能等孩子放學出來之後把孩子帶走。

不讓孩子和成績差的同學玩,這可能是大部分家長的想法。我們家長總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和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多接觸,認為這樣孩子就能受到良性影響,以後能更有出息;同時也避免讓孩子和成績差的孩子一起玩,害怕孩子會被帶壞。

“乖,別和成績差的同學玩”,有很多父母都做過這樣的誤導

其實我們心裡都明白,成績差的孩子帶不壞自己的孩子,但我們家長就是習慣性地想讓孩子多接觸成績好的孩子。難道成績好的孩子以後真的就能出人頭地嗎?

一、父母總以為現在學習好的將來一定能出人頭地。

舊社會的觀念

在六七十甚至八十年代,學習成績一度是決定孩子前途的重要要素。在那會上大學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成績必須要門門拔尖,才有可能上大學。而且上了大學的孩子,出來以後找的工作既穩定又吃香,不少人都羨慕大學生。

而那時成績不好的孩子就沒有那麼多選擇,社會缺乏基層員工,沒有學歷的人只能選擇工廠、車間這樣不怎麼體面的工作。這也造成了家長根深蒂固的觀念:成績好以後就有出息。

應試教育的影響

不得不說,現在的教育真的把學生逼成了考試的機器,不光學校裡的老師強調分數,就連報紙上也會報道每年高考各省的狀元都考了多少分。一些本來就看重分數的家長,這下更加不得了,趕緊給孩子多報幾個輔導班;而那些重視全面教育的家長也頂不住壓力,把目光放在孩子的成績上了。

社會對於學歷的要求

我們也必須承認,現代社會的許多崗位對學歷都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像企業管理、科研這樣的高薪職業,更加看重應聘者的學歷。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好好學習,考上一所好大學,出來之後能有個體面的工作,而體面的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有高學歷。

“乖,別和成績差的同學玩”,有很多父母都做過這樣的誤導

但事實上,成績的好壞決定不了孩子的前途,許多學生時代成績很好的人,到最後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工作;而一些差生卻“翻了身”,成為了社會上的佼佼者。

二、現實社會中學習好的成就往往沒有學習差的成功

成績好的孩子被“捧”壞了

在班級裡,考試之後成績前幾名的孩子都要受到老師的表演,一些老師還會給這些孩子發張獎狀以示鼓勵。在平時,老師對成績好的孩子的態度也和其他孩子不一樣,成績好的孩子犯了錯,老師通常一句“下次注意”就能了事;而對待成績差一些的孩子,老師就會嚴厲批評,有時候甚至還要找家長。

這種待遇上的差別,會讓孩子的心態產生巨大變化。成績好的孩子長期生活在老師和家長的讚美中,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從此變得心高氣傲,走入社會之後卻發現自己什麼都做不成。

成績好的孩子社會經驗不足

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畢業,孩子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抉擇,是進入大學繼續讀書,還是參加工作步入社會。這時候成績好的孩子往往會選擇讀大學,而成績差的孩子有一部分會讀大學,更多的還是選擇進入社會。

現在的大學生看似能力很全面,實際上都沒怎麼接觸過社會,一旦畢業之後參加工作,會遇到非常多的困難。

成績差的孩子更知道努力

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深知自己的不足,他們往往比那些成績好的“聰明”孩子更知道努力。學習不好可以搞體育,可以搞藝術,懂得揚長避短的孩子最終都能成功。

"
“寶寶,你過來!”“怎麼了媽媽?”“媽媽和你說了多少回了,不要和小華在一塊玩!”“為什麼呀?小華特別好!”“小華成績那麼差,小心把你也帶下去!聽話,跟媽媽回家,以後咱們可不跟他玩了!”

快放學的時候,孩子們都在操場上玩,小李的孩子和同學小華是一對好朋友,兩個孩子不但每天在一塊玩,還是同桌,感情別提有多好了。這兩個孩子性格特別像,愛好也相同,可就是有一點不一樣,小李的孩子成績在全班是數一數二的,而小華則常常墊底。

就因為這個,小李不讓孩子和小華一起玩,怕小華把孩子帶壞。但是孩子不聽,非要和小華玩,這不,放學之前的體活課,孩子又和小華跑到一起去了。站在學校門口的小李看得一清二楚,可是自己又沒法進學校,只能等孩子放學出來之後把孩子帶走。

不讓孩子和成績差的同學玩,這可能是大部分家長的想法。我們家長總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和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多接觸,認為這樣孩子就能受到良性影響,以後能更有出息;同時也避免讓孩子和成績差的孩子一起玩,害怕孩子會被帶壞。

“乖,別和成績差的同學玩”,有很多父母都做過這樣的誤導

其實我們心裡都明白,成績差的孩子帶不壞自己的孩子,但我們家長就是習慣性地想讓孩子多接觸成績好的孩子。難道成績好的孩子以後真的就能出人頭地嗎?

一、父母總以為現在學習好的將來一定能出人頭地。

舊社會的觀念

在六七十甚至八十年代,學習成績一度是決定孩子前途的重要要素。在那會上大學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成績必須要門門拔尖,才有可能上大學。而且上了大學的孩子,出來以後找的工作既穩定又吃香,不少人都羨慕大學生。

而那時成績不好的孩子就沒有那麼多選擇,社會缺乏基層員工,沒有學歷的人只能選擇工廠、車間這樣不怎麼體面的工作。這也造成了家長根深蒂固的觀念:成績好以後就有出息。

應試教育的影響

不得不說,現在的教育真的把學生逼成了考試的機器,不光學校裡的老師強調分數,就連報紙上也會報道每年高考各省的狀元都考了多少分。一些本來就看重分數的家長,這下更加不得了,趕緊給孩子多報幾個輔導班;而那些重視全面教育的家長也頂不住壓力,把目光放在孩子的成績上了。

社會對於學歷的要求

我們也必須承認,現代社會的許多崗位對學歷都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像企業管理、科研這樣的高薪職業,更加看重應聘者的學歷。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好好學習,考上一所好大學,出來之後能有個體面的工作,而體面的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有高學歷。

“乖,別和成績差的同學玩”,有很多父母都做過這樣的誤導

但事實上,成績的好壞決定不了孩子的前途,許多學生時代成績很好的人,到最後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工作;而一些差生卻“翻了身”,成為了社會上的佼佼者。

二、現實社會中學習好的成就往往沒有學習差的成功

成績好的孩子被“捧”壞了

在班級裡,考試之後成績前幾名的孩子都要受到老師的表演,一些老師還會給這些孩子發張獎狀以示鼓勵。在平時,老師對成績好的孩子的態度也和其他孩子不一樣,成績好的孩子犯了錯,老師通常一句“下次注意”就能了事;而對待成績差一些的孩子,老師就會嚴厲批評,有時候甚至還要找家長。

這種待遇上的差別,會讓孩子的心態產生巨大變化。成績好的孩子長期生活在老師和家長的讚美中,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從此變得心高氣傲,走入社會之後卻發現自己什麼都做不成。

成績好的孩子社會經驗不足

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畢業,孩子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抉擇,是進入大學繼續讀書,還是參加工作步入社會。這時候成績好的孩子往往會選擇讀大學,而成績差的孩子有一部分會讀大學,更多的還是選擇進入社會。

現在的大學生看似能力很全面,實際上都沒怎麼接觸過社會,一旦畢業之後參加工作,會遇到非常多的困難。

成績差的孩子更知道努力

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深知自己的不足,他們往往比那些成績好的“聰明”孩子更知道努力。學習不好可以搞體育,可以搞藝術,懂得揚長避短的孩子最終都能成功。

“乖,別和成績差的同學玩”,有很多父母都做過這樣的誤導

這時有的家長就不滿意了,那成績好的孩子就不努力了嗎?成績好難道還是錯嗎?成績好肯定是好事,但孩子成績很好卻找不到好工作,就可能是對社會的認識還不夠。

三、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學生,缺乏對社會的認知。

學校過於封閉

國內的學校都是比較封閉的,大學還好,從小學到高中,幾乎沒有任何一所學校是對外開放的。學校長期把學生和外界社會隔絕開,學生們每天過的就是上學、放學、回家,三點一線的生活,根本談不上社會經驗。

家長慣著孩子

這種心理不知道家長有沒有:孩子成績越好,家長就越不能讓孩子受苦;反倒是成績不好的孩子,家長比較願意讓孩子接受歷練。成績好的孩子往往是家長慣著哄著來,從小就沒吃過什麼苦,到了工作的時候,孩子自然就被比下去了。

孩子過於依賴書本

從小讀書長大的孩子,對書的信任程度要遠超過人。但是一本書的內容是恆定的,把它放在那一百年,內容也不會產生變化;而人的變化是很快的,一兩年不見的朋友,光靠談吐就讓你認不出來。

"
“寶寶,你過來!”“怎麼了媽媽?”“媽媽和你說了多少回了,不要和小華在一塊玩!”“為什麼呀?小華特別好!”“小華成績那麼差,小心把你也帶下去!聽話,跟媽媽回家,以後咱們可不跟他玩了!”

快放學的時候,孩子們都在操場上玩,小李的孩子和同學小華是一對好朋友,兩個孩子不但每天在一塊玩,還是同桌,感情別提有多好了。這兩個孩子性格特別像,愛好也相同,可就是有一點不一樣,小李的孩子成績在全班是數一數二的,而小華則常常墊底。

就因為這個,小李不讓孩子和小華一起玩,怕小華把孩子帶壞。但是孩子不聽,非要和小華玩,這不,放學之前的體活課,孩子又和小華跑到一起去了。站在學校門口的小李看得一清二楚,可是自己又沒法進學校,只能等孩子放學出來之後把孩子帶走。

不讓孩子和成績差的同學玩,這可能是大部分家長的想法。我們家長總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和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多接觸,認為這樣孩子就能受到良性影響,以後能更有出息;同時也避免讓孩子和成績差的孩子一起玩,害怕孩子會被帶壞。

“乖,別和成績差的同學玩”,有很多父母都做過這樣的誤導

其實我們心裡都明白,成績差的孩子帶不壞自己的孩子,但我們家長就是習慣性地想讓孩子多接觸成績好的孩子。難道成績好的孩子以後真的就能出人頭地嗎?

一、父母總以為現在學習好的將來一定能出人頭地。

舊社會的觀念

在六七十甚至八十年代,學習成績一度是決定孩子前途的重要要素。在那會上大學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成績必須要門門拔尖,才有可能上大學。而且上了大學的孩子,出來以後找的工作既穩定又吃香,不少人都羨慕大學生。

而那時成績不好的孩子就沒有那麼多選擇,社會缺乏基層員工,沒有學歷的人只能選擇工廠、車間這樣不怎麼體面的工作。這也造成了家長根深蒂固的觀念:成績好以後就有出息。

應試教育的影響

不得不說,現在的教育真的把學生逼成了考試的機器,不光學校裡的老師強調分數,就連報紙上也會報道每年高考各省的狀元都考了多少分。一些本來就看重分數的家長,這下更加不得了,趕緊給孩子多報幾個輔導班;而那些重視全面教育的家長也頂不住壓力,把目光放在孩子的成績上了。

社會對於學歷的要求

我們也必須承認,現代社會的許多崗位對學歷都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像企業管理、科研這樣的高薪職業,更加看重應聘者的學歷。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好好學習,考上一所好大學,出來之後能有個體面的工作,而體面的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有高學歷。

“乖,別和成績差的同學玩”,有很多父母都做過這樣的誤導

但事實上,成績的好壞決定不了孩子的前途,許多學生時代成績很好的人,到最後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工作;而一些差生卻“翻了身”,成為了社會上的佼佼者。

二、現實社會中學習好的成就往往沒有學習差的成功

成績好的孩子被“捧”壞了

在班級裡,考試之後成績前幾名的孩子都要受到老師的表演,一些老師還會給這些孩子發張獎狀以示鼓勵。在平時,老師對成績好的孩子的態度也和其他孩子不一樣,成績好的孩子犯了錯,老師通常一句“下次注意”就能了事;而對待成績差一些的孩子,老師就會嚴厲批評,有時候甚至還要找家長。

這種待遇上的差別,會讓孩子的心態產生巨大變化。成績好的孩子長期生活在老師和家長的讚美中,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從此變得心高氣傲,走入社會之後卻發現自己什麼都做不成。

成績好的孩子社會經驗不足

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畢業,孩子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抉擇,是進入大學繼續讀書,還是參加工作步入社會。這時候成績好的孩子往往會選擇讀大學,而成績差的孩子有一部分會讀大學,更多的還是選擇進入社會。

現在的大學生看似能力很全面,實際上都沒怎麼接觸過社會,一旦畢業之後參加工作,會遇到非常多的困難。

成績差的孩子更知道努力

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深知自己的不足,他們往往比那些成績好的“聰明”孩子更知道努力。學習不好可以搞體育,可以搞藝術,懂得揚長避短的孩子最終都能成功。

“乖,別和成績差的同學玩”,有很多父母都做過這樣的誤導

這時有的家長就不滿意了,那成績好的孩子就不努力了嗎?成績好難道還是錯嗎?成績好肯定是好事,但孩子成績很好卻找不到好工作,就可能是對社會的認識還不夠。

三、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學生,缺乏對社會的認知。

學校過於封閉

國內的學校都是比較封閉的,大學還好,從小學到高中,幾乎沒有任何一所學校是對外開放的。學校長期把學生和外界社會隔絕開,學生們每天過的就是上學、放學、回家,三點一線的生活,根本談不上社會經驗。

家長慣著孩子

這種心理不知道家長有沒有:孩子成績越好,家長就越不能讓孩子受苦;反倒是成績不好的孩子,家長比較願意讓孩子接受歷練。成績好的孩子往往是家長慣著哄著來,從小就沒吃過什麼苦,到了工作的時候,孩子自然就被比下去了。

孩子過於依賴書本

從小讀書長大的孩子,對書的信任程度要遠超過人。但是一本書的內容是恆定的,把它放在那一百年,內容也不會產生變化;而人的變化是很快的,一兩年不見的朋友,光靠談吐就讓你認不出來。

“乖,別和成績差的同學玩”,有很多父母都做過這樣的誤導

一個人的前途不完全由成績來決定,而是學歷和社會經驗共同結合的結果。孩子在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不能忽略社會實踐。

四、父母應該怎樣提高孩子的社會實踐能力

多讓孩子參加活動

不斷地接觸新鮮的人和事物,是提升社會經驗的一種手段。每年放假之前學校都會組織各種活動,比如夏令營、志願者等,父母不妨讓孩子多多參加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多和社會接觸。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

寒暑假、小長假時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出去旅旅遊,帶孩子看看不一樣的風景,別總把孩子和書本一起悶在家裡。旅遊不但能打開孩子的眼界,還能增進親子關係。

讓孩子學會做兼職

現在許多學生都會利用自己的假期打打工,既豐富了閱歷,又能給自己賺一筆零花錢。如果孩子有這樣的意向,父母也可以主動幫孩子找找兼職,工作是最好的實踐方式。

總評:成績可以分高低,孩子可分不出個高低,每個孩子的能力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有些孩子在理論方面強,有些孩子在實踐方面強,關鍵在於孩子能否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同時。把自己的優勢和社會經驗結合起來,才有可能在社會上生存下來,才有可能成功。

今日話題:各位家長朋友們,你們是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績的?你們又是如何提升孩子的社會經驗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同探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