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到極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經典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

"
"
“喪”到極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經典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

01.

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

男主角李·錢德勒跟朋友在家喝酒、玩耍到深夜兩點,

他的太太被吵醒,瘋狂將他們趕走。

心煩氣躁、毫無睡意的李,燃起壁爐取暖,還多加了兩根火,

防護網都沒關,他便匆匆去附近超市買啤酒。

當他抱著從超市買回來的一堆東西,眼前卻是驚人的一幕:

房子著火了!

妻子被抬上救護車,三個小孩被燒死。

在警察局接受調查時,他搶過警察的槍試圖自殺,無奈被制止了。

無法釋懷,他只能搬到另一座城市生活:

掏馬桶、修水道、清理垃圾,他幹著一份價格低廉暫且能度日的工作;

喝酒、泡吧,拒絕任何女人的示好與挑逗;

經常故意醉酒、挑釁打架……

他自暴自棄、醉生夢死、生無可戀。

02.

很多人說,這是一部很喪的電影。

的確。

它細膩真實,平易近人,能夠觸動人心裡最深、最軟的那根弦。

人們總說,時間是最好的良藥;

事實是,有些傷痛,時間永遠無法治癒。

心理學家霍爾姆斯對一些生活事件做過心理評估。

他想了解不同的生活事件對一個人的影響程度,或者說傷害、打擊程度。

據統計,最嚴重的生活事件是配偶的死亡,分值100;

夫妻分居,65分;

被解僱,47分;

家庭成員的死亡,63分。

那麼,如果是因自己的疏忽、過失,導致三個孩子喪生火海呢?

這種悲痛欲絕、生不如死的自責、內疚、慚愧、憤怒,無法簡單用分數去衡量。

"
“喪”到極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經典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

01.

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

男主角李·錢德勒跟朋友在家喝酒、玩耍到深夜兩點,

他的太太被吵醒,瘋狂將他們趕走。

心煩氣躁、毫無睡意的李,燃起壁爐取暖,還多加了兩根火,

防護網都沒關,他便匆匆去附近超市買啤酒。

當他抱著從超市買回來的一堆東西,眼前卻是驚人的一幕:

房子著火了!

妻子被抬上救護車,三個小孩被燒死。

在警察局接受調查時,他搶過警察的槍試圖自殺,無奈被制止了。

無法釋懷,他只能搬到另一座城市生活:

掏馬桶、修水道、清理垃圾,他幹著一份價格低廉暫且能度日的工作;

喝酒、泡吧,拒絕任何女人的示好與挑逗;

經常故意醉酒、挑釁打架……

他自暴自棄、醉生夢死、生無可戀。

02.

很多人說,這是一部很喪的電影。

的確。

它細膩真實,平易近人,能夠觸動人心裡最深、最軟的那根弦。

人們總說,時間是最好的良藥;

事實是,有些傷痛,時間永遠無法治癒。

心理學家霍爾姆斯對一些生活事件做過心理評估。

他想了解不同的生活事件對一個人的影響程度,或者說傷害、打擊程度。

據統計,最嚴重的生活事件是配偶的死亡,分值100;

夫妻分居,65分;

被解僱,47分;

家庭成員的死亡,63分。

那麼,如果是因自己的疏忽、過失,導致三個孩子喪生火海呢?

這種悲痛欲絕、生不如死的自責、內疚、慚愧、憤怒,無法簡單用分數去衡量。

“喪”到極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經典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

03.

一份調查顯示:失獨家庭裡的父母中,50%的人患有慢性疾病;患重大疾病的有15%;另外的,心理問題嚴重,他們會長期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其中,60%以上的人還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一半以上曾有過自殺傾向。

“感覺這輩子沒啥意義了,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動力。”痛失孩子的老林夫婦面無表情,眼神唯一有光的時候,就是看著兒子的遺照,一次次凝望,一次次讓僅有的美好回憶陪伴他們艱難的度過每一天。

並不是所有的悲痛,都可以吶喊;

有時候,無言的悲傷,才最痛徹心扉。

如果,有人不幸淪為時間的囚徒,千萬不要自以為是,不要慷慨激昂地對他說:“走出來吧!與過去和解,與你自己和解吧!”

畢竟,誰都不是誰的救世主。

04.

有人評論道,《海邊的曼徹斯特》不忍心再看第二遍。

因為,他也曾經歷過家庭巨大變故,看完電影,孤獨情緒至今未愈。

喪,本是生活的一部分;

你承不承認、歡不歡迎,它都存在那裡。

電影一開始李·錢德勒的生活瑣碎,就是現實中的你、我、他——

結束了一天的繁忙工作,回到家,小女兒面無表情的盯著電視;

他想跟大女兒一塊兒玩遊戲,她說,此遊戲“僅限女士”;

他想親親抱抱襁褓裡的兒子,卻遭到妻子的反對:“我好不容易將他安撫到不哭……”

他欲投入妻子的溫柔鄉,還沒開始親暱,妻子表示厭煩;

說到跟他哥哥一起出海的事情,她嘲諷道不過是一艘破船;

在他妻子身上,同樣表現出一種“喪”——抱怨自己多病的身體,指責他喝太多酒……

這些細節讓我想起女主角米歇爾·威廉姆斯的另一部電影《藍色情人節》,詮釋了婚姻生活的“喪”:從相愛,到爭吵,再到崩潰,淋漓盡致。

如果不是一場意外的火災,他們日復一日的枯燥生活,也只能說是活著,孤獨、疲憊與很喪的活著。

"
“喪”到極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經典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

01.

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

男主角李·錢德勒跟朋友在家喝酒、玩耍到深夜兩點,

他的太太被吵醒,瘋狂將他們趕走。

心煩氣躁、毫無睡意的李,燃起壁爐取暖,還多加了兩根火,

防護網都沒關,他便匆匆去附近超市買啤酒。

當他抱著從超市買回來的一堆東西,眼前卻是驚人的一幕:

房子著火了!

妻子被抬上救護車,三個小孩被燒死。

在警察局接受調查時,他搶過警察的槍試圖自殺,無奈被制止了。

無法釋懷,他只能搬到另一座城市生活:

掏馬桶、修水道、清理垃圾,他幹著一份價格低廉暫且能度日的工作;

喝酒、泡吧,拒絕任何女人的示好與挑逗;

經常故意醉酒、挑釁打架……

他自暴自棄、醉生夢死、生無可戀。

02.

很多人說,這是一部很喪的電影。

的確。

它細膩真實,平易近人,能夠觸動人心裡最深、最軟的那根弦。

人們總說,時間是最好的良藥;

事實是,有些傷痛,時間永遠無法治癒。

心理學家霍爾姆斯對一些生活事件做過心理評估。

他想了解不同的生活事件對一個人的影響程度,或者說傷害、打擊程度。

據統計,最嚴重的生活事件是配偶的死亡,分值100;

夫妻分居,65分;

被解僱,47分;

家庭成員的死亡,63分。

那麼,如果是因自己的疏忽、過失,導致三個孩子喪生火海呢?

這種悲痛欲絕、生不如死的自責、內疚、慚愧、憤怒,無法簡單用分數去衡量。

“喪”到極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經典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

03.

一份調查顯示:失獨家庭裡的父母中,50%的人患有慢性疾病;患重大疾病的有15%;另外的,心理問題嚴重,他們會長期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其中,60%以上的人還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一半以上曾有過自殺傾向。

“感覺這輩子沒啥意義了,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動力。”痛失孩子的老林夫婦面無表情,眼神唯一有光的時候,就是看著兒子的遺照,一次次凝望,一次次讓僅有的美好回憶陪伴他們艱難的度過每一天。

並不是所有的悲痛,都可以吶喊;

有時候,無言的悲傷,才最痛徹心扉。

如果,有人不幸淪為時間的囚徒,千萬不要自以為是,不要慷慨激昂地對他說:“走出來吧!與過去和解,與你自己和解吧!”

畢竟,誰都不是誰的救世主。

04.

有人評論道,《海邊的曼徹斯特》不忍心再看第二遍。

因為,他也曾經歷過家庭巨大變故,看完電影,孤獨情緒至今未愈。

喪,本是生活的一部分;

你承不承認、歡不歡迎,它都存在那裡。

電影一開始李·錢德勒的生活瑣碎,就是現實中的你、我、他——

結束了一天的繁忙工作,回到家,小女兒面無表情的盯著電視;

他想跟大女兒一塊兒玩遊戲,她說,此遊戲“僅限女士”;

他想親親抱抱襁褓裡的兒子,卻遭到妻子的反對:“我好不容易將他安撫到不哭……”

他欲投入妻子的溫柔鄉,還沒開始親暱,妻子表示厭煩;

說到跟他哥哥一起出海的事情,她嘲諷道不過是一艘破船;

在他妻子身上,同樣表現出一種“喪”——抱怨自己多病的身體,指責他喝太多酒……

這些細節讓我想起女主角米歇爾·威廉姆斯的另一部電影《藍色情人節》,詮釋了婚姻生活的“喪”:從相愛,到爭吵,再到崩潰,淋漓盡致。

如果不是一場意外的火災,他們日復一日的枯燥生活,也只能說是活著,孤獨、疲憊與很喪的活著。

“喪”到極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經典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

05.

而故事告訴我們:

活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活著,也可能是生命的奇蹟。

喪不喪?who care?誰沒有呢?

更何況,世上還有方法能夠治癒它,那就是愛。

哪怕全世界將他拋棄,他還有來自哥哥的愛。

他無法面對喪子之痛和妻子的離去,準備離開這座城市,在與哥哥告別時,哥倆相對無語,哥哥給了他一個父親式有力的擁抱;

哥哥去看他,他的房間一無所有,了無人氣。於是,哥哥帶他去買些傢俱,希望他像個“人”一樣生活;

哥哥去世,在沒有經過他同意的情況下,將自己最親愛的兒子的監護權交給他。可見,他雖自己放棄了自己,哥哥卻永遠相信他。

前妻的道歉:“對不起。我愛你!”

多年以後,李·錢德勒與前妻在街頭相遇。

前妻對他說:“我們還能一起吃午餐嗎?我之前對你說了很過分的話……我真的是傷透了心,這個傷口永遠無法癒合。我知道你也很傷心,但我不用揹負那些……那些話真該讓我下地獄……對不起。李,我愛你……”

這段很多人沒看懂。

為什麼要道歉呢?

隨著時間的流逝,恨會消減;

恨已不再,內心才會生長出更加成熟的愛。

時間可以教會人很多東西:原諒,放下,成熟;

更重要的是,學會救贖自己和他人。

侄子給他帶來生命的希望

“那你會一走了之嗎?”

“當然不會。”

“我這麼打算是為了你能留在這裡。”

“你為什麼就不能留下來?”

“我承受不了……我受不了……”

叔侄兩人的對話恬淡而真實。

誰說,一個人成長的途徑一定要打敗過去?

跌倒了為什麼一定要忍痛爬起來?

為什麼不能讓自己在原地休息一會兒呢?

什麼是正能量?

真正的正能量並非都是無謂地喊口號:

“加油,努力,再努力……”

“前進,向上,一直向上……”

沒有方向,或者方向錯了,努力與前進只會失去它本來的意義;

相反,如此,會給人制造更多的挫敗與焦慮。

“我現在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他們不提供住宿嗎?”

“提供了,但我想找一個有兩個房間的,或者一間有沙發床的。”

“要來做什麼?”

“你有空過來就能用得上。”

以前,他別無所求,住一間房還是哥哥給他買的傢俱;

如今,為了侄子,他開始對生活所有要求。

一切,是新的開始。

人生中,有些傷痛無法抹去,那麼,帶著它生活又何妨!

喪到極致,何嘗不是生命開出的另一朵花?

這朵花的名字叫:向死而生!

心理思維:寫作者/諮詢師。(原創內容,請勿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