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讓人一生充滿動力的原因'

"
"
好奇心|讓人一生充滿動力的原因

好奇心是人的本能,我們對天空好奇,對樹木好奇,對機械好奇,對我們自己好奇,可以說,一個擁有好奇心的人永遠不老,永遠充滿動力。

好奇心其實就是具有創造力的標誌。

美國一項研究在6年當中對3000人進行了一個跟蹤調查,結果發現探索的意願都源自於人的好奇心。

好奇心的產生是每個人的本能。在孩子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好奇心的初始狀態是一模一樣的,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通過探索或者是外部環境刺激來不斷地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孩子們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他們對不同的東西會好奇,我們需要發現孩子們的好奇,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幫助孩子主動探索。

對父母而言,最大的麻煩就是好奇心強的孩子會更容易犯錯誤,會容易惹禍,會到處摸,喜歡拆東西,喜歡問為什麼。這些特質都會消耗照料人更多的時間來回答問題,來照顧孩子的安全,來收拾家裡的“殘局”,這些在很多人看來都是“麻煩”。但是,當我們意識到好奇心的重要性時,我們就會把目光從“麻煩”轉移到“價值”。

~保護和激發好奇心的方法有哪些~

第一,理解孩子的好奇心行為,並且給予迴應。

對於3歲以內的孩子來說,用手抓和敲擊自己可以掌握的東西,去摸,去捏,感受這個東西是軟是硬,然後通過敲擊去感受它的聲響,通過牙咬、鼻子聞來進一步瞭解手裡握著的東西。他們有可能通過走、爬、翻身、跳躍、爬上爬下來了解自己的身體,掌握自己的節奏,這也是一個探索自己的過程。

翻東西,也是好奇心的一個表現。孩子們喜歡翻抽屜,打開、關上,喜歡把垃圾桶弄倒在地上,然後把東西拿起來看一看,選一選,他們對於隱藏的東西不被允許的東西充滿好奇。

他們把東西弄得亂七八糟,可能嘴裡還嘟嘟囔囔說話,也會哼哼地和你表達。這個時候,我們的第一情緒會是“怎麼又把家裡弄亂了啊,我要怎樣才能收拾好啊”,我們需要識別自己的第一情緒,然後發現弄亂東西這一行為背後的價值—好奇心。然後看著他,鼓掌, 跟著他的那個節奏去點頭,雖然我們心裡面不斷地在打鼓:他到底在說什麼呀?但是,努力地嘗試去聽懂他,就算聽不懂,也能給他一些表情上的迴應。

當我們能夠把“成長”放在第一位的時候,我們的情緒會變得好一些。需要提醒的是,對於年紀大的孩子,我們也需要慢慢教會孩子“探 索”之後,需要把一切復原。

第二,使用提問的引導示範,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孩子認識周圍的世界。

如果在小區樓底下要設計一個場景,我們可以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我們可以根據小區的環境,和孩子進行一次探索。我們可以向孩子提問:滑梯是什麼顏色?附近有什麼植物?我們再把它擴展下:植物可能是每個小區裡都有的,0~3歲的孩子,我們怎麼樣通過他對小區植物的瞭解,來激發他認識周圍的世界?

再說具體一些:如何做?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撿樹葉,拿起一片葉子摸一摸,然後看一下花的大小、顏色,摸一下,還可以對比形狀。如果回到家裡,有相對應的講植物的小繪本,可以拿給孩子看一看,可以在這一個月帶他再去植物園裡走一走,讓他從身邊的這些小的植物開始,然後到書本,然後到植物園裡面更大的,這些都是屬於在家裡就可以得到滿足的孩子的好奇心。

有人會有疑問,如果孩子已經錯過這個年齡階段了,在6歲以後我們要怎麼彌補。其實對於好奇心,可能在小的時候我們確實做得不夠充分,那麼6歲以後,我剛才說的這些事情是相同的規律,也可以去做的。但重要的是要大人們建立一個聯繫,我從一個小的植物,我能看到的是繪本,然後我能看到的是大的植物的世界,我有一條線索把它串聯起來的時候,我們在孩子的任何一個階段,都可以幫助他們去激發好奇心。

重點在於我們選擇研究一個主題,然後從家裡、小區、學校可以外延到城市、其他地區及其他國家。比如,孩子喜歡自行車,可以研究家裡的自行車小區裡別人的自行車,學校同學的不同的自行車,哪些城市自行車的使用率最高,還可以研究每年在法國舉辦的環法自行車比賽。

提出聯想性問題,是非常有價值的做法。什麼叫作聯想性的問題?舉一個特別簡單的例子,孩子說我喜歡紅色,你的聯想問題可以是什麼,還有什麼是紅色的。

還可以有下面這些聯想的問題。

1.光折射出來為什麼會有紅色?

2.你看到紅色會想到什麼呢?

3.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相加是紅色?

4.紅色會讓你想到什麼呢?

在這樣的談話中,我們會發現:幼兒園裡有什麼東西是紅色的?媽媽有什麼衣服是紅色的?你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想到紅色?甚至於你說你喜歡紅色,但媽媽怎麼發現你在選玩具的時候總給自己選藍色的呢?等等,這些都屬於聯想性提問。

我們會發現,當孩子回答問題只用簡單的“是”或者“不是”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聯想性的提問鼓勵孩子思考,幫助他把大腦思維變得活躍起來。一定要通過提問,讓孩子把大腦變得活躍起來。

第三,通過孩子的興趣擴展他的好奇心。

很多孩子喜歡看動畫片,從這個興趣上延展好奇心是否可行呢?奧特曼,是很多孩子喜歡的動畫形象,如何從這個動畫片激發孩子對更多相關內容的探索呢?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奧特曼這個動畫片是哪個國家的,奧特曼裡面有多少個人物,奧特曼的任務是什麼。當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可以一起了解的是奧特曼的故事情節,奧特曼是為什麼而存在的。

如果孩子年齡再大一點,我們可以思考日本人為什麼這麼喜歡奧特曼,有它的漫畫書嗎,同時代和奧特曼存在的這種英雄類似的人物,美國有哪些,英國有哪些。

如果孩子對食物感興趣,對於6歲以內的孩子,我們可以和他一起品嚐食物的味道,瞭解食物的原材料;6~1歲的孩子,我們可以嘗試和他一起做一些簡單的食物;10~12歲的孩子,我們可以利用食物和他做有趣的遊戲或者任務。

比如在第一週,媽媽給孩子50元錢去超市買食物,要求是隻能購買兩種食材做一道菜給家人吃。

第二週,媽媽 給孩子10元錢,要求是必須要做一個帶綠色的菜。

第三週,媽媽明確說想吃辣的,而金額只有20元。

第四周,孩子只能使用家裡冰箱裡的原料,做出一道菜餚。

孩子再大一些,可以讓孩子自己做菜來招待家裡的客人。孩子需要了解客人的特點、喜好後再去創作。

這些任務充滿樂趣,也讓孩子學會思考和創造。

以上只是拿食物舉一個例子,但這裡面的規律適用於任何一個孩子對於某一樣東西的好奇。

比如說這個孩子對飛機感興趣,在他小的時候我們可以和他一起用樂高拼一架飛機;6~10歲,我們可以和他一起去看飛機的構造;10~12歲,我們可以和他一起做一些飛機的編程;12歲以後,我們可以和他一起了解飛機的發明和發展,以及物理學之間的運用。

如果這個孩子還喜歡外觀設計,那在飛機的模型上面是不是可以做些創作,進行繪畫。基於孩子的任何一個興趣點,我們都可以讓他構建世界。

孩子非常敏感,男孩們會對大人用的各類工具感興趣。很多孩子在三四歲、四五歲的階段會裝模作樣地拿一個玩具電話開始表演:“喂,你好,你在哪兒呢?”“喂,在家裡。”其實他根本什麼都沒聽見,這個時候,其實他在表明他想像爸爸媽媽一樣過這種大人的生活。

好多小女孩會去偷偷地抹媽媽的化妝品,會去“試穿”媽媽各種漂亮的高跟鞋。其實3~6歲的孩子們特別希望自己像大人一樣,所以他對大人使用的各類工具感興趣。

請大家看到這類畫面的時候,配合孩子們把戲演下去,這是對他們演出的尊重。經常玩到後面我們也沒法玩了,老想找個時間點結束遊戲,但是孩子們越玩越上癮。

其實這個過程也很好,家長可以和孩子們培養感情。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思路,還有很多都是可以構建出來的。

我們不要害怕孩子們喜歡的東西過於單一,而是要在這些喜好上挖掘出更多的內容。

第四,擴展孩子的活動範圍,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家是6歲以內的孩子最主要的活動場所,我們可以通過擴展更大的活動範圍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春天,帶孩子去看花,他可以看到各種顏色的花,摸摸薄薄的花瓣,聞到不同的花香;

夏天,帶孩子去海邊,他可以觸摸到海沙的細軟,體會海水的鹹味,用耳朵聽到大海的波濤聲;

秋天,帶孩子去郊野,他踩在落葉上,聽見沙沙的聲音,摸著脆脆的樹葉,看著滿眼的黃色;

冬天,帶孩子去看雪,他可以觸摸到雪的鬆軟,用小嘴嚐到雪的冰,用眼睛看到大雪紛飛。

大自然是最好的激發孩子好奇心的場所,除此之外,各種博物館,可以供市民參觀的公眾場所;帶孩子一起乘坐公交車,單層、雙層都可以試一試;看著紅綠燈過馬路,去書店買書這些不同的場所都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除了場所的變化之外,我們可以結交更多的朋友,小區的鄰居、幼兒園的小夥伴、從小長大的親戚們,都可以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社交機會。

如何發現孩子在探索父母也有疑惑:到底怎麼判斷孩是在探索,還是在故意破壞東西發脾氣呢?

我們可以從3個方面進行辨別。

第一,觀察他當時的情緒狀態。如果他真的是好奇去碰那個東西,他的情緒一定不是激動,他有可能興奮,而且他也有可能在情緒很穩定的情況下去做這件事情。

如果他是故意破壞的,那我們要了解一下在他去做這件事情之前的背景。如果是剛剛和別人吵完架,他把這個東西扔在地上,基本上可以判斷他是在生氣。如果是在情緒很平靜的情況下,他過去把那本書撕了一下,那可能真的是想聽一下撕那本書的聲音。

做出判斷就是要了解背景,以及他當時的情緒狀態。然後你可以問他,為什麼要想做這件事情,那對於年齡小的孩子,還不能夠表達的時候,我們需要假設幾種答案,讓孩子選擇。

因為有的時候孩子心裡是有答案的,但是他說不出來,我們需要假設兩三種可能。“你為什麼要把這個撕了呀?你是不是想了解它怎麼疊出來?還是你覺得這個毛茸茸的好玩,想拆下來自己弄一弄?還是你就是不想看見它?”你給他選項。因為對於3歲以內的孩子來說,他可能很難去表達自己。4~6歲的時候,他可能能說一些自己的想法。

當一個孩子的語言能力已經發展得不錯的時候,我們也許還會用這樣選擇的方式,因為很多時候孩子羞於說出真實的答案。當你說了這個選擇以後,你讓他點頭或者搖頭是容易的,你讓他自己說出來那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大家要練習猜測和推測的能力,特別是當孩子們羞於啟齒的時候。好奇心需要得到保護和激發,遺憾的是,對很多人來說,長大的過程就是好奇心被逐漸束縛、壓抑、限制的過程。

注意,以下父母的行為也會傷害孩子的好奇心。

過度保護。

可能我們更在意孩子身體上的傷害,其實我也在意。我們需要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孩子進行大膽的探索。過度介入。當孩子在做嘗試的時候,我們強行介入,剝奪了孩子探索的機會,豈不知就算是失敗的探索,對於孩子來說也很有意義。

比如,我在咖啡杯上擺放一張紙,孩子如果想要看看咖啡杯裡有什麼,就需要找到這張紙的突破口,是直接把紙取下來,還是撕個口呢?於是孩子開始慢慢研究,他決定撕一個口撕的這個過程可能找不準,要慢慢地撕,可能這一過程他要消耗四五分鐘。

如果這時候成年人來幫忙,一下子撕開了,這個叫過度介入。因為我們的介入讓他放棄尋求辦法完成自己的“撕紙探索”。

有時候,孩子對於父母的指揮是靠眼神的,他往那一站,看爸爸、媽媽一眼,家長一看鞋帶開了,這是要給他繫鞋帶。

走到一個地方,前面那兒有門,家長給他推開了,他完全在用眼神指示大人,而家長又這麼心甘情願地聽命於他。

實際上,我們的過度介入會讓這個孩子失去真正探索的能力和機會。

關注結果,並缺乏鼓勵。

我們只會在意,或者說我們只看重孩子有沒有把這件事情做好,但是我們忽略了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有沒有去嘗試。所以,好奇心的激發重點一定不是在結果,而是在過程,一定是以過程,而不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所以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們在這個階段去嘗試。

虛應、拒絕、沒耐心。

虛應實際上就是敷衍:

“可以,知道了,是這個。”

“ 媽媽你看,它居然是紅的。”

“哦,紅的。”

然後接著忙你的事去了,這是我們經常做的。

如果是真正的在意呢?就是你要比他還誇張,然後說,“這個居然是紅的,天哪,你太厲害了!”

錯誤應答。

有時候我們對待孩子的提問會不在意,也就是隨意回答,這樣的錯誤應答可能會把孩子指向另外的方向。當我們無法回答孩子所有的提問時,其實不用擔心你給孩子說不知道,真誠地告訴孩子你不知道答案,但是說不知道一定不是結尾,回到家我們立刻尋找答案,第二天告訴他,媽媽學會了,我告訴你這個東西是某某。

如果遇到我們也模稜兩可的答案時,我們需要告訴孩子:“等一等,媽媽去查一下,明天和你說。”我們給自己留一個餘地,但重要的是不能給孩子連我們自己都不敢確認的回答。

我們面對這些問題的態度,是最佳的讓孩子學習的態度。孩子能感受到我們的在意,正因為在意孩子們的提問,所以我們才會不斷查找;這種嚴謹的態度,也讓孩子知道要對愛的人負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