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國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種神童崇拜心理,少年英才總會受到人們的追捧,自古便是如此。甘羅十二歲使趙國,官拜上卿;方仲永五歲可作詩,鄉鄰奇之;曹衝六歲能稱象,智謀遠超成人。中國歷史上年少成名的天才、神童的例子比比皆是,可是這些天才、神童似乎都有些後繼乏力,甘羅拜相後便杳無音訊,沒有史書記載;方仲永長大後便泯然眾人;曹衝更是早夭而亡。

"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國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種神童崇拜心理,少年英才總會受到人們的追捧,自古便是如此。甘羅十二歲使趙國,官拜上卿;方仲永五歲可作詩,鄉鄰奇之;曹衝六歲能稱象,智謀遠超成人。中國歷史上年少成名的天才、神童的例子比比皆是,可是這些天才、神童似乎都有些後繼乏力,甘羅拜相後便杳無音訊,沒有史書記載;方仲永長大後便泯然眾人;曹衝更是早夭而亡。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這麼一位神童。1983年,魏永康出生兩三個月時,母親開始教他識字,經常給他讀唐詩,教他背英語單詞,甚至還有日語、法語,儘管魏永康還不會說話,但在母親的傾力培養下,一個又一個“東方神童”的故事在他身上上演。

"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國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種神童崇拜心理,少年英才總會受到人們的追捧,自古便是如此。甘羅十二歲使趙國,官拜上卿;方仲永五歲可作詩,鄉鄰奇之;曹衝六歲能稱象,智謀遠超成人。中國歷史上年少成名的天才、神童的例子比比皆是,可是這些天才、神童似乎都有些後繼乏力,甘羅拜相後便杳無音訊,沒有史書記載;方仲永長大後便泯然眾人;曹衝更是早夭而亡。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這麼一位神童。1983年,魏永康出生兩三個月時,母親開始教他識字,經常給他讀唐詩,教他背英語單詞,甚至還有日語、法語,儘管魏永康還不會說話,但在母親的傾力培養下,一個又一個“東方神童”的故事在他身上上演。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4歲時,魏永康已經基本完成了初中階段的課程。1991年10月,年僅8歲的魏永康幾次跳級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13歲時,魏永康憑藉高分成績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2000年,17歲的魏永康大學畢業,隨後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如此天賦驚人的神童,一路上高歌猛進,但卻在2003年被中科院勸退回家。從“東方神童”到退學回家,命運彷彿跟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而最為傷心最後悔的莫過於他的母親。

"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國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種神童崇拜心理,少年英才總會受到人們的追捧,自古便是如此。甘羅十二歲使趙國,官拜上卿;方仲永五歲可作詩,鄉鄰奇之;曹衝六歲能稱象,智謀遠超成人。中國歷史上年少成名的天才、神童的例子比比皆是,可是這些天才、神童似乎都有些後繼乏力,甘羅拜相後便杳無音訊,沒有史書記載;方仲永長大後便泯然眾人;曹衝更是早夭而亡。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這麼一位神童。1983年,魏永康出生兩三個月時,母親開始教他識字,經常給他讀唐詩,教他背英語單詞,甚至還有日語、法語,儘管魏永康還不會說話,但在母親的傾力培養下,一個又一個“東方神童”的故事在他身上上演。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4歲時,魏永康已經基本完成了初中階段的課程。1991年10月,年僅8歲的魏永康幾次跳級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13歲時,魏永康憑藉高分成績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2000年,17歲的魏永康大學畢業,隨後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如此天賦驚人的神童,一路上高歌猛進,但卻在2003年被中科院勸退回家。從“東方神童”到退學回家,命運彷彿跟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而最為傷心最後悔的莫過於他的母親。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魏永康家庭普通,父親是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傷殘軍人,因打仗負傷一直癱瘓在床;母親是百貨公司的一名員工。所以,自小天資過人的魏永康,成了這個家庭全部的希望。然而方仲永的故事在現代上演,不免讓人有些唏噓。

為何國人會如此地追捧神童,神童情結究竟從何而來?追捧神童的背後有3個因素在作祟:

1.家長由於自身原因,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國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種神童崇拜心理,少年英才總會受到人們的追捧,自古便是如此。甘羅十二歲使趙國,官拜上卿;方仲永五歲可作詩,鄉鄰奇之;曹衝六歲能稱象,智謀遠超成人。中國歷史上年少成名的天才、神童的例子比比皆是,可是這些天才、神童似乎都有些後繼乏力,甘羅拜相後便杳無音訊,沒有史書記載;方仲永長大後便泯然眾人;曹衝更是早夭而亡。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這麼一位神童。1983年,魏永康出生兩三個月時,母親開始教他識字,經常給他讀唐詩,教他背英語單詞,甚至還有日語、法語,儘管魏永康還不會說話,但在母親的傾力培養下,一個又一個“東方神童”的故事在他身上上演。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4歲時,魏永康已經基本完成了初中階段的課程。1991年10月,年僅8歲的魏永康幾次跳級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13歲時,魏永康憑藉高分成績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2000年,17歲的魏永康大學畢業,隨後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如此天賦驚人的神童,一路上高歌猛進,但卻在2003年被中科院勸退回家。從“東方神童”到退學回家,命運彷彿跟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而最為傷心最後悔的莫過於他的母親。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魏永康家庭普通,父親是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傷殘軍人,因打仗負傷一直癱瘓在床;母親是百貨公司的一名員工。所以,自小天資過人的魏永康,成了這個家庭全部的希望。然而方仲永的故事在現代上演,不免讓人有些唏噓。

為何國人會如此地追捧神童,神童情結究竟從何而來?追捧神童的背後有3個因素在作祟:

1.家長由於自身原因,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這是個體因素導致,某些家長覺得自己的人生並不成功,而自己餘下的人生也不存在成功的可能,於是便將成功的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但又缺乏必要的資源為孩子鋪路搭橋,因此他們只能將全部的籌碼都押在教育上面。這樣的父母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在孩子的學習上。

"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國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種神童崇拜心理,少年英才總會受到人們的追捧,自古便是如此。甘羅十二歲使趙國,官拜上卿;方仲永五歲可作詩,鄉鄰奇之;曹衝六歲能稱象,智謀遠超成人。中國歷史上年少成名的天才、神童的例子比比皆是,可是這些天才、神童似乎都有些後繼乏力,甘羅拜相後便杳無音訊,沒有史書記載;方仲永長大後便泯然眾人;曹衝更是早夭而亡。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這麼一位神童。1983年,魏永康出生兩三個月時,母親開始教他識字,經常給他讀唐詩,教他背英語單詞,甚至還有日語、法語,儘管魏永康還不會說話,但在母親的傾力培養下,一個又一個“東方神童”的故事在他身上上演。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4歲時,魏永康已經基本完成了初中階段的課程。1991年10月,年僅8歲的魏永康幾次跳級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13歲時,魏永康憑藉高分成績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2000年,17歲的魏永康大學畢業,隨後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如此天賦驚人的神童,一路上高歌猛進,但卻在2003年被中科院勸退回家。從“東方神童”到退學回家,命運彷彿跟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而最為傷心最後悔的莫過於他的母親。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魏永康家庭普通,父親是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傷殘軍人,因打仗負傷一直癱瘓在床;母親是百貨公司的一名員工。所以,自小天資過人的魏永康,成了這個家庭全部的希望。然而方仲永的故事在現代上演,不免讓人有些唏噓。

為何國人會如此地追捧神童,神童情結究竟從何而來?追捧神童的背後有3個因素在作祟:

1.家長由於自身原因,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這是個體因素導致,某些家長覺得自己的人生並不成功,而自己餘下的人生也不存在成功的可能,於是便將成功的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但又缺乏必要的資源為孩子鋪路搭橋,因此他們只能將全部的籌碼都押在教育上面。這樣的父母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在孩子的學習上。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其具體做法是從小便給孩子灌輸大量超前的知識,不考慮其接受能力也不考慮其感興趣與否。這樣的做法產生的後果是:孩子在前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可以比同齡人多認識許多字,多背數首古詩,多解幾道奧數題,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就像潛力被耗盡了一樣,表現會趨於平庸,甚至不如一般人。揠苗助長,苗是增高了,但是也死了,這樣的做法得不償失。

2.急功近利(功利主義)

"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國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種神童崇拜心理,少年英才總會受到人們的追捧,自古便是如此。甘羅十二歲使趙國,官拜上卿;方仲永五歲可作詩,鄉鄰奇之;曹衝六歲能稱象,智謀遠超成人。中國歷史上年少成名的天才、神童的例子比比皆是,可是這些天才、神童似乎都有些後繼乏力,甘羅拜相後便杳無音訊,沒有史書記載;方仲永長大後便泯然眾人;曹衝更是早夭而亡。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這麼一位神童。1983年,魏永康出生兩三個月時,母親開始教他識字,經常給他讀唐詩,教他背英語單詞,甚至還有日語、法語,儘管魏永康還不會說話,但在母親的傾力培養下,一個又一個“東方神童”的故事在他身上上演。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4歲時,魏永康已經基本完成了初中階段的課程。1991年10月,年僅8歲的魏永康幾次跳級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13歲時,魏永康憑藉高分成績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2000年,17歲的魏永康大學畢業,隨後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如此天賦驚人的神童,一路上高歌猛進,但卻在2003年被中科院勸退回家。從“東方神童”到退學回家,命運彷彿跟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而最為傷心最後悔的莫過於他的母親。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魏永康家庭普通,父親是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傷殘軍人,因打仗負傷一直癱瘓在床;母親是百貨公司的一名員工。所以,自小天資過人的魏永康,成了這個家庭全部的希望。然而方仲永的故事在現代上演,不免讓人有些唏噓。

為何國人會如此地追捧神童,神童情結究竟從何而來?追捧神童的背後有3個因素在作祟:

1.家長由於自身原因,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這是個體因素導致,某些家長覺得自己的人生並不成功,而自己餘下的人生也不存在成功的可能,於是便將成功的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但又缺乏必要的資源為孩子鋪路搭橋,因此他們只能將全部的籌碼都押在教育上面。這樣的父母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在孩子的學習上。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其具體做法是從小便給孩子灌輸大量超前的知識,不考慮其接受能力也不考慮其感興趣與否。這樣的做法產生的後果是:孩子在前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可以比同齡人多認識許多字,多背數首古詩,多解幾道奧數題,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就像潛力被耗盡了一樣,表現會趨於平庸,甚至不如一般人。揠苗助長,苗是增高了,但是也死了,這樣的做法得不償失。

2.急功近利(功利主義)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這個原因是有傳統沿襲的。早在漢代,選官的最重要原則就是“鄉舉裡選”,一個人在鄉里的名望越大,就越容易得到地方長官的注意和推舉。在這樣的制度下,頭頂“神童”之名的孩子,自然就會受到人們的關注,在今後步入仕途的過程中往往能佔得先機。在當時,鑑定神童和培養神童甚至成為一個專門的行當。到了宋代,製造神童甚至成為很多人發家致富的途徑。

"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國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種神童崇拜心理,少年英才總會受到人們的追捧,自古便是如此。甘羅十二歲使趙國,官拜上卿;方仲永五歲可作詩,鄉鄰奇之;曹衝六歲能稱象,智謀遠超成人。中國歷史上年少成名的天才、神童的例子比比皆是,可是這些天才、神童似乎都有些後繼乏力,甘羅拜相後便杳無音訊,沒有史書記載;方仲永長大後便泯然眾人;曹衝更是早夭而亡。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這麼一位神童。1983年,魏永康出生兩三個月時,母親開始教他識字,經常給他讀唐詩,教他背英語單詞,甚至還有日語、法語,儘管魏永康還不會說話,但在母親的傾力培養下,一個又一個“東方神童”的故事在他身上上演。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4歲時,魏永康已經基本完成了初中階段的課程。1991年10月,年僅8歲的魏永康幾次跳級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13歲時,魏永康憑藉高分成績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2000年,17歲的魏永康大學畢業,隨後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如此天賦驚人的神童,一路上高歌猛進,但卻在2003年被中科院勸退回家。從“東方神童”到退學回家,命運彷彿跟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而最為傷心最後悔的莫過於他的母親。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魏永康家庭普通,父親是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傷殘軍人,因打仗負傷一直癱瘓在床;母親是百貨公司的一名員工。所以,自小天資過人的魏永康,成了這個家庭全部的希望。然而方仲永的故事在現代上演,不免讓人有些唏噓。

為何國人會如此地追捧神童,神童情結究竟從何而來?追捧神童的背後有3個因素在作祟:

1.家長由於自身原因,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這是個體因素導致,某些家長覺得自己的人生並不成功,而自己餘下的人生也不存在成功的可能,於是便將成功的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但又缺乏必要的資源為孩子鋪路搭橋,因此他們只能將全部的籌碼都押在教育上面。這樣的父母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在孩子的學習上。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其具體做法是從小便給孩子灌輸大量超前的知識,不考慮其接受能力也不考慮其感興趣與否。這樣的做法產生的後果是:孩子在前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可以比同齡人多認識許多字,多背數首古詩,多解幾道奧數題,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就像潛力被耗盡了一樣,表現會趨於平庸,甚至不如一般人。揠苗助長,苗是增高了,但是也死了,這樣的做法得不償失。

2.急功近利(功利主義)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這個原因是有傳統沿襲的。早在漢代,選官的最重要原則就是“鄉舉裡選”,一個人在鄉里的名望越大,就越容易得到地方長官的注意和推舉。在這樣的制度下,頭頂“神童”之名的孩子,自然就會受到人們的關注,在今後步入仕途的過程中往往能佔得先機。在當時,鑑定神童和培養神童甚至成為一個專門的行當。到了宋代,製造神童甚至成為很多人發家致富的途徑。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神童頭銜帶來的可不僅僅是名,還有利,前幾年中高考加分政策較為寬鬆時,當個神童是可以給你加不少分的。雖然現在靠“神童”加分是不可能了,但依然有靠宣傳神童以謀求教育資源的現象存在。為此,父母們拼命的想要培養神童,也就不奇怪了。

3.媒體機構為了噱頭,為了博人眼球,大肆報道、過分誇大

"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國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種神童崇拜心理,少年英才總會受到人們的追捧,自古便是如此。甘羅十二歲使趙國,官拜上卿;方仲永五歲可作詩,鄉鄰奇之;曹衝六歲能稱象,智謀遠超成人。中國歷史上年少成名的天才、神童的例子比比皆是,可是這些天才、神童似乎都有些後繼乏力,甘羅拜相後便杳無音訊,沒有史書記載;方仲永長大後便泯然眾人;曹衝更是早夭而亡。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這麼一位神童。1983年,魏永康出生兩三個月時,母親開始教他識字,經常給他讀唐詩,教他背英語單詞,甚至還有日語、法語,儘管魏永康還不會說話,但在母親的傾力培養下,一個又一個“東方神童”的故事在他身上上演。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4歲時,魏永康已經基本完成了初中階段的課程。1991年10月,年僅8歲的魏永康幾次跳級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13歲時,魏永康憑藉高分成績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2000年,17歲的魏永康大學畢業,隨後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如此天賦驚人的神童,一路上高歌猛進,但卻在2003年被中科院勸退回家。從“東方神童”到退學回家,命運彷彿跟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而最為傷心最後悔的莫過於他的母親。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魏永康家庭普通,父親是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傷殘軍人,因打仗負傷一直癱瘓在床;母親是百貨公司的一名員工。所以,自小天資過人的魏永康,成了這個家庭全部的希望。然而方仲永的故事在現代上演,不免讓人有些唏噓。

為何國人會如此地追捧神童,神童情結究竟從何而來?追捧神童的背後有3個因素在作祟:

1.家長由於自身原因,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這是個體因素導致,某些家長覺得自己的人生並不成功,而自己餘下的人生也不存在成功的可能,於是便將成功的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但又缺乏必要的資源為孩子鋪路搭橋,因此他們只能將全部的籌碼都押在教育上面。這樣的父母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在孩子的學習上。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其具體做法是從小便給孩子灌輸大量超前的知識,不考慮其接受能力也不考慮其感興趣與否。這樣的做法產生的後果是:孩子在前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可以比同齡人多認識許多字,多背數首古詩,多解幾道奧數題,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就像潛力被耗盡了一樣,表現會趨於平庸,甚至不如一般人。揠苗助長,苗是增高了,但是也死了,這樣的做法得不償失。

2.急功近利(功利主義)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這個原因是有傳統沿襲的。早在漢代,選官的最重要原則就是“鄉舉裡選”,一個人在鄉里的名望越大,就越容易得到地方長官的注意和推舉。在這樣的制度下,頭頂“神童”之名的孩子,自然就會受到人們的關注,在今後步入仕途的過程中往往能佔得先機。在當時,鑑定神童和培養神童甚至成為一個專門的行當。到了宋代,製造神童甚至成為很多人發家致富的途徑。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神童頭銜帶來的可不僅僅是名,還有利,前幾年中高考加分政策較為寬鬆時,當個神童是可以給你加不少分的。雖然現在靠“神童”加分是不可能了,但依然有靠宣傳神童以謀求教育資源的現象存在。為此,父母們拼命的想要培養神童,也就不奇怪了。

3.媒體機構為了噱頭,為了博人眼球,大肆報道、過分誇大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近幾年,總能聽到這個神童、那個神童的故事,似乎是神童變多了。其實不然,只不過是一些媒體在報道中誇大其詞,把一些原本不是神童的孩子,硬生生地說成了神童。例如2016年,河南一個九歲的女孩參加高考,只考了172分,可是在河南本地一些媒體的宣傳報道中,這個女孩居然被稱之為“神童”,要知道,光是選擇題胡亂填塗就有可能達到這個分數。

"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國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種神童崇拜心理,少年英才總會受到人們的追捧,自古便是如此。甘羅十二歲使趙國,官拜上卿;方仲永五歲可作詩,鄉鄰奇之;曹衝六歲能稱象,智謀遠超成人。中國歷史上年少成名的天才、神童的例子比比皆是,可是這些天才、神童似乎都有些後繼乏力,甘羅拜相後便杳無音訊,沒有史書記載;方仲永長大後便泯然眾人;曹衝更是早夭而亡。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這麼一位神童。1983年,魏永康出生兩三個月時,母親開始教他識字,經常給他讀唐詩,教他背英語單詞,甚至還有日語、法語,儘管魏永康還不會說話,但在母親的傾力培養下,一個又一個“東方神童”的故事在他身上上演。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4歲時,魏永康已經基本完成了初中階段的課程。1991年10月,年僅8歲的魏永康幾次跳級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13歲時,魏永康憑藉高分成績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2000年,17歲的魏永康大學畢業,隨後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如此天賦驚人的神童,一路上高歌猛進,但卻在2003年被中科院勸退回家。從“東方神童”到退學回家,命運彷彿跟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而最為傷心最後悔的莫過於他的母親。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魏永康家庭普通,父親是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傷殘軍人,因打仗負傷一直癱瘓在床;母親是百貨公司的一名員工。所以,自小天資過人的魏永康,成了這個家庭全部的希望。然而方仲永的故事在現代上演,不免讓人有些唏噓。

為何國人會如此地追捧神童,神童情結究竟從何而來?追捧神童的背後有3個因素在作祟:

1.家長由於自身原因,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這是個體因素導致,某些家長覺得自己的人生並不成功,而自己餘下的人生也不存在成功的可能,於是便將成功的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但又缺乏必要的資源為孩子鋪路搭橋,因此他們只能將全部的籌碼都押在教育上面。這樣的父母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在孩子的學習上。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其具體做法是從小便給孩子灌輸大量超前的知識,不考慮其接受能力也不考慮其感興趣與否。這樣的做法產生的後果是:孩子在前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可以比同齡人多認識許多字,多背數首古詩,多解幾道奧數題,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就像潛力被耗盡了一樣,表現會趨於平庸,甚至不如一般人。揠苗助長,苗是增高了,但是也死了,這樣的做法得不償失。

2.急功近利(功利主義)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這個原因是有傳統沿襲的。早在漢代,選官的最重要原則就是“鄉舉裡選”,一個人在鄉里的名望越大,就越容易得到地方長官的注意和推舉。在這樣的制度下,頭頂“神童”之名的孩子,自然就會受到人們的關注,在今後步入仕途的過程中往往能佔得先機。在當時,鑑定神童和培養神童甚至成為一個專門的行當。到了宋代,製造神童甚至成為很多人發家致富的途徑。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神童頭銜帶來的可不僅僅是名,還有利,前幾年中高考加分政策較為寬鬆時,當個神童是可以給你加不少分的。雖然現在靠“神童”加分是不可能了,但依然有靠宣傳神童以謀求教育資源的現象存在。為此,父母們拼命的想要培養神童,也就不奇怪了。

3.媒體機構為了噱頭,為了博人眼球,大肆報道、過分誇大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近幾年,總能聽到這個神童、那個神童的故事,似乎是神童變多了。其實不然,只不過是一些媒體在報道中誇大其詞,把一些原本不是神童的孩子,硬生生地說成了神童。例如2016年,河南一個九歲的女孩參加高考,只考了172分,可是在河南本地一些媒體的宣傳報道中,這個女孩居然被稱之為“神童”,要知道,光是選擇題胡亂填塗就有可能達到這個分數。

他被稱為“東方神童”,17歲進入中科院卻被勸退,父母教育不對?

事物的發展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尤其是對個體的成長而言,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可逾越,不可逆轉,更不可超前。

魯迅說過:“其實即使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的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的一樣,決不會就是一首好詩”。因此,父母們要知道,超前教育並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至少對大部分孩子而言是不合適的,孩子的教育要循序漸進,而千萬不能拔苗助長。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關注小編哦,我們會持續為您提供有價值的教育資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