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

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張老師”,分享我的育兒原創,一起感受教育過程的美好!


"

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張老師”,分享我的育兒原創,一起感受教育過程的美好!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幼兒園每月都會有一次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來園近距離了解孩子的表現,每到此時,樂樂老師都有點發愁,這是因為她不知道如何應對他們班的天天媽媽。

還記得第一次開放課時,樂樂老師設置了好幾次提問環節,儘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示一下。

樂樂老師:我看看哪個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就請他來回答這個問題。

樂樂老師話音剛落,小朋友齊刷刷地舉起了小手,其中最著急的就是天天:老師,我,請我。

天天一邊叫嚷著,一邊挺直了小身體,就差從椅子上直接站起來了。

但是面對著一大群舉起手的孩子,樂樂老師並沒有特意關注到天天,當她叫另外一個孩子回答的時候,天天用很大的聲音嘆了一口氣:哎,又沒叫我,我又輸了。

天天的聲音有點影響到大家了,樂樂老師連忙說:天天彆著急,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的,你要記著坐好舉手哦。

第二次,為了讓老師叫自己, 天天開始搖晃自己的小椅子,樂樂老師皺了皺眉頭,她擔心這時候叫天天,其他小朋友會效仿天天搖椅子的行為,還是邀請了另外一位小朋友。

第三次,天天已經明顯不耐煩了,他半個身子趴在桌子上,百無聊賴地舉著手,誰都看得出他的煩躁。這畢竟是公開課啊!樂樂老師想了想,終於請天天站起來回答問題了,可是天天呢,開心地跳了起來,毫不在意地說:我勝利啦!叫到我啦!

樂樂老師問:天天,該你回答啦!

天天想了半天,不好意思地笑笑又坐下了。原來,天天一直忙著爭搶回答問題,連老師提的問題是什麼都沒注意。

為了緩解天天的尷尬,樂樂老師說:天天沒想好,沒關係,再想想吧!想好了可以再說。

接下來的活動裡,天天不再專注於老師的活動,他一會兒鑽到桌子底下,一會兒拉拉旁邊小朋友的衣服,沒有半刻安寧。好不容易熬到了活動結束,天天媽媽卻一臉生氣地找了過來。

天天媽媽:老師,您對天天有什麼意見嗎?

樂樂老師簡直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她連忙說:是有什麼問題嗎?

天天媽媽:今天的活動,我們天天最積極了,我親眼看到你第一次提問的時候,他舉手最高,你不叫他,等到他都沒興趣了才讓他回答,孩子早都不耐煩了。我們在家一直注意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您今天這樣做太打擊孩子了,太損傷他的積極性了!我作為家長心裡非常難過的。

面對天天媽媽,樂樂老師覺得哪裡出了問題,卻又說不出來。樂樂老師找我來求助,聽完她的描述,我笑了:

天天確實非常積極,但是天天積極的焦點顯然不是回答問題,而是能不能第一個被老師邀請,這樣的競爭對孩子有什麼意義呢?

天天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多,他們非常喜歡競爭的狀態。比如吃飯的時候,大人說:我們比比誰吃得快,原本不想吃飯的孩子會立刻抱起碗來大口吞嚥,絲毫不管飯撒了一桌子,還要不停的強調:我先吃完的。這個時候成人不對他肯定或者肯定的不及時,孩子馬上就表現出強烈的失望態度,感覺自己特別委屈,因為他們的關注點只是成功所得到的評價。

兒童勝負欲過高的表現有哪些?

"

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張老師”,分享我的育兒原創,一起感受教育過程的美好!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幼兒園每月都會有一次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來園近距離了解孩子的表現,每到此時,樂樂老師都有點發愁,這是因為她不知道如何應對他們班的天天媽媽。

還記得第一次開放課時,樂樂老師設置了好幾次提問環節,儘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示一下。

樂樂老師:我看看哪個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就請他來回答這個問題。

樂樂老師話音剛落,小朋友齊刷刷地舉起了小手,其中最著急的就是天天:老師,我,請我。

天天一邊叫嚷著,一邊挺直了小身體,就差從椅子上直接站起來了。

但是面對著一大群舉起手的孩子,樂樂老師並沒有特意關注到天天,當她叫另外一個孩子回答的時候,天天用很大的聲音嘆了一口氣:哎,又沒叫我,我又輸了。

天天的聲音有點影響到大家了,樂樂老師連忙說:天天彆著急,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的,你要記著坐好舉手哦。

第二次,為了讓老師叫自己, 天天開始搖晃自己的小椅子,樂樂老師皺了皺眉頭,她擔心這時候叫天天,其他小朋友會效仿天天搖椅子的行為,還是邀請了另外一位小朋友。

第三次,天天已經明顯不耐煩了,他半個身子趴在桌子上,百無聊賴地舉著手,誰都看得出他的煩躁。這畢竟是公開課啊!樂樂老師想了想,終於請天天站起來回答問題了,可是天天呢,開心地跳了起來,毫不在意地說:我勝利啦!叫到我啦!

樂樂老師問:天天,該你回答啦!

天天想了半天,不好意思地笑笑又坐下了。原來,天天一直忙著爭搶回答問題,連老師提的問題是什麼都沒注意。

為了緩解天天的尷尬,樂樂老師說:天天沒想好,沒關係,再想想吧!想好了可以再說。

接下來的活動裡,天天不再專注於老師的活動,他一會兒鑽到桌子底下,一會兒拉拉旁邊小朋友的衣服,沒有半刻安寧。好不容易熬到了活動結束,天天媽媽卻一臉生氣地找了過來。

天天媽媽:老師,您對天天有什麼意見嗎?

樂樂老師簡直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她連忙說:是有什麼問題嗎?

天天媽媽:今天的活動,我們天天最積極了,我親眼看到你第一次提問的時候,他舉手最高,你不叫他,等到他都沒興趣了才讓他回答,孩子早都不耐煩了。我們在家一直注意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您今天這樣做太打擊孩子了,太損傷他的積極性了!我作為家長心裡非常難過的。

面對天天媽媽,樂樂老師覺得哪裡出了問題,卻又說不出來。樂樂老師找我來求助,聽完她的描述,我笑了:

天天確實非常積極,但是天天積極的焦點顯然不是回答問題,而是能不能第一個被老師邀請,這樣的競爭對孩子有什麼意義呢?

天天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多,他們非常喜歡競爭的狀態。比如吃飯的時候,大人說:我們比比誰吃得快,原本不想吃飯的孩子會立刻抱起碗來大口吞嚥,絲毫不管飯撒了一桌子,還要不停的強調:我先吃完的。這個時候成人不對他肯定或者肯定的不及時,孩子馬上就表現出強烈的失望態度,感覺自己特別委屈,因為他們的關注點只是成功所得到的評價。

兒童勝負欲過高的表現有哪些?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強烈的情緒化

在競爭中獲勝時高興得忘乎所以,失敗時反應巨大,用各種行為表達自己的不滿,並且逐步對活動內容本身失去興趣。這種情緒會伴隨孩子比較長久的時間,有的孩子在頻繁的情緒化中常常感覺到沒意思,慢慢不願意參加競賽活動。

較低的受挫力

承受能力差,不能接受失敗的狀態,認為失敗是評價方造成的,而不是自己的問題。低齡段的孩子在失敗後甚至會要求家長去給自己要一個獎,不然就耍賴不走,這顯然違背了競賽的目的。

興趣點易偏移

從努力完成任務內容逐步轉換到努力要求得到獎勵,只要得到獎勵,哪怕不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也沒有關係。

艾伯特主張成人應當協助兒童與團隊進行聯繫並且在團隊中獲得某種位置,由此形成兒童與團隊之間的關係。這是一個包括認同、關注、欣賞、肯定和喜愛在內的特殊關係。

兒童的競爭關係存在於團隊內部時,個體勝負欲過高不僅不能成為前進的動力,有時候反而成為挫折的來源。大量的挫折帶給孩子不愉快的感受,讓孩子不能正視問題,也不能認真地去看待和評價自我。這種狀態和“野馬結局”如出一轍。

“野馬結局”對於兒童競爭意識培養的啟示

"

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張老師”,分享我的育兒原創,一起感受教育過程的美好!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幼兒園每月都會有一次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來園近距離了解孩子的表現,每到此時,樂樂老師都有點發愁,這是因為她不知道如何應對他們班的天天媽媽。

還記得第一次開放課時,樂樂老師設置了好幾次提問環節,儘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示一下。

樂樂老師:我看看哪個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就請他來回答這個問題。

樂樂老師話音剛落,小朋友齊刷刷地舉起了小手,其中最著急的就是天天:老師,我,請我。

天天一邊叫嚷著,一邊挺直了小身體,就差從椅子上直接站起來了。

但是面對著一大群舉起手的孩子,樂樂老師並沒有特意關注到天天,當她叫另外一個孩子回答的時候,天天用很大的聲音嘆了一口氣:哎,又沒叫我,我又輸了。

天天的聲音有點影響到大家了,樂樂老師連忙說:天天彆著急,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的,你要記著坐好舉手哦。

第二次,為了讓老師叫自己, 天天開始搖晃自己的小椅子,樂樂老師皺了皺眉頭,她擔心這時候叫天天,其他小朋友會效仿天天搖椅子的行為,還是邀請了另外一位小朋友。

第三次,天天已經明顯不耐煩了,他半個身子趴在桌子上,百無聊賴地舉著手,誰都看得出他的煩躁。這畢竟是公開課啊!樂樂老師想了想,終於請天天站起來回答問題了,可是天天呢,開心地跳了起來,毫不在意地說:我勝利啦!叫到我啦!

樂樂老師問:天天,該你回答啦!

天天想了半天,不好意思地笑笑又坐下了。原來,天天一直忙著爭搶回答問題,連老師提的問題是什麼都沒注意。

為了緩解天天的尷尬,樂樂老師說:天天沒想好,沒關係,再想想吧!想好了可以再說。

接下來的活動裡,天天不再專注於老師的活動,他一會兒鑽到桌子底下,一會兒拉拉旁邊小朋友的衣服,沒有半刻安寧。好不容易熬到了活動結束,天天媽媽卻一臉生氣地找了過來。

天天媽媽:老師,您對天天有什麼意見嗎?

樂樂老師簡直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她連忙說:是有什麼問題嗎?

天天媽媽:今天的活動,我們天天最積極了,我親眼看到你第一次提問的時候,他舉手最高,你不叫他,等到他都沒興趣了才讓他回答,孩子早都不耐煩了。我們在家一直注意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您今天這樣做太打擊孩子了,太損傷他的積極性了!我作為家長心裡非常難過的。

面對天天媽媽,樂樂老師覺得哪裡出了問題,卻又說不出來。樂樂老師找我來求助,聽完她的描述,我笑了:

天天確實非常積極,但是天天積極的焦點顯然不是回答問題,而是能不能第一個被老師邀請,這樣的競爭對孩子有什麼意義呢?

天天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多,他們非常喜歡競爭的狀態。比如吃飯的時候,大人說:我們比比誰吃得快,原本不想吃飯的孩子會立刻抱起碗來大口吞嚥,絲毫不管飯撒了一桌子,還要不停的強調:我先吃完的。這個時候成人不對他肯定或者肯定的不及時,孩子馬上就表現出強烈的失望態度,感覺自己特別委屈,因為他們的關注點只是成功所得到的評價。

兒童勝負欲過高的表現有哪些?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強烈的情緒化

在競爭中獲勝時高興得忘乎所以,失敗時反應巨大,用各種行為表達自己的不滿,並且逐步對活動內容本身失去興趣。這種情緒會伴隨孩子比較長久的時間,有的孩子在頻繁的情緒化中常常感覺到沒意思,慢慢不願意參加競賽活動。

較低的受挫力

承受能力差,不能接受失敗的狀態,認為失敗是評價方造成的,而不是自己的問題。低齡段的孩子在失敗後甚至會要求家長去給自己要一個獎,不然就耍賴不走,這顯然違背了競賽的目的。

興趣點易偏移

從努力完成任務內容逐步轉換到努力要求得到獎勵,只要得到獎勵,哪怕不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也沒有關係。

艾伯特主張成人應當協助兒童與團隊進行聯繫並且在團隊中獲得某種位置,由此形成兒童與團隊之間的關係。這是一個包括認同、關注、欣賞、肯定和喜愛在內的特殊關係。

兒童的競爭關係存在於團隊內部時,個體勝負欲過高不僅不能成為前進的動力,有時候反而成為挫折的來源。大量的挫折帶給孩子不愉快的感受,讓孩子不能正視問題,也不能認真地去看待和評價自我。這種狀態和“野馬結局”如出一轍。

“野馬結局”對於兒童競爭意識培養的啟示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野馬結局”源自於這樣一個故事:非洲草原上一種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馬的腿上吸血,野馬因此而死亡。蝙蝠所吸的血量並不多,野馬為什麼會死呢?因為在蝙蝠吸血時,野馬們往往反應強烈,他們會表現出暴怒和狂奔的狀態。“野馬結局”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明了一個道理:因為眼前的問題或者需求不能達成而疏於管理情緒,那麼顯然很難做成事。

在競爭中的孩子往往容易陷入勝負欲的迷局,他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能不能在競爭中獲得勝利,一旦失敗,不論原因,都會表現出強烈的煩躁情緒和不滿,繼而完全放棄目標,或者在獲得勝利時只是想要結果,而不是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所獲得的提升。孩子們就好像野馬一般,被“勝負欲”這隻蝙蝠所左右,反而對所要競爭的內容本身毫無興趣。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幼兒客觀看待競爭?

"

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張老師”,分享我的育兒原創,一起感受教育過程的美好!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幼兒園每月都會有一次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來園近距離了解孩子的表現,每到此時,樂樂老師都有點發愁,這是因為她不知道如何應對他們班的天天媽媽。

還記得第一次開放課時,樂樂老師設置了好幾次提問環節,儘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示一下。

樂樂老師:我看看哪個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就請他來回答這個問題。

樂樂老師話音剛落,小朋友齊刷刷地舉起了小手,其中最著急的就是天天:老師,我,請我。

天天一邊叫嚷著,一邊挺直了小身體,就差從椅子上直接站起來了。

但是面對著一大群舉起手的孩子,樂樂老師並沒有特意關注到天天,當她叫另外一個孩子回答的時候,天天用很大的聲音嘆了一口氣:哎,又沒叫我,我又輸了。

天天的聲音有點影響到大家了,樂樂老師連忙說:天天彆著急,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的,你要記著坐好舉手哦。

第二次,為了讓老師叫自己, 天天開始搖晃自己的小椅子,樂樂老師皺了皺眉頭,她擔心這時候叫天天,其他小朋友會效仿天天搖椅子的行為,還是邀請了另外一位小朋友。

第三次,天天已經明顯不耐煩了,他半個身子趴在桌子上,百無聊賴地舉著手,誰都看得出他的煩躁。這畢竟是公開課啊!樂樂老師想了想,終於請天天站起來回答問題了,可是天天呢,開心地跳了起來,毫不在意地說:我勝利啦!叫到我啦!

樂樂老師問:天天,該你回答啦!

天天想了半天,不好意思地笑笑又坐下了。原來,天天一直忙著爭搶回答問題,連老師提的問題是什麼都沒注意。

為了緩解天天的尷尬,樂樂老師說:天天沒想好,沒關係,再想想吧!想好了可以再說。

接下來的活動裡,天天不再專注於老師的活動,他一會兒鑽到桌子底下,一會兒拉拉旁邊小朋友的衣服,沒有半刻安寧。好不容易熬到了活動結束,天天媽媽卻一臉生氣地找了過來。

天天媽媽:老師,您對天天有什麼意見嗎?

樂樂老師簡直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她連忙說:是有什麼問題嗎?

天天媽媽:今天的活動,我們天天最積極了,我親眼看到你第一次提問的時候,他舉手最高,你不叫他,等到他都沒興趣了才讓他回答,孩子早都不耐煩了。我們在家一直注意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您今天這樣做太打擊孩子了,太損傷他的積極性了!我作為家長心裡非常難過的。

面對天天媽媽,樂樂老師覺得哪裡出了問題,卻又說不出來。樂樂老師找我來求助,聽完她的描述,我笑了:

天天確實非常積極,但是天天積極的焦點顯然不是回答問題,而是能不能第一個被老師邀請,這樣的競爭對孩子有什麼意義呢?

天天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多,他們非常喜歡競爭的狀態。比如吃飯的時候,大人說:我們比比誰吃得快,原本不想吃飯的孩子會立刻抱起碗來大口吞嚥,絲毫不管飯撒了一桌子,還要不停的強調:我先吃完的。這個時候成人不對他肯定或者肯定的不及時,孩子馬上就表現出強烈的失望態度,感覺自己特別委屈,因為他們的關注點只是成功所得到的評價。

兒童勝負欲過高的表現有哪些?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強烈的情緒化

在競爭中獲勝時高興得忘乎所以,失敗時反應巨大,用各種行為表達自己的不滿,並且逐步對活動內容本身失去興趣。這種情緒會伴隨孩子比較長久的時間,有的孩子在頻繁的情緒化中常常感覺到沒意思,慢慢不願意參加競賽活動。

較低的受挫力

承受能力差,不能接受失敗的狀態,認為失敗是評價方造成的,而不是自己的問題。低齡段的孩子在失敗後甚至會要求家長去給自己要一個獎,不然就耍賴不走,這顯然違背了競賽的目的。

興趣點易偏移

從努力完成任務內容逐步轉換到努力要求得到獎勵,只要得到獎勵,哪怕不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也沒有關係。

艾伯特主張成人應當協助兒童與團隊進行聯繫並且在團隊中獲得某種位置,由此形成兒童與團隊之間的關係。這是一個包括認同、關注、欣賞、肯定和喜愛在內的特殊關係。

兒童的競爭關係存在於團隊內部時,個體勝負欲過高不僅不能成為前進的動力,有時候反而成為挫折的來源。大量的挫折帶給孩子不愉快的感受,讓孩子不能正視問題,也不能認真地去看待和評價自我。這種狀態和“野馬結局”如出一轍。

“野馬結局”對於兒童競爭意識培養的啟示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野馬結局”源自於這樣一個故事:非洲草原上一種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馬的腿上吸血,野馬因此而死亡。蝙蝠所吸的血量並不多,野馬為什麼會死呢?因為在蝙蝠吸血時,野馬們往往反應強烈,他們會表現出暴怒和狂奔的狀態。“野馬結局”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明了一個道理:因為眼前的問題或者需求不能達成而疏於管理情緒,那麼顯然很難做成事。

在競爭中的孩子往往容易陷入勝負欲的迷局,他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能不能在競爭中獲得勝利,一旦失敗,不論原因,都會表現出強烈的煩躁情緒和不滿,繼而完全放棄目標,或者在獲得勝利時只是想要結果,而不是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所獲得的提升。孩子們就好像野馬一般,被“勝負欲”這隻蝙蝠所左右,反而對所要競爭的內容本身毫無興趣。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幼兒客觀看待競爭?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慎用競爭 切忌頻繁 減少“焦慮”製造

有專家曾經對幼兒受挫能力進行調查,發現55%的孩子頂不住失敗的打擊。

家長通常情況下認為,在孩子之間開展競賽類活動有助於孩子積極性的調動,因為一定程度上的求勝心理可以讓孩子更努力。但是實際上低齡段兒童對於挫折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在競賽過程中,有勝利者同樣就會有失敗者,失敗的體驗可能瞬間就會銷燬孩子所有的積極性,並讓孩子在內心深處對於競賽活動產生抗拒。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在管理孩子的過程中慎用競爭。針對確實有必要開展競爭的活動,家長可以予以支持,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頻繁,過於頻繁的競賽性活動會使孩子感到非常的焦慮,並且把大多數精力放在焦慮感上,反而很難把事情做好!

"

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張老師”,分享我的育兒原創,一起感受教育過程的美好!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幼兒園每月都會有一次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來園近距離了解孩子的表現,每到此時,樂樂老師都有點發愁,這是因為她不知道如何應對他們班的天天媽媽。

還記得第一次開放課時,樂樂老師設置了好幾次提問環節,儘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示一下。

樂樂老師:我看看哪個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就請他來回答這個問題。

樂樂老師話音剛落,小朋友齊刷刷地舉起了小手,其中最著急的就是天天:老師,我,請我。

天天一邊叫嚷著,一邊挺直了小身體,就差從椅子上直接站起來了。

但是面對著一大群舉起手的孩子,樂樂老師並沒有特意關注到天天,當她叫另外一個孩子回答的時候,天天用很大的聲音嘆了一口氣:哎,又沒叫我,我又輸了。

天天的聲音有點影響到大家了,樂樂老師連忙說:天天彆著急,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的,你要記著坐好舉手哦。

第二次,為了讓老師叫自己, 天天開始搖晃自己的小椅子,樂樂老師皺了皺眉頭,她擔心這時候叫天天,其他小朋友會效仿天天搖椅子的行為,還是邀請了另外一位小朋友。

第三次,天天已經明顯不耐煩了,他半個身子趴在桌子上,百無聊賴地舉著手,誰都看得出他的煩躁。這畢竟是公開課啊!樂樂老師想了想,終於請天天站起來回答問題了,可是天天呢,開心地跳了起來,毫不在意地說:我勝利啦!叫到我啦!

樂樂老師問:天天,該你回答啦!

天天想了半天,不好意思地笑笑又坐下了。原來,天天一直忙著爭搶回答問題,連老師提的問題是什麼都沒注意。

為了緩解天天的尷尬,樂樂老師說:天天沒想好,沒關係,再想想吧!想好了可以再說。

接下來的活動裡,天天不再專注於老師的活動,他一會兒鑽到桌子底下,一會兒拉拉旁邊小朋友的衣服,沒有半刻安寧。好不容易熬到了活動結束,天天媽媽卻一臉生氣地找了過來。

天天媽媽:老師,您對天天有什麼意見嗎?

樂樂老師簡直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她連忙說:是有什麼問題嗎?

天天媽媽:今天的活動,我們天天最積極了,我親眼看到你第一次提問的時候,他舉手最高,你不叫他,等到他都沒興趣了才讓他回答,孩子早都不耐煩了。我們在家一直注意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您今天這樣做太打擊孩子了,太損傷他的積極性了!我作為家長心裡非常難過的。

面對天天媽媽,樂樂老師覺得哪裡出了問題,卻又說不出來。樂樂老師找我來求助,聽完她的描述,我笑了:

天天確實非常積極,但是天天積極的焦點顯然不是回答問題,而是能不能第一個被老師邀請,這樣的競爭對孩子有什麼意義呢?

天天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多,他們非常喜歡競爭的狀態。比如吃飯的時候,大人說:我們比比誰吃得快,原本不想吃飯的孩子會立刻抱起碗來大口吞嚥,絲毫不管飯撒了一桌子,還要不停的強調:我先吃完的。這個時候成人不對他肯定或者肯定的不及時,孩子馬上就表現出強烈的失望態度,感覺自己特別委屈,因為他們的關注點只是成功所得到的評價。

兒童勝負欲過高的表現有哪些?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強烈的情緒化

在競爭中獲勝時高興得忘乎所以,失敗時反應巨大,用各種行為表達自己的不滿,並且逐步對活動內容本身失去興趣。這種情緒會伴隨孩子比較長久的時間,有的孩子在頻繁的情緒化中常常感覺到沒意思,慢慢不願意參加競賽活動。

較低的受挫力

承受能力差,不能接受失敗的狀態,認為失敗是評價方造成的,而不是自己的問題。低齡段的孩子在失敗後甚至會要求家長去給自己要一個獎,不然就耍賴不走,這顯然違背了競賽的目的。

興趣點易偏移

從努力完成任務內容逐步轉換到努力要求得到獎勵,只要得到獎勵,哪怕不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也沒有關係。

艾伯特主張成人應當協助兒童與團隊進行聯繫並且在團隊中獲得某種位置,由此形成兒童與團隊之間的關係。這是一個包括認同、關注、欣賞、肯定和喜愛在內的特殊關係。

兒童的競爭關係存在於團隊內部時,個體勝負欲過高不僅不能成為前進的動力,有時候反而成為挫折的來源。大量的挫折帶給孩子不愉快的感受,讓孩子不能正視問題,也不能認真地去看待和評價自我。這種狀態和“野馬結局”如出一轍。

“野馬結局”對於兒童競爭意識培養的啟示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野馬結局”源自於這樣一個故事:非洲草原上一種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馬的腿上吸血,野馬因此而死亡。蝙蝠所吸的血量並不多,野馬為什麼會死呢?因為在蝙蝠吸血時,野馬們往往反應強烈,他們會表現出暴怒和狂奔的狀態。“野馬結局”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明了一個道理:因為眼前的問題或者需求不能達成而疏於管理情緒,那麼顯然很難做成事。

在競爭中的孩子往往容易陷入勝負欲的迷局,他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能不能在競爭中獲得勝利,一旦失敗,不論原因,都會表現出強烈的煩躁情緒和不滿,繼而完全放棄目標,或者在獲得勝利時只是想要結果,而不是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所獲得的提升。孩子們就好像野馬一般,被“勝負欲”這隻蝙蝠所左右,反而對所要競爭的內容本身毫無興趣。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幼兒客觀看待競爭?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慎用競爭 切忌頻繁 減少“焦慮”製造

有專家曾經對幼兒受挫能力進行調查,發現55%的孩子頂不住失敗的打擊。

家長通常情況下認為,在孩子之間開展競賽類活動有助於孩子積極性的調動,因為一定程度上的求勝心理可以讓孩子更努力。但是實際上低齡段兒童對於挫折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在競賽過程中,有勝利者同樣就會有失敗者,失敗的體驗可能瞬間就會銷燬孩子所有的積極性,並讓孩子在內心深處對於競賽活動產生抗拒。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在管理孩子的過程中慎用競爭。針對確實有必要開展競爭的活動,家長可以予以支持,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頻繁,過於頻繁的競賽性活動會使孩子感到非常的焦慮,並且把大多數精力放在焦慮感上,反而很難把事情做好!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評價具體 縱向比較 緩解“野馬”情緒

孩子其實就是“野馬結局”中的野馬。不論勝負,在結果出現之前,孩子都是一種非常亢奮的狀態。直到結果出現的那一刻,如果獲勝,孩子在短暫的興奮之後會迎來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如果失敗,孩子就會暴怒或者沉默,這其實都是一種情緒上的失控。作為家長,我們要致力於在競賽中給予孩子好的活動導向,來緩解孩子因為勝負欲過高所帶來的不適感。最重要的做法如下:

評價具體 不要關注孩子的活動名次,進行無謂比較。比如:你看某某都得了第一,你怎麼是第十啊?而是應該關注孩子競賽的內容,可以這樣說:媽媽來看看,這次做對了很多呢!錯的地方你覺得是不會嗎?那我們來看一看。把競賽的結果進行弱化,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

縱向比較 不要習慣於把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而是和孩子之前的狀態做比較。這樣孩子的壓力會大大減輕,也會逐步認識到努力是為了提升自己。

"

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張老師”,分享我的育兒原創,一起感受教育過程的美好!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幼兒園每月都會有一次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來園近距離了解孩子的表現,每到此時,樂樂老師都有點發愁,這是因為她不知道如何應對他們班的天天媽媽。

還記得第一次開放課時,樂樂老師設置了好幾次提問環節,儘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示一下。

樂樂老師:我看看哪個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就請他來回答這個問題。

樂樂老師話音剛落,小朋友齊刷刷地舉起了小手,其中最著急的就是天天:老師,我,請我。

天天一邊叫嚷著,一邊挺直了小身體,就差從椅子上直接站起來了。

但是面對著一大群舉起手的孩子,樂樂老師並沒有特意關注到天天,當她叫另外一個孩子回答的時候,天天用很大的聲音嘆了一口氣:哎,又沒叫我,我又輸了。

天天的聲音有點影響到大家了,樂樂老師連忙說:天天彆著急,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的,你要記著坐好舉手哦。

第二次,為了讓老師叫自己, 天天開始搖晃自己的小椅子,樂樂老師皺了皺眉頭,她擔心這時候叫天天,其他小朋友會效仿天天搖椅子的行為,還是邀請了另外一位小朋友。

第三次,天天已經明顯不耐煩了,他半個身子趴在桌子上,百無聊賴地舉著手,誰都看得出他的煩躁。這畢竟是公開課啊!樂樂老師想了想,終於請天天站起來回答問題了,可是天天呢,開心地跳了起來,毫不在意地說:我勝利啦!叫到我啦!

樂樂老師問:天天,該你回答啦!

天天想了半天,不好意思地笑笑又坐下了。原來,天天一直忙著爭搶回答問題,連老師提的問題是什麼都沒注意。

為了緩解天天的尷尬,樂樂老師說:天天沒想好,沒關係,再想想吧!想好了可以再說。

接下來的活動裡,天天不再專注於老師的活動,他一會兒鑽到桌子底下,一會兒拉拉旁邊小朋友的衣服,沒有半刻安寧。好不容易熬到了活動結束,天天媽媽卻一臉生氣地找了過來。

天天媽媽:老師,您對天天有什麼意見嗎?

樂樂老師簡直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她連忙說:是有什麼問題嗎?

天天媽媽:今天的活動,我們天天最積極了,我親眼看到你第一次提問的時候,他舉手最高,你不叫他,等到他都沒興趣了才讓他回答,孩子早都不耐煩了。我們在家一直注意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您今天這樣做太打擊孩子了,太損傷他的積極性了!我作為家長心裡非常難過的。

面對天天媽媽,樂樂老師覺得哪裡出了問題,卻又說不出來。樂樂老師找我來求助,聽完她的描述,我笑了:

天天確實非常積極,但是天天積極的焦點顯然不是回答問題,而是能不能第一個被老師邀請,這樣的競爭對孩子有什麼意義呢?

天天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多,他們非常喜歡競爭的狀態。比如吃飯的時候,大人說:我們比比誰吃得快,原本不想吃飯的孩子會立刻抱起碗來大口吞嚥,絲毫不管飯撒了一桌子,還要不停的強調:我先吃完的。這個時候成人不對他肯定或者肯定的不及時,孩子馬上就表現出強烈的失望態度,感覺自己特別委屈,因為他們的關注點只是成功所得到的評價。

兒童勝負欲過高的表現有哪些?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強烈的情緒化

在競爭中獲勝時高興得忘乎所以,失敗時反應巨大,用各種行為表達自己的不滿,並且逐步對活動內容本身失去興趣。這種情緒會伴隨孩子比較長久的時間,有的孩子在頻繁的情緒化中常常感覺到沒意思,慢慢不願意參加競賽活動。

較低的受挫力

承受能力差,不能接受失敗的狀態,認為失敗是評價方造成的,而不是自己的問題。低齡段的孩子在失敗後甚至會要求家長去給自己要一個獎,不然就耍賴不走,這顯然違背了競賽的目的。

興趣點易偏移

從努力完成任務內容逐步轉換到努力要求得到獎勵,只要得到獎勵,哪怕不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也沒有關係。

艾伯特主張成人應當協助兒童與團隊進行聯繫並且在團隊中獲得某種位置,由此形成兒童與團隊之間的關係。這是一個包括認同、關注、欣賞、肯定和喜愛在內的特殊關係。

兒童的競爭關係存在於團隊內部時,個體勝負欲過高不僅不能成為前進的動力,有時候反而成為挫折的來源。大量的挫折帶給孩子不愉快的感受,讓孩子不能正視問題,也不能認真地去看待和評價自我。這種狀態和“野馬結局”如出一轍。

“野馬結局”對於兒童競爭意識培養的啟示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野馬結局”源自於這樣一個故事:非洲草原上一種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馬的腿上吸血,野馬因此而死亡。蝙蝠所吸的血量並不多,野馬為什麼會死呢?因為在蝙蝠吸血時,野馬們往往反應強烈,他們會表現出暴怒和狂奔的狀態。“野馬結局”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明了一個道理:因為眼前的問題或者需求不能達成而疏於管理情緒,那麼顯然很難做成事。

在競爭中的孩子往往容易陷入勝負欲的迷局,他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能不能在競爭中獲得勝利,一旦失敗,不論原因,都會表現出強烈的煩躁情緒和不滿,繼而完全放棄目標,或者在獲得勝利時只是想要結果,而不是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所獲得的提升。孩子們就好像野馬一般,被“勝負欲”這隻蝙蝠所左右,反而對所要競爭的內容本身毫無興趣。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幼兒客觀看待競爭?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慎用競爭 切忌頻繁 減少“焦慮”製造

有專家曾經對幼兒受挫能力進行調查,發現55%的孩子頂不住失敗的打擊。

家長通常情況下認為,在孩子之間開展競賽類活動有助於孩子積極性的調動,因為一定程度上的求勝心理可以讓孩子更努力。但是實際上低齡段兒童對於挫折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在競賽過程中,有勝利者同樣就會有失敗者,失敗的體驗可能瞬間就會銷燬孩子所有的積極性,並讓孩子在內心深處對於競賽活動產生抗拒。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在管理孩子的過程中慎用競爭。針對確實有必要開展競爭的活動,家長可以予以支持,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頻繁,過於頻繁的競賽性活動會使孩子感到非常的焦慮,並且把大多數精力放在焦慮感上,反而很難把事情做好!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評價具體 縱向比較 緩解“野馬”情緒

孩子其實就是“野馬結局”中的野馬。不論勝負,在結果出現之前,孩子都是一種非常亢奮的狀態。直到結果出現的那一刻,如果獲勝,孩子在短暫的興奮之後會迎來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如果失敗,孩子就會暴怒或者沉默,這其實都是一種情緒上的失控。作為家長,我們要致力於在競賽中給予孩子好的活動導向,來緩解孩子因為勝負欲過高所帶來的不適感。最重要的做法如下:

評價具體 不要關注孩子的活動名次,進行無謂比較。比如:你看某某都得了第一,你怎麼是第十啊?而是應該關注孩子競賽的內容,可以這樣說:媽媽來看看,這次做對了很多呢!錯的地方你覺得是不會嗎?那我們來看一看。把競賽的結果進行弱化,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

縱向比較 不要習慣於把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而是和孩子之前的狀態做比較。這樣孩子的壓力會大大減輕,也會逐步認識到努力是為了提升自己。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關注過程 淡化結果 避開“吸血”蝙蝠

勝負欲就如同一隻“吸血”蝙蝠,容易讓孩子暴躁,我們要儘量避免這隻蝙蝠來吸血,首先就要求成人在這個問題上擺正態度。如果家長嘴上說不在意,實際上非常關注結果,那麼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對結果的關注最終會變成得了什麼獎,而不是到底做得好不好。

現在社會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比賽活動,一些家長認為:讓孩子參加活動的結果不重要,就是讓孩子有個鍛鍊的機會。但是通過這些競賽,孩子常常對自己產生誤判。比如:有一個孩子在某一次鋼琴比賽中獲獎,實際上這次比賽是民間性質,標準不高,孩子獲獎之後就不願意認真練琴了,他覺得自己都得了一等獎,說明很優秀了。這就是勝負欲帶給孩子的反面認識。

給家長的幾點建議

"

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張老師”,分享我的育兒原創,一起感受教育過程的美好!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幼兒園每月都會有一次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來園近距離了解孩子的表現,每到此時,樂樂老師都有點發愁,這是因為她不知道如何應對他們班的天天媽媽。

還記得第一次開放課時,樂樂老師設置了好幾次提問環節,儘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示一下。

樂樂老師:我看看哪個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就請他來回答這個問題。

樂樂老師話音剛落,小朋友齊刷刷地舉起了小手,其中最著急的就是天天:老師,我,請我。

天天一邊叫嚷著,一邊挺直了小身體,就差從椅子上直接站起來了。

但是面對著一大群舉起手的孩子,樂樂老師並沒有特意關注到天天,當她叫另外一個孩子回答的時候,天天用很大的聲音嘆了一口氣:哎,又沒叫我,我又輸了。

天天的聲音有點影響到大家了,樂樂老師連忙說:天天彆著急,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的,你要記著坐好舉手哦。

第二次,為了讓老師叫自己, 天天開始搖晃自己的小椅子,樂樂老師皺了皺眉頭,她擔心這時候叫天天,其他小朋友會效仿天天搖椅子的行為,還是邀請了另外一位小朋友。

第三次,天天已經明顯不耐煩了,他半個身子趴在桌子上,百無聊賴地舉著手,誰都看得出他的煩躁。這畢竟是公開課啊!樂樂老師想了想,終於請天天站起來回答問題了,可是天天呢,開心地跳了起來,毫不在意地說:我勝利啦!叫到我啦!

樂樂老師問:天天,該你回答啦!

天天想了半天,不好意思地笑笑又坐下了。原來,天天一直忙著爭搶回答問題,連老師提的問題是什麼都沒注意。

為了緩解天天的尷尬,樂樂老師說:天天沒想好,沒關係,再想想吧!想好了可以再說。

接下來的活動裡,天天不再專注於老師的活動,他一會兒鑽到桌子底下,一會兒拉拉旁邊小朋友的衣服,沒有半刻安寧。好不容易熬到了活動結束,天天媽媽卻一臉生氣地找了過來。

天天媽媽:老師,您對天天有什麼意見嗎?

樂樂老師簡直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她連忙說:是有什麼問題嗎?

天天媽媽:今天的活動,我們天天最積極了,我親眼看到你第一次提問的時候,他舉手最高,你不叫他,等到他都沒興趣了才讓他回答,孩子早都不耐煩了。我們在家一直注意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您今天這樣做太打擊孩子了,太損傷他的積極性了!我作為家長心裡非常難過的。

面對天天媽媽,樂樂老師覺得哪裡出了問題,卻又說不出來。樂樂老師找我來求助,聽完她的描述,我笑了:

天天確實非常積極,但是天天積極的焦點顯然不是回答問題,而是能不能第一個被老師邀請,這樣的競爭對孩子有什麼意義呢?

天天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多,他們非常喜歡競爭的狀態。比如吃飯的時候,大人說:我們比比誰吃得快,原本不想吃飯的孩子會立刻抱起碗來大口吞嚥,絲毫不管飯撒了一桌子,還要不停的強調:我先吃完的。這個時候成人不對他肯定或者肯定的不及時,孩子馬上就表現出強烈的失望態度,感覺自己特別委屈,因為他們的關注點只是成功所得到的評價。

兒童勝負欲過高的表現有哪些?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強烈的情緒化

在競爭中獲勝時高興得忘乎所以,失敗時反應巨大,用各種行為表達自己的不滿,並且逐步對活動內容本身失去興趣。這種情緒會伴隨孩子比較長久的時間,有的孩子在頻繁的情緒化中常常感覺到沒意思,慢慢不願意參加競賽活動。

較低的受挫力

承受能力差,不能接受失敗的狀態,認為失敗是評價方造成的,而不是自己的問題。低齡段的孩子在失敗後甚至會要求家長去給自己要一個獎,不然就耍賴不走,這顯然違背了競賽的目的。

興趣點易偏移

從努力完成任務內容逐步轉換到努力要求得到獎勵,只要得到獎勵,哪怕不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也沒有關係。

艾伯特主張成人應當協助兒童與團隊進行聯繫並且在團隊中獲得某種位置,由此形成兒童與團隊之間的關係。這是一個包括認同、關注、欣賞、肯定和喜愛在內的特殊關係。

兒童的競爭關係存在於團隊內部時,個體勝負欲過高不僅不能成為前進的動力,有時候反而成為挫折的來源。大量的挫折帶給孩子不愉快的感受,讓孩子不能正視問題,也不能認真地去看待和評價自我。這種狀態和“野馬結局”如出一轍。

“野馬結局”對於兒童競爭意識培養的啟示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野馬結局”源自於這樣一個故事:非洲草原上一種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馬的腿上吸血,野馬因此而死亡。蝙蝠所吸的血量並不多,野馬為什麼會死呢?因為在蝙蝠吸血時,野馬們往往反應強烈,他們會表現出暴怒和狂奔的狀態。“野馬結局”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明了一個道理:因為眼前的問題或者需求不能達成而疏於管理情緒,那麼顯然很難做成事。

在競爭中的孩子往往容易陷入勝負欲的迷局,他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能不能在競爭中獲得勝利,一旦失敗,不論原因,都會表現出強烈的煩躁情緒和不滿,繼而完全放棄目標,或者在獲得勝利時只是想要結果,而不是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所獲得的提升。孩子們就好像野馬一般,被“勝負欲”這隻蝙蝠所左右,反而對所要競爭的內容本身毫無興趣。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幼兒客觀看待競爭?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慎用競爭 切忌頻繁 減少“焦慮”製造

有專家曾經對幼兒受挫能力進行調查,發現55%的孩子頂不住失敗的打擊。

家長通常情況下認為,在孩子之間開展競賽類活動有助於孩子積極性的調動,因為一定程度上的求勝心理可以讓孩子更努力。但是實際上低齡段兒童對於挫折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在競賽過程中,有勝利者同樣就會有失敗者,失敗的體驗可能瞬間就會銷燬孩子所有的積極性,並讓孩子在內心深處對於競賽活動產生抗拒。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在管理孩子的過程中慎用競爭。針對確實有必要開展競爭的活動,家長可以予以支持,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頻繁,過於頻繁的競賽性活動會使孩子感到非常的焦慮,並且把大多數精力放在焦慮感上,反而很難把事情做好!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評價具體 縱向比較 緩解“野馬”情緒

孩子其實就是“野馬結局”中的野馬。不論勝負,在結果出現之前,孩子都是一種非常亢奮的狀態。直到結果出現的那一刻,如果獲勝,孩子在短暫的興奮之後會迎來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如果失敗,孩子就會暴怒或者沉默,這其實都是一種情緒上的失控。作為家長,我們要致力於在競賽中給予孩子好的活動導向,來緩解孩子因為勝負欲過高所帶來的不適感。最重要的做法如下:

評價具體 不要關注孩子的活動名次,進行無謂比較。比如:你看某某都得了第一,你怎麼是第十啊?而是應該關注孩子競賽的內容,可以這樣說:媽媽來看看,這次做對了很多呢!錯的地方你覺得是不會嗎?那我們來看一看。把競賽的結果進行弱化,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

縱向比較 不要習慣於把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而是和孩子之前的狀態做比較。這樣孩子的壓力會大大減輕,也會逐步認識到努力是為了提升自己。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關注過程 淡化結果 避開“吸血”蝙蝠

勝負欲就如同一隻“吸血”蝙蝠,容易讓孩子暴躁,我們要儘量避免這隻蝙蝠來吸血,首先就要求成人在這個問題上擺正態度。如果家長嘴上說不在意,實際上非常關注結果,那麼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對結果的關注最終會變成得了什麼獎,而不是到底做得好不好。

現在社會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比賽活動,一些家長認為:讓孩子參加活動的結果不重要,就是讓孩子有個鍛鍊的機會。但是通過這些競賽,孩子常常對自己產生誤判。比如:有一個孩子在某一次鋼琴比賽中獲獎,實際上這次比賽是民間性質,標準不高,孩子獲獎之後就不願意認真練琴了,他覺得自己都得了一等獎,說明很優秀了。這就是勝負欲帶給孩子的反面認識。

給家長的幾點建議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避免無意義的競爭

家長們喜歡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競賽來達到管理孩子的目的。比如:穿衣服比賽誰穿得快,看書比賽誰看得快,走路比賽誰走得快。孩子為了快,根本就不在意衣服有沒有穿正確,書的內容看進去了沒有這些問題,因此這樣的競賽根本就沒有實質的意義,只是成人管理孩子的輔助工具而已,而這樣的競爭對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建議家長慎用。

創造更多愉悅體驗

低齡段的孩子不能深度理解競爭的根本作用和目的,他們的認識是膚淺的,表面的,作為家長,我們要給孩子更多愉悅的體驗,而不是從小就要證明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更優秀。鼓勵和認可會讓孩子擁有自信和努力的方向,切忌不停地在孩子的勝負欲上加碼,讓孩子焦躁和痛苦。

"

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張老師”,分享我的育兒原創,一起感受教育過程的美好!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幼兒園每月都會有一次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來園近距離了解孩子的表現,每到此時,樂樂老師都有點發愁,這是因為她不知道如何應對他們班的天天媽媽。

還記得第一次開放課時,樂樂老師設置了好幾次提問環節,儘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示一下。

樂樂老師:我看看哪個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就請他來回答這個問題。

樂樂老師話音剛落,小朋友齊刷刷地舉起了小手,其中最著急的就是天天:老師,我,請我。

天天一邊叫嚷著,一邊挺直了小身體,就差從椅子上直接站起來了。

但是面對著一大群舉起手的孩子,樂樂老師並沒有特意關注到天天,當她叫另外一個孩子回答的時候,天天用很大的聲音嘆了一口氣:哎,又沒叫我,我又輸了。

天天的聲音有點影響到大家了,樂樂老師連忙說:天天彆著急,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的,你要記著坐好舉手哦。

第二次,為了讓老師叫自己, 天天開始搖晃自己的小椅子,樂樂老師皺了皺眉頭,她擔心這時候叫天天,其他小朋友會效仿天天搖椅子的行為,還是邀請了另外一位小朋友。

第三次,天天已經明顯不耐煩了,他半個身子趴在桌子上,百無聊賴地舉著手,誰都看得出他的煩躁。這畢竟是公開課啊!樂樂老師想了想,終於請天天站起來回答問題了,可是天天呢,開心地跳了起來,毫不在意地說:我勝利啦!叫到我啦!

樂樂老師問:天天,該你回答啦!

天天想了半天,不好意思地笑笑又坐下了。原來,天天一直忙著爭搶回答問題,連老師提的問題是什麼都沒注意。

為了緩解天天的尷尬,樂樂老師說:天天沒想好,沒關係,再想想吧!想好了可以再說。

接下來的活動裡,天天不再專注於老師的活動,他一會兒鑽到桌子底下,一會兒拉拉旁邊小朋友的衣服,沒有半刻安寧。好不容易熬到了活動結束,天天媽媽卻一臉生氣地找了過來。

天天媽媽:老師,您對天天有什麼意見嗎?

樂樂老師簡直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她連忙說:是有什麼問題嗎?

天天媽媽:今天的活動,我們天天最積極了,我親眼看到你第一次提問的時候,他舉手最高,你不叫他,等到他都沒興趣了才讓他回答,孩子早都不耐煩了。我們在家一直注意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您今天這樣做太打擊孩子了,太損傷他的積極性了!我作為家長心裡非常難過的。

面對天天媽媽,樂樂老師覺得哪裡出了問題,卻又說不出來。樂樂老師找我來求助,聽完她的描述,我笑了:

天天確實非常積極,但是天天積極的焦點顯然不是回答問題,而是能不能第一個被老師邀請,這樣的競爭對孩子有什麼意義呢?

天天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多,他們非常喜歡競爭的狀態。比如吃飯的時候,大人說:我們比比誰吃得快,原本不想吃飯的孩子會立刻抱起碗來大口吞嚥,絲毫不管飯撒了一桌子,還要不停的強調:我先吃完的。這個時候成人不對他肯定或者肯定的不及時,孩子馬上就表現出強烈的失望態度,感覺自己特別委屈,因為他們的關注點只是成功所得到的評價。

兒童勝負欲過高的表現有哪些?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強烈的情緒化

在競爭中獲勝時高興得忘乎所以,失敗時反應巨大,用各種行為表達自己的不滿,並且逐步對活動內容本身失去興趣。這種情緒會伴隨孩子比較長久的時間,有的孩子在頻繁的情緒化中常常感覺到沒意思,慢慢不願意參加競賽活動。

較低的受挫力

承受能力差,不能接受失敗的狀態,認為失敗是評價方造成的,而不是自己的問題。低齡段的孩子在失敗後甚至會要求家長去給自己要一個獎,不然就耍賴不走,這顯然違背了競賽的目的。

興趣點易偏移

從努力完成任務內容逐步轉換到努力要求得到獎勵,只要得到獎勵,哪怕不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也沒有關係。

艾伯特主張成人應當協助兒童與團隊進行聯繫並且在團隊中獲得某種位置,由此形成兒童與團隊之間的關係。這是一個包括認同、關注、欣賞、肯定和喜愛在內的特殊關係。

兒童的競爭關係存在於團隊內部時,個體勝負欲過高不僅不能成為前進的動力,有時候反而成為挫折的來源。大量的挫折帶給孩子不愉快的感受,讓孩子不能正視問題,也不能認真地去看待和評價自我。這種狀態和“野馬結局”如出一轍。

“野馬結局”對於兒童競爭意識培養的啟示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野馬結局”源自於這樣一個故事:非洲草原上一種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馬的腿上吸血,野馬因此而死亡。蝙蝠所吸的血量並不多,野馬為什麼會死呢?因為在蝙蝠吸血時,野馬們往往反應強烈,他們會表現出暴怒和狂奔的狀態。“野馬結局”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明了一個道理:因為眼前的問題或者需求不能達成而疏於管理情緒,那麼顯然很難做成事。

在競爭中的孩子往往容易陷入勝負欲的迷局,他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能不能在競爭中獲得勝利,一旦失敗,不論原因,都會表現出強烈的煩躁情緒和不滿,繼而完全放棄目標,或者在獲得勝利時只是想要結果,而不是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所獲得的提升。孩子們就好像野馬一般,被“勝負欲”這隻蝙蝠所左右,反而對所要競爭的內容本身毫無興趣。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幼兒客觀看待競爭?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慎用競爭 切忌頻繁 減少“焦慮”製造

有專家曾經對幼兒受挫能力進行調查,發現55%的孩子頂不住失敗的打擊。

家長通常情況下認為,在孩子之間開展競賽類活動有助於孩子積極性的調動,因為一定程度上的求勝心理可以讓孩子更努力。但是實際上低齡段兒童對於挫折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在競賽過程中,有勝利者同樣就會有失敗者,失敗的體驗可能瞬間就會銷燬孩子所有的積極性,並讓孩子在內心深處對於競賽活動產生抗拒。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在管理孩子的過程中慎用競爭。針對確實有必要開展競爭的活動,家長可以予以支持,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頻繁,過於頻繁的競賽性活動會使孩子感到非常的焦慮,並且把大多數精力放在焦慮感上,反而很難把事情做好!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評價具體 縱向比較 緩解“野馬”情緒

孩子其實就是“野馬結局”中的野馬。不論勝負,在結果出現之前,孩子都是一種非常亢奮的狀態。直到結果出現的那一刻,如果獲勝,孩子在短暫的興奮之後會迎來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如果失敗,孩子就會暴怒或者沉默,這其實都是一種情緒上的失控。作為家長,我們要致力於在競賽中給予孩子好的活動導向,來緩解孩子因為勝負欲過高所帶來的不適感。最重要的做法如下:

評價具體 不要關注孩子的活動名次,進行無謂比較。比如:你看某某都得了第一,你怎麼是第十啊?而是應該關注孩子競賽的內容,可以這樣說:媽媽來看看,這次做對了很多呢!錯的地方你覺得是不會嗎?那我們來看一看。把競賽的結果進行弱化,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

縱向比較 不要習慣於把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而是和孩子之前的狀態做比較。這樣孩子的壓力會大大減輕,也會逐步認識到努力是為了提升自己。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關注過程 淡化結果 避開“吸血”蝙蝠

勝負欲就如同一隻“吸血”蝙蝠,容易讓孩子暴躁,我們要儘量避免這隻蝙蝠來吸血,首先就要求成人在這個問題上擺正態度。如果家長嘴上說不在意,實際上非常關注結果,那麼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對結果的關注最終會變成得了什麼獎,而不是到底做得好不好。

現在社會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比賽活動,一些家長認為:讓孩子參加活動的結果不重要,就是讓孩子有個鍛鍊的機會。但是通過這些競賽,孩子常常對自己產生誤判。比如:有一個孩子在某一次鋼琴比賽中獲獎,實際上這次比賽是民間性質,標準不高,孩子獲獎之後就不願意認真練琴了,他覺得自己都得了一等獎,說明很優秀了。這就是勝負欲帶給孩子的反面認識。

給家長的幾點建議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避免無意義的競爭

家長們喜歡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競賽來達到管理孩子的目的。比如:穿衣服比賽誰穿得快,看書比賽誰看得快,走路比賽誰走得快。孩子為了快,根本就不在意衣服有沒有穿正確,書的內容看進去了沒有這些問題,因此這樣的競賽根本就沒有實質的意義,只是成人管理孩子的輔助工具而已,而這樣的競爭對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建議家長慎用。

創造更多愉悅體驗

低齡段的孩子不能深度理解競爭的根本作用和目的,他們的認識是膚淺的,表面的,作為家長,我們要給孩子更多愉悅的體驗,而不是從小就要證明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更優秀。鼓勵和認可會讓孩子擁有自信和努力的方向,切忌不停地在孩子的勝負欲上加碼,讓孩子焦躁和痛苦。

有競爭意識的孩子更努力?警惕“勝負欲”過高陷入“野馬結局”

結語:對於小孩子來說,好的鼓勵是過程努力,結果歡喜。

六一兒童節那天,幼兒園小班組織了趣味運動會,孩子們你追我趕好不熱鬧,可是亮點在結尾,當四個小班分別獲得:最佳表現獎、運動健將獎、團結努力獎、奮勇前進獎時,在主持人高亢的語調中,全場的小朋友都沸騰了。

瞧!比賽的過程你追我趕,比賽的結果都很優秀,對於小寶寶來說,這就是最棒的結局,也是最好的肯定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