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

文源 | 美國雙博士爸媽(ID:RaiseOuFuture)

作者 | 程毅博士 編輯 | Bamboo

我們做父母的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又常常聽到“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這種說法。

但仔細想一想,我就發現這兩句話不能放在一起仔細推敲。為什麼?

首先,馬拉松作為一項長跑運動,比較忌諱的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如果開始跑快了,後半程就會容易出現“撞牆”或者“抽筋”等狀況。

"

文源 | 美國雙博士爸媽(ID:RaiseOuFuture)

作者 | 程毅博士 編輯 | Bamboo

我們做父母的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又常常聽到“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這種說法。

但仔細想一想,我就發現這兩句話不能放在一起仔細推敲。為什麼?

首先,馬拉松作為一項長跑運動,比較忌諱的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如果開始跑快了,後半程就會容易出現“撞牆”或者“抽筋”等狀況。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其次,馬拉松比賽的賽道是事先設計好的,而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尋找人生方向的

到底什麼才是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讓他可以在人生的馬拉松中從容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呢?

我的馬拉松跑友+教練Digger,不僅自己事業成功家庭幸福,還成功培養出了三位優秀的名校兒女。他悄悄告訴他的育兒祕訣:

“多陪伴少教訓,多鼓勵少批評,多付出少計較,做孩子們的啦啦隊,偶爾上場做一下“教練”或者“領隊”,尊重孩子的選擇,培養好性格。”

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多麼簡單質樸的一句話!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

文源 | 美國雙博士爸媽(ID:RaiseOuFuture)

作者 | 程毅博士 編輯 | Bamboo

我們做父母的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又常常聽到“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這種說法。

但仔細想一想,我就發現這兩句話不能放在一起仔細推敲。為什麼?

首先,馬拉松作為一項長跑運動,比較忌諱的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如果開始跑快了,後半程就會容易出現“撞牆”或者“抽筋”等狀況。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其次,馬拉松比賽的賽道是事先設計好的,而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尋找人生方向的

到底什麼才是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讓他可以在人生的馬拉松中從容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呢?

我的馬拉松跑友+教練Digger,不僅自己事業成功家庭幸福,還成功培養出了三位優秀的名校兒女。他悄悄告訴他的育兒祕訣:

“多陪伴少教訓,多鼓勵少批評,多付出少計較,做孩子們的啦啦隊,偶爾上場做一下“教練”或者“領隊”,尊重孩子的選擇,培養好性格。”

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多麼簡單質樸的一句話!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想一想,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上這個智力開發班,那個早教興趣班,操碎了心。

很多時候,“短期功利主義”讓我們把知識的“有用性”侷限在極其小的範圍內,而忽略了那些“沒用的”學習和活動帶來的長期的、深遠的性格上的影響。

1

早期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

是模仿出來的

我覺得,孩子早期的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模仿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

文源 | 美國雙博士爸媽(ID:RaiseOuFuture)

作者 | 程毅博士 編輯 | Bamboo

我們做父母的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又常常聽到“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這種說法。

但仔細想一想,我就發現這兩句話不能放在一起仔細推敲。為什麼?

首先,馬拉松作為一項長跑運動,比較忌諱的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如果開始跑快了,後半程就會容易出現“撞牆”或者“抽筋”等狀況。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其次,馬拉松比賽的賽道是事先設計好的,而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尋找人生方向的

到底什麼才是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讓他可以在人生的馬拉松中從容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呢?

我的馬拉松跑友+教練Digger,不僅自己事業成功家庭幸福,還成功培養出了三位優秀的名校兒女。他悄悄告訴他的育兒祕訣:

“多陪伴少教訓,多鼓勵少批評,多付出少計較,做孩子們的啦啦隊,偶爾上場做一下“教練”或者“領隊”,尊重孩子的選擇,培養好性格。”

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多麼簡單質樸的一句話!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想一想,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上這個智力開發班,那個早教興趣班,操碎了心。

很多時候,“短期功利主義”讓我們把知識的“有用性”侷限在極其小的範圍內,而忽略了那些“沒用的”學習和活動帶來的長期的、深遠的性格上的影響。

1

早期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

是模仿出來的

我覺得,孩子早期的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模仿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的繼承了父母的性格特徵,所以你可能會說,看吧,先天的基因決定了性格。

儘管我們的一些遺傳物質會影響到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早期對雙胞胎的研究就證實了人格的形成受到某些遺傳的影響。

但我不相信性格都是天生的,很大程度都和境遇有關。很多孩子的性格,你最後發現都是隨他們父母或者父母之一,你可以說是遺傳,也可以看成是從小的家庭影響。

我更願意相信,性格和童年的經歷,還有成長的環境很有關係。父母的言傳身教, 還有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性格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都有很大關係。

"

文源 | 美國雙博士爸媽(ID:RaiseOuFuture)

作者 | 程毅博士 編輯 | Bamboo

我們做父母的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又常常聽到“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這種說法。

但仔細想一想,我就發現這兩句話不能放在一起仔細推敲。為什麼?

首先,馬拉松作為一項長跑運動,比較忌諱的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如果開始跑快了,後半程就會容易出現“撞牆”或者“抽筋”等狀況。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其次,馬拉松比賽的賽道是事先設計好的,而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尋找人生方向的

到底什麼才是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讓他可以在人生的馬拉松中從容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呢?

我的馬拉松跑友+教練Digger,不僅自己事業成功家庭幸福,還成功培養出了三位優秀的名校兒女。他悄悄告訴他的育兒祕訣:

“多陪伴少教訓,多鼓勵少批評,多付出少計較,做孩子們的啦啦隊,偶爾上場做一下“教練”或者“領隊”,尊重孩子的選擇,培養好性格。”

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多麼簡單質樸的一句話!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想一想,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上這個智力開發班,那個早教興趣班,操碎了心。

很多時候,“短期功利主義”讓我們把知識的“有用性”侷限在極其小的範圍內,而忽略了那些“沒用的”學習和活動帶來的長期的、深遠的性格上的影響。

1

早期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

是模仿出來的

我覺得,孩子早期的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模仿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的繼承了父母的性格特徵,所以你可能會說,看吧,先天的基因決定了性格。

儘管我們的一些遺傳物質會影響到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早期對雙胞胎的研究就證實了人格的形成受到某些遺傳的影響。

但我不相信性格都是天生的,很大程度都和境遇有關。很多孩子的性格,你最後發現都是隨他們父母或者父母之一,你可以說是遺傳,也可以看成是從小的家庭影響。

我更願意相信,性格和童年的經歷,還有成長的環境很有關係。父母的言傳身教, 還有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性格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都有很大關係。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也就是說,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到父母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前美國第一夫人回憶童年時,自己的母親為母則剛、對孩子直言不諱的故事。

打個比方,家長可能會和孩子說1000遍,過馬路之前,要停下來左右看,再過馬路。但是如果父母自己在過馬路的時候,並沒有停下來左右看,孩子就不會聽,因為你的行為舉止和你的言論是相悖的

"

文源 | 美國雙博士爸媽(ID:RaiseOuFuture)

作者 | 程毅博士 編輯 | Bamboo

我們做父母的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又常常聽到“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這種說法。

但仔細想一想,我就發現這兩句話不能放在一起仔細推敲。為什麼?

首先,馬拉松作為一項長跑運動,比較忌諱的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如果開始跑快了,後半程就會容易出現“撞牆”或者“抽筋”等狀況。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其次,馬拉松比賽的賽道是事先設計好的,而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尋找人生方向的

到底什麼才是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讓他可以在人生的馬拉松中從容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呢?

我的馬拉松跑友+教練Digger,不僅自己事業成功家庭幸福,還成功培養出了三位優秀的名校兒女。他悄悄告訴他的育兒祕訣:

“多陪伴少教訓,多鼓勵少批評,多付出少計較,做孩子們的啦啦隊,偶爾上場做一下“教練”或者“領隊”,尊重孩子的選擇,培養好性格。”

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多麼簡單質樸的一句話!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想一想,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上這個智力開發班,那個早教興趣班,操碎了心。

很多時候,“短期功利主義”讓我們把知識的“有用性”侷限在極其小的範圍內,而忽略了那些“沒用的”學習和活動帶來的長期的、深遠的性格上的影響。

1

早期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

是模仿出來的

我覺得,孩子早期的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模仿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的繼承了父母的性格特徵,所以你可能會說,看吧,先天的基因決定了性格。

儘管我們的一些遺傳物質會影響到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早期對雙胞胎的研究就證實了人格的形成受到某些遺傳的影響。

但我不相信性格都是天生的,很大程度都和境遇有關。很多孩子的性格,你最後發現都是隨他們父母或者父母之一,你可以說是遺傳,也可以看成是從小的家庭影響。

我更願意相信,性格和童年的經歷,還有成長的環境很有關係。父母的言傳身教, 還有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性格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都有很大關係。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也就是說,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到父母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前美國第一夫人回憶童年時,自己的母親為母則剛、對孩子直言不諱的故事。

打個比方,家長可能會和孩子說1000遍,過馬路之前,要停下來左右看,再過馬路。但是如果父母自己在過馬路的時候,並沒有停下來左右看,孩子就不會聽,因為你的行為舉止和你的言論是相悖的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我們在棉花糖實驗中,就提到了操作實驗的大人的誠信程度,會影響孩子在實驗中的行為

再比如,如果我平時不喜歡社交,容易暴躁,發脾氣,對孩子沒有耐心。那麼孩子自然也會模仿你的行為舉止,由此帶出來的性格自然也不好。

這個時期光靠說教是沒用的,必須靠父母自己的言行來示範。所以父母言行一致,才不會讓孩子困惑。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說過,“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而按照他的理論來說,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兒童成長期的影響最為深遠

2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雖然在他九、十歲時他的父親楊武之先生就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但他並沒有讓楊振寧只在數學方面加強學習,而是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豐富和培養他。

"

文源 | 美國雙博士爸媽(ID:RaiseOuFuture)

作者 | 程毅博士 編輯 | Bamboo

我們做父母的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又常常聽到“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這種說法。

但仔細想一想,我就發現這兩句話不能放在一起仔細推敲。為什麼?

首先,馬拉松作為一項長跑運動,比較忌諱的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如果開始跑快了,後半程就會容易出現“撞牆”或者“抽筋”等狀況。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其次,馬拉松比賽的賽道是事先設計好的,而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尋找人生方向的

到底什麼才是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讓他可以在人生的馬拉松中從容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呢?

我的馬拉松跑友+教練Digger,不僅自己事業成功家庭幸福,還成功培養出了三位優秀的名校兒女。他悄悄告訴他的育兒祕訣:

“多陪伴少教訓,多鼓勵少批評,多付出少計較,做孩子們的啦啦隊,偶爾上場做一下“教練”或者“領隊”,尊重孩子的選擇,培養好性格。”

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多麼簡單質樸的一句話!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想一想,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上這個智力開發班,那個早教興趣班,操碎了心。

很多時候,“短期功利主義”讓我們把知識的“有用性”侷限在極其小的範圍內,而忽略了那些“沒用的”學習和活動帶來的長期的、深遠的性格上的影響。

1

早期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

是模仿出來的

我覺得,孩子早期的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模仿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的繼承了父母的性格特徵,所以你可能會說,看吧,先天的基因決定了性格。

儘管我們的一些遺傳物質會影響到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早期對雙胞胎的研究就證實了人格的形成受到某些遺傳的影響。

但我不相信性格都是天生的,很大程度都和境遇有關。很多孩子的性格,你最後發現都是隨他們父母或者父母之一,你可以說是遺傳,也可以看成是從小的家庭影響。

我更願意相信,性格和童年的經歷,還有成長的環境很有關係。父母的言傳身教, 還有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性格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都有很大關係。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也就是說,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到父母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前美國第一夫人回憶童年時,自己的母親為母則剛、對孩子直言不諱的故事。

打個比方,家長可能會和孩子說1000遍,過馬路之前,要停下來左右看,再過馬路。但是如果父母自己在過馬路的時候,並沒有停下來左右看,孩子就不會聽,因為你的行為舉止和你的言論是相悖的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我們在棉花糖實驗中,就提到了操作實驗的大人的誠信程度,會影響孩子在實驗中的行為

再比如,如果我平時不喜歡社交,容易暴躁,發脾氣,對孩子沒有耐心。那麼孩子自然也會模仿你的行為舉止,由此帶出來的性格自然也不好。

這個時期光靠說教是沒用的,必須靠父母自己的言行來示範。所以父母言行一致,才不會讓孩子困惑。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說過,“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而按照他的理論來說,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兒童成長期的影響最為深遠

2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雖然在他九、十歲時他的父親楊武之先生就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但他並沒有讓楊振寧只在數學方面加強學習,而是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豐富和培養他。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在楊振寧初中一年與初中二年之間的暑假,他請清華大學歷史系的學生丁則良教楊振寧讀《孟子》,以及許多歷史知識,是他在教科書上從來沒有學到的。

《孟子》裡所蘊含的豐富哲學理念及崇尚道德的觀念,對楊振寧以後的研究思路、以至一生的成長,都產生了有益的影響。

當然了, 很多成功人士往往是有膽量,善解人意,百折不撓,善於觀察和靈活運用自己的優勢,加上誠實,認真負責,善於創造和雄心勃勃。

名人的例子不具有可比性,我舉一些身邊的例子。

例如下棋,孩子對於勝負的態度會和沒有學過的不同。下棋可以培養面對強者的勇氣,和根據對手的情況調整自己戰術的智慧。

"

文源 | 美國雙博士爸媽(ID:RaiseOuFuture)

作者 | 程毅博士 編輯 | Bamboo

我們做父母的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又常常聽到“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這種說法。

但仔細想一想,我就發現這兩句話不能放在一起仔細推敲。為什麼?

首先,馬拉松作為一項長跑運動,比較忌諱的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如果開始跑快了,後半程就會容易出現“撞牆”或者“抽筋”等狀況。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其次,馬拉松比賽的賽道是事先設計好的,而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尋找人生方向的

到底什麼才是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讓他可以在人生的馬拉松中從容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呢?

我的馬拉松跑友+教練Digger,不僅自己事業成功家庭幸福,還成功培養出了三位優秀的名校兒女。他悄悄告訴他的育兒祕訣:

“多陪伴少教訓,多鼓勵少批評,多付出少計較,做孩子們的啦啦隊,偶爾上場做一下“教練”或者“領隊”,尊重孩子的選擇,培養好性格。”

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多麼簡單質樸的一句話!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想一想,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上這個智力開發班,那個早教興趣班,操碎了心。

很多時候,“短期功利主義”讓我們把知識的“有用性”侷限在極其小的範圍內,而忽略了那些“沒用的”學習和活動帶來的長期的、深遠的性格上的影響。

1

早期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

是模仿出來的

我覺得,孩子早期的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模仿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的繼承了父母的性格特徵,所以你可能會說,看吧,先天的基因決定了性格。

儘管我們的一些遺傳物質會影響到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早期對雙胞胎的研究就證實了人格的形成受到某些遺傳的影響。

但我不相信性格都是天生的,很大程度都和境遇有關。很多孩子的性格,你最後發現都是隨他們父母或者父母之一,你可以說是遺傳,也可以看成是從小的家庭影響。

我更願意相信,性格和童年的經歷,還有成長的環境很有關係。父母的言傳身教, 還有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性格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都有很大關係。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也就是說,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到父母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前美國第一夫人回憶童年時,自己的母親為母則剛、對孩子直言不諱的故事。

打個比方,家長可能會和孩子說1000遍,過馬路之前,要停下來左右看,再過馬路。但是如果父母自己在過馬路的時候,並沒有停下來左右看,孩子就不會聽,因為你的行為舉止和你的言論是相悖的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我們在棉花糖實驗中,就提到了操作實驗的大人的誠信程度,會影響孩子在實驗中的行為

再比如,如果我平時不喜歡社交,容易暴躁,發脾氣,對孩子沒有耐心。那麼孩子自然也會模仿你的行為舉止,由此帶出來的性格自然也不好。

這個時期光靠說教是沒用的,必須靠父母自己的言行來示範。所以父母言行一致,才不會讓孩子困惑。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說過,“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而按照他的理論來說,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兒童成長期的影響最為深遠

2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雖然在他九、十歲時他的父親楊武之先生就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但他並沒有讓楊振寧只在數學方面加強學習,而是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豐富和培養他。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在楊振寧初中一年與初中二年之間的暑假,他請清華大學歷史系的學生丁則良教楊振寧讀《孟子》,以及許多歷史知識,是他在教科書上從來沒有學到的。

《孟子》裡所蘊含的豐富哲學理念及崇尚道德的觀念,對楊振寧以後的研究思路、以至一生的成長,都產生了有益的影響。

當然了, 很多成功人士往往是有膽量,善解人意,百折不撓,善於觀察和靈活運用自己的優勢,加上誠實,認真負責,善於創造和雄心勃勃。

名人的例子不具有可比性,我舉一些身邊的例子。

例如下棋,孩子對於勝負的態度會和沒有學過的不同。下棋可以培養面對強者的勇氣,和根據對手的情況調整自己戰術的智慧。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而在下棋中遭遇到失敗而從中成長的經歷,學會百折不撓,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以後東山再起。

而且下棋對於培養一個人的運算能力,觀察能力, 記憶能力都有好處。下棋還得擅長事先策劃, 靈活調整自己的戰術,接受每一步的後果。

再譬如溜冰,我們所在的城市的特拉華大學有很好的溜冰設施。如果認真學過溜冰的人, 對挫折的態度也不太一樣。剛開始摔倒了, 只有爬起來再來。久而久之,一個人就不太脆弱了。

"

文源 | 美國雙博士爸媽(ID:RaiseOuFuture)

作者 | 程毅博士 編輯 | Bamboo

我們做父母的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又常常聽到“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這種說法。

但仔細想一想,我就發現這兩句話不能放在一起仔細推敲。為什麼?

首先,馬拉松作為一項長跑運動,比較忌諱的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如果開始跑快了,後半程就會容易出現“撞牆”或者“抽筋”等狀況。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其次,馬拉松比賽的賽道是事先設計好的,而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尋找人生方向的

到底什麼才是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讓他可以在人生的馬拉松中從容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呢?

我的馬拉松跑友+教練Digger,不僅自己事業成功家庭幸福,還成功培養出了三位優秀的名校兒女。他悄悄告訴他的育兒祕訣:

“多陪伴少教訓,多鼓勵少批評,多付出少計較,做孩子們的啦啦隊,偶爾上場做一下“教練”或者“領隊”,尊重孩子的選擇,培養好性格。”

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多麼簡單質樸的一句話!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想一想,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上這個智力開發班,那個早教興趣班,操碎了心。

很多時候,“短期功利主義”讓我們把知識的“有用性”侷限在極其小的範圍內,而忽略了那些“沒用的”學習和活動帶來的長期的、深遠的性格上的影響。

1

早期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

是模仿出來的

我覺得,孩子早期的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模仿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的繼承了父母的性格特徵,所以你可能會說,看吧,先天的基因決定了性格。

儘管我們的一些遺傳物質會影響到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早期對雙胞胎的研究就證實了人格的形成受到某些遺傳的影響。

但我不相信性格都是天生的,很大程度都和境遇有關。很多孩子的性格,你最後發現都是隨他們父母或者父母之一,你可以說是遺傳,也可以看成是從小的家庭影響。

我更願意相信,性格和童年的經歷,還有成長的環境很有關係。父母的言傳身教, 還有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性格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都有很大關係。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也就是說,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到父母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前美國第一夫人回憶童年時,自己的母親為母則剛、對孩子直言不諱的故事。

打個比方,家長可能會和孩子說1000遍,過馬路之前,要停下來左右看,再過馬路。但是如果父母自己在過馬路的時候,並沒有停下來左右看,孩子就不會聽,因為你的行為舉止和你的言論是相悖的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我們在棉花糖實驗中,就提到了操作實驗的大人的誠信程度,會影響孩子在實驗中的行為

再比如,如果我平時不喜歡社交,容易暴躁,發脾氣,對孩子沒有耐心。那麼孩子自然也會模仿你的行為舉止,由此帶出來的性格自然也不好。

這個時期光靠說教是沒用的,必須靠父母自己的言行來示範。所以父母言行一致,才不會讓孩子困惑。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說過,“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而按照他的理論來說,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兒童成長期的影響最為深遠

2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雖然在他九、十歲時他的父親楊武之先生就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但他並沒有讓楊振寧只在數學方面加強學習,而是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豐富和培養他。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在楊振寧初中一年與初中二年之間的暑假,他請清華大學歷史系的學生丁則良教楊振寧讀《孟子》,以及許多歷史知識,是他在教科書上從來沒有學到的。

《孟子》裡所蘊含的豐富哲學理念及崇尚道德的觀念,對楊振寧以後的研究思路、以至一生的成長,都產生了有益的影響。

當然了, 很多成功人士往往是有膽量,善解人意,百折不撓,善於觀察和靈活運用自己的優勢,加上誠實,認真負責,善於創造和雄心勃勃。

名人的例子不具有可比性,我舉一些身邊的例子。

例如下棋,孩子對於勝負的態度會和沒有學過的不同。下棋可以培養面對強者的勇氣,和根據對手的情況調整自己戰術的智慧。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而在下棋中遭遇到失敗而從中成長的經歷,學會百折不撓,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以後東山再起。

而且下棋對於培養一個人的運算能力,觀察能力, 記憶能力都有好處。下棋還得擅長事先策劃, 靈活調整自己的戰術,接受每一步的後果。

再譬如溜冰,我們所在的城市的特拉華大學有很好的溜冰設施。如果認真學過溜冰的人, 對挫折的態度也不太一樣。剛開始摔倒了, 只有爬起來再來。久而久之,一個人就不太脆弱了。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溜冰溜得好,還培養自信。而且很多花樣溜冰的高手還擅長跳舞。他們得擅長創造一些表演的節目,對於創造力也是一種培養。

他們的毅力也強, 因為溜冰得經常練習才能出色。如果練習雙人表演的話,還需要團隊合作精神,這些體驗對很多學科和職業都有用。

我再說一下音樂吧,我居住的小區裡面住著本地大學一位優秀的音樂系教授,著名的小提琴手。

"

文源 | 美國雙博士爸媽(ID:RaiseOuFuture)

作者 | 程毅博士 編輯 | Bamboo

我們做父母的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又常常聽到“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這種說法。

但仔細想一想,我就發現這兩句話不能放在一起仔細推敲。為什麼?

首先,馬拉松作為一項長跑運動,比較忌諱的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如果開始跑快了,後半程就會容易出現“撞牆”或者“抽筋”等狀況。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其次,馬拉松比賽的賽道是事先設計好的,而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尋找人生方向的

到底什麼才是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讓他可以在人生的馬拉松中從容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呢?

我的馬拉松跑友+教練Digger,不僅自己事業成功家庭幸福,還成功培養出了三位優秀的名校兒女。他悄悄告訴他的育兒祕訣:

“多陪伴少教訓,多鼓勵少批評,多付出少計較,做孩子們的啦啦隊,偶爾上場做一下“教練”或者“領隊”,尊重孩子的選擇,培養好性格。”

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多麼簡單質樸的一句話!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想一想,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上這個智力開發班,那個早教興趣班,操碎了心。

很多時候,“短期功利主義”讓我們把知識的“有用性”侷限在極其小的範圍內,而忽略了那些“沒用的”學習和活動帶來的長期的、深遠的性格上的影響。

1

早期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

是模仿出來的

我覺得,孩子早期的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模仿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的繼承了父母的性格特徵,所以你可能會說,看吧,先天的基因決定了性格。

儘管我們的一些遺傳物質會影響到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早期對雙胞胎的研究就證實了人格的形成受到某些遺傳的影響。

但我不相信性格都是天生的,很大程度都和境遇有關。很多孩子的性格,你最後發現都是隨他們父母或者父母之一,你可以說是遺傳,也可以看成是從小的家庭影響。

我更願意相信,性格和童年的經歷,還有成長的環境很有關係。父母的言傳身教, 還有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性格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都有很大關係。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也就是說,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到父母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前美國第一夫人回憶童年時,自己的母親為母則剛、對孩子直言不諱的故事。

打個比方,家長可能會和孩子說1000遍,過馬路之前,要停下來左右看,再過馬路。但是如果父母自己在過馬路的時候,並沒有停下來左右看,孩子就不會聽,因為你的行為舉止和你的言論是相悖的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我們在棉花糖實驗中,就提到了操作實驗的大人的誠信程度,會影響孩子在實驗中的行為

再比如,如果我平時不喜歡社交,容易暴躁,發脾氣,對孩子沒有耐心。那麼孩子自然也會模仿你的行為舉止,由此帶出來的性格自然也不好。

這個時期光靠說教是沒用的,必須靠父母自己的言行來示範。所以父母言行一致,才不會讓孩子困惑。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說過,“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而按照他的理論來說,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兒童成長期的影響最為深遠

2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雖然在他九、十歲時他的父親楊武之先生就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但他並沒有讓楊振寧只在數學方面加強學習,而是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豐富和培養他。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在楊振寧初中一年與初中二年之間的暑假,他請清華大學歷史系的學生丁則良教楊振寧讀《孟子》,以及許多歷史知識,是他在教科書上從來沒有學到的。

《孟子》裡所蘊含的豐富哲學理念及崇尚道德的觀念,對楊振寧以後的研究思路、以至一生的成長,都產生了有益的影響。

當然了, 很多成功人士往往是有膽量,善解人意,百折不撓,善於觀察和靈活運用自己的優勢,加上誠實,認真負責,善於創造和雄心勃勃。

名人的例子不具有可比性,我舉一些身邊的例子。

例如下棋,孩子對於勝負的態度會和沒有學過的不同。下棋可以培養面對強者的勇氣,和根據對手的情況調整自己戰術的智慧。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而在下棋中遭遇到失敗而從中成長的經歷,學會百折不撓,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以後東山再起。

而且下棋對於培養一個人的運算能力,觀察能力, 記憶能力都有好處。下棋還得擅長事先策劃, 靈活調整自己的戰術,接受每一步的後果。

再譬如溜冰,我們所在的城市的特拉華大學有很好的溜冰設施。如果認真學過溜冰的人, 對挫折的態度也不太一樣。剛開始摔倒了, 只有爬起來再來。久而久之,一個人就不太脆弱了。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溜冰溜得好,還培養自信。而且很多花樣溜冰的高手還擅長跳舞。他們得擅長創造一些表演的節目,對於創造力也是一種培養。

他們的毅力也強, 因為溜冰得經常練習才能出色。如果練習雙人表演的話,還需要團隊合作精神,這些體驗對很多學科和職業都有用。

我再說一下音樂吧,我居住的小區裡面住著本地大學一位優秀的音樂系教授,著名的小提琴手。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根據我的觀察,學過音樂的人,如果擅長演奏而且有參加演出的機會的話,他知道如何抓住聽眾的心。那麼他多半善於發現聽眾的喜好,而且根據他們的要求調整演奏曲目。

這是藝術表現力,觀察力的靈活結合。因為學音樂很費時時,除了練習還有文化課,所以我發現很多堅持下來的孩子還非常善於時間管理。如果要參加學校樂隊的合奏, 那麼也需要擁有團隊精神。

再來談談藝術,在本地私立貴族學校的美國藝術老師是我的好朋友,我的感覺是,學過美術而且比較擅長的人,往往創造力和觀察力都很強。而且藝術家內向的居多, 他們擅長綜合分析。

從分析高手名家的作品,從中學習也是學習的一部分,模仿和創造。這位美國藝術老師展示給我看她去中國旅行之後的藝術作品。對於中國的傳統山水畫、國畫的駿馬奔騰等等,她不僅模仿的惟妙惟肖。

更有趣的是,她分別運用了她擅長的水彩和油畫的技巧和風格,畫出的中國湖南張家界的山間美景,讓我讚歎她的創造力和繪畫技巧的靈活運用。

"

文源 | 美國雙博士爸媽(ID:RaiseOuFuture)

作者 | 程毅博士 編輯 | Bamboo

我們做父母的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又常常聽到“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這種說法。

但仔細想一想,我就發現這兩句話不能放在一起仔細推敲。為什麼?

首先,馬拉松作為一項長跑運動,比較忌諱的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如果開始跑快了,後半程就會容易出現“撞牆”或者“抽筋”等狀況。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其次,馬拉松比賽的賽道是事先設計好的,而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尋找人生方向的

到底什麼才是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讓他可以在人生的馬拉松中從容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呢?

我的馬拉松跑友+教練Digger,不僅自己事業成功家庭幸福,還成功培養出了三位優秀的名校兒女。他悄悄告訴他的育兒祕訣:

“多陪伴少教訓,多鼓勵少批評,多付出少計較,做孩子們的啦啦隊,偶爾上場做一下“教練”或者“領隊”,尊重孩子的選擇,培養好性格。”

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多麼簡單質樸的一句話!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想一想,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上這個智力開發班,那個早教興趣班,操碎了心。

很多時候,“短期功利主義”讓我們把知識的“有用性”侷限在極其小的範圍內,而忽略了那些“沒用的”學習和活動帶來的長期的、深遠的性格上的影響。

1

早期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

是模仿出來的

我覺得,孩子早期的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模仿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的繼承了父母的性格特徵,所以你可能會說,看吧,先天的基因決定了性格。

儘管我們的一些遺傳物質會影響到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早期對雙胞胎的研究就證實了人格的形成受到某些遺傳的影響。

但我不相信性格都是天生的,很大程度都和境遇有關。很多孩子的性格,你最後發現都是隨他們父母或者父母之一,你可以說是遺傳,也可以看成是從小的家庭影響。

我更願意相信,性格和童年的經歷,還有成長的環境很有關係。父母的言傳身教, 還有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性格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都有很大關係。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也就是說,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到父母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前美國第一夫人回憶童年時,自己的母親為母則剛、對孩子直言不諱的故事。

打個比方,家長可能會和孩子說1000遍,過馬路之前,要停下來左右看,再過馬路。但是如果父母自己在過馬路的時候,並沒有停下來左右看,孩子就不會聽,因為你的行為舉止和你的言論是相悖的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我們在棉花糖實驗中,就提到了操作實驗的大人的誠信程度,會影響孩子在實驗中的行為

再比如,如果我平時不喜歡社交,容易暴躁,發脾氣,對孩子沒有耐心。那麼孩子自然也會模仿你的行為舉止,由此帶出來的性格自然也不好。

這個時期光靠說教是沒用的,必須靠父母自己的言行來示範。所以父母言行一致,才不會讓孩子困惑。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說過,“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而按照他的理論來說,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兒童成長期的影響最為深遠

2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雖然在他九、十歲時他的父親楊武之先生就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但他並沒有讓楊振寧只在數學方面加強學習,而是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豐富和培養他。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在楊振寧初中一年與初中二年之間的暑假,他請清華大學歷史系的學生丁則良教楊振寧讀《孟子》,以及許多歷史知識,是他在教科書上從來沒有學到的。

《孟子》裡所蘊含的豐富哲學理念及崇尚道德的觀念,對楊振寧以後的研究思路、以至一生的成長,都產生了有益的影響。

當然了, 很多成功人士往往是有膽量,善解人意,百折不撓,善於觀察和靈活運用自己的優勢,加上誠實,認真負責,善於創造和雄心勃勃。

名人的例子不具有可比性,我舉一些身邊的例子。

例如下棋,孩子對於勝負的態度會和沒有學過的不同。下棋可以培養面對強者的勇氣,和根據對手的情況調整自己戰術的智慧。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而在下棋中遭遇到失敗而從中成長的經歷,學會百折不撓,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以後東山再起。

而且下棋對於培養一個人的運算能力,觀察能力, 記憶能力都有好處。下棋還得擅長事先策劃, 靈活調整自己的戰術,接受每一步的後果。

再譬如溜冰,我們所在的城市的特拉華大學有很好的溜冰設施。如果認真學過溜冰的人, 對挫折的態度也不太一樣。剛開始摔倒了, 只有爬起來再來。久而久之,一個人就不太脆弱了。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溜冰溜得好,還培養自信。而且很多花樣溜冰的高手還擅長跳舞。他們得擅長創造一些表演的節目,對於創造力也是一種培養。

他們的毅力也強, 因為溜冰得經常練習才能出色。如果練習雙人表演的話,還需要團隊合作精神,這些體驗對很多學科和職業都有用。

我再說一下音樂吧,我居住的小區裡面住著本地大學一位優秀的音樂系教授,著名的小提琴手。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根據我的觀察,學過音樂的人,如果擅長演奏而且有參加演出的機會的話,他知道如何抓住聽眾的心。那麼他多半善於發現聽眾的喜好,而且根據他們的要求調整演奏曲目。

這是藝術表現力,觀察力的靈活結合。因為學音樂很費時時,除了練習還有文化課,所以我發現很多堅持下來的孩子還非常善於時間管理。如果要參加學校樂隊的合奏, 那麼也需要擁有團隊精神。

再來談談藝術,在本地私立貴族學校的美國藝術老師是我的好朋友,我的感覺是,學過美術而且比較擅長的人,往往創造力和觀察力都很強。而且藝術家內向的居多, 他們擅長綜合分析。

從分析高手名家的作品,從中學習也是學習的一部分,模仿和創造。這位美國藝術老師展示給我看她去中國旅行之後的藝術作品。對於中國的傳統山水畫、國畫的駿馬奔騰等等,她不僅模仿的惟妙惟肖。

更有趣的是,她分別運用了她擅長的水彩和油畫的技巧和風格,畫出的中國湖南張家界的山間美景,讓我讚歎她的創造力和繪畫技巧的靈活運用。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再譬如美國學校裡的辯論隊,我發現但凡是能言善辯的孩子,邏輯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很強,懂得辯證的看問題。所以很多邏輯不錯的人在法學院和律師行業裡有優勢。

在之前分享的文章裡,也舉例說明美國的精英學校,除了傳授知識,更重要的培養人文精神、道德、和品格。

3

你的所學會影響你的性格

而性格又會影響你的命運

如果你勤奮又聰明,就容易學得好不少科目和參與不少課外活動。你的選擇越多,你把握命運的能力就更強

龍應臺說:“文學使你看見原來看不見的東西,可以讓你看見水裡白楊樹的倒影;哲學使你從思想的迷宮裡認識星星,從而有了走出思想迷宮的可能;歷史就是讓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點,沒有一個現象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文學讓你看見,哲學讓你定位,歷史讓你連接。”

喬布斯(Steve Jobs)當年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分享自己的故事。他在當年大學一年級輟學後並沒有離開學校,而是聽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其中一門是美術字課。

這在當時看來完全無用的課,在10年後他設計電腦上的可變字體時發揮了作用。喬布斯這樣說:“如果我當年沒有去上這門美術字課,蘋果電腦就不會發明這麼漂亮的字體;又由於微軟視窗是照抄蘋果的,所以很可能所有個人電腦上就都沒有這樣的字體了。”

"

文源 | 美國雙博士爸媽(ID:RaiseOuFuture)

作者 | 程毅博士 編輯 | Bamboo

我們做父母的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又常常聽到“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這種說法。

但仔細想一想,我就發現這兩句話不能放在一起仔細推敲。為什麼?

首先,馬拉松作為一項長跑運動,比較忌諱的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如果開始跑快了,後半程就會容易出現“撞牆”或者“抽筋”等狀況。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其次,馬拉松比賽的賽道是事先設計好的,而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尋找人生方向的

到底什麼才是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讓他可以在人生的馬拉松中從容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呢?

我的馬拉松跑友+教練Digger,不僅自己事業成功家庭幸福,還成功培養出了三位優秀的名校兒女。他悄悄告訴他的育兒祕訣:

“多陪伴少教訓,多鼓勵少批評,多付出少計較,做孩子們的啦啦隊,偶爾上場做一下“教練”或者“領隊”,尊重孩子的選擇,培養好性格。”

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多麼簡單質樸的一句話!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想一想,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上這個智力開發班,那個早教興趣班,操碎了心。

很多時候,“短期功利主義”讓我們把知識的“有用性”侷限在極其小的範圍內,而忽略了那些“沒用的”學習和活動帶來的長期的、深遠的性格上的影響。

1

早期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

是模仿出來的

我覺得,孩子早期的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模仿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的繼承了父母的性格特徵,所以你可能會說,看吧,先天的基因決定了性格。

儘管我們的一些遺傳物質會影響到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早期對雙胞胎的研究就證實了人格的形成受到某些遺傳的影響。

但我不相信性格都是天生的,很大程度都和境遇有關。很多孩子的性格,你最後發現都是隨他們父母或者父母之一,你可以說是遺傳,也可以看成是從小的家庭影響。

我更願意相信,性格和童年的經歷,還有成長的環境很有關係。父母的言傳身教, 還有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性格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都有很大關係。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也就是說,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到父母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前美國第一夫人回憶童年時,自己的母親為母則剛、對孩子直言不諱的故事。

打個比方,家長可能會和孩子說1000遍,過馬路之前,要停下來左右看,再過馬路。但是如果父母自己在過馬路的時候,並沒有停下來左右看,孩子就不會聽,因為你的行為舉止和你的言論是相悖的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我們在棉花糖實驗中,就提到了操作實驗的大人的誠信程度,會影響孩子在實驗中的行為

再比如,如果我平時不喜歡社交,容易暴躁,發脾氣,對孩子沒有耐心。那麼孩子自然也會模仿你的行為舉止,由此帶出來的性格自然也不好。

這個時期光靠說教是沒用的,必須靠父母自己的言行來示範。所以父母言行一致,才不會讓孩子困惑。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說過,“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而按照他的理論來說,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兒童成長期的影響最為深遠

2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雖然在他九、十歲時他的父親楊武之先生就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但他並沒有讓楊振寧只在數學方面加強學習,而是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豐富和培養他。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在楊振寧初中一年與初中二年之間的暑假,他請清華大學歷史系的學生丁則良教楊振寧讀《孟子》,以及許多歷史知識,是他在教科書上從來沒有學到的。

《孟子》裡所蘊含的豐富哲學理念及崇尚道德的觀念,對楊振寧以後的研究思路、以至一生的成長,都產生了有益的影響。

當然了, 很多成功人士往往是有膽量,善解人意,百折不撓,善於觀察和靈活運用自己的優勢,加上誠實,認真負責,善於創造和雄心勃勃。

名人的例子不具有可比性,我舉一些身邊的例子。

例如下棋,孩子對於勝負的態度會和沒有學過的不同。下棋可以培養面對強者的勇氣,和根據對手的情況調整自己戰術的智慧。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而在下棋中遭遇到失敗而從中成長的經歷,學會百折不撓,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以後東山再起。

而且下棋對於培養一個人的運算能力,觀察能力, 記憶能力都有好處。下棋還得擅長事先策劃, 靈活調整自己的戰術,接受每一步的後果。

再譬如溜冰,我們所在的城市的特拉華大學有很好的溜冰設施。如果認真學過溜冰的人, 對挫折的態度也不太一樣。剛開始摔倒了, 只有爬起來再來。久而久之,一個人就不太脆弱了。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溜冰溜得好,還培養自信。而且很多花樣溜冰的高手還擅長跳舞。他們得擅長創造一些表演的節目,對於創造力也是一種培養。

他們的毅力也強, 因為溜冰得經常練習才能出色。如果練習雙人表演的話,還需要團隊合作精神,這些體驗對很多學科和職業都有用。

我再說一下音樂吧,我居住的小區裡面住著本地大學一位優秀的音樂系教授,著名的小提琴手。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根據我的觀察,學過音樂的人,如果擅長演奏而且有參加演出的機會的話,他知道如何抓住聽眾的心。那麼他多半善於發現聽眾的喜好,而且根據他們的要求調整演奏曲目。

這是藝術表現力,觀察力的靈活結合。因為學音樂很費時時,除了練習還有文化課,所以我發現很多堅持下來的孩子還非常善於時間管理。如果要參加學校樂隊的合奏, 那麼也需要擁有團隊精神。

再來談談藝術,在本地私立貴族學校的美國藝術老師是我的好朋友,我的感覺是,學過美術而且比較擅長的人,往往創造力和觀察力都很強。而且藝術家內向的居多, 他們擅長綜合分析。

從分析高手名家的作品,從中學習也是學習的一部分,模仿和創造。這位美國藝術老師展示給我看她去中國旅行之後的藝術作品。對於中國的傳統山水畫、國畫的駿馬奔騰等等,她不僅模仿的惟妙惟肖。

更有趣的是,她分別運用了她擅長的水彩和油畫的技巧和風格,畫出的中國湖南張家界的山間美景,讓我讚歎她的創造力和繪畫技巧的靈活運用。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再譬如美國學校裡的辯論隊,我發現但凡是能言善辯的孩子,邏輯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很強,懂得辯證的看問題。所以很多邏輯不錯的人在法學院和律師行業裡有優勢。

在之前分享的文章裡,也舉例說明美國的精英學校,除了傳授知識,更重要的培養人文精神、道德、和品格。

3

你的所學會影響你的性格

而性格又會影響你的命運

如果你勤奮又聰明,就容易學得好不少科目和參與不少課外活動。你的選擇越多,你把握命運的能力就更強

龍應臺說:“文學使你看見原來看不見的東西,可以讓你看見水裡白楊樹的倒影;哲學使你從思想的迷宮裡認識星星,從而有了走出思想迷宮的可能;歷史就是讓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點,沒有一個現象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文學讓你看見,哲學讓你定位,歷史讓你連接。”

喬布斯(Steve Jobs)當年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分享自己的故事。他在當年大學一年級輟學後並沒有離開學校,而是聽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其中一門是美術字課。

這在當時看來完全無用的課,在10年後他設計電腦上的可變字體時發揮了作用。喬布斯這樣說:“如果我當年沒有去上這門美術字課,蘋果電腦就不會發明這麼漂亮的字體;又由於微軟視窗是照抄蘋果的,所以很可能所有個人電腦上就都沒有這樣的字體了。”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喬布斯這樣反思:“在我念大學時,是不可能把未來的很多點連接起來的。只是在10年之後,當我回頭看時,是如此的清楚和顯然。”(“It was impossible to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when I was in college. But it was very, very clear looking backwards ten years later.”)

我很理解“性格決定命運”的說法,但是我覺很這樣說並不準確。很多時候,性格會影響你的命運,真正決定命運的,其實是你的選擇

這就是有時候,學會站隊往往比你的實力更重要;和誰一起做事或者讓別人知道你做了事,往往比你具體做了什麼事更重要;認清“小趨勢”比停留在大趨勢裡更重要。就好比運行計算機程序,決定你終極命運的,是你的邏輯選擇。

所以家長有時候與其問自己,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了嗎?還不如問,這個活動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多大的影響

"

文源 | 美國雙博士爸媽(ID:RaiseOuFuture)

作者 | 程毅博士 編輯 | Bamboo

我們做父母的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又常常聽到“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這種說法。

但仔細想一想,我就發現這兩句話不能放在一起仔細推敲。為什麼?

首先,馬拉松作為一項長跑運動,比較忌諱的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如果開始跑快了,後半程就會容易出現“撞牆”或者“抽筋”等狀況。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其次,馬拉松比賽的賽道是事先設計好的,而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尋找人生方向的

到底什麼才是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讓他可以在人生的馬拉松中從容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呢?

我的馬拉松跑友+教練Digger,不僅自己事業成功家庭幸福,還成功培養出了三位優秀的名校兒女。他悄悄告訴他的育兒祕訣:

“多陪伴少教訓,多鼓勵少批評,多付出少計較,做孩子們的啦啦隊,偶爾上場做一下“教練”或者“領隊”,尊重孩子的選擇,培養好性格。”

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多麼簡單質樸的一句話!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想一想,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上這個智力開發班,那個早教興趣班,操碎了心。

很多時候,“短期功利主義”讓我們把知識的“有用性”侷限在極其小的範圍內,而忽略了那些“沒用的”學習和活動帶來的長期的、深遠的性格上的影響。

1

早期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

是模仿出來的

我覺得,孩子早期的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模仿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的繼承了父母的性格特徵,所以你可能會說,看吧,先天的基因決定了性格。

儘管我們的一些遺傳物質會影響到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早期對雙胞胎的研究就證實了人格的形成受到某些遺傳的影響。

但我不相信性格都是天生的,很大程度都和境遇有關。很多孩子的性格,你最後發現都是隨他們父母或者父母之一,你可以說是遺傳,也可以看成是從小的家庭影響。

我更願意相信,性格和童年的經歷,還有成長的環境很有關係。父母的言傳身教, 還有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性格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都有很大關係。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也就是說,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到父母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前美國第一夫人回憶童年時,自己的母親為母則剛、對孩子直言不諱的故事。

打個比方,家長可能會和孩子說1000遍,過馬路之前,要停下來左右看,再過馬路。但是如果父母自己在過馬路的時候,並沒有停下來左右看,孩子就不會聽,因為你的行為舉止和你的言論是相悖的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我們在棉花糖實驗中,就提到了操作實驗的大人的誠信程度,會影響孩子在實驗中的行為

再比如,如果我平時不喜歡社交,容易暴躁,發脾氣,對孩子沒有耐心。那麼孩子自然也會模仿你的行為舉止,由此帶出來的性格自然也不好。

這個時期光靠說教是沒用的,必須靠父母自己的言行來示範。所以父母言行一致,才不會讓孩子困惑。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說過,“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而按照他的理論來說,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兒童成長期的影響最為深遠

2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雖然在他九、十歲時他的父親楊武之先生就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但他並沒有讓楊振寧只在數學方面加強學習,而是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豐富和培養他。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在楊振寧初中一年與初中二年之間的暑假,他請清華大學歷史系的學生丁則良教楊振寧讀《孟子》,以及許多歷史知識,是他在教科書上從來沒有學到的。

《孟子》裡所蘊含的豐富哲學理念及崇尚道德的觀念,對楊振寧以後的研究思路、以至一生的成長,都產生了有益的影響。

當然了, 很多成功人士往往是有膽量,善解人意,百折不撓,善於觀察和靈活運用自己的優勢,加上誠實,認真負責,善於創造和雄心勃勃。

名人的例子不具有可比性,我舉一些身邊的例子。

例如下棋,孩子對於勝負的態度會和沒有學過的不同。下棋可以培養面對強者的勇氣,和根據對手的情況調整自己戰術的智慧。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而在下棋中遭遇到失敗而從中成長的經歷,學會百折不撓,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以後東山再起。

而且下棋對於培養一個人的運算能力,觀察能力, 記憶能力都有好處。下棋還得擅長事先策劃, 靈活調整自己的戰術,接受每一步的後果。

再譬如溜冰,我們所在的城市的特拉華大學有很好的溜冰設施。如果認真學過溜冰的人, 對挫折的態度也不太一樣。剛開始摔倒了, 只有爬起來再來。久而久之,一個人就不太脆弱了。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溜冰溜得好,還培養自信。而且很多花樣溜冰的高手還擅長跳舞。他們得擅長創造一些表演的節目,對於創造力也是一種培養。

他們的毅力也強, 因為溜冰得經常練習才能出色。如果練習雙人表演的話,還需要團隊合作精神,這些體驗對很多學科和職業都有用。

我再說一下音樂吧,我居住的小區裡面住著本地大學一位優秀的音樂系教授,著名的小提琴手。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根據我的觀察,學過音樂的人,如果擅長演奏而且有參加演出的機會的話,他知道如何抓住聽眾的心。那麼他多半善於發現聽眾的喜好,而且根據他們的要求調整演奏曲目。

這是藝術表現力,觀察力的靈活結合。因為學音樂很費時時,除了練習還有文化課,所以我發現很多堅持下來的孩子還非常善於時間管理。如果要參加學校樂隊的合奏, 那麼也需要擁有團隊精神。

再來談談藝術,在本地私立貴族學校的美國藝術老師是我的好朋友,我的感覺是,學過美術而且比較擅長的人,往往創造力和觀察力都很強。而且藝術家內向的居多, 他們擅長綜合分析。

從分析高手名家的作品,從中學習也是學習的一部分,模仿和創造。這位美國藝術老師展示給我看她去中國旅行之後的藝術作品。對於中國的傳統山水畫、國畫的駿馬奔騰等等,她不僅模仿的惟妙惟肖。

更有趣的是,她分別運用了她擅長的水彩和油畫的技巧和風格,畫出的中國湖南張家界的山間美景,讓我讚歎她的創造力和繪畫技巧的靈活運用。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再譬如美國學校裡的辯論隊,我發現但凡是能言善辯的孩子,邏輯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很強,懂得辯證的看問題。所以很多邏輯不錯的人在法學院和律師行業裡有優勢。

在之前分享的文章裡,也舉例說明美國的精英學校,除了傳授知識,更重要的培養人文精神、道德、和品格。

3

你的所學會影響你的性格

而性格又會影響你的命運

如果你勤奮又聰明,就容易學得好不少科目和參與不少課外活動。你的選擇越多,你把握命運的能力就更強

龍應臺說:“文學使你看見原來看不見的東西,可以讓你看見水裡白楊樹的倒影;哲學使你從思想的迷宮裡認識星星,從而有了走出思想迷宮的可能;歷史就是讓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點,沒有一個現象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文學讓你看見,哲學讓你定位,歷史讓你連接。”

喬布斯(Steve Jobs)當年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分享自己的故事。他在當年大學一年級輟學後並沒有離開學校,而是聽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其中一門是美術字課。

這在當時看來完全無用的課,在10年後他設計電腦上的可變字體時發揮了作用。喬布斯這樣說:“如果我當年沒有去上這門美術字課,蘋果電腦就不會發明這麼漂亮的字體;又由於微軟視窗是照抄蘋果的,所以很可能所有個人電腦上就都沒有這樣的字體了。”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喬布斯這樣反思:“在我念大學時,是不可能把未來的很多點連接起來的。只是在10年之後,當我回頭看時,是如此的清楚和顯然。”(“It was impossible to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when I was in college. But it was very, very clear looking backwards ten years later.”)

我很理解“性格決定命運”的說法,但是我覺很這樣說並不準確。很多時候,性格會影響你的命運,真正決定命運的,其實是你的選擇

這就是有時候,學會站隊往往比你的實力更重要;和誰一起做事或者讓別人知道你做了事,往往比你具體做了什麼事更重要;認清“小趨勢”比停留在大趨勢裡更重要。就好比運行計算機程序,決定你終極命運的,是你的邏輯選擇。

所以家長有時候與其問自己,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了嗎?還不如問,這個活動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多大的影響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當然了, 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也很重要哦。不管學啥,認真又勤奮的人, 通常結果要好很多。

4

好性格讓你受益一生,歷久彌香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並且我發現, 很多最後結局不錯的孩子都是聰明勤奮,善於學習, 並且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人

如果希望孩子心胸寬廣,善解人意,父母的榜樣很重要

譬如孩子喜歡斤斤計較,你說100遍叫他不要“小心眼”,還不如就多讓孩子為社區服務,到圖書館或者社區做志願者,幫助別人。

付出了,就不會那麼斤斤計較了,而且教會他們如何從身邊的人和事,從歷史故事中學習,積累。

"

文源 | 美國雙博士爸媽(ID:RaiseOuFuture)

作者 | 程毅博士 編輯 | Bamboo

我們做父母的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又常常聽到“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這種說法。

但仔細想一想,我就發現這兩句話不能放在一起仔細推敲。為什麼?

首先,馬拉松作為一項長跑運動,比較忌諱的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如果開始跑快了,後半程就會容易出現“撞牆”或者“抽筋”等狀況。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其次,馬拉松比賽的賽道是事先設計好的,而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尋找人生方向的

到底什麼才是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讓他可以在人生的馬拉松中從容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呢?

我的馬拉松跑友+教練Digger,不僅自己事業成功家庭幸福,還成功培養出了三位優秀的名校兒女。他悄悄告訴他的育兒祕訣:

“多陪伴少教訓,多鼓勵少批評,多付出少計較,做孩子們的啦啦隊,偶爾上場做一下“教練”或者“領隊”,尊重孩子的選擇,培養好性格。”

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多麼簡單質樸的一句話!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想一想,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上這個智力開發班,那個早教興趣班,操碎了心。

很多時候,“短期功利主義”讓我們把知識的“有用性”侷限在極其小的範圍內,而忽略了那些“沒用的”學習和活動帶來的長期的、深遠的性格上的影響。

1

早期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

是模仿出來的

我覺得,孩子早期的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模仿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的繼承了父母的性格特徵,所以你可能會說,看吧,先天的基因決定了性格。

儘管我們的一些遺傳物質會影響到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早期對雙胞胎的研究就證實了人格的形成受到某些遺傳的影響。

但我不相信性格都是天生的,很大程度都和境遇有關。很多孩子的性格,你最後發現都是隨他們父母或者父母之一,你可以說是遺傳,也可以看成是從小的家庭影響。

我更願意相信,性格和童年的經歷,還有成長的環境很有關係。父母的言傳身教, 還有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性格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都有很大關係。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也就是說,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到父母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前美國第一夫人回憶童年時,自己的母親為母則剛、對孩子直言不諱的故事。

打個比方,家長可能會和孩子說1000遍,過馬路之前,要停下來左右看,再過馬路。但是如果父母自己在過馬路的時候,並沒有停下來左右看,孩子就不會聽,因為你的行為舉止和你的言論是相悖的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我們在棉花糖實驗中,就提到了操作實驗的大人的誠信程度,會影響孩子在實驗中的行為

再比如,如果我平時不喜歡社交,容易暴躁,發脾氣,對孩子沒有耐心。那麼孩子自然也會模仿你的行為舉止,由此帶出來的性格自然也不好。

這個時期光靠說教是沒用的,必須靠父母自己的言行來示範。所以父母言行一致,才不會讓孩子困惑。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說過,“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而按照他的理論來說,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兒童成長期的影響最為深遠

2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雖然在他九、十歲時他的父親楊武之先生就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但他並沒有讓楊振寧只在數學方面加強學習,而是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豐富和培養他。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在楊振寧初中一年與初中二年之間的暑假,他請清華大學歷史系的學生丁則良教楊振寧讀《孟子》,以及許多歷史知識,是他在教科書上從來沒有學到的。

《孟子》裡所蘊含的豐富哲學理念及崇尚道德的觀念,對楊振寧以後的研究思路、以至一生的成長,都產生了有益的影響。

當然了, 很多成功人士往往是有膽量,善解人意,百折不撓,善於觀察和靈活運用自己的優勢,加上誠實,認真負責,善於創造和雄心勃勃。

名人的例子不具有可比性,我舉一些身邊的例子。

例如下棋,孩子對於勝負的態度會和沒有學過的不同。下棋可以培養面對強者的勇氣,和根據對手的情況調整自己戰術的智慧。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而在下棋中遭遇到失敗而從中成長的經歷,學會百折不撓,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以後東山再起。

而且下棋對於培養一個人的運算能力,觀察能力, 記憶能力都有好處。下棋還得擅長事先策劃, 靈活調整自己的戰術,接受每一步的後果。

再譬如溜冰,我們所在的城市的特拉華大學有很好的溜冰設施。如果認真學過溜冰的人, 對挫折的態度也不太一樣。剛開始摔倒了, 只有爬起來再來。久而久之,一個人就不太脆弱了。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溜冰溜得好,還培養自信。而且很多花樣溜冰的高手還擅長跳舞。他們得擅長創造一些表演的節目,對於創造力也是一種培養。

他們的毅力也強, 因為溜冰得經常練習才能出色。如果練習雙人表演的話,還需要團隊合作精神,這些體驗對很多學科和職業都有用。

我再說一下音樂吧,我居住的小區裡面住著本地大學一位優秀的音樂系教授,著名的小提琴手。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根據我的觀察,學過音樂的人,如果擅長演奏而且有參加演出的機會的話,他知道如何抓住聽眾的心。那麼他多半善於發現聽眾的喜好,而且根據他們的要求調整演奏曲目。

這是藝術表現力,觀察力的靈活結合。因為學音樂很費時時,除了練習還有文化課,所以我發現很多堅持下來的孩子還非常善於時間管理。如果要參加學校樂隊的合奏, 那麼也需要擁有團隊精神。

再來談談藝術,在本地私立貴族學校的美國藝術老師是我的好朋友,我的感覺是,學過美術而且比較擅長的人,往往創造力和觀察力都很強。而且藝術家內向的居多, 他們擅長綜合分析。

從分析高手名家的作品,從中學習也是學習的一部分,模仿和創造。這位美國藝術老師展示給我看她去中國旅行之後的藝術作品。對於中國的傳統山水畫、國畫的駿馬奔騰等等,她不僅模仿的惟妙惟肖。

更有趣的是,她分別運用了她擅長的水彩和油畫的技巧和風格,畫出的中國湖南張家界的山間美景,讓我讚歎她的創造力和繪畫技巧的靈活運用。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再譬如美國學校裡的辯論隊,我發現但凡是能言善辯的孩子,邏輯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很強,懂得辯證的看問題。所以很多邏輯不錯的人在法學院和律師行業裡有優勢。

在之前分享的文章裡,也舉例說明美國的精英學校,除了傳授知識,更重要的培養人文精神、道德、和品格。

3

你的所學會影響你的性格

而性格又會影響你的命運

如果你勤奮又聰明,就容易學得好不少科目和參與不少課外活動。你的選擇越多,你把握命運的能力就更強

龍應臺說:“文學使你看見原來看不見的東西,可以讓你看見水裡白楊樹的倒影;哲學使你從思想的迷宮裡認識星星,從而有了走出思想迷宮的可能;歷史就是讓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點,沒有一個現象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文學讓你看見,哲學讓你定位,歷史讓你連接。”

喬布斯(Steve Jobs)當年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分享自己的故事。他在當年大學一年級輟學後並沒有離開學校,而是聽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其中一門是美術字課。

這在當時看來完全無用的課,在10年後他設計電腦上的可變字體時發揮了作用。喬布斯這樣說:“如果我當年沒有去上這門美術字課,蘋果電腦就不會發明這麼漂亮的字體;又由於微軟視窗是照抄蘋果的,所以很可能所有個人電腦上就都沒有這樣的字體了。”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喬布斯這樣反思:“在我念大學時,是不可能把未來的很多點連接起來的。只是在10年之後,當我回頭看時,是如此的清楚和顯然。”(“It was impossible to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when I was in college. But it was very, very clear looking backwards ten years later.”)

我很理解“性格決定命運”的說法,但是我覺很這樣說並不準確。很多時候,性格會影響你的命運,真正決定命運的,其實是你的選擇

這就是有時候,學會站隊往往比你的實力更重要;和誰一起做事或者讓別人知道你做了事,往往比你具體做了什麼事更重要;認清“小趨勢”比停留在大趨勢裡更重要。就好比運行計算機程序,決定你終極命運的,是你的邏輯選擇。

所以家長有時候與其問自己,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了嗎?還不如問,這個活動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多大的影響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當然了, 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也很重要哦。不管學啥,認真又勤奮的人, 通常結果要好很多。

4

好性格讓你受益一生,歷久彌香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並且我發現, 很多最後結局不錯的孩子都是聰明勤奮,善於學習, 並且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人

如果希望孩子心胸寬廣,善解人意,父母的榜樣很重要

譬如孩子喜歡斤斤計較,你說100遍叫他不要“小心眼”,還不如就多讓孩子為社區服務,到圖書館或者社區做志願者,幫助別人。

付出了,就不會那麼斤斤計較了,而且教會他們如何從身邊的人和事,從歷史故事中學習,積累。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其實學習歷史, 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 可以培養孩子的分析能力, 也能讓他們變得明智。所以父母不要覺得有一些學科或者活動“無用”,它們有它們存在的價值和必要性。

一件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不少美國商界的成功人士,他們在大學本科讀的,並不是對口的商科或者管理專業,而是“無用”的人文類專業

"

文源 | 美國雙博士爸媽(ID:RaiseOuFuture)

作者 | 程毅博士 編輯 | Bamboo

我們做父母的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又常常聽到“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這種說法。

但仔細想一想,我就發現這兩句話不能放在一起仔細推敲。為什麼?

首先,馬拉松作為一項長跑運動,比較忌諱的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如果開始跑快了,後半程就會容易出現“撞牆”或者“抽筋”等狀況。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其次,馬拉松比賽的賽道是事先設計好的,而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尋找人生方向的

到底什麼才是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讓他可以在人生的馬拉松中從容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呢?

我的馬拉松跑友+教練Digger,不僅自己事業成功家庭幸福,還成功培養出了三位優秀的名校兒女。他悄悄告訴他的育兒祕訣:

“多陪伴少教訓,多鼓勵少批評,多付出少計較,做孩子們的啦啦隊,偶爾上場做一下“教練”或者“領隊”,尊重孩子的選擇,培養好性格。”

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多麼簡單質樸的一句話!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想一想,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上這個智力開發班,那個早教興趣班,操碎了心。

很多時候,“短期功利主義”讓我們把知識的“有用性”侷限在極其小的範圍內,而忽略了那些“沒用的”學習和活動帶來的長期的、深遠的性格上的影響。

1

早期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

是模仿出來的

我覺得,孩子早期的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模仿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的繼承了父母的性格特徵,所以你可能會說,看吧,先天的基因決定了性格。

儘管我們的一些遺傳物質會影響到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早期對雙胞胎的研究就證實了人格的形成受到某些遺傳的影響。

但我不相信性格都是天生的,很大程度都和境遇有關。很多孩子的性格,你最後發現都是隨他們父母或者父母之一,你可以說是遺傳,也可以看成是從小的家庭影響。

我更願意相信,性格和童年的經歷,還有成長的環境很有關係。父母的言傳身教, 還有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性格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都有很大關係。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也就是說,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到父母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前美國第一夫人回憶童年時,自己的母親為母則剛、對孩子直言不諱的故事。

打個比方,家長可能會和孩子說1000遍,過馬路之前,要停下來左右看,再過馬路。但是如果父母自己在過馬路的時候,並沒有停下來左右看,孩子就不會聽,因為你的行為舉止和你的言論是相悖的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我們在棉花糖實驗中,就提到了操作實驗的大人的誠信程度,會影響孩子在實驗中的行為

再比如,如果我平時不喜歡社交,容易暴躁,發脾氣,對孩子沒有耐心。那麼孩子自然也會模仿你的行為舉止,由此帶出來的性格自然也不好。

這個時期光靠說教是沒用的,必須靠父母自己的言行來示範。所以父母言行一致,才不會讓孩子困惑。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說過,“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而按照他的理論來說,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兒童成長期的影響最為深遠

2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雖然在他九、十歲時他的父親楊武之先生就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但他並沒有讓楊振寧只在數學方面加強學習,而是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豐富和培養他。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在楊振寧初中一年與初中二年之間的暑假,他請清華大學歷史系的學生丁則良教楊振寧讀《孟子》,以及許多歷史知識,是他在教科書上從來沒有學到的。

《孟子》裡所蘊含的豐富哲學理念及崇尚道德的觀念,對楊振寧以後的研究思路、以至一生的成長,都產生了有益的影響。

當然了, 很多成功人士往往是有膽量,善解人意,百折不撓,善於觀察和靈活運用自己的優勢,加上誠實,認真負責,善於創造和雄心勃勃。

名人的例子不具有可比性,我舉一些身邊的例子。

例如下棋,孩子對於勝負的態度會和沒有學過的不同。下棋可以培養面對強者的勇氣,和根據對手的情況調整自己戰術的智慧。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而在下棋中遭遇到失敗而從中成長的經歷,學會百折不撓,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以後東山再起。

而且下棋對於培養一個人的運算能力,觀察能力, 記憶能力都有好處。下棋還得擅長事先策劃, 靈活調整自己的戰術,接受每一步的後果。

再譬如溜冰,我們所在的城市的特拉華大學有很好的溜冰設施。如果認真學過溜冰的人, 對挫折的態度也不太一樣。剛開始摔倒了, 只有爬起來再來。久而久之,一個人就不太脆弱了。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溜冰溜得好,還培養自信。而且很多花樣溜冰的高手還擅長跳舞。他們得擅長創造一些表演的節目,對於創造力也是一種培養。

他們的毅力也強, 因為溜冰得經常練習才能出色。如果練習雙人表演的話,還需要團隊合作精神,這些體驗對很多學科和職業都有用。

我再說一下音樂吧,我居住的小區裡面住著本地大學一位優秀的音樂系教授,著名的小提琴手。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根據我的觀察,學過音樂的人,如果擅長演奏而且有參加演出的機會的話,他知道如何抓住聽眾的心。那麼他多半善於發現聽眾的喜好,而且根據他們的要求調整演奏曲目。

這是藝術表現力,觀察力的靈活結合。因為學音樂很費時時,除了練習還有文化課,所以我發現很多堅持下來的孩子還非常善於時間管理。如果要參加學校樂隊的合奏, 那麼也需要擁有團隊精神。

再來談談藝術,在本地私立貴族學校的美國藝術老師是我的好朋友,我的感覺是,學過美術而且比較擅長的人,往往創造力和觀察力都很強。而且藝術家內向的居多, 他們擅長綜合分析。

從分析高手名家的作品,從中學習也是學習的一部分,模仿和創造。這位美國藝術老師展示給我看她去中國旅行之後的藝術作品。對於中國的傳統山水畫、國畫的駿馬奔騰等等,她不僅模仿的惟妙惟肖。

更有趣的是,她分別運用了她擅長的水彩和油畫的技巧和風格,畫出的中國湖南張家界的山間美景,讓我讚歎她的創造力和繪畫技巧的靈活運用。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再譬如美國學校裡的辯論隊,我發現但凡是能言善辯的孩子,邏輯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很強,懂得辯證的看問題。所以很多邏輯不錯的人在法學院和律師行業裡有優勢。

在之前分享的文章裡,也舉例說明美國的精英學校,除了傳授知識,更重要的培養人文精神、道德、和品格。

3

你的所學會影響你的性格

而性格又會影響你的命運

如果你勤奮又聰明,就容易學得好不少科目和參與不少課外活動。你的選擇越多,你把握命運的能力就更強

龍應臺說:“文學使你看見原來看不見的東西,可以讓你看見水裡白楊樹的倒影;哲學使你從思想的迷宮裡認識星星,從而有了走出思想迷宮的可能;歷史就是讓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點,沒有一個現象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文學讓你看見,哲學讓你定位,歷史讓你連接。”

喬布斯(Steve Jobs)當年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分享自己的故事。他在當年大學一年級輟學後並沒有離開學校,而是聽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其中一門是美術字課。

這在當時看來完全無用的課,在10年後他設計電腦上的可變字體時發揮了作用。喬布斯這樣說:“如果我當年沒有去上這門美術字課,蘋果電腦就不會發明這麼漂亮的字體;又由於微軟視窗是照抄蘋果的,所以很可能所有個人電腦上就都沒有這樣的字體了。”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喬布斯這樣反思:“在我念大學時,是不可能把未來的很多點連接起來的。只是在10年之後,當我回頭看時,是如此的清楚和顯然。”(“It was impossible to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when I was in college. But it was very, very clear looking backwards ten years later.”)

我很理解“性格決定命運”的說法,但是我覺很這樣說並不準確。很多時候,性格會影響你的命運,真正決定命運的,其實是你的選擇

這就是有時候,學會站隊往往比你的實力更重要;和誰一起做事或者讓別人知道你做了事,往往比你具體做了什麼事更重要;認清“小趨勢”比停留在大趨勢裡更重要。就好比運行計算機程序,決定你終極命運的,是你的邏輯選擇。

所以家長有時候與其問自己,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了嗎?還不如問,這個活動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多大的影響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當然了, 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也很重要哦。不管學啥,認真又勤奮的人, 通常結果要好很多。

4

好性格讓你受益一生,歷久彌香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並且我發現, 很多最後結局不錯的孩子都是聰明勤奮,善於學習, 並且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人

如果希望孩子心胸寬廣,善解人意,父母的榜樣很重要

譬如孩子喜歡斤斤計較,你說100遍叫他不要“小心眼”,還不如就多讓孩子為社區服務,到圖書館或者社區做志願者,幫助別人。

付出了,就不會那麼斤斤計較了,而且教會他們如何從身邊的人和事,從歷史故事中學習,積累。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其實學習歷史, 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 可以培養孩子的分析能力, 也能讓他們變得明智。所以父母不要覺得有一些學科或者活動“無用”,它們有它們存在的價值和必要性。

一件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不少美國商界的成功人士,他們在大學本科讀的,並不是對口的商科或者管理專業,而是“無用”的人文類專業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比如投資銀行高盛的CEO勞埃德·布蘭克費恩(Lloyd Blankfein)在哈佛的本科專業是歷史,私募基金黑石的CEO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在耶魯的本科專業是文化與行為,網上支付公司PayPal聯合創始人和前CEO、《從0到1》的作者彼得·蒂爾(Peter Thiel)在斯坦福的本科專業是哲學。

我不是說理工科不重要,科技和工程當然重要,很多中國孩子的理工科都不錯。但為啥後來上升空間不高呢?

除了處理人際關係的短板,以及由於東西方文化不同,處理很多問題的時候的方法和思維方式也不同以外,很多時候就是對美國的文化和歷史,宗教和哲學這些學科瞭解不夠。

5

性格培養不只是童年的事情

不要以為性格培養只是童年的事情,即便是對成人也同樣適用,特別是對於勇於改變自己的人,我身邊見過很多例子。

我記錄了自己走出舒適區、達成目標、給孩子樹立榜樣的過程,做父母的也可以不斷地提高自己

我也分享過我作為一個爸爸,在帶娃的過程中,體會成為更好的自己、痛並快樂著的過程。

"

文源 | 美國雙博士爸媽(ID:RaiseOuFuture)

作者 | 程毅博士 編輯 | Bamboo

我們做父母的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又常常聽到“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這種說法。

但仔細想一想,我就發現這兩句話不能放在一起仔細推敲。為什麼?

首先,馬拉松作為一項長跑運動,比較忌諱的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如果開始跑快了,後半程就會容易出現“撞牆”或者“抽筋”等狀況。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其次,馬拉松比賽的賽道是事先設計好的,而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尋找人生方向的

到底什麼才是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讓他可以在人生的馬拉松中從容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呢?

我的馬拉松跑友+教練Digger,不僅自己事業成功家庭幸福,還成功培養出了三位優秀的名校兒女。他悄悄告訴他的育兒祕訣:

“多陪伴少教訓,多鼓勵少批評,多付出少計較,做孩子們的啦啦隊,偶爾上場做一下“教練”或者“領隊”,尊重孩子的選擇,培養好性格。”

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多麼簡單質樸的一句話!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想一想,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上這個智力開發班,那個早教興趣班,操碎了心。

很多時候,“短期功利主義”讓我們把知識的“有用性”侷限在極其小的範圍內,而忽略了那些“沒用的”學習和活動帶來的長期的、深遠的性格上的影響。

1

早期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

是模仿出來的

我覺得,孩子早期的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模仿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的繼承了父母的性格特徵,所以你可能會說,看吧,先天的基因決定了性格。

儘管我們的一些遺傳物質會影響到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早期對雙胞胎的研究就證實了人格的形成受到某些遺傳的影響。

但我不相信性格都是天生的,很大程度都和境遇有關。很多孩子的性格,你最後發現都是隨他們父母或者父母之一,你可以說是遺傳,也可以看成是從小的家庭影響。

我更願意相信,性格和童年的經歷,還有成長的環境很有關係。父母的言傳身教, 還有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性格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都有很大關係。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也就是說,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到父母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前美國第一夫人回憶童年時,自己的母親為母則剛、對孩子直言不諱的故事。

打個比方,家長可能會和孩子說1000遍,過馬路之前,要停下來左右看,再過馬路。但是如果父母自己在過馬路的時候,並沒有停下來左右看,孩子就不會聽,因為你的行為舉止和你的言論是相悖的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我們在棉花糖實驗中,就提到了操作實驗的大人的誠信程度,會影響孩子在實驗中的行為

再比如,如果我平時不喜歡社交,容易暴躁,發脾氣,對孩子沒有耐心。那麼孩子自然也會模仿你的行為舉止,由此帶出來的性格自然也不好。

這個時期光靠說教是沒用的,必須靠父母自己的言行來示範。所以父母言行一致,才不會讓孩子困惑。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說過,“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而按照他的理論來說,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兒童成長期的影響最為深遠

2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雖然在他九、十歲時他的父親楊武之先生就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但他並沒有讓楊振寧只在數學方面加強學習,而是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豐富和培養他。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在楊振寧初中一年與初中二年之間的暑假,他請清華大學歷史系的學生丁則良教楊振寧讀《孟子》,以及許多歷史知識,是他在教科書上從來沒有學到的。

《孟子》裡所蘊含的豐富哲學理念及崇尚道德的觀念,對楊振寧以後的研究思路、以至一生的成長,都產生了有益的影響。

當然了, 很多成功人士往往是有膽量,善解人意,百折不撓,善於觀察和靈活運用自己的優勢,加上誠實,認真負責,善於創造和雄心勃勃。

名人的例子不具有可比性,我舉一些身邊的例子。

例如下棋,孩子對於勝負的態度會和沒有學過的不同。下棋可以培養面對強者的勇氣,和根據對手的情況調整自己戰術的智慧。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而在下棋中遭遇到失敗而從中成長的經歷,學會百折不撓,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以後東山再起。

而且下棋對於培養一個人的運算能力,觀察能力, 記憶能力都有好處。下棋還得擅長事先策劃, 靈活調整自己的戰術,接受每一步的後果。

再譬如溜冰,我們所在的城市的特拉華大學有很好的溜冰設施。如果認真學過溜冰的人, 對挫折的態度也不太一樣。剛開始摔倒了, 只有爬起來再來。久而久之,一個人就不太脆弱了。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溜冰溜得好,還培養自信。而且很多花樣溜冰的高手還擅長跳舞。他們得擅長創造一些表演的節目,對於創造力也是一種培養。

他們的毅力也強, 因為溜冰得經常練習才能出色。如果練習雙人表演的話,還需要團隊合作精神,這些體驗對很多學科和職業都有用。

我再說一下音樂吧,我居住的小區裡面住著本地大學一位優秀的音樂系教授,著名的小提琴手。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根據我的觀察,學過音樂的人,如果擅長演奏而且有參加演出的機會的話,他知道如何抓住聽眾的心。那麼他多半善於發現聽眾的喜好,而且根據他們的要求調整演奏曲目。

這是藝術表現力,觀察力的靈活結合。因為學音樂很費時時,除了練習還有文化課,所以我發現很多堅持下來的孩子還非常善於時間管理。如果要參加學校樂隊的合奏, 那麼也需要擁有團隊精神。

再來談談藝術,在本地私立貴族學校的美國藝術老師是我的好朋友,我的感覺是,學過美術而且比較擅長的人,往往創造力和觀察力都很強。而且藝術家內向的居多, 他們擅長綜合分析。

從分析高手名家的作品,從中學習也是學習的一部分,模仿和創造。這位美國藝術老師展示給我看她去中國旅行之後的藝術作品。對於中國的傳統山水畫、國畫的駿馬奔騰等等,她不僅模仿的惟妙惟肖。

更有趣的是,她分別運用了她擅長的水彩和油畫的技巧和風格,畫出的中國湖南張家界的山間美景,讓我讚歎她的創造力和繪畫技巧的靈活運用。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再譬如美國學校裡的辯論隊,我發現但凡是能言善辯的孩子,邏輯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很強,懂得辯證的看問題。所以很多邏輯不錯的人在法學院和律師行業裡有優勢。

在之前分享的文章裡,也舉例說明美國的精英學校,除了傳授知識,更重要的培養人文精神、道德、和品格。

3

你的所學會影響你的性格

而性格又會影響你的命運

如果你勤奮又聰明,就容易學得好不少科目和參與不少課外活動。你的選擇越多,你把握命運的能力就更強

龍應臺說:“文學使你看見原來看不見的東西,可以讓你看見水裡白楊樹的倒影;哲學使你從思想的迷宮裡認識星星,從而有了走出思想迷宮的可能;歷史就是讓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點,沒有一個現象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文學讓你看見,哲學讓你定位,歷史讓你連接。”

喬布斯(Steve Jobs)當年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分享自己的故事。他在當年大學一年級輟學後並沒有離開學校,而是聽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其中一門是美術字課。

這在當時看來完全無用的課,在10年後他設計電腦上的可變字體時發揮了作用。喬布斯這樣說:“如果我當年沒有去上這門美術字課,蘋果電腦就不會發明這麼漂亮的字體;又由於微軟視窗是照抄蘋果的,所以很可能所有個人電腦上就都沒有這樣的字體了。”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喬布斯這樣反思:“在我念大學時,是不可能把未來的很多點連接起來的。只是在10年之後,當我回頭看時,是如此的清楚和顯然。”(“It was impossible to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when I was in college. But it was very, very clear looking backwards ten years later.”)

我很理解“性格決定命運”的說法,但是我覺很這樣說並不準確。很多時候,性格會影響你的命運,真正決定命運的,其實是你的選擇

這就是有時候,學會站隊往往比你的實力更重要;和誰一起做事或者讓別人知道你做了事,往往比你具體做了什麼事更重要;認清“小趨勢”比停留在大趨勢裡更重要。就好比運行計算機程序,決定你終極命運的,是你的邏輯選擇。

所以家長有時候與其問自己,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了嗎?還不如問,這個活動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多大的影響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當然了, 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也很重要哦。不管學啥,認真又勤奮的人, 通常結果要好很多。

4

好性格讓你受益一生,歷久彌香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並且我發現, 很多最後結局不錯的孩子都是聰明勤奮,善於學習, 並且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人

如果希望孩子心胸寬廣,善解人意,父母的榜樣很重要

譬如孩子喜歡斤斤計較,你說100遍叫他不要“小心眼”,還不如就多讓孩子為社區服務,到圖書館或者社區做志願者,幫助別人。

付出了,就不會那麼斤斤計較了,而且教會他們如何從身邊的人和事,從歷史故事中學習,積累。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其實學習歷史, 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 可以培養孩子的分析能力, 也能讓他們變得明智。所以父母不要覺得有一些學科或者活動“無用”,它們有它們存在的價值和必要性。

一件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不少美國商界的成功人士,他們在大學本科讀的,並不是對口的商科或者管理專業,而是“無用”的人文類專業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比如投資銀行高盛的CEO勞埃德·布蘭克費恩(Lloyd Blankfein)在哈佛的本科專業是歷史,私募基金黑石的CEO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在耶魯的本科專業是文化與行為,網上支付公司PayPal聯合創始人和前CEO、《從0到1》的作者彼得·蒂爾(Peter Thiel)在斯坦福的本科專業是哲學。

我不是說理工科不重要,科技和工程當然重要,很多中國孩子的理工科都不錯。但為啥後來上升空間不高呢?

除了處理人際關係的短板,以及由於東西方文化不同,處理很多問題的時候的方法和思維方式也不同以外,很多時候就是對美國的文化和歷史,宗教和哲學這些學科瞭解不夠。

5

性格培養不只是童年的事情

不要以為性格培養只是童年的事情,即便是對成人也同樣適用,特別是對於勇於改變自己的人,我身邊見過很多例子。

我記錄了自己走出舒適區、達成目標、給孩子樹立榜樣的過程,做父母的也可以不斷地提高自己

我也分享過我作為一個爸爸,在帶娃的過程中,體會成為更好的自己、痛並快樂著的過程。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蘇格拉底(Socrates)說過這句名言:“未經反省的人生不值得過”(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應該成為每一個人用以經常提醒自己和檢討自己的格言。

教育是一生的事業, 父母們真的要好好學習,好好的思考,做每一個自認為對孩子很有用的行動。

"

文源 | 美國雙博士爸媽(ID:RaiseOuFuture)

作者 | 程毅博士 編輯 | Bamboo

我們做父母的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又常常聽到“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這種說法。

但仔細想一想,我就發現這兩句話不能放在一起仔細推敲。為什麼?

首先,馬拉松作為一項長跑運動,比較忌諱的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如果開始跑快了,後半程就會容易出現“撞牆”或者“抽筋”等狀況。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其次,馬拉松比賽的賽道是事先設計好的,而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尋找人生方向的

到底什麼才是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讓他可以在人生的馬拉松中從容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呢?

我的馬拉松跑友+教練Digger,不僅自己事業成功家庭幸福,還成功培養出了三位優秀的名校兒女。他悄悄告訴他的育兒祕訣:

“多陪伴少教訓,多鼓勵少批評,多付出少計較,做孩子們的啦啦隊,偶爾上場做一下“教練”或者“領隊”,尊重孩子的選擇,培養好性格。”

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多麼簡單質樸的一句話!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想一想,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上這個智力開發班,那個早教興趣班,操碎了心。

很多時候,“短期功利主義”讓我們把知識的“有用性”侷限在極其小的範圍內,而忽略了那些“沒用的”學習和活動帶來的長期的、深遠的性格上的影響。

1

早期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

是模仿出來的

我覺得,孩子早期的性格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模仿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的繼承了父母的性格特徵,所以你可能會說,看吧,先天的基因決定了性格。

儘管我們的一些遺傳物質會影響到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早期對雙胞胎的研究就證實了人格的形成受到某些遺傳的影響。

但我不相信性格都是天生的,很大程度都和境遇有關。很多孩子的性格,你最後發現都是隨他們父母或者父母之一,你可以說是遺傳,也可以看成是從小的家庭影響。

我更願意相信,性格和童年的經歷,還有成長的環境很有關係。父母的言傳身教, 還有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性格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都有很大關係。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也就是說,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到父母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前美國第一夫人回憶童年時,自己的母親為母則剛、對孩子直言不諱的故事。

打個比方,家長可能會和孩子說1000遍,過馬路之前,要停下來左右看,再過馬路。但是如果父母自己在過馬路的時候,並沒有停下來左右看,孩子就不會聽,因為你的行為舉止和你的言論是相悖的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我們在棉花糖實驗中,就提到了操作實驗的大人的誠信程度,會影響孩子在實驗中的行為

再比如,如果我平時不喜歡社交,容易暴躁,發脾氣,對孩子沒有耐心。那麼孩子自然也會模仿你的行為舉止,由此帶出來的性格自然也不好。

這個時期光靠說教是沒用的,必須靠父母自己的言行來示範。所以父母言行一致,才不會讓孩子困惑。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說過,“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而按照他的理論來說,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兒童成長期的影響最為深遠

2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雖然在他九、十歲時他的父親楊武之先生就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但他並沒有讓楊振寧只在數學方面加強學習,而是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豐富和培養他。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在楊振寧初中一年與初中二年之間的暑假,他請清華大學歷史系的學生丁則良教楊振寧讀《孟子》,以及許多歷史知識,是他在教科書上從來沒有學到的。

《孟子》裡所蘊含的豐富哲學理念及崇尚道德的觀念,對楊振寧以後的研究思路、以至一生的成長,都產生了有益的影響。

當然了, 很多成功人士往往是有膽量,善解人意,百折不撓,善於觀察和靈活運用自己的優勢,加上誠實,認真負責,善於創造和雄心勃勃。

名人的例子不具有可比性,我舉一些身邊的例子。

例如下棋,孩子對於勝負的態度會和沒有學過的不同。下棋可以培養面對強者的勇氣,和根據對手的情況調整自己戰術的智慧。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而在下棋中遭遇到失敗而從中成長的經歷,學會百折不撓,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以後東山再起。

而且下棋對於培養一個人的運算能力,觀察能力, 記憶能力都有好處。下棋還得擅長事先策劃, 靈活調整自己的戰術,接受每一步的後果。

再譬如溜冰,我們所在的城市的特拉華大學有很好的溜冰設施。如果認真學過溜冰的人, 對挫折的態度也不太一樣。剛開始摔倒了, 只有爬起來再來。久而久之,一個人就不太脆弱了。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溜冰溜得好,還培養自信。而且很多花樣溜冰的高手還擅長跳舞。他們得擅長創造一些表演的節目,對於創造力也是一種培養。

他們的毅力也強, 因為溜冰得經常練習才能出色。如果練習雙人表演的話,還需要團隊合作精神,這些體驗對很多學科和職業都有用。

我再說一下音樂吧,我居住的小區裡面住著本地大學一位優秀的音樂系教授,著名的小提琴手。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根據我的觀察,學過音樂的人,如果擅長演奏而且有參加演出的機會的話,他知道如何抓住聽眾的心。那麼他多半善於發現聽眾的喜好,而且根據他們的要求調整演奏曲目。

這是藝術表現力,觀察力的靈活結合。因為學音樂很費時時,除了練習還有文化課,所以我發現很多堅持下來的孩子還非常善於時間管理。如果要參加學校樂隊的合奏, 那麼也需要擁有團隊精神。

再來談談藝術,在本地私立貴族學校的美國藝術老師是我的好朋友,我的感覺是,學過美術而且比較擅長的人,往往創造力和觀察力都很強。而且藝術家內向的居多, 他們擅長綜合分析。

從分析高手名家的作品,從中學習也是學習的一部分,模仿和創造。這位美國藝術老師展示給我看她去中國旅行之後的藝術作品。對於中國的傳統山水畫、國畫的駿馬奔騰等等,她不僅模仿的惟妙惟肖。

更有趣的是,她分別運用了她擅長的水彩和油畫的技巧和風格,畫出的中國湖南張家界的山間美景,讓我讚歎她的創造力和繪畫技巧的靈活運用。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再譬如美國學校裡的辯論隊,我發現但凡是能言善辯的孩子,邏輯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很強,懂得辯證的看問題。所以很多邏輯不錯的人在法學院和律師行業裡有優勢。

在之前分享的文章裡,也舉例說明美國的精英學校,除了傳授知識,更重要的培養人文精神、道德、和品格。

3

你的所學會影響你的性格

而性格又會影響你的命運

如果你勤奮又聰明,就容易學得好不少科目和參與不少課外活動。你的選擇越多,你把握命運的能力就更強

龍應臺說:“文學使你看見原來看不見的東西,可以讓你看見水裡白楊樹的倒影;哲學使你從思想的迷宮裡認識星星,從而有了走出思想迷宮的可能;歷史就是讓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點,沒有一個現象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文學讓你看見,哲學讓你定位,歷史讓你連接。”

喬布斯(Steve Jobs)當年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分享自己的故事。他在當年大學一年級輟學後並沒有離開學校,而是聽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其中一門是美術字課。

這在當時看來完全無用的課,在10年後他設計電腦上的可變字體時發揮了作用。喬布斯這樣說:“如果我當年沒有去上這門美術字課,蘋果電腦就不會發明這麼漂亮的字體;又由於微軟視窗是照抄蘋果的,所以很可能所有個人電腦上就都沒有這樣的字體了。”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喬布斯這樣反思:“在我念大學時,是不可能把未來的很多點連接起來的。只是在10年之後,當我回頭看時,是如此的清楚和顯然。”(“It was impossible to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when I was in college. But it was very, very clear looking backwards ten years later.”)

我很理解“性格決定命運”的說法,但是我覺很這樣說並不準確。很多時候,性格會影響你的命運,真正決定命運的,其實是你的選擇

這就是有時候,學會站隊往往比你的實力更重要;和誰一起做事或者讓別人知道你做了事,往往比你具體做了什麼事更重要;認清“小趨勢”比停留在大趨勢裡更重要。就好比運行計算機程序,決定你終極命運的,是你的邏輯選擇。

所以家長有時候與其問自己,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了嗎?還不如問,這個活動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多大的影響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當然了, 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也很重要哦。不管學啥,認真又勤奮的人, 通常結果要好很多。

4

好性格讓你受益一生,歷久彌香

回首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們各式各樣的人生, 我發現,性格培養真的是第一重要,學業上的成就實在是微不足到,特別是當你把時間的座標拉到人生的長度,這個效應越明顯。

並且我發現, 很多最後結局不錯的孩子都是聰明勤奮,善於學習, 並且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人

如果希望孩子心胸寬廣,善解人意,父母的榜樣很重要

譬如孩子喜歡斤斤計較,你說100遍叫他不要“小心眼”,還不如就多讓孩子為社區服務,到圖書館或者社區做志願者,幫助別人。

付出了,就不會那麼斤斤計較了,而且教會他們如何從身邊的人和事,從歷史故事中學習,積累。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其實學習歷史, 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 可以培養孩子的分析能力, 也能讓他們變得明智。所以父母不要覺得有一些學科或者活動“無用”,它們有它們存在的價值和必要性。

一件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不少美國商界的成功人士,他們在大學本科讀的,並不是對口的商科或者管理專業,而是“無用”的人文類專業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比如投資銀行高盛的CEO勞埃德·布蘭克費恩(Lloyd Blankfein)在哈佛的本科專業是歷史,私募基金黑石的CEO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在耶魯的本科專業是文化與行為,網上支付公司PayPal聯合創始人和前CEO、《從0到1》的作者彼得·蒂爾(Peter Thiel)在斯坦福的本科專業是哲學。

我不是說理工科不重要,科技和工程當然重要,很多中國孩子的理工科都不錯。但為啥後來上升空間不高呢?

除了處理人際關係的短板,以及由於東西方文化不同,處理很多問題的時候的方法和思維方式也不同以外,很多時候就是對美國的文化和歷史,宗教和哲學這些學科瞭解不夠。

5

性格培養不只是童年的事情

不要以為性格培養只是童年的事情,即便是對成人也同樣適用,特別是對於勇於改變自己的人,我身邊見過很多例子。

我記錄了自己走出舒適區、達成目標、給孩子樹立榜樣的過程,做父母的也可以不斷地提高自己

我也分享過我作為一個爸爸,在帶娃的過程中,體會成為更好的自己、痛並快樂著的過程。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蘇格拉底(Socrates)說過這句名言:“未經反省的人生不值得過”(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應該成為每一個人用以經常提醒自己和檢討自己的格言。

教育是一生的事業, 父母們真的要好好學習,好好的思考,做每一個自認為對孩子很有用的行動。

來自博士爸爸的忠告:“無用學科”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性格培養尤其對天生的性格不太好的人尤其重要。父母的培養,同伴的潛移默化,都對性格再塑造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擁有一個好的性格,和健康的身體,這兩者的組合,都比讀好書重要得多。

人生是發現自己,認識世界的過程

願每個父母都培養出心理健康,好性格,有大愛的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做孩子的楷模和啦啦隊。

* 轉載自美國雙博士爸媽,作者程毅博士。RaiseOurFuture由美國雙博士爸媽創建,美國東海岸的國際教育專家,專注教育,精耕細作,以人為本,堅持發佈原創教育類文章。同時提供美國留學相關的申請和諮詢服務,詳情請查看美國雙博士爸媽公眾號菜單中“服務簡介”。

*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