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隨便結婚,那是你的第二次生命

不完美媽媽 戀愛 胡慎之心理 2019-06-16

作者:楊思遠

胡慎之公號簽約專欄作者

向日葵工作室簽約心理諮詢師

老胡說:

有些人結婚,是為了逃避自己的原生家庭。

他們企圖用一段關係,去逃避另一段關係所帶來的創傷。

可正是他們的期待,讓他們的婚姻又再次重現自己原生家庭的狀態。
我想,每個人在步入婚姻之前,需要先思考一個問題。
那就是,你準備好了嗎?


很多人到了30歲、35歲,就特別渴望結婚。

  • 結婚,意味著有人可以共擔生活的苦難,自己沒那麼辛苦;
  • 結婚也意味著有人可以時常陪伴左右,去防禦可怕的孤獨;
  • 結婚還意味著,自己可以躲過“瞧,Ta都那麼大年紀了,還沒結婚哎”的奇怪眼神。

總之,結婚的好處,看上去很多。

但我想說的卻是,你越是急於結婚,就越是要謹慎,因為婚姻,是你的第二次生命。

別隨便結婚,那是你的第二次生命

01、婚姻,是原生家庭的延續

很多從小就在比較糟糕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都長了一顆“逃離家”的心,有的人用“去很遠的地方讀書”來逃離,有的人用“去很遠的地方工作”逃離,也有人用“結婚”來逃離。

我的朋友小慧,就決定用“婚姻”來逃離那個讓她感到破碎和壓抑的家庭,她說“只要能讓我離開這個家就行,愛不愛的,沒那麼重要”。

因為迫切想要從家庭逃離,所以,婚姻成了一個救援工具。

可問題是,那些急急忙忙從原生家庭逃離出來的人們,通常都帶著一身的傷:被拋棄的傷、被忽略是傷、被控制的傷、被吞沒的傷……

因為滿身是傷,婚姻這個救援工具就變成了一個藥箱,而婚姻裡的另一半就是藥。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像徐靜蕾一樣,幸福地說:“我總是有病,而你總是有藥”。

更普遍的現實是,那個滿身是傷的人,眼裡充滿了被拯救的渴望,他們在婚姻裡退行成一個“寶寶”,希望對方給自己妥帖的照顧、無盡的愛意、滿心的寬容、足夠的關注……他們希望把自己的整個世界,都交給另一半來負責。

這樣一個過程,實際上是對另一半“理想化”的過程。因為沒有完美的爸爸媽媽,所以如果能找到完美的另一半,來替父母償還那些自己從小沒有得到的愛和關注就好了。

因為有這樣“理想化”的期許,所以就會在婚姻中對另一半有諸多的要求。

別隨便結婚,那是你的第二次生命

就好像那個說“有愛沒愛都行”的小慧,在進入婚姻之後,發現自己根本不是“有愛沒愛都行”,而是想要很多很多:

  • 我今天不高興了,你怎麼就沒看出來?
  • 我內心有這麼多委屈,你怎麼還可以這樣說話?
  • 你做的好多事情,都說明你不夠愛我!
  • ……

期待越多,幻滅越大。

因為每一個另一半都有他們自己的生活要承擔,也有自己的情緒要處理,總會展現出人性中的好壞參半。

可是像小慧一樣的、滿身是傷的人,根本沒有能力去面對對方產生的壞情緒。所以在婚姻裡,她仍然有很多委屈、很多憤怒、很多不滿……依舊感受到自己很孤單、也很孤獨。

婚姻,對於小慧們來說,成了原生家庭的延續。他們帶著內心的衝突,繼續重複早年的痛苦。


02、婚姻,可能帶來新的創傷

除了延續原來的痛苦,婚姻還有可能帶來新的創傷。

李明(化名)最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為什麼出現一些強迫行為,比如說每次停好車,總是要鎖上幾次才放心;讓手下去處理的文件,總是要過問好些次,才確定沒問題。

這些強迫行為,讓他勞心勞力,他試圖找到這些問題的成因。

他像個心理醫生一樣,去回顧自己的童年,發現自己好像也沒受過什麼苛刻的對待,父母關係也沒有很糟糕,好像成長的道路上沒有明顯的創傷痕跡。可是,為什麼會產生強迫行為呢?而且他預感到,還愈發有嚴重的趨勢。

強迫,是掌控的代名詞。

一個人如果發生強迫行為,意味著他試圖努力去獲得某種掌控感,換言之,由於生活中缺乏某種掌控感,他需要通過強迫的方式,來獲取補償性的滿足。


別隨便結婚,那是你的第二次生命

李明確實在原生家庭中沒有獲得太大的創傷,他的這些強迫症狀實際上是婚姻關係帶來的結果。

普通家庭出身的李明,當年娶了一個富家小姐,由於階層的不對等,李明一直受到對方家庭的鄙夷和嫌棄。不僅如此,自己的太太在婚姻中也習慣性表現出頤指氣使的姿態,而李明則處在一直壓抑迎合的狀態中。

長久對真實自我的壓抑,會讓李明體驗到自我空間的被剝奪,讓他感受到對自己生活失去掌控感。

這會讓一個人體驗到佛洛依德口中的“死亡焦慮”真實的自我被壓抑了,當然就意味著“死亡”了。

為了避免體驗死亡焦慮,李明的潛意識就發啟動防禦機制,強迫就這這樣的機制,它可以幫助李明獲取掌控感,拓展自我的空間。

很顯然,強迫行為,雖然能給李明帶來上述一些好處,但同時也帶來很多不好,比如會讓他體驗到焦慮、體驗到痛苦,等等。

這種衝突,就是新的心理創傷,是婚姻關係贈給李明的“成長之禮”。


別隨便結婚,那是你的第二次生命

03、結婚的前提,是學會自我負責

如果說出生,是我們的第一次生命,那麼,婚姻,就是我們的第二次生命。

在足夠漫長的婚姻生活中,我們會無形中被另一半影響、被另一半塑造、被另一半雕刻。

就像冰川畫著大地的形狀,愛人也刻畫著我們。

可是,很多人往往會忽略的是,我們在也刻畫對方。

在婚姻中呈現出來的那些苛責、指控、怨懟以及不合理的期待,就好像壞掉的畫筆,畫出一個難堪的愛人。

與此同時,你卻又希望這個難堪的愛人,可以把你刻畫得美輪美奐……這是不是有點不通情理?

所以,如果想在婚姻這個第二次生命裡獲得新生,最重要的是你也要做一隻五彩斑斕的畫筆。


別隨便結婚,那是你的第二次生命


這隻五彩斑斕的畫筆,是由自我負責、愛與被愛的能力構成的。

自我負責,是說我們能夠看見內心的那個黑洞,那裡席捲著很深的怨懟,而對此,我們有能力去安撫它,而不是渴望由對方來填滿它。

愛與被愛的能力,是說我們能夠坦然地告訴對方,在這第二次生命裡,我願意做一個好的畫筆好好雕刻你,但是也希望你也成為一個好的畫筆,好好刻畫我。

只有基於這樣的自我負責,我們才能夠找到不竭的水源,去澆灌這第二次生命,讓它在荒漠上開出繁盛的鮮花來。

所以,別看李誕都找到美女了,你也就跟著去結婚了。結婚之前,先問問自己,我準備好那個五彩斑斕的畫筆了嗎?


< The End >

作者介紹 :

楊思遠,專欄作者、心理諮詢師。追求有用的反雞湯主義者、擁有積極態度的悲觀主義者。個人微信公眾號:拉姐(ID:byjzlajie)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