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媽媽的一封情書

不完美媽媽 文化 心理學充電時間 2019-05-13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

對於愛的表達,我們國人更傾向於用行為、行動,而不是言語,這是和我們的傳統文化有關。即使是,描寫"愛"與"情"的詩句,也都運用象徵或者投射的方式,我們對與"愛",更多的是,用心去感受和體會,然後用身體上的行為去表達,而非運用言語描述。

對於"愛"來說,最偉大的莫過於:母親的母愛。即使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人們有也沒有去否定母愛,由此可見母愛在每個時代、每個人心中佔據了很大的分量。人們常常把父愛比作山,母愛比作水,我感覺這個比喻是非常的好,水是我們生命的源泉,同樣,母愛也是我們生命之初的源泉。

給媽媽的一封情書

在生命之初,我與母親是一體的,不斷的從母親體內吸收自己所需物質、能量來讓自己成長,即使在出生之後,我的身體雖然和母親進行了分離,但在最初的幾個月內,我的心理功能不完善,無法分清楚外界與自己,無法分清楚自己與母親、與他人、與外界是獨立的,我依然認為,自己就是世界,就是一切。

母親在這一階段,不斷的滿足我所需的一切,去感受我通過哭聲表達的意思。即使,在母親最需要休息、需要照顧的時候,依然把我放在第一位,以滿足我的需求為首要事情。

等我慢慢的長大,心理功能開始發展的時候,我發現有好的"母親"與壞的"母親",好的"母親"會在我需要的時候,在我身邊滿足我的需求;

壞的"母親"卻不理我、餓的時候不給我吃的、想要抱抱的時候卻把我放在床上。我愛我的好"母親",討厭壞"母親",因為壞"母親"讓我痛苦,我會咬她、打她。

給媽媽的一封情書

等我再長大一點,我知道了,我的好"母親"與壞"母親"都是一個和我獨立開的另一個人,您的陪伴與愛的互動,讓我認識到一個人可以兼顧好的方面和壞的方面,這一認識讓我在長大之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看待一個人,我不再認為一個人、一件事是全部好的,也不是全部壞的,而是有好的品行和壞的品行,我也不會因為錯去否定全部,也不會因為對而肯定全部。

可以說,長大之後的我,與愛人的情感交流方式、與別人的相處模式、看待問題的角度、以及情感表達都與您息息相關,但又不盡相同。因為,我是一個單獨的個體,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感受。

您給我建立了一個最初的模型,我依靠這個模型根據自己的經驗去發展屬於我自己的模式。

給媽媽的一封情書

雖然,網上很多人,很多文章都在談論原生家庭,也有很多人譴責原生家庭問題,把自己的問題都歸結到原生家庭,在我看來,這些都是錯誤的,是沒有理解為什麼要去討論、研究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有影響,但我知道,我是一個有自主能力的人,我能夠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你已經負責了我的小時候,我無法、也不能讓你為了我的以後去負責。我深刻的知道: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自己的生活只能自己過,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負責。

我也無法用自己現在的不愉快或者問題去譴責您和父親,因為當我鬆開您的手,奔向自己的方向時,我已做好了獨自去面對的準備;

風雨兼程的路上,您的支持與理解是我溫暖的港灣,是我修養療傷的良藥,是我放鬆心靈的天空。

給媽媽的一封情書

不管我多大,有多少錢,擁有多少知識,在你眼中永遠都是孩子,都是需要你關心、照顧的孩子,都是那個小時候那個在你懷中撒嬌的孩子,都是每次被欺負哭著回來的孩子。

關於我小時候的記憶是你美好的回憶,對我來說又何嘗不是?你對我的愛,可能包含著你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愛的感恩,只是最初的我不懂,也許現在的我懂了,也許以後的我才懂,不管是什麼時候,只要我懂了你的愛,我就會把她傳遞下去,並反饋給你。

給媽媽的一封情書

也許,我的反饋和傳遞方式與你不同,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會一直風雨同行,而且會有更多的人走上這條路,在這條路上,每個人都能看到你,看到我,看到這條路上的每個人。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