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不完美媽媽 蜂蜜 腕錶 文章 發現佩奇 貝貝豆育兒課堂 2019-08-29
"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年幼的寶寶對家裡的任何物件都透露著“好奇”,他們剛剛開始認識世界,想要全方位的探索,而探索的方式往往都是看、摸、吃……

正是這種探索方式,讓很多寶媽覺得不放心,畢竟小寶寶沒有安全意識,無知的探索可能會危及孩子的安全。

家長作為監護人不可能時時守在寶寶身邊難免失責,可發生意外後能否第一時間預知危險,能否專業地進行處置,就凸顯媽媽的個人能力了。

"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年幼的寶寶對家裡的任何物件都透露著“好奇”,他們剛剛開始認識世界,想要全方位的探索,而探索的方式往往都是看、摸、吃……

正是這種探索方式,讓很多寶媽覺得不放心,畢竟小寶寶沒有安全意識,無知的探索可能會危及孩子的安全。

家長作為監護人不可能時時守在寶寶身邊難免失責,可發生意外後能否第一時間預知危險,能否專業地進行處置,就凸顯媽媽的個人能力了。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少了一粒鈕釦電池”,奶奶的一句話讓媽媽坐立不安

玲玲的兒子今年2歲了,白天由婆婆費心照顧,晚上回家後媽媽全權接受孩子的看護職責。

前天晚上回家,和婆婆“交接班”的過程,婆婆一句話讓玲玲坐立不安。

“寶寶,你把電池放哪了?剛剛還在的啊”婆婆不自覺地詢問寶寶。

“電池找不到了嗎?啥樣的……”玲玲不以為然地發問。

“就手錶上的小電池,鈕釦電池,寶寶剛剛還玩來著”

"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年幼的寶寶對家裡的任何物件都透露著“好奇”,他們剛剛開始認識世界,想要全方位的探索,而探索的方式往往都是看、摸、吃……

正是這種探索方式,讓很多寶媽覺得不放心,畢竟小寶寶沒有安全意識,無知的探索可能會危及孩子的安全。

家長作為監護人不可能時時守在寶寶身邊難免失責,可發生意外後能否第一時間預知危險,能否專業地進行處置,就凸顯媽媽的個人能力了。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少了一粒鈕釦電池”,奶奶的一句話讓媽媽坐立不安

玲玲的兒子今年2歲了,白天由婆婆費心照顧,晚上回家後媽媽全權接受孩子的看護職責。

前天晚上回家,和婆婆“交接班”的過程,婆婆一句話讓玲玲坐立不安。

“寶寶,你把電池放哪了?剛剛還在的啊”婆婆不自覺地詢問寶寶。

“電池找不到了嗎?啥樣的……”玲玲不以為然地發問。

“就手錶上的小電池,鈕釦電池,寶寶剛剛還玩來著”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聽到“鈕釦電池”四個字玲玲一股焦急湧上心頭。

玲玲趕忙招呼丈夫和公公一起出來,在全家翻找這粒電池。茶几、沙發、客廳的邊邊角角幾乎都翻個遍了也沒能找到,這下玲玲更著急了,滿臉盡顯焦慮和不安。

婆婆則有些惱怒兒媳的“大題小作”,認為兒媳是故意挑刺找茬:“不就是一塊電池麼,找不到就再買一個,至於這麼大費周章嗎?”

“媽,不是電池的事,寶寶要是吞了電池,不是卡住這麼簡單,會灼傷器官,要命的事……

聽到這話婆婆也慌了,因為婆婆也不確定寶寶有沒有吃下電池:“這麼嚴重?那快去醫院吧……”

"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年幼的寶寶對家裡的任何物件都透露著“好奇”,他們剛剛開始認識世界,想要全方位的探索,而探索的方式往往都是看、摸、吃……

正是這種探索方式,讓很多寶媽覺得不放心,畢竟小寶寶沒有安全意識,無知的探索可能會危及孩子的安全。

家長作為監護人不可能時時守在寶寶身邊難免失責,可發生意外後能否第一時間預知危險,能否專業地進行處置,就凸顯媽媽的個人能力了。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少了一粒鈕釦電池”,奶奶的一句話讓媽媽坐立不安

玲玲的兒子今年2歲了,白天由婆婆費心照顧,晚上回家後媽媽全權接受孩子的看護職責。

前天晚上回家,和婆婆“交接班”的過程,婆婆一句話讓玲玲坐立不安。

“寶寶,你把電池放哪了?剛剛還在的啊”婆婆不自覺地詢問寶寶。

“電池找不到了嗎?啥樣的……”玲玲不以為然地發問。

“就手錶上的小電池,鈕釦電池,寶寶剛剛還玩來著”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聽到“鈕釦電池”四個字玲玲一股焦急湧上心頭。

玲玲趕忙招呼丈夫和公公一起出來,在全家翻找這粒電池。茶几、沙發、客廳的邊邊角角幾乎都翻個遍了也沒能找到,這下玲玲更著急了,滿臉盡顯焦慮和不安。

婆婆則有些惱怒兒媳的“大題小作”,認為兒媳是故意挑刺找茬:“不就是一塊電池麼,找不到就再買一個,至於這麼大費周章嗎?”

“媽,不是電池的事,寶寶要是吞了電池,不是卡住這麼簡單,會灼傷器官,要命的事……

聽到這話婆婆也慌了,因為婆婆也不確定寶寶有沒有吃下電池:“這麼嚴重?那快去醫院吧……”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就怕來不及了,對了媽,前幾天買的蜂蜜在嗎?快拿來……”

拿到蜂蜜,玲玲立馬讓孩子多喝幾口,趕忙起身往醫院趕去。

"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年幼的寶寶對家裡的任何物件都透露著“好奇”,他們剛剛開始認識世界,想要全方位的探索,而探索的方式往往都是看、摸、吃……

正是這種探索方式,讓很多寶媽覺得不放心,畢竟小寶寶沒有安全意識,無知的探索可能會危及孩子的安全。

家長作為監護人不可能時時守在寶寶身邊難免失責,可發生意外後能否第一時間預知危險,能否專業地進行處置,就凸顯媽媽的個人能力了。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少了一粒鈕釦電池”,奶奶的一句話讓媽媽坐立不安

玲玲的兒子今年2歲了,白天由婆婆費心照顧,晚上回家後媽媽全權接受孩子的看護職責。

前天晚上回家,和婆婆“交接班”的過程,婆婆一句話讓玲玲坐立不安。

“寶寶,你把電池放哪了?剛剛還在的啊”婆婆不自覺地詢問寶寶。

“電池找不到了嗎?啥樣的……”玲玲不以為然地發問。

“就手錶上的小電池,鈕釦電池,寶寶剛剛還玩來著”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聽到“鈕釦電池”四個字玲玲一股焦急湧上心頭。

玲玲趕忙招呼丈夫和公公一起出來,在全家翻找這粒電池。茶几、沙發、客廳的邊邊角角幾乎都翻個遍了也沒能找到,這下玲玲更著急了,滿臉盡顯焦慮和不安。

婆婆則有些惱怒兒媳的“大題小作”,認為兒媳是故意挑刺找茬:“不就是一塊電池麼,找不到就再買一個,至於這麼大費周章嗎?”

“媽,不是電池的事,寶寶要是吞了電池,不是卡住這麼簡單,會灼傷器官,要命的事……

聽到這話婆婆也慌了,因為婆婆也不確定寶寶有沒有吃下電池:“這麼嚴重?那快去醫院吧……”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就怕來不及了,對了媽,前幾天買的蜂蜜在嗎?快拿來……”

拿到蜂蜜,玲玲立馬讓孩子多喝幾口,趕忙起身往醫院趕去。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孩子誤吞鈕釦電池,媽媽的一系列專業的處置操作,醫生豎起了大拇指

等到抱著孩子來了醫院,玲玲和醫生說出了自己懷疑寶寶可能誤吞了鈕釦電池,也告知了自己的緊急處置,醫生連忙給孩子安排了CT。

結果確認,鈕釦電池的確被吞了,在寶寶的肚子裡,立即給孩子安排了手術,順利取出了電池。

事後,醫生豎起拇指高度誇讚了玲玲的“大題小做”。

"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年幼的寶寶對家裡的任何物件都透露著“好奇”,他們剛剛開始認識世界,想要全方位的探索,而探索的方式往往都是看、摸、吃……

正是這種探索方式,讓很多寶媽覺得不放心,畢竟小寶寶沒有安全意識,無知的探索可能會危及孩子的安全。

家長作為監護人不可能時時守在寶寶身邊難免失責,可發生意外後能否第一時間預知危險,能否專業地進行處置,就凸顯媽媽的個人能力了。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少了一粒鈕釦電池”,奶奶的一句話讓媽媽坐立不安

玲玲的兒子今年2歲了,白天由婆婆費心照顧,晚上回家後媽媽全權接受孩子的看護職責。

前天晚上回家,和婆婆“交接班”的過程,婆婆一句話讓玲玲坐立不安。

“寶寶,你把電池放哪了?剛剛還在的啊”婆婆不自覺地詢問寶寶。

“電池找不到了嗎?啥樣的……”玲玲不以為然地發問。

“就手錶上的小電池,鈕釦電池,寶寶剛剛還玩來著”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聽到“鈕釦電池”四個字玲玲一股焦急湧上心頭。

玲玲趕忙招呼丈夫和公公一起出來,在全家翻找這粒電池。茶几、沙發、客廳的邊邊角角幾乎都翻個遍了也沒能找到,這下玲玲更著急了,滿臉盡顯焦慮和不安。

婆婆則有些惱怒兒媳的“大題小作”,認為兒媳是故意挑刺找茬:“不就是一塊電池麼,找不到就再買一個,至於這麼大費周章嗎?”

“媽,不是電池的事,寶寶要是吞了電池,不是卡住這麼簡單,會灼傷器官,要命的事……

聽到這話婆婆也慌了,因為婆婆也不確定寶寶有沒有吃下電池:“這麼嚴重?那快去醫院吧……”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就怕來不及了,對了媽,前幾天買的蜂蜜在嗎?快拿來……”

拿到蜂蜜,玲玲立馬讓孩子多喝幾口,趕忙起身往醫院趕去。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孩子誤吞鈕釦電池,媽媽的一系列專業的處置操作,醫生豎起了大拇指

等到抱著孩子來了醫院,玲玲和醫生說出了自己懷疑寶寶可能誤吞了鈕釦電池,也告知了自己的緊急處置,醫生連忙給孩子安排了CT。

結果確認,鈕釦電池的確被吞了,在寶寶的肚子裡,立即給孩子安排了手術,順利取出了電池。

事後,醫生豎起拇指高度誇讚了玲玲的“大題小做”。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先是第一時間重視了鈕釦電池的丟失,在找不到的情況下,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寶寶誤吞

★隨後的一步更關鍵,蜂蜜進入腸胃後,很好的給電池和內臟組織做了屏障隔離中和鹼性電池的危害,才導致寶寶的腸胃沒有明顯的灼傷,只有輕微的糜爛。

醫生回憶,自己從醫數十年,見過吞電池的孩子很多,可能把風險規避的如此小,同時有把握住了黃金搶救時間的,實屬少見。

即便是醫護人員都不見得有這份應急能力,挽救了寶寶的健康,這位媽媽太牛了!

"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年幼的寶寶對家裡的任何物件都透露著“好奇”,他們剛剛開始認識世界,想要全方位的探索,而探索的方式往往都是看、摸、吃……

正是這種探索方式,讓很多寶媽覺得不放心,畢竟小寶寶沒有安全意識,無知的探索可能會危及孩子的安全。

家長作為監護人不可能時時守在寶寶身邊難免失責,可發生意外後能否第一時間預知危險,能否專業地進行處置,就凸顯媽媽的個人能力了。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少了一粒鈕釦電池”,奶奶的一句話讓媽媽坐立不安

玲玲的兒子今年2歲了,白天由婆婆費心照顧,晚上回家後媽媽全權接受孩子的看護職責。

前天晚上回家,和婆婆“交接班”的過程,婆婆一句話讓玲玲坐立不安。

“寶寶,你把電池放哪了?剛剛還在的啊”婆婆不自覺地詢問寶寶。

“電池找不到了嗎?啥樣的……”玲玲不以為然地發問。

“就手錶上的小電池,鈕釦電池,寶寶剛剛還玩來著”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聽到“鈕釦電池”四個字玲玲一股焦急湧上心頭。

玲玲趕忙招呼丈夫和公公一起出來,在全家翻找這粒電池。茶几、沙發、客廳的邊邊角角幾乎都翻個遍了也沒能找到,這下玲玲更著急了,滿臉盡顯焦慮和不安。

婆婆則有些惱怒兒媳的“大題小作”,認為兒媳是故意挑刺找茬:“不就是一塊電池麼,找不到就再買一個,至於這麼大費周章嗎?”

“媽,不是電池的事,寶寶要是吞了電池,不是卡住這麼簡單,會灼傷器官,要命的事……

聽到這話婆婆也慌了,因為婆婆也不確定寶寶有沒有吃下電池:“這麼嚴重?那快去醫院吧……”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就怕來不及了,對了媽,前幾天買的蜂蜜在嗎?快拿來……”

拿到蜂蜜,玲玲立馬讓孩子多喝幾口,趕忙起身往醫院趕去。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孩子誤吞鈕釦電池,媽媽的一系列專業的處置操作,醫生豎起了大拇指

等到抱著孩子來了醫院,玲玲和醫生說出了自己懷疑寶寶可能誤吞了鈕釦電池,也告知了自己的緊急處置,醫生連忙給孩子安排了CT。

結果確認,鈕釦電池的確被吞了,在寶寶的肚子裡,立即給孩子安排了手術,順利取出了電池。

事後,醫生豎起拇指高度誇讚了玲玲的“大題小做”。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先是第一時間重視了鈕釦電池的丟失,在找不到的情況下,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寶寶誤吞

★隨後的一步更關鍵,蜂蜜進入腸胃後,很好的給電池和內臟組織做了屏障隔離中和鹼性電池的危害,才導致寶寶的腸胃沒有明顯的灼傷,只有輕微的糜爛。

醫生回憶,自己從醫數十年,見過吞電池的孩子很多,可能把風險規避的如此小,同時有把握住了黃金搶救時間的,實屬少見。

即便是醫護人員都不見得有這份應急能力,挽救了寶寶的健康,這位媽媽太牛了!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鈕釦電池,對於6歲以下寶寶是高危品,嚴禁玩耍

1)鈕釦電池極易被誤吞

鈕釦電池體積小,常見於手錶、電子秤、小型玩具中,可因為其金屬外觀,冰涼的質感,往往對孩子有很強的誘惑性,孩子看到會忍不住塞入口中。

2)鈕釦電池誤吞後的危害

▲卡在食道:比異物卡喉更嚴重的是,鈕釦電池會和內臟組織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強腐蝕性,一般食道腐蝕會在1小時內發生。

▲誤吞入胃:這種比卡喉還嚴重,卡喉一般寶寶會有明顯的反應,家長會第一時間發現,可吞如胃中若是寶寶沒有反饋,2個小時內,電池就會在體內產生電解溶液,開始灼傷胃部器官,一般這時候再去醫院,再快的處置也避免不了穿孔的發生,嚴重的危及性命。

"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年幼的寶寶對家裡的任何物件都透露著“好奇”,他們剛剛開始認識世界,想要全方位的探索,而探索的方式往往都是看、摸、吃……

正是這種探索方式,讓很多寶媽覺得不放心,畢竟小寶寶沒有安全意識,無知的探索可能會危及孩子的安全。

家長作為監護人不可能時時守在寶寶身邊難免失責,可發生意外後能否第一時間預知危險,能否專業地進行處置,就凸顯媽媽的個人能力了。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少了一粒鈕釦電池”,奶奶的一句話讓媽媽坐立不安

玲玲的兒子今年2歲了,白天由婆婆費心照顧,晚上回家後媽媽全權接受孩子的看護職責。

前天晚上回家,和婆婆“交接班”的過程,婆婆一句話讓玲玲坐立不安。

“寶寶,你把電池放哪了?剛剛還在的啊”婆婆不自覺地詢問寶寶。

“電池找不到了嗎?啥樣的……”玲玲不以為然地發問。

“就手錶上的小電池,鈕釦電池,寶寶剛剛還玩來著”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聽到“鈕釦電池”四個字玲玲一股焦急湧上心頭。

玲玲趕忙招呼丈夫和公公一起出來,在全家翻找這粒電池。茶几、沙發、客廳的邊邊角角幾乎都翻個遍了也沒能找到,這下玲玲更著急了,滿臉盡顯焦慮和不安。

婆婆則有些惱怒兒媳的“大題小作”,認為兒媳是故意挑刺找茬:“不就是一塊電池麼,找不到就再買一個,至於這麼大費周章嗎?”

“媽,不是電池的事,寶寶要是吞了電池,不是卡住這麼簡單,會灼傷器官,要命的事……

聽到這話婆婆也慌了,因為婆婆也不確定寶寶有沒有吃下電池:“這麼嚴重?那快去醫院吧……”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就怕來不及了,對了媽,前幾天買的蜂蜜在嗎?快拿來……”

拿到蜂蜜,玲玲立馬讓孩子多喝幾口,趕忙起身往醫院趕去。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孩子誤吞鈕釦電池,媽媽的一系列專業的處置操作,醫生豎起了大拇指

等到抱著孩子來了醫院,玲玲和醫生說出了自己懷疑寶寶可能誤吞了鈕釦電池,也告知了自己的緊急處置,醫生連忙給孩子安排了CT。

結果確認,鈕釦電池的確被吞了,在寶寶的肚子裡,立即給孩子安排了手術,順利取出了電池。

事後,醫生豎起拇指高度誇讚了玲玲的“大題小做”。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先是第一時間重視了鈕釦電池的丟失,在找不到的情況下,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寶寶誤吞

★隨後的一步更關鍵,蜂蜜進入腸胃後,很好的給電池和內臟組織做了屏障隔離中和鹼性電池的危害,才導致寶寶的腸胃沒有明顯的灼傷,只有輕微的糜爛。

醫生回憶,自己從醫數十年,見過吞電池的孩子很多,可能把風險規避的如此小,同時有把握住了黃金搶救時間的,實屬少見。

即便是醫護人員都不見得有這份應急能力,挽救了寶寶的健康,這位媽媽太牛了!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鈕釦電池,對於6歲以下寶寶是高危品,嚴禁玩耍

1)鈕釦電池極易被誤吞

鈕釦電池體積小,常見於手錶、電子秤、小型玩具中,可因為其金屬外觀,冰涼的質感,往往對孩子有很強的誘惑性,孩子看到會忍不住塞入口中。

2)鈕釦電池誤吞後的危害

▲卡在食道:比異物卡喉更嚴重的是,鈕釦電池會和內臟組織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強腐蝕性,一般食道腐蝕會在1小時內發生。

▲誤吞入胃:這種比卡喉還嚴重,卡喉一般寶寶會有明顯的反應,家長會第一時間發現,可吞如胃中若是寶寶沒有反饋,2個小時內,電池就會在體內產生電解溶液,開始灼傷胃部器官,一般這時候再去醫院,再快的處置也避免不了穿孔的發生,嚴重的危及性命。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3)誤吞鈕釦電池如何應急處置

▲及時發現,儘快取出:只有在黃金2小時內,儘快取出才能更好的保證寶寶的腸胃不被灼傷,可一般這種情況,家人很難及時做出處置,必須入院處置。

▲吞服大量粘性液體:美國兒童醫院曾經做過實驗,粘性液體能夠給電池和肉質組織提供保護介質,中和電池的鹼性灼傷,比如檸檬汁、果汁、蘇打水這類的都可以,而其中效果最好的就是蜂蜜。

▲鈕釦電池含汞,蜂蜜能稀釋:為了提高鈕釦電池的使用壽命,防止漏液,鈕釦電池是含汞(水銀)的,蜂蜜可以有效的稀釋水銀,再加上味道甜孩子能更好的配合,所以誤吞鈕釦電池,喝蜂蜜是最佳的處置和保護手段。

寶媽們,最好還是避免家中出現鈕釦電池這類高危險品,同時記住正確的應急處置,關鍵時刻能救命。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加入粉絲圈,給你不一樣的育兒知識,限時免費中……

"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年幼的寶寶對家裡的任何物件都透露著“好奇”,他們剛剛開始認識世界,想要全方位的探索,而探索的方式往往都是看、摸、吃……

正是這種探索方式,讓很多寶媽覺得不放心,畢竟小寶寶沒有安全意識,無知的探索可能會危及孩子的安全。

家長作為監護人不可能時時守在寶寶身邊難免失責,可發生意外後能否第一時間預知危險,能否專業地進行處置,就凸顯媽媽的個人能力了。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少了一粒鈕釦電池”,奶奶的一句話讓媽媽坐立不安

玲玲的兒子今年2歲了,白天由婆婆費心照顧,晚上回家後媽媽全權接受孩子的看護職責。

前天晚上回家,和婆婆“交接班”的過程,婆婆一句話讓玲玲坐立不安。

“寶寶,你把電池放哪了?剛剛還在的啊”婆婆不自覺地詢問寶寶。

“電池找不到了嗎?啥樣的……”玲玲不以為然地發問。

“就手錶上的小電池,鈕釦電池,寶寶剛剛還玩來著”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聽到“鈕釦電池”四個字玲玲一股焦急湧上心頭。

玲玲趕忙招呼丈夫和公公一起出來,在全家翻找這粒電池。茶几、沙發、客廳的邊邊角角幾乎都翻個遍了也沒能找到,這下玲玲更著急了,滿臉盡顯焦慮和不安。

婆婆則有些惱怒兒媳的“大題小作”,認為兒媳是故意挑刺找茬:“不就是一塊電池麼,找不到就再買一個,至於這麼大費周章嗎?”

“媽,不是電池的事,寶寶要是吞了電池,不是卡住這麼簡單,會灼傷器官,要命的事……

聽到這話婆婆也慌了,因為婆婆也不確定寶寶有沒有吃下電池:“這麼嚴重?那快去醫院吧……”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就怕來不及了,對了媽,前幾天買的蜂蜜在嗎?快拿來……”

拿到蜂蜜,玲玲立馬讓孩子多喝幾口,趕忙起身往醫院趕去。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孩子誤吞鈕釦電池,媽媽的一系列專業的處置操作,醫生豎起了大拇指

等到抱著孩子來了醫院,玲玲和醫生說出了自己懷疑寶寶可能誤吞了鈕釦電池,也告知了自己的緊急處置,醫生連忙給孩子安排了CT。

結果確認,鈕釦電池的確被吞了,在寶寶的肚子裡,立即給孩子安排了手術,順利取出了電池。

事後,醫生豎起拇指高度誇讚了玲玲的“大題小做”。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先是第一時間重視了鈕釦電池的丟失,在找不到的情況下,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寶寶誤吞

★隨後的一步更關鍵,蜂蜜進入腸胃後,很好的給電池和內臟組織做了屏障隔離中和鹼性電池的危害,才導致寶寶的腸胃沒有明顯的灼傷,只有輕微的糜爛。

醫生回憶,自己從醫數十年,見過吞電池的孩子很多,可能把風險規避的如此小,同時有把握住了黃金搶救時間的,實屬少見。

即便是醫護人員都不見得有這份應急能力,挽救了寶寶的健康,這位媽媽太牛了!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鈕釦電池,對於6歲以下寶寶是高危品,嚴禁玩耍

1)鈕釦電池極易被誤吞

鈕釦電池體積小,常見於手錶、電子秤、小型玩具中,可因為其金屬外觀,冰涼的質感,往往對孩子有很強的誘惑性,孩子看到會忍不住塞入口中。

2)鈕釦電池誤吞後的危害

▲卡在食道:比異物卡喉更嚴重的是,鈕釦電池會和內臟組織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強腐蝕性,一般食道腐蝕會在1小時內發生。

▲誤吞入胃:這種比卡喉還嚴重,卡喉一般寶寶會有明顯的反應,家長會第一時間發現,可吞如胃中若是寶寶沒有反饋,2個小時內,電池就會在體內產生電解溶液,開始灼傷胃部器官,一般這時候再去醫院,再快的處置也避免不了穿孔的發生,嚴重的危及性命。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3)誤吞鈕釦電池如何應急處置

▲及時發現,儘快取出:只有在黃金2小時內,儘快取出才能更好的保證寶寶的腸胃不被灼傷,可一般這種情況,家人很難及時做出處置,必須入院處置。

▲吞服大量粘性液體:美國兒童醫院曾經做過實驗,粘性液體能夠給電池和肉質組織提供保護介質,中和電池的鹼性灼傷,比如檸檬汁、果汁、蘇打水這類的都可以,而其中效果最好的就是蜂蜜。

▲鈕釦電池含汞,蜂蜜能稀釋:為了提高鈕釦電池的使用壽命,防止漏液,鈕釦電池是含汞(水銀)的,蜂蜜可以有效的稀釋水銀,再加上味道甜孩子能更好的配合,所以誤吞鈕釦電池,喝蜂蜜是最佳的處置和保護手段。

寶媽們,最好還是避免家中出現鈕釦電池這類高危險品,同時記住正確的應急處置,關鍵時刻能救命。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加入粉絲圈,給你不一樣的育兒知識,限時免費中……

寶寶誤吞鈕釦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