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不完美媽媽 玩具 讀書 親子閱讀V吧 2019-09-07
"

"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你可能為孩子操碎了心,可孩子卻不是你想要他成為的樣子。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也將因為你而不一樣。

情緒的本身是與生俱來的。高興會提高你的注意力,進而會提高你的學習動機進而很容易能激發你的長程記憶。換句話說孩子喜歡的東西,他會更樂意去學,學習效果也會更好,玩中學,學中玩,其實這就是運用到了對情緒的瞭解,寓教於樂。

難過,可能我們會說難過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其實有的,當我們遇到難過的事情,我們會哭,那這就是生理反應以解除我們的壓力。

"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你可能為孩子操碎了心,可孩子卻不是你想要他成為的樣子。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也將因為你而不一樣。

情緒的本身是與生俱來的。高興會提高你的注意力,進而會提高你的學習動機進而很容易能激發你的長程記憶。換句話說孩子喜歡的東西,他會更樂意去學,學習效果也會更好,玩中學,學中玩,其實這就是運用到了對情緒的瞭解,寓教於樂。

難過,可能我們會說難過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其實有的,當我們遇到難過的事情,我們會哭,那這就是生理反應以解除我們的壓力。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所以,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壞情緒或好情緒,只是會有讓我們不舒服的情緒,其實這些不舒服的情緒會幫助我們度過。

情緒障礙,長期生活在某一種情緒裡,比如說壓力、恐懼,那對孩子的長大過程就會產生所謂的心理疾病、學習障礙或不良的人際關係。所以家長之間不要讓孩子長期處於一種吼叫、吵架的環境中。

如果孩子發脾氣時的行為是摔東西、對大人吼叫、打大人,針對這些行為問題,我們的情緒導引的目標不是讓孩子不發脾氣因為發脾氣是與生俱來的自然現象,重要的是發了脾氣之後你做了什麼

情緒教養的目標是引導我們的孩子認知情緒、學習調節情緒、進而選擇合宜的表達方式

"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你可能為孩子操碎了心,可孩子卻不是你想要他成為的樣子。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也將因為你而不一樣。

情緒的本身是與生俱來的。高興會提高你的注意力,進而會提高你的學習動機進而很容易能激發你的長程記憶。換句話說孩子喜歡的東西,他會更樂意去學,學習效果也會更好,玩中學,學中玩,其實這就是運用到了對情緒的瞭解,寓教於樂。

難過,可能我們會說難過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其實有的,當我們遇到難過的事情,我們會哭,那這就是生理反應以解除我們的壓力。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所以,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壞情緒或好情緒,只是會有讓我們不舒服的情緒,其實這些不舒服的情緒會幫助我們度過。

情緒障礙,長期生活在某一種情緒裡,比如說壓力、恐懼,那對孩子的長大過程就會產生所謂的心理疾病、學習障礙或不良的人際關係。所以家長之間不要讓孩子長期處於一種吼叫、吵架的環境中。

如果孩子發脾氣時的行為是摔東西、對大人吼叫、打大人,針對這些行為問題,我們的情緒導引的目標不是讓孩子不發脾氣因為發脾氣是與生俱來的自然現象,重要的是發了脾氣之後你做了什麼

情緒教養的目標是引導我們的孩子認知情緒、學習調節情緒、進而選擇合宜的表達方式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比如說孩子不喜歡刷牙,他不喜歡做這件事情,因為他覺得刷牙很麻煩,那我們要讓孩子認識到這個時候的感受是生氣的,它的名稱是生氣。所以情緒教育的第一步是教會孩子學會命名各種情緒,這個名稱叫開心,這個名稱叫憤怒、這個名稱叫嫉妒等,我們可以結合孩子的一些繪本通過圖片教會孩子學會認知感受和命名情緒,而且是什麼事情引發的感受,我們才能事先預防和溝通。

孩子生氣時,家長可以告訴他:“你當然可以生氣,因為你碰到不順心的事情,但當你選擇的行為是打人的話,那你選擇的這個行為是不對的,是不允許的。”往往這個時候家長越是動怒、動粗、打罵,越是引起親子大戰因為這時候你的行為剛好示範給孩子看,你看吧,爸媽自己生氣時就是在罵人、打人,剛好增強了孩子打人、摔東西這種行為去表達他的憤怒的方式。

所以當家長越是平靜越是不被捲入孩子的風波孩子越能慢慢的平靜下來

"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你可能為孩子操碎了心,可孩子卻不是你想要他成為的樣子。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也將因為你而不一樣。

情緒的本身是與生俱來的。高興會提高你的注意力,進而會提高你的學習動機進而很容易能激發你的長程記憶。換句話說孩子喜歡的東西,他會更樂意去學,學習效果也會更好,玩中學,學中玩,其實這就是運用到了對情緒的瞭解,寓教於樂。

難過,可能我們會說難過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其實有的,當我們遇到難過的事情,我們會哭,那這就是生理反應以解除我們的壓力。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所以,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壞情緒或好情緒,只是會有讓我們不舒服的情緒,其實這些不舒服的情緒會幫助我們度過。

情緒障礙,長期生活在某一種情緒裡,比如說壓力、恐懼,那對孩子的長大過程就會產生所謂的心理疾病、學習障礙或不良的人際關係。所以家長之間不要讓孩子長期處於一種吼叫、吵架的環境中。

如果孩子發脾氣時的行為是摔東西、對大人吼叫、打大人,針對這些行為問題,我們的情緒導引的目標不是讓孩子不發脾氣因為發脾氣是與生俱來的自然現象,重要的是發了脾氣之後你做了什麼

情緒教養的目標是引導我們的孩子認知情緒、學習調節情緒、進而選擇合宜的表達方式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比如說孩子不喜歡刷牙,他不喜歡做這件事情,因為他覺得刷牙很麻煩,那我們要讓孩子認識到這個時候的感受是生氣的,它的名稱是生氣。所以情緒教育的第一步是教會孩子學會命名各種情緒,這個名稱叫開心,這個名稱叫憤怒、這個名稱叫嫉妒等,我們可以結合孩子的一些繪本通過圖片教會孩子學會認知感受和命名情緒,而且是什麼事情引發的感受,我們才能事先預防和溝通。

孩子生氣時,家長可以告訴他:“你當然可以生氣,因為你碰到不順心的事情,但當你選擇的行為是打人的話,那你選擇的這個行為是不對的,是不允許的。”往往這個時候家長越是動怒、動粗、打罵,越是引起親子大戰因為這時候你的行為剛好示範給孩子看,你看吧,爸媽自己生氣時就是在罵人、打人,剛好增強了孩子打人、摔東西這種行為去表達他的憤怒的方式。

所以當家長越是平靜越是不被捲入孩子的風波孩子越能慢慢的平靜下來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學會幫助孩子指認情緒。平常和孩子相處中要學會和孩子談論情緒,因為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都會引發我們某一樣情緒和感受,越是能夠和孩子談論情緒的父母,他們在情緒教養的路上越是成熟,因為一旦有了情緒名稱,你就知道如何處理它後面情緒會產生的反應。

幫助孩子掌握自己的感受。家長有遇到自己不好的情緒和感受時,可以通過溝通和說的方式去緩解,孩子他就會學會大人會通過這種方式來處理,同時他也會學會感知別人的情緒

發展孩子對他人的同理心。情緒發展就是發出對他人的同理心,即感同身受,比如孩子不喜歡媽媽受傷,不喜歡媽媽不開心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長大以後孩子會學會和他人或者另一半在人際關係中良性互動,養成更優秀的人格。

那如何幫助孩子更好的情緒發展呢?有一個很重要的大前提就是越是家庭關係穩定,也就是說當我們的家庭環境越是平靜、溫暖和規律,孩子的情緒發展通常也會比較好。但要強調的一點,平靜溫暖有規律的家庭環境的氣氛不代表家人沒有意見不同的時候,重點是我們有沒有辦法找到一個互相退讓的解決方式,這點很重要。我們在協調讓孩子能夠跟我們之間有良性互動的基礎是我們能不能站在統一戰線上找到互相滿意的方式。

"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你可能為孩子操碎了心,可孩子卻不是你想要他成為的樣子。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也將因為你而不一樣。

情緒的本身是與生俱來的。高興會提高你的注意力,進而會提高你的學習動機進而很容易能激發你的長程記憶。換句話說孩子喜歡的東西,他會更樂意去學,學習效果也會更好,玩中學,學中玩,其實這就是運用到了對情緒的瞭解,寓教於樂。

難過,可能我們會說難過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其實有的,當我們遇到難過的事情,我們會哭,那這就是生理反應以解除我們的壓力。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所以,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壞情緒或好情緒,只是會有讓我們不舒服的情緒,其實這些不舒服的情緒會幫助我們度過。

情緒障礙,長期生活在某一種情緒裡,比如說壓力、恐懼,那對孩子的長大過程就會產生所謂的心理疾病、學習障礙或不良的人際關係。所以家長之間不要讓孩子長期處於一種吼叫、吵架的環境中。

如果孩子發脾氣時的行為是摔東西、對大人吼叫、打大人,針對這些行為問題,我們的情緒導引的目標不是讓孩子不發脾氣因為發脾氣是與生俱來的自然現象,重要的是發了脾氣之後你做了什麼

情緒教養的目標是引導我們的孩子認知情緒、學習調節情緒、進而選擇合宜的表達方式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比如說孩子不喜歡刷牙,他不喜歡做這件事情,因為他覺得刷牙很麻煩,那我們要讓孩子認識到這個時候的感受是生氣的,它的名稱是生氣。所以情緒教育的第一步是教會孩子學會命名各種情緒,這個名稱叫開心,這個名稱叫憤怒、這個名稱叫嫉妒等,我們可以結合孩子的一些繪本通過圖片教會孩子學會認知感受和命名情緒,而且是什麼事情引發的感受,我們才能事先預防和溝通。

孩子生氣時,家長可以告訴他:“你當然可以生氣,因為你碰到不順心的事情,但當你選擇的行為是打人的話,那你選擇的這個行為是不對的,是不允許的。”往往這個時候家長越是動怒、動粗、打罵,越是引起親子大戰因為這時候你的行為剛好示範給孩子看,你看吧,爸媽自己生氣時就是在罵人、打人,剛好增強了孩子打人、摔東西這種行為去表達他的憤怒的方式。

所以當家長越是平靜越是不被捲入孩子的風波孩子越能慢慢的平靜下來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學會幫助孩子指認情緒。平常和孩子相處中要學會和孩子談論情緒,因為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都會引發我們某一樣情緒和感受,越是能夠和孩子談論情緒的父母,他們在情緒教養的路上越是成熟,因為一旦有了情緒名稱,你就知道如何處理它後面情緒會產生的反應。

幫助孩子掌握自己的感受。家長有遇到自己不好的情緒和感受時,可以通過溝通和說的方式去緩解,孩子他就會學會大人會通過這種方式來處理,同時他也會學會感知別人的情緒

發展孩子對他人的同理心。情緒發展就是發出對他人的同理心,即感同身受,比如孩子不喜歡媽媽受傷,不喜歡媽媽不開心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長大以後孩子會學會和他人或者另一半在人際關係中良性互動,養成更優秀的人格。

那如何幫助孩子更好的情緒發展呢?有一個很重要的大前提就是越是家庭關係穩定,也就是說當我們的家庭環境越是平靜、溫暖和規律,孩子的情緒發展通常也會比較好。但要強調的一點,平靜溫暖有規律的家庭環境的氣氛不代表家人沒有意見不同的時候,重點是我們有沒有辦法找到一個互相退讓的解決方式,這點很重要。我們在協調讓孩子能夠跟我們之間有良性互動的基礎是我們能不能站在統一戰線上找到互相滿意的方式。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接納孩子的情緒。不管他這個時候的感覺是生氣還是開心,你要去接納孩子的情緒,不是去消除它。坦白的講就是當孩子的鏡子,要如實的反應他的情緒,而不是否定情緒。比如當孩子生氣時,你可能會說:有什麼好生氣的! 這就是在否定孩子的感覺。你可以換種方式:我知道你很生氣,當你做到接納孩子情緒時,你是在尊重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在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當對方在覺得你不瞭解我,他的直接的想法就是跟你唱反調,因為你根本就不懂我,你就是在罵我,儘管你的用意是多少良善,他依舊聽不進去。

與孩子談論情緒感受。當你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跟孩子在談論情緒事件時,你就是在做一個很好的示範那就是溝通,你會把你的心裡話說出來,而且能正確的分析開放式的接納,而且教會孩子去聆聽。

鼓勵孩子表達。當跟孩子在親子閱讀中都可以鼓勵孩子通過繪本中學會去表達,哦,這個主角會生氣,那個主角通過什麼方式去表達。

讚賞孩子保持平靜、不失控的努力。試著去說反話:我知道如果我沒有立即幫你拿東西,你一定會發脾氣的。他可能說:不會的。你就要讚賞:真的嗎?那現在你等我一下。當然不要等太久,甚至一分鐘,你說:你真的沒有在發脾氣哇,謝謝你等媽媽。這就是用具體的方式去稱讚孩子不失控的努力。

"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你可能為孩子操碎了心,可孩子卻不是你想要他成為的樣子。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也將因為你而不一樣。

情緒的本身是與生俱來的。高興會提高你的注意力,進而會提高你的學習動機進而很容易能激發你的長程記憶。換句話說孩子喜歡的東西,他會更樂意去學,學習效果也會更好,玩中學,學中玩,其實這就是運用到了對情緒的瞭解,寓教於樂。

難過,可能我們會說難過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其實有的,當我們遇到難過的事情,我們會哭,那這就是生理反應以解除我們的壓力。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所以,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壞情緒或好情緒,只是會有讓我們不舒服的情緒,其實這些不舒服的情緒會幫助我們度過。

情緒障礙,長期生活在某一種情緒裡,比如說壓力、恐懼,那對孩子的長大過程就會產生所謂的心理疾病、學習障礙或不良的人際關係。所以家長之間不要讓孩子長期處於一種吼叫、吵架的環境中。

如果孩子發脾氣時的行為是摔東西、對大人吼叫、打大人,針對這些行為問題,我們的情緒導引的目標不是讓孩子不發脾氣因為發脾氣是與生俱來的自然現象,重要的是發了脾氣之後你做了什麼

情緒教養的目標是引導我們的孩子認知情緒、學習調節情緒、進而選擇合宜的表達方式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比如說孩子不喜歡刷牙,他不喜歡做這件事情,因為他覺得刷牙很麻煩,那我們要讓孩子認識到這個時候的感受是生氣的,它的名稱是生氣。所以情緒教育的第一步是教會孩子學會命名各種情緒,這個名稱叫開心,這個名稱叫憤怒、這個名稱叫嫉妒等,我們可以結合孩子的一些繪本通過圖片教會孩子學會認知感受和命名情緒,而且是什麼事情引發的感受,我們才能事先預防和溝通。

孩子生氣時,家長可以告訴他:“你當然可以生氣,因為你碰到不順心的事情,但當你選擇的行為是打人的話,那你選擇的這個行為是不對的,是不允許的。”往往這個時候家長越是動怒、動粗、打罵,越是引起親子大戰因為這時候你的行為剛好示範給孩子看,你看吧,爸媽自己生氣時就是在罵人、打人,剛好增強了孩子打人、摔東西這種行為去表達他的憤怒的方式。

所以當家長越是平靜越是不被捲入孩子的風波孩子越能慢慢的平靜下來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學會幫助孩子指認情緒。平常和孩子相處中要學會和孩子談論情緒,因為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都會引發我們某一樣情緒和感受,越是能夠和孩子談論情緒的父母,他們在情緒教養的路上越是成熟,因為一旦有了情緒名稱,你就知道如何處理它後面情緒會產生的反應。

幫助孩子掌握自己的感受。家長有遇到自己不好的情緒和感受時,可以通過溝通和說的方式去緩解,孩子他就會學會大人會通過這種方式來處理,同時他也會學會感知別人的情緒

發展孩子對他人的同理心。情緒發展就是發出對他人的同理心,即感同身受,比如孩子不喜歡媽媽受傷,不喜歡媽媽不開心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長大以後孩子會學會和他人或者另一半在人際關係中良性互動,養成更優秀的人格。

那如何幫助孩子更好的情緒發展呢?有一個很重要的大前提就是越是家庭關係穩定,也就是說當我們的家庭環境越是平靜、溫暖和規律,孩子的情緒發展通常也會比較好。但要強調的一點,平靜溫暖有規律的家庭環境的氣氛不代表家人沒有意見不同的時候,重點是我們有沒有辦法找到一個互相退讓的解決方式,這點很重要。我們在協調讓孩子能夠跟我們之間有良性互動的基礎是我們能不能站在統一戰線上找到互相滿意的方式。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接納孩子的情緒。不管他這個時候的感覺是生氣還是開心,你要去接納孩子的情緒,不是去消除它。坦白的講就是當孩子的鏡子,要如實的反應他的情緒,而不是否定情緒。比如當孩子生氣時,你可能會說:有什麼好生氣的! 這就是在否定孩子的感覺。你可以換種方式:我知道你很生氣,當你做到接納孩子情緒時,你是在尊重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在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當對方在覺得你不瞭解我,他的直接的想法就是跟你唱反調,因為你根本就不懂我,你就是在罵我,儘管你的用意是多少良善,他依舊聽不進去。

與孩子談論情緒感受。當你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跟孩子在談論情緒事件時,你就是在做一個很好的示範那就是溝通,你會把你的心裡話說出來,而且能正確的分析開放式的接納,而且教會孩子去聆聽。

鼓勵孩子表達。當跟孩子在親子閱讀中都可以鼓勵孩子通過繪本中學會去表達,哦,這個主角會生氣,那個主角通過什麼方式去表達。

讚賞孩子保持平靜、不失控的努力。試著去說反話:我知道如果我沒有立即幫你拿東西,你一定會發脾氣的。他可能說:不會的。你就要讚賞:真的嗎?那現在你等我一下。當然不要等太久,甚至一分鐘,你說:你真的沒有在發脾氣哇,謝謝你等媽媽。這就是用具體的方式去稱讚孩子不失控的努力。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幫助孩子區分感受和行為的不同。當孩子搶別人玩具時,這件事是不對的,你要很誠懇的告訴他,媽媽知道你現在很想要玩這個玩具,但你搶別人的玩具是不對的。甚至可以多加一句話:媽媽很愛你,但你搶別人的玩具是不對的。你需要讓孩子知道,不管孩子做了什麼你的愛是無條件的。不要去威脅孩子。比如當你再這樣,媽媽就不愛你了!當你講多了講久了孩子就知道你說的是不算數的,自然他就會不在意。所以誠懇的表達,但你搶別人玩具的行為是不對的,這就是幫助孩子知道愛和行為是區分開來的,就會比較容易選擇合適的方式去改正過來。

提前預警。比如孩子在外面玩,你可以提前去預警:再過半小時我們就要回家了,你是要像大孩子一樣自己走回家還是讓媽媽拉著你的手走回去?這個時候家長越是平靜,越不要捲入孩子的情緒風波中

愛孩子,從瞭解他開始。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你可能為孩子操碎了心,可孩子卻不是你想要他成為的樣子。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也將因為你而不一樣。

情緒的本身是與生俱來的。高興會提高你的注意力,進而會提高你的學習動機進而很容易能激發你的長程記憶。換句話說孩子喜歡的東西,他會更樂意去學,學習效果也會更好,玩中學,學中玩,其實這就是運用到了對情緒的瞭解,寓教於樂。

難過,可能我們會說難過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其實有的,當我們遇到難過的事情,我們會哭,那這就是生理反應以解除我們的壓力。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所以,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壞情緒或好情緒,只是會有讓我們不舒服的情緒,其實這些不舒服的情緒會幫助我們度過。

情緒障礙,長期生活在某一種情緒裡,比如說壓力、恐懼,那對孩子的長大過程就會產生所謂的心理疾病、學習障礙或不良的人際關係。所以家長之間不要讓孩子長期處於一種吼叫、吵架的環境中。

如果孩子發脾氣時的行為是摔東西、對大人吼叫、打大人,針對這些行為問題,我們的情緒導引的目標不是讓孩子不發脾氣因為發脾氣是與生俱來的自然現象,重要的是發了脾氣之後你做了什麼

情緒教養的目標是引導我們的孩子認知情緒、學習調節情緒、進而選擇合宜的表達方式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比如說孩子不喜歡刷牙,他不喜歡做這件事情,因為他覺得刷牙很麻煩,那我們要讓孩子認識到這個時候的感受是生氣的,它的名稱是生氣。所以情緒教育的第一步是教會孩子學會命名各種情緒,這個名稱叫開心,這個名稱叫憤怒、這個名稱叫嫉妒等,我們可以結合孩子的一些繪本通過圖片教會孩子學會認知感受和命名情緒,而且是什麼事情引發的感受,我們才能事先預防和溝通。

孩子生氣時,家長可以告訴他:“你當然可以生氣,因為你碰到不順心的事情,但當你選擇的行為是打人的話,那你選擇的這個行為是不對的,是不允許的。”往往這個時候家長越是動怒、動粗、打罵,越是引起親子大戰因為這時候你的行為剛好示範給孩子看,你看吧,爸媽自己生氣時就是在罵人、打人,剛好增強了孩子打人、摔東西這種行為去表達他的憤怒的方式。

所以當家長越是平靜越是不被捲入孩子的風波孩子越能慢慢的平靜下來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學會幫助孩子指認情緒。平常和孩子相處中要學會和孩子談論情緒,因為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都會引發我們某一樣情緒和感受,越是能夠和孩子談論情緒的父母,他們在情緒教養的路上越是成熟,因為一旦有了情緒名稱,你就知道如何處理它後面情緒會產生的反應。

幫助孩子掌握自己的感受。家長有遇到自己不好的情緒和感受時,可以通過溝通和說的方式去緩解,孩子他就會學會大人會通過這種方式來處理,同時他也會學會感知別人的情緒

發展孩子對他人的同理心。情緒發展就是發出對他人的同理心,即感同身受,比如孩子不喜歡媽媽受傷,不喜歡媽媽不開心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長大以後孩子會學會和他人或者另一半在人際關係中良性互動,養成更優秀的人格。

那如何幫助孩子更好的情緒發展呢?有一個很重要的大前提就是越是家庭關係穩定,也就是說當我們的家庭環境越是平靜、溫暖和規律,孩子的情緒發展通常也會比較好。但要強調的一點,平靜溫暖有規律的家庭環境的氣氛不代表家人沒有意見不同的時候,重點是我們有沒有辦法找到一個互相退讓的解決方式,這點很重要。我們在協調讓孩子能夠跟我們之間有良性互動的基礎是我們能不能站在統一戰線上找到互相滿意的方式。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接納孩子的情緒。不管他這個時候的感覺是生氣還是開心,你要去接納孩子的情緒,不是去消除它。坦白的講就是當孩子的鏡子,要如實的反應他的情緒,而不是否定情緒。比如當孩子生氣時,你可能會說:有什麼好生氣的! 這就是在否定孩子的感覺。你可以換種方式:我知道你很生氣,當你做到接納孩子情緒時,你是在尊重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在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當對方在覺得你不瞭解我,他的直接的想法就是跟你唱反調,因為你根本就不懂我,你就是在罵我,儘管你的用意是多少良善,他依舊聽不進去。

與孩子談論情緒感受。當你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跟孩子在談論情緒事件時,你就是在做一個很好的示範那就是溝通,你會把你的心裡話說出來,而且能正確的分析開放式的接納,而且教會孩子去聆聽。

鼓勵孩子表達。當跟孩子在親子閱讀中都可以鼓勵孩子通過繪本中學會去表達,哦,這個主角會生氣,那個主角通過什麼方式去表達。

讚賞孩子保持平靜、不失控的努力。試著去說反話:我知道如果我沒有立即幫你拿東西,你一定會發脾氣的。他可能說:不會的。你就要讚賞:真的嗎?那現在你等我一下。當然不要等太久,甚至一分鐘,你說:你真的沒有在發脾氣哇,謝謝你等媽媽。這就是用具體的方式去稱讚孩子不失控的努力。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幫助孩子區分感受和行為的不同。當孩子搶別人玩具時,這件事是不對的,你要很誠懇的告訴他,媽媽知道你現在很想要玩這個玩具,但你搶別人的玩具是不對的。甚至可以多加一句話:媽媽很愛你,但你搶別人的玩具是不對的。你需要讓孩子知道,不管孩子做了什麼你的愛是無條件的。不要去威脅孩子。比如當你再這樣,媽媽就不愛你了!當你講多了講久了孩子就知道你說的是不算數的,自然他就會不在意。所以誠懇的表達,但你搶別人玩具的行為是不對的,這就是幫助孩子知道愛和行為是區分開來的,就會比較容易選擇合適的方式去改正過來。

提前預警。比如孩子在外面玩,你可以提前去預警:再過半小時我們就要回家了,你是要像大孩子一樣自己走回家還是讓媽媽拉著你的手走回去?這個時候家長越是平靜,越不要捲入孩子的情緒風波中

愛孩子,從瞭解他開始。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孩子脾氣來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