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
"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夏日的午後,天氣異常悶熱,路上行人寥寥,地鐵裡卻隨處可見行色匆匆的孩子和家長,他們手裡拎著書包,身邊放著水壺,不是在去培訓班上課的路上,就是在下課回家的路上。

淡定的家長,絲毫不受擁擠人群、車廂搖晃的影響,抓住每分每秒引導娃複習;不淡定的家長,在互相吐槽中尋求心靈的安慰:唉,當了媽才知道,選房子啊--游泳館最好在樓下,早教班不要超過5分鐘,生鮮超市不要超過10分鐘,方圓5裡內培訓機構越多越好……

暑假,表面上是假期,其實大家都很忙。

不過,對於有著“家長”這一特殊身份的人來說,早已習慣了這份匆忙。

1

這些匆忙的家長群裡,80後是主力軍。

童年在掏鳥窩、找螞蟻、滾鐵環的散養中度過的80後,一邊唱著許巍的《我像風一樣自由》一邊嚮往遠方的80後,做夢也想不到,做父母后,娃陪讀的課堂就成了我們的詩和遠方。

北大教授渠敬東描繪了80後這一代家長的日常:“一出校門家長馬上就領著孩子進各個輔導班,不進班怎麼辦?孩子將來命運沒法預料,似乎落下一步,就意味著毫無出路。”

陳雪(化名)曾自詡為“佛系”媽媽,打定心思不延續老一輩傳統的教養方法,要讓孩子快樂成長。然而這美好的願景,終究消失在了劇場效應裡。

“身邊家長都鉚足了勁,提高自家娃的競爭力,以後孩子長大了,別的孩子都會鋼琴、會畫畫會編程,我的孩子一無所長,該怎麼辦?要是孩子怪我,當年什麼都沒讓他學,所以現在什麼都不會,我又該怎麼回答呢?所以,就算把自己抽得像個陀螺,也得把班報上……”

"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夏日的午後,天氣異常悶熱,路上行人寥寥,地鐵裡卻隨處可見行色匆匆的孩子和家長,他們手裡拎著書包,身邊放著水壺,不是在去培訓班上課的路上,就是在下課回家的路上。

淡定的家長,絲毫不受擁擠人群、車廂搖晃的影響,抓住每分每秒引導娃複習;不淡定的家長,在互相吐槽中尋求心靈的安慰:唉,當了媽才知道,選房子啊--游泳館最好在樓下,早教班不要超過5分鐘,生鮮超市不要超過10分鐘,方圓5裡內培訓機構越多越好……

暑假,表面上是假期,其實大家都很忙。

不過,對於有著“家長”這一特殊身份的人來說,早已習慣了這份匆忙。

1

這些匆忙的家長群裡,80後是主力軍。

童年在掏鳥窩、找螞蟻、滾鐵環的散養中度過的80後,一邊唱著許巍的《我像風一樣自由》一邊嚮往遠方的80後,做夢也想不到,做父母后,娃陪讀的課堂就成了我們的詩和遠方。

北大教授渠敬東描繪了80後這一代家長的日常:“一出校門家長馬上就領著孩子進各個輔導班,不進班怎麼辦?孩子將來命運沒法預料,似乎落下一步,就意味著毫無出路。”

陳雪(化名)曾自詡為“佛系”媽媽,打定心思不延續老一輩傳統的教養方法,要讓孩子快樂成長。然而這美好的願景,終究消失在了劇場效應裡。

“身邊家長都鉚足了勁,提高自家娃的競爭力,以後孩子長大了,別的孩子都會鋼琴、會畫畫會編程,我的孩子一無所長,該怎麼辦?要是孩子怪我,當年什麼都沒讓他學,所以現在什麼都不會,我又該怎麼回答呢?所以,就算把自己抽得像個陀螺,也得把班報上……”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電影截圖)

實際上,輔導班只是入場券,進了賽道,方能感受人間萬象。

身處家長鄙視鏈頂端的,是學歷高又勤奮的“硬核派”選手。

他們自己就是當年的學霸,雖然已是中年老父母,說到奧數,還興奮得像中學生一樣,隨手扯張餐巾紙,就能出道奧數題,還能衍生出多種解題思路……普通家長只有羨慕的份兒,因為已經看不懂娃的數學題。

"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夏日的午後,天氣異常悶熱,路上行人寥寥,地鐵裡卻隨處可見行色匆匆的孩子和家長,他們手裡拎著書包,身邊放著水壺,不是在去培訓班上課的路上,就是在下課回家的路上。

淡定的家長,絲毫不受擁擠人群、車廂搖晃的影響,抓住每分每秒引導娃複習;不淡定的家長,在互相吐槽中尋求心靈的安慰:唉,當了媽才知道,選房子啊--游泳館最好在樓下,早教班不要超過5分鐘,生鮮超市不要超過10分鐘,方圓5裡內培訓機構越多越好……

暑假,表面上是假期,其實大家都很忙。

不過,對於有著“家長”這一特殊身份的人來說,早已習慣了這份匆忙。

1

這些匆忙的家長群裡,80後是主力軍。

童年在掏鳥窩、找螞蟻、滾鐵環的散養中度過的80後,一邊唱著許巍的《我像風一樣自由》一邊嚮往遠方的80後,做夢也想不到,做父母后,娃陪讀的課堂就成了我們的詩和遠方。

北大教授渠敬東描繪了80後這一代家長的日常:“一出校門家長馬上就領著孩子進各個輔導班,不進班怎麼辦?孩子將來命運沒法預料,似乎落下一步,就意味著毫無出路。”

陳雪(化名)曾自詡為“佛系”媽媽,打定心思不延續老一輩傳統的教養方法,要讓孩子快樂成長。然而這美好的願景,終究消失在了劇場效應裡。

“身邊家長都鉚足了勁,提高自家娃的競爭力,以後孩子長大了,別的孩子都會鋼琴、會畫畫會編程,我的孩子一無所長,該怎麼辦?要是孩子怪我,當年什麼都沒讓他學,所以現在什麼都不會,我又該怎麼回答呢?所以,就算把自己抽得像個陀螺,也得把班報上……”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電影截圖)

實際上,輔導班只是入場券,進了賽道,方能感受人間萬象。

身處家長鄙視鏈頂端的,是學歷高又勤奮的“硬核派”選手。

他們自己就是當年的學霸,雖然已是中年老父母,說到奧數,還興奮得像中學生一樣,隨手扯張餐巾紙,就能出道奧數題,還能衍生出多種解題思路……普通家長只有羨慕的份兒,因為已經看不懂娃的數學題。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

深藏不露的,是“演技派”選手。

他們一邊對外宣稱:小孩這麼小,為什麼要那麼早把他們推向競爭的泥潭,完全體會不到童年該有的樂趣!一邊緊盯KET、PET,報名堪比打新股,瞬間把系統擠到崩潰。希望自家小孩與同齡人拉開差距,抓住彎道超車的好時機。

能把天聊死的,是“炫夫派”選手。

她們帶著舉重若輕地微笑,以及頗有遠見的語氣:還好當初結婚選了個清華博士,是明智的。我當時想的就是,找老公一定要能輔導孩子功課的……

"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夏日的午後,天氣異常悶熱,路上行人寥寥,地鐵裡卻隨處可見行色匆匆的孩子和家長,他們手裡拎著書包,身邊放著水壺,不是在去培訓班上課的路上,就是在下課回家的路上。

淡定的家長,絲毫不受擁擠人群、車廂搖晃的影響,抓住每分每秒引導娃複習;不淡定的家長,在互相吐槽中尋求心靈的安慰:唉,當了媽才知道,選房子啊--游泳館最好在樓下,早教班不要超過5分鐘,生鮮超市不要超過10分鐘,方圓5裡內培訓機構越多越好……

暑假,表面上是假期,其實大家都很忙。

不過,對於有著“家長”這一特殊身份的人來說,早已習慣了這份匆忙。

1

這些匆忙的家長群裡,80後是主力軍。

童年在掏鳥窩、找螞蟻、滾鐵環的散養中度過的80後,一邊唱著許巍的《我像風一樣自由》一邊嚮往遠方的80後,做夢也想不到,做父母后,娃陪讀的課堂就成了我們的詩和遠方。

北大教授渠敬東描繪了80後這一代家長的日常:“一出校門家長馬上就領著孩子進各個輔導班,不進班怎麼辦?孩子將來命運沒法預料,似乎落下一步,就意味著毫無出路。”

陳雪(化名)曾自詡為“佛系”媽媽,打定心思不延續老一輩傳統的教養方法,要讓孩子快樂成長。然而這美好的願景,終究消失在了劇場效應裡。

“身邊家長都鉚足了勁,提高自家娃的競爭力,以後孩子長大了,別的孩子都會鋼琴、會畫畫會編程,我的孩子一無所長,該怎麼辦?要是孩子怪我,當年什麼都沒讓他學,所以現在什麼都不會,我又該怎麼回答呢?所以,就算把自己抽得像個陀螺,也得把班報上……”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電影截圖)

實際上,輔導班只是入場券,進了賽道,方能感受人間萬象。

身處家長鄙視鏈頂端的,是學歷高又勤奮的“硬核派”選手。

他們自己就是當年的學霸,雖然已是中年老父母,說到奧數,還興奮得像中學生一樣,隨手扯張餐巾紙,就能出道奧數題,還能衍生出多種解題思路……普通家長只有羨慕的份兒,因為已經看不懂娃的數學題。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

深藏不露的,是“演技派”選手。

他們一邊對外宣稱:小孩這麼小,為什麼要那麼早把他們推向競爭的泥潭,完全體會不到童年該有的樂趣!一邊緊盯KET、PET,報名堪比打新股,瞬間把系統擠到崩潰。希望自家小孩與同齡人拉開差距,抓住彎道超車的好時機。

能把天聊死的,是“炫夫派”選手。

她們帶著舉重若輕地微笑,以及頗有遠見的語氣:還好當初結婚選了個清華博士,是明智的。我當時想的就是,找老公一定要能輔導孩子功課的……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這個各色人等組成的江湖裡,不同派系,秉承著同一個信仰:

在教育軍備競賽你追我趕的賽道上,生活?不存在的。

每一分錢和每一分時間,都應該花在保值增值上。

智研諮詢發佈的《2018-2024年中國教育行業分析與投資決策諮詢報告》顯示,國內中產家庭教育投入較10年前提升100%以上的比例達到54%。十年之間,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將大量財力人力投入到教育上。

當90後的小姐姐喊出“要對自己好一點”的口號時,我們80後的老母親隨時隨地都“可以對自己狠一點”。

在一個80後老母親的眼裡,一瓶海藍之謎就是兩節鋼琴課,一條連衣裙就是一節英語課,上街隨便逛逛就給娃報個書法班,自己在星巴克喝杯咖啡都嫌耽誤時間。

就如網上一段子所講,“每次花錢我老婆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錢要花在刀刃上。後來我懂了,我兒子就叫刀刃兒。”

2

80後這屆家長,雖然沒有生活,卻有夢想。

夢想就是支撐我們前行的力量。

平常晚六點到八點,打開高德地圖,城市裡各大培訓和教育機構所在的寫字樓和商場門前的“堵點”,是被夢想點燃的版圖。

鋼琴小提琴、畫畫擊劍跆拳道……誰也不知道娃擅長哪一樣。

學不好怎麼辦?

萬一學好了呢?

物賽奧賽KET……哪一個都不能落下。

拼不過怎麼辦?

萬一拼過了呢?

幼升小、小升初、調考點招六小強……每一場都是沒有硝煙的戰役。

衝不進牛校怎麼辦?

萬一衝進去了呢?

用一句著名的電影臺詞來總結,就是: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夏日的午後,天氣異常悶熱,路上行人寥寥,地鐵裡卻隨處可見行色匆匆的孩子和家長,他們手裡拎著書包,身邊放著水壺,不是在去培訓班上課的路上,就是在下課回家的路上。

淡定的家長,絲毫不受擁擠人群、車廂搖晃的影響,抓住每分每秒引導娃複習;不淡定的家長,在互相吐槽中尋求心靈的安慰:唉,當了媽才知道,選房子啊--游泳館最好在樓下,早教班不要超過5分鐘,生鮮超市不要超過10分鐘,方圓5裡內培訓機構越多越好……

暑假,表面上是假期,其實大家都很忙。

不過,對於有著“家長”這一特殊身份的人來說,早已習慣了這份匆忙。

1

這些匆忙的家長群裡,80後是主力軍。

童年在掏鳥窩、找螞蟻、滾鐵環的散養中度過的80後,一邊唱著許巍的《我像風一樣自由》一邊嚮往遠方的80後,做夢也想不到,做父母后,娃陪讀的課堂就成了我們的詩和遠方。

北大教授渠敬東描繪了80後這一代家長的日常:“一出校門家長馬上就領著孩子進各個輔導班,不進班怎麼辦?孩子將來命運沒法預料,似乎落下一步,就意味著毫無出路。”

陳雪(化名)曾自詡為“佛系”媽媽,打定心思不延續老一輩傳統的教養方法,要讓孩子快樂成長。然而這美好的願景,終究消失在了劇場效應裡。

“身邊家長都鉚足了勁,提高自家娃的競爭力,以後孩子長大了,別的孩子都會鋼琴、會畫畫會編程,我的孩子一無所長,該怎麼辦?要是孩子怪我,當年什麼都沒讓他學,所以現在什麼都不會,我又該怎麼回答呢?所以,就算把自己抽得像個陀螺,也得把班報上……”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電影截圖)

實際上,輔導班只是入場券,進了賽道,方能感受人間萬象。

身處家長鄙視鏈頂端的,是學歷高又勤奮的“硬核派”選手。

他們自己就是當年的學霸,雖然已是中年老父母,說到奧數,還興奮得像中學生一樣,隨手扯張餐巾紙,就能出道奧數題,還能衍生出多種解題思路……普通家長只有羨慕的份兒,因為已經看不懂娃的數學題。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

深藏不露的,是“演技派”選手。

他們一邊對外宣稱:小孩這麼小,為什麼要那麼早把他們推向競爭的泥潭,完全體會不到童年該有的樂趣!一邊緊盯KET、PET,報名堪比打新股,瞬間把系統擠到崩潰。希望自家小孩與同齡人拉開差距,抓住彎道超車的好時機。

能把天聊死的,是“炫夫派”選手。

她們帶著舉重若輕地微笑,以及頗有遠見的語氣:還好當初結婚選了個清華博士,是明智的。我當時想的就是,找老公一定要能輔導孩子功課的……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這個各色人等組成的江湖裡,不同派系,秉承著同一個信仰:

在教育軍備競賽你追我趕的賽道上,生活?不存在的。

每一分錢和每一分時間,都應該花在保值增值上。

智研諮詢發佈的《2018-2024年中國教育行業分析與投資決策諮詢報告》顯示,國內中產家庭教育投入較10年前提升100%以上的比例達到54%。十年之間,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將大量財力人力投入到教育上。

當90後的小姐姐喊出“要對自己好一點”的口號時,我們80後的老母親隨時隨地都“可以對自己狠一點”。

在一個80後老母親的眼裡,一瓶海藍之謎就是兩節鋼琴課,一條連衣裙就是一節英語課,上街隨便逛逛就給娃報個書法班,自己在星巴克喝杯咖啡都嫌耽誤時間。

就如網上一段子所講,“每次花錢我老婆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錢要花在刀刃上。後來我懂了,我兒子就叫刀刃兒。”

2

80後這屆家長,雖然沒有生活,卻有夢想。

夢想就是支撐我們前行的力量。

平常晚六點到八點,打開高德地圖,城市裡各大培訓和教育機構所在的寫字樓和商場門前的“堵點”,是被夢想點燃的版圖。

鋼琴小提琴、畫畫擊劍跆拳道……誰也不知道娃擅長哪一樣。

學不好怎麼辦?

萬一學好了呢?

物賽奧賽KET……哪一個都不能落下。

拼不過怎麼辦?

萬一拼過了呢?

幼升小、小升初、調考點招六小強……每一場都是沒有硝煙的戰役。

衝不進牛校怎麼辦?

萬一衝進去了呢?

用一句著名的電影臺詞來總結,就是: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夢想的我們,從不放過任何一個精進的機會,即便是帶娃遠遊的旅程,也不會認為這就是恢復生活的時刻。

去年寒假,和幾個80後媽媽一同帶娃去海邊度假。

除了我,每個媽媽都帶了作業,有用平板讀RAZ的,還有每天堅持刷五頁新加坡數學的。

這是怎樣一種境界……

微風習習的傍晚,卡倫海灘美得心顫的晚霞背景下,穿著長紗裙的中國媽媽,有一種女神般的高冷氣場,

“來,寫完這一頁。”

“來,咱們之前說好的,每天要讀一本英文繪本。”

附近的無邊際泳池裡,幾個外國人正帶著一群娃在玩水,我想要是他們看見中國家長,也一定會被這夢想的力量震撼到……

"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夏日的午後,天氣異常悶熱,路上行人寥寥,地鐵裡卻隨處可見行色匆匆的孩子和家長,他們手裡拎著書包,身邊放著水壺,不是在去培訓班上課的路上,就是在下課回家的路上。

淡定的家長,絲毫不受擁擠人群、車廂搖晃的影響,抓住每分每秒引導娃複習;不淡定的家長,在互相吐槽中尋求心靈的安慰:唉,當了媽才知道,選房子啊--游泳館最好在樓下,早教班不要超過5分鐘,生鮮超市不要超過10分鐘,方圓5裡內培訓機構越多越好……

暑假,表面上是假期,其實大家都很忙。

不過,對於有著“家長”這一特殊身份的人來說,早已習慣了這份匆忙。

1

這些匆忙的家長群裡,80後是主力軍。

童年在掏鳥窩、找螞蟻、滾鐵環的散養中度過的80後,一邊唱著許巍的《我像風一樣自由》一邊嚮往遠方的80後,做夢也想不到,做父母后,娃陪讀的課堂就成了我們的詩和遠方。

北大教授渠敬東描繪了80後這一代家長的日常:“一出校門家長馬上就領著孩子進各個輔導班,不進班怎麼辦?孩子將來命運沒法預料,似乎落下一步,就意味著毫無出路。”

陳雪(化名)曾自詡為“佛系”媽媽,打定心思不延續老一輩傳統的教養方法,要讓孩子快樂成長。然而這美好的願景,終究消失在了劇場效應裡。

“身邊家長都鉚足了勁,提高自家娃的競爭力,以後孩子長大了,別的孩子都會鋼琴、會畫畫會編程,我的孩子一無所長,該怎麼辦?要是孩子怪我,當年什麼都沒讓他學,所以現在什麼都不會,我又該怎麼回答呢?所以,就算把自己抽得像個陀螺,也得把班報上……”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電影截圖)

實際上,輔導班只是入場券,進了賽道,方能感受人間萬象。

身處家長鄙視鏈頂端的,是學歷高又勤奮的“硬核派”選手。

他們自己就是當年的學霸,雖然已是中年老父母,說到奧數,還興奮得像中學生一樣,隨手扯張餐巾紙,就能出道奧數題,還能衍生出多種解題思路……普通家長只有羨慕的份兒,因為已經看不懂娃的數學題。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

深藏不露的,是“演技派”選手。

他們一邊對外宣稱:小孩這麼小,為什麼要那麼早把他們推向競爭的泥潭,完全體會不到童年該有的樂趣!一邊緊盯KET、PET,報名堪比打新股,瞬間把系統擠到崩潰。希望自家小孩與同齡人拉開差距,抓住彎道超車的好時機。

能把天聊死的,是“炫夫派”選手。

她們帶著舉重若輕地微笑,以及頗有遠見的語氣:還好當初結婚選了個清華博士,是明智的。我當時想的就是,找老公一定要能輔導孩子功課的……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這個各色人等組成的江湖裡,不同派系,秉承著同一個信仰:

在教育軍備競賽你追我趕的賽道上,生活?不存在的。

每一分錢和每一分時間,都應該花在保值增值上。

智研諮詢發佈的《2018-2024年中國教育行業分析與投資決策諮詢報告》顯示,國內中產家庭教育投入較10年前提升100%以上的比例達到54%。十年之間,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將大量財力人力投入到教育上。

當90後的小姐姐喊出“要對自己好一點”的口號時,我們80後的老母親隨時隨地都“可以對自己狠一點”。

在一個80後老母親的眼裡,一瓶海藍之謎就是兩節鋼琴課,一條連衣裙就是一節英語課,上街隨便逛逛就給娃報個書法班,自己在星巴克喝杯咖啡都嫌耽誤時間。

就如網上一段子所講,“每次花錢我老婆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錢要花在刀刃上。後來我懂了,我兒子就叫刀刃兒。”

2

80後這屆家長,雖然沒有生活,卻有夢想。

夢想就是支撐我們前行的力量。

平常晚六點到八點,打開高德地圖,城市裡各大培訓和教育機構所在的寫字樓和商場門前的“堵點”,是被夢想點燃的版圖。

鋼琴小提琴、畫畫擊劍跆拳道……誰也不知道娃擅長哪一樣。

學不好怎麼辦?

萬一學好了呢?

物賽奧賽KET……哪一個都不能落下。

拼不過怎麼辦?

萬一拼過了呢?

幼升小、小升初、調考點招六小強……每一場都是沒有硝煙的戰役。

衝不進牛校怎麼辦?

萬一衝進去了呢?

用一句著名的電影臺詞來總結,就是: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夢想的我們,從不放過任何一個精進的機會,即便是帶娃遠遊的旅程,也不會認為這就是恢復生活的時刻。

去年寒假,和幾個80後媽媽一同帶娃去海邊度假。

除了我,每個媽媽都帶了作業,有用平板讀RAZ的,還有每天堅持刷五頁新加坡數學的。

這是怎樣一種境界……

微風習習的傍晚,卡倫海灘美得心顫的晚霞背景下,穿著長紗裙的中國媽媽,有一種女神般的高冷氣場,

“來,寫完這一頁。”

“來,咱們之前說好的,每天要讀一本英文繪本。”

附近的無邊際泳池裡,幾個外國人正帶著一群娃在玩水,我想要是他們看見中國家長,也一定會被這夢想的力量震撼到……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電影截圖)

雖然,逐夢的路上也曾屢屢受挫。

學鋼琴可能學到母子成仇、暑假前一口氣報三個班立志彎道超車,暑假後娃萎靡一如往常……最讓人悲傷的,不是你把買LAMER的錢省出來給娃上英語課,而是學到最後才發現,說好的外教只是菲律賓人,說好的口語流利僅限於how are you,這時候說啥都晚了,還不如當初買瓶精華,就算抹了皮膚也沒變好,至少在花錢那一刻愉悅了自己。

But即便如此,對從小學習“失敗就是成功之母”長大的我們來說,這些挫折也不是問題,一時的成敗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堅持。

只要還在堅持,一切就皆有可能。

"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夏日的午後,天氣異常悶熱,路上行人寥寥,地鐵裡卻隨處可見行色匆匆的孩子和家長,他們手裡拎著書包,身邊放著水壺,不是在去培訓班上課的路上,就是在下課回家的路上。

淡定的家長,絲毫不受擁擠人群、車廂搖晃的影響,抓住每分每秒引導娃複習;不淡定的家長,在互相吐槽中尋求心靈的安慰:唉,當了媽才知道,選房子啊--游泳館最好在樓下,早教班不要超過5分鐘,生鮮超市不要超過10分鐘,方圓5裡內培訓機構越多越好……

暑假,表面上是假期,其實大家都很忙。

不過,對於有著“家長”這一特殊身份的人來說,早已習慣了這份匆忙。

1

這些匆忙的家長群裡,80後是主力軍。

童年在掏鳥窩、找螞蟻、滾鐵環的散養中度過的80後,一邊唱著許巍的《我像風一樣自由》一邊嚮往遠方的80後,做夢也想不到,做父母后,娃陪讀的課堂就成了我們的詩和遠方。

北大教授渠敬東描繪了80後這一代家長的日常:“一出校門家長馬上就領著孩子進各個輔導班,不進班怎麼辦?孩子將來命運沒法預料,似乎落下一步,就意味著毫無出路。”

陳雪(化名)曾自詡為“佛系”媽媽,打定心思不延續老一輩傳統的教養方法,要讓孩子快樂成長。然而這美好的願景,終究消失在了劇場效應裡。

“身邊家長都鉚足了勁,提高自家娃的競爭力,以後孩子長大了,別的孩子都會鋼琴、會畫畫會編程,我的孩子一無所長,該怎麼辦?要是孩子怪我,當年什麼都沒讓他學,所以現在什麼都不會,我又該怎麼回答呢?所以,就算把自己抽得像個陀螺,也得把班報上……”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電影截圖)

實際上,輔導班只是入場券,進了賽道,方能感受人間萬象。

身處家長鄙視鏈頂端的,是學歷高又勤奮的“硬核派”選手。

他們自己就是當年的學霸,雖然已是中年老父母,說到奧數,還興奮得像中學生一樣,隨手扯張餐巾紙,就能出道奧數題,還能衍生出多種解題思路……普通家長只有羨慕的份兒,因為已經看不懂娃的數學題。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

深藏不露的,是“演技派”選手。

他們一邊對外宣稱:小孩這麼小,為什麼要那麼早把他們推向競爭的泥潭,完全體會不到童年該有的樂趣!一邊緊盯KET、PET,報名堪比打新股,瞬間把系統擠到崩潰。希望自家小孩與同齡人拉開差距,抓住彎道超車的好時機。

能把天聊死的,是“炫夫派”選手。

她們帶著舉重若輕地微笑,以及頗有遠見的語氣:還好當初結婚選了個清華博士,是明智的。我當時想的就是,找老公一定要能輔導孩子功課的……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這個各色人等組成的江湖裡,不同派系,秉承著同一個信仰:

在教育軍備競賽你追我趕的賽道上,生活?不存在的。

每一分錢和每一分時間,都應該花在保值增值上。

智研諮詢發佈的《2018-2024年中國教育行業分析與投資決策諮詢報告》顯示,國內中產家庭教育投入較10年前提升100%以上的比例達到54%。十年之間,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將大量財力人力投入到教育上。

當90後的小姐姐喊出“要對自己好一點”的口號時,我們80後的老母親隨時隨地都“可以對自己狠一點”。

在一個80後老母親的眼裡,一瓶海藍之謎就是兩節鋼琴課,一條連衣裙就是一節英語課,上街隨便逛逛就給娃報個書法班,自己在星巴克喝杯咖啡都嫌耽誤時間。

就如網上一段子所講,“每次花錢我老婆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錢要花在刀刃上。後來我懂了,我兒子就叫刀刃兒。”

2

80後這屆家長,雖然沒有生活,卻有夢想。

夢想就是支撐我們前行的力量。

平常晚六點到八點,打開高德地圖,城市裡各大培訓和教育機構所在的寫字樓和商場門前的“堵點”,是被夢想點燃的版圖。

鋼琴小提琴、畫畫擊劍跆拳道……誰也不知道娃擅長哪一樣。

學不好怎麼辦?

萬一學好了呢?

物賽奧賽KET……哪一個都不能落下。

拼不過怎麼辦?

萬一拼過了呢?

幼升小、小升初、調考點招六小強……每一場都是沒有硝煙的戰役。

衝不進牛校怎麼辦?

萬一衝進去了呢?

用一句著名的電影臺詞來總結,就是: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夢想的我們,從不放過任何一個精進的機會,即便是帶娃遠遊的旅程,也不會認為這就是恢復生活的時刻。

去年寒假,和幾個80後媽媽一同帶娃去海邊度假。

除了我,每個媽媽都帶了作業,有用平板讀RAZ的,還有每天堅持刷五頁新加坡數學的。

這是怎樣一種境界……

微風習習的傍晚,卡倫海灘美得心顫的晚霞背景下,穿著長紗裙的中國媽媽,有一種女神般的高冷氣場,

“來,寫完這一頁。”

“來,咱們之前說好的,每天要讀一本英文繪本。”

附近的無邊際泳池裡,幾個外國人正帶著一群娃在玩水,我想要是他們看見中國家長,也一定會被這夢想的力量震撼到……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電影截圖)

雖然,逐夢的路上也曾屢屢受挫。

學鋼琴可能學到母子成仇、暑假前一口氣報三個班立志彎道超車,暑假後娃萎靡一如往常……最讓人悲傷的,不是你把買LAMER的錢省出來給娃上英語課,而是學到最後才發現,說好的外教只是菲律賓人,說好的口語流利僅限於how are you,這時候說啥都晚了,還不如當初買瓶精華,就算抹了皮膚也沒變好,至少在花錢那一刻愉悅了自己。

But即便如此,對從小學習“失敗就是成功之母”長大的我們來說,這些挫折也不是問題,一時的成敗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堅持。

只要還在堅持,一切就皆有可能。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為了夢想,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放棄生活。

畢竟,就算你不放棄,生活最終也會在負重中離你遠去。

戶口、學區房、階層固化、中年危機如同一口口小鍋,咕咚—咕咚煮著焦慮,一個叫朋友圈的地方,又把這些小鍋連成一個九宮格大鍋,活脫脫演出了囚徒困境。

最後,只剩下每天折騰完娃後,能躺就不坐,能坐就不站時的感嘆:光活著就已經耗盡了所有力氣。

"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夏日的午後,天氣異常悶熱,路上行人寥寥,地鐵裡卻隨處可見行色匆匆的孩子和家長,他們手裡拎著書包,身邊放著水壺,不是在去培訓班上課的路上,就是在下課回家的路上。

淡定的家長,絲毫不受擁擠人群、車廂搖晃的影響,抓住每分每秒引導娃複習;不淡定的家長,在互相吐槽中尋求心靈的安慰:唉,當了媽才知道,選房子啊--游泳館最好在樓下,早教班不要超過5分鐘,生鮮超市不要超過10分鐘,方圓5裡內培訓機構越多越好……

暑假,表面上是假期,其實大家都很忙。

不過,對於有著“家長”這一特殊身份的人來說,早已習慣了這份匆忙。

1

這些匆忙的家長群裡,80後是主力軍。

童年在掏鳥窩、找螞蟻、滾鐵環的散養中度過的80後,一邊唱著許巍的《我像風一樣自由》一邊嚮往遠方的80後,做夢也想不到,做父母后,娃陪讀的課堂就成了我們的詩和遠方。

北大教授渠敬東描繪了80後這一代家長的日常:“一出校門家長馬上就領著孩子進各個輔導班,不進班怎麼辦?孩子將來命運沒法預料,似乎落下一步,就意味著毫無出路。”

陳雪(化名)曾自詡為“佛系”媽媽,打定心思不延續老一輩傳統的教養方法,要讓孩子快樂成長。然而這美好的願景,終究消失在了劇場效應裡。

“身邊家長都鉚足了勁,提高自家娃的競爭力,以後孩子長大了,別的孩子都會鋼琴、會畫畫會編程,我的孩子一無所長,該怎麼辦?要是孩子怪我,當年什麼都沒讓他學,所以現在什麼都不會,我又該怎麼回答呢?所以,就算把自己抽得像個陀螺,也得把班報上……”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電影截圖)

實際上,輔導班只是入場券,進了賽道,方能感受人間萬象。

身處家長鄙視鏈頂端的,是學歷高又勤奮的“硬核派”選手。

他們自己就是當年的學霸,雖然已是中年老父母,說到奧數,還興奮得像中學生一樣,隨手扯張餐巾紙,就能出道奧數題,還能衍生出多種解題思路……普通家長只有羨慕的份兒,因為已經看不懂娃的數學題。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

深藏不露的,是“演技派”選手。

他們一邊對外宣稱:小孩這麼小,為什麼要那麼早把他們推向競爭的泥潭,完全體會不到童年該有的樂趣!一邊緊盯KET、PET,報名堪比打新股,瞬間把系統擠到崩潰。希望自家小孩與同齡人拉開差距,抓住彎道超車的好時機。

能把天聊死的,是“炫夫派”選手。

她們帶著舉重若輕地微笑,以及頗有遠見的語氣:還好當初結婚選了個清華博士,是明智的。我當時想的就是,找老公一定要能輔導孩子功課的……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這個各色人等組成的江湖裡,不同派系,秉承著同一個信仰:

在教育軍備競賽你追我趕的賽道上,生活?不存在的。

每一分錢和每一分時間,都應該花在保值增值上。

智研諮詢發佈的《2018-2024年中國教育行業分析與投資決策諮詢報告》顯示,國內中產家庭教育投入較10年前提升100%以上的比例達到54%。十年之間,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將大量財力人力投入到教育上。

當90後的小姐姐喊出“要對自己好一點”的口號時,我們80後的老母親隨時隨地都“可以對自己狠一點”。

在一個80後老母親的眼裡,一瓶海藍之謎就是兩節鋼琴課,一條連衣裙就是一節英語課,上街隨便逛逛就給娃報個書法班,自己在星巴克喝杯咖啡都嫌耽誤時間。

就如網上一段子所講,“每次花錢我老婆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錢要花在刀刃上。後來我懂了,我兒子就叫刀刃兒。”

2

80後這屆家長,雖然沒有生活,卻有夢想。

夢想就是支撐我們前行的力量。

平常晚六點到八點,打開高德地圖,城市裡各大培訓和教育機構所在的寫字樓和商場門前的“堵點”,是被夢想點燃的版圖。

鋼琴小提琴、畫畫擊劍跆拳道……誰也不知道娃擅長哪一樣。

學不好怎麼辦?

萬一學好了呢?

物賽奧賽KET……哪一個都不能落下。

拼不過怎麼辦?

萬一拼過了呢?

幼升小、小升初、調考點招六小強……每一場都是沒有硝煙的戰役。

衝不進牛校怎麼辦?

萬一衝進去了呢?

用一句著名的電影臺詞來總結,就是: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夢想的我們,從不放過任何一個精進的機會,即便是帶娃遠遊的旅程,也不會認為這就是恢復生活的時刻。

去年寒假,和幾個80後媽媽一同帶娃去海邊度假。

除了我,每個媽媽都帶了作業,有用平板讀RAZ的,還有每天堅持刷五頁新加坡數學的。

這是怎樣一種境界……

微風習習的傍晚,卡倫海灘美得心顫的晚霞背景下,穿著長紗裙的中國媽媽,有一種女神般的高冷氣場,

“來,寫完這一頁。”

“來,咱們之前說好的,每天要讀一本英文繪本。”

附近的無邊際泳池裡,幾個外國人正帶著一群娃在玩水,我想要是他們看見中國家長,也一定會被這夢想的力量震撼到……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圖片來源於電影截圖)

雖然,逐夢的路上也曾屢屢受挫。

學鋼琴可能學到母子成仇、暑假前一口氣報三個班立志彎道超車,暑假後娃萎靡一如往常……最讓人悲傷的,不是你把買LAMER的錢省出來給娃上英語課,而是學到最後才發現,說好的外教只是菲律賓人,說好的口語流利僅限於how are you,這時候說啥都晚了,還不如當初買瓶精華,就算抹了皮膚也沒變好,至少在花錢那一刻愉悅了自己。

But即便如此,對從小學習“失敗就是成功之母”長大的我們來說,這些挫折也不是問題,一時的成敗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堅持。

只要還在堅持,一切就皆有可能。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為了夢想,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放棄生活。

畢竟,就算你不放棄,生活最終也會在負重中離你遠去。

戶口、學區房、階層固化、中年危機如同一口口小鍋,咕咚—咕咚煮著焦慮,一個叫朋友圈的地方,又把這些小鍋連成一個九宮格大鍋,活脫脫演出了囚徒困境。

最後,只剩下每天折騰完娃後,能躺就不坐,能坐就不站時的感嘆:光活著就已經耗盡了所有力氣。

80後這屆家長,“心甘情願”,沒有生活

這樣一種領悟,是90後、00後不能理解的,畢竟太年輕。沒經歷過夜奶、早教、選幼兒園、幼升小、小升初……不足以道人生。

對80後這屆家長來說,唯一擔心的,是來自未來的不確定性。

誰也不知道,在這場教育改變階層的賭局上,孤注一擲的下注,換來究竟是價值的回饋,還是錯誤的方向。人生又不是規劃好的馬拉松,路線人家定,你只負責跑。

而比錯誤方向更可怕的事情,是到頭來才發現,所謂的夢想只是:

別人有,我也要有;

別人孩子有,我的孩子也要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