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愛叫《願你慢慢長大》'

不完美媽媽 劉瑜 讀書 西瓜咋不甜 2019-08-06
"

子女對於父母的意義莫過於雨露對土地,綠葉對於藤蔓,繁星對於夜空,他們願意傾其所有,注入一生去呵護,父母會陪伴孩子的大半生,從呱呱落地到蹣跚學步,咿咿學語,再到讀書認字,長大成人,都離不開父母的悉心教導,沒有為人父母的我們是體會不到作為父母的他們對孩子的期許與熱切,直到讀了劉瑜的《願你慢慢長大》,才有所感悟。

《願你慢慢長大》是劉瑜寫給百歲女兒的一封信,文筆細膩,情真意切,把一位母親對於子女的愛表現的淋漓盡致,真情實感躍然紙上,令讀者意味深長,充滿感動。其中有一段描寫,讓我時隔許久,依然記憶猶新。書中寫到:每次想把你扔進垃圾桶時,你卻靠近媽媽懷裡憨憨一笑,小眼睛眯眯著,小肉堆堆著,就這一笑,又足以讓媽媽升起“死了算了”的豪情。豈止你的笑,你睡著時嘴巴像小魚一樣嘬嘬的樣子,你咿咿呀呀時聳著的鼻子,你消失在層層下巴之後的脖子,你邊吃奶邊哭時哎哎呀呀的聲音,你可以數出根數卻被媽媽稱為濃密的睫毛,都給媽媽帶那麼多驚喜。媽媽以前不知道人會抬頭這件事也會讓人喜悅,手有五個手指頭這事也會讓人興奮,一個人嘴裡吐出一個“哦”字,也值得奔走相告。

看到這段話,我才體會到原來成長是一件這麼值得慶祝的一件事,作者描述孩子的成長,從鼻子,眼睛,嘴巴,甚至細微到睫毛,一顰一笑都牽動著父母的喜怒哀樂,那種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的保護欲呼之欲出,所有的孩子都會調皮任性的一面,但父母依然選擇寬容與原諒。心想,可能自己的父母對自己也是這種情感吧,只是他們不善於表達罷了,更無法去一一記錄。

關於教育孩子,寄語孩子的書籍還有很多,比如,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文中說,孩子我要求你認真讀書,不是因為我要求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比如,在《傅雷家書》,人的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猶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才能廓然無果,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使你緊張,低潮不使你過度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晒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才不至於受傷,慢慢地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去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作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

最後,願你慢慢長大,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