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麼會踮腳走路?如何糾正?'

不完美媽媽 推拿 摔跤 霓安然 2019-08-14
"

2歲以後的寶寶還在踮腳走路,大部分情況是寶寶某些方面的發育 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媽媽們需要注意,儘早為寶寶糾正不良的走路姿勢,對寶寶今後的成長至關重要。

"

2歲以後的寶寶還在踮腳走路,大部分情況是寶寶某些方面的發育 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媽媽們需要注意,儘早為寶寶糾正不良的走路姿勢,對寶寶今後的成長至關重要。

寶寶為什麼會踮腳走路?如何糾正?

一 為什麼寶寶會踮腳走路?

1 .生長髮育的必經階段

一歲多的寶寶學走路,會有一段時間習慣性地用腳尖來走路,。有醫生指出,可能是因為學步期,寶寶對於地面的適應欠佳,缺乏觸地感。

而小腿肌肉的 伸肌張力高於屈肌張力,因此肌肉僵硬 協調性差,會出現重心不穩,身體前傾現象,導致踮腳走路。

這屬於生長髮育的必經階段,一般在2-3個月後就會消失,2歲以內的踮腳走路現象,仍在正常範圍內,不必過於擔心。

不建議在站立中 腳跟不能著地的寶寶,學習行走。以免肌肉和骨胳發育出現問題。

2 . 錯誤的學步方式

1)跳過爬行期學步:

“爬行”是一個上下肢對側協調的動作,對於寶寶的粗動作協調非常重要,爬行可以增強四肢,特別是腿部肌肉力量,鍛鍊協調性,增強小腦平衡感,是寶寶學步的基礎能力。跳過爬行期學步,容易引發寶寶能力不足導致的錯誤行走姿勢。

對策:寶寶一般5-8個月時開始學習爬行,需要爬夠500個小時,切不可跳過爬行 直接輔助寶寶站立或行走

2)使用學步車:

使用學步車會阻礙寶寶核心肌肉,大腿肌肉和平衡力的發展。在學步車中的寶寶因為行動受阻而 下肢長度又不夠,會用踮腳的方式碰觸地板,增加穩定性。

而長期踮腳尖走路,會造成孩子的足底結構改變,小腿張力過高,導致O型腿與脊椎側彎等情形。

對策:10個月以下的寶寶切不可使用學步車,練習站立和行走時注意要求寶寶腳跟著地。

"

2歲以後的寶寶還在踮腳走路,大部分情況是寶寶某些方面的發育 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媽媽們需要注意,儘早為寶寶糾正不良的走路姿勢,對寶寶今後的成長至關重要。

寶寶為什麼會踮腳走路?如何糾正?

一 為什麼寶寶會踮腳走路?

1 .生長髮育的必經階段

一歲多的寶寶學走路,會有一段時間習慣性地用腳尖來走路,。有醫生指出,可能是因為學步期,寶寶對於地面的適應欠佳,缺乏觸地感。

而小腿肌肉的 伸肌張力高於屈肌張力,因此肌肉僵硬 協調性差,會出現重心不穩,身體前傾現象,導致踮腳走路。

這屬於生長髮育的必經階段,一般在2-3個月後就會消失,2歲以內的踮腳走路現象,仍在正常範圍內,不必過於擔心。

不建議在站立中 腳跟不能著地的寶寶,學習行走。以免肌肉和骨胳發育出現問題。

2 . 錯誤的學步方式

1)跳過爬行期學步:

“爬行”是一個上下肢對側協調的動作,對於寶寶的粗動作協調非常重要,爬行可以增強四肢,特別是腿部肌肉力量,鍛鍊協調性,增強小腦平衡感,是寶寶學步的基礎能力。跳過爬行期學步,容易引發寶寶能力不足導致的錯誤行走姿勢。

對策:寶寶一般5-8個月時開始學習爬行,需要爬夠500個小時,切不可跳過爬行 直接輔助寶寶站立或行走

2)使用學步車:

使用學步車會阻礙寶寶核心肌肉,大腿肌肉和平衡力的發展。在學步車中的寶寶因為行動受阻而 下肢長度又不夠,會用踮腳的方式碰觸地板,增加穩定性。

而長期踮腳尖走路,會造成孩子的足底結構改變,小腿張力過高,導致O型腿與脊椎側彎等情形。

對策:10個月以下的寶寶切不可使用學步車,練習站立和行走時注意要求寶寶腳跟著地。

寶寶為什麼會踮腳走路?如何糾正?

3 . 鞋襪大小不合適

鞋襪過緊,也會引起寶寶踮腳走路。

另外給寶寶穿太過於防滑的鞋。寶寶在走路時產生的阻力過大,把握不好身體平衡,容易發生停住、栽倒的現象。 為了避免摔倒,寶寶會用踮腳尖走路的步姿來自我保護。

對策:寶寶的大趾頭離鞋面至少留有半公分到一公分的距離, 鞋底也不宜太硬,太厚,鞋底須可以彎折,以1公分左右為宜,阻力不宜過多。

"

2歲以後的寶寶還在踮腳走路,大部分情況是寶寶某些方面的發育 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媽媽們需要注意,儘早為寶寶糾正不良的走路姿勢,對寶寶今後的成長至關重要。

寶寶為什麼會踮腳走路?如何糾正?

一 為什麼寶寶會踮腳走路?

1 .生長髮育的必經階段

一歲多的寶寶學走路,會有一段時間習慣性地用腳尖來走路,。有醫生指出,可能是因為學步期,寶寶對於地面的適應欠佳,缺乏觸地感。

而小腿肌肉的 伸肌張力高於屈肌張力,因此肌肉僵硬 協調性差,會出現重心不穩,身體前傾現象,導致踮腳走路。

這屬於生長髮育的必經階段,一般在2-3個月後就會消失,2歲以內的踮腳走路現象,仍在正常範圍內,不必過於擔心。

不建議在站立中 腳跟不能著地的寶寶,學習行走。以免肌肉和骨胳發育出現問題。

2 . 錯誤的學步方式

1)跳過爬行期學步:

“爬行”是一個上下肢對側協調的動作,對於寶寶的粗動作協調非常重要,爬行可以增強四肢,特別是腿部肌肉力量,鍛鍊協調性,增強小腦平衡感,是寶寶學步的基礎能力。跳過爬行期學步,容易引發寶寶能力不足導致的錯誤行走姿勢。

對策:寶寶一般5-8個月時開始學習爬行,需要爬夠500個小時,切不可跳過爬行 直接輔助寶寶站立或行走

2)使用學步車:

使用學步車會阻礙寶寶核心肌肉,大腿肌肉和平衡力的發展。在學步車中的寶寶因為行動受阻而 下肢長度又不夠,會用踮腳的方式碰觸地板,增加穩定性。

而長期踮腳尖走路,會造成孩子的足底結構改變,小腿張力過高,導致O型腿與脊椎側彎等情形。

對策:10個月以下的寶寶切不可使用學步車,練習站立和行走時注意要求寶寶腳跟著地。

寶寶為什麼會踮腳走路?如何糾正?

3 . 鞋襪大小不合適

鞋襪過緊,也會引起寶寶踮腳走路。

另外給寶寶穿太過於防滑的鞋。寶寶在走路時產生的阻力過大,把握不好身體平衡,容易發生停住、栽倒的現象。 為了避免摔倒,寶寶會用踮腳尖走路的步姿來自我保護。

對策:寶寶的大趾頭離鞋面至少留有半公分到一公分的距離, 鞋底也不宜太硬,太厚,鞋底須可以彎折,以1公分左右為宜,阻力不宜過多。

寶寶為什麼會踮腳走路?如何糾正?

4 .迷路反射沒有得到抑制整合

迷路反射 是嬰幼兒原始反射的一種:仰抱,嬰兒低頭時呈”抱團“,仰頭時”打挺“;俯抱,嬰兒抬頭時呈”飛機狀“。

一般在4個月左右時消失,其整合過程可持續到三歲。如果該反射沒有抑制和整合,寶寶在行走時就會踮腳,呈現芭蕾步態:走路僵硬,頭前傾,平衡力差,易摔跤。

對策:缺少俯趴,是導致迷路反射沒有得到抑制和整合的最重要的原因。一般3-5個月的寶寶應每日俯趴2個小時以上。

5 . 感覺統合失調

1)觸覺失調:

嬰幼兒時期對寶寶限制多過,生活環境太單一,造成觸覺敏感。這樣的寶寶有可能不愛穿衣服鞋襪,不喜歡光腳踩地,草地或者沙灘。也不願意接觸各種不同材質的物品。

這樣的寶寶觸覺過於敏感,討厭腳底不斷傳來的觸覺刺激,為了減少腳底的刺激感受,會減少腳底接觸面積而踮腳走路。

對策:生活中多創造條件讓孩子接觸不同材質的物品。洗澡時用海綿,毛巾,刷子等輪流搓澡刺激。讓孩子光腳走路,多接觸不同的地面,多讓孩子玩水玩沙。

2)本體覺失調:

本體覺又稱為深感覺,是我們對自己身體各部位感覺,讓我們不用看就能摸到自己的耳朵眼睛鼻子等,它的接收器在骨胳,肌肉,韌帶,關節,內臟等深層肌肉的地方。可以幫助寶寶進行模仿,執行肢體協調動作。

當孩子本體覺發育不良時,有可能會用踮腳尖來獲得更多的本體覺 刺激。帶來更多的搖晃和關節壓力的刺激,來感知自己的身體。

對策:可以給孩子做一些側身翻轉,負重行走,高位起跳,跳床震動等練習,增強寶寶的本體深感覺。或者到正規感統機構做調整。

"

2歲以後的寶寶還在踮腳走路,大部分情況是寶寶某些方面的發育 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媽媽們需要注意,儘早為寶寶糾正不良的走路姿勢,對寶寶今後的成長至關重要。

寶寶為什麼會踮腳走路?如何糾正?

一 為什麼寶寶會踮腳走路?

1 .生長髮育的必經階段

一歲多的寶寶學走路,會有一段時間習慣性地用腳尖來走路,。有醫生指出,可能是因為學步期,寶寶對於地面的適應欠佳,缺乏觸地感。

而小腿肌肉的 伸肌張力高於屈肌張力,因此肌肉僵硬 協調性差,會出現重心不穩,身體前傾現象,導致踮腳走路。

這屬於生長髮育的必經階段,一般在2-3個月後就會消失,2歲以內的踮腳走路現象,仍在正常範圍內,不必過於擔心。

不建議在站立中 腳跟不能著地的寶寶,學習行走。以免肌肉和骨胳發育出現問題。

2 . 錯誤的學步方式

1)跳過爬行期學步:

“爬行”是一個上下肢對側協調的動作,對於寶寶的粗動作協調非常重要,爬行可以增強四肢,特別是腿部肌肉力量,鍛鍊協調性,增強小腦平衡感,是寶寶學步的基礎能力。跳過爬行期學步,容易引發寶寶能力不足導致的錯誤行走姿勢。

對策:寶寶一般5-8個月時開始學習爬行,需要爬夠500個小時,切不可跳過爬行 直接輔助寶寶站立或行走

2)使用學步車:

使用學步車會阻礙寶寶核心肌肉,大腿肌肉和平衡力的發展。在學步車中的寶寶因為行動受阻而 下肢長度又不夠,會用踮腳的方式碰觸地板,增加穩定性。

而長期踮腳尖走路,會造成孩子的足底結構改變,小腿張力過高,導致O型腿與脊椎側彎等情形。

對策:10個月以下的寶寶切不可使用學步車,練習站立和行走時注意要求寶寶腳跟著地。

寶寶為什麼會踮腳走路?如何糾正?

3 . 鞋襪大小不合適

鞋襪過緊,也會引起寶寶踮腳走路。

另外給寶寶穿太過於防滑的鞋。寶寶在走路時產生的阻力過大,把握不好身體平衡,容易發生停住、栽倒的現象。 為了避免摔倒,寶寶會用踮腳尖走路的步姿來自我保護。

對策:寶寶的大趾頭離鞋面至少留有半公分到一公分的距離, 鞋底也不宜太硬,太厚,鞋底須可以彎折,以1公分左右為宜,阻力不宜過多。

寶寶為什麼會踮腳走路?如何糾正?

4 .迷路反射沒有得到抑制整合

迷路反射 是嬰幼兒原始反射的一種:仰抱,嬰兒低頭時呈”抱團“,仰頭時”打挺“;俯抱,嬰兒抬頭時呈”飛機狀“。

一般在4個月左右時消失,其整合過程可持續到三歲。如果該反射沒有抑制和整合,寶寶在行走時就會踮腳,呈現芭蕾步態:走路僵硬,頭前傾,平衡力差,易摔跤。

對策:缺少俯趴,是導致迷路反射沒有得到抑制和整合的最重要的原因。一般3-5個月的寶寶應每日俯趴2個小時以上。

5 . 感覺統合失調

1)觸覺失調:

嬰幼兒時期對寶寶限制多過,生活環境太單一,造成觸覺敏感。這樣的寶寶有可能不愛穿衣服鞋襪,不喜歡光腳踩地,草地或者沙灘。也不願意接觸各種不同材質的物品。

這樣的寶寶觸覺過於敏感,討厭腳底不斷傳來的觸覺刺激,為了減少腳底的刺激感受,會減少腳底接觸面積而踮腳走路。

對策:生活中多創造條件讓孩子接觸不同材質的物品。洗澡時用海綿,毛巾,刷子等輪流搓澡刺激。讓孩子光腳走路,多接觸不同的地面,多讓孩子玩水玩沙。

2)本體覺失調:

本體覺又稱為深感覺,是我們對自己身體各部位感覺,讓我們不用看就能摸到自己的耳朵眼睛鼻子等,它的接收器在骨胳,肌肉,韌帶,關節,內臟等深層肌肉的地方。可以幫助寶寶進行模仿,執行肢體協調動作。

當孩子本體覺發育不良時,有可能會用踮腳尖來獲得更多的本體覺 刺激。帶來更多的搖晃和關節壓力的刺激,來感知自己的身體。

對策:可以給孩子做一些側身翻轉,負重行走,高位起跳,跳床震動等練習,增強寶寶的本體深感覺。或者到正規感統機構做調整。

寶寶為什麼會踮腳走路?如何糾正?


6 .膝窩 或腳踝部 肌張力高

觀察寶寶坐姿的膝蓋、小腿肌肉;腳踝、腳跟和腳底這三個部位如果僵硬,會令寶寶走路時難以伸展和收縮 膝窩或腳踝的肌肉,寶寶因此容易踮腳走路。

對策:給寶寶做腿部按摩,放鬆腿踝部肌肉;讓寶寶多做上坡和起蹲調整肌張力。

7 .器質性發育不良

包括肌肉萎縮,畸形足,腦癱,自閉等疾病。

對策:需要到正規醫院做干預治療。

寶寶踮腳走路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原因在寶媽寶爸瞭解後完全可以提前預防,如果平時生活中不注意,已經讓寶寶養成了踮腳行走的習慣,也可以根據以上的對策做一定的調整,或者到正規機構做矯正訓練。

踮腳走路,不僅會影響到寶寶行走的姿態氣質,更重要的是會妨礙寶寶後期身體和大腦發育,請寶媽和寶爸們一定要重視起來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