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考試模擬試卷及答案

布魯納 資格考試 法律 玩具 山香教育總部 山香教育總部 2017-09-17

2017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模擬試卷

《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

注意事項:

 1.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為150分。

  2.請按規定在答題卡上填塗、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1.教育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最根本的區別在於()

A.是否有目的地培養人B.是否促進人的發展

C.是否促進社會發展D.是否具有組織性和系統性

2.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宋代朱熹對“悱”的解釋是()

A.心求通而未得之意B.達其辭

C.口欲言而未能之貌D.開其意

3.校風是學校中()的統一體。

A.物質文化、環境文化、精神文化

B.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C.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環境文化

D.環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4.“一兩的遺傳勝過一噸的教育”體現了()的觀點。

A.內發論B.外鑠論

C.輻合論D.多因素相互作用論

5.人的發展總是受到社會的制約,這意味著()

A.教育要堅持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慮社會發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確定不應從個人出發

D.教育要為社會生活做準備

6.()明確以學齡兒童和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作為劃分學校教育階段的依據。

A.壬寅學制B.壬戌學制

C.癸卯學制D.戊辰學制

7.教學的根本目的是()

A.培養全面發展的人B.傳授知識

C.發展智力D.陶冶情操

8.主張課程的內容和組織應以兒童的興趣或需要為基礎,鼓勵學生“做中學”,通過手腦並用以獲得直接經驗。這反映的課程類型是( )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分科課程 D.綜合課程

9.( )是指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標所採用的社會結合方式。

A.教學模式 B.教學組織形式

C.教學方法 D.教學原則

10.最早正式使用“班級”一詞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 B.誇美紐斯

C.羅傑斯 D.布魯納

11.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課程結構由( )三個層次構成。

A.學習領域、課表、模塊 B.學習領域、科目、模塊

C.學習領域、科目、課表 D.課表、科目、模塊

12.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

A.創造能力 B.思維力

C.觀察力 D.記憶力

13.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嬰兒繞行茶几以取得其後面的玩具,不再僅從茶几下爬過。這時的嬰兒處於( )

A.感知運動階段 B.思維準備階段

C.思維階段 D.抽象思維階段

14.在托爾曼的迷宮實驗中,小白鼠在沒有獲得強化之前,學習已經存在,只不過未表現出來,也就是在未受獎勵的學習期間,認知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這種現象稱為( )

A.操作性行為 B.辨別學習

C.潛伏學習 D.獲得

15.把圓周率“3.1415926535……”編成順口溜“山巔一寺一壺酒,爾樂苦煞吾……”運用的是記憶術中的( )

A.位置記憶法 B.簡縮和編歌訣

C.諧音聯想法 D.視覺聯想法

16.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兩個學習情境中產生遷移的實質是理解( )

A.共同的表徵 B.共同的知識

C.共同的關係 D.共同的經驗

17.布魯納認為,學生學習的最好方法是( )

A.機械學習 B.發現學習

C.接受學習 D.觀察學習

18.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認為,人格結構中最基本的層次是( )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潛意識

19.根據福勒和布朗的教師成長階段論,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要精力總是集中在對學生成績的關注上。據此,這位教師的成長可能處在( )階段。

A.關注生存 B.關注情境

C.關注學生 D.關注自我感受

20.良好的教材結構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從而促進學習遷移。這是( )的觀點。

A.桑代克 B.安德森

C.賈德 D.奧蘇伯爾

21.群體對每個成員的吸引力,就是( )

A.群體凝聚力 B.課堂氣氛

C.群體規範 D.學校人際關係

二、辨析題(判斷正誤,並說明理由。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22.義務教育又稱強迫教育或免費義務教育。

23.德育方法是實現德育任務,提高德育實效性的關鍵因素。

24.一個概念的內涵越豐富,信息量越大,它所能包含的外延就越大。

25.教師威信實質上反映了一種良好的師生關係。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6.簡述教學的意義。

27.簡述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

28.簡述維持課堂紀律的策略。

29.簡述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

30.高一(2)班的語文自習課上,幾個同學在議論“男同學留長髮好不好看”,王老師聽見了,感興趣地問:“你們討論了那麼長時間,結論呢?”他們都搖搖頭。看著幾個不肯剃掉長髮的男同學,長髮被高領毛衣拱起,翹得像要下蛋的母雞尾巴,王老師忽然問道:“想聽聽我的意見嗎?”

這下,這幾個同學可來精神了。“要聽就大家一起聽!”王老師面對全班同學大聲說。當其他同學弄明白王老師要講什麼時,也都放下手中的書準備認真聽。陳剛同學還大聲喊道:“我們要聽真話!”他的話外音王老師是明白的。

“大家知道嗎?最有權威回答這個問題的是什麼人?是女同學。因為男同學留長髮是給女同學看的。”王老師的話音剛落,全班都鬨笑了起來,許多男同學都低下了頭,幾個留長髮的同學尷尬地紅了臉,厚臉皮的陳剛也只是笑,他的嘴巴可老實多了。“我想女同學是不會公開回答這個問題的,”王老師接著說,“但根據報道,女同學普遍覺得男同學留長髮顯得很邋遢,不精神,缺乏青春活力。”

通過這次談話,漸漸地,班上留長髮的男同學越來越少了。

王老師的做法符合哪幾條德育原則?.

31.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三種課堂氣氛,第一種課堂氛圍緊張,教師與學生間說話小心翼翼;第二種課堂紀律差,學生不注意聽講,做小動作,離開座位;第三種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參與。

(1)教師的領導風格有哪些類型?試分析上述課堂氣氛分別與教師的何種領導風格相關。(9分)

(2)你認為教師如何才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9分)

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考試模擬試卷及答案

教師資格考試模擬試卷

《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答案解析

一、單選題

1.A【解析】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區別於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徵。

2.C【解析】宋代理學家朱熹對這句話的解釋是:“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

3.B【解析】校風是學校中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統一體,是經過長期實踐形成的。

4.A【解析】題幹描述的是典型的內發論的觀點。

5.B【解析】略。

6.B【解析】“壬戌學制”明確以學齡兒童和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作為劃分學校教育階段的依據,這在我國現代學制史上是第一次。

7.A【解析】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是教學的根本目的。

8.B【解析】題幹描述的是活動課程的內涵。

9.B【解析】題幹描述的是教學組織形式的概念。

10.A【解析】略。

11.B【解析】略。

12.B【解析】智力也即智能,是使人能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各種認知能力的有機結合,它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維力等成分,並以思維力為核心。

13.A【解析】問題解決能力開始得到發展是處於感知運動階段的兒童的思維特徵之一。

14.C【解析】潛伏學習是指動物在沒有強化的條件下學習也會發生,只不過結果不太明顯,是“潛伏”的。一旦受到強化,具備了操作的動機,這種結果才通過操作而明顯表現出來。

15.C【解析】諧音聯想法是通過諧音線索,運用視覺表象,假借意義進行人為聯想。

16.C【解析】格式塔心理學家提出關係轉換說,認為遷移是學習者突然發現兩個學習經驗之間關係的結果。

17.B【解析】布魯納認為,發現是教育兒童的主要手段,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的最好方法是發現學習。

18.A【解析】弗洛伊德認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組成的。人格結構中最基本的層次是本我。

19.B【解析】處於關注情境階段的教師把關注的焦點投向了提高學生的成績,主要關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課,以及班級大小、時間壓力和備課材料是否充分等與教學情境有關的問題,如“內容是否充分得當”“如何呈現教學信息”“如何掌握教學時間”等。

20.D【解析】奧蘇伯爾認為,學生的認知結構是從教材的知識結構中轉化而來的,好的教材結構能夠簡化知識、促進知識的良好組織、促進更好的遷移。

21.A【解析】群體凝聚力是指群體對成員的吸引力和成員之間的相互吸引力。

二、辨析題【答案要點】

22.這種說法是正確的。義務教育是指依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其實質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迫教育的制度。義務教育又稱強迫教育或免費義務教育。

23.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德育方法是為達到德育目的,在德育過程中採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傳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養方式。它是實現德育任務,提高德育實效性的關鍵因素。

24.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每一個概念都包括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其中,內涵代表概念能夠反映的事物的本質特徵。內涵和外延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概念的內涵越豐富,信息量越大,反而所能包含的外延就越少。反之,一個概念的內涵越抽象越概括,其所擁有的外延也就越豐富。

25.這種說法是正確的。教師威信是指由教師的資歷、聲望、才能和品德等因素決定的,教師個人或群體在學生或社會中的影響力。教師威信實質上反映了一種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師成功地扮演教育者角色、順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條件。

三、簡答題【答案要點】

26.(1)教學是傳播系統知識、促進學生髮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會經驗的再生產、適應並促進社會發展的有力手段。

(2)教學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為個人全面發展提供科學的基礎和實踐,是培養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

(3)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學校教育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教學的地位)。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學校教育工作必須堅持“教學為主,全面安排”的原則。

27.(1)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2)課程性質和特點;(3)每節課的重點、難點;(4)學生年齡特徵;(5)教學時間、設備、條件;(6)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此外,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還受教學手段、教學環境等因素的制約,這就要求我們要全面、具體、綜合地考慮各種相關因素,進行權衡取捨。

28.(1)建立有效的課堂規則;(2)合理組織課堂教學;(3)樹立教師權威;(4)做好課堂監控;(5)培養學生的自律品質。

29.(1)加強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2)及時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3)充分利用榜樣人物的示範作用;(4)利用集體的教育力量;(5)提供實際鍛鍊的機會;(6)及時進行個別指導;(7)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材料分析題【答案要點】

30.(1)材料中王老師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原則。因材施教原則是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以及品德發展現狀,採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材料中的老師面對學生留長髮事件沒有進行一味地批評教育,而是根據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對其愛美的錯誤行為進行教育,這樣的教育才能夠收到好的效果。

(2)材料中王老師的做法符合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是在德育過程中,教育者要善於組織和教育學生熱愛集體,並依靠集體教育每個學生,同時通過對個別學生的教育,來促進集體的形成和發展,從而把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材料中老師對於個別男同學留長髮的事情,不是針對其個人進行教育,而是將其置於集體之中,“要聽大家一起聽”充分體現了這一原則。

(3)材料中王老師的做法符合疏導原則。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材料中老師並沒有採取批評教育的方式,不是以權壓人,而是以理服人,講明道理,疏通思想,讓留長髮的男同學自己發現錯誤所在,從而改變自己留長髮的不良習慣。

31.(1)教師的領導方式是教師用來行使權力與發揮領導作用的行為方式。勒溫將教師的領導方式分為集權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種類型。這三種不同的領導方式會使學生產生不同的行為反應,從而形成不同的課堂氣氛。由材料的描述可知,第一種課堂氣氛所對應的是集權型的領導方式;第二種課堂氣氛所對應的是放任型的領導方式;第三種課堂氣氛所對應的是民主型的領導方式。

(2)①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第一、教師具備一定的課堂學習管理能力,如洞悉能力、兼顧能力、分段教學活動順利過渡的能力、維持全班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能力、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的能力、避免產生微波效應;第二、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業務素養;第三、教師要講求教學藝術;第四、重視情感在教學中的應用,以積極的情感感染學生;第五、鼓勵表揚為主,兼顧其他,有的放矢;第六、注重師生心態調整;第七、教師的自我控制與對偶然事件的控制;第八、採用科學的班級管理方法;第九、教師要有體察學生情感反應的能力;第十、教師應該對每個學生形成恰如其分的高期望;第十一、保持中等水平的焦慮,樹立良好的自我意識。②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關鍵在於教師能否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必須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保持最佳的學習心態。③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課堂中的師生關係,直接制約影響課堂氣氛,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使師生關係更加和諧:第一、師生民主平等;第二、樹立一定的教師威信;第三、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