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林教育-招教考試-教育學必考100題

布魯納 政治 性教育 美國 德林教育 2017-06-16

一、單項選擇題

1.“標準化的教學很可能束縛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這句話主要體現了教育的()

A.正向功能B.負向功能C.社會發展功能D.隱性功能

2.()強調應培養“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

A.古雅典教育B.古斯巴達教育C.古埃及教育D.古印度教育

3.實用主義教育學是在批判()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A.馬克思主義教育學B.文化教育學

C.實驗教育學D.赫爾巴特教育學

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藝術”的教育家是()

A.培根B.誇美紐斯C.赫爾巴特D.凱洛夫

5.教育“心理起源說”的代表人物是()

A.沛西·能B.杜威C.孟祿D.皮亞傑

6.“教育:從搖籃到墳墓。”這是()的典型觀點。

A.成人教育B.業餘教育C.在職教育D.終身教育

7.廣義教育與狹義教育(學校教育)的根本區別是()

A.目的性B.計劃性C.實踐性D.特殊性

8.在教育的基本要素裡,作為中介的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響D.教育內容

9.在中外教育史上,教育被看作是()

A.產生思想的活動B.培養人的活動C.鍛鍊身體的活動D.培養品德的活動

10.以下哪一本書被認為近代教育學的第一本教育學著作()

A.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B.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C.康德的《康德論教育》D.盧梭的《愛彌兒》

11.教育對科學創造的成果加以合理的加工和編排,傳授給更多的人,尤其是傳授給年青一代,使他們能夠掌握前人創造的科學成果。這體現了()

A.教育推進科學的體制化B.教育具有科學研究的功能

C.教育促進科研技術成果的開發利用D.教育能完成科學知識再生產

12.正確看待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對“教育無用論”和()應予以批判。

A.“教育先行論”B.“教育萬能論”C.“教育優先發展論”D.“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3.我國明朝末期的東林書院強調“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所具有的()

A.政治功能B.人口功能C.經濟功能D.文化功能

14.即使人們對長大後的“狼孩”進行再好的教育,也很難令其用人類的語言進行流暢交流。這說明個體身心發展具有()

A.階段性B.差異性C.不平衡性D.互補性

15.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這體現了教育()

A.可以改變人口質量B.可以減少人口數量C.可以調整人口結構D.可以制約人口遷移

16.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

A.學生只有機械記憶的能力B.教師的知識、能力是不一樣的

C.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D.教育活動完全受到人的遺傳素質的制約

17.德國至今從小學到大學仍把宗教課列為必修課,這是教育內容受()制約的標誌。

A.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B.社會政治經濟的需要

C.文化傳統D.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水平

18.在良好的環境中,有的人沒有什麼成就,甚至走向與環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惡劣的環境中,有的人卻“出淤泥而不染”。這種現象說明人對環境影響的接受是一個()

A.積極的過程B.能動的過程C.被動的過程D.主動的過程

19.教育可以使原來為少數人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在較短的時間內為更多的人所掌握,從而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說明教育具有的功能是()

A.再生產勞動力B.再生產科學知識C.科學研究D.促進科研技術成果的開發利用

20.“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反映了()對人的發展的影響。

A.環境B.教育C.遺傳D.主觀努力

21.學校管理的目標和尺度是()

A.經濟收入B.良好的公共關係C.學校績效D.政治影響

2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現特徵是()

A.學校的產生B.學制的建立C.教學實體的表現D.定型的教學組織形式

23.中小學教育的培養目標是()

A.發展兒童的智力B.為高一級學校輸送選拔人才

C.培養各種專門人才D.為人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24.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過()體現出來的。

A.培養目標B.教育目的C.教育目標D.課程目標

25.在教育活動中涉及“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這一根本問題的是()

A.課程B.教育評價C.教學D.教育目的

26.從形態上看,我國現行的學校教育制度是()

A.單軌學制B.雙軌學制C.分支型學制D.綜合型學制

27.現代學制最早出現在()

A.美國B.歐洲C.中國D.英國

28.一個國家整個教育制度中最主要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A.學校教育制度B.教育方針C.教育經費控制D.教育行政管理

29.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為培養()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A.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創新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

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D.有文化、有道德、有能力、有紀律

30.《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了教育發展的“兩基”“兩全”“兩重”目標,其中“兩全”是指()

A.全面普及義務教育,全面掃除青壯年文盲

B.全面進行教育改革,全面發展職業教育

C.全面改革政府包攬辦學的格局,全面深化教育體制改革

D.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31.既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教育活動的歸宿,並且貫穿教育活動全過程的是()

A.教育制度B.教育目的C.教育內容D.教育方法

32.20世紀以來,學校教育制度以單軌制為代表的國家是()

A.印度B.中國C.蘇聯D.美國

33.師範學校的出現,與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從時間上來說()

A.是同時的B.師範學校出現得早C.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的時間早D.說不清楚

34.“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反映了教師勞動具有()

A.複雜性B.主體性C.創造性D.長期性

35.“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體現的良好師生關係特點是()

A.愛生尊師B.民主平等C.教學相長D.心理相容

36.教師的本體性知識包括()

A.文化科學知識、學科知識B.教育理論知識、班級管理知識

C.學科專業知識、教學能力D.文化科學知識、教學技巧

37.教師要想教好學生,首先必須要掌握學生的年齡特徵,充分了解處在這一年齡段的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採取適合的手段和方法,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這要求教師必須具備()

A.精深的專業知識B.系統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

C.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D.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

38.教師的()是教師形象的核心。

A.道德形象B.文化形象C.人格形象D.社會形象

39.教師在教學中最首要的角色是()

A.行為的示範者B.班級領導者C.知識的傳授者D.教育藝術家

40.“學高為師”“良師必是學者”強調哪一類知識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

A.本體性知識B.條件性知識C.實踐性知識D.文化知識

41.發現教學法由美國認知主義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提出,在發現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

A.示範者B.指導者和參與者C.監督者D.促進者和引導者

42.20世紀以來,學校教育制度以單軌制為代表的國家是()

A.印度B.中國C.蘇聯D.美國

43.下列哪種課程觀沒有體現“學習者是課程主體”的思想()

A.課程即知識B.課程即複雜會話C.課程即活動D.課程即經驗

44.為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而開設的、可供學生自由選擇的課程是()

A.綜合課程B.選修課程C.學科課程D.活動課程

45.教育史上第一本課程理論專著是()

A.1918年出版的《課程》B.1949年出版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

C.1918年出版的《什麼知識最有價值》D.1944年出版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

46.為防止教師教學陷入學科本位,有利於整體規劃課程內容,體現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新的普通高中課程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表現在()方面。

A.學段B.學習領域C.科目D.模塊

47.根據管理層次的不同,課程可以劃分為()

A.小學課程、初中課程、高中課程B.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

C.實踐課程和知識課程D.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

48.19世紀,提出“什麼知識最有價值”並大力倡導科學課程的英國教育家是()

A.斯賓塞 B.赫欽斯C.洛克D.巴格萊

49.從課程的組織方式看,可以將課程分為()

A.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B.廣域課程與核心課程

C.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D.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

50.美國課程理論家泰勒在《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關於課程編制的最重要的問題是()

A.課程內容B.教學方法C.課程目標D.教學評價

51.辛德等人關於課程實施取向問題的研究受到了課程專家的普遍認同,他們將課程實施的取向分為()三種。

A.協作取向、相互調適取向、創生取向B.忠實取向、協作取向、創生取向

C.忠實取向、相互調適取向、協作取向D.忠實取向、相互調適取向、創生取向

52.()是課程計劃構成的核心內容。

A.課程設置B.課程開設的順序C.課時分配D.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

53.注重學生基礎學力培養的課程是()

A.基礎型課程B.拓展型課程C.研究型課程D.隱性課程

54.目前我國基礎教育實施“一綱多本”的教材使用原則,這裡的“綱”指的是()

A.課程標準B.課程計劃C.教學計劃D.教學原則

55.根據一節課主要完成任務的多少,課的類型可分為()

A.新授課和鞏固課B.練習課和檢查課C.單一課和綜合課D.技能課和講授課

56.暗示教學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布魯納B.沙塔洛夫C.洛扎諾夫D.瓦·根舍因

57.()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研究,使學生獲取新知識,鞏固、驗證舊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A.演示法B.實驗法C.參觀法D.實踐活動法

58.教學過程的本質是()

A.認識活動B.實踐活動C.交往活動D.課堂活動

59.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目的和內容,在自己負責、自己規劃的單元活動中獲得有關知識和能力。這種教學組織形式是()

A.導生制B.設計教學法C.特朗普制D.道爾頓制

60.()是學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學校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A.育人B.教學C.智育D.體育

61.李老師對學生王大鵬的評語是:“這段時間你開始主動回答老師的課堂提問,學習態度也更加認真,考試時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失分,因此,你的學習成績比以前好多了,繼續加油,我看好你哦!”這種評價方式是()

A.診斷性評價B.形成性評價C.終結性評價D.全程性評價

62.某堂課以傳授系統知識和理論為主要目的,應選擇的教學方法是()

A.講授法B.參觀法C.練習法D.陶冶法

63.教師不教全體學生,只傳授給其中一部分學生,再由他們向其他學生傳授的班級組織形式是()

A.個別教學B.導生制C.道爾頓制D.班級授課制

6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複式教學一般在同一年級內進行

B.複式教學適用於學生多、教室少的情況

C.複式教學是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自學或做作業交錯進行

D.複式教學是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學能力相對較弱

65.正確反映教學與智育之間關係的命題是()

A.教學是智育的主要途徑B.智育是教學的唯一任務

C.教學是智育的唯一途徑D.智育是教學的次要任務

66.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書籍和教材獲得知識的方法是()

A.自學法B.讀書指導法C.練習法D.參觀法

67.發現教學模式倡導學生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認識的過程,強調學生的主體。這一教學模式的提出者是()

A.奧蘇貝爾B.布魯納C.苛勒D.瓦·根舍因

68.智育中的“智”是指()

A.智力B.知識C.知識技能和智力D.技能

69.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向學生呈現、介紹大量和系統的信息的方法是()

A.實踐法B.談話法C.參觀法D.講授法

70.“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或標準,即預期學生身心諸方面發生的變化”是指()

A.教學目的B.教學目標C.教學任務D.教學技術

71.我國的“六課型單元”教學、“六步教學法”、“學導式”教學等,都是()

A.傳遞—接受教學模式B.引導—發現教學模式C.自學—指導教學模式D.集體教學模式

72.某生認為,自己的作文水平跟前一學期相比有明顯提高。這種評價類型是()

A.絕對評價B.相對評價C.個體內差異評價D.診斷性評價

73.德育的知行統一原則要求()

A.理論重於實踐B.實踐重於理論C.學習與實踐相結合D.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74.通過()提高人們對地震、海嘯、泥石流、龍捲風、雪崩等自然災難和火災、交通事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恐怖事件等社會災難的應急能力。

A.安全教育B.生命教育C.生存教育D.生活教育

75.在品德發展過程中,個體主要通過社會榜樣、觀察學習等替代強化習得道德行為的模式稱為()

A.體諒模式B.價值澄清模式C.社會學習模式D.道德認知發展模式

76.採用座右銘激勵學生屬於()

A.自我教育法B.榜樣示範法C.實際鍛鍊法D.情感陶冶法

77.學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大基本要素構成的,教師在教育過程應()

A.以情為開端,動之以情,對學生進行教育

B.嚴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順序對學生進行教育

C.以行為開端,從培養學生習慣入手對學生進行教育

D.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為開端對學生進行教育

78.“皮格馬利翁”效應反映了教育者在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必須遵循()原則。

A.從學生實際出發B.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

C.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D.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

79.德育在青少年學生的發展中具有()

A.積極作用B.推動作用C.制約作用D.導向作用

80.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這說明德育工作要遵循()

A.因材施教原則B.方向性原則C.疏導原則D.長善救失原則

81.學校組織學生去敬老院義務勞動,培養學生關心幫助孤寡老人的品質。這類教育活動屬於()

A.民主意識教育B.文明行為教育C.法制觀念教育D.愛國主義教育

82.班主任在自然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了解和研究的方法是()

A.調研法B.規劃法C.自然法D.觀察法

83.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務是()

A.組織建立良好的班集體B.促進班集體全體成員的全面發展

C.瞭解和研究學生D.搞好班級教育工作

84.奠定了班級組織理論基礎的著作是()

A.《論語》B.《普通教育學》C.《大教學論》D.《理想國》

85.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方式是()

A.常規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標管理

86.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現學生自我教育的最好載體是()

A.學生會B.當班幹部C.班集體D.學習小組

87.率先正式使用“班級”一詞的著名教育家是()

A.埃拉斯莫斯B.誇美紐斯C.洛克D.盧梭

88.指導學生的日常交往屬於()

A.學習指導B.生活管理C.學習管理D.生活指導

89.班級管理模式中的“目標管理”是由()提出的。

A.馬卡連柯B.德魯克C.皮亞傑D.誇美紐斯

90.課外、校外教育活動的內容不受課程計劃、課程標準的限制,可以根據參加活動者的願望和要求,以及學校、校外教育機關的具體條件而確定。這體現了課外、校外教育的()特點。

A.自願性B.自主性C.廣泛性D.實踐性

91.社區教育的實質是()

A.教育的社會化B.社會的教育化C.教育社會化和社會教育化的統一D.全民接受教育

92.普通中小學經常組織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興趣小組,主要是為了()

A.深化課堂教學B.培養競賽人才

C.因材施教,發展青少年的個性特長D.充分發掘學有餘力的學生的學習潛力

93.最能體現教育的生活化、情感化、多樣化特點的是()

A.社會教育B.社區教育C.家庭教育D.學校教育

94.教育學生的基本途徑是()

A.學校教育B.課外教育C.校外教育D.家庭教育

95.校本研究是推進學校教學研究的重要形式,其研究主體是()

A.教師B.校長C.專家D.學生

96.題錄、書目、索引、題要和文摘等屬於()

A.一次文獻B.二次文獻C.三次文獻D.四次文獻

97.()是教師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A.觀察法B.訪談法C.實驗法D.行動研究法

98.教育科學研究要求在蒐集資料、分析和解釋結果時,不允許帶有價值偏見,這指的是教育科學研究的()

A.倫理性原則B.檢驗性原則C.公共性原則D.客觀性原則

99.記錄有關知識的一切載體,稱為()

A.經驗B.文檔C.文獻D.資料

100.教育科學研究必須尊重受試者權利和審慎解釋研究成果指的是教育科學研究的()

A.倫理原則B.科學原則C.操作原則D.客觀原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