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
"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在歐洲歷史上,波西米亞地區曾經物阜民豐,繁榮無比,但因為白山之戰的失敗,以及這場戰役後三十年戰爭的全面爆發,波西米亞地區幾近毀滅,礦山被毀、土地荒蕪、人民流離失所。以白山之戰為界,波西米亞的歷史可以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陽光燦爛,後一部分悽風苦雨。

"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在歐洲歷史上,波西米亞地區曾經物阜民豐,繁榮無比,但因為白山之戰的失敗,以及這場戰役後三十年戰爭的全面爆發,波西米亞地區幾近毀滅,礦山被毀、土地荒蕪、人民流離失所。以白山之戰為界,波西米亞的歷史可以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陽光燦爛,後一部分悽風苦雨。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中心布拉格

白山之戰的信仰誘因

歐洲中部有一塊高地,在羅馬帝國時期,一支被稱為波希人的部落在這裡聚居,後來這塊地就被稱為波西米亞。從公元1世紀開始,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陸續遷入波西米亞,新增的人口讓這裡迅速繁華起來。

"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在歐洲歷史上,波西米亞地區曾經物阜民豐,繁榮無比,但因為白山之戰的失敗,以及這場戰役後三十年戰爭的全面爆發,波西米亞地區幾近毀滅,礦山被毀、土地荒蕪、人民流離失所。以白山之戰為界,波西米亞的歷史可以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陽光燦爛,後一部分悽風苦雨。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中心布拉格

白山之戰的信仰誘因

歐洲中部有一塊高地,在羅馬帝國時期,一支被稱為波希人的部落在這裡聚居,後來這塊地就被稱為波西米亞。從公元1世紀開始,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陸續遷入波西米亞,新增的人口讓這裡迅速繁華起來。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位置

1306年,波西米亞王國成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一直以來,哈布斯堡君主信仰天主教,但他們對波希米亞人十分寬容,允許後者信仰新教,當地人也投桃報李,始終認可哈布斯堡君主作為波西米亞國王這一事實。

1617年,斐迪南二世成為波西米亞國王,然而這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不允許波希米亞人繼續信仰新教。這導致雙方之間的關係驟然緊張。

"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在歐洲歷史上,波西米亞地區曾經物阜民豐,繁榮無比,但因為白山之戰的失敗,以及這場戰役後三十年戰爭的全面爆發,波西米亞地區幾近毀滅,礦山被毀、土地荒蕪、人民流離失所。以白山之戰為界,波西米亞的歷史可以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陽光燦爛,後一部分悽風苦雨。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中心布拉格

白山之戰的信仰誘因

歐洲中部有一塊高地,在羅馬帝國時期,一支被稱為波希人的部落在這裡聚居,後來這塊地就被稱為波西米亞。從公元1世紀開始,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陸續遷入波西米亞,新增的人口讓這裡迅速繁華起來。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位置

1306年,波西米亞王國成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一直以來,哈布斯堡君主信仰天主教,但他們對波希米亞人十分寬容,允許後者信仰新教,當地人也投桃報李,始終認可哈布斯堡君主作為波西米亞國王這一事實。

1617年,斐迪南二世成為波西米亞國王,然而這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不允許波希米亞人繼續信仰新教。這導致雙方之間的關係驟然緊張。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斐迪南二世

1618年,波希米亞新教貴族忍無可忍,決定公開對抗斐迪南二世以及哈布斯堡的統治。他們組成的新統治集團將效忠費迪南二世的天主教教士驅逐出波希米亞,並沒收了他們的土地,這種行為無異於宣戰。

既然已經與斐迪南二世撕破臉了,就沒有繼續虛與委蛇的必要了,波希米亞貴族隨後做了三件事:第一、頒佈法令驅逐非新教教徒;第二、開始徵兵;第三,宣佈波希米亞王位不再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任,必須經過遴選。最終,波西米亞貴族選了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來繼承波希米亞王位。

"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在歐洲歷史上,波西米亞地區曾經物阜民豐,繁榮無比,但因為白山之戰的失敗,以及這場戰役後三十年戰爭的全面爆發,波西米亞地區幾近毀滅,礦山被毀、土地荒蕪、人民流離失所。以白山之戰為界,波西米亞的歷史可以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陽光燦爛,後一部分悽風苦雨。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中心布拉格

白山之戰的信仰誘因

歐洲中部有一塊高地,在羅馬帝國時期,一支被稱為波希人的部落在這裡聚居,後來這塊地就被稱為波西米亞。從公元1世紀開始,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陸續遷入波西米亞,新增的人口讓這裡迅速繁華起來。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位置

1306年,波西米亞王國成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一直以來,哈布斯堡君主信仰天主教,但他們對波希米亞人十分寬容,允許後者信仰新教,當地人也投桃報李,始終認可哈布斯堡君主作為波西米亞國王這一事實。

1617年,斐迪南二世成為波西米亞國王,然而這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不允許波希米亞人繼續信仰新教。這導致雙方之間的關係驟然緊張。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斐迪南二世

1618年,波希米亞新教貴族忍無可忍,決定公開對抗斐迪南二世以及哈布斯堡的統治。他們組成的新統治集團將效忠費迪南二世的天主教教士驅逐出波希米亞,並沒收了他們的土地,這種行為無異於宣戰。

既然已經與斐迪南二世撕破臉了,就沒有繼續虛與委蛇的必要了,波希米亞貴族隨後做了三件事:第一、頒佈法令驅逐非新教教徒;第二、開始徵兵;第三,宣佈波希米亞王位不再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任,必須經過遴選。最終,波西米亞貴族選了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來繼承波希米亞王位。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腓特烈五世

這令1619年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斐迪南二世大為光火,這位新君決定奪回自己的波西米亞王位,雙方的戰爭一觸即發。然而,面臨大戰的波西米亞內部卻危機重重

波西米亞內部的危機

波希米亞人準備出兵對抗神聖羅馬帝國,但是反哈布斯堡的行動沒有轉變為反抗外國勢力的民族戰爭。反抗陣營內部存在大量分歧,彼此之間根本不信任,為爭權奪利而鬥得不可開交的貴族們,公開分裂成兩個陣營:反哈布斯堡的新教多數派,以及依附哈布斯堡王朝的天主教信徒少數派。除了這兩派,貴族中還有不少“騎牆派”,遊走於兩個陣營之間。

"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在歐洲歷史上,波西米亞地區曾經物阜民豐,繁榮無比,但因為白山之戰的失敗,以及這場戰役後三十年戰爭的全面爆發,波西米亞地區幾近毀滅,礦山被毀、土地荒蕪、人民流離失所。以白山之戰為界,波西米亞的歷史可以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陽光燦爛,後一部分悽風苦雨。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中心布拉格

白山之戰的信仰誘因

歐洲中部有一塊高地,在羅馬帝國時期,一支被稱為波希人的部落在這裡聚居,後來這塊地就被稱為波西米亞。從公元1世紀開始,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陸續遷入波西米亞,新增的人口讓這裡迅速繁華起來。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位置

1306年,波西米亞王國成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一直以來,哈布斯堡君主信仰天主教,但他們對波希米亞人十分寬容,允許後者信仰新教,當地人也投桃報李,始終認可哈布斯堡君主作為波西米亞國王這一事實。

1617年,斐迪南二世成為波西米亞國王,然而這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不允許波希米亞人繼續信仰新教。這導致雙方之間的關係驟然緊張。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斐迪南二世

1618年,波希米亞新教貴族忍無可忍,決定公開對抗斐迪南二世以及哈布斯堡的統治。他們組成的新統治集團將效忠費迪南二世的天主教教士驅逐出波希米亞,並沒收了他們的土地,這種行為無異於宣戰。

既然已經與斐迪南二世撕破臉了,就沒有繼續虛與委蛇的必要了,波希米亞貴族隨後做了三件事:第一、頒佈法令驅逐非新教教徒;第二、開始徵兵;第三,宣佈波希米亞王位不再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任,必須經過遴選。最終,波西米亞貴族選了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來繼承波希米亞王位。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腓特烈五世

這令1619年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斐迪南二世大為光火,這位新君決定奪回自己的波西米亞王位,雙方的戰爭一觸即發。然而,面臨大戰的波西米亞內部卻危機重重

波西米亞內部的危機

波希米亞人準備出兵對抗神聖羅馬帝國,但是反哈布斯堡的行動沒有轉變為反抗外國勢力的民族戰爭。反抗陣營內部存在大量分歧,彼此之間根本不信任,為爭權奪利而鬥得不可開交的貴族們,公開分裂成兩個陣營:反哈布斯堡的新教多數派,以及依附哈布斯堡王朝的天主教信徒少數派。除了這兩派,貴族中還有不少“騎牆派”,遊走於兩個陣營之間。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被譽為歐羅巴的心臟

由於反抗哈布斯堡陣營的力量不足,貴族們為了支付助拳援軍的軍費,反而加速盤剝平民,這使得積極參與對抗哈布斯堡軍隊的平民大為惱怒,平民們意識到,他們的敵人不僅僅是哈布斯堡羅馬天主教陣營,還有參加反哈布斯堡的新教地主。於是,波希米亞平民與貴族也決裂了。面對內憂外患,領導反抗的貴族不僅沒有想方設法彌合與平民間的分歧,反而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外援上,這種做法,埋下了白山之戰失敗的伏筆。

白山之戰的爆發

1619年7月,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成為波希米亞國王,作為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婿,腓特烈五世與英王算是近親,他試圖說服英國也加入反哈布斯堡戰爭的行列。但是,不論是英國還是荷蘭,都不支持他成為波西米亞國王,也沒有給他期待中的幫助。腓特烈五世只能靠自己和波西米亞貴族抵擋斐迪南二世了。

"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在歐洲歷史上,波西米亞地區曾經物阜民豐,繁榮無比,但因為白山之戰的失敗,以及這場戰役後三十年戰爭的全面爆發,波西米亞地區幾近毀滅,礦山被毀、土地荒蕪、人民流離失所。以白山之戰為界,波西米亞的歷史可以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陽光燦爛,後一部分悽風苦雨。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中心布拉格

白山之戰的信仰誘因

歐洲中部有一塊高地,在羅馬帝國時期,一支被稱為波希人的部落在這裡聚居,後來這塊地就被稱為波西米亞。從公元1世紀開始,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陸續遷入波西米亞,新增的人口讓這裡迅速繁華起來。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位置

1306年,波西米亞王國成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一直以來,哈布斯堡君主信仰天主教,但他們對波希米亞人十分寬容,允許後者信仰新教,當地人也投桃報李,始終認可哈布斯堡君主作為波西米亞國王這一事實。

1617年,斐迪南二世成為波西米亞國王,然而這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不允許波希米亞人繼續信仰新教。這導致雙方之間的關係驟然緊張。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斐迪南二世

1618年,波希米亞新教貴族忍無可忍,決定公開對抗斐迪南二世以及哈布斯堡的統治。他們組成的新統治集團將效忠費迪南二世的天主教教士驅逐出波希米亞,並沒收了他們的土地,這種行為無異於宣戰。

既然已經與斐迪南二世撕破臉了,就沒有繼續虛與委蛇的必要了,波希米亞貴族隨後做了三件事:第一、頒佈法令驅逐非新教教徒;第二、開始徵兵;第三,宣佈波希米亞王位不再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任,必須經過遴選。最終,波西米亞貴族選了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來繼承波希米亞王位。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腓特烈五世

這令1619年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斐迪南二世大為光火,這位新君決定奪回自己的波西米亞王位,雙方的戰爭一觸即發。然而,面臨大戰的波西米亞內部卻危機重重

波西米亞內部的危機

波希米亞人準備出兵對抗神聖羅馬帝國,但是反哈布斯堡的行動沒有轉變為反抗外國勢力的民族戰爭。反抗陣營內部存在大量分歧,彼此之間根本不信任,為爭權奪利而鬥得不可開交的貴族們,公開分裂成兩個陣營:反哈布斯堡的新教多數派,以及依附哈布斯堡王朝的天主教信徒少數派。除了這兩派,貴族中還有不少“騎牆派”,遊走於兩個陣營之間。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被譽為歐羅巴的心臟

由於反抗哈布斯堡陣營的力量不足,貴族們為了支付助拳援軍的軍費,反而加速盤剝平民,這使得積極參與對抗哈布斯堡軍隊的平民大為惱怒,平民們意識到,他們的敵人不僅僅是哈布斯堡羅馬天主教陣營,還有參加反哈布斯堡的新教地主。於是,波希米亞平民與貴族也決裂了。面對內憂外患,領導反抗的貴族不僅沒有想方設法彌合與平民間的分歧,反而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外援上,這種做法,埋下了白山之戰失敗的伏筆。

白山之戰的爆發

1619年7月,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成為波希米亞國王,作為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婿,腓特烈五世與英王算是近親,他試圖說服英國也加入反哈布斯堡戰爭的行列。但是,不論是英國還是荷蘭,都不支持他成為波西米亞國王,也沒有給他期待中的幫助。腓特烈五世只能靠自己和波西米亞貴族抵擋斐迪南二世了。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白山之戰

1620年11月8日,波希米亞軍隊與援軍一共三萬人,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列陣,他們居高臨下,控制堅實的據點,憑藉右翼的城堡,左翼的河,以及正前方的小溪,波西米亞聯軍佔盡地利。

哈布斯堡聯軍有25000人,哈布斯堡軍隊由卡爾・博納文圖拉(Karel Bonaventura)帶領,天主教聯盟方面則由蒂利伯爵(Johan Tzerclaes of Tilly)率領。蒂利伯爵仔細看了敵軍的部署,果斷派出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老兵越過河面小橋,直撲敵陣。

"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在歐洲歷史上,波西米亞地區曾經物阜民豐,繁榮無比,但因為白山之戰的失敗,以及這場戰役後三十年戰爭的全面爆發,波西米亞地區幾近毀滅,礦山被毀、土地荒蕪、人民流離失所。以白山之戰為界,波西米亞的歷史可以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陽光燦爛,後一部分悽風苦雨。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中心布拉格

白山之戰的信仰誘因

歐洲中部有一塊高地,在羅馬帝國時期,一支被稱為波希人的部落在這裡聚居,後來這塊地就被稱為波西米亞。從公元1世紀開始,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陸續遷入波西米亞,新增的人口讓這裡迅速繁華起來。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位置

1306年,波西米亞王國成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一直以來,哈布斯堡君主信仰天主教,但他們對波希米亞人十分寬容,允許後者信仰新教,當地人也投桃報李,始終認可哈布斯堡君主作為波西米亞國王這一事實。

1617年,斐迪南二世成為波西米亞國王,然而這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不允許波希米亞人繼續信仰新教。這導致雙方之間的關係驟然緊張。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斐迪南二世

1618年,波希米亞新教貴族忍無可忍,決定公開對抗斐迪南二世以及哈布斯堡的統治。他們組成的新統治集團將效忠費迪南二世的天主教教士驅逐出波希米亞,並沒收了他們的土地,這種行為無異於宣戰。

既然已經與斐迪南二世撕破臉了,就沒有繼續虛與委蛇的必要了,波希米亞貴族隨後做了三件事:第一、頒佈法令驅逐非新教教徒;第二、開始徵兵;第三,宣佈波希米亞王位不再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任,必須經過遴選。最終,波西米亞貴族選了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來繼承波希米亞王位。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腓特烈五世

這令1619年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斐迪南二世大為光火,這位新君決定奪回自己的波西米亞王位,雙方的戰爭一觸即發。然而,面臨大戰的波西米亞內部卻危機重重

波西米亞內部的危機

波希米亞人準備出兵對抗神聖羅馬帝國,但是反哈布斯堡的行動沒有轉變為反抗外國勢力的民族戰爭。反抗陣營內部存在大量分歧,彼此之間根本不信任,為爭權奪利而鬥得不可開交的貴族們,公開分裂成兩個陣營:反哈布斯堡的新教多數派,以及依附哈布斯堡王朝的天主教信徒少數派。除了這兩派,貴族中還有不少“騎牆派”,遊走於兩個陣營之間。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被譽為歐羅巴的心臟

由於反抗哈布斯堡陣營的力量不足,貴族們為了支付助拳援軍的軍費,反而加速盤剝平民,這使得積極參與對抗哈布斯堡軍隊的平民大為惱怒,平民們意識到,他們的敵人不僅僅是哈布斯堡羅馬天主教陣營,還有參加反哈布斯堡的新教地主。於是,波希米亞平民與貴族也決裂了。面對內憂外患,領導反抗的貴族不僅沒有想方設法彌合與平民間的分歧,反而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外援上,這種做法,埋下了白山之戰失敗的伏筆。

白山之戰的爆發

1619年7月,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成為波希米亞國王,作為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婿,腓特烈五世與英王算是近親,他試圖說服英國也加入反哈布斯堡戰爭的行列。但是,不論是英國還是荷蘭,都不支持他成為波西米亞國王,也沒有給他期待中的幫助。腓特烈五世只能靠自己和波西米亞貴族抵擋斐迪南二世了。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白山之戰

1620年11月8日,波希米亞軍隊與援軍一共三萬人,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列陣,他們居高臨下,控制堅實的據點,憑藉右翼的城堡,左翼的河,以及正前方的小溪,波西米亞聯軍佔盡地利。

哈布斯堡聯軍有25000人,哈布斯堡軍隊由卡爾・博納文圖拉(Karel Bonaventura)帶領,天主教聯盟方面則由蒂利伯爵(Johan Tzerclaes of Tilly)率領。蒂利伯爵仔細看了敵軍的部署,果斷派出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老兵越過河面小橋,直撲敵陣。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蒂利伯爵(Johan Tzerclaes of Tilly)

由於哈布斯堡聯軍裝備更加先進,在2小時的激戰中,不斷突破敵軍防線,波希米亞軍隊被擊潰,聯軍趁勝攻進布拉格。腓特烈五世見大勢已去,拋下波希米亞,與妻子逃去荷蘭,這位外鄉人統治波西米亞的時間沒有超過1620年的冬季,所以又被稱為“冬王”(Winter King)。白山之戰的失敗,標誌著波西米亞的厄運降臨。

戰敗的苦果

波希米亞反哈布斯堡行動的失敗,引來了斐迪南二世對當地的血腥報復,反抗行動的主要參加者都遭到逮捕、監禁,被指控參加反抗行動的人的財產全部被沒收。1621年6月21日,27名波希米亞人在布拉格被公開處決,他們中3人是貴族,7人是騎士,17人是市民。

"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在歐洲歷史上,波西米亞地區曾經物阜民豐,繁榮無比,但因為白山之戰的失敗,以及這場戰役後三十年戰爭的全面爆發,波西米亞地區幾近毀滅,礦山被毀、土地荒蕪、人民流離失所。以白山之戰為界,波西米亞的歷史可以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陽光燦爛,後一部分悽風苦雨。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中心布拉格

白山之戰的信仰誘因

歐洲中部有一塊高地,在羅馬帝國時期,一支被稱為波希人的部落在這裡聚居,後來這塊地就被稱為波西米亞。從公元1世紀開始,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陸續遷入波西米亞,新增的人口讓這裡迅速繁華起來。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位置

1306年,波西米亞王國成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一直以來,哈布斯堡君主信仰天主教,但他們對波希米亞人十分寬容,允許後者信仰新教,當地人也投桃報李,始終認可哈布斯堡君主作為波西米亞國王這一事實。

1617年,斐迪南二世成為波西米亞國王,然而這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不允許波希米亞人繼續信仰新教。這導致雙方之間的關係驟然緊張。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斐迪南二世

1618年,波希米亞新教貴族忍無可忍,決定公開對抗斐迪南二世以及哈布斯堡的統治。他們組成的新統治集團將效忠費迪南二世的天主教教士驅逐出波希米亞,並沒收了他們的土地,這種行為無異於宣戰。

既然已經與斐迪南二世撕破臉了,就沒有繼續虛與委蛇的必要了,波希米亞貴族隨後做了三件事:第一、頒佈法令驅逐非新教教徒;第二、開始徵兵;第三,宣佈波希米亞王位不再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任,必須經過遴選。最終,波西米亞貴族選了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來繼承波希米亞王位。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腓特烈五世

這令1619年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斐迪南二世大為光火,這位新君決定奪回自己的波西米亞王位,雙方的戰爭一觸即發。然而,面臨大戰的波西米亞內部卻危機重重

波西米亞內部的危機

波希米亞人準備出兵對抗神聖羅馬帝國,但是反哈布斯堡的行動沒有轉變為反抗外國勢力的民族戰爭。反抗陣營內部存在大量分歧,彼此之間根本不信任,為爭權奪利而鬥得不可開交的貴族們,公開分裂成兩個陣營:反哈布斯堡的新教多數派,以及依附哈布斯堡王朝的天主教信徒少數派。除了這兩派,貴族中還有不少“騎牆派”,遊走於兩個陣營之間。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被譽為歐羅巴的心臟

由於反抗哈布斯堡陣營的力量不足,貴族們為了支付助拳援軍的軍費,反而加速盤剝平民,這使得積極參與對抗哈布斯堡軍隊的平民大為惱怒,平民們意識到,他們的敵人不僅僅是哈布斯堡羅馬天主教陣營,還有參加反哈布斯堡的新教地主。於是,波希米亞平民與貴族也決裂了。面對內憂外患,領導反抗的貴族不僅沒有想方設法彌合與平民間的分歧,反而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外援上,這種做法,埋下了白山之戰失敗的伏筆。

白山之戰的爆發

1619年7月,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成為波希米亞國王,作為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婿,腓特烈五世與英王算是近親,他試圖說服英國也加入反哈布斯堡戰爭的行列。但是,不論是英國還是荷蘭,都不支持他成為波西米亞國王,也沒有給他期待中的幫助。腓特烈五世只能靠自己和波西米亞貴族抵擋斐迪南二世了。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白山之戰

1620年11月8日,波希米亞軍隊與援軍一共三萬人,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列陣,他們居高臨下,控制堅實的據點,憑藉右翼的城堡,左翼的河,以及正前方的小溪,波西米亞聯軍佔盡地利。

哈布斯堡聯軍有25000人,哈布斯堡軍隊由卡爾・博納文圖拉(Karel Bonaventura)帶領,天主教聯盟方面則由蒂利伯爵(Johan Tzerclaes of Tilly)率領。蒂利伯爵仔細看了敵軍的部署,果斷派出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老兵越過河面小橋,直撲敵陣。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蒂利伯爵(Johan Tzerclaes of Tilly)

由於哈布斯堡聯軍裝備更加先進,在2小時的激戰中,不斷突破敵軍防線,波希米亞軍隊被擊潰,聯軍趁勝攻進布拉格。腓特烈五世見大勢已去,拋下波希米亞,與妻子逃去荷蘭,這位外鄉人統治波西米亞的時間沒有超過1620年的冬季,所以又被稱為“冬王”(Winter King)。白山之戰的失敗,標誌著波西米亞的厄運降臨。

戰敗的苦果

波希米亞反哈布斯堡行動的失敗,引來了斐迪南二世對當地的血腥報復,反抗行動的主要參加者都遭到逮捕、監禁,被指控參加反抗行動的人的財產全部被沒收。1621年6月21日,27名波希米亞人在布拉格被公開處決,他們中3人是貴族,7人是騎士,17人是市民。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布拉格紀念27名死難者的徽記

這些受刑者的首級被懸掛在布拉格城牆上長達十一年,警告意味十足,直到1632年(三十年戰爭期間)才被人取下予以厚葬。除了這27個人,大量波希米亞新教徒被驅逐,斐迪南二世宣佈波希米亞不再是一個獨立的王國,而是屬於哈布斯堡家族世代承襲的領地。

斐迪南二世從新教徒手中沒收了波西米亞四分之三的土地,然後將土地分給自己的功臣,從而直接毀滅了波希米亞的老貴族階層,塑造了一批效忠於自己的新貴族。新老波希米亞貴族逐漸放棄了波希米亞的領土意識,改而效忠整個哈布斯堡王朝。

持續三十年的災難

白山之戰作為三十年戰爭的第一次大戰役,並沒有將波希米亞人帶出戰爭的旋渦,相反,波希米亞新教徒因首先舉起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大旗,被迫捲入了歐洲最激烈殘酷的一場宗教戰爭。三十年戰爭讓歐洲首次出現了權力失衡的狀態,為了土地、信仰和權力,這場戰爭最終演變成日耳曼新教親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間的戰爭,到後來成為法蘭西和哈布斯堡兩個王朝,還包括其他強權之間的血肉廝殺。

"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在歐洲歷史上,波西米亞地區曾經物阜民豐,繁榮無比,但因為白山之戰的失敗,以及這場戰役後三十年戰爭的全面爆發,波西米亞地區幾近毀滅,礦山被毀、土地荒蕪、人民流離失所。以白山之戰為界,波西米亞的歷史可以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陽光燦爛,後一部分悽風苦雨。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中心布拉格

白山之戰的信仰誘因

歐洲中部有一塊高地,在羅馬帝國時期,一支被稱為波希人的部落在這裡聚居,後來這塊地就被稱為波西米亞。從公元1世紀開始,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陸續遷入波西米亞,新增的人口讓這裡迅速繁華起來。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位置

1306年,波西米亞王國成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一直以來,哈布斯堡君主信仰天主教,但他們對波希米亞人十分寬容,允許後者信仰新教,當地人也投桃報李,始終認可哈布斯堡君主作為波西米亞國王這一事實。

1617年,斐迪南二世成為波西米亞國王,然而這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不允許波希米亞人繼續信仰新教。這導致雙方之間的關係驟然緊張。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斐迪南二世

1618年,波希米亞新教貴族忍無可忍,決定公開對抗斐迪南二世以及哈布斯堡的統治。他們組成的新統治集團將效忠費迪南二世的天主教教士驅逐出波希米亞,並沒收了他們的土地,這種行為無異於宣戰。

既然已經與斐迪南二世撕破臉了,就沒有繼續虛與委蛇的必要了,波希米亞貴族隨後做了三件事:第一、頒佈法令驅逐非新教教徒;第二、開始徵兵;第三,宣佈波希米亞王位不再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任,必須經過遴選。最終,波西米亞貴族選了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來繼承波希米亞王位。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腓特烈五世

這令1619年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斐迪南二世大為光火,這位新君決定奪回自己的波西米亞王位,雙方的戰爭一觸即發。然而,面臨大戰的波西米亞內部卻危機重重

波西米亞內部的危機

波希米亞人準備出兵對抗神聖羅馬帝國,但是反哈布斯堡的行動沒有轉變為反抗外國勢力的民族戰爭。反抗陣營內部存在大量分歧,彼此之間根本不信任,為爭權奪利而鬥得不可開交的貴族們,公開分裂成兩個陣營:反哈布斯堡的新教多數派,以及依附哈布斯堡王朝的天主教信徒少數派。除了這兩派,貴族中還有不少“騎牆派”,遊走於兩個陣營之間。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被譽為歐羅巴的心臟

由於反抗哈布斯堡陣營的力量不足,貴族們為了支付助拳援軍的軍費,反而加速盤剝平民,這使得積極參與對抗哈布斯堡軍隊的平民大為惱怒,平民們意識到,他們的敵人不僅僅是哈布斯堡羅馬天主教陣營,還有參加反哈布斯堡的新教地主。於是,波希米亞平民與貴族也決裂了。面對內憂外患,領導反抗的貴族不僅沒有想方設法彌合與平民間的分歧,反而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外援上,這種做法,埋下了白山之戰失敗的伏筆。

白山之戰的爆發

1619年7月,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成為波希米亞國王,作為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婿,腓特烈五世與英王算是近親,他試圖說服英國也加入反哈布斯堡戰爭的行列。但是,不論是英國還是荷蘭,都不支持他成為波西米亞國王,也沒有給他期待中的幫助。腓特烈五世只能靠自己和波西米亞貴族抵擋斐迪南二世了。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白山之戰

1620年11月8日,波希米亞軍隊與援軍一共三萬人,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列陣,他們居高臨下,控制堅實的據點,憑藉右翼的城堡,左翼的河,以及正前方的小溪,波西米亞聯軍佔盡地利。

哈布斯堡聯軍有25000人,哈布斯堡軍隊由卡爾・博納文圖拉(Karel Bonaventura)帶領,天主教聯盟方面則由蒂利伯爵(Johan Tzerclaes of Tilly)率領。蒂利伯爵仔細看了敵軍的部署,果斷派出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老兵越過河面小橋,直撲敵陣。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蒂利伯爵(Johan Tzerclaes of Tilly)

由於哈布斯堡聯軍裝備更加先進,在2小時的激戰中,不斷突破敵軍防線,波希米亞軍隊被擊潰,聯軍趁勝攻進布拉格。腓特烈五世見大勢已去,拋下波希米亞,與妻子逃去荷蘭,這位外鄉人統治波西米亞的時間沒有超過1620年的冬季,所以又被稱為“冬王”(Winter King)。白山之戰的失敗,標誌著波西米亞的厄運降臨。

戰敗的苦果

波希米亞反哈布斯堡行動的失敗,引來了斐迪南二世對當地的血腥報復,反抗行動的主要參加者都遭到逮捕、監禁,被指控參加反抗行動的人的財產全部被沒收。1621年6月21日,27名波希米亞人在布拉格被公開處決,他們中3人是貴族,7人是騎士,17人是市民。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布拉格紀念27名死難者的徽記

這些受刑者的首級被懸掛在布拉格城牆上長達十一年,警告意味十足,直到1632年(三十年戰爭期間)才被人取下予以厚葬。除了這27個人,大量波希米亞新教徒被驅逐,斐迪南二世宣佈波希米亞不再是一個獨立的王國,而是屬於哈布斯堡家族世代承襲的領地。

斐迪南二世從新教徒手中沒收了波西米亞四分之三的土地,然後將土地分給自己的功臣,從而直接毀滅了波希米亞的老貴族階層,塑造了一批效忠於自己的新貴族。新老波希米亞貴族逐漸放棄了波希米亞的領土意識,改而效忠整個哈布斯堡王朝。

持續三十年的災難

白山之戰作為三十年戰爭的第一次大戰役,並沒有將波希米亞人帶出戰爭的旋渦,相反,波希米亞新教徒因首先舉起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大旗,被迫捲入了歐洲最激烈殘酷的一場宗教戰爭。三十年戰爭讓歐洲首次出現了權力失衡的狀態,為了土地、信仰和權力,這場戰爭最終演變成日耳曼新教親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間的戰爭,到後來成為法蘭西和哈布斯堡兩個王朝,還包括其他強權之間的血肉廝殺。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三十年戰中劫掠農場的士兵

由於戰爭的規模不斷擴大,神聖羅馬帝國在波西米亞的力量日漸衰弱,失去了控制局勢的能力,波西米亞的混亂引起了其他勢力的覬覦,信奉新教的日耳曼部隊以及丹麥軍隊、瑞典軍隊輪番進入波希米亞大肆破壞。

"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在歐洲歷史上,波西米亞地區曾經物阜民豐,繁榮無比,但因為白山之戰的失敗,以及這場戰役後三十年戰爭的全面爆發,波西米亞地區幾近毀滅,礦山被毀、土地荒蕪、人民流離失所。以白山之戰為界,波西米亞的歷史可以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陽光燦爛,後一部分悽風苦雨。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中心布拉格

白山之戰的信仰誘因

歐洲中部有一塊高地,在羅馬帝國時期,一支被稱為波希人的部落在這裡聚居,後來這塊地就被稱為波西米亞。從公元1世紀開始,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陸續遷入波西米亞,新增的人口讓這裡迅速繁華起來。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位置

1306年,波西米亞王國成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一直以來,哈布斯堡君主信仰天主教,但他們對波希米亞人十分寬容,允許後者信仰新教,當地人也投桃報李,始終認可哈布斯堡君主作為波西米亞國王這一事實。

1617年,斐迪南二世成為波西米亞國王,然而這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不允許波希米亞人繼續信仰新教。這導致雙方之間的關係驟然緊張。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斐迪南二世

1618年,波希米亞新教貴族忍無可忍,決定公開對抗斐迪南二世以及哈布斯堡的統治。他們組成的新統治集團將效忠費迪南二世的天主教教士驅逐出波希米亞,並沒收了他們的土地,這種行為無異於宣戰。

既然已經與斐迪南二世撕破臉了,就沒有繼續虛與委蛇的必要了,波希米亞貴族隨後做了三件事:第一、頒佈法令驅逐非新教教徒;第二、開始徵兵;第三,宣佈波希米亞王位不再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任,必須經過遴選。最終,波西米亞貴族選了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來繼承波希米亞王位。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腓特烈五世

這令1619年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斐迪南二世大為光火,這位新君決定奪回自己的波西米亞王位,雙方的戰爭一觸即發。然而,面臨大戰的波西米亞內部卻危機重重

波西米亞內部的危機

波希米亞人準備出兵對抗神聖羅馬帝國,但是反哈布斯堡的行動沒有轉變為反抗外國勢力的民族戰爭。反抗陣營內部存在大量分歧,彼此之間根本不信任,為爭權奪利而鬥得不可開交的貴族們,公開分裂成兩個陣營:反哈布斯堡的新教多數派,以及依附哈布斯堡王朝的天主教信徒少數派。除了這兩派,貴族中還有不少“騎牆派”,遊走於兩個陣營之間。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被譽為歐羅巴的心臟

由於反抗哈布斯堡陣營的力量不足,貴族們為了支付助拳援軍的軍費,反而加速盤剝平民,這使得積極參與對抗哈布斯堡軍隊的平民大為惱怒,平民們意識到,他們的敵人不僅僅是哈布斯堡羅馬天主教陣營,還有參加反哈布斯堡的新教地主。於是,波希米亞平民與貴族也決裂了。面對內憂外患,領導反抗的貴族不僅沒有想方設法彌合與平民間的分歧,反而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外援上,這種做法,埋下了白山之戰失敗的伏筆。

白山之戰的爆發

1619年7月,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成為波希米亞國王,作為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婿,腓特烈五世與英王算是近親,他試圖說服英國也加入反哈布斯堡戰爭的行列。但是,不論是英國還是荷蘭,都不支持他成為波西米亞國王,也沒有給他期待中的幫助。腓特烈五世只能靠自己和波西米亞貴族抵擋斐迪南二世了。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白山之戰

1620年11月8日,波希米亞軍隊與援軍一共三萬人,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列陣,他們居高臨下,控制堅實的據點,憑藉右翼的城堡,左翼的河,以及正前方的小溪,波西米亞聯軍佔盡地利。

哈布斯堡聯軍有25000人,哈布斯堡軍隊由卡爾・博納文圖拉(Karel Bonaventura)帶領,天主教聯盟方面則由蒂利伯爵(Johan Tzerclaes of Tilly)率領。蒂利伯爵仔細看了敵軍的部署,果斷派出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老兵越過河面小橋,直撲敵陣。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蒂利伯爵(Johan Tzerclaes of Tilly)

由於哈布斯堡聯軍裝備更加先進,在2小時的激戰中,不斷突破敵軍防線,波希米亞軍隊被擊潰,聯軍趁勝攻進布拉格。腓特烈五世見大勢已去,拋下波希米亞,與妻子逃去荷蘭,這位外鄉人統治波西米亞的時間沒有超過1620年的冬季,所以又被稱為“冬王”(Winter King)。白山之戰的失敗,標誌著波西米亞的厄運降臨。

戰敗的苦果

波希米亞反哈布斯堡行動的失敗,引來了斐迪南二世對當地的血腥報復,反抗行動的主要參加者都遭到逮捕、監禁,被指控參加反抗行動的人的財產全部被沒收。1621年6月21日,27名波希米亞人在布拉格被公開處決,他們中3人是貴族,7人是騎士,17人是市民。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布拉格紀念27名死難者的徽記

這些受刑者的首級被懸掛在布拉格城牆上長達十一年,警告意味十足,直到1632年(三十年戰爭期間)才被人取下予以厚葬。除了這27個人,大量波希米亞新教徒被驅逐,斐迪南二世宣佈波希米亞不再是一個獨立的王國,而是屬於哈布斯堡家族世代承襲的領地。

斐迪南二世從新教徒手中沒收了波西米亞四分之三的土地,然後將土地分給自己的功臣,從而直接毀滅了波希米亞的老貴族階層,塑造了一批效忠於自己的新貴族。新老波希米亞貴族逐漸放棄了波希米亞的領土意識,改而效忠整個哈布斯堡王朝。

持續三十年的災難

白山之戰作為三十年戰爭的第一次大戰役,並沒有將波希米亞人帶出戰爭的旋渦,相反,波希米亞新教徒因首先舉起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大旗,被迫捲入了歐洲最激烈殘酷的一場宗教戰爭。三十年戰爭讓歐洲首次出現了權力失衡的狀態,為了土地、信仰和權力,這場戰爭最終演變成日耳曼新教親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間的戰爭,到後來成為法蘭西和哈布斯堡兩個王朝,還包括其他強權之間的血肉廝殺。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三十年戰中劫掠農場的士兵

由於戰爭的規模不斷擴大,神聖羅馬帝國在波西米亞的力量日漸衰弱,失去了控制局勢的能力,波西米亞的混亂引起了其他勢力的覬覦,信奉新教的日耳曼部隊以及丹麥軍隊、瑞典軍隊輪番進入波希米亞大肆破壞。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王國的徽記

在三十年戰爭中,波西米亞戰事不止,兵戈不息,遭到歐洲列強不斷蹂躪,沃野變焦土,以前引以為傲的礦山全部被毀,工廠手工業凋零落寞,貿易額急劇下降,農民更是一貧如洗,家徒四壁。自從白山之戰結束後,波希米亞再也沒有恢復到以前“實力最強的選侯”的地位,蛻變成了歐洲的邊緣之地。

波西米亞的毀滅

隨著經濟的崩潰,波西米亞陷入了六神無主的迷茫狀態,哈布斯堡王朝緩過勁來,開始重新設計對波西米亞的控制策略。這些奧地利的統治者,先行放出了一些政策,比如下令將新教勢力驅逐出波西米亞。

"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在歐洲歷史上,波西米亞地區曾經物阜民豐,繁榮無比,但因為白山之戰的失敗,以及這場戰役後三十年戰爭的全面爆發,波西米亞地區幾近毀滅,礦山被毀、土地荒蕪、人民流離失所。以白山之戰為界,波西米亞的歷史可以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陽光燦爛,後一部分悽風苦雨。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中心布拉格

白山之戰的信仰誘因

歐洲中部有一塊高地,在羅馬帝國時期,一支被稱為波希人的部落在這裡聚居,後來這塊地就被稱為波西米亞。從公元1世紀開始,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陸續遷入波西米亞,新增的人口讓這裡迅速繁華起來。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位置

1306年,波西米亞王國成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一直以來,哈布斯堡君主信仰天主教,但他們對波希米亞人十分寬容,允許後者信仰新教,當地人也投桃報李,始終認可哈布斯堡君主作為波西米亞國王這一事實。

1617年,斐迪南二世成為波西米亞國王,然而這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不允許波希米亞人繼續信仰新教。這導致雙方之間的關係驟然緊張。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斐迪南二世

1618年,波希米亞新教貴族忍無可忍,決定公開對抗斐迪南二世以及哈布斯堡的統治。他們組成的新統治集團將效忠費迪南二世的天主教教士驅逐出波希米亞,並沒收了他們的土地,這種行為無異於宣戰。

既然已經與斐迪南二世撕破臉了,就沒有繼續虛與委蛇的必要了,波希米亞貴族隨後做了三件事:第一、頒佈法令驅逐非新教教徒;第二、開始徵兵;第三,宣佈波希米亞王位不再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任,必須經過遴選。最終,波西米亞貴族選了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來繼承波希米亞王位。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腓特烈五世

這令1619年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斐迪南二世大為光火,這位新君決定奪回自己的波西米亞王位,雙方的戰爭一觸即發。然而,面臨大戰的波西米亞內部卻危機重重

波西米亞內部的危機

波希米亞人準備出兵對抗神聖羅馬帝國,但是反哈布斯堡的行動沒有轉變為反抗外國勢力的民族戰爭。反抗陣營內部存在大量分歧,彼此之間根本不信任,為爭權奪利而鬥得不可開交的貴族們,公開分裂成兩個陣營:反哈布斯堡的新教多數派,以及依附哈布斯堡王朝的天主教信徒少數派。除了這兩派,貴族中還有不少“騎牆派”,遊走於兩個陣營之間。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被譽為歐羅巴的心臟

由於反抗哈布斯堡陣營的力量不足,貴族們為了支付助拳援軍的軍費,反而加速盤剝平民,這使得積極參與對抗哈布斯堡軍隊的平民大為惱怒,平民們意識到,他們的敵人不僅僅是哈布斯堡羅馬天主教陣營,還有參加反哈布斯堡的新教地主。於是,波希米亞平民與貴族也決裂了。面對內憂外患,領導反抗的貴族不僅沒有想方設法彌合與平民間的分歧,反而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外援上,這種做法,埋下了白山之戰失敗的伏筆。

白山之戰的爆發

1619年7月,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成為波希米亞國王,作為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婿,腓特烈五世與英王算是近親,他試圖說服英國也加入反哈布斯堡戰爭的行列。但是,不論是英國還是荷蘭,都不支持他成為波西米亞國王,也沒有給他期待中的幫助。腓特烈五世只能靠自己和波西米亞貴族抵擋斐迪南二世了。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白山之戰

1620年11月8日,波希米亞軍隊與援軍一共三萬人,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列陣,他們居高臨下,控制堅實的據點,憑藉右翼的城堡,左翼的河,以及正前方的小溪,波西米亞聯軍佔盡地利。

哈布斯堡聯軍有25000人,哈布斯堡軍隊由卡爾・博納文圖拉(Karel Bonaventura)帶領,天主教聯盟方面則由蒂利伯爵(Johan Tzerclaes of Tilly)率領。蒂利伯爵仔細看了敵軍的部署,果斷派出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老兵越過河面小橋,直撲敵陣。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蒂利伯爵(Johan Tzerclaes of Tilly)

由於哈布斯堡聯軍裝備更加先進,在2小時的激戰中,不斷突破敵軍防線,波希米亞軍隊被擊潰,聯軍趁勝攻進布拉格。腓特烈五世見大勢已去,拋下波希米亞,與妻子逃去荷蘭,這位外鄉人統治波西米亞的時間沒有超過1620年的冬季,所以又被稱為“冬王”(Winter King)。白山之戰的失敗,標誌著波西米亞的厄運降臨。

戰敗的苦果

波希米亞反哈布斯堡行動的失敗,引來了斐迪南二世對當地的血腥報復,反抗行動的主要參加者都遭到逮捕、監禁,被指控參加反抗行動的人的財產全部被沒收。1621年6月21日,27名波希米亞人在布拉格被公開處決,他們中3人是貴族,7人是騎士,17人是市民。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布拉格紀念27名死難者的徽記

這些受刑者的首級被懸掛在布拉格城牆上長達十一年,警告意味十足,直到1632年(三十年戰爭期間)才被人取下予以厚葬。除了這27個人,大量波希米亞新教徒被驅逐,斐迪南二世宣佈波希米亞不再是一個獨立的王國,而是屬於哈布斯堡家族世代承襲的領地。

斐迪南二世從新教徒手中沒收了波西米亞四分之三的土地,然後將土地分給自己的功臣,從而直接毀滅了波希米亞的老貴族階層,塑造了一批效忠於自己的新貴族。新老波希米亞貴族逐漸放棄了波希米亞的領土意識,改而效忠整個哈布斯堡王朝。

持續三十年的災難

白山之戰作為三十年戰爭的第一次大戰役,並沒有將波希米亞人帶出戰爭的旋渦,相反,波希米亞新教徒因首先舉起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大旗,被迫捲入了歐洲最激烈殘酷的一場宗教戰爭。三十年戰爭讓歐洲首次出現了權力失衡的狀態,為了土地、信仰和權力,這場戰爭最終演變成日耳曼新教親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間的戰爭,到後來成為法蘭西和哈布斯堡兩個王朝,還包括其他強權之間的血肉廝殺。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三十年戰中劫掠農場的士兵

由於戰爭的規模不斷擴大,神聖羅馬帝國在波西米亞的力量日漸衰弱,失去了控制局勢的能力,波西米亞的混亂引起了其他勢力的覬覦,信奉新教的日耳曼部隊以及丹麥軍隊、瑞典軍隊輪番進入波希米亞大肆破壞。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王國的徽記

在三十年戰爭中,波西米亞戰事不止,兵戈不息,遭到歐洲列強不斷蹂躪,沃野變焦土,以前引以為傲的礦山全部被毀,工廠手工業凋零落寞,貿易額急劇下降,農民更是一貧如洗,家徒四壁。自從白山之戰結束後,波希米亞再也沒有恢復到以前“實力最強的選侯”的地位,蛻變成了歐洲的邊緣之地。

波西米亞的毀滅

隨著經濟的崩潰,波西米亞陷入了六神無主的迷茫狀態,哈布斯堡王朝緩過勁來,開始重新設計對波西米亞的控制策略。這些奧地利的統治者,先行放出了一些政策,比如下令將新教勢力驅逐出波西米亞。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這些政策只是投石問路的石子,看到波希米亞人零星的反抗無法形成威脅後,最具毀滅性效果的措施最終出臺,奧地利的統治者對波西米亞的處理原則就是:波希米亞王位由哈布斯堡王朝繼承;地區權力架構重組,“高級教士階層”即天主教教階制度的上層,重新成為波西米亞最重要的階層;德語成了除捷克語之外的官方語言,波希米亞的統治重心和權力核心轉移到維也納,這一切作為使得波希米亞王國牢牢地依附於奧地利。

"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在歐洲歷史上,波西米亞地區曾經物阜民豐,繁榮無比,但因為白山之戰的失敗,以及這場戰役後三十年戰爭的全面爆發,波西米亞地區幾近毀滅,礦山被毀、土地荒蕪、人民流離失所。以白山之戰為界,波西米亞的歷史可以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陽光燦爛,後一部分悽風苦雨。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中心布拉格

白山之戰的信仰誘因

歐洲中部有一塊高地,在羅馬帝國時期,一支被稱為波希人的部落在這裡聚居,後來這塊地就被稱為波西米亞。從公元1世紀開始,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陸續遷入波西米亞,新增的人口讓這裡迅速繁華起來。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位置

1306年,波西米亞王國成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一直以來,哈布斯堡君主信仰天主教,但他們對波希米亞人十分寬容,允許後者信仰新教,當地人也投桃報李,始終認可哈布斯堡君主作為波西米亞國王這一事實。

1617年,斐迪南二世成為波西米亞國王,然而這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不允許波希米亞人繼續信仰新教。這導致雙方之間的關係驟然緊張。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斐迪南二世

1618年,波希米亞新教貴族忍無可忍,決定公開對抗斐迪南二世以及哈布斯堡的統治。他們組成的新統治集團將效忠費迪南二世的天主教教士驅逐出波希米亞,並沒收了他們的土地,這種行為無異於宣戰。

既然已經與斐迪南二世撕破臉了,就沒有繼續虛與委蛇的必要了,波希米亞貴族隨後做了三件事:第一、頒佈法令驅逐非新教教徒;第二、開始徵兵;第三,宣佈波希米亞王位不再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任,必須經過遴選。最終,波西米亞貴族選了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來繼承波希米亞王位。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腓特烈五世

這令1619年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斐迪南二世大為光火,這位新君決定奪回自己的波西米亞王位,雙方的戰爭一觸即發。然而,面臨大戰的波西米亞內部卻危機重重

波西米亞內部的危機

波希米亞人準備出兵對抗神聖羅馬帝國,但是反哈布斯堡的行動沒有轉變為反抗外國勢力的民族戰爭。反抗陣營內部存在大量分歧,彼此之間根本不信任,為爭權奪利而鬥得不可開交的貴族們,公開分裂成兩個陣營:反哈布斯堡的新教多數派,以及依附哈布斯堡王朝的天主教信徒少數派。除了這兩派,貴族中還有不少“騎牆派”,遊走於兩個陣營之間。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被譽為歐羅巴的心臟

由於反抗哈布斯堡陣營的力量不足,貴族們為了支付助拳援軍的軍費,反而加速盤剝平民,這使得積極參與對抗哈布斯堡軍隊的平民大為惱怒,平民們意識到,他們的敵人不僅僅是哈布斯堡羅馬天主教陣營,還有參加反哈布斯堡的新教地主。於是,波希米亞平民與貴族也決裂了。面對內憂外患,領導反抗的貴族不僅沒有想方設法彌合與平民間的分歧,反而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外援上,這種做法,埋下了白山之戰失敗的伏筆。

白山之戰的爆發

1619年7月,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成為波希米亞國王,作為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婿,腓特烈五世與英王算是近親,他試圖說服英國也加入反哈布斯堡戰爭的行列。但是,不論是英國還是荷蘭,都不支持他成為波西米亞國王,也沒有給他期待中的幫助。腓特烈五世只能靠自己和波西米亞貴族抵擋斐迪南二世了。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白山之戰

1620年11月8日,波希米亞軍隊與援軍一共三萬人,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列陣,他們居高臨下,控制堅實的據點,憑藉右翼的城堡,左翼的河,以及正前方的小溪,波西米亞聯軍佔盡地利。

哈布斯堡聯軍有25000人,哈布斯堡軍隊由卡爾・博納文圖拉(Karel Bonaventura)帶領,天主教聯盟方面則由蒂利伯爵(Johan Tzerclaes of Tilly)率領。蒂利伯爵仔細看了敵軍的部署,果斷派出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老兵越過河面小橋,直撲敵陣。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蒂利伯爵(Johan Tzerclaes of Tilly)

由於哈布斯堡聯軍裝備更加先進,在2小時的激戰中,不斷突破敵軍防線,波希米亞軍隊被擊潰,聯軍趁勝攻進布拉格。腓特烈五世見大勢已去,拋下波希米亞,與妻子逃去荷蘭,這位外鄉人統治波西米亞的時間沒有超過1620年的冬季,所以又被稱為“冬王”(Winter King)。白山之戰的失敗,標誌著波西米亞的厄運降臨。

戰敗的苦果

波希米亞反哈布斯堡行動的失敗,引來了斐迪南二世對當地的血腥報復,反抗行動的主要參加者都遭到逮捕、監禁,被指控參加反抗行動的人的財產全部被沒收。1621年6月21日,27名波希米亞人在布拉格被公開處決,他們中3人是貴族,7人是騎士,17人是市民。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布拉格紀念27名死難者的徽記

這些受刑者的首級被懸掛在布拉格城牆上長達十一年,警告意味十足,直到1632年(三十年戰爭期間)才被人取下予以厚葬。除了這27個人,大量波希米亞新教徒被驅逐,斐迪南二世宣佈波希米亞不再是一個獨立的王國,而是屬於哈布斯堡家族世代承襲的領地。

斐迪南二世從新教徒手中沒收了波西米亞四分之三的土地,然後將土地分給自己的功臣,從而直接毀滅了波希米亞的老貴族階層,塑造了一批效忠於自己的新貴族。新老波希米亞貴族逐漸放棄了波希米亞的領土意識,改而效忠整個哈布斯堡王朝。

持續三十年的災難

白山之戰作為三十年戰爭的第一次大戰役,並沒有將波希米亞人帶出戰爭的旋渦,相反,波希米亞新教徒因首先舉起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大旗,被迫捲入了歐洲最激烈殘酷的一場宗教戰爭。三十年戰爭讓歐洲首次出現了權力失衡的狀態,為了土地、信仰和權力,這場戰爭最終演變成日耳曼新教親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間的戰爭,到後來成為法蘭西和哈布斯堡兩個王朝,還包括其他強權之間的血肉廝殺。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三十年戰中劫掠農場的士兵

由於戰爭的規模不斷擴大,神聖羅馬帝國在波西米亞的力量日漸衰弱,失去了控制局勢的能力,波西米亞的混亂引起了其他勢力的覬覦,信奉新教的日耳曼部隊以及丹麥軍隊、瑞典軍隊輪番進入波希米亞大肆破壞。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王國的徽記

在三十年戰爭中,波西米亞戰事不止,兵戈不息,遭到歐洲列強不斷蹂躪,沃野變焦土,以前引以為傲的礦山全部被毀,工廠手工業凋零落寞,貿易額急劇下降,農民更是一貧如洗,家徒四壁。自從白山之戰結束後,波希米亞再也沒有恢復到以前“實力最強的選侯”的地位,蛻變成了歐洲的邊緣之地。

波西米亞的毀滅

隨著經濟的崩潰,波西米亞陷入了六神無主的迷茫狀態,哈布斯堡王朝緩過勁來,開始重新設計對波西米亞的控制策略。這些奧地利的統治者,先行放出了一些政策,比如下令將新教勢力驅逐出波西米亞。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這些政策只是投石問路的石子,看到波希米亞人零星的反抗無法形成威脅後,最具毀滅性效果的措施最終出臺,奧地利的統治者對波西米亞的處理原則就是:波希米亞王位由哈布斯堡王朝繼承;地區權力架構重組,“高級教士階層”即天主教教階制度的上層,重新成為波西米亞最重要的階層;德語成了除捷克語之外的官方語言,波希米亞的統治重心和權力核心轉移到維也納,這一切作為使得波希米亞王國牢牢地依附於奧地利。

波西米亞的毀滅:白山之戰和三十年戰爭的歷史影響

波西米亞的中心布拉格

站在宏觀角度看,波西米亞歷史以白山之戰為分界線,硬生生被切割成了兩部分。白山之戰前,波希米亞人意氣風發,志得意滿,在歐洲的大國舞臺上也有一席之地,但就是因為白山之戰的失敗,所有繁榮都如夢幻泡影一般破碎,波西米亞迅速萎縮為二流勢力,成了哈布斯堡王朝手中的一枚棋子,波西米亞的名號,從此在大國遊戲中銷聲匿跡。

波西米亞的毀滅,始於白山之戰,終於三十年戰爭,所有的尊嚴和榮光,都在硝煙中隨風而逝。

參考資料:

《Bohemia in history》M.Teich

《Battles of the Thirty Years War: From White Mountain to Nordlingen, 1618-1635》W.P.Guthrie

《The History of the Thirty Years War》Friedrich Schiller

《Central Europe:Enemies、Neighbors、Friends》L.Johnson

《三十年戰爭史》弗里德里希·席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