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歲巴黎聖母院毀於一火,博物館和古建築如何避免文明之殤?

800歲巴黎聖母院毀於一火,博物館和古建築如何避免文明之殤?

有著800多年曆史的巴黎聖母院,在一場大火中變得支離破碎。

4月16日消息,巴黎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6點50分左右,巴黎聖母院燃起熊熊大火,這把火也燒燬了巴黎地標性建築。截至媒體發稿,現場的火情已經得到控制,萬幸的是疏散及時,除了一名消防員在滅火中重傷外沒有人員死亡。

然而,800年曆史的巴黎聖母院失火,對這座城市和法國甚至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法國媒體還報道了失火原因,稱聖母院的火災起於閣樓,兩分鐘時間內竄至房頂,引發整個木結構內部燃燒,塔尖和三分之二的屋頂均損毀。最新消息顯示,聖母院頂樓的電線短路可能是引發火災的原因。

儘管巴黎聖母院方面稍後也發佈聲明稱,建築的主結構被“挽救和保護了下來”,法國總統馬克龍也表示“它避免了最糟糕的情況”,依然有全球無數基督徒、熱愛古建築文化的學者和遊客為之唏噓。

800歲巴黎聖母院毀於一火,博物館和古建築如何避免文明之殤?

不過好消息是:巴黎聖母院的主要藝術品和神聖物品目前都已從火災中搶救出來。據路透社報道,聖母院內存有16世紀的荊棘花冠及13世紀法國國王聖路易斯的長袍已被第一時間轉移到安全地帶。

馬克龍隨後發twitter表示,巴黎聖母院未來會重建。此外,法國奢侈品巨頭開雲集團(Kering)董事長兼CEO弗朗索瓦-亨利·皮諾發表聲明稱,其家族將捐款1億歐元用於修復巴黎聖母院。

然而,重建後的巴黎聖母院,終究不是雨果筆下的那座歷經千秋歲月的古建築了。

在此之前數年,古建築和文物博物館也屢遭火劫。據鈦媒體梳理,近幾年幾場重大文物火災包括:

2018 年 9 月 2 日,巴西國家博物館在里約的一場大火中付之一炬,約 2000 萬件館藏文物中的 92.5% 被毀,該館僅有10%的館藏品得以倖存;

2015年1月初,位於雲南大理,修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600餘年的巍山古城樓起火,雄偉的古樓建築被毀;

2014年11月14日,始建於北齊天保末年的伏龍寺於凌晨突遇大火,寺院後方的大雄寶殿全部燒燬;

歷史上,紫禁城從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至末代皇帝溥儀1924年被逐出皇宮的五百多年間,據史料記載的火災,就有四、五十起……

博物館、古建築為什麼易起火?

談及古建築的起火原因,木結構是個致命因素。客觀來說,古建築多采用的木質結構會導致耐火等級低,易引起火勢蔓延。

巴黎聖母院的屋頂為全木質結構,這也是為什麼屋頂在火災中毀於一旦,而教堂其他部分相對完好的原因。

以中國故宮為例,儘管故宮的防火布局始於明代的“十步一井”,依然難以抵擋木質結構為主體的建築群連綿的火舌。光緒年間的太和門大火在數百人撲救下依然持續燃燒10個小時,就是一個例證。

然而,無論是古建築還是現當代博物館,真正引發火災的、尤其是毀滅性火災打擊的,大多仍與安防措施缺失、違規使用等造成的人為有關。

今年的巴黎聖母院失火,初步認定,“電線短路”依然是罪魁禍首。

800歲巴黎聖母院毀於一火,博物館和古建築如何避免文明之殤?

2018年巴西國家博物館也曾遭遇火災。今年4月初,巴西相關部門公佈了主要原因,顯示為“館內一層的空調系統短路,席捲裡另外兩層”。

在中國國內,博物館和文物建築的消防安全也是當代維護者的一個重要話題。

博物館和文物建築消防安全中心有關負責人曾通過人民網,總結過我國博物館和文物建築消防領域的問題,“文博領域普遍存在安全意識不牢、安全管理不嚴、消防設施不足、應急能力不夠等問題;違章使用大功率電器設備、電氣線路私拉亂接、違規動用明火、違規生產作業較為普遍,約60%的火災由此引起。”

在博物館和文物建築與當代生活方式共存的當下,這一問題更為顯著。

據媒體報道,在一些古建築集中的城市,例如四川、平遙,都面臨消防安全的問題。

據四川消防總隊在去年9月巡查省內文博單位時發現,“成都寶光寺內消防栓老舊,存在很大的故障隱患”,“寺內電路系統和避雷設施裝置也需及時換新”;而知名的平遙古城,在消防安全方面也發現了一定問題,例如,由於古城內禁止汽車通行,很多在古城居民都會用電動自行車代步,這同樣給古城帶來了很大安全隱患。

文博古建築單位,應該做什麼?

既然火災隱患和誘因很大程度源於當代特有的電器大面積使用、消防措施不齊備、消防人員素質不足等問題,那麼,文博單位在這方面做了什麼?還能怎樣完善?

2018年的巴西博物館失火事件,同樣引發了中國對於文博安全工作的重視。

當年9月,國家文物局下發《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7〕81號),詳細部署了加強消防安全工作的相關內容。該意見對各地文博單位提出了要求包括:

一、高度重視,切實加強文物消防工作

二、立即行動,全面開展隱患排查整治

三、跟蹤問效,全面強化防範措施

四、狠抓落實,嚴格追責問責

上問提到的四川、平遙兩城市就進行了安全問題整改。

此前,四川消防隊勘察寶光寺後,對其存在隱患的設備勒令立即更換、處理,並加大寺內對“禁止吸菸”的懲罰力度,嚴格固定寺內燃燒地點、對寺內部分建築安裝獨立煙霧報警器,對其他存在不符合消防安全規範的內容進行整改。檢查組還對寺內僧人以及安保人員進行有針對和詳細的消防安全知識培訓。

針對平遙火災隱患,平遙古城5個電動自行車較為集中的區域設置集中充電站,每個充電站實現了通電時間管理,還可以通過充電樁的智能斷電保護功能,實現充電完成後自動斷電,確保電動自行車不會因過充導致火災。

此外,平遙縣消防大隊大隊長程偉介紹,防火工作也在結合一些科技手段來進行。近年來,平遙一直把‘智慧消防’建設同當前消防重點工作相結合,完成了城市物聯網消防遠程監控系統的安裝試運行。

從最近的消息來看,自4月國家博物館重新對外開放後,博物館新的參觀守則還增加了一條:

在展廳內不得使用充電寶的規定。

上述規定也是為了防止火災等安全隱患。

博物館和古建築的維護運營者們,想要防患於未然,一定需要定期整改,更新電器、消防設施,提升博物館人員素質。利用高新技術促進消防安全系統的迭代和升級,也是值得參考的一環。

在VR、AR、AI等技術大量湧入博物館與古建築體驗的年代,為保護文物、維護古蹟帶來了新的挑戰。否則,文博建築不在,歷史與文化之魂將不在,其餘過度的科技與文旅開發,都將是捨本逐末。(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陶淘,編輯/蔥蔥)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