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坑是如何被完整回收的?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獲“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金獎'

""隕石坑是如何被完整回收的?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獲“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金獎

9月2日下午,在日本京都召開的全球博物館行業頂級盛會——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第25屆大會中,國際博協視聽、新技術和社交媒體委員會(AVICOM)揭曉了“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FAIMP)”獲獎名單。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講述了在建的世界最大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於2018年在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獲得國際評委的一致好評,從全球12個國家和地區提交的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代表中國斬獲紀錄片組及科學技術類主題兩組別的唯一金獎。

"隕石坑是如何被完整回收的?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獲“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金獎

9月2日下午,在日本京都召開的全球博物館行業頂級盛會——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第25屆大會中,國際博協視聽、新技術和社交媒體委員會(AVICOM)揭曉了“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FAIMP)”獲獎名單。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講述了在建的世界最大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於2018年在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獲得國際評委的一致好評,從全球12個國家和地區提交的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代表中國斬獲紀錄片組及科學技術類主題兩組別的唯一金獎。

隕石坑是如何被完整回收的?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獲“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金獎

此次揭曉的九大類組別34個獎項中,中國獲兩項金獎。

《流星之吻》講述了一塊隕石的全“生命鏈”

短片《流星之吻》的誕生,源於一次突發新聞採訪。

2018年6月 1日21時45分左右,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上空突然出現一個火球,由東向西偏北方向飛行劃過夜空,有人拍到視頻,夜空突然被一顆火流星照亮,發出短暫強光,幾秒鐘後迅速消失。這是隕石“生命鏈”的第一步,墜入大氣層時被記錄到。

天文館同事們來找新聞科,由吳國瑛為主策劃了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這一新聞事件。吳國瑛和孫樂琦作為“特派記者”親赴雲南,忍受著蚊蟲叮咬,光著腳爬了一個多小時山路,拍攝了第一手視頻採訪。

火球帶動了當地居民尋找隕石的熱情,人們開始進行地毯式搜索,全國各地的“隕石獵人”也紛至沓來。然而,在如此高密度的搜索下,隕石坑很容易遭到破壞。來自上海的“隕石獵人”、國際隕石收藏家協會會員張勃說,2016年的青海班瑪縣隕石坑,在他趕到時,就已遭到嚴重破壞。

"隕石坑是如何被完整回收的?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獲“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金獎

9月2日下午,在日本京都召開的全球博物館行業頂級盛會——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第25屆大會中,國際博協視聽、新技術和社交媒體委員會(AVICOM)揭曉了“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FAIMP)”獲獎名單。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講述了在建的世界最大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於2018年在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獲得國際評委的一致好評,從全球12個國家和地區提交的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代表中國斬獲紀錄片組及科學技術類主題兩組別的唯一金獎。

隕石坑是如何被完整回收的?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獲“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金獎

此次揭曉的九大類組別34個獎項中,中國獲兩項金獎。

《流星之吻》講述了一塊隕石的全“生命鏈”

短片《流星之吻》的誕生,源於一次突發新聞採訪。

2018年6月 1日21時45分左右,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上空突然出現一個火球,由東向西偏北方向飛行劃過夜空,有人拍到視頻,夜空突然被一顆火流星照亮,發出短暫強光,幾秒鐘後迅速消失。這是隕石“生命鏈”的第一步,墜入大氣層時被記錄到。

天文館同事們來找新聞科,由吳國瑛為主策劃了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這一新聞事件。吳國瑛和孫樂琦作為“特派記者”親赴雲南,忍受著蚊蟲叮咬,光著腳爬了一個多小時山路,拍攝了第一手視頻採訪。

火球帶動了當地居民尋找隕石的熱情,人們開始進行地毯式搜索,全國各地的“隕石獵人”也紛至沓來。然而,在如此高密度的搜索下,隕石坑很容易遭到破壞。來自上海的“隕石獵人”、國際隕石收藏家協會會員張勃說,2016年的青海班瑪縣隕石坑,在他趕到時,就已遭到嚴重破壞。

隕石坑是如何被完整回收的?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獲“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金獎

西雙版納這塊之後申請命名為“曼桂”的隕石,恰巧掉落在一戶對隕石不為所動的人家中。那一天,勐遮鎮曼桂村村民玉香懷像往常一樣去自家茶園幹活,發現一個坑,她用手中的竹竿往裡敲了敲,觸到了坑裡的隕石。在迄今為止發現的500多塊隕石碎片中,她發現的是最大的一塊,重達1228克。

"隕石坑是如何被完整回收的?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獲“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金獎

9月2日下午,在日本京都召開的全球博物館行業頂級盛會——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第25屆大會中,國際博協視聽、新技術和社交媒體委員會(AVICOM)揭曉了“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FAIMP)”獲獎名單。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講述了在建的世界最大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於2018年在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獲得國際評委的一致好評,從全球12個國家和地區提交的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代表中國斬獲紀錄片組及科學技術類主題兩組別的唯一金獎。

隕石坑是如何被完整回收的?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獲“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金獎

此次揭曉的九大類組別34個獎項中,中國獲兩項金獎。

《流星之吻》講述了一塊隕石的全“生命鏈”

短片《流星之吻》的誕生,源於一次突發新聞採訪。

2018年6月 1日21時45分左右,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上空突然出現一個火球,由東向西偏北方向飛行劃過夜空,有人拍到視頻,夜空突然被一顆火流星照亮,發出短暫強光,幾秒鐘後迅速消失。這是隕石“生命鏈”的第一步,墜入大氣層時被記錄到。

天文館同事們來找新聞科,由吳國瑛為主策劃了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這一新聞事件。吳國瑛和孫樂琦作為“特派記者”親赴雲南,忍受著蚊蟲叮咬,光著腳爬了一個多小時山路,拍攝了第一手視頻採訪。

火球帶動了當地居民尋找隕石的熱情,人們開始進行地毯式搜索,全國各地的“隕石獵人”也紛至沓來。然而,在如此高密度的搜索下,隕石坑很容易遭到破壞。來自上海的“隕石獵人”、國際隕石收藏家協會會員張勃說,2016年的青海班瑪縣隕石坑,在他趕到時,就已遭到嚴重破壞。

隕石坑是如何被完整回收的?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獲“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金獎

西雙版納這塊之後申請命名為“曼桂”的隕石,恰巧掉落在一戶對隕石不為所動的人家中。那一天,勐遮鎮曼桂村村民玉香懷像往常一樣去自家茶園幹活,發現一個坑,她用手中的竹竿往裡敲了敲,觸到了坑裡的隕石。在迄今為止發現的500多塊隕石碎片中,她發現的是最大的一塊,重達1228克。

隕石坑是如何被完整回收的?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獲“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金獎

“如果隕石落在沙質土地上,很難留下清晰印記。如果隕石太大,坑也拿不出來,所以一個大小適中、土質條件合適、保留完整的隕石坑實在太難得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徐偉彪說。

“曼桂”隕石坑是我國首次完整回收的隕石坑。在昨天的發佈會現場,記者看到這個隕石坑猶如一個發了酵的、撒了白芝麻的麵包,洞口的平均直徑為13釐米,深度為25釐米,入射角度約70度,上面星星點點閃著亮光。徐偉彪說,亮光來自泥土中的雲母。

兩遇颱風,歷經30多小時輾轉回滬

上海正在建設世界最大天文館,藏品徵集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這塊 “天外來物”自然成為上海天文館的 “心儀”藏品。經 “曼桂”隕石主體擁有者張勃與其發現者玉香懷商議,決定將該隕石墜落形成的隕石坑實體完整發掘後捐贈給上海科技館,上海科技館為此專門派人前往當地接收了隕石坑實體,並向玉香懷一家頒發了捐贈證書。

"隕石坑是如何被完整回收的?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獲“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金獎

9月2日下午,在日本京都召開的全球博物館行業頂級盛會——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第25屆大會中,國際博協視聽、新技術和社交媒體委員會(AVICOM)揭曉了“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FAIMP)”獲獎名單。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講述了在建的世界最大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於2018年在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獲得國際評委的一致好評,從全球12個國家和地區提交的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代表中國斬獲紀錄片組及科學技術類主題兩組別的唯一金獎。

隕石坑是如何被完整回收的?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獲“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金獎

此次揭曉的九大類組別34個獎項中,中國獲兩項金獎。

《流星之吻》講述了一塊隕石的全“生命鏈”

短片《流星之吻》的誕生,源於一次突發新聞採訪。

2018年6月 1日21時45分左右,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上空突然出現一個火球,由東向西偏北方向飛行劃過夜空,有人拍到視頻,夜空突然被一顆火流星照亮,發出短暫強光,幾秒鐘後迅速消失。這是隕石“生命鏈”的第一步,墜入大氣層時被記錄到。

天文館同事們來找新聞科,由吳國瑛為主策劃了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這一新聞事件。吳國瑛和孫樂琦作為“特派記者”親赴雲南,忍受著蚊蟲叮咬,光著腳爬了一個多小時山路,拍攝了第一手視頻採訪。

火球帶動了當地居民尋找隕石的熱情,人們開始進行地毯式搜索,全國各地的“隕石獵人”也紛至沓來。然而,在如此高密度的搜索下,隕石坑很容易遭到破壞。來自上海的“隕石獵人”、國際隕石收藏家協會會員張勃說,2016年的青海班瑪縣隕石坑,在他趕到時,就已遭到嚴重破壞。

隕石坑是如何被完整回收的?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獲“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金獎

西雙版納這塊之後申請命名為“曼桂”的隕石,恰巧掉落在一戶對隕石不為所動的人家中。那一天,勐遮鎮曼桂村村民玉香懷像往常一樣去自家茶園幹活,發現一個坑,她用手中的竹竿往裡敲了敲,觸到了坑裡的隕石。在迄今為止發現的500多塊隕石碎片中,她發現的是最大的一塊,重達1228克。

隕石坑是如何被完整回收的?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獲“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金獎

“如果隕石落在沙質土地上,很難留下清晰印記。如果隕石太大,坑也拿不出來,所以一個大小適中、土質條件合適、保留完整的隕石坑實在太難得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徐偉彪說。

“曼桂”隕石坑是我國首次完整回收的隕石坑。在昨天的發佈會現場,記者看到這個隕石坑猶如一個發了酵的、撒了白芝麻的麵包,洞口的平均直徑為13釐米,深度為25釐米,入射角度約70度,上面星星點點閃著亮光。徐偉彪說,亮光來自泥土中的雲母。

兩遇颱風,歷經30多小時輾轉回滬

上海正在建設世界最大天文館,藏品徵集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這塊 “天外來物”自然成為上海天文館的 “心儀”藏品。經 “曼桂”隕石主體擁有者張勃與其發現者玉香懷商議,決定將該隕石墜落形成的隕石坑實體完整發掘後捐贈給上海科技館,上海科技館為此專門派人前往當地接收了隕石坑實體,並向玉香懷一家頒發了捐贈證書。

隕石坑是如何被完整回收的?上海科技館的紀錄片《流星之吻》獲“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國際視聽節”金獎

張勃說, “曼桂”隕石坑的水分含量很高,如果快遞到上海,途中很可能會散架。經過和上海科技館的反覆協商,最終決定採用最穩妥的辦法,派專人護送回滬。

2018年8月16日,隕石坑啟程運回上海,途中經歷了 “貝碧佳”和 “溫比亞”颱風的雙重影響,列車因天氣原因兩次被取消,工作人員輾轉昆明、長沙、南京三個中轉站,每一次中轉都要抬著裝箱的隕石坑隨行。歷時30多小時,輾轉3000多公里,終於在8月18日平安將隕石坑送進上海科技館庫房。

科學家能從隕石和隕石坑中得到什麼

保存完整的隕石坑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價值,科學家通過隕石坑可以反演隕石降落前的飛行速度和方向。

結合隕石和隕石坑,徐偉彪推測“曼桂”隕石來自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家族 “吉菲昂”。這個家族約有2500名“成員”,表面大都有黑色熔融脈紋,核心的球粒結構模糊不清,因此科學家推斷,這些小行星原本很可能是一顆直徑為200公里的小行星,在5億年前遭受過撞擊而解體。

“曼桂”隕石和隕石坑在發佈會上經歷 “驚鴻一瞥”後,再次與觀眾見面要等到兩年後的上海天文館開館。上海天文館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林清說,希望這塊體現完整 “生命週期”的隕石能在2020年如期與大家再相見。

作者:沈湫莎

編輯:金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