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打工妹!原來她的生活是這樣的……

博物館 三農 人民網 2018-12-12

江惠群,生於1946年6月,老家廣東寶安縣石巖公社。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早的25名打工妹中的一個。

1978年,彼時下轄深圳的寶安縣成立了“石巖公社上屋大隊熱線圈廠”,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而這家企業的舊址,在2008年後成為全國首家勞務工博物館所在地。

找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打工妹!原來她的生活是這樣的……

圖左為第一批打工妹的照片,圖右是當時的拉長(車間班長)葉秀珍。

找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打工妹!原來她的生活是這樣的……

深圳(寶安)勞務工博物館是全國首家勞務工博物館

找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打工妹!原來她的生活是這樣的……

江惠群和姐妹們務工的上屋大隊熱線圈廠,是深圳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

改革開放當年,江惠群和另外24位姐妹“洗腳上田”,進入熱線圈廠工作,成為改革開放後最早的一批打工妹。

找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打工妹!原來她的生活是這樣的……

江惠群手裡拿的,是她和打工姐妹們當年的照片。

熱線圈廠主要生產電吹風裡面的電熱線圈,25位打工妹當時坐在低矮的竹椅上,採用腳踏、手搖等手工進行操作,而設備都是香港那邊淘汰下來的舊機器。讓村民們眼紅的是,她們打工一年的工資,比種田收入要高出三倍都不止。

找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打工妹!原來她的生活是這樣的……

上屋大隊熱線圈廠當年的模樣

找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打工妹!原來她的生活是這樣的……

上世紀70年代末,上屋大隊熱線圈廠創辦時港方建廠人員和當地村民合影。

找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打工妹!原來她的生活是這樣的……

深圳(寶安)勞務工博物館裡保留的生產線

找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打工妹!原來她的生活是這樣的……

江惠群和姐妹們當年就是坐著這樣的竹椅進行工作。

找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打工妹!原來她的生活是這樣的……

深圳(寶安)勞務工博物館,員工宿舍裡還貼著劉曉慶等影星的老照片,那時她們正年輕,笑靨如花。

找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打工妹!原來她的生活是這樣的……

海報上是小虎隊裡的蘇有朋,一代人的記憶。

那時的生活極其艱苦,江惠群有個姑媽在香港,每次姑媽從香港回來,蛇皮袋裡都裝滿了好東西,有吃的飯膠,有穿的衣服,有用的毛巾,還有許許多多深圳這邊沒有的東西。江惠群最喜歡的是飯膠,也就是蒸好的白米飯在香港那邊晒乾了帶過來,用熱水泡開了吃。

找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打工妹!原來她的生活是這樣的……

上世紀90年代,江惠群去香港遊玩時留影。

離開熱線圈廠後,江惠群先後進入深圳市迎賓館和京鵬賓館打工。

找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打工妹!原來她的生活是這樣的……

深圳市經濟特區當年的暫住證

找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打工妹!原來她的生活是這樣的……

江惠群在京鵬賓館打工時辦的健康證

打工免不了受委屈,在深圳迎賓館工作時,因為颱風天地沒掃乾淨,江惠群有被人罵哭的經歷。因此,她特別同情那些外來的打工妹,在工作中,她自己能多承擔一些的,就儘量多承擔一些。

江惠群的家裡,至今都保留著在京鵬賓館工作時得的獎狀——一張先進工作者的獎勵證書。

找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打工妹!原來她的生活是這樣的……

江惠群在京鵬賓館工作時得的獎狀

1993年,因為要帶孫子,江惠群就沒有再外出打工了。

如今,兒女都有自己的房子,江惠群自己住在深圳羅湖區的一個現代化小區,每天給孫子做做飯、和一幫老姐妹跳跳舞是她的生活重心。

她很久都沒回石巖公社了,偶爾回去,也辨不出原來的樣子。

找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打工妹!原來她的生活是這樣的……

江惠群年輕時和家人的合影

“還是變了好,那樣熬苦的日子,誰還願意回去呢?深圳現在多好!馬路比香港的寬,樓比香港的高,當年逃港的人還想回來呢。”江惠群感嘆著深圳這40年的變化,對自己先苦後甜的人生,感到無比滿足。

找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打工妹!原來她的生活是這樣的……

2008年,改革開放30年之際,當地組織25位打工妹重回她們當年的打工地聚會,但有人定居國外,有人定居香港,最終只聚齊了19位。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節點上,我們收穫成果、享受紅利的同時,更應該回顧那段火熱的歲月,銘記為此作出卓越貢獻的人們。

江惠群,改革開放後最早的打工妹之一,她也是千千萬萬個打工妹的縮影。

謹以此紀念那個偉大的時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