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的“園說——北京古典名園文物展”中,有一件文物,獨自佔領了一個展櫃,面積超過30平方米,擔得起“龐然大物”這樣的稱呼,它就是《無量壽尊佛像》緙絲作品,長7.5米、寬4.5米,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緙絲作品,這一次是它的首次亮相。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單獨佔據一個展櫃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官方公佈圖片,為了讓大家看的更清楚

這件緙絲作品可不僅是獻壽這麼簡單,這裡面還隱藏了乾隆本尊,你找到了嗎?

先彆著急哈,我們一層層看。

這幅《無量壽尊佛像》是乾隆皇帝專為崇慶皇太后60大壽所織造。原屬清宮舊藏,現收藏於頤和園中。整體幅面闊大恢宏、工藝精湛、畫面精美、顏色豐富、寓意吉祥。

第一層為日、月、祥雲。左月右日,日中雄雞抖擻,月中玉兔搗藥,中間一朵蝙蝠狀的祥雲,有著日月同輝的祥兆。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左邊:月中玉兔搗藥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日中雄雞抖擻

第二層為身著綵衣的八位仙人,身著羽衣綢帶飄逸,乘著祥雲,手捧供果、貢品,分列華蓋兩邊。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第三層為畫面的主體,端坐在須彌蓮花座上的“豎三世佛”。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佛祖左側為未來世界的彌勒佛

三尊佛均身著深紅色通肩式袈裟,結跏趺坐於須彌蓮花寶座中,全身罩有佛光。中間一尊為現在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右手結期克印,像法相殊勝,清靜莊嚴;其右側為象徵過去世界的燃燈佛,雙手於胸前結說法印,據說釋迦牟尼成佛是由他授記的。佛祖左側為未來世界的彌勒佛,施無畏印。

釋迦佛下方為兩位弟子,年長者為阿難,年輕者為迦葉。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阿難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迦葉

第四層中間有盆裝番蓮,兩側則是手持法器神態各異的十八羅漢和四大天王。

左邊有持慧傘、託寶塔的北方多聞天王和持蛇的西方廣目天王;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右邊為手握寶劍的南方增長天王和手持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中間有盆裝番蓮

最下面一層為如意狀祥雲。畫面左右空白處各有朱文鈐印四方,分別為意境妙堪會、契理在寸心、如是觀、歡喜園。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乾隆皇帝為了慶祝母親六十大壽,不僅修建了清漪園,也就是如今的頤和園。也製作了這幅“無量壽尊佛”緙絲作品。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在眾多的羅漢中,一位造型與其他不同,他頭戴斗笠、身穿紅袍、雙手合十的人,應是乾隆皇帝效仿他的祖父康熙皇帝自稱羅漢,也將自己躋身於十八羅漢中。這既說明其間接參與了這幅緙絲畫的創作,也表明他本人深愛此物。

乾隆時期,每月初一、十五必有喇嘛在清漪園內誦經祈福,它都會被懸掛在佛龕之內,時至今天,還可以看到在頤和園內五方閣下石壁上留有為懸掛這件佛像而特意開鑿的神龕。

一寸緙絲憑啥能值一寸金

這件世界上已知最大的緙絲作品,不僅代表了乾隆的孝心,更代表了乾隆的財力。“一寸緙絲一寸金”這樣的話,我們並不陌生,但對於它憑啥能這麼值錢可能卻不甚瞭解。

緙絲,又稱刻絲,是中國最傳統的一種裝飾性絲織品。採用“通經斷緯”的織法,緯線不穿透織物的整個幅面,使絲織品猶如雕琢鏤刻,有一種強烈的雙面立體感。老式織布正面乾淨,但背面凌亂,而“通經斷緯”讓正反面都一樣,與普通織品差異很大。所以說,乾隆朝的這件緙絲作品,正反兩面的圖案是一樣的,皇太后見到能不喜歡嘛。

蘇州緙絲畫與杭州絲織畫、永春紙織畫、四川竹簾畫並稱為中國“四大家織”。2006年5月,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緙絲又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緙絲的織造十分繁複,一幅作品的完成,要經過落經線、牽經線、套筘、彎結、嵌後軸經、拖經面等16道工序,更換數以萬計的梭子才能完成,耗時往往經年累月,“如婦人一衣,終歲可就。”

明神宗朱翊鈞有一件“福壽如意”緙絲袞服,工匠用了整整13年才完成。到了作品完成之時,緙絲下的畫稿移動誤差不能超過5毫米。因其技法巧妙、耗工多、用材貴,所以人們把緙絲與黃金價值等同。

緙絲的兩次繁榮:離不開宋徽宗and乾隆

目前發現的中國最古老的緙絲製品是出土於新疆阿斯塔納地區的一條緙絲帶,織成於大唐永昌元年。發展到宋代,緙絲由實用性轉向欣賞性。

從北宋末年到南宋,受宮廷院畫的影響,緙絲開始以摹緙名人書畫為能事,“奪丹青之妙、分翰墨之長”,甚至達到“勝於原作”的境界。宋代刻絲大盛,據《清祕藏》所記有樓閣、龍水、百花攢龍、紫寶階盛地、紫大花、五色簟文等近百種,是緙絲藝術發展的第一次高峰。

宋代也孕育了一批緙絲大師,其中就有緙絲髮展史上兩顆炫目的明星——沈子蕃與朱克柔。如今,他們的緙絲精品被珍藏在博物館中。故宮博物院收藏著沈子蕃的《緙絲梅鵲圖軸》、《青碧山水圖》。朱克柔現存世作品共7件,4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1件藏於上海博物館,2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沈子蕃緙絲梅鵲圖軸,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趙佶對朱氏的技法極為推崇,在她的織品《碧桃蝶雀圖》上親筆題詩:“雀踏花枝出素紈,曾聞人說刻絲難。要知應是宣和物,莫作尋常黹繡看。”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朱克柔《蓮塘乳鴨圖》,現藏上海博物館

而元代由於政權時間短及社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留存至今的緙絲作品寥若晨星。據統計,現存的元代傳世緙絲作品,臺北故宮藏4件,遼博2件,北京故宮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也僅藏數件。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元-明 緙絲牡丹團扇,遼博藏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緙絲趙佶花鳥方軸,元,故宮藏

緙絲畫在乾隆朝的發展是繼宋代之後的又一個高峰,精美之作多出自江南三織造的蘇州,題材則是圍繞乾隆帝的興趣愛好而作,以他親筆所繪為粉本的作品,構圖疏朗有致,風格清勁秀逸,設色清麗典雅。

清代緙絲藝術品均採用緙、繪相結合,創作出一批精巧工細的作品,如緙絲藝術品《三星圖》、《八仙慶壽圖》等。在朱啟鈐《清內府藏緙絲書畫錄》中著錄有清代宮廷藏乾隆時期緙絲法書116件,其中緙絲乾隆帝御筆的法書有88件。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緙絲乾隆御臨蘇軾帖軸 故宮藏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清乾隆 緙絲朱竹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延禧攻略》帶火緙絲

緙絲這門技藝重新走入大眾視野,不得不提熱播的清宮劇《延禧攻略》,劇中的非遺緙絲團扇道具,第一次被演員搶著私藏。

劇中皇后娘娘愛用的那把黃色團扇,就是老師傅仿製的乾隆年間宮廷款《黃色紗貼綾絹桃樹雙鶴圖染雕骨柄團扇》。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故宮原版

太后所握團扇,仿製了清朝沙面貼絹仙鶴桃樹圖團扇。 原件依舊存放於故宮博物館,仙鶴壽桃圖案是古代清宮愛用的團扇圖案,有祝壽獻瑞的意義。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一抹奪人眼球的富貴紅,搭配一襲孔雀綠長菊花蝴蝶大褂,更加襯得高貴妃囂張霸氣的樣子。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高貴妃的智囊軍師嘉嬪娘娘則是用的梅花山雀圖緙絲宮扇。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上個世紀的緙絲和服腰帶能換兩輛小汽車

20世紀 60 年代,以複製南宋緙絲名作為起點,藝人們恢復了1949年前已告瀕危的緙絲織造技藝。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蘇州先後成立了五家緙絲廠,緙絲織造技藝得到空前發展,緙絲和服腰帶在日本市場盛極一時。工藝精美的高級緙絲和服腰帶在日本市場的價格高達200多萬日元,而當時日本一輛普通的小汽車不過七八十萬日元,“一條腰帶換兩三輛汽車”一時間成為蘇州工藝界的一大神話。

當今,從事緙絲生產企業僅有南通宣和緙絲研製所、蘇州刺繡研究所有限公司、王金山大師(緙絲)工作室和吳縣光福、黃橋、角直等地的王嘉良、過煥文、吳文康、陳曉君以及新生代的郝乃強等民間藝人。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王金山

1963年,王金山等3人應北京故宮博物院邀請,進故宮複製宋代的緙絲作品,整整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先後複製了南宋沈子蕃的《梅鵲》、《青碧山水》和朱克柔的《牡丹》、《蝴蝶山茶》等,複製作品真假難分,受到專家的高度讚揚。

1977年,王金山領銜創作了大型金地緙絲佳作——毛主席詩詞《西江月·井岡山》,被陳列在毛主席紀念堂西大廳內。20世紀80年代,王金山精心緙織了一幅異色異樣緙絲力作《壽星圖》臺屏,現藏於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

還有緙絲藝人俞家榮等緙織的仿明《十二章團龍福壽如意袞服》複製品,長1.36米,腰圍2.26米,袖口0.60米,金黃色底,紋樣以十二團龍為主,其四周有云紋、海浪、海珠、金錠、銀錠、飄帶和輪、傘、蓋、花、魚等,遍身有256個壽字,310只蝙蝠,217個如意等。龍體用孔雀線緙織,共用了黃、藍、朱、綠、褐等28種色線,金線耗用黃金12兩,織造工藝超過原件水平,系罕見的精美的緙絲品,1984年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盃獎,現陳列在北京定陵博物館。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館藏緙絲最豐富的博物館是哪家?

答案是遼寧省博物館。

遼博向來以收藏中國緙絲豐富而著稱,共有79件280餘種,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之最”。在“中國古代緙絲刺繡展”上,展出了宋元明清時期的緙絲精品,堪稱遼博的鎮館之寶。

遼博所藏緙絲主要來源於朱啟鈐先生的“存素堂”。朱啟鈐(1872-1964),是中國營造學社的創始人,年輕時就熱愛緙絲,不惜巨資收購了大量緙絲精品,當時有“中國緙絲收藏第一人”之稱,亦有“朱家緙絲甲天下”之說。他收藏的緙絲,大多是從清恭王府裡流散出來的皇帝御賜之物,包括宋代名家朱克柔的《牡丹圖》、《山茶蛺蝶圖》等。1920年春天朱啟鈐遊北京琉璃廠海王村時,在博韞齋購得北宋緙絲《紫鸞鵲譜圖》軸。他還撰寫了《存素堂絲繡錄》一書,把藏品一一著錄其中。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朱克柔《山茶蛺蝶圖》

在送給太后的這件賀禮中,乾隆把自己也畫上去了,你找到了嗎?

北宋緙絲《紫鸞鵲譜圖》

日本人對朱啟鈐收藏的這批緙絲垂涎已久,民國初年,大倉喜八郎曾想以100萬大洋高價收購這批緙絲,被朱啟鈐拒絕。

1929年,朱啟鈐組織創建中國營造學社急需大量資金,不得已第一次想到了出售這批精品,張學良聽說後表示願意接手並保證“絕不讓它們流失海外尤其是日本”。朱啟鈐這才放心地把這批緙絲以20萬銀元的價格,半售半贈交給了張學良。張學良將這批寶物放在他的東北邊業銀行金庫中悉心保存。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佔領了東北,東北邊業銀行落入日本正金銀行之手,朱啟鈐利用與偽滿中央銀行總裁盟弟的這層友誼,託其暗中設法保護這批國寶。他利用職務便利,以“滿洲國”名義宣佈這批絲繡為國寶,長期儲藏於瀋陽正金銀行的金庫中。1935年偽滿洲將這批國寶交由東京座右寶刊行會以彩色原版和珂羅版精印成《纂組英華》300部,該書分上下兩冊,共收錄緙絲圖版139幅,每幅圖片之間用水印木蘭花紋紙作隔頁,十分精美,一時在文物界引起轟動。僅流通100部,另200部供溥儀賞賜之用。

1946年夏天,東北解放戰爭打響。朱啟鈐擔心戰事一旦波及瀋陽,這批絲繡難免化為灰燼。他趁宋美齡將去東北的時機,託王世襄以“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平津辦公處”的名義擬一呈文,交到宋美齡手上,請其務必關心這宗國寶,爭取將其空運到安全的地帶妥善保護。宋美齡到達瀋陽後,專門觀賞了這批絲繡,經她出面干涉,將這批緙絲從瀋陽空運到北平,先存放在中央銀行,後又移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1949年,存放在北京故宮的這批緙絲精品又撥交給當時的東北博物館(今遼寧省博物館),被神祕地安置在博物館的“特庫”中,成為遼寧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