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無論是《碟中諜》還是《諜影重重》,創作者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怎麼與007系列區別開。

007邦德是英國紳士的最終極代表,也是在《哈利波特》出現之前,英國(或者世界)唯一能在商業上跟好萊塢抗衡的系列IP。可是,自從他在六十年代的出現,觀眾對007的人設已經疲憊了,可能是因為他們終於想通了一點:一個人群裡最帥的男人,開著最貴的aston martin汽車,穿著最貴的 Saville row 西服,說實話,是最不適合當特務的...

《諜影重重》這片子為何評分那麼高?

在所有不真實的007電影設定中,發生在太空的《Moonraker》是最過分的...

《碟中諜》在九十年代剛出現發時候,大家都感覺煥然一新,因為,相對於和壞人肉搏後,頭髮永遠一絲不苟的007,湯庫魯斯與導演 Brian DePalma 創造了一個拳拳到肉、動作與懸疑場面都提升了一個層次的作品。

《諜影重重》這片子為何評分那麼高?

這場《諜中碟1》的戲,是視聽語言的巔峰之作

幾部《碟中諜》過後,原來煥然一新的湯庫魯斯,在觀眾的眼裡,也開始變得不真實與千篇一律了-畢竟還是擺脫不了他“特別湯庫魯斯”的形象。

這時候,出現了一部《諜影重重》:相對於007和湯庫魯斯,主角馬特達蒙( matt damon) 無論從人設到打扮到樣貌,都是個真實的普通人(everyman)。並且,和《碟中諜》的誇張動作場面相比,居然整部電影是仿效紀錄片的手提鏡頭!

《諜影重重》這片子為何評分那麼高?

《諜影重重1》很關鍵的一場戲:失憶的主角和剛認識的女生說,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有這些特務的能力。系列的編劇Tony Gilroy 說過,這場普通不過的文戲是整個系列的核心,它猶如一個發動機,給予整個系列驅動力

對於一部大商業動作片來說,這種紀實風格是史無前例,非常大膽的嘗試。從007到《碟中諜》到《諜影重重》,能看到觀眾審美的不斷進化。

最反諷的是,《諜影重重》的成功,反過來影響了007系列,促使他們找了Daniel Craig:跟之前那些紳士型邦德相比,他是個粗曠的肌肉男。他把前所未有的拳拳到肉感注入了007系列,也讓很多觀眾心目中認為他是繼 Sean Connery之後,最意想不到,最好的邦德。

《諜影重重》這片子為何評分那麼高?

很難想象 Roger Moore 以這種形象出現...

到了現在,《諜影重重》的紀實手法已開始讓觀眾感到疲憊,Daniel Craig 也快退役了。跟時尚的循環規律一樣,觀眾們彷彿又回到了喜歡誇張一點的動作主角,導致這幾年出現像《疾速追殺》(John Wick)這樣的動作片系列:

《諜影重重》這片子為何評分那麼高?

這個系列的成功,有賴於風行一時的漫畫電影審美。屬於新一代的“不真實”。

觀眾的審美不停在變,但其實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不真實的主角是個幻想(Fantasy),或者說是一種意淫:跟我們生活距離越遠,越有衝擊;而真實的人物,就猶如生活裡有可能出現的人一樣,越不完美,越讓觀眾有共鳴。觀眾心中的男神就是在這兩極之間擺動 ... 到了下個007,不知道又會擺動到哪一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