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

2019年6月25日,人民大會堂,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處長(內設機構改革後,任第四檢察部主任)王勇被授予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成為該省獲此殊榮6名公務員之一。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檢察官、全國檢察業務專家、全國十佳公訴人、央視十大法治人物、江蘇最美法治人物、蘇州市重大先進典型等榮譽稱號,十餘次立功受獎,兩次榮記個人一等功......

王勇,沾化人,1975年出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1995年至2007年,在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檢察院工作;2007年,選調至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2011年至今,江蘇省蘇州市檢察院工作,2012年起,擔任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副處長,主持工作。2015年擔任處長。

44歲,在大多數人都在焦慮於“中年危機”時,這位遠在800餘公里外工作的濱州人,幾乎已經拿到了作為一名檢察官能下的所有榮譽,實現了“大滿貫”。

就像歌曲裡唱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王勇也是一樣,榮譽背後蘊藏著很多發人深思的故事。

榮譽的背後是他自我學習成長的極度渴望。1997年進入檢察行業以來,會計專業的王勇一直保持著“自我學習成長的強大內生動力”,在各種環境、案件、條件下他都以“海綿”的狀態孜孜不倦地吸收法律專業知識,並將自己成就為全國同行中的頂尖人才。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檢察事業的執著追求。外行看起來枯燥的公訴,在王勇眼中就像是興奮劑,每一起案件都是自我挑戰的過程,案件越複雜,他越亢奮。“庭審如戰場”,在公訴事業中,“不安分”的王勇找到了人生的追求所在。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公平正義的堅定守望。正如蘇州人范仲淹所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王勇對於公訴的熱愛,正是因為他清楚自身工作肩負著實現公平正義的使命,讓他不忘初心,始終“如我在訴”,用一起起案件、一篇篇文章書寫著對於法治的信仰。

不習慣“舒適區”,參加工作24年一直“不安分”,不斷在挑戰和改變自己

"

2019年6月25日,人民大會堂,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處長(內設機構改革後,任第四檢察部主任)王勇被授予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成為該省獲此殊榮6名公務員之一。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檢察官、全國檢察業務專家、全國十佳公訴人、央視十大法治人物、江蘇最美法治人物、蘇州市重大先進典型等榮譽稱號,十餘次立功受獎,兩次榮記個人一等功......

王勇,沾化人,1975年出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1995年至2007年,在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檢察院工作;2007年,選調至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2011年至今,江蘇省蘇州市檢察院工作,2012年起,擔任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副處長,主持工作。2015年擔任處長。

44歲,在大多數人都在焦慮於“中年危機”時,這位遠在800餘公里外工作的濱州人,幾乎已經拿到了作為一名檢察官能下的所有榮譽,實現了“大滿貫”。

就像歌曲裡唱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王勇也是一樣,榮譽背後蘊藏著很多發人深思的故事。

榮譽的背後是他自我學習成長的極度渴望。1997年進入檢察行業以來,會計專業的王勇一直保持著“自我學習成長的強大內生動力”,在各種環境、案件、條件下他都以“海綿”的狀態孜孜不倦地吸收法律專業知識,並將自己成就為全國同行中的頂尖人才。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檢察事業的執著追求。外行看起來枯燥的公訴,在王勇眼中就像是興奮劑,每一起案件都是自我挑戰的過程,案件越複雜,他越亢奮。“庭審如戰場”,在公訴事業中,“不安分”的王勇找到了人生的追求所在。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公平正義的堅定守望。正如蘇州人范仲淹所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王勇對於公訴的熱愛,正是因為他清楚自身工作肩負著實現公平正義的使命,讓他不忘初心,始終“如我在訴”,用一起起案件、一篇篇文章書寫著對於法治的信仰。

不習慣“舒適區”,參加工作24年一直“不安分”,不斷在挑戰和改變自己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1995年大學畢業後分配至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檢察院工作。因為大學是會計專業,工作最初幾年,他專業對口,做起了單位的“賬房先生”。

幾年後,王勇意識到,算盤珠子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公訴席才是他的“真愛”。

2001年,結婚一年的王勇通過雙向選擇調到公訴崗位,實現了自己的願望,開啟了他真正的職業生涯。

生於長於濱州,父母親友都在濱州,端著“鐵飯碗”,成家立業工作步入正軌,這已經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了。但偏偏也有一些“不安分”的人,把這種“理想”狀態視為“溫水煮青蛙”,“一眼就看到頭了”。

離開“舒適區”,到下一站重新開始,孕育新的希望——這樣的想法,幾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曾有過,但絕大多數人“思前想後”,最終也只是想想罷了,而王勇做到了。

2007年,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面向全國選調檢察官,王勇成功入選。是年,她的女兒已經讀小學了。

就這樣,32歲的王勇離開了工作12年的老家,拖家帶口啟程奔赴人生下一站,開啟了他的下一個12年。

從濱州到蘇州,這種物理距離、工作生活環境上的改變只是背景和表象,更大、更深層次的表現是王勇在事業上不斷的進步。

近年來,王勇及其團隊相繼成功辦理了一系列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案件。

在辦理國內媒體關注的“常熟第一美女”顧某集資詐騙案時,他成功追加認定了被告人顧某對4 名被害人實施合同詐騙3900 萬元的犯罪事實。

在辦理全國最大的“11·29”跨國電信詐騙案時,他利用法學理論破解了一系列國內司法實踐首次遇到的難題,明確法律適用標準和證據採用規則,成功對129 人提起公訴,認定詐騙數額共計3000 餘萬元。因蘇州公檢法的通力合作,蘇州市公安局被公安部列為打擊電信詐騙辦案基地。

14年公訴歷程,王勇個人起訴案件1000餘件,指導辦案5000餘件,其中大案要案50餘件,近100名腐敗官員被他和他的團隊送上法庭。

他還成功辦理了江蘇口岸最大的走私垃圾進境案、2014年度全國“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十大典型案例之一的周某敲詐勒索案、崑山“8·2”爆炸瀆職系列案等案情複雜、社會影響巨大的案件,維護了社會安定,彰顯了法律權威。

2018年,在辦理“崑山反殺案”時,王勇代表檢察機關及時介入,研究提出案件定性意見,支持公安機關認定於海明的行為是正當防衛,並依法撤銷案件的決定。

榮獲職業生涯中最具含金量的全國“十佳公訴人”等榮譽,實踐能力與理論水平全國翹楚

"

2019年6月25日,人民大會堂,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處長(內設機構改革後,任第四檢察部主任)王勇被授予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成為該省獲此殊榮6名公務員之一。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檢察官、全國檢察業務專家、全國十佳公訴人、央視十大法治人物、江蘇最美法治人物、蘇州市重大先進典型等榮譽稱號,十餘次立功受獎,兩次榮記個人一等功......

王勇,沾化人,1975年出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1995年至2007年,在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檢察院工作;2007年,選調至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2011年至今,江蘇省蘇州市檢察院工作,2012年起,擔任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副處長,主持工作。2015年擔任處長。

44歲,在大多數人都在焦慮於“中年危機”時,這位遠在800餘公里外工作的濱州人,幾乎已經拿到了作為一名檢察官能下的所有榮譽,實現了“大滿貫”。

就像歌曲裡唱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王勇也是一樣,榮譽背後蘊藏著很多發人深思的故事。

榮譽的背後是他自我學習成長的極度渴望。1997年進入檢察行業以來,會計專業的王勇一直保持著“自我學習成長的強大內生動力”,在各種環境、案件、條件下他都以“海綿”的狀態孜孜不倦地吸收法律專業知識,並將自己成就為全國同行中的頂尖人才。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檢察事業的執著追求。外行看起來枯燥的公訴,在王勇眼中就像是興奮劑,每一起案件都是自我挑戰的過程,案件越複雜,他越亢奮。“庭審如戰場”,在公訴事業中,“不安分”的王勇找到了人生的追求所在。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公平正義的堅定守望。正如蘇州人范仲淹所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王勇對於公訴的熱愛,正是因為他清楚自身工作肩負著實現公平正義的使命,讓他不忘初心,始終“如我在訴”,用一起起案件、一篇篇文章書寫著對於法治的信仰。

不習慣“舒適區”,參加工作24年一直“不安分”,不斷在挑戰和改變自己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1995年大學畢業後分配至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檢察院工作。因為大學是會計專業,工作最初幾年,他專業對口,做起了單位的“賬房先生”。

幾年後,王勇意識到,算盤珠子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公訴席才是他的“真愛”。

2001年,結婚一年的王勇通過雙向選擇調到公訴崗位,實現了自己的願望,開啟了他真正的職業生涯。

生於長於濱州,父母親友都在濱州,端著“鐵飯碗”,成家立業工作步入正軌,這已經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了。但偏偏也有一些“不安分”的人,把這種“理想”狀態視為“溫水煮青蛙”,“一眼就看到頭了”。

離開“舒適區”,到下一站重新開始,孕育新的希望——這樣的想法,幾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曾有過,但絕大多數人“思前想後”,最終也只是想想罷了,而王勇做到了。

2007年,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面向全國選調檢察官,王勇成功入選。是年,她的女兒已經讀小學了。

就這樣,32歲的王勇離開了工作12年的老家,拖家帶口啟程奔赴人生下一站,開啟了他的下一個12年。

從濱州到蘇州,這種物理距離、工作生活環境上的改變只是背景和表象,更大、更深層次的表現是王勇在事業上不斷的進步。

近年來,王勇及其團隊相繼成功辦理了一系列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案件。

在辦理國內媒體關注的“常熟第一美女”顧某集資詐騙案時,他成功追加認定了被告人顧某對4 名被害人實施合同詐騙3900 萬元的犯罪事實。

在辦理全國最大的“11·29”跨國電信詐騙案時,他利用法學理論破解了一系列國內司法實踐首次遇到的難題,明確法律適用標準和證據採用規則,成功對129 人提起公訴,認定詐騙數額共計3000 餘萬元。因蘇州公檢法的通力合作,蘇州市公安局被公安部列為打擊電信詐騙辦案基地。

14年公訴歷程,王勇個人起訴案件1000餘件,指導辦案5000餘件,其中大案要案50餘件,近100名腐敗官員被他和他的團隊送上法庭。

他還成功辦理了江蘇口岸最大的走私垃圾進境案、2014年度全國“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十大典型案例之一的周某敲詐勒索案、崑山“8·2”爆炸瀆職系列案等案情複雜、社會影響巨大的案件,維護了社會安定,彰顯了法律權威。

2018年,在辦理“崑山反殺案”時,王勇代表檢察機關及時介入,研究提出案件定性意見,支持公安機關認定於海明的行為是正當防衛,並依法撤銷案件的決定。

榮獲職業生涯中最具含金量的全國“十佳公訴人”等榮譽,實踐能力與理論水平全國翹楚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2019年6月25日,人民大會堂,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處長(內設機構改革後,任第四檢察部主任)王勇被授予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成為該省獲此殊榮6名公務員之一。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檢察官、全國檢察業務專家、全國十佳公訴人、央視十大法治人物、江蘇最美法治人物、蘇州市重大先進典型等榮譽稱號,十餘次立功受獎,兩次榮記個人一等功......

王勇,沾化人,1975年出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1995年至2007年,在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檢察院工作;2007年,選調至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2011年至今,江蘇省蘇州市檢察院工作,2012年起,擔任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副處長,主持工作。2015年擔任處長。

44歲,在大多數人都在焦慮於“中年危機”時,這位遠在800餘公里外工作的濱州人,幾乎已經拿到了作為一名檢察官能下的所有榮譽,實現了“大滿貫”。

就像歌曲裡唱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王勇也是一樣,榮譽背後蘊藏著很多發人深思的故事。

榮譽的背後是他自我學習成長的極度渴望。1997年進入檢察行業以來,會計專業的王勇一直保持著“自我學習成長的強大內生動力”,在各種環境、案件、條件下他都以“海綿”的狀態孜孜不倦地吸收法律專業知識,並將自己成就為全國同行中的頂尖人才。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檢察事業的執著追求。外行看起來枯燥的公訴,在王勇眼中就像是興奮劑,每一起案件都是自我挑戰的過程,案件越複雜,他越亢奮。“庭審如戰場”,在公訴事業中,“不安分”的王勇找到了人生的追求所在。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公平正義的堅定守望。正如蘇州人范仲淹所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王勇對於公訴的熱愛,正是因為他清楚自身工作肩負著實現公平正義的使命,讓他不忘初心,始終“如我在訴”,用一起起案件、一篇篇文章書寫著對於法治的信仰。

不習慣“舒適區”,參加工作24年一直“不安分”,不斷在挑戰和改變自己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1995年大學畢業後分配至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檢察院工作。因為大學是會計專業,工作最初幾年,他專業對口,做起了單位的“賬房先生”。

幾年後,王勇意識到,算盤珠子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公訴席才是他的“真愛”。

2001年,結婚一年的王勇通過雙向選擇調到公訴崗位,實現了自己的願望,開啟了他真正的職業生涯。

生於長於濱州,父母親友都在濱州,端著“鐵飯碗”,成家立業工作步入正軌,這已經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了。但偏偏也有一些“不安分”的人,把這種“理想”狀態視為“溫水煮青蛙”,“一眼就看到頭了”。

離開“舒適區”,到下一站重新開始,孕育新的希望——這樣的想法,幾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曾有過,但絕大多數人“思前想後”,最終也只是想想罷了,而王勇做到了。

2007年,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面向全國選調檢察官,王勇成功入選。是年,她的女兒已經讀小學了。

就這樣,32歲的王勇離開了工作12年的老家,拖家帶口啟程奔赴人生下一站,開啟了他的下一個12年。

從濱州到蘇州,這種物理距離、工作生活環境上的改變只是背景和表象,更大、更深層次的表現是王勇在事業上不斷的進步。

近年來,王勇及其團隊相繼成功辦理了一系列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案件。

在辦理國內媒體關注的“常熟第一美女”顧某集資詐騙案時,他成功追加認定了被告人顧某對4 名被害人實施合同詐騙3900 萬元的犯罪事實。

在辦理全國最大的“11·29”跨國電信詐騙案時,他利用法學理論破解了一系列國內司法實踐首次遇到的難題,明確法律適用標準和證據採用規則,成功對129 人提起公訴,認定詐騙數額共計3000 餘萬元。因蘇州公檢法的通力合作,蘇州市公安局被公安部列為打擊電信詐騙辦案基地。

14年公訴歷程,王勇個人起訴案件1000餘件,指導辦案5000餘件,其中大案要案50餘件,近100名腐敗官員被他和他的團隊送上法庭。

他還成功辦理了江蘇口岸最大的走私垃圾進境案、2014年度全國“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十大典型案例之一的周某敲詐勒索案、崑山“8·2”爆炸瀆職系列案等案情複雜、社會影響巨大的案件,維護了社會安定,彰顯了法律權威。

2018年,在辦理“崑山反殺案”時,王勇代表檢察機關及時介入,研究提出案件定性意見,支持公安機關認定於海明的行為是正當防衛,並依法撤銷案件的決定。

榮獲職業生涯中最具含金量的全國“十佳公訴人”等榮譽,實踐能力與理論水平全國翹楚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2019年6月25日,人民大會堂,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處長(內設機構改革後,任第四檢察部主任)王勇被授予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成為該省獲此殊榮6名公務員之一。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檢察官、全國檢察業務專家、全國十佳公訴人、央視十大法治人物、江蘇最美法治人物、蘇州市重大先進典型等榮譽稱號,十餘次立功受獎,兩次榮記個人一等功......

王勇,沾化人,1975年出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1995年至2007年,在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檢察院工作;2007年,選調至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2011年至今,江蘇省蘇州市檢察院工作,2012年起,擔任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副處長,主持工作。2015年擔任處長。

44歲,在大多數人都在焦慮於“中年危機”時,這位遠在800餘公里外工作的濱州人,幾乎已經拿到了作為一名檢察官能下的所有榮譽,實現了“大滿貫”。

就像歌曲裡唱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王勇也是一樣,榮譽背後蘊藏著很多發人深思的故事。

榮譽的背後是他自我學習成長的極度渴望。1997年進入檢察行業以來,會計專業的王勇一直保持著“自我學習成長的強大內生動力”,在各種環境、案件、條件下他都以“海綿”的狀態孜孜不倦地吸收法律專業知識,並將自己成就為全國同行中的頂尖人才。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檢察事業的執著追求。外行看起來枯燥的公訴,在王勇眼中就像是興奮劑,每一起案件都是自我挑戰的過程,案件越複雜,他越亢奮。“庭審如戰場”,在公訴事業中,“不安分”的王勇找到了人生的追求所在。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公平正義的堅定守望。正如蘇州人范仲淹所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王勇對於公訴的熱愛,正是因為他清楚自身工作肩負著實現公平正義的使命,讓他不忘初心,始終“如我在訴”,用一起起案件、一篇篇文章書寫著對於法治的信仰。

不習慣“舒適區”,參加工作24年一直“不安分”,不斷在挑戰和改變自己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1995年大學畢業後分配至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檢察院工作。因為大學是會計專業,工作最初幾年,他專業對口,做起了單位的“賬房先生”。

幾年後,王勇意識到,算盤珠子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公訴席才是他的“真愛”。

2001年,結婚一年的王勇通過雙向選擇調到公訴崗位,實現了自己的願望,開啟了他真正的職業生涯。

生於長於濱州,父母親友都在濱州,端著“鐵飯碗”,成家立業工作步入正軌,這已經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了。但偏偏也有一些“不安分”的人,把這種“理想”狀態視為“溫水煮青蛙”,“一眼就看到頭了”。

離開“舒適區”,到下一站重新開始,孕育新的希望——這樣的想法,幾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曾有過,但絕大多數人“思前想後”,最終也只是想想罷了,而王勇做到了。

2007年,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面向全國選調檢察官,王勇成功入選。是年,她的女兒已經讀小學了。

就這樣,32歲的王勇離開了工作12年的老家,拖家帶口啟程奔赴人生下一站,開啟了他的下一個12年。

從濱州到蘇州,這種物理距離、工作生活環境上的改變只是背景和表象,更大、更深層次的表現是王勇在事業上不斷的進步。

近年來,王勇及其團隊相繼成功辦理了一系列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案件。

在辦理國內媒體關注的“常熟第一美女”顧某集資詐騙案時,他成功追加認定了被告人顧某對4 名被害人實施合同詐騙3900 萬元的犯罪事實。

在辦理全國最大的“11·29”跨國電信詐騙案時,他利用法學理論破解了一系列國內司法實踐首次遇到的難題,明確法律適用標準和證據採用規則,成功對129 人提起公訴,認定詐騙數額共計3000 餘萬元。因蘇州公檢法的通力合作,蘇州市公安局被公安部列為打擊電信詐騙辦案基地。

14年公訴歷程,王勇個人起訴案件1000餘件,指導辦案5000餘件,其中大案要案50餘件,近100名腐敗官員被他和他的團隊送上法庭。

他還成功辦理了江蘇口岸最大的走私垃圾進境案、2014年度全國“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十大典型案例之一的周某敲詐勒索案、崑山“8·2”爆炸瀆職系列案等案情複雜、社會影響巨大的案件,維護了社會安定,彰顯了法律權威。

2018年,在辦理“崑山反殺案”時,王勇代表檢察機關及時介入,研究提出案件定性意見,支持公安機關認定於海明的行為是正當防衛,並依法撤銷案件的決定。

榮獲職業生涯中最具含金量的全國“十佳公訴人”等榮譽,實踐能力與理論水平全國翹楚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王勇並非法律科班出身,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同行中的翹楚,反而,因為這種“出身”,他的成功更為可貴。

2010年10月19日,第四屆全國十佳公訴人暨全國優秀公訴人業務競賽在北京開幕。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出席開幕式,來自全國31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檢察院、軍事檢察院、鐵路運輸檢察院的100名公訴人蔘加。

歷屆全國十佳公訴人暨全國優秀公訴人業務競賽活動得到了全國檢察機關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已經成為檢察隊伍建設和反映檢察官形象的一個知名品牌。

據當年檢察日報報道,該屆業務競賽從2008年開始醞釀策劃,與往屆競賽不同的是,本屆業務競賽組委會對參賽選手的報名資格進一步嚴格要求,除增加了參賽選手的公訴工作年限之外,還增加了初審階段中對參賽選手辦案數量和辦案質量的考察、考核,參賽選手均需“法學本科以上學歷,擔任助理檢察員以上法律職務5年以上,法學理論功底紮實,精通檢察業務尤其是公訴業務;從事公訴工作3年以上,辦案數量在本院公訴部門人均辦案數之上,在全國或當地辦理過有一定影響力的案件”。

報道還說,此次業務競賽分為資格審查、辦案質量考評、論文寫作、公訴業務筆試、公訴業務答辯、論辯賽和附加論辯賽。全國十佳公訴人候選人將從進入附加論辯賽的20位參賽選手中角逐產生。

毫無疑問,這100名公訴人是個個都是優中選優,各省市選派的“大咖”和“權威”,能參賽已經說明實力,入選全國十佳,就更足以說明獲獎者的能力和水平。

而就在那次比賽中,王勇斬獲了“十佳公訴人”,當時,他進入公訴崗位才剛4年。

除去辦案水平高、業務競賽強,王勇理論水平也是首屈一指。

他探索制定的《外國人犯罪案件辦理指南》,就公訴部門辦理外國人犯罪案件中的國籍審查、委託辯護、與使領館人員溝通交涉和聘請翻譯人員等問題作出了詳細規定,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被最高檢偵監廳全文轉發推廣。

他在捕訴一體試點初期總結的《蘇州市基層檢察院“捕訴一體”改革試點的探索與實踐》一文獲得最高檢領導的肯定。

在辦理賈某等人涉嫌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槍支、彈藥案件時,他結合辦案,深入調研,撰寫的《涉槍犯罪出現的新問題應引起重視》一文被兩位省委常委領導批示,推進了專項整治。

2012年,為落實好新的“刑訴法”,王勇提出了蘇州公訴部門做“加法”的理念:在法律規定的基礎上提高標準、自我加壓。由王勇牽頭起草的多個規範性文件先後被上級全文轉發,讓蘇州規範司法走在了全國前列。由於貫徹新“刑訴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近20家中央級、省級媒體組成採訪團,聚焦公訴貫徹落實修改後新“刑訴法”的“蘇州經驗”。

他參與撰寫的四本書《公訴人出庭的方法與技巧》《審查起訴的原理與方法》《國家公訴人出庭指南》《公訴實務講堂》,成為檢察業務類暢銷書籍;《騙取貸款罪在司法實踐中的常見問題》《網絡電信詐騙疑難問題解析》《不要僅盯著

他還受邀多次參加全國重大法律法規的修改,如《刑法修正案(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等,提出的多個建議均被採納,為推進全國、全省法治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年來,王勇指導辦理的7起案件,分別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評選的當年全國十大案件。他撰寫的案例入選最高檢指導性案例;他指導的崑山七家建築公司虛開發票案不起訴,入選最高檢首批涉民營企業司法保護典型案例,被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報道。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不斷學習、總結的同時,王勇也將自己所學所悟輸送給同事,幫助大家一起進步和成長。

在公訴人才培養過程中,他甘為人梯,真誠“傳幫帶”,無私分享數萬篇刑事論文資料,數次整理《公訴人出庭指南》,成為業內必備的“出庭寶典”。

他在檢察內網創建的蘇州公訴業務網站,鼓勵幹警研討社會熱點事件,促進業務能力提升。現今,該網站已成為全國檢察內網資料最齊全、最實用、最具影響力的刑事法律資料庫,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幾千名幹警來這個網站點擊學習。

他組織的全市公訴業務競賽,在外網上部分辯論視頻被播放點擊10萬多次。在他帶領下,近年蘇州公訴系統湧現出全國優秀公訴人、省十佳公訴人等一批後起之秀。還發揮自己業務領軍者的作用,長期擔任江蘇省公訴辯論隊的教練,3次輔導江蘇省公訴辯論隊進入中央電視臺的全國公訴人辯論賽決賽。

在王勇帶領下,蘇州市檢察院公訴二處近年來成績顯著。2013年,因辦理“11·29”電信詐騙案,被記集體二等功;2014年,被評為全省公訴部門唯一的“先進集體”,榮立集體二等功。

“春色滿園關不住”。多年來,王勇作為全國檢察業務條線的專家,他受邀參與了全省刑事審判培訓班、全國公訴人高級研修班、海南、河南等多個省市檢察業務培訓工作,為全國的司法同仁傳經送寶。

近年來,高檢院公訴廳多次指派王勇作為檢察機關代表在全國掃黑辦、公安部刑偵局的業務培訓班進行授課,多省公安機關都來電邀請授課培訓。

濱州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是最基礎的基石,懂得了要以“如我在訴”的職業理念讓當事人感受到“公平正義”

"

2019年6月25日,人民大會堂,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處長(內設機構改革後,任第四檢察部主任)王勇被授予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成為該省獲此殊榮6名公務員之一。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檢察官、全國檢察業務專家、全國十佳公訴人、央視十大法治人物、江蘇最美法治人物、蘇州市重大先進典型等榮譽稱號,十餘次立功受獎,兩次榮記個人一等功......

王勇,沾化人,1975年出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1995年至2007年,在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檢察院工作;2007年,選調至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2011年至今,江蘇省蘇州市檢察院工作,2012年起,擔任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副處長,主持工作。2015年擔任處長。

44歲,在大多數人都在焦慮於“中年危機”時,這位遠在800餘公里外工作的濱州人,幾乎已經拿到了作為一名檢察官能下的所有榮譽,實現了“大滿貫”。

就像歌曲裡唱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王勇也是一樣,榮譽背後蘊藏著很多發人深思的故事。

榮譽的背後是他自我學習成長的極度渴望。1997年進入檢察行業以來,會計專業的王勇一直保持著“自我學習成長的強大內生動力”,在各種環境、案件、條件下他都以“海綿”的狀態孜孜不倦地吸收法律專業知識,並將自己成就為全國同行中的頂尖人才。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檢察事業的執著追求。外行看起來枯燥的公訴,在王勇眼中就像是興奮劑,每一起案件都是自我挑戰的過程,案件越複雜,他越亢奮。“庭審如戰場”,在公訴事業中,“不安分”的王勇找到了人生的追求所在。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公平正義的堅定守望。正如蘇州人范仲淹所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王勇對於公訴的熱愛,正是因為他清楚自身工作肩負著實現公平正義的使命,讓他不忘初心,始終“如我在訴”,用一起起案件、一篇篇文章書寫著對於法治的信仰。

不習慣“舒適區”,參加工作24年一直“不安分”,不斷在挑戰和改變自己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1995年大學畢業後分配至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檢察院工作。因為大學是會計專業,工作最初幾年,他專業對口,做起了單位的“賬房先生”。

幾年後,王勇意識到,算盤珠子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公訴席才是他的“真愛”。

2001年,結婚一年的王勇通過雙向選擇調到公訴崗位,實現了自己的願望,開啟了他真正的職業生涯。

生於長於濱州,父母親友都在濱州,端著“鐵飯碗”,成家立業工作步入正軌,這已經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了。但偏偏也有一些“不安分”的人,把這種“理想”狀態視為“溫水煮青蛙”,“一眼就看到頭了”。

離開“舒適區”,到下一站重新開始,孕育新的希望——這樣的想法,幾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曾有過,但絕大多數人“思前想後”,最終也只是想想罷了,而王勇做到了。

2007年,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面向全國選調檢察官,王勇成功入選。是年,她的女兒已經讀小學了。

就這樣,32歲的王勇離開了工作12年的老家,拖家帶口啟程奔赴人生下一站,開啟了他的下一個12年。

從濱州到蘇州,這種物理距離、工作生活環境上的改變只是背景和表象,更大、更深層次的表現是王勇在事業上不斷的進步。

近年來,王勇及其團隊相繼成功辦理了一系列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案件。

在辦理國內媒體關注的“常熟第一美女”顧某集資詐騙案時,他成功追加認定了被告人顧某對4 名被害人實施合同詐騙3900 萬元的犯罪事實。

在辦理全國最大的“11·29”跨國電信詐騙案時,他利用法學理論破解了一系列國內司法實踐首次遇到的難題,明確法律適用標準和證據採用規則,成功對129 人提起公訴,認定詐騙數額共計3000 餘萬元。因蘇州公檢法的通力合作,蘇州市公安局被公安部列為打擊電信詐騙辦案基地。

14年公訴歷程,王勇個人起訴案件1000餘件,指導辦案5000餘件,其中大案要案50餘件,近100名腐敗官員被他和他的團隊送上法庭。

他還成功辦理了江蘇口岸最大的走私垃圾進境案、2014年度全國“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十大典型案例之一的周某敲詐勒索案、崑山“8·2”爆炸瀆職系列案等案情複雜、社會影響巨大的案件,維護了社會安定,彰顯了法律權威。

2018年,在辦理“崑山反殺案”時,王勇代表檢察機關及時介入,研究提出案件定性意見,支持公安機關認定於海明的行為是正當防衛,並依法撤銷案件的決定。

榮獲職業生涯中最具含金量的全國“十佳公訴人”等榮譽,實踐能力與理論水平全國翹楚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王勇並非法律科班出身,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同行中的翹楚,反而,因為這種“出身”,他的成功更為可貴。

2010年10月19日,第四屆全國十佳公訴人暨全國優秀公訴人業務競賽在北京開幕。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出席開幕式,來自全國31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檢察院、軍事檢察院、鐵路運輸檢察院的100名公訴人蔘加。

歷屆全國十佳公訴人暨全國優秀公訴人業務競賽活動得到了全國檢察機關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已經成為檢察隊伍建設和反映檢察官形象的一個知名品牌。

據當年檢察日報報道,該屆業務競賽從2008年開始醞釀策劃,與往屆競賽不同的是,本屆業務競賽組委會對參賽選手的報名資格進一步嚴格要求,除增加了參賽選手的公訴工作年限之外,還增加了初審階段中對參賽選手辦案數量和辦案質量的考察、考核,參賽選手均需“法學本科以上學歷,擔任助理檢察員以上法律職務5年以上,法學理論功底紮實,精通檢察業務尤其是公訴業務;從事公訴工作3年以上,辦案數量在本院公訴部門人均辦案數之上,在全國或當地辦理過有一定影響力的案件”。

報道還說,此次業務競賽分為資格審查、辦案質量考評、論文寫作、公訴業務筆試、公訴業務答辯、論辯賽和附加論辯賽。全國十佳公訴人候選人將從進入附加論辯賽的20位參賽選手中角逐產生。

毫無疑問,這100名公訴人是個個都是優中選優,各省市選派的“大咖”和“權威”,能參賽已經說明實力,入選全國十佳,就更足以說明獲獎者的能力和水平。

而就在那次比賽中,王勇斬獲了“十佳公訴人”,當時,他進入公訴崗位才剛4年。

除去辦案水平高、業務競賽強,王勇理論水平也是首屈一指。

他探索制定的《外國人犯罪案件辦理指南》,就公訴部門辦理外國人犯罪案件中的國籍審查、委託辯護、與使領館人員溝通交涉和聘請翻譯人員等問題作出了詳細規定,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被最高檢偵監廳全文轉發推廣。

他在捕訴一體試點初期總結的《蘇州市基層檢察院“捕訴一體”改革試點的探索與實踐》一文獲得最高檢領導的肯定。

在辦理賈某等人涉嫌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槍支、彈藥案件時,他結合辦案,深入調研,撰寫的《涉槍犯罪出現的新問題應引起重視》一文被兩位省委常委領導批示,推進了專項整治。

2012年,為落實好新的“刑訴法”,王勇提出了蘇州公訴部門做“加法”的理念:在法律規定的基礎上提高標準、自我加壓。由王勇牽頭起草的多個規範性文件先後被上級全文轉發,讓蘇州規範司法走在了全國前列。由於貫徹新“刑訴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近20家中央級、省級媒體組成採訪團,聚焦公訴貫徹落實修改後新“刑訴法”的“蘇州經驗”。

他參與撰寫的四本書《公訴人出庭的方法與技巧》《審查起訴的原理與方法》《國家公訴人出庭指南》《公訴實務講堂》,成為檢察業務類暢銷書籍;《騙取貸款罪在司法實踐中的常見問題》《網絡電信詐騙疑難問題解析》《不要僅盯著

他還受邀多次參加全國重大法律法規的修改,如《刑法修正案(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等,提出的多個建議均被採納,為推進全國、全省法治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年來,王勇指導辦理的7起案件,分別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評選的當年全國十大案件。他撰寫的案例入選最高檢指導性案例;他指導的崑山七家建築公司虛開發票案不起訴,入選最高檢首批涉民營企業司法保護典型案例,被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報道。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不斷學習、總結的同時,王勇也將自己所學所悟輸送給同事,幫助大家一起進步和成長。

在公訴人才培養過程中,他甘為人梯,真誠“傳幫帶”,無私分享數萬篇刑事論文資料,數次整理《公訴人出庭指南》,成為業內必備的“出庭寶典”。

他在檢察內網創建的蘇州公訴業務網站,鼓勵幹警研討社會熱點事件,促進業務能力提升。現今,該網站已成為全國檢察內網資料最齊全、最實用、最具影響力的刑事法律資料庫,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幾千名幹警來這個網站點擊學習。

他組織的全市公訴業務競賽,在外網上部分辯論視頻被播放點擊10萬多次。在他帶領下,近年蘇州公訴系統湧現出全國優秀公訴人、省十佳公訴人等一批後起之秀。還發揮自己業務領軍者的作用,長期擔任江蘇省公訴辯論隊的教練,3次輔導江蘇省公訴辯論隊進入中央電視臺的全國公訴人辯論賽決賽。

在王勇帶領下,蘇州市檢察院公訴二處近年來成績顯著。2013年,因辦理“11·29”電信詐騙案,被記集體二等功;2014年,被評為全省公訴部門唯一的“先進集體”,榮立集體二等功。

“春色滿園關不住”。多年來,王勇作為全國檢察業務條線的專家,他受邀參與了全省刑事審判培訓班、全國公訴人高級研修班、海南、河南等多個省市檢察業務培訓工作,為全國的司法同仁傳經送寶。

近年來,高檢院公訴廳多次指派王勇作為檢察機關代表在全國掃黑辦、公安部刑偵局的業務培訓班進行授課,多省公安機關都來電邀請授課培訓。

濱州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是最基礎的基石,懂得了要以“如我在訴”的職業理念讓當事人感受到“公平正義”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王勇說,如果說來蘇州工作給了我更大平臺的話,在老家濱州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是平臺的基石。

在濱城區檢察院,從會計到公訴的轉變是最難的。

那段時間,王勇總是捧著厚厚的法律書,別人喊他根本聽不見;一下班,他就把自己關在小房間裡,大聲背誦法律條文、朗讀起訴書,鄰居還以為家裡有人要參加高考。

“我不是法律科班出身,要做好公訴,這個短板是必須要補的。當你喜歡一樣東西了,學習時就像一塊幹海綿,吸收特別快,而且不覺得累。”回憶起當年,王勇說。

轉到公訴部門的頭兩年,王勇擔任助理,經常“利用職務之便”將疑難複雜案件留給自己辦理,每次遇到新類型案件、被告人不認罪案件、律師做無罪辯護案件他都會特別興奮。

有經驗的老同志去提審他就跟著去聽審,庭審駕馭能力強的檢察官去開庭他就去聽庭,周邊地區凡是有知名辯護人蔘與的案件,他都想方設法去旁聽。

對於有質量的法律書籍,王勇會如獲至寶,然後廢寢忘食一口氣讀完。上下班路上,出差途中,他的MP3裡播放的不是音樂,而是各個院校名家的法學講座。

對他來說,從書本里學,向案件中學,在庭審上學,跟著老同志學,每一個學習的機會都不容錯過。

很快,王勇適應了公訴人的工作,並逐漸嶄露頭角,並在2006年獲得“全國優秀公訴人”稱號。

王勇說,在濱城區檢察院工作的日子裡,始終感恩於自己的領導和同事傾囊相授,幫助自己很快進入角色,成為院裡的骨幹。

除去業務上的積澱,在濱城區檢察院工作崗位上的一個案件,也讓他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更深的認識。

2001年10月,一位60多歲的退休女教師找到王勇,說退休後老兩口的養老金都在股市中,不久前自己在中戶室看行情時,發現賬戶全部資金購買了垃圾股,損失7萬多元。當時身旁的劉某忽然無故離開,有重大嫌疑。但是她報警後,公安機關不立案,於是她要求檢察院監督。

當王勇釋疑罪從無的概念時,她忽然紅著眼反問了一句話:“我不懂你說的這些。但我講臺上站了一輩子,退休後棺材本都沒有了。你知道我的感受嗎?”

王勇說,這句話很普通,女教師也沒有聲嘶力竭。可她走以後,這幾十個字卻對他的內心造成了很大觸動。

王勇說,我自己的父母也是教師,捫心自問,如果是他們遇到這個情況會怎麼看?該如何訴諸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是不是更多在考慮批捕起訴能不能成功、會不會把案件辦成錯案甚至被追究責任這些現實問題,而沒有回到最原點去考慮當事人和公眾的利益,更加沒有考慮到司法結論對社會公眾的影響。假設我的父母遇到這種案件,我怎樣讓他們理解疑罪從無,如果不能,我又如何讓其他人接受法律事實和客觀真實的差別?

於是,王勇重新梳理證據,引導公安機關重新取證,用排除法認定了事實。因為是國內首例,案件從2001年啟動到2005年曆時近4年,才做出有罪的判決。

決定作出後的一天,已經快過春節了,天氣很好,辦公室的陽光灑在地上,女教師帶了一盒怡口蓮過來。

“我推辭了很久,最終拿了一顆,真的很甜。”王勇清楚的記得當天的情景和感受。

王勇的祖父1944年入黨,1948年濟南戰役後南下,1949年渡江後與家中通信,1955年犧牲。戰爭歲月沒有留下什麼物質財富,只留下了18封家書。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當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王勇的父親就誦讀家書:“學習與崇拜大公無私的忠實於國家服務於人民的人們”“為共產主義社會的到來及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安全奉獻自己的人生”。對於這些,王勇一直印象深刻。

少時很困惑,祖父面對親人犧牲、物質匱乏等困難,信中不僅沒有怨言和猶豫,反而處處流淌著建設新中國的蓬勃朝氣。這種精神從何處來?成年後王勇才逐漸明白,其實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已經融入一代人血液中。

受家世的影響,從退休教師的案件中,王勇開始思考,作為一名人民檢察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如何工作,才能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法治產品、檢察產品呢?如何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在不斷的實踐中,王勇參悟著,公訴席辦的不是一個個案件,而是別人的人生。公平正義不僅僅指被害人的利益得到了維護,或者是案件的結果讓受害方感到滿意,還要讓被告人、旁觀群眾、社會公眾也感受到法律的公正,接受處理的程序和結果。

一句話,就是“把自己放在不同的位置上,站在不同角度考慮問題,才能防止案件處理的簡單化,防止喪失客觀公正立場。”王勇說,也就是“如我在訴”。

那時種下的那顆“初心”,那時給自己定下“如我在訴”的辦案理念,一直鐫刻在王勇心頭,指引著他辦好一起又一起案件。

2017年,王勇和同事辦理了一起銷售假藥的抗訴案件。在審查事實過程中,李某的情況引起了他的注意。這位90後女研究生出身農村,母親因精神失常喪失勞動能力,弟弟尚在讀書,父親務農是唯一經濟來源。李某在校表現良好,研究生期間入黨。為減輕家庭負擔,她長期開網店勤工儉學。期間,因銷售價值三千餘元未經批准進口的韓國美容針劑,被判拘役五個月緩刑六個月,並處罰金。

辦理此案的基層法院認為一審判決四名被告人罰金刑畸輕,抗訴理由看似成立,但綜合考慮李某坦白、主觀動機等情節,王勇認為本案完全符合免於刑事處罰的條件。

王勇說,我們辦案是否僅僅為了懲罰?李某已經認罪悔罪,這時應該拉一把還是推一把?本案對其判決有罪開除學籍對社會有利,還是免刑讓李某完成學業對社會有利?有時疑問本身就是答案。懲罰並不意味著單純追訴,教育也決不意味著放縱犯罪。我們用善良的心去實現公平正義時,追訴犯罪者是實現公平正義;挽救失誤者,讓其改惡從善也是實現公平正義。因此,我們最終建議二審法院對李某免刑,法院採納了我們的意見。

近年來,王勇參與公訴的二審案件中,大部分是主動建議從輕、減輕甚至免予刑事處罰。在“如我在訴”理念的指導下,王勇和同事通過統一聚眾鬥毆罪的認定標準,使此類案件大幅下降;敢用、善用不起訴權,全市免刑、輕刑人數大幅下降,相關經驗受到最高檢的肯定。

從個案辦理到類案政策,“如我在訴”的理念幫助王勇在辦案過程中實現了更大範圍內的公平正義。

勇於擔當,敢啃“硬骨頭”、善於創新,指導和參與多起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案件

"

2019年6月25日,人民大會堂,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處長(內設機構改革後,任第四檢察部主任)王勇被授予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成為該省獲此殊榮6名公務員之一。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檢察官、全國檢察業務專家、全國十佳公訴人、央視十大法治人物、江蘇最美法治人物、蘇州市重大先進典型等榮譽稱號,十餘次立功受獎,兩次榮記個人一等功......

王勇,沾化人,1975年出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1995年至2007年,在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檢察院工作;2007年,選調至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2011年至今,江蘇省蘇州市檢察院工作,2012年起,擔任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副處長,主持工作。2015年擔任處長。

44歲,在大多數人都在焦慮於“中年危機”時,這位遠在800餘公里外工作的濱州人,幾乎已經拿到了作為一名檢察官能下的所有榮譽,實現了“大滿貫”。

就像歌曲裡唱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王勇也是一樣,榮譽背後蘊藏著很多發人深思的故事。

榮譽的背後是他自我學習成長的極度渴望。1997年進入檢察行業以來,會計專業的王勇一直保持著“自我學習成長的強大內生動力”,在各種環境、案件、條件下他都以“海綿”的狀態孜孜不倦地吸收法律專業知識,並將自己成就為全國同行中的頂尖人才。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檢察事業的執著追求。外行看起來枯燥的公訴,在王勇眼中就像是興奮劑,每一起案件都是自我挑戰的過程,案件越複雜,他越亢奮。“庭審如戰場”,在公訴事業中,“不安分”的王勇找到了人生的追求所在。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公平正義的堅定守望。正如蘇州人范仲淹所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王勇對於公訴的熱愛,正是因為他清楚自身工作肩負著實現公平正義的使命,讓他不忘初心,始終“如我在訴”,用一起起案件、一篇篇文章書寫著對於法治的信仰。

不習慣“舒適區”,參加工作24年一直“不安分”,不斷在挑戰和改變自己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1995年大學畢業後分配至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檢察院工作。因為大學是會計專業,工作最初幾年,他專業對口,做起了單位的“賬房先生”。

幾年後,王勇意識到,算盤珠子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公訴席才是他的“真愛”。

2001年,結婚一年的王勇通過雙向選擇調到公訴崗位,實現了自己的願望,開啟了他真正的職業生涯。

生於長於濱州,父母親友都在濱州,端著“鐵飯碗”,成家立業工作步入正軌,這已經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了。但偏偏也有一些“不安分”的人,把這種“理想”狀態視為“溫水煮青蛙”,“一眼就看到頭了”。

離開“舒適區”,到下一站重新開始,孕育新的希望——這樣的想法,幾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曾有過,但絕大多數人“思前想後”,最終也只是想想罷了,而王勇做到了。

2007年,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面向全國選調檢察官,王勇成功入選。是年,她的女兒已經讀小學了。

就這樣,32歲的王勇離開了工作12年的老家,拖家帶口啟程奔赴人生下一站,開啟了他的下一個12年。

從濱州到蘇州,這種物理距離、工作生活環境上的改變只是背景和表象,更大、更深層次的表現是王勇在事業上不斷的進步。

近年來,王勇及其團隊相繼成功辦理了一系列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案件。

在辦理國內媒體關注的“常熟第一美女”顧某集資詐騙案時,他成功追加認定了被告人顧某對4 名被害人實施合同詐騙3900 萬元的犯罪事實。

在辦理全國最大的“11·29”跨國電信詐騙案時,他利用法學理論破解了一系列國內司法實踐首次遇到的難題,明確法律適用標準和證據採用規則,成功對129 人提起公訴,認定詐騙數額共計3000 餘萬元。因蘇州公檢法的通力合作,蘇州市公安局被公安部列為打擊電信詐騙辦案基地。

14年公訴歷程,王勇個人起訴案件1000餘件,指導辦案5000餘件,其中大案要案50餘件,近100名腐敗官員被他和他的團隊送上法庭。

他還成功辦理了江蘇口岸最大的走私垃圾進境案、2014年度全國“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十大典型案例之一的周某敲詐勒索案、崑山“8·2”爆炸瀆職系列案等案情複雜、社會影響巨大的案件,維護了社會安定,彰顯了法律權威。

2018年,在辦理“崑山反殺案”時,王勇代表檢察機關及時介入,研究提出案件定性意見,支持公安機關認定於海明的行為是正當防衛,並依法撤銷案件的決定。

榮獲職業生涯中最具含金量的全國“十佳公訴人”等榮譽,實踐能力與理論水平全國翹楚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王勇並非法律科班出身,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同行中的翹楚,反而,因為這種“出身”,他的成功更為可貴。

2010年10月19日,第四屆全國十佳公訴人暨全國優秀公訴人業務競賽在北京開幕。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出席開幕式,來自全國31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檢察院、軍事檢察院、鐵路運輸檢察院的100名公訴人蔘加。

歷屆全國十佳公訴人暨全國優秀公訴人業務競賽活動得到了全國檢察機關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已經成為檢察隊伍建設和反映檢察官形象的一個知名品牌。

據當年檢察日報報道,該屆業務競賽從2008年開始醞釀策劃,與往屆競賽不同的是,本屆業務競賽組委會對參賽選手的報名資格進一步嚴格要求,除增加了參賽選手的公訴工作年限之外,還增加了初審階段中對參賽選手辦案數量和辦案質量的考察、考核,參賽選手均需“法學本科以上學歷,擔任助理檢察員以上法律職務5年以上,法學理論功底紮實,精通檢察業務尤其是公訴業務;從事公訴工作3年以上,辦案數量在本院公訴部門人均辦案數之上,在全國或當地辦理過有一定影響力的案件”。

報道還說,此次業務競賽分為資格審查、辦案質量考評、論文寫作、公訴業務筆試、公訴業務答辯、論辯賽和附加論辯賽。全國十佳公訴人候選人將從進入附加論辯賽的20位參賽選手中角逐產生。

毫無疑問,這100名公訴人是個個都是優中選優,各省市選派的“大咖”和“權威”,能參賽已經說明實力,入選全國十佳,就更足以說明獲獎者的能力和水平。

而就在那次比賽中,王勇斬獲了“十佳公訴人”,當時,他進入公訴崗位才剛4年。

除去辦案水平高、業務競賽強,王勇理論水平也是首屈一指。

他探索制定的《外國人犯罪案件辦理指南》,就公訴部門辦理外國人犯罪案件中的國籍審查、委託辯護、與使領館人員溝通交涉和聘請翻譯人員等問題作出了詳細規定,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被最高檢偵監廳全文轉發推廣。

他在捕訴一體試點初期總結的《蘇州市基層檢察院“捕訴一體”改革試點的探索與實踐》一文獲得最高檢領導的肯定。

在辦理賈某等人涉嫌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槍支、彈藥案件時,他結合辦案,深入調研,撰寫的《涉槍犯罪出現的新問題應引起重視》一文被兩位省委常委領導批示,推進了專項整治。

2012年,為落實好新的“刑訴法”,王勇提出了蘇州公訴部門做“加法”的理念:在法律規定的基礎上提高標準、自我加壓。由王勇牽頭起草的多個規範性文件先後被上級全文轉發,讓蘇州規範司法走在了全國前列。由於貫徹新“刑訴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近20家中央級、省級媒體組成採訪團,聚焦公訴貫徹落實修改後新“刑訴法”的“蘇州經驗”。

他參與撰寫的四本書《公訴人出庭的方法與技巧》《審查起訴的原理與方法》《國家公訴人出庭指南》《公訴實務講堂》,成為檢察業務類暢銷書籍;《騙取貸款罪在司法實踐中的常見問題》《網絡電信詐騙疑難問題解析》《不要僅盯著

他還受邀多次參加全國重大法律法規的修改,如《刑法修正案(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等,提出的多個建議均被採納,為推進全國、全省法治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年來,王勇指導辦理的7起案件,分別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評選的當年全國十大案件。他撰寫的案例入選最高檢指導性案例;他指導的崑山七家建築公司虛開發票案不起訴,入選最高檢首批涉民營企業司法保護典型案例,被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報道。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不斷學習、總結的同時,王勇也將自己所學所悟輸送給同事,幫助大家一起進步和成長。

在公訴人才培養過程中,他甘為人梯,真誠“傳幫帶”,無私分享數萬篇刑事論文資料,數次整理《公訴人出庭指南》,成為業內必備的“出庭寶典”。

他在檢察內網創建的蘇州公訴業務網站,鼓勵幹警研討社會熱點事件,促進業務能力提升。現今,該網站已成為全國檢察內網資料最齊全、最實用、最具影響力的刑事法律資料庫,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幾千名幹警來這個網站點擊學習。

他組織的全市公訴業務競賽,在外網上部分辯論視頻被播放點擊10萬多次。在他帶領下,近年蘇州公訴系統湧現出全國優秀公訴人、省十佳公訴人等一批後起之秀。還發揮自己業務領軍者的作用,長期擔任江蘇省公訴辯論隊的教練,3次輔導江蘇省公訴辯論隊進入中央電視臺的全國公訴人辯論賽決賽。

在王勇帶領下,蘇州市檢察院公訴二處近年來成績顯著。2013年,因辦理“11·29”電信詐騙案,被記集體二等功;2014年,被評為全省公訴部門唯一的“先進集體”,榮立集體二等功。

“春色滿園關不住”。多年來,王勇作為全國檢察業務條線的專家,他受邀參與了全省刑事審判培訓班、全國公訴人高級研修班、海南、河南等多個省市檢察業務培訓工作,為全國的司法同仁傳經送寶。

近年來,高檢院公訴廳多次指派王勇作為檢察機關代表在全國掃黑辦、公安部刑偵局的業務培訓班進行授課,多省公安機關都來電邀請授課培訓。

濱州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是最基礎的基石,懂得了要以“如我在訴”的職業理念讓當事人感受到“公平正義”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王勇說,如果說來蘇州工作給了我更大平臺的話,在老家濱州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是平臺的基石。

在濱城區檢察院,從會計到公訴的轉變是最難的。

那段時間,王勇總是捧著厚厚的法律書,別人喊他根本聽不見;一下班,他就把自己關在小房間裡,大聲背誦法律條文、朗讀起訴書,鄰居還以為家裡有人要參加高考。

“我不是法律科班出身,要做好公訴,這個短板是必須要補的。當你喜歡一樣東西了,學習時就像一塊幹海綿,吸收特別快,而且不覺得累。”回憶起當年,王勇說。

轉到公訴部門的頭兩年,王勇擔任助理,經常“利用職務之便”將疑難複雜案件留給自己辦理,每次遇到新類型案件、被告人不認罪案件、律師做無罪辯護案件他都會特別興奮。

有經驗的老同志去提審他就跟著去聽審,庭審駕馭能力強的檢察官去開庭他就去聽庭,周邊地區凡是有知名辯護人蔘與的案件,他都想方設法去旁聽。

對於有質量的法律書籍,王勇會如獲至寶,然後廢寢忘食一口氣讀完。上下班路上,出差途中,他的MP3裡播放的不是音樂,而是各個院校名家的法學講座。

對他來說,從書本里學,向案件中學,在庭審上學,跟著老同志學,每一個學習的機會都不容錯過。

很快,王勇適應了公訴人的工作,並逐漸嶄露頭角,並在2006年獲得“全國優秀公訴人”稱號。

王勇說,在濱城區檢察院工作的日子裡,始終感恩於自己的領導和同事傾囊相授,幫助自己很快進入角色,成為院裡的骨幹。

除去業務上的積澱,在濱城區檢察院工作崗位上的一個案件,也讓他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更深的認識。

2001年10月,一位60多歲的退休女教師找到王勇,說退休後老兩口的養老金都在股市中,不久前自己在中戶室看行情時,發現賬戶全部資金購買了垃圾股,損失7萬多元。當時身旁的劉某忽然無故離開,有重大嫌疑。但是她報警後,公安機關不立案,於是她要求檢察院監督。

當王勇釋疑罪從無的概念時,她忽然紅著眼反問了一句話:“我不懂你說的這些。但我講臺上站了一輩子,退休後棺材本都沒有了。你知道我的感受嗎?”

王勇說,這句話很普通,女教師也沒有聲嘶力竭。可她走以後,這幾十個字卻對他的內心造成了很大觸動。

王勇說,我自己的父母也是教師,捫心自問,如果是他們遇到這個情況會怎麼看?該如何訴諸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是不是更多在考慮批捕起訴能不能成功、會不會把案件辦成錯案甚至被追究責任這些現實問題,而沒有回到最原點去考慮當事人和公眾的利益,更加沒有考慮到司法結論對社會公眾的影響。假設我的父母遇到這種案件,我怎樣讓他們理解疑罪從無,如果不能,我又如何讓其他人接受法律事實和客觀真實的差別?

於是,王勇重新梳理證據,引導公安機關重新取證,用排除法認定了事實。因為是國內首例,案件從2001年啟動到2005年曆時近4年,才做出有罪的判決。

決定作出後的一天,已經快過春節了,天氣很好,辦公室的陽光灑在地上,女教師帶了一盒怡口蓮過來。

“我推辭了很久,最終拿了一顆,真的很甜。”王勇清楚的記得當天的情景和感受。

王勇的祖父1944年入黨,1948年濟南戰役後南下,1949年渡江後與家中通信,1955年犧牲。戰爭歲月沒有留下什麼物質財富,只留下了18封家書。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當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王勇的父親就誦讀家書:“學習與崇拜大公無私的忠實於國家服務於人民的人們”“為共產主義社會的到來及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安全奉獻自己的人生”。對於這些,王勇一直印象深刻。

少時很困惑,祖父面對親人犧牲、物質匱乏等困難,信中不僅沒有怨言和猶豫,反而處處流淌著建設新中國的蓬勃朝氣。這種精神從何處來?成年後王勇才逐漸明白,其實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已經融入一代人血液中。

受家世的影響,從退休教師的案件中,王勇開始思考,作為一名人民檢察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如何工作,才能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法治產品、檢察產品呢?如何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在不斷的實踐中,王勇參悟著,公訴席辦的不是一個個案件,而是別人的人生。公平正義不僅僅指被害人的利益得到了維護,或者是案件的結果讓受害方感到滿意,還要讓被告人、旁觀群眾、社會公眾也感受到法律的公正,接受處理的程序和結果。

一句話,就是“把自己放在不同的位置上,站在不同角度考慮問題,才能防止案件處理的簡單化,防止喪失客觀公正立場。”王勇說,也就是“如我在訴”。

那時種下的那顆“初心”,那時給自己定下“如我在訴”的辦案理念,一直鐫刻在王勇心頭,指引著他辦好一起又一起案件。

2017年,王勇和同事辦理了一起銷售假藥的抗訴案件。在審查事實過程中,李某的情況引起了他的注意。這位90後女研究生出身農村,母親因精神失常喪失勞動能力,弟弟尚在讀書,父親務農是唯一經濟來源。李某在校表現良好,研究生期間入黨。為減輕家庭負擔,她長期開網店勤工儉學。期間,因銷售價值三千餘元未經批准進口的韓國美容針劑,被判拘役五個月緩刑六個月,並處罰金。

辦理此案的基層法院認為一審判決四名被告人罰金刑畸輕,抗訴理由看似成立,但綜合考慮李某坦白、主觀動機等情節,王勇認為本案完全符合免於刑事處罰的條件。

王勇說,我們辦案是否僅僅為了懲罰?李某已經認罪悔罪,這時應該拉一把還是推一把?本案對其判決有罪開除學籍對社會有利,還是免刑讓李某完成學業對社會有利?有時疑問本身就是答案。懲罰並不意味著單純追訴,教育也決不意味著放縱犯罪。我們用善良的心去實現公平正義時,追訴犯罪者是實現公平正義;挽救失誤者,讓其改惡從善也是實現公平正義。因此,我們最終建議二審法院對李某免刑,法院採納了我們的意見。

近年來,王勇參與公訴的二審案件中,大部分是主動建議從輕、減輕甚至免予刑事處罰。在“如我在訴”理念的指導下,王勇和同事通過統一聚眾鬥毆罪的認定標準,使此類案件大幅下降;敢用、善用不起訴權,全市免刑、輕刑人數大幅下降,相關經驗受到最高檢的肯定。

從個案辦理到類案政策,“如我在訴”的理念幫助王勇在辦案過程中實現了更大範圍內的公平正義。

勇於擔當,敢啃“硬骨頭”、善於創新,指導和參與多起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案件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蘇州,范仲淹的故鄉,名片亮眼:國務院批覆確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2018年12月,蘇州入選2018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第1名, 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第3名,2018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第3名。

蘇州國土面積8488.42平方千米,比濱州少1000多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1072.17萬,是濱州的2.7倍。2018年,蘇州以1.85萬億元的GDP總量位居江蘇第一。

因為其重要性,發生在蘇州的案件也極易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王勇作為蘇州市檢察院公訴二處處長,擔負著對全市公訴案件的指導責任。面對這些案件時,需要紮實的業務根基、出眾的辦案能力、高超的辦案技巧,也要有勇於擔當的精神、主動挑大樑的衝勁、敢啃“硬骨頭”的氣魄。

2011年9月,王勇剛剛調入蘇州市檢察院工作,就遇到了全國輿論高度關注的何強等人聚眾鬥毆案。

當時以“打工仔逼退持刀上門鬧事者獲刑”為標題的相關新聞,在微博長期位居搜索榜第一位,新浪、騰訊、網易等國內新聞網站不僅置頂關注,還組織了網絡投票,很多網絡大V認為本案將成為江蘇第二個“彭宇案”。時至今日,搜索“何強等人聚眾鬥毆案”時,百度依然呈現了相關結果約15500個,其中還有多篇以該案為例的論文。

王勇主動請纓辦理此案。在重新審查證據後,他用大量的新證據,證實原來媒體報道中的內容與案件實情不符,從而變更認定事實,並解決了法律適用問題。

王勇帶領他的同事們,對16段共計380多小時的犯罪現場監控視頻進行比對查看,連續看了一個多月,在將近30個監控視頻中發現疑點,並通過技偵手段拼湊出人物關係,逐步還原案件事實。最終證明6名原審被告人的關鍵供述存在虛假,從而反轉案情。

2012年4月12日,常熟市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公開宣判。以何某為首的湖南青年“菜刀隊”成員“正當防衛”不成立,犯聚眾鬥毆罪名成立。“砍刀隊”和“菜刀隊”成員均獲刑。

次日,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了該案的宣判結果。

2016年7月1日,約2萬噸外地建築、生活垃圾,被偷運、傾倒至蘇州太湖西山島,距太湖水體直線距離不超過600米,破壞了自然風貌和生態環境,損失巨大,影響惡劣。蘇州兩級檢察機關應公安機關請求,提前介入偵查。

按照慣例,汙染環境案件需要檢測出有害物質才能定罪。而在偵查初期,對新倒入西山島宕口的涉案垃圾進行檢測,暫未檢測出揮發酚等有害物質。對於這樣一個具有明顯社會危害性、過往經驗又幫不上忙的案件,該怎麼辦?

“優質的牛奶、豬肉對人的身體是有益的,但當排入大自然中卻未必就是有益的,甚至有害的。”王勇積極打開思路,當“物質”進入與其不相容的“環境”,就會對“環境”產生影響。“建築、生活垃圾和西山島周圍環境明顯不相容,這個案件可以用環境相容理論來立案。”

在這樣的思路下,案件順利批捕、起訴、審判。最高人民法院汙染環境罪司法解釋的起草者對此表示了高度肯定,認為該思路“堪稱標杆”,將對汙染環境罪的對象認定產生重大影響。

2017年,王勇負責指導常熟檢察院辦理震驚全國的長江口垃圾傾倒案。當時,從浙江海鹽一共運出了4萬多噸垃圾,但有證據證實長江太倉段拋江的只有3000多噸。在垃圾都已經湮滅、沒有實物的情況下,要全面查清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如何準確認定垃圾的數量是本案的關鍵所在。

其他垃圾去哪了?是否得到合法合力處置?王勇和基層辦案同志緊盯疑點,多次前往浙江,在海量線索、數據中“大海撈針”,最後建議用經濟學的方法推定事實,成功補充了多份關鍵證據,起訴認定的涉案生活垃圾由最初移送審查起訴的三千餘噸追加到提起公訴時的四萬餘噸,共造成生態環境損害合計人民幣兩千餘萬元,其中認定拋入長江的生活垃圾兩萬餘噸。

庭審如戰場,越激烈,心情越亢奮;業務如兵器,樂在其中、無暇他顧

"

2019年6月25日,人民大會堂,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處長(內設機構改革後,任第四檢察部主任)王勇被授予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成為該省獲此殊榮6名公務員之一。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檢察官、全國檢察業務專家、全國十佳公訴人、央視十大法治人物、江蘇最美法治人物、蘇州市重大先進典型等榮譽稱號,十餘次立功受獎,兩次榮記個人一等功......

王勇,沾化人,1975年出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1995年至2007年,在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檢察院工作;2007年,選調至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2011年至今,江蘇省蘇州市檢察院工作,2012年起,擔任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副處長,主持工作。2015年擔任處長。

44歲,在大多數人都在焦慮於“中年危機”時,這位遠在800餘公里外工作的濱州人,幾乎已經拿到了作為一名檢察官能下的所有榮譽,實現了“大滿貫”。

就像歌曲裡唱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王勇也是一樣,榮譽背後蘊藏著很多發人深思的故事。

榮譽的背後是他自我學習成長的極度渴望。1997年進入檢察行業以來,會計專業的王勇一直保持著“自我學習成長的強大內生動力”,在各種環境、案件、條件下他都以“海綿”的狀態孜孜不倦地吸收法律專業知識,並將自己成就為全國同行中的頂尖人才。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檢察事業的執著追求。外行看起來枯燥的公訴,在王勇眼中就像是興奮劑,每一起案件都是自我挑戰的過程,案件越複雜,他越亢奮。“庭審如戰場”,在公訴事業中,“不安分”的王勇找到了人生的追求所在。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公平正義的堅定守望。正如蘇州人范仲淹所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王勇對於公訴的熱愛,正是因為他清楚自身工作肩負著實現公平正義的使命,讓他不忘初心,始終“如我在訴”,用一起起案件、一篇篇文章書寫著對於法治的信仰。

不習慣“舒適區”,參加工作24年一直“不安分”,不斷在挑戰和改變自己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1995年大學畢業後分配至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檢察院工作。因為大學是會計專業,工作最初幾年,他專業對口,做起了單位的“賬房先生”。

幾年後,王勇意識到,算盤珠子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公訴席才是他的“真愛”。

2001年,結婚一年的王勇通過雙向選擇調到公訴崗位,實現了自己的願望,開啟了他真正的職業生涯。

生於長於濱州,父母親友都在濱州,端著“鐵飯碗”,成家立業工作步入正軌,這已經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了。但偏偏也有一些“不安分”的人,把這種“理想”狀態視為“溫水煮青蛙”,“一眼就看到頭了”。

離開“舒適區”,到下一站重新開始,孕育新的希望——這樣的想法,幾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曾有過,但絕大多數人“思前想後”,最終也只是想想罷了,而王勇做到了。

2007年,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面向全國選調檢察官,王勇成功入選。是年,她的女兒已經讀小學了。

就這樣,32歲的王勇離開了工作12年的老家,拖家帶口啟程奔赴人生下一站,開啟了他的下一個12年。

從濱州到蘇州,這種物理距離、工作生活環境上的改變只是背景和表象,更大、更深層次的表現是王勇在事業上不斷的進步。

近年來,王勇及其團隊相繼成功辦理了一系列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案件。

在辦理國內媒體關注的“常熟第一美女”顧某集資詐騙案時,他成功追加認定了被告人顧某對4 名被害人實施合同詐騙3900 萬元的犯罪事實。

在辦理全國最大的“11·29”跨國電信詐騙案時,他利用法學理論破解了一系列國內司法實踐首次遇到的難題,明確法律適用標準和證據採用規則,成功對129 人提起公訴,認定詐騙數額共計3000 餘萬元。因蘇州公檢法的通力合作,蘇州市公安局被公安部列為打擊電信詐騙辦案基地。

14年公訴歷程,王勇個人起訴案件1000餘件,指導辦案5000餘件,其中大案要案50餘件,近100名腐敗官員被他和他的團隊送上法庭。

他還成功辦理了江蘇口岸最大的走私垃圾進境案、2014年度全國“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十大典型案例之一的周某敲詐勒索案、崑山“8·2”爆炸瀆職系列案等案情複雜、社會影響巨大的案件,維護了社會安定,彰顯了法律權威。

2018年,在辦理“崑山反殺案”時,王勇代表檢察機關及時介入,研究提出案件定性意見,支持公安機關認定於海明的行為是正當防衛,並依法撤銷案件的決定。

榮獲職業生涯中最具含金量的全國“十佳公訴人”等榮譽,實踐能力與理論水平全國翹楚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王勇並非法律科班出身,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同行中的翹楚,反而,因為這種“出身”,他的成功更為可貴。

2010年10月19日,第四屆全國十佳公訴人暨全國優秀公訴人業務競賽在北京開幕。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出席開幕式,來自全國31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檢察院、軍事檢察院、鐵路運輸檢察院的100名公訴人蔘加。

歷屆全國十佳公訴人暨全國優秀公訴人業務競賽活動得到了全國檢察機關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已經成為檢察隊伍建設和反映檢察官形象的一個知名品牌。

據當年檢察日報報道,該屆業務競賽從2008年開始醞釀策劃,與往屆競賽不同的是,本屆業務競賽組委會對參賽選手的報名資格進一步嚴格要求,除增加了參賽選手的公訴工作年限之外,還增加了初審階段中對參賽選手辦案數量和辦案質量的考察、考核,參賽選手均需“法學本科以上學歷,擔任助理檢察員以上法律職務5年以上,法學理論功底紮實,精通檢察業務尤其是公訴業務;從事公訴工作3年以上,辦案數量在本院公訴部門人均辦案數之上,在全國或當地辦理過有一定影響力的案件”。

報道還說,此次業務競賽分為資格審查、辦案質量考評、論文寫作、公訴業務筆試、公訴業務答辯、論辯賽和附加論辯賽。全國十佳公訴人候選人將從進入附加論辯賽的20位參賽選手中角逐產生。

毫無疑問,這100名公訴人是個個都是優中選優,各省市選派的“大咖”和“權威”,能參賽已經說明實力,入選全國十佳,就更足以說明獲獎者的能力和水平。

而就在那次比賽中,王勇斬獲了“十佳公訴人”,當時,他進入公訴崗位才剛4年。

除去辦案水平高、業務競賽強,王勇理論水平也是首屈一指。

他探索制定的《外國人犯罪案件辦理指南》,就公訴部門辦理外國人犯罪案件中的國籍審查、委託辯護、與使領館人員溝通交涉和聘請翻譯人員等問題作出了詳細規定,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被最高檢偵監廳全文轉發推廣。

他在捕訴一體試點初期總結的《蘇州市基層檢察院“捕訴一體”改革試點的探索與實踐》一文獲得最高檢領導的肯定。

在辦理賈某等人涉嫌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槍支、彈藥案件時,他結合辦案,深入調研,撰寫的《涉槍犯罪出現的新問題應引起重視》一文被兩位省委常委領導批示,推進了專項整治。

2012年,為落實好新的“刑訴法”,王勇提出了蘇州公訴部門做“加法”的理念:在法律規定的基礎上提高標準、自我加壓。由王勇牽頭起草的多個規範性文件先後被上級全文轉發,讓蘇州規範司法走在了全國前列。由於貫徹新“刑訴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近20家中央級、省級媒體組成採訪團,聚焦公訴貫徹落實修改後新“刑訴法”的“蘇州經驗”。

他參與撰寫的四本書《公訴人出庭的方法與技巧》《審查起訴的原理與方法》《國家公訴人出庭指南》《公訴實務講堂》,成為檢察業務類暢銷書籍;《騙取貸款罪在司法實踐中的常見問題》《網絡電信詐騙疑難問題解析》《不要僅盯著

他還受邀多次參加全國重大法律法規的修改,如《刑法修正案(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等,提出的多個建議均被採納,為推進全國、全省法治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年來,王勇指導辦理的7起案件,分別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評選的當年全國十大案件。他撰寫的案例入選最高檢指導性案例;他指導的崑山七家建築公司虛開發票案不起訴,入選最高檢首批涉民營企業司法保護典型案例,被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報道。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不斷學習、總結的同時,王勇也將自己所學所悟輸送給同事,幫助大家一起進步和成長。

在公訴人才培養過程中,他甘為人梯,真誠“傳幫帶”,無私分享數萬篇刑事論文資料,數次整理《公訴人出庭指南》,成為業內必備的“出庭寶典”。

他在檢察內網創建的蘇州公訴業務網站,鼓勵幹警研討社會熱點事件,促進業務能力提升。現今,該網站已成為全國檢察內網資料最齊全、最實用、最具影響力的刑事法律資料庫,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幾千名幹警來這個網站點擊學習。

他組織的全市公訴業務競賽,在外網上部分辯論視頻被播放點擊10萬多次。在他帶領下,近年蘇州公訴系統湧現出全國優秀公訴人、省十佳公訴人等一批後起之秀。還發揮自己業務領軍者的作用,長期擔任江蘇省公訴辯論隊的教練,3次輔導江蘇省公訴辯論隊進入中央電視臺的全國公訴人辯論賽決賽。

在王勇帶領下,蘇州市檢察院公訴二處近年來成績顯著。2013年,因辦理“11·29”電信詐騙案,被記集體二等功;2014年,被評為全省公訴部門唯一的“先進集體”,榮立集體二等功。

“春色滿園關不住”。多年來,王勇作為全國檢察業務條線的專家,他受邀參與了全省刑事審判培訓班、全國公訴人高級研修班、海南、河南等多個省市檢察業務培訓工作,為全國的司法同仁傳經送寶。

近年來,高檢院公訴廳多次指派王勇作為檢察機關代表在全國掃黑辦、公安部刑偵局的業務培訓班進行授課,多省公安機關都來電邀請授課培訓。

濱州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是最基礎的基石,懂得了要以“如我在訴”的職業理念讓當事人感受到“公平正義”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王勇說,如果說來蘇州工作給了我更大平臺的話,在老家濱州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是平臺的基石。

在濱城區檢察院,從會計到公訴的轉變是最難的。

那段時間,王勇總是捧著厚厚的法律書,別人喊他根本聽不見;一下班,他就把自己關在小房間裡,大聲背誦法律條文、朗讀起訴書,鄰居還以為家裡有人要參加高考。

“我不是法律科班出身,要做好公訴,這個短板是必須要補的。當你喜歡一樣東西了,學習時就像一塊幹海綿,吸收特別快,而且不覺得累。”回憶起當年,王勇說。

轉到公訴部門的頭兩年,王勇擔任助理,經常“利用職務之便”將疑難複雜案件留給自己辦理,每次遇到新類型案件、被告人不認罪案件、律師做無罪辯護案件他都會特別興奮。

有經驗的老同志去提審他就跟著去聽審,庭審駕馭能力強的檢察官去開庭他就去聽庭,周邊地區凡是有知名辯護人蔘與的案件,他都想方設法去旁聽。

對於有質量的法律書籍,王勇會如獲至寶,然後廢寢忘食一口氣讀完。上下班路上,出差途中,他的MP3裡播放的不是音樂,而是各個院校名家的法學講座。

對他來說,從書本里學,向案件中學,在庭審上學,跟著老同志學,每一個學習的機會都不容錯過。

很快,王勇適應了公訴人的工作,並逐漸嶄露頭角,並在2006年獲得“全國優秀公訴人”稱號。

王勇說,在濱城區檢察院工作的日子裡,始終感恩於自己的領導和同事傾囊相授,幫助自己很快進入角色,成為院裡的骨幹。

除去業務上的積澱,在濱城區檢察院工作崗位上的一個案件,也讓他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更深的認識。

2001年10月,一位60多歲的退休女教師找到王勇,說退休後老兩口的養老金都在股市中,不久前自己在中戶室看行情時,發現賬戶全部資金購買了垃圾股,損失7萬多元。當時身旁的劉某忽然無故離開,有重大嫌疑。但是她報警後,公安機關不立案,於是她要求檢察院監督。

當王勇釋疑罪從無的概念時,她忽然紅著眼反問了一句話:“我不懂你說的這些。但我講臺上站了一輩子,退休後棺材本都沒有了。你知道我的感受嗎?”

王勇說,這句話很普通,女教師也沒有聲嘶力竭。可她走以後,這幾十個字卻對他的內心造成了很大觸動。

王勇說,我自己的父母也是教師,捫心自問,如果是他們遇到這個情況會怎麼看?該如何訴諸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是不是更多在考慮批捕起訴能不能成功、會不會把案件辦成錯案甚至被追究責任這些現實問題,而沒有回到最原點去考慮當事人和公眾的利益,更加沒有考慮到司法結論對社會公眾的影響。假設我的父母遇到這種案件,我怎樣讓他們理解疑罪從無,如果不能,我又如何讓其他人接受法律事實和客觀真實的差別?

於是,王勇重新梳理證據,引導公安機關重新取證,用排除法認定了事實。因為是國內首例,案件從2001年啟動到2005年曆時近4年,才做出有罪的判決。

決定作出後的一天,已經快過春節了,天氣很好,辦公室的陽光灑在地上,女教師帶了一盒怡口蓮過來。

“我推辭了很久,最終拿了一顆,真的很甜。”王勇清楚的記得當天的情景和感受。

王勇的祖父1944年入黨,1948年濟南戰役後南下,1949年渡江後與家中通信,1955年犧牲。戰爭歲月沒有留下什麼物質財富,只留下了18封家書。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當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王勇的父親就誦讀家書:“學習與崇拜大公無私的忠實於國家服務於人民的人們”“為共產主義社會的到來及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安全奉獻自己的人生”。對於這些,王勇一直印象深刻。

少時很困惑,祖父面對親人犧牲、物質匱乏等困難,信中不僅沒有怨言和猶豫,反而處處流淌著建設新中國的蓬勃朝氣。這種精神從何處來?成年後王勇才逐漸明白,其實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已經融入一代人血液中。

受家世的影響,從退休教師的案件中,王勇開始思考,作為一名人民檢察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如何工作,才能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法治產品、檢察產品呢?如何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在不斷的實踐中,王勇參悟著,公訴席辦的不是一個個案件,而是別人的人生。公平正義不僅僅指被害人的利益得到了維護,或者是案件的結果讓受害方感到滿意,還要讓被告人、旁觀群眾、社會公眾也感受到法律的公正,接受處理的程序和結果。

一句話,就是“把自己放在不同的位置上,站在不同角度考慮問題,才能防止案件處理的簡單化,防止喪失客觀公正立場。”王勇說,也就是“如我在訴”。

那時種下的那顆“初心”,那時給自己定下“如我在訴”的辦案理念,一直鐫刻在王勇心頭,指引著他辦好一起又一起案件。

2017年,王勇和同事辦理了一起銷售假藥的抗訴案件。在審查事實過程中,李某的情況引起了他的注意。這位90後女研究生出身農村,母親因精神失常喪失勞動能力,弟弟尚在讀書,父親務農是唯一經濟來源。李某在校表現良好,研究生期間入黨。為減輕家庭負擔,她長期開網店勤工儉學。期間,因銷售價值三千餘元未經批准進口的韓國美容針劑,被判拘役五個月緩刑六個月,並處罰金。

辦理此案的基層法院認為一審判決四名被告人罰金刑畸輕,抗訴理由看似成立,但綜合考慮李某坦白、主觀動機等情節,王勇認為本案完全符合免於刑事處罰的條件。

王勇說,我們辦案是否僅僅為了懲罰?李某已經認罪悔罪,這時應該拉一把還是推一把?本案對其判決有罪開除學籍對社會有利,還是免刑讓李某完成學業對社會有利?有時疑問本身就是答案。懲罰並不意味著單純追訴,教育也決不意味著放縱犯罪。我們用善良的心去實現公平正義時,追訴犯罪者是實現公平正義;挽救失誤者,讓其改惡從善也是實現公平正義。因此,我們最終建議二審法院對李某免刑,法院採納了我們的意見。

近年來,王勇參與公訴的二審案件中,大部分是主動建議從輕、減輕甚至免予刑事處罰。在“如我在訴”理念的指導下,王勇和同事通過統一聚眾鬥毆罪的認定標準,使此類案件大幅下降;敢用、善用不起訴權,全市免刑、輕刑人數大幅下降,相關經驗受到最高檢的肯定。

從個案辦理到類案政策,“如我在訴”的理念幫助王勇在辦案過程中實現了更大範圍內的公平正義。

勇於擔當,敢啃“硬骨頭”、善於創新,指導和參與多起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案件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蘇州,范仲淹的故鄉,名片亮眼:國務院批覆確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2018年12月,蘇州入選2018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第1名, 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第3名,2018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第3名。

蘇州國土面積8488.42平方千米,比濱州少1000多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1072.17萬,是濱州的2.7倍。2018年,蘇州以1.85萬億元的GDP總量位居江蘇第一。

因為其重要性,發生在蘇州的案件也極易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王勇作為蘇州市檢察院公訴二處處長,擔負著對全市公訴案件的指導責任。面對這些案件時,需要紮實的業務根基、出眾的辦案能力、高超的辦案技巧,也要有勇於擔當的精神、主動挑大樑的衝勁、敢啃“硬骨頭”的氣魄。

2011年9月,王勇剛剛調入蘇州市檢察院工作,就遇到了全國輿論高度關注的何強等人聚眾鬥毆案。

當時以“打工仔逼退持刀上門鬧事者獲刑”為標題的相關新聞,在微博長期位居搜索榜第一位,新浪、騰訊、網易等國內新聞網站不僅置頂關注,還組織了網絡投票,很多網絡大V認為本案將成為江蘇第二個“彭宇案”。時至今日,搜索“何強等人聚眾鬥毆案”時,百度依然呈現了相關結果約15500個,其中還有多篇以該案為例的論文。

王勇主動請纓辦理此案。在重新審查證據後,他用大量的新證據,證實原來媒體報道中的內容與案件實情不符,從而變更認定事實,並解決了法律適用問題。

王勇帶領他的同事們,對16段共計380多小時的犯罪現場監控視頻進行比對查看,連續看了一個多月,在將近30個監控視頻中發現疑點,並通過技偵手段拼湊出人物關係,逐步還原案件事實。最終證明6名原審被告人的關鍵供述存在虛假,從而反轉案情。

2012年4月12日,常熟市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公開宣判。以何某為首的湖南青年“菜刀隊”成員“正當防衛”不成立,犯聚眾鬥毆罪名成立。“砍刀隊”和“菜刀隊”成員均獲刑。

次日,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了該案的宣判結果。

2016年7月1日,約2萬噸外地建築、生活垃圾,被偷運、傾倒至蘇州太湖西山島,距太湖水體直線距離不超過600米,破壞了自然風貌和生態環境,損失巨大,影響惡劣。蘇州兩級檢察機關應公安機關請求,提前介入偵查。

按照慣例,汙染環境案件需要檢測出有害物質才能定罪。而在偵查初期,對新倒入西山島宕口的涉案垃圾進行檢測,暫未檢測出揮發酚等有害物質。對於這樣一個具有明顯社會危害性、過往經驗又幫不上忙的案件,該怎麼辦?

“優質的牛奶、豬肉對人的身體是有益的,但當排入大自然中卻未必就是有益的,甚至有害的。”王勇積極打開思路,當“物質”進入與其不相容的“環境”,就會對“環境”產生影響。“建築、生活垃圾和西山島周圍環境明顯不相容,這個案件可以用環境相容理論來立案。”

在這樣的思路下,案件順利批捕、起訴、審判。最高人民法院汙染環境罪司法解釋的起草者對此表示了高度肯定,認為該思路“堪稱標杆”,將對汙染環境罪的對象認定產生重大影響。

2017年,王勇負責指導常熟檢察院辦理震驚全國的長江口垃圾傾倒案。當時,從浙江海鹽一共運出了4萬多噸垃圾,但有證據證實長江太倉段拋江的只有3000多噸。在垃圾都已經湮滅、沒有實物的情況下,要全面查清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如何準確認定垃圾的數量是本案的關鍵所在。

其他垃圾去哪了?是否得到合法合力處置?王勇和基層辦案同志緊盯疑點,多次前往浙江,在海量線索、數據中“大海撈針”,最後建議用經濟學的方法推定事實,成功補充了多份關鍵證據,起訴認定的涉案生活垃圾由最初移送審查起訴的三千餘噸追加到提起公訴時的四萬餘噸,共造成生態環境損害合計人民幣兩千餘萬元,其中認定拋入長江的生活垃圾兩萬餘噸。

庭審如戰場,越激烈,心情越亢奮;業務如兵器,樂在其中、無暇他顧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如果說醫生的戰場是手術檯,消防員的戰場是火場,那麼公訴人員的戰場就在公訴席,脣槍舌戰、鬥智鬥勇,只能成功、不許失敗。

“一場惡戰,無限期待——連續四天的庭審,17名被告人中3名主犯是億萬富豪,其中二人從未認罪;22名律師中有四名京城大家,另外18位是死而不僵的犯罪組織重金聘請。庭審越激烈,心情越興奮!”

2010年8月,剛到蘇州市工作不久,當時蘇州史上最大一起組織賣淫案庭審期間,王勇在自己的日誌裡留下這樣的一段獨白。

該案辯護人團隊攻勢凌厲咄咄逼人,17名被告人則在到案前就已達成攻守同盟,其中的主犯更是通過倒籤協議等方式,形成賣淫場所早已轉包的假象,企圖實現股東全盤脫罪,門店老闆基本撇清關係的目的。

為讓有罪的人受到追訴,王勇從浩如煙海的書證中梳理線索,歷經從證到供再從供到證的過程,發現了大量新的事實和證據。

王勇把被告人的電腦研究了好幾個晚上,找到很多講話稿。他發現有些講話稿的風格應該是出自“大老闆”,於是再根據講話內容重新提審。

在艱難推進的查證過程中,他們訊問犯罪嫌疑人近50次,形成了體系完整、內容翔實的訊問筆錄500多頁,至庭審時僅“三綱一書”(以公訴意見書為中心、以庭審訊問提綱、舉證提綱和答辯提綱為支撐的出庭公訴體系)就200多頁。

庭審期間,全體被告人集體翻供,而這王勇早有防備。

當王勇出示被告人黃某庭前供述時,黃某不僅否認自己庭前所有供述,還誣陷公訴人威脅自己,強迫自己作虛假供述。

當時,王勇意識到辯護人律師團採用的是“丟卒保車”的策略,但一直無正當理由將這個問題在法庭上說明。黃某翻供後,王勇決定利用這個機會轉移辯護人的注意力,將兩個問題一併解決。

王勇及時改變舉證預案,單獨出示現場扣押的黃某筆記本。該筆記本上所載內容均為會議記錄,涵蓋時間、地點、主持人和會議內容等,多次會議記錄上均載有商議加強賣淫業務、應對公安機關檢查的事項,與其翻供前的供述完全一致。

黃某辯解這個筆記本不是自己寫的,在王勇告訴他如有異議可申請筆跡鑑定後,她又辯解這是當時閒的沒事亂寫的。

王勇提醒法庭書記員記錄下黃某的辯解,接著說,“貴公司還有一位同事,他也有將老闆講話詳細記錄下來的習慣”,隨即出示了剛才故意沒有同時出示的同案犯周某的筆記本,而周某的記錄與黃某在時間、地點、主持人和講話內容上如出一轍。

黃某窘困無比,法庭傳出一陣鬨笑聲。這一招不但揭穿了翻供人的謊言,也擊潰了其心理防線,使這名被告人再也沒敢撒謊。

趁這個時機,王勇出示了一份被告人訂立攻守同盟時簽訂的假合同,闡明如果幾個主犯的辯解屬實,那本案的主犯將是門店經理陸某、李某等人,也就是說被告人陸某、李某等人如果附和幾個主犯的辯解,實際上就是在供述自己為主要實行犯。

當辯護人意識到王勇的意圖而提出反對意見時,陸某、李某等人幡然醒悟,被告人之間的利益同盟關係也被輕鬆瓦解。

“這是一次難忘的經歷,強大的公訴人、強大的辯護人、強大的被告人,形成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的庭審對抗。有幸作為親歷者和見證人,感謝王勇老師為本菜鳥公訴人所樹立的強大榜樣。”跟王勇一起共御22 名辯護人的檢察官向平說。

事後,有同事評價說,案件越複雜,開庭越激烈,他的瞳孔越擴張,腎上腺素越激發,這是一位優秀公訴人與眾不同的狀態。

庭審戰場如是,但私下的王勇,給人的外在感覺卻是不修邊幅。

2018年6月30日,著名的微信公號《法律讀庫》發表了一篇文章《不修邊幅的王勇和衣冠楚楚的李勇》。

當年6月,作者參加江蘇省員額檢察官任職資格培訓班時認識了王勇,一下子就讓人印象深刻。

6月13日,王勇給大家講《檢察人的法律思維》。作者到教室的時候,王勇已經端坐在講臺上,兩隻大眼睛炯炯有神的看著大家。

作者在文中說,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他喜歡這份工作並且樂在其中。果不其然,開始上課後,王勇基本就是脫稿在講,他講課的風格就是不拘小節、大水漫灌,他的思維非常跳躍,但是他又有非常龐大的數據庫可以支撐他跳躍的思維,不管說到什麼專業問題,他都能引經據典,法條更是信手拈來,而且對於爭議問題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講課,PPT基本就是一個提綱,既沒有任何PPT技巧的修飾,又沒有大段的文字佐料,就是幾個關鍵詞的展示。如果不是王勇在滔滔不絕的在講,而且講的內容都是乾貨滿滿,我都要認為他是不是太過敷衍,上課的PPT都沒有好好準備。但是事實上,這節課的信息量非常大。他從江歌被殺案說起,日本檢察官是如何訊問陳世峰的、講述庭審中的一個個新奇的觀點,一個個值得思考的案件、檢察官需要怎麼樣的素養、法律思維才能應對庭審的挑戰。

作者評價說,整個講課的確非常讓人深思,全國檢察業務專家的確名副其實。

課間休息的時候,王勇走下講臺,這時候作者才發現他不但胖,而且還是個不修邊幅的胖子。他穿著簡單的T恤和休閒褲,結果還把T恤束在了休閒褲中,皮帶束的太緊,將他的肚子勒出來兩個救生圈,皮帶上面一個,皮帶下面一個。他可能是怕熱,把褲腳管捲了起來,結果一個鬆了垂了下來,還剩一個卷在膝蓋處。但是他絲毫不以為意,彷彿服飾儀表從來沒有在他裝滿法律專業知識的腦袋中佔據過一點空間。

作者欽佩地說,這是一個不修邊幅的胖子,但是他有一雙神采奕奕的眼睛,眼睛下的是一顆樂在其中、無暇他顧的心。

讀書、學習、思考、總結、寫作,是優秀“跨界生”王勇的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他成長和進步的鑰匙

"

2019年6月25日,人民大會堂,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處長(內設機構改革後,任第四檢察部主任)王勇被授予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成為該省獲此殊榮6名公務員之一。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檢察官、全國檢察業務專家、全國十佳公訴人、央視十大法治人物、江蘇最美法治人物、蘇州市重大先進典型等榮譽稱號,十餘次立功受獎,兩次榮記個人一等功......

王勇,沾化人,1975年出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1995年至2007年,在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檢察院工作;2007年,選調至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2011年至今,江蘇省蘇州市檢察院工作,2012年起,擔任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副處長,主持工作。2015年擔任處長。

44歲,在大多數人都在焦慮於“中年危機”時,這位遠在800餘公里外工作的濱州人,幾乎已經拿到了作為一名檢察官能下的所有榮譽,實現了“大滿貫”。

就像歌曲裡唱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王勇也是一樣,榮譽背後蘊藏著很多發人深思的故事。

榮譽的背後是他自我學習成長的極度渴望。1997年進入檢察行業以來,會計專業的王勇一直保持著“自我學習成長的強大內生動力”,在各種環境、案件、條件下他都以“海綿”的狀態孜孜不倦地吸收法律專業知識,並將自己成就為全國同行中的頂尖人才。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檢察事業的執著追求。外行看起來枯燥的公訴,在王勇眼中就像是興奮劑,每一起案件都是自我挑戰的過程,案件越複雜,他越亢奮。“庭審如戰場”,在公訴事業中,“不安分”的王勇找到了人生的追求所在。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公平正義的堅定守望。正如蘇州人范仲淹所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王勇對於公訴的熱愛,正是因為他清楚自身工作肩負著實現公平正義的使命,讓他不忘初心,始終“如我在訴”,用一起起案件、一篇篇文章書寫著對於法治的信仰。

不習慣“舒適區”,參加工作24年一直“不安分”,不斷在挑戰和改變自己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1995年大學畢業後分配至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檢察院工作。因為大學是會計專業,工作最初幾年,他專業對口,做起了單位的“賬房先生”。

幾年後,王勇意識到,算盤珠子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公訴席才是他的“真愛”。

2001年,結婚一年的王勇通過雙向選擇調到公訴崗位,實現了自己的願望,開啟了他真正的職業生涯。

生於長於濱州,父母親友都在濱州,端著“鐵飯碗”,成家立業工作步入正軌,這已經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了。但偏偏也有一些“不安分”的人,把這種“理想”狀態視為“溫水煮青蛙”,“一眼就看到頭了”。

離開“舒適區”,到下一站重新開始,孕育新的希望——這樣的想法,幾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曾有過,但絕大多數人“思前想後”,最終也只是想想罷了,而王勇做到了。

2007年,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面向全國選調檢察官,王勇成功入選。是年,她的女兒已經讀小學了。

就這樣,32歲的王勇離開了工作12年的老家,拖家帶口啟程奔赴人生下一站,開啟了他的下一個12年。

從濱州到蘇州,這種物理距離、工作生活環境上的改變只是背景和表象,更大、更深層次的表現是王勇在事業上不斷的進步。

近年來,王勇及其團隊相繼成功辦理了一系列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案件。

在辦理國內媒體關注的“常熟第一美女”顧某集資詐騙案時,他成功追加認定了被告人顧某對4 名被害人實施合同詐騙3900 萬元的犯罪事實。

在辦理全國最大的“11·29”跨國電信詐騙案時,他利用法學理論破解了一系列國內司法實踐首次遇到的難題,明確法律適用標準和證據採用規則,成功對129 人提起公訴,認定詐騙數額共計3000 餘萬元。因蘇州公檢法的通力合作,蘇州市公安局被公安部列為打擊電信詐騙辦案基地。

14年公訴歷程,王勇個人起訴案件1000餘件,指導辦案5000餘件,其中大案要案50餘件,近100名腐敗官員被他和他的團隊送上法庭。

他還成功辦理了江蘇口岸最大的走私垃圾進境案、2014年度全國“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十大典型案例之一的周某敲詐勒索案、崑山“8·2”爆炸瀆職系列案等案情複雜、社會影響巨大的案件,維護了社會安定,彰顯了法律權威。

2018年,在辦理“崑山反殺案”時,王勇代表檢察機關及時介入,研究提出案件定性意見,支持公安機關認定於海明的行為是正當防衛,並依法撤銷案件的決定。

榮獲職業生涯中最具含金量的全國“十佳公訴人”等榮譽,實踐能力與理論水平全國翹楚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王勇並非法律科班出身,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同行中的翹楚,反而,因為這種“出身”,他的成功更為可貴。

2010年10月19日,第四屆全國十佳公訴人暨全國優秀公訴人業務競賽在北京開幕。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出席開幕式,來自全國31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檢察院、軍事檢察院、鐵路運輸檢察院的100名公訴人蔘加。

歷屆全國十佳公訴人暨全國優秀公訴人業務競賽活動得到了全國檢察機關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已經成為檢察隊伍建設和反映檢察官形象的一個知名品牌。

據當年檢察日報報道,該屆業務競賽從2008年開始醞釀策劃,與往屆競賽不同的是,本屆業務競賽組委會對參賽選手的報名資格進一步嚴格要求,除增加了參賽選手的公訴工作年限之外,還增加了初審階段中對參賽選手辦案數量和辦案質量的考察、考核,參賽選手均需“法學本科以上學歷,擔任助理檢察員以上法律職務5年以上,法學理論功底紮實,精通檢察業務尤其是公訴業務;從事公訴工作3年以上,辦案數量在本院公訴部門人均辦案數之上,在全國或當地辦理過有一定影響力的案件”。

報道還說,此次業務競賽分為資格審查、辦案質量考評、論文寫作、公訴業務筆試、公訴業務答辯、論辯賽和附加論辯賽。全國十佳公訴人候選人將從進入附加論辯賽的20位參賽選手中角逐產生。

毫無疑問,這100名公訴人是個個都是優中選優,各省市選派的“大咖”和“權威”,能參賽已經說明實力,入選全國十佳,就更足以說明獲獎者的能力和水平。

而就在那次比賽中,王勇斬獲了“十佳公訴人”,當時,他進入公訴崗位才剛4年。

除去辦案水平高、業務競賽強,王勇理論水平也是首屈一指。

他探索制定的《外國人犯罪案件辦理指南》,就公訴部門辦理外國人犯罪案件中的國籍審查、委託辯護、與使領館人員溝通交涉和聘請翻譯人員等問題作出了詳細規定,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被最高檢偵監廳全文轉發推廣。

他在捕訴一體試點初期總結的《蘇州市基層檢察院“捕訴一體”改革試點的探索與實踐》一文獲得最高檢領導的肯定。

在辦理賈某等人涉嫌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槍支、彈藥案件時,他結合辦案,深入調研,撰寫的《涉槍犯罪出現的新問題應引起重視》一文被兩位省委常委領導批示,推進了專項整治。

2012年,為落實好新的“刑訴法”,王勇提出了蘇州公訴部門做“加法”的理念:在法律規定的基礎上提高標準、自我加壓。由王勇牽頭起草的多個規範性文件先後被上級全文轉發,讓蘇州規範司法走在了全國前列。由於貫徹新“刑訴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近20家中央級、省級媒體組成採訪團,聚焦公訴貫徹落實修改後新“刑訴法”的“蘇州經驗”。

他參與撰寫的四本書《公訴人出庭的方法與技巧》《審查起訴的原理與方法》《國家公訴人出庭指南》《公訴實務講堂》,成為檢察業務類暢銷書籍;《騙取貸款罪在司法實踐中的常見問題》《網絡電信詐騙疑難問題解析》《不要僅盯著

他還受邀多次參加全國重大法律法規的修改,如《刑法修正案(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等,提出的多個建議均被採納,為推進全國、全省法治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年來,王勇指導辦理的7起案件,分別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評選的當年全國十大案件。他撰寫的案例入選最高檢指導性案例;他指導的崑山七家建築公司虛開發票案不起訴,入選最高檢首批涉民營企業司法保護典型案例,被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報道。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不斷學習、總結的同時,王勇也將自己所學所悟輸送給同事,幫助大家一起進步和成長。

在公訴人才培養過程中,他甘為人梯,真誠“傳幫帶”,無私分享數萬篇刑事論文資料,數次整理《公訴人出庭指南》,成為業內必備的“出庭寶典”。

他在檢察內網創建的蘇州公訴業務網站,鼓勵幹警研討社會熱點事件,促進業務能力提升。現今,該網站已成為全國檢察內網資料最齊全、最實用、最具影響力的刑事法律資料庫,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幾千名幹警來這個網站點擊學習。

他組織的全市公訴業務競賽,在外網上部分辯論視頻被播放點擊10萬多次。在他帶領下,近年蘇州公訴系統湧現出全國優秀公訴人、省十佳公訴人等一批後起之秀。還發揮自己業務領軍者的作用,長期擔任江蘇省公訴辯論隊的教練,3次輔導江蘇省公訴辯論隊進入中央電視臺的全國公訴人辯論賽決賽。

在王勇帶領下,蘇州市檢察院公訴二處近年來成績顯著。2013年,因辦理“11·29”電信詐騙案,被記集體二等功;2014年,被評為全省公訴部門唯一的“先進集體”,榮立集體二等功。

“春色滿園關不住”。多年來,王勇作為全國檢察業務條線的專家,他受邀參與了全省刑事審判培訓班、全國公訴人高級研修班、海南、河南等多個省市檢察業務培訓工作,為全國的司法同仁傳經送寶。

近年來,高檢院公訴廳多次指派王勇作為檢察機關代表在全國掃黑辦、公安部刑偵局的業務培訓班進行授課,多省公安機關都來電邀請授課培訓。

濱州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是最基礎的基石,懂得了要以“如我在訴”的職業理念讓當事人感受到“公平正義”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王勇說,如果說來蘇州工作給了我更大平臺的話,在老家濱州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是平臺的基石。

在濱城區檢察院,從會計到公訴的轉變是最難的。

那段時間,王勇總是捧著厚厚的法律書,別人喊他根本聽不見;一下班,他就把自己關在小房間裡,大聲背誦法律條文、朗讀起訴書,鄰居還以為家裡有人要參加高考。

“我不是法律科班出身,要做好公訴,這個短板是必須要補的。當你喜歡一樣東西了,學習時就像一塊幹海綿,吸收特別快,而且不覺得累。”回憶起當年,王勇說。

轉到公訴部門的頭兩年,王勇擔任助理,經常“利用職務之便”將疑難複雜案件留給自己辦理,每次遇到新類型案件、被告人不認罪案件、律師做無罪辯護案件他都會特別興奮。

有經驗的老同志去提審他就跟著去聽審,庭審駕馭能力強的檢察官去開庭他就去聽庭,周邊地區凡是有知名辯護人蔘與的案件,他都想方設法去旁聽。

對於有質量的法律書籍,王勇會如獲至寶,然後廢寢忘食一口氣讀完。上下班路上,出差途中,他的MP3裡播放的不是音樂,而是各個院校名家的法學講座。

對他來說,從書本里學,向案件中學,在庭審上學,跟著老同志學,每一個學習的機會都不容錯過。

很快,王勇適應了公訴人的工作,並逐漸嶄露頭角,並在2006年獲得“全國優秀公訴人”稱號。

王勇說,在濱城區檢察院工作的日子裡,始終感恩於自己的領導和同事傾囊相授,幫助自己很快進入角色,成為院裡的骨幹。

除去業務上的積澱,在濱城區檢察院工作崗位上的一個案件,也讓他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更深的認識。

2001年10月,一位60多歲的退休女教師找到王勇,說退休後老兩口的養老金都在股市中,不久前自己在中戶室看行情時,發現賬戶全部資金購買了垃圾股,損失7萬多元。當時身旁的劉某忽然無故離開,有重大嫌疑。但是她報警後,公安機關不立案,於是她要求檢察院監督。

當王勇釋疑罪從無的概念時,她忽然紅著眼反問了一句話:“我不懂你說的這些。但我講臺上站了一輩子,退休後棺材本都沒有了。你知道我的感受嗎?”

王勇說,這句話很普通,女教師也沒有聲嘶力竭。可她走以後,這幾十個字卻對他的內心造成了很大觸動。

王勇說,我自己的父母也是教師,捫心自問,如果是他們遇到這個情況會怎麼看?該如何訴諸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是不是更多在考慮批捕起訴能不能成功、會不會把案件辦成錯案甚至被追究責任這些現實問題,而沒有回到最原點去考慮當事人和公眾的利益,更加沒有考慮到司法結論對社會公眾的影響。假設我的父母遇到這種案件,我怎樣讓他們理解疑罪從無,如果不能,我又如何讓其他人接受法律事實和客觀真實的差別?

於是,王勇重新梳理證據,引導公安機關重新取證,用排除法認定了事實。因為是國內首例,案件從2001年啟動到2005年曆時近4年,才做出有罪的判決。

決定作出後的一天,已經快過春節了,天氣很好,辦公室的陽光灑在地上,女教師帶了一盒怡口蓮過來。

“我推辭了很久,最終拿了一顆,真的很甜。”王勇清楚的記得當天的情景和感受。

王勇的祖父1944年入黨,1948年濟南戰役後南下,1949年渡江後與家中通信,1955年犧牲。戰爭歲月沒有留下什麼物質財富,只留下了18封家書。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當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王勇的父親就誦讀家書:“學習與崇拜大公無私的忠實於國家服務於人民的人們”“為共產主義社會的到來及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安全奉獻自己的人生”。對於這些,王勇一直印象深刻。

少時很困惑,祖父面對親人犧牲、物質匱乏等困難,信中不僅沒有怨言和猶豫,反而處處流淌著建設新中國的蓬勃朝氣。這種精神從何處來?成年後王勇才逐漸明白,其實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已經融入一代人血液中。

受家世的影響,從退休教師的案件中,王勇開始思考,作為一名人民檢察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如何工作,才能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法治產品、檢察產品呢?如何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在不斷的實踐中,王勇參悟著,公訴席辦的不是一個個案件,而是別人的人生。公平正義不僅僅指被害人的利益得到了維護,或者是案件的結果讓受害方感到滿意,還要讓被告人、旁觀群眾、社會公眾也感受到法律的公正,接受處理的程序和結果。

一句話,就是“把自己放在不同的位置上,站在不同角度考慮問題,才能防止案件處理的簡單化,防止喪失客觀公正立場。”王勇說,也就是“如我在訴”。

那時種下的那顆“初心”,那時給自己定下“如我在訴”的辦案理念,一直鐫刻在王勇心頭,指引著他辦好一起又一起案件。

2017年,王勇和同事辦理了一起銷售假藥的抗訴案件。在審查事實過程中,李某的情況引起了他的注意。這位90後女研究生出身農村,母親因精神失常喪失勞動能力,弟弟尚在讀書,父親務農是唯一經濟來源。李某在校表現良好,研究生期間入黨。為減輕家庭負擔,她長期開網店勤工儉學。期間,因銷售價值三千餘元未經批准進口的韓國美容針劑,被判拘役五個月緩刑六個月,並處罰金。

辦理此案的基層法院認為一審判決四名被告人罰金刑畸輕,抗訴理由看似成立,但綜合考慮李某坦白、主觀動機等情節,王勇認為本案完全符合免於刑事處罰的條件。

王勇說,我們辦案是否僅僅為了懲罰?李某已經認罪悔罪,這時應該拉一把還是推一把?本案對其判決有罪開除學籍對社會有利,還是免刑讓李某完成學業對社會有利?有時疑問本身就是答案。懲罰並不意味著單純追訴,教育也決不意味著放縱犯罪。我們用善良的心去實現公平正義時,追訴犯罪者是實現公平正義;挽救失誤者,讓其改惡從善也是實現公平正義。因此,我們最終建議二審法院對李某免刑,法院採納了我們的意見。

近年來,王勇參與公訴的二審案件中,大部分是主動建議從輕、減輕甚至免予刑事處罰。在“如我在訴”理念的指導下,王勇和同事通過統一聚眾鬥毆罪的認定標準,使此類案件大幅下降;敢用、善用不起訴權,全市免刑、輕刑人數大幅下降,相關經驗受到最高檢的肯定。

從個案辦理到類案政策,“如我在訴”的理念幫助王勇在辦案過程中實現了更大範圍內的公平正義。

勇於擔當,敢啃“硬骨頭”、善於創新,指導和參與多起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案件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蘇州,范仲淹的故鄉,名片亮眼:國務院批覆確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2018年12月,蘇州入選2018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第1名, 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第3名,2018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第3名。

蘇州國土面積8488.42平方千米,比濱州少1000多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1072.17萬,是濱州的2.7倍。2018年,蘇州以1.85萬億元的GDP總量位居江蘇第一。

因為其重要性,發生在蘇州的案件也極易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王勇作為蘇州市檢察院公訴二處處長,擔負著對全市公訴案件的指導責任。面對這些案件時,需要紮實的業務根基、出眾的辦案能力、高超的辦案技巧,也要有勇於擔當的精神、主動挑大樑的衝勁、敢啃“硬骨頭”的氣魄。

2011年9月,王勇剛剛調入蘇州市檢察院工作,就遇到了全國輿論高度關注的何強等人聚眾鬥毆案。

當時以“打工仔逼退持刀上門鬧事者獲刑”為標題的相關新聞,在微博長期位居搜索榜第一位,新浪、騰訊、網易等國內新聞網站不僅置頂關注,還組織了網絡投票,很多網絡大V認為本案將成為江蘇第二個“彭宇案”。時至今日,搜索“何強等人聚眾鬥毆案”時,百度依然呈現了相關結果約15500個,其中還有多篇以該案為例的論文。

王勇主動請纓辦理此案。在重新審查證據後,他用大量的新證據,證實原來媒體報道中的內容與案件實情不符,從而變更認定事實,並解決了法律適用問題。

王勇帶領他的同事們,對16段共計380多小時的犯罪現場監控視頻進行比對查看,連續看了一個多月,在將近30個監控視頻中發現疑點,並通過技偵手段拼湊出人物關係,逐步還原案件事實。最終證明6名原審被告人的關鍵供述存在虛假,從而反轉案情。

2012年4月12日,常熟市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公開宣判。以何某為首的湖南青年“菜刀隊”成員“正當防衛”不成立,犯聚眾鬥毆罪名成立。“砍刀隊”和“菜刀隊”成員均獲刑。

次日,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了該案的宣判結果。

2016年7月1日,約2萬噸外地建築、生活垃圾,被偷運、傾倒至蘇州太湖西山島,距太湖水體直線距離不超過600米,破壞了自然風貌和生態環境,損失巨大,影響惡劣。蘇州兩級檢察機關應公安機關請求,提前介入偵查。

按照慣例,汙染環境案件需要檢測出有害物質才能定罪。而在偵查初期,對新倒入西山島宕口的涉案垃圾進行檢測,暫未檢測出揮發酚等有害物質。對於這樣一個具有明顯社會危害性、過往經驗又幫不上忙的案件,該怎麼辦?

“優質的牛奶、豬肉對人的身體是有益的,但當排入大自然中卻未必就是有益的,甚至有害的。”王勇積極打開思路,當“物質”進入與其不相容的“環境”,就會對“環境”產生影響。“建築、生活垃圾和西山島周圍環境明顯不相容,這個案件可以用環境相容理論來立案。”

在這樣的思路下,案件順利批捕、起訴、審判。最高人民法院汙染環境罪司法解釋的起草者對此表示了高度肯定,認為該思路“堪稱標杆”,將對汙染環境罪的對象認定產生重大影響。

2017年,王勇負責指導常熟檢察院辦理震驚全國的長江口垃圾傾倒案。當時,從浙江海鹽一共運出了4萬多噸垃圾,但有證據證實長江太倉段拋江的只有3000多噸。在垃圾都已經湮滅、沒有實物的情況下,要全面查清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如何準確認定垃圾的數量是本案的關鍵所在。

其他垃圾去哪了?是否得到合法合力處置?王勇和基層辦案同志緊盯疑點,多次前往浙江,在海量線索、數據中“大海撈針”,最後建議用經濟學的方法推定事實,成功補充了多份關鍵證據,起訴認定的涉案生活垃圾由最初移送審查起訴的三千餘噸追加到提起公訴時的四萬餘噸,共造成生態環境損害合計人民幣兩千餘萬元,其中認定拋入長江的生活垃圾兩萬餘噸。

庭審如戰場,越激烈,心情越亢奮;業務如兵器,樂在其中、無暇他顧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如果說醫生的戰場是手術檯,消防員的戰場是火場,那麼公訴人員的戰場就在公訴席,脣槍舌戰、鬥智鬥勇,只能成功、不許失敗。

“一場惡戰,無限期待——連續四天的庭審,17名被告人中3名主犯是億萬富豪,其中二人從未認罪;22名律師中有四名京城大家,另外18位是死而不僵的犯罪組織重金聘請。庭審越激烈,心情越興奮!”

2010年8月,剛到蘇州市工作不久,當時蘇州史上最大一起組織賣淫案庭審期間,王勇在自己的日誌裡留下這樣的一段獨白。

該案辯護人團隊攻勢凌厲咄咄逼人,17名被告人則在到案前就已達成攻守同盟,其中的主犯更是通過倒籤協議等方式,形成賣淫場所早已轉包的假象,企圖實現股東全盤脫罪,門店老闆基本撇清關係的目的。

為讓有罪的人受到追訴,王勇從浩如煙海的書證中梳理線索,歷經從證到供再從供到證的過程,發現了大量新的事實和證據。

王勇把被告人的電腦研究了好幾個晚上,找到很多講話稿。他發現有些講話稿的風格應該是出自“大老闆”,於是再根據講話內容重新提審。

在艱難推進的查證過程中,他們訊問犯罪嫌疑人近50次,形成了體系完整、內容翔實的訊問筆錄500多頁,至庭審時僅“三綱一書”(以公訴意見書為中心、以庭審訊問提綱、舉證提綱和答辯提綱為支撐的出庭公訴體系)就200多頁。

庭審期間,全體被告人集體翻供,而這王勇早有防備。

當王勇出示被告人黃某庭前供述時,黃某不僅否認自己庭前所有供述,還誣陷公訴人威脅自己,強迫自己作虛假供述。

當時,王勇意識到辯護人律師團採用的是“丟卒保車”的策略,但一直無正當理由將這個問題在法庭上說明。黃某翻供後,王勇決定利用這個機會轉移辯護人的注意力,將兩個問題一併解決。

王勇及時改變舉證預案,單獨出示現場扣押的黃某筆記本。該筆記本上所載內容均為會議記錄,涵蓋時間、地點、主持人和會議內容等,多次會議記錄上均載有商議加強賣淫業務、應對公安機關檢查的事項,與其翻供前的供述完全一致。

黃某辯解這個筆記本不是自己寫的,在王勇告訴他如有異議可申請筆跡鑑定後,她又辯解這是當時閒的沒事亂寫的。

王勇提醒法庭書記員記錄下黃某的辯解,接著說,“貴公司還有一位同事,他也有將老闆講話詳細記錄下來的習慣”,隨即出示了剛才故意沒有同時出示的同案犯周某的筆記本,而周某的記錄與黃某在時間、地點、主持人和講話內容上如出一轍。

黃某窘困無比,法庭傳出一陣鬨笑聲。這一招不但揭穿了翻供人的謊言,也擊潰了其心理防線,使這名被告人再也沒敢撒謊。

趁這個時機,王勇出示了一份被告人訂立攻守同盟時簽訂的假合同,闡明如果幾個主犯的辯解屬實,那本案的主犯將是門店經理陸某、李某等人,也就是說被告人陸某、李某等人如果附和幾個主犯的辯解,實際上就是在供述自己為主要實行犯。

當辯護人意識到王勇的意圖而提出反對意見時,陸某、李某等人幡然醒悟,被告人之間的利益同盟關係也被輕鬆瓦解。

“這是一次難忘的經歷,強大的公訴人、強大的辯護人、強大的被告人,形成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的庭審對抗。有幸作為親歷者和見證人,感謝王勇老師為本菜鳥公訴人所樹立的強大榜樣。”跟王勇一起共御22 名辯護人的檢察官向平說。

事後,有同事評價說,案件越複雜,開庭越激烈,他的瞳孔越擴張,腎上腺素越激發,這是一位優秀公訴人與眾不同的狀態。

庭審戰場如是,但私下的王勇,給人的外在感覺卻是不修邊幅。

2018年6月30日,著名的微信公號《法律讀庫》發表了一篇文章《不修邊幅的王勇和衣冠楚楚的李勇》。

當年6月,作者參加江蘇省員額檢察官任職資格培訓班時認識了王勇,一下子就讓人印象深刻。

6月13日,王勇給大家講《檢察人的法律思維》。作者到教室的時候,王勇已經端坐在講臺上,兩隻大眼睛炯炯有神的看著大家。

作者在文中說,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他喜歡這份工作並且樂在其中。果不其然,開始上課後,王勇基本就是脫稿在講,他講課的風格就是不拘小節、大水漫灌,他的思維非常跳躍,但是他又有非常龐大的數據庫可以支撐他跳躍的思維,不管說到什麼專業問題,他都能引經據典,法條更是信手拈來,而且對於爭議問題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講課,PPT基本就是一個提綱,既沒有任何PPT技巧的修飾,又沒有大段的文字佐料,就是幾個關鍵詞的展示。如果不是王勇在滔滔不絕的在講,而且講的內容都是乾貨滿滿,我都要認為他是不是太過敷衍,上課的PPT都沒有好好準備。但是事實上,這節課的信息量非常大。他從江歌被殺案說起,日本檢察官是如何訊問陳世峰的、講述庭審中的一個個新奇的觀點,一個個值得思考的案件、檢察官需要怎麼樣的素養、法律思維才能應對庭審的挑戰。

作者評價說,整個講課的確非常讓人深思,全國檢察業務專家的確名副其實。

課間休息的時候,王勇走下講臺,這時候作者才發現他不但胖,而且還是個不修邊幅的胖子。他穿著簡單的T恤和休閒褲,結果還把T恤束在了休閒褲中,皮帶束的太緊,將他的肚子勒出來兩個救生圈,皮帶上面一個,皮帶下面一個。他可能是怕熱,把褲腳管捲了起來,結果一個鬆了垂了下來,還剩一個卷在膝蓋處。但是他絲毫不以為意,彷彿服飾儀表從來沒有在他裝滿法律專業知識的腦袋中佔據過一點空間。

作者欽佩地說,這是一個不修邊幅的胖子,但是他有一雙神采奕奕的眼睛,眼睛下的是一顆樂在其中、無暇他顧的心。

讀書、學習、思考、總結、寫作,是優秀“跨界生”王勇的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他成長和進步的鑰匙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今天的公訴精英,對於過往並不迴避。王勇在多次接受媒體採訪時都坦誠地自嘲:“26歲之前,我是一個十足的loser”。

由於成績落後表現欠佳,直到小學三年級,王勇才最後一批擠進了少先隊。小學四年級考試偶爾一次跨入前幾名,就能讓父母高興得奔走相告。上高中後,從未擠進前40的王勇在學校裡始終默默無聞。總算,踉踉蹌蹌地考上了大學,卻依然是班上的墊底生。

1993年,王勇考上南京農業大學,會計專業。

雖不善應試,王勇卻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閱讀。“看書就像家常便飯,哪天不看書,感覺這天跟沒過似得”,王勇說。

看“閒書”幾乎構成了他全部的課餘或業餘生活。在機關任職的父母不要求他成龍成風,卻給他準備了極其豐富的藏書。王勇愛讀古文,愛讀歷史,愛讀人文,愛讀軍事,更像所有的熱血少年那樣最愛讀金庸武俠,看到喜歡的段落甚至能倒背如流。王勇說,因為涉獵廣博而善於融會貫通,或許這正是後來從事公訴工作能夠成才成功的原因所在。

工作以後,跨專業公示法律工作,王勇這種學習的勁頭一直沒有斷,他將自己比作一塊亟待吸水的海綿,時刻渴望吸取法律知識。

到現在,王勇仍保留著每天抽出固定時間學習法律知識的習慣,看到與自己工作有關的優秀論文,還會下載到自己的“資料庫”裡。目前,這個“資料庫”已經儲存各類論文數萬篇。從“跬步”到“千里”,從“小流”到“江河”,多年的學習積累,王勇的法學理論和知識儲備已經讓國內同行望塵莫及。

本身高強度的工作,如何才能擠出時間去學習呢?

王勇的同事們說,他的工作效率很高,經常可以看到他一邊看卷宗,一邊接聽電話討論案情,掛了電話轉身又和其他檢察官交流想法。他就像一臺高速運轉的計算機,可以在各項工作之間靈活切換。 正因為工作的投入和高效,王勇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比別人辦更多的案子、完成更多的工作。

學習之外,王勇愛寫文章。“即使已經下班回家,有時是深夜,但一有新的想法和靈感,我會立刻坐到電腦前把它記錄下來,有時候一天內寫下近萬字的案例分析。”王勇說。

在他的邏輯中,讀書是吸取養分,寫出來是讀書成果。但從讀到寫絕非那麼簡單,尤其是公訴工作。寫的過程是思考、組織的過程,說和寫是表達的過程,但相比而言,“寫”要充分保障文章的邏輯嚴密、結構嚴謹、事實準確、語言精準、標點規範,不能留下一絲一毫的破綻。

“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王勇用思考和筆觸不斷播下法治的種子,努力讓更多人信仰法治

"

2019年6月25日,人民大會堂,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處長(內設機構改革後,任第四檢察部主任)王勇被授予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成為該省獲此殊榮6名公務員之一。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檢察官、全國檢察業務專家、全國十佳公訴人、央視十大法治人物、江蘇最美法治人物、蘇州市重大先進典型等榮譽稱號,十餘次立功受獎,兩次榮記個人一等功......

王勇,沾化人,1975年出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1995年至2007年,在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檢察院工作;2007年,選調至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2011年至今,江蘇省蘇州市檢察院工作,2012年起,擔任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副處長,主持工作。2015年擔任處長。

44歲,在大多數人都在焦慮於“中年危機”時,這位遠在800餘公里外工作的濱州人,幾乎已經拿到了作為一名檢察官能下的所有榮譽,實現了“大滿貫”。

就像歌曲裡唱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王勇也是一樣,榮譽背後蘊藏著很多發人深思的故事。

榮譽的背後是他自我學習成長的極度渴望。1997年進入檢察行業以來,會計專業的王勇一直保持著“自我學習成長的強大內生動力”,在各種環境、案件、條件下他都以“海綿”的狀態孜孜不倦地吸收法律專業知識,並將自己成就為全國同行中的頂尖人才。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檢察事業的執著追求。外行看起來枯燥的公訴,在王勇眼中就像是興奮劑,每一起案件都是自我挑戰的過程,案件越複雜,他越亢奮。“庭審如戰場”,在公訴事業中,“不安分”的王勇找到了人生的追求所在。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公平正義的堅定守望。正如蘇州人范仲淹所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王勇對於公訴的熱愛,正是因為他清楚自身工作肩負著實現公平正義的使命,讓他不忘初心,始終“如我在訴”,用一起起案件、一篇篇文章書寫著對於法治的信仰。

不習慣“舒適區”,參加工作24年一直“不安分”,不斷在挑戰和改變自己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1995年大學畢業後分配至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檢察院工作。因為大學是會計專業,工作最初幾年,他專業對口,做起了單位的“賬房先生”。

幾年後,王勇意識到,算盤珠子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公訴席才是他的“真愛”。

2001年,結婚一年的王勇通過雙向選擇調到公訴崗位,實現了自己的願望,開啟了他真正的職業生涯。

生於長於濱州,父母親友都在濱州,端著“鐵飯碗”,成家立業工作步入正軌,這已經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了。但偏偏也有一些“不安分”的人,把這種“理想”狀態視為“溫水煮青蛙”,“一眼就看到頭了”。

離開“舒適區”,到下一站重新開始,孕育新的希望——這樣的想法,幾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曾有過,但絕大多數人“思前想後”,最終也只是想想罷了,而王勇做到了。

2007年,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面向全國選調檢察官,王勇成功入選。是年,她的女兒已經讀小學了。

就這樣,32歲的王勇離開了工作12年的老家,拖家帶口啟程奔赴人生下一站,開啟了他的下一個12年。

從濱州到蘇州,這種物理距離、工作生活環境上的改變只是背景和表象,更大、更深層次的表現是王勇在事業上不斷的進步。

近年來,王勇及其團隊相繼成功辦理了一系列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案件。

在辦理國內媒體關注的“常熟第一美女”顧某集資詐騙案時,他成功追加認定了被告人顧某對4 名被害人實施合同詐騙3900 萬元的犯罪事實。

在辦理全國最大的“11·29”跨國電信詐騙案時,他利用法學理論破解了一系列國內司法實踐首次遇到的難題,明確法律適用標準和證據採用規則,成功對129 人提起公訴,認定詐騙數額共計3000 餘萬元。因蘇州公檢法的通力合作,蘇州市公安局被公安部列為打擊電信詐騙辦案基地。

14年公訴歷程,王勇個人起訴案件1000餘件,指導辦案5000餘件,其中大案要案50餘件,近100名腐敗官員被他和他的團隊送上法庭。

他還成功辦理了江蘇口岸最大的走私垃圾進境案、2014年度全國“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十大典型案例之一的周某敲詐勒索案、崑山“8·2”爆炸瀆職系列案等案情複雜、社會影響巨大的案件,維護了社會安定,彰顯了法律權威。

2018年,在辦理“崑山反殺案”時,王勇代表檢察機關及時介入,研究提出案件定性意見,支持公安機關認定於海明的行為是正當防衛,並依法撤銷案件的決定。

榮獲職業生涯中最具含金量的全國“十佳公訴人”等榮譽,實踐能力與理論水平全國翹楚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王勇並非法律科班出身,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同行中的翹楚,反而,因為這種“出身”,他的成功更為可貴。

2010年10月19日,第四屆全國十佳公訴人暨全國優秀公訴人業務競賽在北京開幕。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出席開幕式,來自全國31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檢察院、軍事檢察院、鐵路運輸檢察院的100名公訴人蔘加。

歷屆全國十佳公訴人暨全國優秀公訴人業務競賽活動得到了全國檢察機關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已經成為檢察隊伍建設和反映檢察官形象的一個知名品牌。

據當年檢察日報報道,該屆業務競賽從2008年開始醞釀策劃,與往屆競賽不同的是,本屆業務競賽組委會對參賽選手的報名資格進一步嚴格要求,除增加了參賽選手的公訴工作年限之外,還增加了初審階段中對參賽選手辦案數量和辦案質量的考察、考核,參賽選手均需“法學本科以上學歷,擔任助理檢察員以上法律職務5年以上,法學理論功底紮實,精通檢察業務尤其是公訴業務;從事公訴工作3年以上,辦案數量在本院公訴部門人均辦案數之上,在全國或當地辦理過有一定影響力的案件”。

報道還說,此次業務競賽分為資格審查、辦案質量考評、論文寫作、公訴業務筆試、公訴業務答辯、論辯賽和附加論辯賽。全國十佳公訴人候選人將從進入附加論辯賽的20位參賽選手中角逐產生。

毫無疑問,這100名公訴人是個個都是優中選優,各省市選派的“大咖”和“權威”,能參賽已經說明實力,入選全國十佳,就更足以說明獲獎者的能力和水平。

而就在那次比賽中,王勇斬獲了“十佳公訴人”,當時,他進入公訴崗位才剛4年。

除去辦案水平高、業務競賽強,王勇理論水平也是首屈一指。

他探索制定的《外國人犯罪案件辦理指南》,就公訴部門辦理外國人犯罪案件中的國籍審查、委託辯護、與使領館人員溝通交涉和聘請翻譯人員等問題作出了詳細規定,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被最高檢偵監廳全文轉發推廣。

他在捕訴一體試點初期總結的《蘇州市基層檢察院“捕訴一體”改革試點的探索與實踐》一文獲得最高檢領導的肯定。

在辦理賈某等人涉嫌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槍支、彈藥案件時,他結合辦案,深入調研,撰寫的《涉槍犯罪出現的新問題應引起重視》一文被兩位省委常委領導批示,推進了專項整治。

2012年,為落實好新的“刑訴法”,王勇提出了蘇州公訴部門做“加法”的理念:在法律規定的基礎上提高標準、自我加壓。由王勇牽頭起草的多個規範性文件先後被上級全文轉發,讓蘇州規範司法走在了全國前列。由於貫徹新“刑訴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近20家中央級、省級媒體組成採訪團,聚焦公訴貫徹落實修改後新“刑訴法”的“蘇州經驗”。

他參與撰寫的四本書《公訴人出庭的方法與技巧》《審查起訴的原理與方法》《國家公訴人出庭指南》《公訴實務講堂》,成為檢察業務類暢銷書籍;《騙取貸款罪在司法實踐中的常見問題》《網絡電信詐騙疑難問題解析》《不要僅盯著

他還受邀多次參加全國重大法律法規的修改,如《刑法修正案(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等,提出的多個建議均被採納,為推進全國、全省法治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年來,王勇指導辦理的7起案件,分別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評選的當年全國十大案件。他撰寫的案例入選最高檢指導性案例;他指導的崑山七家建築公司虛開發票案不起訴,入選最高檢首批涉民營企業司法保護典型案例,被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報道。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不斷學習、總結的同時,王勇也將自己所學所悟輸送給同事,幫助大家一起進步和成長。

在公訴人才培養過程中,他甘為人梯,真誠“傳幫帶”,無私分享數萬篇刑事論文資料,數次整理《公訴人出庭指南》,成為業內必備的“出庭寶典”。

他在檢察內網創建的蘇州公訴業務網站,鼓勵幹警研討社會熱點事件,促進業務能力提升。現今,該網站已成為全國檢察內網資料最齊全、最實用、最具影響力的刑事法律資料庫,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幾千名幹警來這個網站點擊學習。

他組織的全市公訴業務競賽,在外網上部分辯論視頻被播放點擊10萬多次。在他帶領下,近年蘇州公訴系統湧現出全國優秀公訴人、省十佳公訴人等一批後起之秀。還發揮自己業務領軍者的作用,長期擔任江蘇省公訴辯論隊的教練,3次輔導江蘇省公訴辯論隊進入中央電視臺的全國公訴人辯論賽決賽。

在王勇帶領下,蘇州市檢察院公訴二處近年來成績顯著。2013年,因辦理“11·29”電信詐騙案,被記集體二等功;2014年,被評為全省公訴部門唯一的“先進集體”,榮立集體二等功。

“春色滿園關不住”。多年來,王勇作為全國檢察業務條線的專家,他受邀參與了全省刑事審判培訓班、全國公訴人高級研修班、海南、河南等多個省市檢察業務培訓工作,為全國的司法同仁傳經送寶。

近年來,高檢院公訴廳多次指派王勇作為檢察機關代表在全國掃黑辦、公安部刑偵局的業務培訓班進行授課,多省公安機關都來電邀請授課培訓。

濱州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是最基礎的基石,懂得了要以“如我在訴”的職業理念讓當事人感受到“公平正義”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王勇說,如果說來蘇州工作給了我更大平臺的話,在老家濱州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是平臺的基石。

在濱城區檢察院,從會計到公訴的轉變是最難的。

那段時間,王勇總是捧著厚厚的法律書,別人喊他根本聽不見;一下班,他就把自己關在小房間裡,大聲背誦法律條文、朗讀起訴書,鄰居還以為家裡有人要參加高考。

“我不是法律科班出身,要做好公訴,這個短板是必須要補的。當你喜歡一樣東西了,學習時就像一塊幹海綿,吸收特別快,而且不覺得累。”回憶起當年,王勇說。

轉到公訴部門的頭兩年,王勇擔任助理,經常“利用職務之便”將疑難複雜案件留給自己辦理,每次遇到新類型案件、被告人不認罪案件、律師做無罪辯護案件他都會特別興奮。

有經驗的老同志去提審他就跟著去聽審,庭審駕馭能力強的檢察官去開庭他就去聽庭,周邊地區凡是有知名辯護人蔘與的案件,他都想方設法去旁聽。

對於有質量的法律書籍,王勇會如獲至寶,然後廢寢忘食一口氣讀完。上下班路上,出差途中,他的MP3裡播放的不是音樂,而是各個院校名家的法學講座。

對他來說,從書本里學,向案件中學,在庭審上學,跟著老同志學,每一個學習的機會都不容錯過。

很快,王勇適應了公訴人的工作,並逐漸嶄露頭角,並在2006年獲得“全國優秀公訴人”稱號。

王勇說,在濱城區檢察院工作的日子裡,始終感恩於自己的領導和同事傾囊相授,幫助自己很快進入角色,成為院裡的骨幹。

除去業務上的積澱,在濱城區檢察院工作崗位上的一個案件,也讓他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更深的認識。

2001年10月,一位60多歲的退休女教師找到王勇,說退休後老兩口的養老金都在股市中,不久前自己在中戶室看行情時,發現賬戶全部資金購買了垃圾股,損失7萬多元。當時身旁的劉某忽然無故離開,有重大嫌疑。但是她報警後,公安機關不立案,於是她要求檢察院監督。

當王勇釋疑罪從無的概念時,她忽然紅著眼反問了一句話:“我不懂你說的這些。但我講臺上站了一輩子,退休後棺材本都沒有了。你知道我的感受嗎?”

王勇說,這句話很普通,女教師也沒有聲嘶力竭。可她走以後,這幾十個字卻對他的內心造成了很大觸動。

王勇說,我自己的父母也是教師,捫心自問,如果是他們遇到這個情況會怎麼看?該如何訴諸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是不是更多在考慮批捕起訴能不能成功、會不會把案件辦成錯案甚至被追究責任這些現實問題,而沒有回到最原點去考慮當事人和公眾的利益,更加沒有考慮到司法結論對社會公眾的影響。假設我的父母遇到這種案件,我怎樣讓他們理解疑罪從無,如果不能,我又如何讓其他人接受法律事實和客觀真實的差別?

於是,王勇重新梳理證據,引導公安機關重新取證,用排除法認定了事實。因為是國內首例,案件從2001年啟動到2005年曆時近4年,才做出有罪的判決。

決定作出後的一天,已經快過春節了,天氣很好,辦公室的陽光灑在地上,女教師帶了一盒怡口蓮過來。

“我推辭了很久,最終拿了一顆,真的很甜。”王勇清楚的記得當天的情景和感受。

王勇的祖父1944年入黨,1948年濟南戰役後南下,1949年渡江後與家中通信,1955年犧牲。戰爭歲月沒有留下什麼物質財富,只留下了18封家書。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當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王勇的父親就誦讀家書:“學習與崇拜大公無私的忠實於國家服務於人民的人們”“為共產主義社會的到來及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安全奉獻自己的人生”。對於這些,王勇一直印象深刻。

少時很困惑,祖父面對親人犧牲、物質匱乏等困難,信中不僅沒有怨言和猶豫,反而處處流淌著建設新中國的蓬勃朝氣。這種精神從何處來?成年後王勇才逐漸明白,其實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已經融入一代人血液中。

受家世的影響,從退休教師的案件中,王勇開始思考,作為一名人民檢察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如何工作,才能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法治產品、檢察產品呢?如何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在不斷的實踐中,王勇參悟著,公訴席辦的不是一個個案件,而是別人的人生。公平正義不僅僅指被害人的利益得到了維護,或者是案件的結果讓受害方感到滿意,還要讓被告人、旁觀群眾、社會公眾也感受到法律的公正,接受處理的程序和結果。

一句話,就是“把自己放在不同的位置上,站在不同角度考慮問題,才能防止案件處理的簡單化,防止喪失客觀公正立場。”王勇說,也就是“如我在訴”。

那時種下的那顆“初心”,那時給自己定下“如我在訴”的辦案理念,一直鐫刻在王勇心頭,指引著他辦好一起又一起案件。

2017年,王勇和同事辦理了一起銷售假藥的抗訴案件。在審查事實過程中,李某的情況引起了他的注意。這位90後女研究生出身農村,母親因精神失常喪失勞動能力,弟弟尚在讀書,父親務農是唯一經濟來源。李某在校表現良好,研究生期間入黨。為減輕家庭負擔,她長期開網店勤工儉學。期間,因銷售價值三千餘元未經批准進口的韓國美容針劑,被判拘役五個月緩刑六個月,並處罰金。

辦理此案的基層法院認為一審判決四名被告人罰金刑畸輕,抗訴理由看似成立,但綜合考慮李某坦白、主觀動機等情節,王勇認為本案完全符合免於刑事處罰的條件。

王勇說,我們辦案是否僅僅為了懲罰?李某已經認罪悔罪,這時應該拉一把還是推一把?本案對其判決有罪開除學籍對社會有利,還是免刑讓李某完成學業對社會有利?有時疑問本身就是答案。懲罰並不意味著單純追訴,教育也決不意味著放縱犯罪。我們用善良的心去實現公平正義時,追訴犯罪者是實現公平正義;挽救失誤者,讓其改惡從善也是實現公平正義。因此,我們最終建議二審法院對李某免刑,法院採納了我們的意見。

近年來,王勇參與公訴的二審案件中,大部分是主動建議從輕、減輕甚至免予刑事處罰。在“如我在訴”理念的指導下,王勇和同事通過統一聚眾鬥毆罪的認定標準,使此類案件大幅下降;敢用、善用不起訴權,全市免刑、輕刑人數大幅下降,相關經驗受到最高檢的肯定。

從個案辦理到類案政策,“如我在訴”的理念幫助王勇在辦案過程中實現了更大範圍內的公平正義。

勇於擔當,敢啃“硬骨頭”、善於創新,指導和參與多起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案件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蘇州,范仲淹的故鄉,名片亮眼:國務院批覆確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2018年12月,蘇州入選2018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第1名, 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第3名,2018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第3名。

蘇州國土面積8488.42平方千米,比濱州少1000多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1072.17萬,是濱州的2.7倍。2018年,蘇州以1.85萬億元的GDP總量位居江蘇第一。

因為其重要性,發生在蘇州的案件也極易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王勇作為蘇州市檢察院公訴二處處長,擔負著對全市公訴案件的指導責任。面對這些案件時,需要紮實的業務根基、出眾的辦案能力、高超的辦案技巧,也要有勇於擔當的精神、主動挑大樑的衝勁、敢啃“硬骨頭”的氣魄。

2011年9月,王勇剛剛調入蘇州市檢察院工作,就遇到了全國輿論高度關注的何強等人聚眾鬥毆案。

當時以“打工仔逼退持刀上門鬧事者獲刑”為標題的相關新聞,在微博長期位居搜索榜第一位,新浪、騰訊、網易等國內新聞網站不僅置頂關注,還組織了網絡投票,很多網絡大V認為本案將成為江蘇第二個“彭宇案”。時至今日,搜索“何強等人聚眾鬥毆案”時,百度依然呈現了相關結果約15500個,其中還有多篇以該案為例的論文。

王勇主動請纓辦理此案。在重新審查證據後,他用大量的新證據,證實原來媒體報道中的內容與案件實情不符,從而變更認定事實,並解決了法律適用問題。

王勇帶領他的同事們,對16段共計380多小時的犯罪現場監控視頻進行比對查看,連續看了一個多月,在將近30個監控視頻中發現疑點,並通過技偵手段拼湊出人物關係,逐步還原案件事實。最終證明6名原審被告人的關鍵供述存在虛假,從而反轉案情。

2012年4月12日,常熟市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公開宣判。以何某為首的湖南青年“菜刀隊”成員“正當防衛”不成立,犯聚眾鬥毆罪名成立。“砍刀隊”和“菜刀隊”成員均獲刑。

次日,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了該案的宣判結果。

2016年7月1日,約2萬噸外地建築、生活垃圾,被偷運、傾倒至蘇州太湖西山島,距太湖水體直線距離不超過600米,破壞了自然風貌和生態環境,損失巨大,影響惡劣。蘇州兩級檢察機關應公安機關請求,提前介入偵查。

按照慣例,汙染環境案件需要檢測出有害物質才能定罪。而在偵查初期,對新倒入西山島宕口的涉案垃圾進行檢測,暫未檢測出揮發酚等有害物質。對於這樣一個具有明顯社會危害性、過往經驗又幫不上忙的案件,該怎麼辦?

“優質的牛奶、豬肉對人的身體是有益的,但當排入大自然中卻未必就是有益的,甚至有害的。”王勇積極打開思路,當“物質”進入與其不相容的“環境”,就會對“環境”產生影響。“建築、生活垃圾和西山島周圍環境明顯不相容,這個案件可以用環境相容理論來立案。”

在這樣的思路下,案件順利批捕、起訴、審判。最高人民法院汙染環境罪司法解釋的起草者對此表示了高度肯定,認為該思路“堪稱標杆”,將對汙染環境罪的對象認定產生重大影響。

2017年,王勇負責指導常熟檢察院辦理震驚全國的長江口垃圾傾倒案。當時,從浙江海鹽一共運出了4萬多噸垃圾,但有證據證實長江太倉段拋江的只有3000多噸。在垃圾都已經湮滅、沒有實物的情況下,要全面查清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如何準確認定垃圾的數量是本案的關鍵所在。

其他垃圾去哪了?是否得到合法合力處置?王勇和基層辦案同志緊盯疑點,多次前往浙江,在海量線索、數據中“大海撈針”,最後建議用經濟學的方法推定事實,成功補充了多份關鍵證據,起訴認定的涉案生活垃圾由最初移送審查起訴的三千餘噸追加到提起公訴時的四萬餘噸,共造成生態環境損害合計人民幣兩千餘萬元,其中認定拋入長江的生活垃圾兩萬餘噸。

庭審如戰場,越激烈,心情越亢奮;業務如兵器,樂在其中、無暇他顧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如果說醫生的戰場是手術檯,消防員的戰場是火場,那麼公訴人員的戰場就在公訴席,脣槍舌戰、鬥智鬥勇,只能成功、不許失敗。

“一場惡戰,無限期待——連續四天的庭審,17名被告人中3名主犯是億萬富豪,其中二人從未認罪;22名律師中有四名京城大家,另外18位是死而不僵的犯罪組織重金聘請。庭審越激烈,心情越興奮!”

2010年8月,剛到蘇州市工作不久,當時蘇州史上最大一起組織賣淫案庭審期間,王勇在自己的日誌裡留下這樣的一段獨白。

該案辯護人團隊攻勢凌厲咄咄逼人,17名被告人則在到案前就已達成攻守同盟,其中的主犯更是通過倒籤協議等方式,形成賣淫場所早已轉包的假象,企圖實現股東全盤脫罪,門店老闆基本撇清關係的目的。

為讓有罪的人受到追訴,王勇從浩如煙海的書證中梳理線索,歷經從證到供再從供到證的過程,發現了大量新的事實和證據。

王勇把被告人的電腦研究了好幾個晚上,找到很多講話稿。他發現有些講話稿的風格應該是出自“大老闆”,於是再根據講話內容重新提審。

在艱難推進的查證過程中,他們訊問犯罪嫌疑人近50次,形成了體系完整、內容翔實的訊問筆錄500多頁,至庭審時僅“三綱一書”(以公訴意見書為中心、以庭審訊問提綱、舉證提綱和答辯提綱為支撐的出庭公訴體系)就200多頁。

庭審期間,全體被告人集體翻供,而這王勇早有防備。

當王勇出示被告人黃某庭前供述時,黃某不僅否認自己庭前所有供述,還誣陷公訴人威脅自己,強迫自己作虛假供述。

當時,王勇意識到辯護人律師團採用的是“丟卒保車”的策略,但一直無正當理由將這個問題在法庭上說明。黃某翻供後,王勇決定利用這個機會轉移辯護人的注意力,將兩個問題一併解決。

王勇及時改變舉證預案,單獨出示現場扣押的黃某筆記本。該筆記本上所載內容均為會議記錄,涵蓋時間、地點、主持人和會議內容等,多次會議記錄上均載有商議加強賣淫業務、應對公安機關檢查的事項,與其翻供前的供述完全一致。

黃某辯解這個筆記本不是自己寫的,在王勇告訴他如有異議可申請筆跡鑑定後,她又辯解這是當時閒的沒事亂寫的。

王勇提醒法庭書記員記錄下黃某的辯解,接著說,“貴公司還有一位同事,他也有將老闆講話詳細記錄下來的習慣”,隨即出示了剛才故意沒有同時出示的同案犯周某的筆記本,而周某的記錄與黃某在時間、地點、主持人和講話內容上如出一轍。

黃某窘困無比,法庭傳出一陣鬨笑聲。這一招不但揭穿了翻供人的謊言,也擊潰了其心理防線,使這名被告人再也沒敢撒謊。

趁這個時機,王勇出示了一份被告人訂立攻守同盟時簽訂的假合同,闡明如果幾個主犯的辯解屬實,那本案的主犯將是門店經理陸某、李某等人,也就是說被告人陸某、李某等人如果附和幾個主犯的辯解,實際上就是在供述自己為主要實行犯。

當辯護人意識到王勇的意圖而提出反對意見時,陸某、李某等人幡然醒悟,被告人之間的利益同盟關係也被輕鬆瓦解。

“這是一次難忘的經歷,強大的公訴人、強大的辯護人、強大的被告人,形成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的庭審對抗。有幸作為親歷者和見證人,感謝王勇老師為本菜鳥公訴人所樹立的強大榜樣。”跟王勇一起共御22 名辯護人的檢察官向平說。

事後,有同事評價說,案件越複雜,開庭越激烈,他的瞳孔越擴張,腎上腺素越激發,這是一位優秀公訴人與眾不同的狀態。

庭審戰場如是,但私下的王勇,給人的外在感覺卻是不修邊幅。

2018年6月30日,著名的微信公號《法律讀庫》發表了一篇文章《不修邊幅的王勇和衣冠楚楚的李勇》。

當年6月,作者參加江蘇省員額檢察官任職資格培訓班時認識了王勇,一下子就讓人印象深刻。

6月13日,王勇給大家講《檢察人的法律思維》。作者到教室的時候,王勇已經端坐在講臺上,兩隻大眼睛炯炯有神的看著大家。

作者在文中說,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他喜歡這份工作並且樂在其中。果不其然,開始上課後,王勇基本就是脫稿在講,他講課的風格就是不拘小節、大水漫灌,他的思維非常跳躍,但是他又有非常龐大的數據庫可以支撐他跳躍的思維,不管說到什麼專業問題,他都能引經據典,法條更是信手拈來,而且對於爭議問題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講課,PPT基本就是一個提綱,既沒有任何PPT技巧的修飾,又沒有大段的文字佐料,就是幾個關鍵詞的展示。如果不是王勇在滔滔不絕的在講,而且講的內容都是乾貨滿滿,我都要認為他是不是太過敷衍,上課的PPT都沒有好好準備。但是事實上,這節課的信息量非常大。他從江歌被殺案說起,日本檢察官是如何訊問陳世峰的、講述庭審中的一個個新奇的觀點,一個個值得思考的案件、檢察官需要怎麼樣的素養、法律思維才能應對庭審的挑戰。

作者評價說,整個講課的確非常讓人深思,全國檢察業務專家的確名副其實。

課間休息的時候,王勇走下講臺,這時候作者才發現他不但胖,而且還是個不修邊幅的胖子。他穿著簡單的T恤和休閒褲,結果還把T恤束在了休閒褲中,皮帶束的太緊,將他的肚子勒出來兩個救生圈,皮帶上面一個,皮帶下面一個。他可能是怕熱,把褲腳管捲了起來,結果一個鬆了垂了下來,還剩一個卷在膝蓋處。但是他絲毫不以為意,彷彿服飾儀表從來沒有在他裝滿法律專業知識的腦袋中佔據過一點空間。

作者欽佩地說,這是一個不修邊幅的胖子,但是他有一雙神采奕奕的眼睛,眼睛下的是一顆樂在其中、無暇他顧的心。

讀書、學習、思考、總結、寫作,是優秀“跨界生”王勇的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他成長和進步的鑰匙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今天的公訴精英,對於過往並不迴避。王勇在多次接受媒體採訪時都坦誠地自嘲:“26歲之前,我是一個十足的loser”。

由於成績落後表現欠佳,直到小學三年級,王勇才最後一批擠進了少先隊。小學四年級考試偶爾一次跨入前幾名,就能讓父母高興得奔走相告。上高中後,從未擠進前40的王勇在學校裡始終默默無聞。總算,踉踉蹌蹌地考上了大學,卻依然是班上的墊底生。

1993年,王勇考上南京農業大學,會計專業。

雖不善應試,王勇卻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閱讀。“看書就像家常便飯,哪天不看書,感覺這天跟沒過似得”,王勇說。

看“閒書”幾乎構成了他全部的課餘或業餘生活。在機關任職的父母不要求他成龍成風,卻給他準備了極其豐富的藏書。王勇愛讀古文,愛讀歷史,愛讀人文,愛讀軍事,更像所有的熱血少年那樣最愛讀金庸武俠,看到喜歡的段落甚至能倒背如流。王勇說,因為涉獵廣博而善於融會貫通,或許這正是後來從事公訴工作能夠成才成功的原因所在。

工作以後,跨專業公示法律工作,王勇這種學習的勁頭一直沒有斷,他將自己比作一塊亟待吸水的海綿,時刻渴望吸取法律知識。

到現在,王勇仍保留著每天抽出固定時間學習法律知識的習慣,看到與自己工作有關的優秀論文,還會下載到自己的“資料庫”裡。目前,這個“資料庫”已經儲存各類論文數萬篇。從“跬步”到“千里”,從“小流”到“江河”,多年的學習積累,王勇的法學理論和知識儲備已經讓國內同行望塵莫及。

本身高強度的工作,如何才能擠出時間去學習呢?

王勇的同事們說,他的工作效率很高,經常可以看到他一邊看卷宗,一邊接聽電話討論案情,掛了電話轉身又和其他檢察官交流想法。他就像一臺高速運轉的計算機,可以在各項工作之間靈活切換。 正因為工作的投入和高效,王勇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比別人辦更多的案子、完成更多的工作。

學習之外,王勇愛寫文章。“即使已經下班回家,有時是深夜,但一有新的想法和靈感,我會立刻坐到電腦前把它記錄下來,有時候一天內寫下近萬字的案例分析。”王勇說。

在他的邏輯中,讀書是吸取養分,寫出來是讀書成果。但從讀到寫絕非那麼簡單,尤其是公訴工作。寫的過程是思考、組織的過程,說和寫是表達的過程,但相比而言,“寫”要充分保障文章的邏輯嚴密、結構嚴謹、事實準確、語言精準、標點規範,不能留下一絲一毫的破綻。

“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王勇用思考和筆觸不斷播下法治的種子,努力讓更多人信仰法治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濱州籍檢察官王勇:不忘初心 始終”如我在訴”

網絡時代,每一個熱點都有可能成為輿論焦點。王勇認為,輿論越喧囂,作為一名法律人就越要冷靜,用自己的專業分析熱點事件,幫助社會更加理性的看待問題。

多年來,王勇將一個個輿論熱點,視為傳播法治理念的機會,主動參與一些社會熱點案件的討論,發出冷靜、理性的聲音,向正確的方向引導網絡輿論。

2008年,王勇在正義網法律博客註冊,網名“一蓑風雨”。這個網名來自他從小摯愛的詩句,蘇軾的《定風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風雨任平生。”

而他的網絡簽名與此一脈相承,“自由的精神即是盡力去理解別人見解的精神;自由的精神即是將別人利益與自己利益不帶偏見一併考慮的精神。”

同時,王勇還是著名微信公號《法律讀庫》的簽約作者、原創部落成員,並多次在上面就社會熱點問題闡述觀點,引導社會輿論。

2006年11月20日早晨,老人徐壽蘭在南京市水西門廣場一公交站臺被撞倒摔成了骨折,徐壽蘭指認撞人者是剛下車的小夥彭宇,彭宇則予以否認,這就是引起極大爭議的民事訴訟案——彭宇案,由此引發了全社會持續數年對“扶不扶”的爭論。

2015年《法律讀庫》發表了王勇的文章《彭宇案的判決書錯在何處》。

王勇在文章中藉由“淮南大學生小袁自稱攙扶老人”一事說:“彭宇案”如同一個神奇的符咒,每次國內道德問題引發輿論爭議時,“他”就會浮出水面,作為一個靶子,供全國人民抨擊。待抨擊結束,輿情消退,“他”又悄然推至幕後。在街頭巷議中,“事實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很多人想評論的,不過是自己需要的事實,或者根據自己意願裁剪的事實,而不是客觀發生的事實。每年紛紛揚揚的評論中,少有人關心真相甚至判決書的原文,抨擊者大多按照自己的臆想、殘言斷章甚或是傳言中事實,直抒胸臆,將這盆髒水潑在那個“挨千刀的南京法官”頭上後,就感覺找到了冤頭債主。

在文章中,王勇圍繞彭宇案“判決書寫了什麼”、“判決書錯在何處”兩個點,分析了彭宇案中判決書的內容和社會爭論焦點,得出了公開才能促公正的結論。

目前,該文已累計達到了8.9萬的閱讀量。

此外,他的文章《南大碎屍案之謎》《程序性辯護的庭審應對》等文章一度在朋友圈刷屏。文章中,王勇以客觀、公正、理性、專業的視角,分析評論熱點事件,為普通網民上了普法課,傳播了法治正能量。

(文章部分參考、綜合蘇州日報、正義網等媒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