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
"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文丨卿心君悅

《邊城》,中國著名作家沈從文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被譽稱為鑲嵌在中國現代文學畫廊中“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在1999年6月入選《亞洲週刊》舉辦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排行榜”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文丨卿心君悅

《邊城》,中國著名作家沈從文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被譽稱為鑲嵌在中國現代文學畫廊中“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在1999年6月入選《亞洲週刊》舉辦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排行榜”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在《邊城》中,沈從文除了對茶峒“愛與美”、“純與善”的描寫外,最觸動人心的就是作品中的兩段悲劇:翠翠母親及翠翠兩代人的愛情。

一部作品,兩代人的悲劇,不同的經歷,卻存在共同的問題。

"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文丨卿心君悅

《邊城》,中國著名作家沈從文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被譽稱為鑲嵌在中國現代文學畫廊中“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在1999年6月入選《亞洲週刊》舉辦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排行榜”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在《邊城》中,沈從文除了對茶峒“愛與美”、“純與善”的描寫外,最觸動人心的就是作品中的兩段悲劇:翠翠母親及翠翠兩代人的愛情。

一部作品,兩代人的悲劇,不同的經歷,卻存在共同的問題。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女孩子的母親,老船伕的獨生女,十七年前同一個茶峒屯防軍人唱歌相熟後,很祕密的揹著那忠厚爸爸發生了曖昧關係。”這是在《邊城》中,開篇對翠翠母親悲劇起因的描寫。

翠翠母親與屯戍士兵“未婚先育”後,士兵便打算與翠翠母親私奔。對於屯戍士兵這個行為,沈從文在《邊城》中寫到:

“一個違悖了軍人的責任,一個卻必得離開孤獨的父親。”

看似為愛不顧一切,十分“勇敢”的行為,實際上卻是“怯弱”最直觀的一個表現。哈伯德說:“對付任何事,首要的一步是:能夠面對它”,這裡的“面對”,就是遇到問題時的“勇氣”,任何以逃避的方式面對問題,即便因此付出的代價再大,也不能被稱之為“勇氣”。

翠翠的母親經過慎重的考慮,最終還是沒有選擇與士兵私奔,許是擔心父親(渡船伕,翠翠的祖父)一人孤單,許是沒有鼓起私奔的勇氣。士兵得知翠翠母親無意私奔後,既然生不能相愛,死總能相聚,為愛服毒自殺。

屯戍士兵自殺後,渡船伕得知女兒與士兵的事情,沒有責怪女兒,也沒有說過一句重話,裝作“若無其事”,在這種氛圍下,翠翠的母親堅持到翠翠出生後,故意在溪邊喝了許多“冷水”死去。從此,翠翠與祖父相依為命。

這就是《邊城》開篇的第一個悲劇,在文中沒有過多的描述,然而在一筆帶過的情節中,卻留下了值得深思的啟示。

“勇氣”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是導致這個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

二人可以肯定是真的相愛,否則也不會出現不能同生,但願同死的悲劇。但是相愛的人未能走到一起,著實又很可悲。

部分人認為二人的悲劇源於當時社會環境所致,確實這是一部分原因,但更為根本的原因卻在於這兩個人自身。

愛情就是愛情,沒有堅定、脆弱之分,區別在於相愛的兩個人。席慕容說:“結婚不是從此只有兩個人面對面,結婚應該是兩個人牽手面對這個世界。”婚姻如此,愛情更是如此,若不能一同面對困難,又何談為愛情?又何談婚姻?

試想一下,若二人不這麼“怯弱”,有雙手相牽面對一切的“勇氣”,或許過程會很艱辛,但是未必不能擁有“同生”的幸福。

在當今社會,很多愛情破裂的原因也在於此,曾經都很相愛,最終因為種種問題(異地、物質條件、生活困難、家庭長輩的反對等)被逼分開,當失去愛情後抱怨愛情不夠堅定的時候,可曾想過自己在那段愛情中是否擁有面對一切的“勇氣”,或許這才是根本問題所在。

"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文丨卿心君悅

《邊城》,中國著名作家沈從文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被譽稱為鑲嵌在中國現代文學畫廊中“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在1999年6月入選《亞洲週刊》舉辦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排行榜”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在《邊城》中,沈從文除了對茶峒“愛與美”、“純與善”的描寫外,最觸動人心的就是作品中的兩段悲劇:翠翠母親及翠翠兩代人的愛情。

一部作品,兩代人的悲劇,不同的經歷,卻存在共同的問題。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女孩子的母親,老船伕的獨生女,十七年前同一個茶峒屯防軍人唱歌相熟後,很祕密的揹著那忠厚爸爸發生了曖昧關係。”這是在《邊城》中,開篇對翠翠母親悲劇起因的描寫。

翠翠母親與屯戍士兵“未婚先育”後,士兵便打算與翠翠母親私奔。對於屯戍士兵這個行為,沈從文在《邊城》中寫到:

“一個違悖了軍人的責任,一個卻必得離開孤獨的父親。”

看似為愛不顧一切,十分“勇敢”的行為,實際上卻是“怯弱”最直觀的一個表現。哈伯德說:“對付任何事,首要的一步是:能夠面對它”,這裡的“面對”,就是遇到問題時的“勇氣”,任何以逃避的方式面對問題,即便因此付出的代價再大,也不能被稱之為“勇氣”。

翠翠的母親經過慎重的考慮,最終還是沒有選擇與士兵私奔,許是擔心父親(渡船伕,翠翠的祖父)一人孤單,許是沒有鼓起私奔的勇氣。士兵得知翠翠母親無意私奔後,既然生不能相愛,死總能相聚,為愛服毒自殺。

屯戍士兵自殺後,渡船伕得知女兒與士兵的事情,沒有責怪女兒,也沒有說過一句重話,裝作“若無其事”,在這種氛圍下,翠翠的母親堅持到翠翠出生後,故意在溪邊喝了許多“冷水”死去。從此,翠翠與祖父相依為命。

這就是《邊城》開篇的第一個悲劇,在文中沒有過多的描述,然而在一筆帶過的情節中,卻留下了值得深思的啟示。

“勇氣”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是導致這個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

二人可以肯定是真的相愛,否則也不會出現不能同生,但願同死的悲劇。但是相愛的人未能走到一起,著實又很可悲。

部分人認為二人的悲劇源於當時社會環境所致,確實這是一部分原因,但更為根本的原因卻在於這兩個人自身。

愛情就是愛情,沒有堅定、脆弱之分,區別在於相愛的兩個人。席慕容說:“結婚不是從此只有兩個人面對面,結婚應該是兩個人牽手面對這個世界。”婚姻如此,愛情更是如此,若不能一同面對困難,又何談為愛情?又何談婚姻?

試想一下,若二人不這麼“怯弱”,有雙手相牽面對一切的“勇氣”,或許過程會很艱辛,但是未必不能擁有“同生”的幸福。

在當今社會,很多愛情破裂的原因也在於此,曾經都很相愛,最終因為種種問題(異地、物質條件、生活困難、家庭長輩的反對等)被逼分開,當失去愛情後抱怨愛情不夠堅定的時候,可曾想過自己在那段愛情中是否擁有面對一切的“勇氣”,或許這才是根本問題所在。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翠翠既是她那可憐的母親交把他的,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給一個可靠的人,手續清楚,他的事才算完結!翠翠應分交給誰,必須什麼樣的人才不委屈她?”這是在《邊城》一文中,渡船伕(翠翠祖父)對翠翠的婚事的擔憂。

翠翠的祖父是茶峒管理渡船的船伕,從二十歲開始便一直守在溪邊,隨著翠翠逐漸的長大,有時還會和爺爺爭做“渡船伕”的工作。

茶峒有一碼頭,掌管碼頭的人叫做順順,曾在辛亥革命時的陸軍四十九標做過什長,後因病回到家鄉茶峒經營船運,因其豪爽熱愛交友,且樂善好施為人仗義,在當地頗有名望,之所以由他掌管碼頭,也因於此。

順順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天保,二兒子叫儺送,天保為人豪爽豁達,極像其父,儺送眉清目秀,外表極為英俊,人稱“岳雲二老”。在順順的教育下,兄弟二人結實如虎且和氣親人,深受當地居民的尊重。

《邊城》中的第二個悲劇就在翠翠與天保、儺送三人間發生,天保與儺送兄弟二人都喜歡翠翠。

在文章中,天保最先向渡船伕表達對翠翠的愛意:

“老伯伯,你翠翠長得真標緻,像個觀音樣子。再過兩年,若我有閒空能留在茶峒照料家事,不必像老鴉成天到處飛,我一定每夜到這溪邊來為翠翠唱歌。”

但當時天保在表露愛意時又擔心翠翠不能照料家庭:

“翠翠太嬌了,我擔心她只宜於聽點茶峒人的歌聲,不能作茶峒女子做媳婦的一切正經事。我要個能聽我唱歌的有情人,卻更不能缺少個照料家務的好媳婦……”

也正是因為天保的話,渡船伕在欣喜中,又存在著擔憂:

“祖父溫習著那些出於一個年輕男子口中的真話,實在又愁又喜。翠翠若應當交把一個人,這個人是不是適宜於照料翠翠?當真交把了他,翠翠是不是願意?

其實,祖父對天保的為人是比較放心,但殊不知的是這時翠翠心中也早已有了喜愛的人,而這個人卻是天保的弟弟儺送。

翠翠與儺送的相識,源於一次端午節祖父帶她去城裡觀看龍舟比賽中,當時祖父將她一人扔在城中,趁龍舟比賽的空檔去問候替他看守渡船的朋友,怎知與其聊天時,朋友因貪酒而醉倒,善良且負責任的祖父不願撇下醉酒的朋友不管,因此無法與翠翠匯合,正在此時孤身一人的翠翠遇到了參加龍舟比賽的儺送。

那一次見面,儺送好意邀請她去家中等候祖父,但因為一些誤會讓翠翠認為他輕浮“侮辱”她,她罵他:“你個悖時砍腦殼的”,他輕笑著回覆:“怎麼,你那麼小小的還會罵人!……回頭水裡大魚來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直到後來翠翠才發現她誤會了他的好意,也知道這位男子便是名揚茶峒的儺送。就是這次短暫的相遇,在二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並逐漸偷偷的愛上了對方。

然而此時,翠翠的祖父並不知道翠翠的心理變化,一心想為她物色一門“恰當”的婚事,他不願曾經翠翠母親的悲劇重演,更希望翠翠未來可以幸福。

"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文丨卿心君悅

《邊城》,中國著名作家沈從文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被譽稱為鑲嵌在中國現代文學畫廊中“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在1999年6月入選《亞洲週刊》舉辦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排行榜”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在《邊城》中,沈從文除了對茶峒“愛與美”、“純與善”的描寫外,最觸動人心的就是作品中的兩段悲劇:翠翠母親及翠翠兩代人的愛情。

一部作品,兩代人的悲劇,不同的經歷,卻存在共同的問題。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女孩子的母親,老船伕的獨生女,十七年前同一個茶峒屯防軍人唱歌相熟後,很祕密的揹著那忠厚爸爸發生了曖昧關係。”這是在《邊城》中,開篇對翠翠母親悲劇起因的描寫。

翠翠母親與屯戍士兵“未婚先育”後,士兵便打算與翠翠母親私奔。對於屯戍士兵這個行為,沈從文在《邊城》中寫到:

“一個違悖了軍人的責任,一個卻必得離開孤獨的父親。”

看似為愛不顧一切,十分“勇敢”的行為,實際上卻是“怯弱”最直觀的一個表現。哈伯德說:“對付任何事,首要的一步是:能夠面對它”,這裡的“面對”,就是遇到問題時的“勇氣”,任何以逃避的方式面對問題,即便因此付出的代價再大,也不能被稱之為“勇氣”。

翠翠的母親經過慎重的考慮,最終還是沒有選擇與士兵私奔,許是擔心父親(渡船伕,翠翠的祖父)一人孤單,許是沒有鼓起私奔的勇氣。士兵得知翠翠母親無意私奔後,既然生不能相愛,死總能相聚,為愛服毒自殺。

屯戍士兵自殺後,渡船伕得知女兒與士兵的事情,沒有責怪女兒,也沒有說過一句重話,裝作“若無其事”,在這種氛圍下,翠翠的母親堅持到翠翠出生後,故意在溪邊喝了許多“冷水”死去。從此,翠翠與祖父相依為命。

這就是《邊城》開篇的第一個悲劇,在文中沒有過多的描述,然而在一筆帶過的情節中,卻留下了值得深思的啟示。

“勇氣”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是導致這個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

二人可以肯定是真的相愛,否則也不會出現不能同生,但願同死的悲劇。但是相愛的人未能走到一起,著實又很可悲。

部分人認為二人的悲劇源於當時社會環境所致,確實這是一部分原因,但更為根本的原因卻在於這兩個人自身。

愛情就是愛情,沒有堅定、脆弱之分,區別在於相愛的兩個人。席慕容說:“結婚不是從此只有兩個人面對面,結婚應該是兩個人牽手面對這個世界。”婚姻如此,愛情更是如此,若不能一同面對困難,又何談為愛情?又何談婚姻?

試想一下,若二人不這麼“怯弱”,有雙手相牽面對一切的“勇氣”,或許過程會很艱辛,但是未必不能擁有“同生”的幸福。

在當今社會,很多愛情破裂的原因也在於此,曾經都很相愛,最終因為種種問題(異地、物質條件、生活困難、家庭長輩的反對等)被逼分開,當失去愛情後抱怨愛情不夠堅定的時候,可曾想過自己在那段愛情中是否擁有面對一切的“勇氣”,或許這才是根本問題所在。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翠翠既是她那可憐的母親交把他的,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給一個可靠的人,手續清楚,他的事才算完結!翠翠應分交給誰,必須什麼樣的人才不委屈她?”這是在《邊城》一文中,渡船伕(翠翠祖父)對翠翠的婚事的擔憂。

翠翠的祖父是茶峒管理渡船的船伕,從二十歲開始便一直守在溪邊,隨著翠翠逐漸的長大,有時還會和爺爺爭做“渡船伕”的工作。

茶峒有一碼頭,掌管碼頭的人叫做順順,曾在辛亥革命時的陸軍四十九標做過什長,後因病回到家鄉茶峒經營船運,因其豪爽熱愛交友,且樂善好施為人仗義,在當地頗有名望,之所以由他掌管碼頭,也因於此。

順順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天保,二兒子叫儺送,天保為人豪爽豁達,極像其父,儺送眉清目秀,外表極為英俊,人稱“岳雲二老”。在順順的教育下,兄弟二人結實如虎且和氣親人,深受當地居民的尊重。

《邊城》中的第二個悲劇就在翠翠與天保、儺送三人間發生,天保與儺送兄弟二人都喜歡翠翠。

在文章中,天保最先向渡船伕表達對翠翠的愛意:

“老伯伯,你翠翠長得真標緻,像個觀音樣子。再過兩年,若我有閒空能留在茶峒照料家事,不必像老鴉成天到處飛,我一定每夜到這溪邊來為翠翠唱歌。”

但當時天保在表露愛意時又擔心翠翠不能照料家庭:

“翠翠太嬌了,我擔心她只宜於聽點茶峒人的歌聲,不能作茶峒女子做媳婦的一切正經事。我要個能聽我唱歌的有情人,卻更不能缺少個照料家務的好媳婦……”

也正是因為天保的話,渡船伕在欣喜中,又存在著擔憂:

“祖父溫習著那些出於一個年輕男子口中的真話,實在又愁又喜。翠翠若應當交把一個人,這個人是不是適宜於照料翠翠?當真交把了他,翠翠是不是願意?

其實,祖父對天保的為人是比較放心,但殊不知的是這時翠翠心中也早已有了喜愛的人,而這個人卻是天保的弟弟儺送。

翠翠與儺送的相識,源於一次端午節祖父帶她去城裡觀看龍舟比賽中,當時祖父將她一人扔在城中,趁龍舟比賽的空檔去問候替他看守渡船的朋友,怎知與其聊天時,朋友因貪酒而醉倒,善良且負責任的祖父不願撇下醉酒的朋友不管,因此無法與翠翠匯合,正在此時孤身一人的翠翠遇到了參加龍舟比賽的儺送。

那一次見面,儺送好意邀請她去家中等候祖父,但因為一些誤會讓翠翠認為他輕浮“侮辱”她,她罵他:“你個悖時砍腦殼的”,他輕笑著回覆:“怎麼,你那麼小小的還會罵人!……回頭水裡大魚來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直到後來翠翠才發現她誤會了他的好意,也知道這位男子便是名揚茶峒的儺送。就是這次短暫的相遇,在二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並逐漸偷偷的愛上了對方。

然而此時,翠翠的祖父並不知道翠翠的心理變化,一心想為她物色一門“恰當”的婚事,他不願曾經翠翠母親的悲劇重演,更希望翠翠未來可以幸福。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翠翠祖父對翠翠的愛,與現在絕大多數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一般無二的,父母在子女的婚事上總願意花費很多的心思,這份愛本沒有錯,只是有時父母對子女婚事上的“愛”超越一定限度時,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父母對子女的婚事“把關”並無過錯,但是所謂的“把關”應該是以經驗、經歷傳授為主,以指導、建議為輔,正常情況下不應強制約束或過多的干涉,更不建議以自己的擇偶標準去替換子女的擇偶標準。

"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文丨卿心君悅

《邊城》,中國著名作家沈從文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被譽稱為鑲嵌在中國現代文學畫廊中“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在1999年6月入選《亞洲週刊》舉辦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排行榜”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在《邊城》中,沈從文除了對茶峒“愛與美”、“純與善”的描寫外,最觸動人心的就是作品中的兩段悲劇:翠翠母親及翠翠兩代人的愛情。

一部作品,兩代人的悲劇,不同的經歷,卻存在共同的問題。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女孩子的母親,老船伕的獨生女,十七年前同一個茶峒屯防軍人唱歌相熟後,很祕密的揹著那忠厚爸爸發生了曖昧關係。”這是在《邊城》中,開篇對翠翠母親悲劇起因的描寫。

翠翠母親與屯戍士兵“未婚先育”後,士兵便打算與翠翠母親私奔。對於屯戍士兵這個行為,沈從文在《邊城》中寫到:

“一個違悖了軍人的責任,一個卻必得離開孤獨的父親。”

看似為愛不顧一切,十分“勇敢”的行為,實際上卻是“怯弱”最直觀的一個表現。哈伯德說:“對付任何事,首要的一步是:能夠面對它”,這裡的“面對”,就是遇到問題時的“勇氣”,任何以逃避的方式面對問題,即便因此付出的代價再大,也不能被稱之為“勇氣”。

翠翠的母親經過慎重的考慮,最終還是沒有選擇與士兵私奔,許是擔心父親(渡船伕,翠翠的祖父)一人孤單,許是沒有鼓起私奔的勇氣。士兵得知翠翠母親無意私奔後,既然生不能相愛,死總能相聚,為愛服毒自殺。

屯戍士兵自殺後,渡船伕得知女兒與士兵的事情,沒有責怪女兒,也沒有說過一句重話,裝作“若無其事”,在這種氛圍下,翠翠的母親堅持到翠翠出生後,故意在溪邊喝了許多“冷水”死去。從此,翠翠與祖父相依為命。

這就是《邊城》開篇的第一個悲劇,在文中沒有過多的描述,然而在一筆帶過的情節中,卻留下了值得深思的啟示。

“勇氣”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是導致這個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

二人可以肯定是真的相愛,否則也不會出現不能同生,但願同死的悲劇。但是相愛的人未能走到一起,著實又很可悲。

部分人認為二人的悲劇源於當時社會環境所致,確實這是一部分原因,但更為根本的原因卻在於這兩個人自身。

愛情就是愛情,沒有堅定、脆弱之分,區別在於相愛的兩個人。席慕容說:“結婚不是從此只有兩個人面對面,結婚應該是兩個人牽手面對這個世界。”婚姻如此,愛情更是如此,若不能一同面對困難,又何談為愛情?又何談婚姻?

試想一下,若二人不這麼“怯弱”,有雙手相牽面對一切的“勇氣”,或許過程會很艱辛,但是未必不能擁有“同生”的幸福。

在當今社會,很多愛情破裂的原因也在於此,曾經都很相愛,最終因為種種問題(異地、物質條件、生活困難、家庭長輩的反對等)被逼分開,當失去愛情後抱怨愛情不夠堅定的時候,可曾想過自己在那段愛情中是否擁有面對一切的“勇氣”,或許這才是根本問題所在。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翠翠既是她那可憐的母親交把他的,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給一個可靠的人,手續清楚,他的事才算完結!翠翠應分交給誰,必須什麼樣的人才不委屈她?”這是在《邊城》一文中,渡船伕(翠翠祖父)對翠翠的婚事的擔憂。

翠翠的祖父是茶峒管理渡船的船伕,從二十歲開始便一直守在溪邊,隨著翠翠逐漸的長大,有時還會和爺爺爭做“渡船伕”的工作。

茶峒有一碼頭,掌管碼頭的人叫做順順,曾在辛亥革命時的陸軍四十九標做過什長,後因病回到家鄉茶峒經營船運,因其豪爽熱愛交友,且樂善好施為人仗義,在當地頗有名望,之所以由他掌管碼頭,也因於此。

順順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天保,二兒子叫儺送,天保為人豪爽豁達,極像其父,儺送眉清目秀,外表極為英俊,人稱“岳雲二老”。在順順的教育下,兄弟二人結實如虎且和氣親人,深受當地居民的尊重。

《邊城》中的第二個悲劇就在翠翠與天保、儺送三人間發生,天保與儺送兄弟二人都喜歡翠翠。

在文章中,天保最先向渡船伕表達對翠翠的愛意:

“老伯伯,你翠翠長得真標緻,像個觀音樣子。再過兩年,若我有閒空能留在茶峒照料家事,不必像老鴉成天到處飛,我一定每夜到這溪邊來為翠翠唱歌。”

但當時天保在表露愛意時又擔心翠翠不能照料家庭:

“翠翠太嬌了,我擔心她只宜於聽點茶峒人的歌聲,不能作茶峒女子做媳婦的一切正經事。我要個能聽我唱歌的有情人,卻更不能缺少個照料家務的好媳婦……”

也正是因為天保的話,渡船伕在欣喜中,又存在著擔憂:

“祖父溫習著那些出於一個年輕男子口中的真話,實在又愁又喜。翠翠若應當交把一個人,這個人是不是適宜於照料翠翠?當真交把了他,翠翠是不是願意?

其實,祖父對天保的為人是比較放心,但殊不知的是這時翠翠心中也早已有了喜愛的人,而這個人卻是天保的弟弟儺送。

翠翠與儺送的相識,源於一次端午節祖父帶她去城裡觀看龍舟比賽中,當時祖父將她一人扔在城中,趁龍舟比賽的空檔去問候替他看守渡船的朋友,怎知與其聊天時,朋友因貪酒而醉倒,善良且負責任的祖父不願撇下醉酒的朋友不管,因此無法與翠翠匯合,正在此時孤身一人的翠翠遇到了參加龍舟比賽的儺送。

那一次見面,儺送好意邀請她去家中等候祖父,但因為一些誤會讓翠翠認為他輕浮“侮辱”她,她罵他:“你個悖時砍腦殼的”,他輕笑著回覆:“怎麼,你那麼小小的還會罵人!……回頭水裡大魚來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直到後來翠翠才發現她誤會了他的好意,也知道這位男子便是名揚茶峒的儺送。就是這次短暫的相遇,在二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並逐漸偷偷的愛上了對方。

然而此時,翠翠的祖父並不知道翠翠的心理變化,一心想為她物色一門“恰當”的婚事,他不願曾經翠翠母親的悲劇重演,更希望翠翠未來可以幸福。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翠翠祖父對翠翠的愛,與現在絕大多數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一般無二的,父母在子女的婚事上總願意花費很多的心思,這份愛本沒有錯,只是有時父母對子女婚事上的“愛”超越一定限度時,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父母對子女的婚事“把關”並無過錯,但是所謂的“把關”應該是以經驗、經歷傳授為主,以指導、建議為輔,正常情況下不應強制約束或過多的干涉,更不建議以自己的擇偶標準去替換子女的擇偶標準。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下棋有下棋規矩,車是車路,馬是馬路,各有走法。大老(天保)若走的是車路,應當由大老爹爹作主,請了媒人來正正經經同我說。若走的是馬路,應當自己作主,站在渡口對溪高崖上,為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這是天保請楊馬兵向渡船伕試探能否將翠翠嫁給他後,渡船伕的回話。

又是一年一度端午節,在天保讓楊馬兵去試探翠翠祖父意見時(隱含的提親),儺送也邀請翠翠與祖父二人前往家中觀看龍舟比賽。在觀看龍舟比賽時,翠翠從旁人的口中得知中寨員外王團總以“碾房”為嫁妝正向儺送提親,而儺送對此事的看法是“不要碾房,要渡船”,在這裡所謂的“渡船”指的就是翠翠。

聽到這個消息,翠翠的內心陷入了矛盾之中,在《邊城》中對翠翠這時的心理有這樣的描述:

“小小心腔中充滿了一種說不分明的東西。是煩惱吧,不是!是憂愁吧,不是!是快樂吧,不,有什麼事情使這個女孩子快樂呢?是生氣了吧,——是的,她當真彷彿覺得自己是在生一個人的氣,又像是在生自己的氣。

這一刻的翠翠內心很迷茫,但實際上在此時,翠翠還是生自己的“氣”多一些,一方面她沒有像樣的類似於“碾房”的嫁妝,一旦心生比較難免會有一些“自卑”,另一方面她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與處理情感問題,尤其是處理“愛她的人與她愛的人”之間的事情(翠翠已得知天保的心事),然而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她在感情中缺少“勇氣”的表現。

而這時,翠翠的祖父正處於“半喜半憂”的狀態,喜的是不管是天保還是儺送他都很滿意,憂的二人之間如何選擇,在他看來關鍵在於翠翠的心意,雖能感受到翠翠偏向於儺送,但又沒有得到翠翠較明確的態度。在這種狀態下,他擔憂翠翠的結局會如同她母親一樣。

天保從楊馬兵那裡得知渡船伕的態度後,選擇走“車路”,徵得父親順順同意後,由順順派人前往翠翠家正式提親。

然而祖父因為不能確定翠翠真實的心意,為了翠翠的幸福,他又不能私自做主,由此只能選擇“含糊其辭”的拖延,正是翠翠的沒有“勇氣”的“怯弱”,讓祖父不得不“拖延”,從而導致了最終的“悲劇”。

實際上,在愛情中懂得“拒絕”,有助於在愛情中獲取幸福,同時懂得“拒絕”也是在愛情中必不可少的“勇氣”

畢淑敏曾在《行使拒絕權》中寫到:“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這種權利在生活中重要,在愛情中更為重要。

拒絕,不是冷漠,不是傷害,相反適當的拒絕,是負責任的一種行為,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這種“負責”並不會讓人感覺到“寒冷”,反而在時間的驗證下可以感受到它的“溫度”。

為什麼部分人不願拒絕,或不敢拒絕?

一是,怕拒絕給對方帶來傷害。

二是,怕拒絕影響現有的氛圍。

然而實際上,往往因為不敢拒絕,所擔心拒絕帶來的影響,在沒拒絕之後影響的程度沒有降低反而在增加。

面對不喜歡人的追求要懂得“拒絕”,這種拒絕是對自己幸福的負責,同時也是對他人負責。因怕給對方帶來傷害,又無法給予對方想要的結果,最終往往會給對方造成更大的傷害。

同時,在婚姻中面對誘惑或某些可能會觸碰底線的問題時,也要懂得拒絕,這種拒絕是幸福最重要依託。

"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文丨卿心君悅

《邊城》,中國著名作家沈從文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被譽稱為鑲嵌在中國現代文學畫廊中“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在1999年6月入選《亞洲週刊》舉辦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排行榜”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在《邊城》中,沈從文除了對茶峒“愛與美”、“純與善”的描寫外,最觸動人心的就是作品中的兩段悲劇:翠翠母親及翠翠兩代人的愛情。

一部作品,兩代人的悲劇,不同的經歷,卻存在共同的問題。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女孩子的母親,老船伕的獨生女,十七年前同一個茶峒屯防軍人唱歌相熟後,很祕密的揹著那忠厚爸爸發生了曖昧關係。”這是在《邊城》中,開篇對翠翠母親悲劇起因的描寫。

翠翠母親與屯戍士兵“未婚先育”後,士兵便打算與翠翠母親私奔。對於屯戍士兵這個行為,沈從文在《邊城》中寫到:

“一個違悖了軍人的責任,一個卻必得離開孤獨的父親。”

看似為愛不顧一切,十分“勇敢”的行為,實際上卻是“怯弱”最直觀的一個表現。哈伯德說:“對付任何事,首要的一步是:能夠面對它”,這裡的“面對”,就是遇到問題時的“勇氣”,任何以逃避的方式面對問題,即便因此付出的代價再大,也不能被稱之為“勇氣”。

翠翠的母親經過慎重的考慮,最終還是沒有選擇與士兵私奔,許是擔心父親(渡船伕,翠翠的祖父)一人孤單,許是沒有鼓起私奔的勇氣。士兵得知翠翠母親無意私奔後,既然生不能相愛,死總能相聚,為愛服毒自殺。

屯戍士兵自殺後,渡船伕得知女兒與士兵的事情,沒有責怪女兒,也沒有說過一句重話,裝作“若無其事”,在這種氛圍下,翠翠的母親堅持到翠翠出生後,故意在溪邊喝了許多“冷水”死去。從此,翠翠與祖父相依為命。

這就是《邊城》開篇的第一個悲劇,在文中沒有過多的描述,然而在一筆帶過的情節中,卻留下了值得深思的啟示。

“勇氣”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是導致這個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

二人可以肯定是真的相愛,否則也不會出現不能同生,但願同死的悲劇。但是相愛的人未能走到一起,著實又很可悲。

部分人認為二人的悲劇源於當時社會環境所致,確實這是一部分原因,但更為根本的原因卻在於這兩個人自身。

愛情就是愛情,沒有堅定、脆弱之分,區別在於相愛的兩個人。席慕容說:“結婚不是從此只有兩個人面對面,結婚應該是兩個人牽手面對這個世界。”婚姻如此,愛情更是如此,若不能一同面對困難,又何談為愛情?又何談婚姻?

試想一下,若二人不這麼“怯弱”,有雙手相牽面對一切的“勇氣”,或許過程會很艱辛,但是未必不能擁有“同生”的幸福。

在當今社會,很多愛情破裂的原因也在於此,曾經都很相愛,最終因為種種問題(異地、物質條件、生活困難、家庭長輩的反對等)被逼分開,當失去愛情後抱怨愛情不夠堅定的時候,可曾想過自己在那段愛情中是否擁有面對一切的“勇氣”,或許這才是根本問題所在。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翠翠既是她那可憐的母親交把他的,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給一個可靠的人,手續清楚,他的事才算完結!翠翠應分交給誰,必須什麼樣的人才不委屈她?”這是在《邊城》一文中,渡船伕(翠翠祖父)對翠翠的婚事的擔憂。

翠翠的祖父是茶峒管理渡船的船伕,從二十歲開始便一直守在溪邊,隨著翠翠逐漸的長大,有時還會和爺爺爭做“渡船伕”的工作。

茶峒有一碼頭,掌管碼頭的人叫做順順,曾在辛亥革命時的陸軍四十九標做過什長,後因病回到家鄉茶峒經營船運,因其豪爽熱愛交友,且樂善好施為人仗義,在當地頗有名望,之所以由他掌管碼頭,也因於此。

順順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天保,二兒子叫儺送,天保為人豪爽豁達,極像其父,儺送眉清目秀,外表極為英俊,人稱“岳雲二老”。在順順的教育下,兄弟二人結實如虎且和氣親人,深受當地居民的尊重。

《邊城》中的第二個悲劇就在翠翠與天保、儺送三人間發生,天保與儺送兄弟二人都喜歡翠翠。

在文章中,天保最先向渡船伕表達對翠翠的愛意:

“老伯伯,你翠翠長得真標緻,像個觀音樣子。再過兩年,若我有閒空能留在茶峒照料家事,不必像老鴉成天到處飛,我一定每夜到這溪邊來為翠翠唱歌。”

但當時天保在表露愛意時又擔心翠翠不能照料家庭:

“翠翠太嬌了,我擔心她只宜於聽點茶峒人的歌聲,不能作茶峒女子做媳婦的一切正經事。我要個能聽我唱歌的有情人,卻更不能缺少個照料家務的好媳婦……”

也正是因為天保的話,渡船伕在欣喜中,又存在著擔憂:

“祖父溫習著那些出於一個年輕男子口中的真話,實在又愁又喜。翠翠若應當交把一個人,這個人是不是適宜於照料翠翠?當真交把了他,翠翠是不是願意?

其實,祖父對天保的為人是比較放心,但殊不知的是這時翠翠心中也早已有了喜愛的人,而這個人卻是天保的弟弟儺送。

翠翠與儺送的相識,源於一次端午節祖父帶她去城裡觀看龍舟比賽中,當時祖父將她一人扔在城中,趁龍舟比賽的空檔去問候替他看守渡船的朋友,怎知與其聊天時,朋友因貪酒而醉倒,善良且負責任的祖父不願撇下醉酒的朋友不管,因此無法與翠翠匯合,正在此時孤身一人的翠翠遇到了參加龍舟比賽的儺送。

那一次見面,儺送好意邀請她去家中等候祖父,但因為一些誤會讓翠翠認為他輕浮“侮辱”她,她罵他:“你個悖時砍腦殼的”,他輕笑著回覆:“怎麼,你那麼小小的還會罵人!……回頭水裡大魚來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直到後來翠翠才發現她誤會了他的好意,也知道這位男子便是名揚茶峒的儺送。就是這次短暫的相遇,在二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並逐漸偷偷的愛上了對方。

然而此時,翠翠的祖父並不知道翠翠的心理變化,一心想為她物色一門“恰當”的婚事,他不願曾經翠翠母親的悲劇重演,更希望翠翠未來可以幸福。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翠翠祖父對翠翠的愛,與現在絕大多數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一般無二的,父母在子女的婚事上總願意花費很多的心思,這份愛本沒有錯,只是有時父母對子女婚事上的“愛”超越一定限度時,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父母對子女的婚事“把關”並無過錯,但是所謂的“把關”應該是以經驗、經歷傳授為主,以指導、建議為輔,正常情況下不應強制約束或過多的干涉,更不建議以自己的擇偶標準去替換子女的擇偶標準。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下棋有下棋規矩,車是車路,馬是馬路,各有走法。大老(天保)若走的是車路,應當由大老爹爹作主,請了媒人來正正經經同我說。若走的是馬路,應當自己作主,站在渡口對溪高崖上,為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這是天保請楊馬兵向渡船伕試探能否將翠翠嫁給他後,渡船伕的回話。

又是一年一度端午節,在天保讓楊馬兵去試探翠翠祖父意見時(隱含的提親),儺送也邀請翠翠與祖父二人前往家中觀看龍舟比賽。在觀看龍舟比賽時,翠翠從旁人的口中得知中寨員外王團總以“碾房”為嫁妝正向儺送提親,而儺送對此事的看法是“不要碾房,要渡船”,在這裡所謂的“渡船”指的就是翠翠。

聽到這個消息,翠翠的內心陷入了矛盾之中,在《邊城》中對翠翠這時的心理有這樣的描述:

“小小心腔中充滿了一種說不分明的東西。是煩惱吧,不是!是憂愁吧,不是!是快樂吧,不,有什麼事情使這個女孩子快樂呢?是生氣了吧,——是的,她當真彷彿覺得自己是在生一個人的氣,又像是在生自己的氣。

這一刻的翠翠內心很迷茫,但實際上在此時,翠翠還是生自己的“氣”多一些,一方面她沒有像樣的類似於“碾房”的嫁妝,一旦心生比較難免會有一些“自卑”,另一方面她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與處理情感問題,尤其是處理“愛她的人與她愛的人”之間的事情(翠翠已得知天保的心事),然而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她在感情中缺少“勇氣”的表現。

而這時,翠翠的祖父正處於“半喜半憂”的狀態,喜的是不管是天保還是儺送他都很滿意,憂的二人之間如何選擇,在他看來關鍵在於翠翠的心意,雖能感受到翠翠偏向於儺送,但又沒有得到翠翠較明確的態度。在這種狀態下,他擔憂翠翠的結局會如同她母親一樣。

天保從楊馬兵那裡得知渡船伕的態度後,選擇走“車路”,徵得父親順順同意後,由順順派人前往翠翠家正式提親。

然而祖父因為不能確定翠翠真實的心意,為了翠翠的幸福,他又不能私自做主,由此只能選擇“含糊其辭”的拖延,正是翠翠的沒有“勇氣”的“怯弱”,讓祖父不得不“拖延”,從而導致了最終的“悲劇”。

實際上,在愛情中懂得“拒絕”,有助於在愛情中獲取幸福,同時懂得“拒絕”也是在愛情中必不可少的“勇氣”

畢淑敏曾在《行使拒絕權》中寫到:“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這種權利在生活中重要,在愛情中更為重要。

拒絕,不是冷漠,不是傷害,相反適當的拒絕,是負責任的一種行為,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這種“負責”並不會讓人感覺到“寒冷”,反而在時間的驗證下可以感受到它的“溫度”。

為什麼部分人不願拒絕,或不敢拒絕?

一是,怕拒絕給對方帶來傷害。

二是,怕拒絕影響現有的氛圍。

然而實際上,往往因為不敢拒絕,所擔心拒絕帶來的影響,在沒拒絕之後影響的程度沒有降低反而在增加。

面對不喜歡人的追求要懂得“拒絕”,這種拒絕是對自己幸福的負責,同時也是對他人負責。因怕給對方帶來傷害,又無法給予對方想要的結果,最終往往會給對方造成更大的傷害。

同時,在婚姻中面對誘惑或某些可能會觸碰底線的問題時,也要懂得拒絕,這種拒絕是幸福最重要依託。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拒絕”或許不太容易,它需要“勇氣”,但是出於對幸福負責,出於對愛情負責,出於對人生負責,出於對自己或他人負責,勇氣的“獲取”應該也不難,不是嗎?

在《邊城》中,翠翠恰好缺失了這一絲在愛情中必不可少的勇氣,成為後來“悲劇”發生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

"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文丨卿心君悅

《邊城》,中國著名作家沈從文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被譽稱為鑲嵌在中國現代文學畫廊中“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在1999年6月入選《亞洲週刊》舉辦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排行榜”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在《邊城》中,沈從文除了對茶峒“愛與美”、“純與善”的描寫外,最觸動人心的就是作品中的兩段悲劇:翠翠母親及翠翠兩代人的愛情。

一部作品,兩代人的悲劇,不同的經歷,卻存在共同的問題。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女孩子的母親,老船伕的獨生女,十七年前同一個茶峒屯防軍人唱歌相熟後,很祕密的揹著那忠厚爸爸發生了曖昧關係。”這是在《邊城》中,開篇對翠翠母親悲劇起因的描寫。

翠翠母親與屯戍士兵“未婚先育”後,士兵便打算與翠翠母親私奔。對於屯戍士兵這個行為,沈從文在《邊城》中寫到:

“一個違悖了軍人的責任,一個卻必得離開孤獨的父親。”

看似為愛不顧一切,十分“勇敢”的行為,實際上卻是“怯弱”最直觀的一個表現。哈伯德說:“對付任何事,首要的一步是:能夠面對它”,這裡的“面對”,就是遇到問題時的“勇氣”,任何以逃避的方式面對問題,即便因此付出的代價再大,也不能被稱之為“勇氣”。

翠翠的母親經過慎重的考慮,最終還是沒有選擇與士兵私奔,許是擔心父親(渡船伕,翠翠的祖父)一人孤單,許是沒有鼓起私奔的勇氣。士兵得知翠翠母親無意私奔後,既然生不能相愛,死總能相聚,為愛服毒自殺。

屯戍士兵自殺後,渡船伕得知女兒與士兵的事情,沒有責怪女兒,也沒有說過一句重話,裝作“若無其事”,在這種氛圍下,翠翠的母親堅持到翠翠出生後,故意在溪邊喝了許多“冷水”死去。從此,翠翠與祖父相依為命。

這就是《邊城》開篇的第一個悲劇,在文中沒有過多的描述,然而在一筆帶過的情節中,卻留下了值得深思的啟示。

“勇氣”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是導致這個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

二人可以肯定是真的相愛,否則也不會出現不能同生,但願同死的悲劇。但是相愛的人未能走到一起,著實又很可悲。

部分人認為二人的悲劇源於當時社會環境所致,確實這是一部分原因,但更為根本的原因卻在於這兩個人自身。

愛情就是愛情,沒有堅定、脆弱之分,區別在於相愛的兩個人。席慕容說:“結婚不是從此只有兩個人面對面,結婚應該是兩個人牽手面對這個世界。”婚姻如此,愛情更是如此,若不能一同面對困難,又何談為愛情?又何談婚姻?

試想一下,若二人不這麼“怯弱”,有雙手相牽面對一切的“勇氣”,或許過程會很艱辛,但是未必不能擁有“同生”的幸福。

在當今社會,很多愛情破裂的原因也在於此,曾經都很相愛,最終因為種種問題(異地、物質條件、生活困難、家庭長輩的反對等)被逼分開,當失去愛情後抱怨愛情不夠堅定的時候,可曾想過自己在那段愛情中是否擁有面對一切的“勇氣”,或許這才是根本問題所在。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翠翠既是她那可憐的母親交把他的,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給一個可靠的人,手續清楚,他的事才算完結!翠翠應分交給誰,必須什麼樣的人才不委屈她?”這是在《邊城》一文中,渡船伕(翠翠祖父)對翠翠的婚事的擔憂。

翠翠的祖父是茶峒管理渡船的船伕,從二十歲開始便一直守在溪邊,隨著翠翠逐漸的長大,有時還會和爺爺爭做“渡船伕”的工作。

茶峒有一碼頭,掌管碼頭的人叫做順順,曾在辛亥革命時的陸軍四十九標做過什長,後因病回到家鄉茶峒經營船運,因其豪爽熱愛交友,且樂善好施為人仗義,在當地頗有名望,之所以由他掌管碼頭,也因於此。

順順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天保,二兒子叫儺送,天保為人豪爽豁達,極像其父,儺送眉清目秀,外表極為英俊,人稱“岳雲二老”。在順順的教育下,兄弟二人結實如虎且和氣親人,深受當地居民的尊重。

《邊城》中的第二個悲劇就在翠翠與天保、儺送三人間發生,天保與儺送兄弟二人都喜歡翠翠。

在文章中,天保最先向渡船伕表達對翠翠的愛意:

“老伯伯,你翠翠長得真標緻,像個觀音樣子。再過兩年,若我有閒空能留在茶峒照料家事,不必像老鴉成天到處飛,我一定每夜到這溪邊來為翠翠唱歌。”

但當時天保在表露愛意時又擔心翠翠不能照料家庭:

“翠翠太嬌了,我擔心她只宜於聽點茶峒人的歌聲,不能作茶峒女子做媳婦的一切正經事。我要個能聽我唱歌的有情人,卻更不能缺少個照料家務的好媳婦……”

也正是因為天保的話,渡船伕在欣喜中,又存在著擔憂:

“祖父溫習著那些出於一個年輕男子口中的真話,實在又愁又喜。翠翠若應當交把一個人,這個人是不是適宜於照料翠翠?當真交把了他,翠翠是不是願意?

其實,祖父對天保的為人是比較放心,但殊不知的是這時翠翠心中也早已有了喜愛的人,而這個人卻是天保的弟弟儺送。

翠翠與儺送的相識,源於一次端午節祖父帶她去城裡觀看龍舟比賽中,當時祖父將她一人扔在城中,趁龍舟比賽的空檔去問候替他看守渡船的朋友,怎知與其聊天時,朋友因貪酒而醉倒,善良且負責任的祖父不願撇下醉酒的朋友不管,因此無法與翠翠匯合,正在此時孤身一人的翠翠遇到了參加龍舟比賽的儺送。

那一次見面,儺送好意邀請她去家中等候祖父,但因為一些誤會讓翠翠認為他輕浮“侮辱”她,她罵他:“你個悖時砍腦殼的”,他輕笑著回覆:“怎麼,你那麼小小的還會罵人!……回頭水裡大魚來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直到後來翠翠才發現她誤會了他的好意,也知道這位男子便是名揚茶峒的儺送。就是這次短暫的相遇,在二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並逐漸偷偷的愛上了對方。

然而此時,翠翠的祖父並不知道翠翠的心理變化,一心想為她物色一門“恰當”的婚事,他不願曾經翠翠母親的悲劇重演,更希望翠翠未來可以幸福。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翠翠祖父對翠翠的愛,與現在絕大多數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一般無二的,父母在子女的婚事上總願意花費很多的心思,這份愛本沒有錯,只是有時父母對子女婚事上的“愛”超越一定限度時,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父母對子女的婚事“把關”並無過錯,但是所謂的“把關”應該是以經驗、經歷傳授為主,以指導、建議為輔,正常情況下不應強制約束或過多的干涉,更不建議以自己的擇偶標準去替換子女的擇偶標準。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下棋有下棋規矩,車是車路,馬是馬路,各有走法。大老(天保)若走的是車路,應當由大老爹爹作主,請了媒人來正正經經同我說。若走的是馬路,應當自己作主,站在渡口對溪高崖上,為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這是天保請楊馬兵向渡船伕試探能否將翠翠嫁給他後,渡船伕的回話。

又是一年一度端午節,在天保讓楊馬兵去試探翠翠祖父意見時(隱含的提親),儺送也邀請翠翠與祖父二人前往家中觀看龍舟比賽。在觀看龍舟比賽時,翠翠從旁人的口中得知中寨員外王團總以“碾房”為嫁妝正向儺送提親,而儺送對此事的看法是“不要碾房,要渡船”,在這裡所謂的“渡船”指的就是翠翠。

聽到這個消息,翠翠的內心陷入了矛盾之中,在《邊城》中對翠翠這時的心理有這樣的描述:

“小小心腔中充滿了一種說不分明的東西。是煩惱吧,不是!是憂愁吧,不是!是快樂吧,不,有什麼事情使這個女孩子快樂呢?是生氣了吧,——是的,她當真彷彿覺得自己是在生一個人的氣,又像是在生自己的氣。

這一刻的翠翠內心很迷茫,但實際上在此時,翠翠還是生自己的“氣”多一些,一方面她沒有像樣的類似於“碾房”的嫁妝,一旦心生比較難免會有一些“自卑”,另一方面她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與處理情感問題,尤其是處理“愛她的人與她愛的人”之間的事情(翠翠已得知天保的心事),然而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她在感情中缺少“勇氣”的表現。

而這時,翠翠的祖父正處於“半喜半憂”的狀態,喜的是不管是天保還是儺送他都很滿意,憂的二人之間如何選擇,在他看來關鍵在於翠翠的心意,雖能感受到翠翠偏向於儺送,但又沒有得到翠翠較明確的態度。在這種狀態下,他擔憂翠翠的結局會如同她母親一樣。

天保從楊馬兵那裡得知渡船伕的態度後,選擇走“車路”,徵得父親順順同意後,由順順派人前往翠翠家正式提親。

然而祖父因為不能確定翠翠真實的心意,為了翠翠的幸福,他又不能私自做主,由此只能選擇“含糊其辭”的拖延,正是翠翠的沒有“勇氣”的“怯弱”,讓祖父不得不“拖延”,從而導致了最終的“悲劇”。

實際上,在愛情中懂得“拒絕”,有助於在愛情中獲取幸福,同時懂得“拒絕”也是在愛情中必不可少的“勇氣”

畢淑敏曾在《行使拒絕權》中寫到:“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這種權利在生活中重要,在愛情中更為重要。

拒絕,不是冷漠,不是傷害,相反適當的拒絕,是負責任的一種行為,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這種“負責”並不會讓人感覺到“寒冷”,反而在時間的驗證下可以感受到它的“溫度”。

為什麼部分人不願拒絕,或不敢拒絕?

一是,怕拒絕給對方帶來傷害。

二是,怕拒絕影響現有的氛圍。

然而實際上,往往因為不敢拒絕,所擔心拒絕帶來的影響,在沒拒絕之後影響的程度沒有降低反而在增加。

面對不喜歡人的追求要懂得“拒絕”,這種拒絕是對自己幸福的負責,同時也是對他人負責。因怕給對方帶來傷害,又無法給予對方想要的結果,最終往往會給對方造成更大的傷害。

同時,在婚姻中面對誘惑或某些可能會觸碰底線的問題時,也要懂得拒絕,這種拒絕是幸福最重要依託。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拒絕”或許不太容易,它需要“勇氣”,但是出於對幸福負責,出於對愛情負責,出於對人生負責,出於對自己或他人負責,勇氣的“獲取”應該也不難,不是嗎?

在《邊城》中,翠翠恰好缺失了這一絲在愛情中必不可少的勇氣,成為後來“悲劇”發生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我想弄渡船是很好的。只是老的為人彎彎曲曲,不索利,大老(天保)是他弄死的。”這是儺送在天保死後,對他人提及自己想法的話語。

天保提親不久,儺送找到天保並向其坦露自己也深愛翠翠的心事,在風氣淳樸的茶峒,性情豪爽的兩兄弟並未因此事“大打出手”,也沒有“情人相讓”。

經過冷靜的交流後,二人做出了決定:天保走的“車路”如果沒有成功,兄弟二人就一同走“馬路”(起初天保想,若“車路”不通便要放棄。儺送不同意天保的想法,想由他一人替代天保與自己一同走“馬路”,後來天保與儺送經過溝通,二人決定各自走“馬路”)。

在當晚,儺送第一天走“馬路”,為翠翠唱“情歌”的時候,天保就自知沒有希望,選擇放棄翠翠,乘船離開茶峒下辰州,在途中茨灘遇難身亡。

聽聞天保發生“意外”後,渡船伕前往順順家探聽消息,順順看到渡船伕告知他天保曾經“提親”一事作廢,在期間順順言行一如往常,但氛圍中卻隱隱可以感受到一種難以言明的“冷淡”,這種莫名的“冷淡”在渡船伕與儺送後續交往中也可以明顯感受的到。

隨後不久,中寨王團總派人前往順順家問詢女兒與儺送的婚事,順順轉問二兒子儺送自己的意見時,得到儺送的答覆:

“爸爸,你以為這事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個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應了。若果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過些日子再說它吧。我尚不知道我應當得座碾坊,還應當得一隻渡船;因為我命裡或只許我撐個渡船!

其實,這個時候在順順與儺送的心中,天保的死有一部分的原因已怪罪於渡船伕,認為是他“含糊”與“拖延”造成了這種悲劇,因此才會有順順與儺送對渡船伕莫名的“冷淡”,也因此讓儺送不知如何去面對與翠翠的愛情。

"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文丨卿心君悅

《邊城》,中國著名作家沈從文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被譽稱為鑲嵌在中國現代文學畫廊中“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在1999年6月入選《亞洲週刊》舉辦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排行榜”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在《邊城》中,沈從文除了對茶峒“愛與美”、“純與善”的描寫外,最觸動人心的就是作品中的兩段悲劇:翠翠母親及翠翠兩代人的愛情。

一部作品,兩代人的悲劇,不同的經歷,卻存在共同的問題。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女孩子的母親,老船伕的獨生女,十七年前同一個茶峒屯防軍人唱歌相熟後,很祕密的揹著那忠厚爸爸發生了曖昧關係。”這是在《邊城》中,開篇對翠翠母親悲劇起因的描寫。

翠翠母親與屯戍士兵“未婚先育”後,士兵便打算與翠翠母親私奔。對於屯戍士兵這個行為,沈從文在《邊城》中寫到:

“一個違悖了軍人的責任,一個卻必得離開孤獨的父親。”

看似為愛不顧一切,十分“勇敢”的行為,實際上卻是“怯弱”最直觀的一個表現。哈伯德說:“對付任何事,首要的一步是:能夠面對它”,這裡的“面對”,就是遇到問題時的“勇氣”,任何以逃避的方式面對問題,即便因此付出的代價再大,也不能被稱之為“勇氣”。

翠翠的母親經過慎重的考慮,最終還是沒有選擇與士兵私奔,許是擔心父親(渡船伕,翠翠的祖父)一人孤單,許是沒有鼓起私奔的勇氣。士兵得知翠翠母親無意私奔後,既然生不能相愛,死總能相聚,為愛服毒自殺。

屯戍士兵自殺後,渡船伕得知女兒與士兵的事情,沒有責怪女兒,也沒有說過一句重話,裝作“若無其事”,在這種氛圍下,翠翠的母親堅持到翠翠出生後,故意在溪邊喝了許多“冷水”死去。從此,翠翠與祖父相依為命。

這就是《邊城》開篇的第一個悲劇,在文中沒有過多的描述,然而在一筆帶過的情節中,卻留下了值得深思的啟示。

“勇氣”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是導致這個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

二人可以肯定是真的相愛,否則也不會出現不能同生,但願同死的悲劇。但是相愛的人未能走到一起,著實又很可悲。

部分人認為二人的悲劇源於當時社會環境所致,確實這是一部分原因,但更為根本的原因卻在於這兩個人自身。

愛情就是愛情,沒有堅定、脆弱之分,區別在於相愛的兩個人。席慕容說:“結婚不是從此只有兩個人面對面,結婚應該是兩個人牽手面對這個世界。”婚姻如此,愛情更是如此,若不能一同面對困難,又何談為愛情?又何談婚姻?

試想一下,若二人不這麼“怯弱”,有雙手相牽面對一切的“勇氣”,或許過程會很艱辛,但是未必不能擁有“同生”的幸福。

在當今社會,很多愛情破裂的原因也在於此,曾經都很相愛,最終因為種種問題(異地、物質條件、生活困難、家庭長輩的反對等)被逼分開,當失去愛情後抱怨愛情不夠堅定的時候,可曾想過自己在那段愛情中是否擁有面對一切的“勇氣”,或許這才是根本問題所在。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翠翠既是她那可憐的母親交把他的,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給一個可靠的人,手續清楚,他的事才算完結!翠翠應分交給誰,必須什麼樣的人才不委屈她?”這是在《邊城》一文中,渡船伕(翠翠祖父)對翠翠的婚事的擔憂。

翠翠的祖父是茶峒管理渡船的船伕,從二十歲開始便一直守在溪邊,隨著翠翠逐漸的長大,有時還會和爺爺爭做“渡船伕”的工作。

茶峒有一碼頭,掌管碼頭的人叫做順順,曾在辛亥革命時的陸軍四十九標做過什長,後因病回到家鄉茶峒經營船運,因其豪爽熱愛交友,且樂善好施為人仗義,在當地頗有名望,之所以由他掌管碼頭,也因於此。

順順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天保,二兒子叫儺送,天保為人豪爽豁達,極像其父,儺送眉清目秀,外表極為英俊,人稱“岳雲二老”。在順順的教育下,兄弟二人結實如虎且和氣親人,深受當地居民的尊重。

《邊城》中的第二個悲劇就在翠翠與天保、儺送三人間發生,天保與儺送兄弟二人都喜歡翠翠。

在文章中,天保最先向渡船伕表達對翠翠的愛意:

“老伯伯,你翠翠長得真標緻,像個觀音樣子。再過兩年,若我有閒空能留在茶峒照料家事,不必像老鴉成天到處飛,我一定每夜到這溪邊來為翠翠唱歌。”

但當時天保在表露愛意時又擔心翠翠不能照料家庭:

“翠翠太嬌了,我擔心她只宜於聽點茶峒人的歌聲,不能作茶峒女子做媳婦的一切正經事。我要個能聽我唱歌的有情人,卻更不能缺少個照料家務的好媳婦……”

也正是因為天保的話,渡船伕在欣喜中,又存在著擔憂:

“祖父溫習著那些出於一個年輕男子口中的真話,實在又愁又喜。翠翠若應當交把一個人,這個人是不是適宜於照料翠翠?當真交把了他,翠翠是不是願意?

其實,祖父對天保的為人是比較放心,但殊不知的是這時翠翠心中也早已有了喜愛的人,而這個人卻是天保的弟弟儺送。

翠翠與儺送的相識,源於一次端午節祖父帶她去城裡觀看龍舟比賽中,當時祖父將她一人扔在城中,趁龍舟比賽的空檔去問候替他看守渡船的朋友,怎知與其聊天時,朋友因貪酒而醉倒,善良且負責任的祖父不願撇下醉酒的朋友不管,因此無法與翠翠匯合,正在此時孤身一人的翠翠遇到了參加龍舟比賽的儺送。

那一次見面,儺送好意邀請她去家中等候祖父,但因為一些誤會讓翠翠認為他輕浮“侮辱”她,她罵他:“你個悖時砍腦殼的”,他輕笑著回覆:“怎麼,你那麼小小的還會罵人!……回頭水裡大魚來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直到後來翠翠才發現她誤會了他的好意,也知道這位男子便是名揚茶峒的儺送。就是這次短暫的相遇,在二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並逐漸偷偷的愛上了對方。

然而此時,翠翠的祖父並不知道翠翠的心理變化,一心想為她物色一門“恰當”的婚事,他不願曾經翠翠母親的悲劇重演,更希望翠翠未來可以幸福。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翠翠祖父對翠翠的愛,與現在絕大多數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一般無二的,父母在子女的婚事上總願意花費很多的心思,這份愛本沒有錯,只是有時父母對子女婚事上的“愛”超越一定限度時,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父母對子女的婚事“把關”並無過錯,但是所謂的“把關”應該是以經驗、經歷傳授為主,以指導、建議為輔,正常情況下不應強制約束或過多的干涉,更不建議以自己的擇偶標準去替換子女的擇偶標準。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下棋有下棋規矩,車是車路,馬是馬路,各有走法。大老(天保)若走的是車路,應當由大老爹爹作主,請了媒人來正正經經同我說。若走的是馬路,應當自己作主,站在渡口對溪高崖上,為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這是天保請楊馬兵向渡船伕試探能否將翠翠嫁給他後,渡船伕的回話。

又是一年一度端午節,在天保讓楊馬兵去試探翠翠祖父意見時(隱含的提親),儺送也邀請翠翠與祖父二人前往家中觀看龍舟比賽。在觀看龍舟比賽時,翠翠從旁人的口中得知中寨員外王團總以“碾房”為嫁妝正向儺送提親,而儺送對此事的看法是“不要碾房,要渡船”,在這裡所謂的“渡船”指的就是翠翠。

聽到這個消息,翠翠的內心陷入了矛盾之中,在《邊城》中對翠翠這時的心理有這樣的描述:

“小小心腔中充滿了一種說不分明的東西。是煩惱吧,不是!是憂愁吧,不是!是快樂吧,不,有什麼事情使這個女孩子快樂呢?是生氣了吧,——是的,她當真彷彿覺得自己是在生一個人的氣,又像是在生自己的氣。

這一刻的翠翠內心很迷茫,但實際上在此時,翠翠還是生自己的“氣”多一些,一方面她沒有像樣的類似於“碾房”的嫁妝,一旦心生比較難免會有一些“自卑”,另一方面她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與處理情感問題,尤其是處理“愛她的人與她愛的人”之間的事情(翠翠已得知天保的心事),然而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她在感情中缺少“勇氣”的表現。

而這時,翠翠的祖父正處於“半喜半憂”的狀態,喜的是不管是天保還是儺送他都很滿意,憂的二人之間如何選擇,在他看來關鍵在於翠翠的心意,雖能感受到翠翠偏向於儺送,但又沒有得到翠翠較明確的態度。在這種狀態下,他擔憂翠翠的結局會如同她母親一樣。

天保從楊馬兵那裡得知渡船伕的態度後,選擇走“車路”,徵得父親順順同意後,由順順派人前往翠翠家正式提親。

然而祖父因為不能確定翠翠真實的心意,為了翠翠的幸福,他又不能私自做主,由此只能選擇“含糊其辭”的拖延,正是翠翠的沒有“勇氣”的“怯弱”,讓祖父不得不“拖延”,從而導致了最終的“悲劇”。

實際上,在愛情中懂得“拒絕”,有助於在愛情中獲取幸福,同時懂得“拒絕”也是在愛情中必不可少的“勇氣”

畢淑敏曾在《行使拒絕權》中寫到:“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這種權利在生活中重要,在愛情中更為重要。

拒絕,不是冷漠,不是傷害,相反適當的拒絕,是負責任的一種行為,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這種“負責”並不會讓人感覺到“寒冷”,反而在時間的驗證下可以感受到它的“溫度”。

為什麼部分人不願拒絕,或不敢拒絕?

一是,怕拒絕給對方帶來傷害。

二是,怕拒絕影響現有的氛圍。

然而實際上,往往因為不敢拒絕,所擔心拒絕帶來的影響,在沒拒絕之後影響的程度沒有降低反而在增加。

面對不喜歡人的追求要懂得“拒絕”,這種拒絕是對自己幸福的負責,同時也是對他人負責。因怕給對方帶來傷害,又無法給予對方想要的結果,最終往往會給對方造成更大的傷害。

同時,在婚姻中面對誘惑或某些可能會觸碰底線的問題時,也要懂得拒絕,這種拒絕是幸福最重要依託。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拒絕”或許不太容易,它需要“勇氣”,但是出於對幸福負責,出於對愛情負責,出於對人生負責,出於對自己或他人負責,勇氣的“獲取”應該也不難,不是嗎?

在《邊城》中,翠翠恰好缺失了這一絲在愛情中必不可少的勇氣,成為後來“悲劇”發生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我想弄渡船是很好的。只是老的為人彎彎曲曲,不索利,大老(天保)是他弄死的。”這是儺送在天保死後,對他人提及自己想法的話語。

天保提親不久,儺送找到天保並向其坦露自己也深愛翠翠的心事,在風氣淳樸的茶峒,性情豪爽的兩兄弟並未因此事“大打出手”,也沒有“情人相讓”。

經過冷靜的交流後,二人做出了決定:天保走的“車路”如果沒有成功,兄弟二人就一同走“馬路”(起初天保想,若“車路”不通便要放棄。儺送不同意天保的想法,想由他一人替代天保與自己一同走“馬路”,後來天保與儺送經過溝通,二人決定各自走“馬路”)。

在當晚,儺送第一天走“馬路”,為翠翠唱“情歌”的時候,天保就自知沒有希望,選擇放棄翠翠,乘船離開茶峒下辰州,在途中茨灘遇難身亡。

聽聞天保發生“意外”後,渡船伕前往順順家探聽消息,順順看到渡船伕告知他天保曾經“提親”一事作廢,在期間順順言行一如往常,但氛圍中卻隱隱可以感受到一種難以言明的“冷淡”,這種莫名的“冷淡”在渡船伕與儺送後續交往中也可以明顯感受的到。

隨後不久,中寨王團總派人前往順順家問詢女兒與儺送的婚事,順順轉問二兒子儺送自己的意見時,得到儺送的答覆:

“爸爸,你以為這事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個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應了。若果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過些日子再說它吧。我尚不知道我應當得座碾坊,還應當得一隻渡船;因為我命裡或只許我撐個渡船!

其實,這個時候在順順與儺送的心中,天保的死有一部分的原因已怪罪於渡船伕,認為是他“含糊”與“拖延”造成了這種悲劇,因此才會有順順與儺送對渡船伕莫名的“冷淡”,也因此讓儺送不知如何去面對與翠翠的愛情。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實際上,渡船伕承受的這種“敵意”,一部分確實有自己的問題(一些問題處理的卻有不妥),然而更多的問題卻在於翠翠,正是因為渡船伕對翠翠的“愛”,他才承受了本不該承受的“敵意”,這種“敵意”讓他“有一點憤憤不平,有一點氣惱”,最後這些“不平”、“氣擾”以及對翠翠的“愛”,讓渡船伕在雷雨的夜中死去。而在這期間,身受“情感困擾”的儺送也無奈的離開了茶峒前往桃源。

天保與渡船伕的死,儺送的出走,孤獨一人的翠翠就是《邊城》中情感最大的悲劇。如果說不懂“拒絕”是導致悲劇的一大因素,那另一大因素應該就是不懂得“接受”。“接受”意味著要直面自己的內心與情感。試想若翠翠懂得“接受”,能正視自己對儺送的愛,敢於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許最終未必會有這種悲劇。

如果說懂得“拒絕”是在愛情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勇氣”,那麼另一種“勇氣”就是懂得“接受”

在愛情中“接受”不是盲目的接納,也不是單純的順從,而是在慎重考慮下對內心情感的正視與表達。

在導致愛情悲劇的原因中,一部分原因就是不懂得“接受”,往往錯過的愛情,最終成為遺憾的愛情,都是最初不能及時的“接受”。

威爾克斯說:“愛不是感覺,而是行動”,不把所謂的感覺付諸於行動,愛很容易在不經意間悄悄的溜走,這就需要在面對愛情時擁有“接受”的勇氣。

但是這種勇氣卻要有一定的限制,就像卡明斯說的:“對待愛情應該比對其他任何事都更謹慎”,只有在謹慎考慮之下產生的“勇氣”,才是恰好的勇氣。這中間看似存在一定的矛盾,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要知道謹慎未必都是“拖延”。

沈從文在《邊城》的結尾很是意味深長的寫到:

“這個人(儺送)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最終會回來嗎,或許皆有可能。

若有一天,這個人真的回來了。

若有一天,她真的獲取了幸福。

那一天,很有可能是因為二人由心懂得了“勇氣”的意義。

"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文丨卿心君悅

《邊城》,中國著名作家沈從文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被譽稱為鑲嵌在中國現代文學畫廊中“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在1999年6月入選《亞洲週刊》舉辦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排行榜”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在《邊城》中,沈從文除了對茶峒“愛與美”、“純與善”的描寫外,最觸動人心的就是作品中的兩段悲劇:翠翠母親及翠翠兩代人的愛情。

一部作品,兩代人的悲劇,不同的經歷,卻存在共同的問題。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女孩子的母親,老船伕的獨生女,十七年前同一個茶峒屯防軍人唱歌相熟後,很祕密的揹著那忠厚爸爸發生了曖昧關係。”這是在《邊城》中,開篇對翠翠母親悲劇起因的描寫。

翠翠母親與屯戍士兵“未婚先育”後,士兵便打算與翠翠母親私奔。對於屯戍士兵這個行為,沈從文在《邊城》中寫到:

“一個違悖了軍人的責任,一個卻必得離開孤獨的父親。”

看似為愛不顧一切,十分“勇敢”的行為,實際上卻是“怯弱”最直觀的一個表現。哈伯德說:“對付任何事,首要的一步是:能夠面對它”,這裡的“面對”,就是遇到問題時的“勇氣”,任何以逃避的方式面對問題,即便因此付出的代價再大,也不能被稱之為“勇氣”。

翠翠的母親經過慎重的考慮,最終還是沒有選擇與士兵私奔,許是擔心父親(渡船伕,翠翠的祖父)一人孤單,許是沒有鼓起私奔的勇氣。士兵得知翠翠母親無意私奔後,既然生不能相愛,死總能相聚,為愛服毒自殺。

屯戍士兵自殺後,渡船伕得知女兒與士兵的事情,沒有責怪女兒,也沒有說過一句重話,裝作“若無其事”,在這種氛圍下,翠翠的母親堅持到翠翠出生後,故意在溪邊喝了許多“冷水”死去。從此,翠翠與祖父相依為命。

這就是《邊城》開篇的第一個悲劇,在文中沒有過多的描述,然而在一筆帶過的情節中,卻留下了值得深思的啟示。

“勇氣”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是導致這個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

二人可以肯定是真的相愛,否則也不會出現不能同生,但願同死的悲劇。但是相愛的人未能走到一起,著實又很可悲。

部分人認為二人的悲劇源於當時社會環境所致,確實這是一部分原因,但更為根本的原因卻在於這兩個人自身。

愛情就是愛情,沒有堅定、脆弱之分,區別在於相愛的兩個人。席慕容說:“結婚不是從此只有兩個人面對面,結婚應該是兩個人牽手面對這個世界。”婚姻如此,愛情更是如此,若不能一同面對困難,又何談為愛情?又何談婚姻?

試想一下,若二人不這麼“怯弱”,有雙手相牽面對一切的“勇氣”,或許過程會很艱辛,但是未必不能擁有“同生”的幸福。

在當今社會,很多愛情破裂的原因也在於此,曾經都很相愛,最終因為種種問題(異地、物質條件、生活困難、家庭長輩的反對等)被逼分開,當失去愛情後抱怨愛情不夠堅定的時候,可曾想過自己在那段愛情中是否擁有面對一切的“勇氣”,或許這才是根本問題所在。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翠翠既是她那可憐的母親交把他的,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給一個可靠的人,手續清楚,他的事才算完結!翠翠應分交給誰,必須什麼樣的人才不委屈她?”這是在《邊城》一文中,渡船伕(翠翠祖父)對翠翠的婚事的擔憂。

翠翠的祖父是茶峒管理渡船的船伕,從二十歲開始便一直守在溪邊,隨著翠翠逐漸的長大,有時還會和爺爺爭做“渡船伕”的工作。

茶峒有一碼頭,掌管碼頭的人叫做順順,曾在辛亥革命時的陸軍四十九標做過什長,後因病回到家鄉茶峒經營船運,因其豪爽熱愛交友,且樂善好施為人仗義,在當地頗有名望,之所以由他掌管碼頭,也因於此。

順順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天保,二兒子叫儺送,天保為人豪爽豁達,極像其父,儺送眉清目秀,外表極為英俊,人稱“岳雲二老”。在順順的教育下,兄弟二人結實如虎且和氣親人,深受當地居民的尊重。

《邊城》中的第二個悲劇就在翠翠與天保、儺送三人間發生,天保與儺送兄弟二人都喜歡翠翠。

在文章中,天保最先向渡船伕表達對翠翠的愛意:

“老伯伯,你翠翠長得真標緻,像個觀音樣子。再過兩年,若我有閒空能留在茶峒照料家事,不必像老鴉成天到處飛,我一定每夜到這溪邊來為翠翠唱歌。”

但當時天保在表露愛意時又擔心翠翠不能照料家庭:

“翠翠太嬌了,我擔心她只宜於聽點茶峒人的歌聲,不能作茶峒女子做媳婦的一切正經事。我要個能聽我唱歌的有情人,卻更不能缺少個照料家務的好媳婦……”

也正是因為天保的話,渡船伕在欣喜中,又存在著擔憂:

“祖父溫習著那些出於一個年輕男子口中的真話,實在又愁又喜。翠翠若應當交把一個人,這個人是不是適宜於照料翠翠?當真交把了他,翠翠是不是願意?

其實,祖父對天保的為人是比較放心,但殊不知的是這時翠翠心中也早已有了喜愛的人,而這個人卻是天保的弟弟儺送。

翠翠與儺送的相識,源於一次端午節祖父帶她去城裡觀看龍舟比賽中,當時祖父將她一人扔在城中,趁龍舟比賽的空檔去問候替他看守渡船的朋友,怎知與其聊天時,朋友因貪酒而醉倒,善良且負責任的祖父不願撇下醉酒的朋友不管,因此無法與翠翠匯合,正在此時孤身一人的翠翠遇到了參加龍舟比賽的儺送。

那一次見面,儺送好意邀請她去家中等候祖父,但因為一些誤會讓翠翠認為他輕浮“侮辱”她,她罵他:“你個悖時砍腦殼的”,他輕笑著回覆:“怎麼,你那麼小小的還會罵人!……回頭水裡大魚來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直到後來翠翠才發現她誤會了他的好意,也知道這位男子便是名揚茶峒的儺送。就是這次短暫的相遇,在二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並逐漸偷偷的愛上了對方。

然而此時,翠翠的祖父並不知道翠翠的心理變化,一心想為她物色一門“恰當”的婚事,他不願曾經翠翠母親的悲劇重演,更希望翠翠未來可以幸福。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翠翠祖父對翠翠的愛,與現在絕大多數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一般無二的,父母在子女的婚事上總願意花費很多的心思,這份愛本沒有錯,只是有時父母對子女婚事上的“愛”超越一定限度時,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父母對子女的婚事“把關”並無過錯,但是所謂的“把關”應該是以經驗、經歷傳授為主,以指導、建議為輔,正常情況下不應強制約束或過多的干涉,更不建議以自己的擇偶標準去替換子女的擇偶標準。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下棋有下棋規矩,車是車路,馬是馬路,各有走法。大老(天保)若走的是車路,應當由大老爹爹作主,請了媒人來正正經經同我說。若走的是馬路,應當自己作主,站在渡口對溪高崖上,為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這是天保請楊馬兵向渡船伕試探能否將翠翠嫁給他後,渡船伕的回話。

又是一年一度端午節,在天保讓楊馬兵去試探翠翠祖父意見時(隱含的提親),儺送也邀請翠翠與祖父二人前往家中觀看龍舟比賽。在觀看龍舟比賽時,翠翠從旁人的口中得知中寨員外王團總以“碾房”為嫁妝正向儺送提親,而儺送對此事的看法是“不要碾房,要渡船”,在這裡所謂的“渡船”指的就是翠翠。

聽到這個消息,翠翠的內心陷入了矛盾之中,在《邊城》中對翠翠這時的心理有這樣的描述:

“小小心腔中充滿了一種說不分明的東西。是煩惱吧,不是!是憂愁吧,不是!是快樂吧,不,有什麼事情使這個女孩子快樂呢?是生氣了吧,——是的,她當真彷彿覺得自己是在生一個人的氣,又像是在生自己的氣。

這一刻的翠翠內心很迷茫,但實際上在此時,翠翠還是生自己的“氣”多一些,一方面她沒有像樣的類似於“碾房”的嫁妝,一旦心生比較難免會有一些“自卑”,另一方面她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與處理情感問題,尤其是處理“愛她的人與她愛的人”之間的事情(翠翠已得知天保的心事),然而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她在感情中缺少“勇氣”的表現。

而這時,翠翠的祖父正處於“半喜半憂”的狀態,喜的是不管是天保還是儺送他都很滿意,憂的二人之間如何選擇,在他看來關鍵在於翠翠的心意,雖能感受到翠翠偏向於儺送,但又沒有得到翠翠較明確的態度。在這種狀態下,他擔憂翠翠的結局會如同她母親一樣。

天保從楊馬兵那裡得知渡船伕的態度後,選擇走“車路”,徵得父親順順同意後,由順順派人前往翠翠家正式提親。

然而祖父因為不能確定翠翠真實的心意,為了翠翠的幸福,他又不能私自做主,由此只能選擇“含糊其辭”的拖延,正是翠翠的沒有“勇氣”的“怯弱”,讓祖父不得不“拖延”,從而導致了最終的“悲劇”。

實際上,在愛情中懂得“拒絕”,有助於在愛情中獲取幸福,同時懂得“拒絕”也是在愛情中必不可少的“勇氣”

畢淑敏曾在《行使拒絕權》中寫到:“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這種權利在生活中重要,在愛情中更為重要。

拒絕,不是冷漠,不是傷害,相反適當的拒絕,是負責任的一種行為,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這種“負責”並不會讓人感覺到“寒冷”,反而在時間的驗證下可以感受到它的“溫度”。

為什麼部分人不願拒絕,或不敢拒絕?

一是,怕拒絕給對方帶來傷害。

二是,怕拒絕影響現有的氛圍。

然而實際上,往往因為不敢拒絕,所擔心拒絕帶來的影響,在沒拒絕之後影響的程度沒有降低反而在增加。

面對不喜歡人的追求要懂得“拒絕”,這種拒絕是對自己幸福的負責,同時也是對他人負責。因怕給對方帶來傷害,又無法給予對方想要的結果,最終往往會給對方造成更大的傷害。

同時,在婚姻中面對誘惑或某些可能會觸碰底線的問題時,也要懂得拒絕,這種拒絕是幸福最重要依託。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拒絕”或許不太容易,它需要“勇氣”,但是出於對幸福負責,出於對愛情負責,出於對人生負責,出於對自己或他人負責,勇氣的“獲取”應該也不難,不是嗎?

在《邊城》中,翠翠恰好缺失了這一絲在愛情中必不可少的勇氣,成為後來“悲劇”發生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我想弄渡船是很好的。只是老的為人彎彎曲曲,不索利,大老(天保)是他弄死的。”這是儺送在天保死後,對他人提及自己想法的話語。

天保提親不久,儺送找到天保並向其坦露自己也深愛翠翠的心事,在風氣淳樸的茶峒,性情豪爽的兩兄弟並未因此事“大打出手”,也沒有“情人相讓”。

經過冷靜的交流後,二人做出了決定:天保走的“車路”如果沒有成功,兄弟二人就一同走“馬路”(起初天保想,若“車路”不通便要放棄。儺送不同意天保的想法,想由他一人替代天保與自己一同走“馬路”,後來天保與儺送經過溝通,二人決定各自走“馬路”)。

在當晚,儺送第一天走“馬路”,為翠翠唱“情歌”的時候,天保就自知沒有希望,選擇放棄翠翠,乘船離開茶峒下辰州,在途中茨灘遇難身亡。

聽聞天保發生“意外”後,渡船伕前往順順家探聽消息,順順看到渡船伕告知他天保曾經“提親”一事作廢,在期間順順言行一如往常,但氛圍中卻隱隱可以感受到一種難以言明的“冷淡”,這種莫名的“冷淡”在渡船伕與儺送後續交往中也可以明顯感受的到。

隨後不久,中寨王團總派人前往順順家問詢女兒與儺送的婚事,順順轉問二兒子儺送自己的意見時,得到儺送的答覆:

“爸爸,你以為這事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個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應了。若果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過些日子再說它吧。我尚不知道我應當得座碾坊,還應當得一隻渡船;因為我命裡或只許我撐個渡船!

其實,這個時候在順順與儺送的心中,天保的死有一部分的原因已怪罪於渡船伕,認為是他“含糊”與“拖延”造成了這種悲劇,因此才會有順順與儺送對渡船伕莫名的“冷淡”,也因此讓儺送不知如何去面對與翠翠的愛情。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實際上,渡船伕承受的這種“敵意”,一部分確實有自己的問題(一些問題處理的卻有不妥),然而更多的問題卻在於翠翠,正是因為渡船伕對翠翠的“愛”,他才承受了本不該承受的“敵意”,這種“敵意”讓他“有一點憤憤不平,有一點氣惱”,最後這些“不平”、“氣擾”以及對翠翠的“愛”,讓渡船伕在雷雨的夜中死去。而在這期間,身受“情感困擾”的儺送也無奈的離開了茶峒前往桃源。

天保與渡船伕的死,儺送的出走,孤獨一人的翠翠就是《邊城》中情感最大的悲劇。如果說不懂“拒絕”是導致悲劇的一大因素,那另一大因素應該就是不懂得“接受”。“接受”意味著要直面自己的內心與情感。試想若翠翠懂得“接受”,能正視自己對儺送的愛,敢於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許最終未必會有這種悲劇。

如果說懂得“拒絕”是在愛情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勇氣”,那麼另一種“勇氣”就是懂得“接受”

在愛情中“接受”不是盲目的接納,也不是單純的順從,而是在慎重考慮下對內心情感的正視與表達。

在導致愛情悲劇的原因中,一部分原因就是不懂得“接受”,往往錯過的愛情,最終成為遺憾的愛情,都是最初不能及時的“接受”。

威爾克斯說:“愛不是感覺,而是行動”,不把所謂的感覺付諸於行動,愛很容易在不經意間悄悄的溜走,這就需要在面對愛情時擁有“接受”的勇氣。

但是這種勇氣卻要有一定的限制,就像卡明斯說的:“對待愛情應該比對其他任何事都更謹慎”,只有在謹慎考慮之下產生的“勇氣”,才是恰好的勇氣。這中間看似存在一定的矛盾,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要知道謹慎未必都是“拖延”。

沈從文在《邊城》的結尾很是意味深長的寫到:

“這個人(儺送)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最終會回來嗎,或許皆有可能。

若有一天,這個人真的回來了。

若有一天,她真的獲取了幸福。

那一天,很有可能是因為二人由心懂得了“勇氣”的意義。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悲劇啟示,幸福愛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勇氣

卿心君悅,頭條原創作者,知名情感博主。用文字溫暖你,我。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