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晚,在新播出的《極限挑戰》第五季中,老嘉賓孫紅雷驚喜迴歸。本以為孫紅雷迴歸後“極限三傻”再度合體能夠拉動本季《極限挑戰》的收視率,但結果似乎未能盡如人意。據CSM55城數據顯示,已經播出了八期的《極限挑戰》第五季平均收視率為1.62%,而孫紅雷迴歸的第八期節目收視率為1.56%,未達平均收視率。如今綜N代已經成為了綜藝市場中的常態,除了《極限挑戰》外,《奔跑吧》、《嚮往的生活》等綜藝也都已經進行到了第N代。然而在一批新綜藝入局市場的形勢之下,身為綜藝市場中“資深玩家”的綜N代也盡顯疲態。

玩不轉的'極挑'跑不動的'跑男'

玩不轉的《極挑》

跑不動的《跑男》

曾經“圈粉無數”的《極限挑戰》在進行到第五年時似乎難逃綜N代失速的魔咒。半個月前,孫紅雷迴歸《極限挑戰》第五季的消息引發期待,原以為“極限三傻”合體,曾經的搞笑擔當迴歸能夠挽救本季《極限挑戰》的收視率和口碑,但如今看來,一切只是“看上去很美”。

據CSM55城數據顯示,已經播出了八期的《極限挑戰》,第五季平均收視率為1.62%,而孫紅雷迴歸的第八期節目收視率為1.56%。實際上,收視率破1已經是《極限挑戰》系列綜藝的常態,縱觀《極限挑戰》前四季的表現,收視率破1似乎並不困難。CSM52城數據顯示,2015年《極限挑戰》首季平均收視率為2.17%,2016年第二季為2.19%,2017年《極限挑戰3》平均收視率則跌落至1.19%,2018年的《極限挑戰4》略有回溫的跡象,平均收視率為1.32%。

除了收視率面臨著“保1破2”的考驗外,《極限挑戰》曾創下的高口碑在近兩季中也面臨著失守。據豆瓣評分顯示,《極限挑戰》第一、二季節目的口碑評分分別為9.1分與9.2分,第三季8.2分,去年隨著“素人模式” 的引入,節目口碑跌至7.6。在嘉賓“大換血”和新導演加入的形勢之下,《極限挑戰5》的豆瓣評分為4.3分,不及《極限挑戰》第一季的一半。

對於《極限挑戰》第五季收視低迷和口碑下滑,北京商報記者聯繫節目方,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覆。

同樣沒能逃過綜N帶頹勢魔咒的還有迎來第七季的老牌綜藝《奔跑吧》。數據顯示,過往六季收視峰值由第三季創下,CSM50城數據顯示,收視率為5.28%,但自此往後呈現斷崖式下跌。2018年播出的第六季《奔跑吧》已是步履蹣跚,首期收視率2.06%,是近四年來跑男歷史上倒數第二差的成績。截至目前,本季《奔跑吧》已經播出了10期節目,平均收視率為1.948%。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陳立強將綜N代的頹勢歸結為觀眾興趣的衰減。“隨著節目一季又一季地播出,觀眾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尤其對於遊戲競技類綜藝而言,一旦遊戲環節缺乏新意,觀眾也就不再願意為這類綜藝買單。”

玩不轉的'極挑'跑不動的'跑男'

競爭加劇

新生代綜藝入局

就在老牌綜藝《極限挑戰》和《奔跑吧》遭遇滑鐵盧之際,“新生代”綜藝正在改變市場的風向。

去年以來,《偶像練習生》的火爆開啟了偶像養成元年,也正式引爆了偶像養成類綜藝的新賽道,《青春有你》、《創造營2019》等眾多偶像養成類的綜藝開始扎堆在市場上嶄露頭角。 此外,展現小眾文化的新生代綜藝也紛紛出現,聚焦中國樂隊生存現狀的《樂隊的夏天》,豆瓣評分一路高走,從7.4分飆升至8.3分。街舞類節目《這!就是街舞》第二季也好評如潮,豆瓣9.3分的成績比第一季的8.6分高出一截。

“大量新綜藝節目通過新穎的節目形式和內容直接分流掉一部分老牌綜藝的受眾,使得老牌綜藝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陳立強表示,其實綜藝節目一直處於不斷探索的過程,且探索的範疇越來越大,以前人們認為過於小眾化的綜藝節目不會出現良好的收視效果和口碑反響,但從目前的情況來

玩不轉的'極挑'跑不動的'跑男'

看,這類節目卻獲得了不俗的反響,能夠抓住年輕人目光的就是贏家。

面對綜藝市場的變化,老牌綜藝早已敏銳地察覺到了危機的來臨。《極限挑戰》第五季總導演施嘉寧曾表示,《極限挑戰》此前基本沿襲的是明星競技綜藝模式,四年後疲態盡顯。“如觀眾所看到的,這一季節目組強化了賽制的多變性和殘酷性,讓真人秀的‘場’發生了變化。這樣一來,對參與的人來說有一種新鮮感、陌生感、意外感;對觀眾來說也有這樣的感覺。”

但這樣的“新鮮感”不僅未能讓觀眾買賬,開播以來關於《極限挑戰5》抄襲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

在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看來,老牌綜藝面臨著同質化嚴重、增值空間狹小等問題,因此《極限挑戰》第五季通過老嘉賓迴歸的方式帶給觀眾驚喜自然無可厚非,但“啃老”終歸不是辦法,創新依然是《極限挑戰》第五季提升收視率和口碑的關鍵。

破舊迎新

延長節目生命力

玩不轉的'極挑'跑不動的'跑男'

《奔跑吧》、《極限挑戰》只是近年來綜N代節目中的一小部分,如今綜N代的身影已愈發頻繁地出現,並涵蓋音樂、喜劇、情感、競技等諸多題材類型。但在部分節目尚能維持一定熱度與口碑外,不少節目均出現明顯的口碑下滑情況。

陳立強認為,沒有一部綜藝節目能夠一直走下去,總會面臨消失的時刻,對製作方而言,能做到的就是如何延長生命力,延緩最終衰落時刻的到來,這也是節目製作方不斷對節目改版、增加新元素的原因。

然而,如何才能更好地創新也是從業者正在探索的方向,改版後的效果導致節目效果反倒不如此前的也並非個例。視鹽文化CEO胡悅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一個節目一定要有核心表達,它就像頂層設計,必須要明確。一旦想清楚了,你就能知道節目裡一定要立住的是什麼,剩下的就是在哪些方面是可以做變化的,這就是表層的東西”。

在陳立強看來,“在調整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前期研究指導觀眾喜歡哪些地方,從而決定哪些地方該更換,以提升觀眾的新鮮體驗。除此以外,明星話題也是一個提升節目熱度的方法,但這需要對內容等方面進行仔細地考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