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黃老治術與因循守舊的風氣

摘要:晚唐五代的政權更迭極為頻繁,而各國之間也互相攻伐,無一寧日,人民生活艱困痛苦。到了趙宋以不流血取代後周,深切的體會到與民休息的好處,所以自太祖、太宗開國奠基以來,所採取的治國方略,就是道家“清靜無為”的政策。

宋朝開國時的宰相趙普處理政事,常“置二大甕於坐屏後,凡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其中,滿即焚之於通衢。”

北宋黃老治術與因循守舊的風氣

《雪夜訪普圖》趙匡胤和宰相趙普

宋太宗治國也是崇尚黃老之術,嘗自雲:“清靜致治,黃老之深旨也。夫萬物自有為以至於無為,無為之道,朕當力行之。”趙普這種因循墨守的作風,若不是獲得皇帝的默可,又哪可以長久在位?

宋太宗採取這種治民的態度,對人民而言可以稱為“與民休息”,對政治興革的一面來說,卻容易“姑息養奸”,若對國外四夷採取這種態度,則可以稱之為“養癰貽患”。從太宗經歷真宗、仁宗,官吏以墨守祖宗家法為習,庸庸碌碌的官員尸位素餐的比比皆是,逐漸的違法亂紀的現象也都習以為常。故《宋史》說:

北宋黃老治術與因循守舊的風氣

中央的官吏不但本身多有違法,對違法犯紀的也務在姑息,司馬光雖然職位尚卑,卻敢於多次批評,可惜仁宗還是安於現實。地方上更是令人驚訝,歐陽修說:

北宋黃老治術與因循守舊的風氣

地方的縣令不能剿滅賊寇,甚至還迎宴於政事廳,可謂荒謬之極,而按察使卻片言不報,官吏顢頇姑息竟到此地步。再如宋真宗朝時,都尉李和文有一次召女夜宴,諫官上疏彈劾,楊億以此事告知王旦,王旦不以彈劾為然,退朝後反而題小詩送交李和文。

北宋黃老治術與因循守舊的風氣

黃老之術

次日,真宗見彈劾奏章,欲處罰李和文,問王旦,王旦反而為李辯解說:“臣嘗知之,亦遺其詩,恨不得往也。太平無象,此其象乎?”真宗聽後,意亦釋之。(見《宋人軼事彙編》卷五)軍官夜宴,本來是違背官場規矩的,所以諫官才要彈劾,王旦卻以“太平無象,此其象乎?”強加解釋。這一面是要討好真宗的“太平心態”,一面又曲為掩飾屬下的違紀。

這種心態本來可議,而真宗竟然不加以追究,可見真宗也是持著姑息的態度,以減少政治上的紛擾。只要據王瑩《群書類編故事》卷九所記“真宗臨御歲久,中外無虞。與群臣燕語,或勸以聲女自樂”這一件事來看,原來真宗本人就是這種態度,這不正是“清靜無為”思想下的墨守(也是享樂)態度嗎?

北宋黃老治術與因循守舊的風氣

清靜無為

范仲淹的慶曆新政實施不到兩年就失敗,推考其原因,完全是保守勢力對改革的反撲。在經過十年之後,即仁宗至和二年(1055)六月,歐陽修與賈黯聯名上疏指出:

北宋黃老治術與因循守舊的風氣

因循墨守的風氣繼續瀰漫到仁宗時代,對國家整體的不良影響,已經到了積重難返、沉痾莫起的地步。仁宗時龍圖閣學士王博文,一日在仁宗前落淚,自稱老邁,恐盡忠之日無多,仁宗憐之,數日後,遂任命為樞密副使,時人譏之為“龍圖雙淚落君前”,這是政績不彰的官員升遷之一例。

又宋祁顯赫後,上元節夜宴,燃巨燭,徹夜狂歡,其兄宋庠使人勸之,請他反思從前艱苦的求學時日,宋祁反而說從前的辛苦正是為了今日呀!這是官員享樂之道。如此的思想,又怎能要求他們奮發振作。

北宋黃老治術與因循守舊的風氣

王安石與其詩句

又王安石進士及第時,樞密使晏殊以同鄉的原故,特別招待他,口授為官之道說;“能容於物,物亦容矣。”以晏殊當時地位聲望之高,而持有這類相互曲為包容的作風,可能正象徵著當時因循的時代風氣吧!

王安石並沒有受到晏殊的影響,他在後來的<本朝百年無事札子>中,對仁宗朝的回憶說:“一切因循自然之理勢,而精神之運有所不加,名實之間有所不察。”顯然對因循之風,他老早就有所不滿了。至於“政令日乖”,從某一方面看,是新時代的環境有了極大的改變,官府率由舊章,政令已經與現實乖離;

北宋黃老治術與因循守舊的風氣

晏殊的雕像

另一方面,也可以說官民早就暗自違法犯紀,由於息事寧人心態太重,長久以來政令的執行都是不彰的。以上兩種情形都可以稱之為“政令日乖”吧!不守法的、因循守舊的、不思作為的冗員太多,所以章疏才指出“濫官滿朝”。

其實“濫官滿朝”的問題不是到仁宗朝才嚴重起來,在真宗即位那一年,刑部郎中知揚州王禹偁在應詔上書時就指出了“冗員”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在開國不久就逐漸形成,政府為了禮遇文人,一方面逐年加額錄取進士,另一方面又必須安排進士出路,只好增加各府署員額,造成了官多事少的現象。甚至有無事可作的“冗官”,政府還是給與薪給。官員平常處理公務不多,甚至於連處理的經驗都沒有,幾年後經過“磨勘”,升任治事的主管時,遇到不會處理的事,只有依照往例處理,這樣因循守舊的狀況之下,自然就使得吏治不彰,整個國家機器到處都運作不暢。

北宋黃老治術與因循守舊的風氣

歐陽修

歐陽修、賈黯不過是總結積害,並不是提出預警。然而由於仁宗年事已老,本身個性也屬於保守因循一派,終究沒有決心大大的改革,所以慶曆新政才歸於失敗。一直要等到年輕氣盛的神宗上臺,才發起全面的改革,不料龐大的官僚體系經這麼一番大撼動,反而造成了激烈的黨爭,甚而迅速毀敗了國家的根基,無法面對外族的侵凌,導致了北宋的覆亡。

新舊黨爭的起因之一,即在改革因循守舊的官僚體系,不料所引起的互相傾軋如此激烈,扭曲的黃老治術,弊害於焉浮現。


參考文獻: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

(清)永瑢 紀昀等編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

(元)脫脫《宋史》

(宋)歐陽修《歐陽修全集》

(明)王窯、馮惠民點校《群書類編故事》

(宋)趙汝愚《諸臣奏議》

(宋)王銍《默記》

(宋)王安石《王安石文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