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頭回紇,又叫龜茲(庫車)回鶻,有時自稱沙州(敦煌)回鶻。唐朝末年,黃頭回紇是龐特勤可汗被殺後,由其部落後代東遷建立的國家。黃頭回紇最終被蒙古帝國滅亡。黃頭回紇最強盛時期,西北到羅布泊,西到于闐邊界,北到沙州,南到柴達木盆地,東到青海湖。

黃頭回紇與北宋的西北絲綢之路

龜茲回鶻的後裔庫車維吾爾族

在北宋時期,黃頭回紇多次朝貢宋朝,宋代史籍裡面兩次記載黃頭回紇。

西夏從定難軍節度使一點小地盤開始,不斷擴張,佔領賀蘭山一帶後,相繼佔領甘州、瓜州、沙州,徹底消滅了漢人孤懸在敦煌的歸義軍政府,將河西走廊納入囊中。

西夏由此切斷了北宋的西北絲綢之路。

但北宋和西域發展出了另一條路,平行於甘肅河西走廊的另一條西北絲綢之路:從西安,天水,渭源,青唐(今西寧),黃頭回紇,最後到達于闐或高昌。

青塘-黃頭回紇的絲綢之路大部分在祁連山以南,而河西走廊在祁連山以北。青塘-黃頭回紇的絲綢之路,實際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宋雲等人從吐谷渾走過的一條路。

黃頭回紇,含義是黃頭領的回紇。蒙古草原的遊牧部落多以顏色命名不同方位的部落,龐特勤可汗所在部落顏色為黃色,喜穿黃色衣服。

當今的裕固族是黃頭回紇的後代,自稱為黃回紇。

黃頭回紇與北宋的西北絲綢之路

黃頭回紇後裔裕固族

裕固族總人口有1.4378萬,大部分聚居在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現在裕固族受蒙古文化影響更深。

1,黃頭回紇與北宋的交往

北宋從宋神宗開始,為了牽制西夏,積極拓展青唐、黃頭回紇的力量。

《宋史》:

熙寧元年入貢,求買金字《大般若經》,以墨本賜之。六年復來,補其首領五人為軍主,歲給彩二十匹。神宗問其國種落生齒幾何,曰三十餘萬;壯可用者幾何,曰二十萬。明年,敕李憲擇使聘阿里骨,使諭回鶻令發兵深入夏境。憲以命殿直皇甫旦。旦往,不得前而妄奏功狀,詔逮旦赴御史獄抵罪。

黃頭回紇大約有三十萬人口,宋神宗每年賜黃頭回紇二十匹彩色絲綢。

宦官李憲曾經和王韶一起收復熙河。宋神宗對李憲很信任,讓李憲挑選一個使者,出訪黃頭回紇,約定一起攻打西夏。李憲選了禁軍將領皇甫旦。

使者皇甫旦路上受阻無法完成任務,卻來冒功,被判罪。

宋神宗聯絡黃頭回紇的事情沒有成功。

黃頭回紇與北宋的西北絲綢之路

宋徽宗西征

宋徽宗西征平定青唐後,於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擊敗黃頭回紇,宋朝西部邊境直達于闐,短暫地使黃頭回紇處於宋朝的羈縻中。

當時王安中寫的《定功繼伐碑》記載:

(大觀)二年,詔發兵六萬討之…師逾青海,至節占城,草(黃)頭回紇數萬,官其酋毫,通道于闐,底貢寶石,而地闢青唐之外矣。

黃頭回紇與北宋的西北絲綢之路

回鶻汗國

2,黃頭回紇的緣起:回鶻汗國的瓦解,部族離散

安史之亂,唐肅宗請回鶻汗國協助收復長安和洛陽,答應每年給回鶻可汗2萬匹絹。

史思明之子史朝義再次攻打唐朝,回鶻汗國第二次幫助唐朝收復洛陽。

唐朝與回鶻汗國約定,每年用40萬匹絹換10萬匹馬。

840年,回鶻內部分裂,敵對將領勾結沙陀族和黠戛斯攻佔回鶻汗庭,殺死回鶻可汗,回鶻汗國瓦解。

《舊唐書》:

有將軍句錄莫賀恨掘羅勿,走引黠戛斯領十萬騎破回鶻城,殺廠盍馺,斬掘羅勿,燒蕩殆盡,回鶻散奔諸藩。有回鶻相馺職者,擁外甥龐特勤及男鹿並遏粉等兄弟五人、一十五部西奔葛邏祿,一支投吐蕃,一支投安西。

《新唐書》:

諸部潰,其相馺職與厖特勒十五部奔葛邏祿,殘眾入吐蕃、安西。

《資治通鑑》:

回鶻諸部逃散。其相馺職、特勒厖等十五部西奔葛邏祿,一支奔吐藩,一支奔安西。

回鶻王子龐特勤逃到龜茲(今庫車),建立安西回鶻。

投奔葛邏祿的回鶻人建立了喀喇汗國。

投奔吐蕃的回鶻人建立了甘州回鶻等小國。

公元866年,北庭回鶻的僕固俊殺死龐特勤後,建立了高昌回鶻,也稱為西州回鶻。

龐特勤死後,他的龜茲回鶻部落殘餘勢力沿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東遷到羅布泊一帶,打算經過沙州,投奔甘州回鶻。

龜茲回鶻東遷中受到沙州歸義軍的阻攔,一部分被俘虜,歸義軍將他們安置在沙州南部大祁連山北麓(這一段實際是阿爾金山)。

龜茲回鶻東遷受阻後,一部分人留在羅布泊一帶,一部分人向南翻越阿爾金山的山口,來到柴達木盆地的北緣,東到青海湖一帶放牧。

這些龜茲回鶻人,被北宋稱為黃頭回紇。黃頭回紇自稱沙州回紇。

黃頭回紇與北宋的西北絲綢之路

黃頭回紇地圖

沙州向南穿過祁連山和阿爾金山脈之間的當金山口,就可以到達柴達木盆地。當金山口極其重要,牢牢掌握在黃頭回紇手裡的。龜茲回鶻的牙帳很可能就在當金山口附近。

黃頭回紇與北宋的西北絲綢之路

祁連山西段

羅布泊可以直達沙州南部,沙州南部通過當金山口可到柴達木盆地,羅布泊通過阿爾金山西部的山口也可到達柴達木盆地。

因此,黃頭回紇形成了三條主幹道構成三角形的交通線。

早在唐朝初年時,甘州、涼州一帶已經有回鶻部落居住。武則天時,突厥仍然強大,奪取了鐵勒故地,逼迫回紇等一部分回鶻部落到了河西走廊一帶。

《新唐書》:

武后時,突厥默啜方強,取鐵勒故地,故回紇與契苾、思結、渾三部度磧,徙甘、涼間,然唐常取其壯騎佐赤水軍雲。

3,黃頭回紇與草(黃)頭韃靼

《新唐書·突厥傳》:

大力後,葛邏祿盛。徙居碎葉川,二姓(黃、黑)微,至臣役與葛祿,斛瑟羅餘部附回鶻。及其破滅,有特龐勒居焉耆城,稱葉護,餘部保金沙嶺,眾至二十萬。

突騎施部落投靠了回鶻汗國。回鶻汗國滅亡,龐特勒率部西遷,黃姓突騎施跟隨西遷,成為龜茲回鶻的主力。

天聖六年(公元1028年),西夏李元昊攻佔甘州。甘州回鶻一部分降夏;一部分投奔吐蕃唃廝囉;一部分投奔黃頭回紇。

《宋會要輯稿》:龜茲,回鶻之別種也。其國主自稱師子王,戴寶裝冠,著黃色衣。

蒙古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的原始信仰是薩滿教,他們認為宇宙的起源是長生天,長生天神居住的地方是藍色的,藍色最為尊貴。

黃頭回紇與北宋的西北絲綢之路

獻給長生天的藍哈達

一般以北方和中央為藍色,西方為黃色,南方為紅色或黑色,東方為白色。各個民族顏色和方向對應有所差異。

這種習俗也影響到東歐的羅斯,有白羅斯,有紅羅斯。後來的滿清八旗也分:黃,白,紅,藍。

《宋會要輯稿》記載元豐四年十月六日西域使臣的朝貢路線:

又東至西大石及於闐王所居新福州,次至舊于闐,次至約昌城,乃于闐界。次東至黃頭回紇,又東至韃靼,次至種雲,又至董氈所居,次至林檎城,又東至青唐,乃至中國界。

于闐東界是與黃頭回紇的阿爾金山北麓相接壤的。

《續資治通鑑長編》:

(元豐六年)五月一日,于闐貢方物見於延和殿。上問曰:離本國幾何,曰四年。在道幾何,曰二年。從何國,曰道由黃頭回紇、草頭韃靼、董氈等國...韃靼有無頭領部落?曰:以乏草粟故,經由其地,皆散居也。

草頭韃靼,應該是古代傳抄錯誤,其實是黃頭韃靼。

一部分講蒙古語的韃靼人跟隨回紇南遷,依附於黃頭回紇。

這部分韃靼人的國王是黃姓回紇,所以稱黃頭韃靼,是指黃頭領的韃靼。黃頭韃靼被黃頭回紇安置在祁連山。

祁連山區一帶非常貧瘠,缺乏優質牧草和田地,所以人民散居,沒有獨立建立國家,是黃頭回紇的附庸。

4,北宋的西北絲綢之路是北魏宋雲路線

北魏孝明帝神龜元年(518),僧官宋雲和僧人惠生等,受胡太后派遣,西行印度取經。

《魏書》卷102《西域傳》:

熙平中,肅宗遣王伏子統宋雲、沙門法力等使西域,訪求佛經。時有沙門慧生者亦與俱行,正光中還。

宋雲等人從洛陽出發,經過隴右,進入青海,到達北魏的西部邊境赤嶺(今湟源日月山),過柴達木盆地共用了二十三天,到達吐谷渾城,翻越阿爾金山西部山口到達羅布泊附近的鄯善,再沿崑崙山北麓到于闐,最後到達印度。

宋雲等人用了五年時間,在正光三年(公元52年2)攜大乘經論170部返回洛陽。

黃頭回紇與北宋的西北絲綢之路

柴達木盆地戈壁灘

北魏《洛陽伽藍記》卷5記載了宋雲行紀:

初發京師,西行四十日至赤嶺,即國之西疆也。皇魏關防正在於此。赤嶺者,不生草木,因以為名。

發赤嶺西行二十三日,渡流沙至土谷渾國。路中甚寒,多饒風雪,飛沙走礫,舉目皆滿,唯土谷渾城左右暖於餘處。其國有文,字況同魏,風俗政治,多為夷法。從土谷渾西行三千五百里至鄯善城。其城自立王,為土谷渾所吞。今城內主是土谷渾第二息寧西將軍,總部落三千以御西胡。從鄯善西行一千六百四十里至左末城。

北宋時期的黃頭回紇的國土,與北魏時期的吐谷渾的國土是相仿的,都是佔據柴達木盆地和羅布泊一帶。

但穿越柴達木盆地北緣,再翻越阿爾金山西段是非常艱難的一條路。柴達木盆地多沙漠和鹽漬,阿爾金山西段人煙稀少。

當西夏對沙州控制力下降時,人們往往會選擇另一條更方便的路,就是從青海湖朝西北方向走,沿祁連山南麓,向北翻越當金山口,到沙州南部,再向西到達羅布泊。

這條路線節約了穿越柴達木盆地的路程,而且當金山口的環境條件也比阿爾金山西段要好。

北宋一朝,通過青唐-黃頭回紇的絲綢之路,與西域的朝貢、貿易往來綿綿不絕。

參考文獻:

湯開建,解開黃頭回紇及草頭韃靼之謎

顧吉辰,也談黃頭回紇、草頭韃靼及其九姓韃靼

安玉軍,裕固族形成史研究

錢伯泉,龜茲回鶻國始末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本文為原創,如果覺得有點意思,敬請點一下關注並點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