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

中小學又要放暑假了。假期裡,在少年之家參加興趣小組活動是很多人的美好記憶。1952年,北海公園闡福寺內建成了北京市第一個校外教育基地——北京市少年之家。這也是北京市少年宮的前身。可以說,少年之家開啟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

中小學又要放暑假了。假期裡,在少年之家參加興趣小組活動是很多人的美好記憶。1952年,北海公園闡福寺內建成了北京市第一個校外教育基地——北京市少年之家。這也是北京市少年宮的前身。可以說,少年之家開啟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6年暑假,少年之家航海小組的學生學習模擬操作。 李祖慧/攝

"

中小學又要放暑假了。假期裡,在少年之家參加興趣小組活動是很多人的美好記憶。1952年,北海公園闡福寺內建成了北京市第一個校外教育基地——北京市少年之家。這也是北京市少年宮的前身。可以說,少年之家開啟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6年暑假,少年之家航海小組的學生學習模擬操作。 李祖慧/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7年,北海公園少年之家氣象站成立。圖為小朋友們在參觀氣象站的雨量器和百葉箱。馮文岡/攝

"

中小學又要放暑假了。假期裡,在少年之家參加興趣小組活動是很多人的美好記憶。1952年,北海公園闡福寺內建成了北京市第一個校外教育基地——北京市少年之家。這也是北京市少年宮的前身。可以說,少年之家開啟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6年暑假,少年之家航海小組的學生學習模擬操作。 李祖慧/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7年,北海公園少年之家氣象站成立。圖為小朋友們在參觀氣象站的雨量器和百葉箱。馮文岡/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崇文區少年之家舉辦了“飛向宇宙飛向未來”小型科學技術展覽會。圖為輔導員向來參觀的東柳樹小學的學生們講解星際航行站的構造。高宏/攝

"

中小學又要放暑假了。假期裡,在少年之家參加興趣小組活動是很多人的美好記憶。1952年,北海公園闡福寺內建成了北京市第一個校外教育基地——北京市少年之家。這也是北京市少年宮的前身。可以說,少年之家開啟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6年暑假,少年之家航海小組的學生學習模擬操作。 李祖慧/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7年,北海公園少年之家氣象站成立。圖為小朋友們在參觀氣象站的雨量器和百葉箱。馮文岡/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崇文區少年之家舉辦了“飛向宇宙飛向未來”小型科學技術展覽會。圖為輔導員向來參觀的東柳樹小學的學生們講解星際航行站的構造。高宏/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在西城區少年之家圖書館裡,小朋友們正在閱讀。 馮文岡/攝

"

中小學又要放暑假了。假期裡,在少年之家參加興趣小組活動是很多人的美好記憶。1952年,北海公園闡福寺內建成了北京市第一個校外教育基地——北京市少年之家。這也是北京市少年宮的前身。可以說,少年之家開啟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6年暑假,少年之家航海小組的學生學習模擬操作。 李祖慧/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7年,北海公園少年之家氣象站成立。圖為小朋友們在參觀氣象站的雨量器和百葉箱。馮文岡/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崇文區少年之家舉辦了“飛向宇宙飛向未來”小型科學技術展覽會。圖為輔導員向來參觀的東柳樹小學的學生們講解星際航行站的構造。高宏/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在西城區少年之家圖書館裡,小朋友們正在閱讀。 馮文岡/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80年,宣武區椿樹少年之家美術組在暑假組織學生到風景優美的陶然亭公園寫生。王寶琴/攝

1“讓我們蕩起雙槳”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教育事業迅速走上正軌。適齡兒童的入學率不斷提高,大家對發展校外教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在北京市教育局和共青團北京市委的推動下,1952年10月25日,北京第一所校外教育單位——北京市少年之家在北海公園北岸的闡福寺內成立了。

少年之家內設有物理活動室、化學活動室、生物活動室、美工室和音樂室等。少年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從事不同的研究,豐富他們的知識。(1952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2版,《“少年之家”今天開幕》)

"

中小學又要放暑假了。假期裡,在少年之家參加興趣小組活動是很多人的美好記憶。1952年,北海公園闡福寺內建成了北京市第一個校外教育基地——北京市少年之家。這也是北京市少年宮的前身。可以說,少年之家開啟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6年暑假,少年之家航海小組的學生學習模擬操作。 李祖慧/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7年,北海公園少年之家氣象站成立。圖為小朋友們在參觀氣象站的雨量器和百葉箱。馮文岡/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崇文區少年之家舉辦了“飛向宇宙飛向未來”小型科學技術展覽會。圖為輔導員向來參觀的東柳樹小學的學生們講解星際航行站的構造。高宏/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在西城區少年之家圖書館裡,小朋友們正在閱讀。 馮文岡/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80年,宣武區椿樹少年之家美術組在暑假組織學生到風景優美的陶然亭公園寫生。王寶琴/攝

1“讓我們蕩起雙槳”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教育事業迅速走上正軌。適齡兒童的入學率不斷提高,大家對發展校外教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在北京市教育局和共青團北京市委的推動下,1952年10月25日,北京第一所校外教育單位——北京市少年之家在北海公園北岸的闡福寺內成立了。

少年之家內設有物理活動室、化學活動室、生物活動室、美工室和音樂室等。少年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從事不同的研究,豐富他們的知識。(1952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2版,《“少年之家”今天開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2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2版

少年之家成立後,立刻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合唱、美術、航模、器樂等各種興趣活動紛紛開展起來。

1953年,在少年之家主辦的“少年化學家集會”上,“少年之家”化學組的組員們表演了各種化學遊戲。

女三中化學組的組員拿出一隻茶壺,她們誇耀地說:這是名貴的“寶壺”,能夠把“白水”變成“葡萄酒”。她們把兩杯白色的液體灌進“寶壺”,壺裡真的就能倒出鮮豔的紅色瓊漿。再把其餘三杯白色的液體倒入“葡萄酒”裡,鮮豔的顏色頓時消失了。表演者說:這是五杯化學液體,頭兩杯液體化合的結果,就產生了紅色的化合物,再加上其餘三杯化學液體化合,就又成為一種白色化合物了。茶壺只不過是茶壺,在科學麵前,沒有不可知的奇蹟。

“液中火花”“鮮花變色”“分子運動”……一個個精彩的節目上演,每個節目都由表演者說明它的原理。臺下的孩子們聚精會神地看著、聽著,趁著節目間隙討論著涉及的化學方程式。(1953年6月2日《北京日報》2版,《一個“少年化學家”的集會》)

"

中小學又要放暑假了。假期裡,在少年之家參加興趣小組活動是很多人的美好記憶。1952年,北海公園闡福寺內建成了北京市第一個校外教育基地——北京市少年之家。這也是北京市少年宮的前身。可以說,少年之家開啟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6年暑假,少年之家航海小組的學生學習模擬操作。 李祖慧/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7年,北海公園少年之家氣象站成立。圖為小朋友們在參觀氣象站的雨量器和百葉箱。馮文岡/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崇文區少年之家舉辦了“飛向宇宙飛向未來”小型科學技術展覽會。圖為輔導員向來參觀的東柳樹小學的學生們講解星際航行站的構造。高宏/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在西城區少年之家圖書館裡,小朋友們正在閱讀。 馮文岡/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80年,宣武區椿樹少年之家美術組在暑假組織學生到風景優美的陶然亭公園寫生。王寶琴/攝

1“讓我們蕩起雙槳”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教育事業迅速走上正軌。適齡兒童的入學率不斷提高,大家對發展校外教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在北京市教育局和共青團北京市委的推動下,1952年10月25日,北京第一所校外教育單位——北京市少年之家在北海公園北岸的闡福寺內成立了。

少年之家內設有物理活動室、化學活動室、生物活動室、美工室和音樂室等。少年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從事不同的研究,豐富他們的知識。(1952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2版,《“少年之家”今天開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2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2版

少年之家成立後,立刻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合唱、美術、航模、器樂等各種興趣活動紛紛開展起來。

1953年,在少年之家主辦的“少年化學家集會”上,“少年之家”化學組的組員們表演了各種化學遊戲。

女三中化學組的組員拿出一隻茶壺,她們誇耀地說:這是名貴的“寶壺”,能夠把“白水”變成“葡萄酒”。她們把兩杯白色的液體灌進“寶壺”,壺裡真的就能倒出鮮豔的紅色瓊漿。再把其餘三杯白色的液體倒入“葡萄酒”裡,鮮豔的顏色頓時消失了。表演者說:這是五杯化學液體,頭兩杯液體化合的結果,就產生了紅色的化合物,再加上其餘三杯化學液體化合,就又成為一種白色化合物了。茶壺只不過是茶壺,在科學麵前,沒有不可知的奇蹟。

“液中火花”“鮮花變色”“分子運動”……一個個精彩的節目上演,每個節目都由表演者說明它的原理。臺下的孩子們聚精會神地看著、聽著,趁著節目間隙討論著涉及的化學方程式。(1953年6月2日《北京日報》2版,《一個“少年化學家”的集會》)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3年6月2日,《北京日報》2版

1955年上映的故事片《祖國的花朵》的主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就是以少年之家為背景創作的,如今還在廣泛傳唱。“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在這裡很多人度過了美好的少先隊時光。

2 “夢開始的地方”

少年之家成立不到兩年,老師們就明顯感到,侷促的活動場地無法滿足孩子們的課外活動需求。僅1953年1月舉行的少年航模家集會,就有800多名航模愛好者參加。小小的少年之家不堪重負。

因此,團市委和市教育局都感到,有必要辦一個更大的少年宮,以解燃眉之急。

在向故宮求助後,景山成為了一處不錯的選擇。

景山多年來一直歸故宮博物院管理,新中國成立後由華北防空司令部駐紮。1954年左右,防空部隊逐漸撤出,景山正好空置下來。

不久之後,一份關於在景山建立北京市少年宮的請示報告呈給了時任北京市委書記的彭真。7天后,彭真的批示就回來了:“同意。但不要裝設廣播器等,致擾亂周圍辦公機關和居民。”

不久,文化部就將景山公園移交給北京市管理。北京市政府決定將景山公園南半部開闢為公園,北半部籌辦北京市少年宮。

1956年1月1日,北京市少年宮開幕了。這一天天氣晴朗,少年宮的廊下掛滿了宮燈,院內彩旗飄舞,紅牆黃瓦在陽光下分外奪目,孩子們在院內高歌歡舞。上午9點,500名少先隊員聚集在少年廳裡,見證了少年宮的開幕儀式。(2016年11月29日《北京日報》16版,《夢啟航處》)

"

中小學又要放暑假了。假期裡,在少年之家參加興趣小組活動是很多人的美好記憶。1952年,北海公園闡福寺內建成了北京市第一個校外教育基地——北京市少年之家。這也是北京市少年宮的前身。可以說,少年之家開啟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6年暑假,少年之家航海小組的學生學習模擬操作。 李祖慧/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7年,北海公園少年之家氣象站成立。圖為小朋友們在參觀氣象站的雨量器和百葉箱。馮文岡/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崇文區少年之家舉辦了“飛向宇宙飛向未來”小型科學技術展覽會。圖為輔導員向來參觀的東柳樹小學的學生們講解星際航行站的構造。高宏/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在西城區少年之家圖書館裡,小朋友們正在閱讀。 馮文岡/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80年,宣武區椿樹少年之家美術組在暑假組織學生到風景優美的陶然亭公園寫生。王寶琴/攝

1“讓我們蕩起雙槳”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教育事業迅速走上正軌。適齡兒童的入學率不斷提高,大家對發展校外教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在北京市教育局和共青團北京市委的推動下,1952年10月25日,北京第一所校外教育單位——北京市少年之家在北海公園北岸的闡福寺內成立了。

少年之家內設有物理活動室、化學活動室、生物活動室、美工室和音樂室等。少年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從事不同的研究,豐富他們的知識。(1952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2版,《“少年之家”今天開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2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2版

少年之家成立後,立刻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合唱、美術、航模、器樂等各種興趣活動紛紛開展起來。

1953年,在少年之家主辦的“少年化學家集會”上,“少年之家”化學組的組員們表演了各種化學遊戲。

女三中化學組的組員拿出一隻茶壺,她們誇耀地說:這是名貴的“寶壺”,能夠把“白水”變成“葡萄酒”。她們把兩杯白色的液體灌進“寶壺”,壺裡真的就能倒出鮮豔的紅色瓊漿。再把其餘三杯白色的液體倒入“葡萄酒”裡,鮮豔的顏色頓時消失了。表演者說:這是五杯化學液體,頭兩杯液體化合的結果,就產生了紅色的化合物,再加上其餘三杯化學液體化合,就又成為一種白色化合物了。茶壺只不過是茶壺,在科學麵前,沒有不可知的奇蹟。

“液中火花”“鮮花變色”“分子運動”……一個個精彩的節目上演,每個節目都由表演者說明它的原理。臺下的孩子們聚精會神地看著、聽著,趁著節目間隙討論著涉及的化學方程式。(1953年6月2日《北京日報》2版,《一個“少年化學家”的集會》)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3年6月2日,《北京日報》2版

1955年上映的故事片《祖國的花朵》的主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就是以少年之家為背景創作的,如今還在廣泛傳唱。“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在這裡很多人度過了美好的少先隊時光。

2 “夢開始的地方”

少年之家成立不到兩年,老師們就明顯感到,侷促的活動場地無法滿足孩子們的課外活動需求。僅1953年1月舉行的少年航模家集會,就有800多名航模愛好者參加。小小的少年之家不堪重負。

因此,團市委和市教育局都感到,有必要辦一個更大的少年宮,以解燃眉之急。

在向故宮求助後,景山成為了一處不錯的選擇。

景山多年來一直歸故宮博物院管理,新中國成立後由華北防空司令部駐紮。1954年左右,防空部隊逐漸撤出,景山正好空置下來。

不久之後,一份關於在景山建立北京市少年宮的請示報告呈給了時任北京市委書記的彭真。7天后,彭真的批示就回來了:“同意。但不要裝設廣播器等,致擾亂周圍辦公機關和居民。”

不久,文化部就將景山公園移交給北京市管理。北京市政府決定將景山公園南半部開闢為公園,北半部籌辦北京市少年宮。

1956年1月1日,北京市少年宮開幕了。這一天天氣晴朗,少年宮的廊下掛滿了宮燈,院內彩旗飄舞,紅牆黃瓦在陽光下分外奪目,孩子們在院內高歌歡舞。上午9點,500名少先隊員聚集在少年廳裡,見證了少年宮的開幕儀式。(2016年11月29日《北京日報》16版,《夢啟航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2016年11月29日,《北京日報》16版

當時,想進市少年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必須先由學校向區裡推薦,再參加市少年宮的考試。回憶起在市少年宮學習的六年,作為首批組員,著名錶演藝術家瞿弦和、張筠英夫婦感慨良多。上初一時,他倆分別被母校推薦至市少年宮,並在眾多參加考試的學員中脫穎而出,分別進入戲劇組和舞蹈組學習。一個甲子過去,夫婦倆對市少年宮念念不忘,稱其為“夢開始的地方”。(2015年12月28日《北京日報》9版,《市少年宮迎建宮60華誕》)

"

中小學又要放暑假了。假期裡,在少年之家參加興趣小組活動是很多人的美好記憶。1952年,北海公園闡福寺內建成了北京市第一個校外教育基地——北京市少年之家。這也是北京市少年宮的前身。可以說,少年之家開啟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6年暑假,少年之家航海小組的學生學習模擬操作。 李祖慧/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7年,北海公園少年之家氣象站成立。圖為小朋友們在參觀氣象站的雨量器和百葉箱。馮文岡/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崇文區少年之家舉辦了“飛向宇宙飛向未來”小型科學技術展覽會。圖為輔導員向來參觀的東柳樹小學的學生們講解星際航行站的構造。高宏/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在西城區少年之家圖書館裡,小朋友們正在閱讀。 馮文岡/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80年,宣武區椿樹少年之家美術組在暑假組織學生到風景優美的陶然亭公園寫生。王寶琴/攝

1“讓我們蕩起雙槳”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教育事業迅速走上正軌。適齡兒童的入學率不斷提高,大家對發展校外教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在北京市教育局和共青團北京市委的推動下,1952年10月25日,北京第一所校外教育單位——北京市少年之家在北海公園北岸的闡福寺內成立了。

少年之家內設有物理活動室、化學活動室、生物活動室、美工室和音樂室等。少年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從事不同的研究,豐富他們的知識。(1952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2版,《“少年之家”今天開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2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2版

少年之家成立後,立刻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合唱、美術、航模、器樂等各種興趣活動紛紛開展起來。

1953年,在少年之家主辦的“少年化學家集會”上,“少年之家”化學組的組員們表演了各種化學遊戲。

女三中化學組的組員拿出一隻茶壺,她們誇耀地說:這是名貴的“寶壺”,能夠把“白水”變成“葡萄酒”。她們把兩杯白色的液體灌進“寶壺”,壺裡真的就能倒出鮮豔的紅色瓊漿。再把其餘三杯白色的液體倒入“葡萄酒”裡,鮮豔的顏色頓時消失了。表演者說:這是五杯化學液體,頭兩杯液體化合的結果,就產生了紅色的化合物,再加上其餘三杯化學液體化合,就又成為一種白色化合物了。茶壺只不過是茶壺,在科學麵前,沒有不可知的奇蹟。

“液中火花”“鮮花變色”“分子運動”……一個個精彩的節目上演,每個節目都由表演者說明它的原理。臺下的孩子們聚精會神地看著、聽著,趁著節目間隙討論著涉及的化學方程式。(1953年6月2日《北京日報》2版,《一個“少年化學家”的集會》)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3年6月2日,《北京日報》2版

1955年上映的故事片《祖國的花朵》的主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就是以少年之家為背景創作的,如今還在廣泛傳唱。“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在這裡很多人度過了美好的少先隊時光。

2 “夢開始的地方”

少年之家成立不到兩年,老師們就明顯感到,侷促的活動場地無法滿足孩子們的課外活動需求。僅1953年1月舉行的少年航模家集會,就有800多名航模愛好者參加。小小的少年之家不堪重負。

因此,團市委和市教育局都感到,有必要辦一個更大的少年宮,以解燃眉之急。

在向故宮求助後,景山成為了一處不錯的選擇。

景山多年來一直歸故宮博物院管理,新中國成立後由華北防空司令部駐紮。1954年左右,防空部隊逐漸撤出,景山正好空置下來。

不久之後,一份關於在景山建立北京市少年宮的請示報告呈給了時任北京市委書記的彭真。7天后,彭真的批示就回來了:“同意。但不要裝設廣播器等,致擾亂周圍辦公機關和居民。”

不久,文化部就將景山公園移交給北京市管理。北京市政府決定將景山公園南半部開闢為公園,北半部籌辦北京市少年宮。

1956年1月1日,北京市少年宮開幕了。這一天天氣晴朗,少年宮的廊下掛滿了宮燈,院內彩旗飄舞,紅牆黃瓦在陽光下分外奪目,孩子們在院內高歌歡舞。上午9點,500名少先隊員聚集在少年廳裡,見證了少年宮的開幕儀式。(2016年11月29日《北京日報》16版,《夢啟航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2016年11月29日,《北京日報》16版

當時,想進市少年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必須先由學校向區裡推薦,再參加市少年宮的考試。回憶起在市少年宮學習的六年,作為首批組員,著名錶演藝術家瞿弦和、張筠英夫婦感慨良多。上初一時,他倆分別被母校推薦至市少年宮,並在眾多參加考試的學員中脫穎而出,分別進入戲劇組和舞蹈組學習。一個甲子過去,夫婦倆對市少年宮念念不忘,稱其為“夢開始的地方”。(2015年12月28日《北京日報》9版,《市少年宮迎建宮60華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2015年12月28日,《北京日報》9版

2013年,少年宮從景山遷往龍潭湖畔的新址。

60多年來,已有20多萬名少年兒童從市少年宮走向社會,並活躍在全國的各行各業。這裡面,有乒乓球男子單打前世界冠軍莊則棟、圍棋名將張文東、機器人專家餘達太、人造衛星設計師汪紀亮。文藝界除了瞿弦和、張筠英夫婦外,還有姜昆、濮存昕、蔡國慶、屠洪剛、祝新運等。畫家有王庸、王明明,舞蹈理論家有馮雙白,書法家有蘇士澍等。

3 二部制背景下的大發展

"

中小學又要放暑假了。假期裡,在少年之家參加興趣小組活動是很多人的美好記憶。1952年,北海公園闡福寺內建成了北京市第一個校外教育基地——北京市少年之家。這也是北京市少年宮的前身。可以說,少年之家開啟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6年暑假,少年之家航海小組的學生學習模擬操作。 李祖慧/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7年,北海公園少年之家氣象站成立。圖為小朋友們在參觀氣象站的雨量器和百葉箱。馮文岡/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崇文區少年之家舉辦了“飛向宇宙飛向未來”小型科學技術展覽會。圖為輔導員向來參觀的東柳樹小學的學生們講解星際航行站的構造。高宏/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在西城區少年之家圖書館裡,小朋友們正在閱讀。 馮文岡/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80年,宣武區椿樹少年之家美術組在暑假組織學生到風景優美的陶然亭公園寫生。王寶琴/攝

1“讓我們蕩起雙槳”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教育事業迅速走上正軌。適齡兒童的入學率不斷提高,大家對發展校外教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在北京市教育局和共青團北京市委的推動下,1952年10月25日,北京第一所校外教育單位——北京市少年之家在北海公園北岸的闡福寺內成立了。

少年之家內設有物理活動室、化學活動室、生物活動室、美工室和音樂室等。少年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從事不同的研究,豐富他們的知識。(1952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2版,《“少年之家”今天開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2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2版

少年之家成立後,立刻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合唱、美術、航模、器樂等各種興趣活動紛紛開展起來。

1953年,在少年之家主辦的“少年化學家集會”上,“少年之家”化學組的組員們表演了各種化學遊戲。

女三中化學組的組員拿出一隻茶壺,她們誇耀地說:這是名貴的“寶壺”,能夠把“白水”變成“葡萄酒”。她們把兩杯白色的液體灌進“寶壺”,壺裡真的就能倒出鮮豔的紅色瓊漿。再把其餘三杯白色的液體倒入“葡萄酒”裡,鮮豔的顏色頓時消失了。表演者說:這是五杯化學液體,頭兩杯液體化合的結果,就產生了紅色的化合物,再加上其餘三杯化學液體化合,就又成為一種白色化合物了。茶壺只不過是茶壺,在科學麵前,沒有不可知的奇蹟。

“液中火花”“鮮花變色”“分子運動”……一個個精彩的節目上演,每個節目都由表演者說明它的原理。臺下的孩子們聚精會神地看著、聽著,趁著節目間隙討論著涉及的化學方程式。(1953年6月2日《北京日報》2版,《一個“少年化學家”的集會》)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3年6月2日,《北京日報》2版

1955年上映的故事片《祖國的花朵》的主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就是以少年之家為背景創作的,如今還在廣泛傳唱。“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在這裡很多人度過了美好的少先隊時光。

2 “夢開始的地方”

少年之家成立不到兩年,老師們就明顯感到,侷促的活動場地無法滿足孩子們的課外活動需求。僅1953年1月舉行的少年航模家集會,就有800多名航模愛好者參加。小小的少年之家不堪重負。

因此,團市委和市教育局都感到,有必要辦一個更大的少年宮,以解燃眉之急。

在向故宮求助後,景山成為了一處不錯的選擇。

景山多年來一直歸故宮博物院管理,新中國成立後由華北防空司令部駐紮。1954年左右,防空部隊逐漸撤出,景山正好空置下來。

不久之後,一份關於在景山建立北京市少年宮的請示報告呈給了時任北京市委書記的彭真。7天后,彭真的批示就回來了:“同意。但不要裝設廣播器等,致擾亂周圍辦公機關和居民。”

不久,文化部就將景山公園移交給北京市管理。北京市政府決定將景山公園南半部開闢為公園,北半部籌辦北京市少年宮。

1956年1月1日,北京市少年宮開幕了。這一天天氣晴朗,少年宮的廊下掛滿了宮燈,院內彩旗飄舞,紅牆黃瓦在陽光下分外奪目,孩子們在院內高歌歡舞。上午9點,500名少先隊員聚集在少年廳裡,見證了少年宮的開幕儀式。(2016年11月29日《北京日報》16版,《夢啟航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2016年11月29日,《北京日報》16版

當時,想進市少年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必須先由學校向區裡推薦,再參加市少年宮的考試。回憶起在市少年宮學習的六年,作為首批組員,著名錶演藝術家瞿弦和、張筠英夫婦感慨良多。上初一時,他倆分別被母校推薦至市少年宮,並在眾多參加考試的學員中脫穎而出,分別進入戲劇組和舞蹈組學習。一個甲子過去,夫婦倆對市少年宮念念不忘,稱其為“夢開始的地方”。(2015年12月28日《北京日報》9版,《市少年宮迎建宮60華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2015年12月28日,《北京日報》9版

2013年,少年宮從景山遷往龍潭湖畔的新址。

60多年來,已有20多萬名少年兒童從市少年宮走向社會,並活躍在全國的各行各業。這裡面,有乒乓球男子單打前世界冠軍莊則棟、圍棋名將張文東、機器人專家餘達太、人造衛星設計師汪紀亮。文藝界除了瞿弦和、張筠英夫婦外,還有姜昆、濮存昕、蔡國慶、屠洪剛、祝新運等。畫家有王庸、王明明,舞蹈理論家有馮雙白,書法家有蘇士澍等。

3 二部制背景下的大發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9年12月22日,《北京晚報》2版

少年宮的建立,還是無法完全滿足所有少年兒童的校外教育需求。

新中國成立之初,北京大力發展中小學教育,但校舍、師資等教育資源緊張,一時無法滿足教育發展的需求,再加上外地來京投考的學生增多,本市中小學於是開始實行“二部制”救急。也就是學生半天在校上課、半天在家自習。

但問題也隨之出現,家長們反映,孩子們只上半天課,另外半天沒人管,經常在街上亂跑,影響了交通和一些單位的生產。家長們上班時不能安心,社會單位也不滿。

例如,當時的大柵欄地區街道狹窄、人口稠密,街道辦事處管界內有10所小學,6700名二部制學生。過去,這些孩子們放了學時常逛勸業場、前門大街,在街上打鬧,有時把商店、食堂的櫥窗玻璃都打碎了。許多家庭婦女參加了生產,照顧孩子的時間少了,管理孩子們的校外生活更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1960年1月21日《北京晚報》2版,《本市校外教育迅速發展》)

為此,各區都開始建設自己的少年之家。1956年6月1日,坐落在陶然亭公園附近的宣武區少年之家開幕。(1956年6月1日《北京日報》1版,《宣武區為孩子們新建了少年之家》)當年7月和9月,東單區少年之家和前門區少年之家也相繼開幕。

當時,很多單位也積極建設少年之家。

1956年,團中央開始辦少年兒童輔導班,專管在二部制學校上學的職工子女的校外學習。後來發現這樣做還不能完全滿足需求,於是又建立了寄宿制的少年之家,不但負責輔導孩子們的學習,也管理他們的吃飯、睡覺以至理髮、洗澡等生活問題。(1960年3月21日《北京晚報》2版,《團中央新型“少年之家”辦得好》)

1960年3月,團中央少年之家的成功經驗在全市被推廣。僅僅一個多月後,就又有25個在京單位辦起了寄宿制少年之家。另外還有不少單位在積極籌建少年之家。(1960年5月8日《北京晚報》2版,《各單位興辦新型“少年之家”》)

"

中小學又要放暑假了。假期裡,在少年之家參加興趣小組活動是很多人的美好記憶。1952年,北海公園闡福寺內建成了北京市第一個校外教育基地——北京市少年之家。這也是北京市少年宮的前身。可以說,少年之家開啟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6年暑假,少年之家航海小組的學生學習模擬操作。 李祖慧/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7年,北海公園少年之家氣象站成立。圖為小朋友們在參觀氣象站的雨量器和百葉箱。馮文岡/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崇文區少年之家舉辦了“飛向宇宙飛向未來”小型科學技術展覽會。圖為輔導員向來參觀的東柳樹小學的學生們講解星際航行站的構造。高宏/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在西城區少年之家圖書館裡,小朋友們正在閱讀。 馮文岡/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80年,宣武區椿樹少年之家美術組在暑假組織學生到風景優美的陶然亭公園寫生。王寶琴/攝

1“讓我們蕩起雙槳”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教育事業迅速走上正軌。適齡兒童的入學率不斷提高,大家對發展校外教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在北京市教育局和共青團北京市委的推動下,1952年10月25日,北京第一所校外教育單位——北京市少年之家在北海公園北岸的闡福寺內成立了。

少年之家內設有物理活動室、化學活動室、生物活動室、美工室和音樂室等。少年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從事不同的研究,豐富他們的知識。(1952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2版,《“少年之家”今天開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2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2版

少年之家成立後,立刻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合唱、美術、航模、器樂等各種興趣活動紛紛開展起來。

1953年,在少年之家主辦的“少年化學家集會”上,“少年之家”化學組的組員們表演了各種化學遊戲。

女三中化學組的組員拿出一隻茶壺,她們誇耀地說:這是名貴的“寶壺”,能夠把“白水”變成“葡萄酒”。她們把兩杯白色的液體灌進“寶壺”,壺裡真的就能倒出鮮豔的紅色瓊漿。再把其餘三杯白色的液體倒入“葡萄酒”裡,鮮豔的顏色頓時消失了。表演者說:這是五杯化學液體,頭兩杯液體化合的結果,就產生了紅色的化合物,再加上其餘三杯化學液體化合,就又成為一種白色化合物了。茶壺只不過是茶壺,在科學麵前,沒有不可知的奇蹟。

“液中火花”“鮮花變色”“分子運動”……一個個精彩的節目上演,每個節目都由表演者說明它的原理。臺下的孩子們聚精會神地看著、聽著,趁著節目間隙討論著涉及的化學方程式。(1953年6月2日《北京日報》2版,《一個“少年化學家”的集會》)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3年6月2日,《北京日報》2版

1955年上映的故事片《祖國的花朵》的主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就是以少年之家為背景創作的,如今還在廣泛傳唱。“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在這裡很多人度過了美好的少先隊時光。

2 “夢開始的地方”

少年之家成立不到兩年,老師們就明顯感到,侷促的活動場地無法滿足孩子們的課外活動需求。僅1953年1月舉行的少年航模家集會,就有800多名航模愛好者參加。小小的少年之家不堪重負。

因此,團市委和市教育局都感到,有必要辦一個更大的少年宮,以解燃眉之急。

在向故宮求助後,景山成為了一處不錯的選擇。

景山多年來一直歸故宮博物院管理,新中國成立後由華北防空司令部駐紮。1954年左右,防空部隊逐漸撤出,景山正好空置下來。

不久之後,一份關於在景山建立北京市少年宮的請示報告呈給了時任北京市委書記的彭真。7天后,彭真的批示就回來了:“同意。但不要裝設廣播器等,致擾亂周圍辦公機關和居民。”

不久,文化部就將景山公園移交給北京市管理。北京市政府決定將景山公園南半部開闢為公園,北半部籌辦北京市少年宮。

1956年1月1日,北京市少年宮開幕了。這一天天氣晴朗,少年宮的廊下掛滿了宮燈,院內彩旗飄舞,紅牆黃瓦在陽光下分外奪目,孩子們在院內高歌歡舞。上午9點,500名少先隊員聚集在少年廳裡,見證了少年宮的開幕儀式。(2016年11月29日《北京日報》16版,《夢啟航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2016年11月29日,《北京日報》16版

當時,想進市少年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必須先由學校向區裡推薦,再參加市少年宮的考試。回憶起在市少年宮學習的六年,作為首批組員,著名錶演藝術家瞿弦和、張筠英夫婦感慨良多。上初一時,他倆分別被母校推薦至市少年宮,並在眾多參加考試的學員中脫穎而出,分別進入戲劇組和舞蹈組學習。一個甲子過去,夫婦倆對市少年宮念念不忘,稱其為“夢開始的地方”。(2015年12月28日《北京日報》9版,《市少年宮迎建宮60華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2015年12月28日,《北京日報》9版

2013年,少年宮從景山遷往龍潭湖畔的新址。

60多年來,已有20多萬名少年兒童從市少年宮走向社會,並活躍在全國的各行各業。這裡面,有乒乓球男子單打前世界冠軍莊則棟、圍棋名將張文東、機器人專家餘達太、人造衛星設計師汪紀亮。文藝界除了瞿弦和、張筠英夫婦外,還有姜昆、濮存昕、蔡國慶、屠洪剛、祝新運等。畫家有王庸、王明明,舞蹈理論家有馮雙白,書法家有蘇士澍等。

3 二部制背景下的大發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9年12月22日,《北京晚報》2版

少年宮的建立,還是無法完全滿足所有少年兒童的校外教育需求。

新中國成立之初,北京大力發展中小學教育,但校舍、師資等教育資源緊張,一時無法滿足教育發展的需求,再加上外地來京投考的學生增多,本市中小學於是開始實行“二部制”救急。也就是學生半天在校上課、半天在家自習。

但問題也隨之出現,家長們反映,孩子們只上半天課,另外半天沒人管,經常在街上亂跑,影響了交通和一些單位的生產。家長們上班時不能安心,社會單位也不滿。

例如,當時的大柵欄地區街道狹窄、人口稠密,街道辦事處管界內有10所小學,6700名二部制學生。過去,這些孩子們放了學時常逛勸業場、前門大街,在街上打鬧,有時把商店、食堂的櫥窗玻璃都打碎了。許多家庭婦女參加了生產,照顧孩子的時間少了,管理孩子們的校外生活更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1960年1月21日《北京晚報》2版,《本市校外教育迅速發展》)

為此,各區都開始建設自己的少年之家。1956年6月1日,坐落在陶然亭公園附近的宣武區少年之家開幕。(1956年6月1日《北京日報》1版,《宣武區為孩子們新建了少年之家》)當年7月和9月,東單區少年之家和前門區少年之家也相繼開幕。

當時,很多單位也積極建設少年之家。

1956年,團中央開始辦少年兒童輔導班,專管在二部制學校上學的職工子女的校外學習。後來發現這樣做還不能完全滿足需求,於是又建立了寄宿制的少年之家,不但負責輔導孩子們的學習,也管理他們的吃飯、睡覺以至理髮、洗澡等生活問題。(1960年3月21日《北京晚報》2版,《團中央新型“少年之家”辦得好》)

1960年3月,團中央少年之家的成功經驗在全市被推廣。僅僅一個多月後,就又有25個在京單位辦起了寄宿制少年之家。另外還有不少單位在積極籌建少年之家。(1960年5月8日《北京晚報》2版,《各單位興辦新型“少年之家”》)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0年5月8日,《北京晚報》2版

到當年5月,一個星羅棋佈的校外教育網已在本市初步形成,全市90%以上的二部制學生在校外有了固定的活動場所和專人輔導。家長們放心了,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也日漸提高。(1960年5月31日《北京晚報》1版,《本市初步形成校外教育網》)

1987年時,全市已建成少年宮16所、科技館(站)8所、少年之家36所、少年活動站1401個,每年吸收5萬多名青少年參加各專項小組活動。全市建立各種項目的課外小組12000多個,平均每個學生參加一項課外活動。

校外教育,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校外教育的普及,也改變了一些學校教育單一化的現象,促進了少年兒童的全面發展。(1987年4月30日《北京日報》1版,《本市已擁有千餘個校外教育點》)

4 “頗具時代烙印”

少年之家的課程設置一直非常豐富,且頗具時代烙印。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軍事體育項目是少年之家組織活動時的一項重要內容。

例如,石景山少年之家1960年時就在老山摩托俱樂部的協助下,成立了少年摩托車、射擊訓練班,吸收了石景山公社的140名中小學生參加活動。(1960年3月3日《北京晚報》4版,《石景山少年之家 成立摩托射擊訓練班》

"

中小學又要放暑假了。假期裡,在少年之家參加興趣小組活動是很多人的美好記憶。1952年,北海公園闡福寺內建成了北京市第一個校外教育基地——北京市少年之家。這也是北京市少年宮的前身。可以說,少年之家開啟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6年暑假,少年之家航海小組的學生學習模擬操作。 李祖慧/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7年,北海公園少年之家氣象站成立。圖為小朋友們在參觀氣象站的雨量器和百葉箱。馮文岡/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崇文區少年之家舉辦了“飛向宇宙飛向未來”小型科學技術展覽會。圖為輔導員向來參觀的東柳樹小學的學生們講解星際航行站的構造。高宏/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在西城區少年之家圖書館裡,小朋友們正在閱讀。 馮文岡/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80年,宣武區椿樹少年之家美術組在暑假組織學生到風景優美的陶然亭公園寫生。王寶琴/攝

1“讓我們蕩起雙槳”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教育事業迅速走上正軌。適齡兒童的入學率不斷提高,大家對發展校外教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在北京市教育局和共青團北京市委的推動下,1952年10月25日,北京第一所校外教育單位——北京市少年之家在北海公園北岸的闡福寺內成立了。

少年之家內設有物理活動室、化學活動室、生物活動室、美工室和音樂室等。少年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從事不同的研究,豐富他們的知識。(1952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2版,《“少年之家”今天開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2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2版

少年之家成立後,立刻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合唱、美術、航模、器樂等各種興趣活動紛紛開展起來。

1953年,在少年之家主辦的“少年化學家集會”上,“少年之家”化學組的組員們表演了各種化學遊戲。

女三中化學組的組員拿出一隻茶壺,她們誇耀地說:這是名貴的“寶壺”,能夠把“白水”變成“葡萄酒”。她們把兩杯白色的液體灌進“寶壺”,壺裡真的就能倒出鮮豔的紅色瓊漿。再把其餘三杯白色的液體倒入“葡萄酒”裡,鮮豔的顏色頓時消失了。表演者說:這是五杯化學液體,頭兩杯液體化合的結果,就產生了紅色的化合物,再加上其餘三杯化學液體化合,就又成為一種白色化合物了。茶壺只不過是茶壺,在科學麵前,沒有不可知的奇蹟。

“液中火花”“鮮花變色”“分子運動”……一個個精彩的節目上演,每個節目都由表演者說明它的原理。臺下的孩子們聚精會神地看著、聽著,趁著節目間隙討論著涉及的化學方程式。(1953年6月2日《北京日報》2版,《一個“少年化學家”的集會》)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3年6月2日,《北京日報》2版

1955年上映的故事片《祖國的花朵》的主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就是以少年之家為背景創作的,如今還在廣泛傳唱。“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在這裡很多人度過了美好的少先隊時光。

2 “夢開始的地方”

少年之家成立不到兩年,老師們就明顯感到,侷促的活動場地無法滿足孩子們的課外活動需求。僅1953年1月舉行的少年航模家集會,就有800多名航模愛好者參加。小小的少年之家不堪重負。

因此,團市委和市教育局都感到,有必要辦一個更大的少年宮,以解燃眉之急。

在向故宮求助後,景山成為了一處不錯的選擇。

景山多年來一直歸故宮博物院管理,新中國成立後由華北防空司令部駐紮。1954年左右,防空部隊逐漸撤出,景山正好空置下來。

不久之後,一份關於在景山建立北京市少年宮的請示報告呈給了時任北京市委書記的彭真。7天后,彭真的批示就回來了:“同意。但不要裝設廣播器等,致擾亂周圍辦公機關和居民。”

不久,文化部就將景山公園移交給北京市管理。北京市政府決定將景山公園南半部開闢為公園,北半部籌辦北京市少年宮。

1956年1月1日,北京市少年宮開幕了。這一天天氣晴朗,少年宮的廊下掛滿了宮燈,院內彩旗飄舞,紅牆黃瓦在陽光下分外奪目,孩子們在院內高歌歡舞。上午9點,500名少先隊員聚集在少年廳裡,見證了少年宮的開幕儀式。(2016年11月29日《北京日報》16版,《夢啟航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2016年11月29日,《北京日報》16版

當時,想進市少年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必須先由學校向區裡推薦,再參加市少年宮的考試。回憶起在市少年宮學習的六年,作為首批組員,著名錶演藝術家瞿弦和、張筠英夫婦感慨良多。上初一時,他倆分別被母校推薦至市少年宮,並在眾多參加考試的學員中脫穎而出,分別進入戲劇組和舞蹈組學習。一個甲子過去,夫婦倆對市少年宮念念不忘,稱其為“夢開始的地方”。(2015年12月28日《北京日報》9版,《市少年宮迎建宮60華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2015年12月28日,《北京日報》9版

2013年,少年宮從景山遷往龍潭湖畔的新址。

60多年來,已有20多萬名少年兒童從市少年宮走向社會,並活躍在全國的各行各業。這裡面,有乒乓球男子單打前世界冠軍莊則棟、圍棋名將張文東、機器人專家餘達太、人造衛星設計師汪紀亮。文藝界除了瞿弦和、張筠英夫婦外,還有姜昆、濮存昕、蔡國慶、屠洪剛、祝新運等。畫家有王庸、王明明,舞蹈理論家有馮雙白,書法家有蘇士澍等。

3 二部制背景下的大發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9年12月22日,《北京晚報》2版

少年宮的建立,還是無法完全滿足所有少年兒童的校外教育需求。

新中國成立之初,北京大力發展中小學教育,但校舍、師資等教育資源緊張,一時無法滿足教育發展的需求,再加上外地來京投考的學生增多,本市中小學於是開始實行“二部制”救急。也就是學生半天在校上課、半天在家自習。

但問題也隨之出現,家長們反映,孩子們只上半天課,另外半天沒人管,經常在街上亂跑,影響了交通和一些單位的生產。家長們上班時不能安心,社會單位也不滿。

例如,當時的大柵欄地區街道狹窄、人口稠密,街道辦事處管界內有10所小學,6700名二部制學生。過去,這些孩子們放了學時常逛勸業場、前門大街,在街上打鬧,有時把商店、食堂的櫥窗玻璃都打碎了。許多家庭婦女參加了生產,照顧孩子的時間少了,管理孩子們的校外生活更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1960年1月21日《北京晚報》2版,《本市校外教育迅速發展》)

為此,各區都開始建設自己的少年之家。1956年6月1日,坐落在陶然亭公園附近的宣武區少年之家開幕。(1956年6月1日《北京日報》1版,《宣武區為孩子們新建了少年之家》)當年7月和9月,東單區少年之家和前門區少年之家也相繼開幕。

當時,很多單位也積極建設少年之家。

1956年,團中央開始辦少年兒童輔導班,專管在二部制學校上學的職工子女的校外學習。後來發現這樣做還不能完全滿足需求,於是又建立了寄宿制的少年之家,不但負責輔導孩子們的學習,也管理他們的吃飯、睡覺以至理髮、洗澡等生活問題。(1960年3月21日《北京晚報》2版,《團中央新型“少年之家”辦得好》)

1960年3月,團中央少年之家的成功經驗在全市被推廣。僅僅一個多月後,就又有25個在京單位辦起了寄宿制少年之家。另外還有不少單位在積極籌建少年之家。(1960年5月8日《北京晚報》2版,《各單位興辦新型“少年之家”》)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0年5月8日,《北京晚報》2版

到當年5月,一個星羅棋佈的校外教育網已在本市初步形成,全市90%以上的二部制學生在校外有了固定的活動場所和專人輔導。家長們放心了,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也日漸提高。(1960年5月31日《北京晚報》1版,《本市初步形成校外教育網》)

1987年時,全市已建成少年宮16所、科技館(站)8所、少年之家36所、少年活動站1401個,每年吸收5萬多名青少年參加各專項小組活動。全市建立各種項目的課外小組12000多個,平均每個學生參加一項課外活動。

校外教育,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校外教育的普及,也改變了一些學校教育單一化的現象,促進了少年兒童的全面發展。(1987年4月30日《北京日報》1版,《本市已擁有千餘個校外教育點》)

4 “頗具時代烙印”

少年之家的課程設置一直非常豐富,且頗具時代烙印。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軍事體育項目是少年之家組織活動時的一項重要內容。

例如,石景山少年之家1960年時就在老山摩托俱樂部的協助下,成立了少年摩托車、射擊訓練班,吸收了石景山公社的140名中小學生參加活動。(1960年3月3日《北京晚報》4版,《石景山少年之家 成立摩托射擊訓練班》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0年3月3日,《北京晚報》4版

到了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培養孩子們的經濟觀念也進入了少年之家的活動範圍。據《北京青年報》1986年11月7日報道:來自西城區13所中學的115名學生,在區教育局等單位的扶持下,在西城區二龍路少年之家成立了本市第一家少年經濟學傢俱樂部。俱樂部採取授課、辯論、社會調查、創辦刊物等各種形式,組織會員學習經濟學理論,學習、研究經濟體制改革的方針和政策,並開展學術交流活動。(1986年11月14日《北京日報》1版,《本市成立首家少年經濟學傢俱樂部》)

"

中小學又要放暑假了。假期裡,在少年之家參加興趣小組活動是很多人的美好記憶。1952年,北海公園闡福寺內建成了北京市第一個校外教育基地——北京市少年之家。這也是北京市少年宮的前身。可以說,少年之家開啟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6年暑假,少年之家航海小組的學生學習模擬操作。 李祖慧/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7年,北海公園少年之家氣象站成立。圖為小朋友們在參觀氣象站的雨量器和百葉箱。馮文岡/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崇文區少年之家舉辦了“飛向宇宙飛向未來”小型科學技術展覽會。圖為輔導員向來參觀的東柳樹小學的學生們講解星際航行站的構造。高宏/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3年暑假,在西城區少年之家圖書館裡,小朋友們正在閱讀。 馮文岡/攝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80年,宣武區椿樹少年之家美術組在暑假組織學生到風景優美的陶然亭公園寫生。王寶琴/攝

1“讓我們蕩起雙槳”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教育事業迅速走上正軌。適齡兒童的入學率不斷提高,大家對發展校外教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在北京市教育局和共青團北京市委的推動下,1952年10月25日,北京第一所校外教育單位——北京市少年之家在北海公園北岸的闡福寺內成立了。

少年之家內設有物理活動室、化學活動室、生物活動室、美工室和音樂室等。少年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從事不同的研究,豐富他們的知識。(1952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2版,《“少年之家”今天開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2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2版

少年之家成立後,立刻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合唱、美術、航模、器樂等各種興趣活動紛紛開展起來。

1953年,在少年之家主辦的“少年化學家集會”上,“少年之家”化學組的組員們表演了各種化學遊戲。

女三中化學組的組員拿出一隻茶壺,她們誇耀地說:這是名貴的“寶壺”,能夠把“白水”變成“葡萄酒”。她們把兩杯白色的液體灌進“寶壺”,壺裡真的就能倒出鮮豔的紅色瓊漿。再把其餘三杯白色的液體倒入“葡萄酒”裡,鮮豔的顏色頓時消失了。表演者說:這是五杯化學液體,頭兩杯液體化合的結果,就產生了紅色的化合物,再加上其餘三杯化學液體化合,就又成為一種白色化合物了。茶壺只不過是茶壺,在科學麵前,沒有不可知的奇蹟。

“液中火花”“鮮花變色”“分子運動”……一個個精彩的節目上演,每個節目都由表演者說明它的原理。臺下的孩子們聚精會神地看著、聽著,趁著節目間隙討論著涉及的化學方程式。(1953年6月2日《北京日報》2版,《一個“少年化學家”的集會》)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3年6月2日,《北京日報》2版

1955年上映的故事片《祖國的花朵》的主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就是以少年之家為背景創作的,如今還在廣泛傳唱。“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在這裡很多人度過了美好的少先隊時光。

2 “夢開始的地方”

少年之家成立不到兩年,老師們就明顯感到,侷促的活動場地無法滿足孩子們的課外活動需求。僅1953年1月舉行的少年航模家集會,就有800多名航模愛好者參加。小小的少年之家不堪重負。

因此,團市委和市教育局都感到,有必要辦一個更大的少年宮,以解燃眉之急。

在向故宮求助後,景山成為了一處不錯的選擇。

景山多年來一直歸故宮博物院管理,新中國成立後由華北防空司令部駐紮。1954年左右,防空部隊逐漸撤出,景山正好空置下來。

不久之後,一份關於在景山建立北京市少年宮的請示報告呈給了時任北京市委書記的彭真。7天后,彭真的批示就回來了:“同意。但不要裝設廣播器等,致擾亂周圍辦公機關和居民。”

不久,文化部就將景山公園移交給北京市管理。北京市政府決定將景山公園南半部開闢為公園,北半部籌辦北京市少年宮。

1956年1月1日,北京市少年宮開幕了。這一天天氣晴朗,少年宮的廊下掛滿了宮燈,院內彩旗飄舞,紅牆黃瓦在陽光下分外奪目,孩子們在院內高歌歡舞。上午9點,500名少先隊員聚集在少年廳裡,見證了少年宮的開幕儀式。(2016年11月29日《北京日報》16版,《夢啟航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2016年11月29日,《北京日報》16版

當時,想進市少年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必須先由學校向區裡推薦,再參加市少年宮的考試。回憶起在市少年宮學習的六年,作為首批組員,著名錶演藝術家瞿弦和、張筠英夫婦感慨良多。上初一時,他倆分別被母校推薦至市少年宮,並在眾多參加考試的學員中脫穎而出,分別進入戲劇組和舞蹈組學習。一個甲子過去,夫婦倆對市少年宮念念不忘,稱其為“夢開始的地方”。(2015年12月28日《北京日報》9版,《市少年宮迎建宮60華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2015年12月28日,《北京日報》9版

2013年,少年宮從景山遷往龍潭湖畔的新址。

60多年來,已有20多萬名少年兒童從市少年宮走向社會,並活躍在全國的各行各業。這裡面,有乒乓球男子單打前世界冠軍莊則棟、圍棋名將張文東、機器人專家餘達太、人造衛星設計師汪紀亮。文藝界除了瞿弦和、張筠英夫婦外,還有姜昆、濮存昕、蔡國慶、屠洪剛、祝新運等。畫家有王庸、王明明,舞蹈理論家有馮雙白,書法家有蘇士澍等。

3 二部制背景下的大發展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59年12月22日,《北京晚報》2版

少年宮的建立,還是無法完全滿足所有少年兒童的校外教育需求。

新中國成立之初,北京大力發展中小學教育,但校舍、師資等教育資源緊張,一時無法滿足教育發展的需求,再加上外地來京投考的學生增多,本市中小學於是開始實行“二部制”救急。也就是學生半天在校上課、半天在家自習。

但問題也隨之出現,家長們反映,孩子們只上半天課,另外半天沒人管,經常在街上亂跑,影響了交通和一些單位的生產。家長們上班時不能安心,社會單位也不滿。

例如,當時的大柵欄地區街道狹窄、人口稠密,街道辦事處管界內有10所小學,6700名二部制學生。過去,這些孩子們放了學時常逛勸業場、前門大街,在街上打鬧,有時把商店、食堂的櫥窗玻璃都打碎了。許多家庭婦女參加了生產,照顧孩子的時間少了,管理孩子們的校外生活更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1960年1月21日《北京晚報》2版,《本市校外教育迅速發展》)

為此,各區都開始建設自己的少年之家。1956年6月1日,坐落在陶然亭公園附近的宣武區少年之家開幕。(1956年6月1日《北京日報》1版,《宣武區為孩子們新建了少年之家》)當年7月和9月,東單區少年之家和前門區少年之家也相繼開幕。

當時,很多單位也積極建設少年之家。

1956年,團中央開始辦少年兒童輔導班,專管在二部制學校上學的職工子女的校外學習。後來發現這樣做還不能完全滿足需求,於是又建立了寄宿制的少年之家,不但負責輔導孩子們的學習,也管理他們的吃飯、睡覺以至理髮、洗澡等生活問題。(1960年3月21日《北京晚報》2版,《團中央新型“少年之家”辦得好》)

1960年3月,團中央少年之家的成功經驗在全市被推廣。僅僅一個多月後,就又有25個在京單位辦起了寄宿制少年之家。另外還有不少單位在積極籌建少年之家。(1960年5月8日《北京晚報》2版,《各單位興辦新型“少年之家”》)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0年5月8日,《北京晚報》2版

到當年5月,一個星羅棋佈的校外教育網已在本市初步形成,全市90%以上的二部制學生在校外有了固定的活動場所和專人輔導。家長們放心了,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也日漸提高。(1960年5月31日《北京晚報》1版,《本市初步形成校外教育網》)

1987年時,全市已建成少年宮16所、科技館(站)8所、少年之家36所、少年活動站1401個,每年吸收5萬多名青少年參加各專項小組活動。全市建立各種項目的課外小組12000多個,平均每個學生參加一項課外活動。

校外教育,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校外教育的普及,也改變了一些學校教育單一化的現象,促進了少年兒童的全面發展。(1987年4月30日《北京日報》1版,《本市已擁有千餘個校外教育點》)

4 “頗具時代烙印”

少年之家的課程設置一直非常豐富,且頗具時代烙印。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軍事體育項目是少年之家組織活動時的一項重要內容。

例如,石景山少年之家1960年時就在老山摩托俱樂部的協助下,成立了少年摩托車、射擊訓練班,吸收了石景山公社的140名中小學生參加活動。(1960年3月3日《北京晚報》4版,《石景山少年之家 成立摩托射擊訓練班》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60年3月3日,《北京晚報》4版

到了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培養孩子們的經濟觀念也進入了少年之家的活動範圍。據《北京青年報》1986年11月7日報道:來自西城區13所中學的115名學生,在區教育局等單位的扶持下,在西城區二龍路少年之家成立了本市第一家少年經濟學傢俱樂部。俱樂部採取授課、辯論、社會調查、創辦刊物等各種形式,組織會員學習經濟學理論,學習、研究經濟體制改革的方針和政策,並開展學術交流活動。(1986年11月14日《北京日報》1版,《本市成立首家少年經濟學傢俱樂部》)

67年前北海公園裡成立的這個基地,拉開了北京校外教育的大幕

1986年11月14日,《北京日報》1版

上世紀90年代,電腦熱席捲全國,學電腦成了少年之家非常吸引孩子們的一項課外活動。例如新華社少年之家就開辦了暑期少年電腦班。(1993年7月23日《北京晚報》2版,《西城區暑期活動有聲有色》)

進入新世紀,人們越來越重視環保。少年之家也開始注重培養孩子們的環保觀念。2004年,西城區少年之家就舉辦了以環保教育為主題的“綠色使者在行動”系列活動。(2004年5月23日《北京晚報》3版,《今天上午月壇綠色小使者在行動》)

如今,各類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非常多,活動豐富多樣,孩子們的校外活動多姿多彩。少年之家和少年宮依舊是許多孩子和家長的不二選擇。

歷史資料:京報集團圖文數據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